當前位置:首頁 » 費用明細 » 收入費用表怎麼檢驗數據完整
擴展閱讀
江陰尼龍什麼價格 2025-01-21 01:31:17

收入費用表怎麼檢驗數據完整

發布時間: 2024-04-04 00:45:08

❶ 簡述報表分析中如何驗證收入的真實性

一、財務報表分析指標評價體系
企業財務報表分析是指以財務報表和其他資料為依據和起點,採用專門方法系統分析和評價企業過去和現在的經營成果、財務狀況及其變動,目的是為了了解過去、評價現在、預測未來,幫助利益關系團體改善決策。財務分析的最基本功能,是將大量的報表數據轉換成對特定決策有用的信息,減少決策的不確定性。由此可見,要想得到真實有用的財務分析指標,首要面對的就是財務報表分析的起點——財務報表。而隨著我國WTO的加人,市場體系日益健全,財政部在2006年更是公布了《新企業會計制度》,並率先在股份制企業推行,2008年開始在各大國有企業試運行,志在統一整個紛亂的行業會計制度,建立統一的會計核算口徑,這樣也就使得財務報表的格式和數據的填列有了統一的標准,這就為財務報表分析指標的推廣和運用,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契機。而常見的傳統的指標分析例如:凈資產收益率、銷售利潤率、成本費用利潤率等盈利能力分析指標和常見的流(速)動比率、資產負債率等償債能力分析指標,以及由財政部、國家經貿委、人事部和國家計委聯和頒布的財務報表分析的指標評價指標,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滿足簡單的償債能力、盈利能力和整體評價分析的要求,而且還存在著一些不足。因此本文從如何更好的應用財務報表分析的指標評價的角度,針對其中應當注意的一些問題,簡述常見的償債能力分析指標和盈利能力分析指標的局限性和一些人們的認識誤區,並提出一些自己關於提高財務報表分析指標評價質量的拙見。
二、提高財務報表分析指標評價質量應關注的幾個問題
財務報表分析指標評價是以財務指標為主要內容,以財務報表為起點,分析使用的數據絕大部分來源於會計報表。因而,財務報表分析的前提就是如何正確理解財務報表,而要提高財務報表分析指標評價質量,就必須先提高「會計報表質量」,而鑒於目前中國大多數的會計報表的情況是虛增會計利潤或濫用會計准則,因而根據謹慎性原則,我們需要的就是要剔除一些不公允的收益和資產或增加一些低估的成本和負債。因此,目前我們在應用財務報表分析的指標評價,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問題:
1.未實行新會計制度企業。未實行新會計制度企業一般是一些老國有企業、行政事業單位、老教育機構。由於新舊會計制度的差異,這些未實行新會計制度企業的資產負債表相關項目往往水分巨大,尤其是資產項目以及由此計算的相關財務報表分析指標值與新辦企業和實行新企業會計制度的企業比較會計計算口徑差別巨大,應該計提的資產減值准備巨大。因此,對這類企業的財務指標計算值,應做進一步的分析。此外還有一些雖實行新企業會計制度,但未經獨立審計機構審計的企業,其會計報表數據由於未進行審計調整,完全依賴於相關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和內控制度,會計數據的真實性得不到保證,缺乏同口徑的可比性,由此計算出的指標值,也就缺乏可比性。
2.利用會計政策變更進行利潤調整。新增的三項准備金科目指短期投資跌價准備、存貨跌價准備和長期投資減值准備。對這三個項目的不同處理可以使上市公司將利潤在不同年度之間進行調整。
3.利用推遲費用入賬時間降低本期費用。將費用掛在「待攤費用」科目;待攤費用多為分攤期在一年以內的各項費用,待攤費用的發生時間是公司可以控制的,因此把應計入成本的部分掛在待攤科目下,可以直接影響利潤總額。
4.非主營業務利潤。一些企業通過地方政府的補貼收入和營業外收入(包括固定資產盤盈、資產評估增值、接受捐贈等)來增加利潤總額;這種調節利潤的方法有時不必真的同時有現金的流入,但卻能較快的提升利潤。通過對其他業務利潤、投資收益、補貼收入、營業外收入在企業利潤總額的比例,分析和評價企業利潤來源的穩定性,特別是進行資產重組的企業。
5.待攤費用、待處理流動資產凈損失、待處理固定資產凈損失、開辦費、長期待攤費用等虛擬資產項目和高賬齡的應收賬款、存貨跌價和積壓損失、投資損失、固定資產損失等可能產生潛在的資產損失。對這兩類資產項目,我們一般稱之為不良資產,而按照2006企業會計准則規定,應該計提8項減值准備。如果這種不良資產總額接近或超過凈資產,既說明企業的持續經營能力可能有問題。也可能表明企業在過去幾年因人為誇大利潤而形成「資產泡沫」;如果這種不良資產的增加額及增加幅度超過利潤總額的增加額及增加幅度,說明企業當期的利潤表數據就有「大量的水份」。因此在對未實行新企業會計制度的老國企進行財務評價時,必須將這些「水份」剔除後再進行考核和評價。
6.關聯交易。通過對來自關聯企業的營業收入和利潤總額的分析,判斷企業的盈利能力在多大程度上依賴於關聯企業,判斷企業的盈利基礎是否扎實,利潤來源是否穩定。如果企業的營業收入和利潤主要來源於關聯企業,就應該特別關注關聯交易的定價政策,分析企業是否以不等價交換的方式與關聯交易進行會計報表粉飾。如果母公司合並會計報表的利潤總額大大低於企業的利潤總額,就可能意味母公司通過關聯交易,將利潤「包裝注入」企業。包括以其他單位願意承擔其某項費用的方式減少公司本年期間費用,從而使本年利潤增加;或向關聯方出讓、出租資產來增加收益;向關聯方借款融資,降低財務費用。而新會計制度對關聯企業關聯交易的利潤限制起了一定的作用,而相應的財務報表分析也需要對這些虛增利潤進行相應的剔除和調整,從而使分析數據更趨於合理。
7.利用銷售調整增加本期利潤。為了突擊達到一定的利潤總額,如扭虧或達到凈資產收益率及格線,公司會在報告日前做一筆假銷售,再於報告發送日後退貨,從而虛增本期利潤。
8.廣告費用與商標使用費。對於擁有自有品牌的上市公司而言,其廣告費用的政策變化主要是:將廣告費用視為收益性支出計人當期銷售費用或是將廣告費用支出視為資本性支出分期攤銷。該類政策的變化對廣告費用支出較大的消費品類公司影響很大。對於使用控股股東品牌的上市公司而言,一種情況是控股股東支付當期廣告費用,而上市公司按該品牌產品的銷售額提取一定比率支付給控股股東作為商標使用費;另一種情況是上市公司除支付商標使用費外,還支付當期廣告費用。前一種情況高估了當期利潤,後一種情況則是低估了當期利潤。
9.利息費用。上市公司與控股股東以及非控股子公司之間存在大量的資金往來,一般而言,上市公司可通過資本市場籌集資金,資金較為充裕,因此控股股東佔用上市公司資金的情況較為普遍。對於佔用的資金,有的上市公司不收取資金佔用費,對於收取資金佔用費的上市公司,其收取的費用比率又有區別。如果上市公司與其關聯方之間資金佔用費用巨大,則收取的利息費用對當期利潤影響巨大。此外利息費用的資本化也常被用來作為降低費用和提高利潤的手段。
通過以上這些分析我們可以看到,財務報表分析指標在評價企業財務狀況時所存在的一些缺陷,這就要求我們在進行財務分析時應該考慮到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從而提高財務報表分析指標評價質量。因此,對公司的財務報表分析時應當注意:
1.在進行財務分析時,不僅應該從靜態的角度看問題,更應該從動態的眼光對企業的發展狀況進行分析;
2.在利用財務指標進行財務分析時,應該將近三年的財務數據結合起來,一方面注意有關數據的勾稽關系,另一方面注意產生不正常變化的指標,重點對這些指標進行分析;
3.對財務指標進行統一的定義,只有計算口徑一致,對比分析才有意義;
4.對特別重要的財務指標進行重點分析,並盡可能採用多種方法驗證其真實性;
5.注意將絕對指標和相對指標結合起來分析:
6.注意該企業在無形資產方面的投入情況,分析該企業的發展潛力;
7.從會計法規的角度,對公司的財務信息披露進行嚴格規定,防止內部人對財務數據的人為操縱,特別是對於關聯交易的有關信息應該及時而准確的披露。

❷ 如何核實財務報表的真實性

會計報表真實性的分析方法

現代財務會計是建立在兩權分離及委託代理基礎上的對外報告會計。基於「經濟人」假設,委託人與代理人激勵不能相容,激勵代理人努力工作、消除道德風險、降低代理成本,則為現代公司治理目標。會計信息由公司管理當局對外編報提供,並作為股東對經理人激勵、報酬的主要依據。為了確保會計信息客觀、公允,公司對會計信息的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由會計准則、制度加以約束、規范;公司管理當局對外編報的會計報表還必須經過注冊會計師(CPA)審計驗證,也就是說由CPA對會計報表的失真度進行檢測並發表意見。判別會計報表是否可靠,投資者應首先關注CPA對會計報表發表的審計意見。若CPA對所審會計報表出具了標准無保留意見審計報告,則表明會計報表所揭示的信息有較高的可信程度;反之,會計報表(如被CPA出具保留意見)的可信程度下降,甚至會計報表(如被CPA出具否定意見)根本不可信。除了關注CPA的審計意見外,還可以通過分析會計報表項目間勾稽關系、財務比率、會計調整、資產及盈利質量分析以及會計信息與其他信息是否存在重大不一致等方法,來鑒別公司管理當局對外披露會計信息的真實可靠程度,主動規避投資風險。

(一)會計報表項目間勾稽關系分析

通過分析會計報表項目間勾稽關系是否恰當來辨別會計報表的真偽,是投資者鑒別會計報表真實性的主要方法。

(1)會計報表項目之間基本勾稽關系

會計報表項目之間基本勾稽關系包括: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利潤;現金流入-現金流出=現金凈流量;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及現金流量表分別與其附表、附註、補充資料等相互勾稽等。在會計報表基本勾稽關系中,前三項勾稽關系,分別是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及現金流量表的基本平衡關系,一般沒有問題。投資者應重點關注三張主表與其附表、附註、補充資料等勾稽關系是否恰當,以及相關信息在會計報表附表、附註及其補充資料中的披露是否充分。

(2)資產負債表與利潤表間勾稽關系

根據資產負債表中短期投資、長期投資,復核、匡算利潤表中「投資收益」的合理性。如關注是否存在資產負債表中沒有投資項目而利潤表中卻列有投資收益,以及投資收益大大超過投資項目的本金等異常情況;根據資產負債表中固定資產、累計折舊金額,復核、匡算利潤表中「管理費用——折舊費」的合理性。投資人可以將資產負債表中累計折舊項目期末與期初的差額,與固定資產平均原始價值比較,匡算固定資產綜合折舊率,與企業往年以及行業平均水平比較,復核折舊費用計提的總體合理性;根據資產負債表中短期借款、長期借款平均余額以及借款利息率,復核、匡算利潤表中「財務費用」(其主要構成為借款利息)的合理性;(合並)利潤及利潤分配表中「未分配利潤」項目與(合並)資產負債表「未分配利潤」項目數據勾稽關系是否恰當。注意(合並)利潤及利潤分配表中,「年初未分配利潤」項目「本年累計數」欄的數額應等於「未分配利潤」項目「上年數」欄的數額,應等於(合並)資產負債表「未分配利潤」項目的期初數。

(3)資產負債表與現金流量表間勾稽關系

關注資產負債表「貨幣資金」項目期末與期初差額,與現金流量表「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凈增加」勾稽關系是否合理。一般企業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所包括的內容大多與「貨幣資金」口徑一致;資產負債表中「應收賬款」或「應付賬款」的增加(減少),一般對應現金流量表經營活動現金流入量或流出量的減少(增加)。投資者應注意關注資產負債表中「應收賬款」或「應付賬款」項目的變動(期末與期初差額),與現金流量表中經營活動現金流量變動的連動關系是否合理;資產負債表中「存貨項目」增加或減少,一般對應現金流量表經營活動現金流出量的增加或減少;根據資產負債表中長期投資、固定資產、在建工程等長期資產項目的增減變動金額,復核現金流量表投資活動現金流量的合理性等。

(4)現金流量表與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相關項目的勾稽關系

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現金≈(主營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收入)×(1+17%)+預收賬款增加額-應收賬款增加額-應收票據增加額;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現金≈(主營業務成本+其他業務成本+存貨增加額)×(1+17%)+預付賬款增加額-應付賬款增加額-應付票據增加額;支付的各項稅費≈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發生額+管理費用中稅金發生額-應交稅金增加值-其他應交款增加值;本期實際解繳的增值稅≈(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成本-存貨的增加)×17%。

(5)分析稅金與利潤、收入之間關系

流轉稅和所得稅是企業的基本稅種,一般,流轉稅占收入比例應相對穩定,且同業之間不會存在太大差異。如公司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佔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突然下降,或者顯著低於同業水平,則公司虛增收入或者偷漏稅款的風險加大。由於會計和稅法在目標、功能等方面存在差異,兩者對收入、費用、資產、負債等的確認時間和范圍也不盡相同,因而稅前會計利潤和應納稅所得之間存在差異是正常的。但是,如果賬面稅率(利潤表中「所得稅」與「利潤總額」之比)顯著小於法定稅率,則說明大部分稅前會計利潤在稅法中不能確認為應稅所得,這種顯著差異無疑折射出公司存有虛假利潤或偷逃稅款之風險。財會論文網

上述述及的會計報表相互之間數據勾稽關系,是根據經濟業務的內在聯系及會計要素的增減變動規律,從總體上匡算其是否合理來鑒別會計報表的真實性。需要強調的是,若企業年度內發生了購並、債務重組、對外投資投出或收回存貨(應收賬款)以及非貨幣性交易等特殊業務時,應集合會計報表附註相關內容將此類業務的影響扣除,否則上述勾稽關系會出現較大的誤差。

(二)會計報表財務比率分析投資者在分析

財務報表時,可以將企業相關財務比率作縱向以及橫向的比較,以期發現重大的或異常的波動來判斷會計信息是否可靠。如將本期的財務比率與前期、計劃或預算的數據比較,以及將其與同行業的其他企業、行業平均水平比較等。財務比率的評判標准通常有經驗標准、歷史標准、行業標准等。經驗標準是在財務比率分析中經常採用的一種標准,它的形成依據大量實踐經驗的檢驗。如流動比率為2∶1,速動比率為1∶1等(筆者註:由於環境的變化,近年來在實際工作中對企業償債能力經驗值的修正:流動比率,150%以上為優良型、100%-150%為普通型、100%以下為不良型;速動比率,75%以上為優良型、50%-75%為普通型、50%以下為不良型)。再如,當流動負債對有形凈資產的比率超過80%時,企業就會出現經營困難;存貨對凈營運資本的比率不應超過80%等,都是經驗標准。還有,資產負債率<70%(證監會規定,上市公司不得直接或間接為資產負債率超過70%的被擔保對象提供債務擔保)、凈資產收益率≥6%(上市公司配股及增發條件規定,公司最近三年的平均凈資產收益率≥6%)、總資產報酬率[(利潤總額+利息支出)/平均資產總額]≥資金綜合使用成本等。歷史標準是以企業過去某一時間的實際業績為標准。將企業本期財務比率與歷史標准比較,可以發現相關會計報表項目重大的或異常的波動。行業標準是按行業制定的,它反映行業財務狀況和經營狀況的基本水平。1923年,James H.Bliss提出:在每一個行業,都有以行業活動為基礎並反映行業特點的財務與經營比率,這些比率可以通過行業平均比率來確定。投資者可以通過查閱相關行業研究期刊、報告,來了解行業標准財務比率。

(三)會計調整分析

會計調整是指對企業原採用的會計政策、會計估計,以及發現的會計差錯等所作的調整。對於會計政策變更及以前期間的重大會計差錯更正,按照企業會計制度要求應當採用「追溯調整法」進行會計處理,而對於會計估計變更則採用「未來適用法」進行相關會計處理。對會計處理不同技術方法的選擇及其變更,往往成為公司粉飾會計報表的手段。

(1)「追溯調整法」與「利潤操縱」

為了便於分析會計「追溯調整法」是否涉嫌公司「利潤操縱」,筆者將「追溯調整法」的賬務處理分為調減和調增期初留存收益兩種類型。

第一,調減期初留存收益。此種會計處理一般為借記「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盈餘公積」、「遞延稅款」等,貸記「累計折舊」、「在建工程」等。類似的還有如對在建工程、無形資產開始計提減值准備,將無形資產研發(R&D)支出改為直接計入當期損益的追溯調整等。

第二,調增期初留存收益。如將長期股權投資核算由成本法改為權益法的追溯調整,其會計處理為借記「長期股權投資(損益調整)」等,貸記「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盈餘公積」、「遞延稅款」等。對於調減期初留存收益的做法,如果數額非常「巨大」或性質非常「重要」(如由盈利轉為虧損或者影響重要契約條款的履行等)而導致原會計報表嚴重失真的情形,應引起關注。

在資本市場法制化不完善的我國,公司管理當局之所以用此手段,一方面是因為此舉既不影響公司既得利益(如公司已按當初的收益水平獲得配股、增發,或者已取得銀行的貸款融資等),另一方面同時又可為其後期盈利拓展空間。而追溯調增期初留存收益的情形(把光彩留給歷史),因盡失前者的「優點」而至今仍只是停留在教科書上的案例,上市公司實務中卻很難覓得。

(2)濫用會計估計進行「巨額沖銷」

一些公司往往利用會計制度(准則)變化、高管及控股股東更換、公司重組、經營困境等作為契機,濫用會計估計以及謹慎原則進行巨額沖銷。巨額沖銷蘊涵的可能信號包括:上市公司以前年度報告的利潤嚴重不實,由此形成的「資產泡沫」或「隱性負債」使高管人員不堪重負。為了釋放風險,減輕負擔,高管人員不惜訴諸於巨額沖銷,通過計提資產減值准備和確認或有損失等形式,對資產負債表進行「清洗」(Big-bath)和「消毒」。按照證券監管的相關規定,上市公司如果連續虧損,其股票交易要被「披星戴帽」甚至有被證券交易所摘牌的風險。為了擺脫這樣的窘境,上市公司往往選擇「會計調整」,玩弄會計「數字游戲」(Numbers Game):通過會計差錯更正「巨額調減期初留存收益」,或者乾脆選擇「一次虧夠」,「巨額沖銷本期會計報表」。這樣的公司年度經營業績往往會大起大落,研究認為「業績波動厲害的上市公司」其「業績基本不可信」(飛草)。企業無論是巨額「追溯調減期初留存收益」,還是對本期會計報表的「巨額沖銷」,均涉嫌對其前期「做假賬的後續掩蓋(黃世忠,2002)」或是「為未來期間盈利拓展空間」。值得注意的是,前者操縱利潤的方式與後者相比,其對投資者的心理以及對證券市場的沖擊似乎要小些,同時其操縱利潤的手段也更加「隱秘」,此舉近年在上市公司間呈日漸蔓延流行之趨勢。

(四)資產及盈利質量分析

投資人對企業會計報表中的資產質量分析應著重關注幾點:存貨占流動資產、總資產的比例與往年相比是否大幅增長或高於同業平均水平;應收賬款、其他應收款、預付賬款合計占流動資產、總資產的比例是否過高;是否存在委託理財、抵押擔保等潛在損失;是否存在關聯方長期佔用巨額資金情況等。對利潤表盈利質量分析應重點關註:經常項目或核心收益(主營業務利潤)占利潤總額的比例,分析公司持續盈利能力;主營業務收入與經營活動現金流入以及「凈利潤」與「現金凈流量」的同步程度,分析企業的收入以及盈利的現金保障程度;關聯交易作價是否公允及其對利潤總額的貢獻程度,分析企業市場環境下生存以及發展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