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固定資產費用化是什麼意思
固定資產是企業一項非常重要的資產,其核算正確與否極大地影響著企業會計信息的質量。《企業會計制度》對固定資產的核算進行了詳細的規定,後來又發布了《企業會計准則——固定資產》,它們對規范我國企業固定資產的會計核算、提高會計信息質量有著重要的作用。但隨著經濟的發展,這些規定在實際執行過程中遇到一些困難,於是財政部陸續發布的《關於執行〈企業會計制度〉和相關會計准則有關問題解答(二)》(以下簡稱《問題解答(二)》)。《關於執行〈企業會計制度〉和相關會計准則有關問題解答(三)》(以下簡稱《問題解答(三)》)及《關於執行〈企業會計制度〉和相關會計准則有關問題解答(四)》(以下簡稱《問題解答(四)》)中都涉及了固定資產會計處理的問題。本文根據《企業會計制度》、《企業會計准則——固定資產》及三個問題解答,來分析固定資產會計處理的變化。
一、固定資產折舊范圍的變化
《企業會計制度》規定,除了下列固定資產不計提折舊外,其他固定資產都應當計提折舊:①房屋、建築物以外的未使用、不需用固定資產;②以經營租賃方式租入的固定資產;③已經提足折舊繼續使用的固定資產;④按規定單獨估價作為固定資產入賬的土地。《企業會計准則——固定資產》將固定資產不計提折舊的范圍縮小到兩種:①已提足折舊仍繼續使用的固定資產;②按規定單獨估價作為固定資產入賬的土地。
可以看出,《企業會計准則——固定資產》擴大了固定資產計提折舊的范圍,將以前不計提折舊的「房屋、建築物以外的未使用、不需用固定資產」也納入計提折舊的范圍。這一修訂更符合穩健性原則,有利於促使企業充分利用固定資產。
二、固定資產後續支出會計處理的變化
對於固定資產後續支出,《企業會計制度》規定固定資產改良支出資本化、修理費用費用化。對於修理費用。分以下兩種情況:①日常修理費用,直接計入當期費用。②大修理費用,可以採取預提或待攤的方式進行核算。採用預提方式的,應當在兩次大修理間隔期內均衡地預提;採用待攤方式的,應當將發生的大修理費用在下一次大修理前平均攤銷。
《企業會計准則——固定資產》及《問題解答(二)》關於固定資產後續支出是費用化還是資本化的處理原則相同:①固定資產修理費用,應當直接計入當期費用。無論是大修理還是日常修理,修理費用均計入當期的成本、費用,不再預提或待攤。②固定資產改良支出,應當計入固定資產賬面價值,增加後的余額不應超過該固定資產的可收回金額。③如果不能區分是修理還是改良,或修理改良結合在一起,則企業應按上述原則進行判斷,其發生的後續支出分別計入固定資產價值或計入當期費用。
《問題解答(二)》對租入固定資產後續支出作了新的規定:①融資租賃方式租入的固定資產發生的後續支出,比照上述原則處理。發生的固定資產裝修費用符合上述原則可予資本化的,應在兩次裝修期間、剩餘租賃期與固定資產尚可使用年限三者中最短的期間內,採用合理的方法單獨計提折舊。②經營租賃方式租入的固定資產發生的改良支出,應單設「經營租入固定資產改良」科目核算,並在剩餘租賃期與租賃資產尚可使用年限兩者中較短的期間內,採用合理的方法單獨計提折舊。企業因執行《企業會計准則——固定資產》,對固定資產大修理費用的核算方法由原採用預提或待攤方式改為一次性計入當期費用的,其原為固定資產大修理發生的預提或待攤費用余額,應繼續採用原有的會計政策,直至沖減或攤銷完畢為止;自執行《企業會計准則——固定資產》後新發生的固定資產後續支出,按新原則處理。
三、接受捐贈固定資產會計處理的變化
對於接受捐贈的固定資產,《企業會計制度》和《企業會計准則——固定資產》的規定是相同的,均不確認收入,扣除將來要交納的所得稅後,直接記入「資本公積——接受捐贈非現金資產准備」科目,在將來處置固定資產時,再將「遞延稅款」轉入「應交稅金——應交所得稅」,將「資本公積——接受捐贈非現金資產准備」轉入「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問題解答(三)》中對於接受捐贈的固定資產的會計處理作了如下修改:
1.企業接受捐贈固定資產的會計處理。企業接受捐贈固定資產按稅法規定確定的入賬價值應通過「待轉資產價值」科目核算。企業接受捐贈的固定資產,應按會計制度及相關准則規定確定入賬價值,借記「固定資產」科目,按稅法規定確定的入賬價值,貸記「待轉資產價值——接受捐贈非貨幣性資產價值」科目,按企業因接受捐贈固定資產支付或應付的金額,貸記「銀行存款」。「應交稅金」等科目。
2.相關所得稅的會計處理:①如果企業接受捐贈固定資產按稅法規定確定的入賬價值全部計入當期應納稅所得額,則應按已記入「待轉資產價值」科目的賬面余額,借記「待轉資產價值——接受捐贈非貨幣性資產價值」科目,按接受捐贈固定資產按稅法規定確定的入賬價值與現行所得稅稅率計算的應交所得稅,或接受捐贈固定資產按稅法規定確定的入賬價值在抵減當期虧損(包括企業以前年度發生的尚在稅法規定允許抵扣期間內的虧損,下同)後的余額與現行所得稅稅率計算的應交所得稅,貸記「應交稅金——應交所得稅」科目,按其差額,貸記「資本公積——接受捐贈非現金資產准備」科目。②如果企業接受捐贈的非貨幣性資產金額較大,經批准可以在不超過5年的期間內分期平均計入各年度應納稅所得額的,各期計算應納所得稅時,企業應按經主管稅務機關審核確認的當期應計入應納稅所得額的待轉捐贈非貨幣性資產價值部分,借記「待轉資產價值——接受捐贈非貨幣性資產」科目,按當期計入應納稅所得額的待轉捐贈非貨幣性資產價值與現行所得稅稅率計算的應交所得稅,或按當期計入應納稅所得額的待轉捐贈非貨幣性資產價值在抵減當期虧損後的余額與現行所得稅稅率計算的應交所得稅,貸記「應交稅金——應交所得稅」科目,按其差額,貸記「資本公積——接受捐贈非現金資產准備」科目。
四、轉回固定資產減值准備會計處理的變化
對於已經計提了減值准備的固定資產,如果有跡象表明以前期間據以計提減值准備的各種因素發生了變化,使得固定資產的可收回金額大於其賬面價值的,對以前期間已計提的減值准備應當轉回。無論是《企業會計制度》,還是《企業會計准則——固定資產》,均規定在計提的范圍內進行轉回。
在《問題解答(四)》中,對於轉回已計提的減值准備有以下新的規定:應按不考慮減值因素情況下應計提的累計折舊與考慮減值因素情況下計提的累計折舊之間的差額,借記「固定資產減值准備」科目,貸記「累計折舊」科目;按固定資產可收回金額與不考慮減值因素情況下計算確定的固定資產賬面凈值兩者中較低者,與價值恢復前的固定資產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借記「固定資產減值准備」科目,貸記「營業外支出——計提的固定資產減值准備」科目;轉回已計提的固定資產減值准備後,固定資產的賬面價值不應超過不考慮減值因素情況下計算確定的固定資產賬面凈值。這樣規定更符合穩健性原則,也與國際會計准則比較接近。
《問題解答(四)》還規定,企業對於本問題解答發布之前已經轉回的固定資產減值准備,其會計處理與本問題解答的規定不一致的,應進行追溯調整。
B. 固定資產費用化後續支出賬務處理
新准則明確規定:企業生產車間(部門)和行政管理部門等發生的固定資產修理費用等(非資本性後續支出)後續支出,在管理費用科目核算。
C. 如何處理固定資產後繼支出
固定資產後繼支出分兩種,即資本化支化和費用化支出。當後繼支出大於50%時,要予以資本化,可先對原固定資產轉出在建工程,完工後重新轉固定資產。當後續支出費用化時,應分別計入管理費用、銷售費用、製造費用的相應科目。
D. 固定資產費用化的後續支出如何做會計分錄
對固定資產費用化的後續支出進行會計核算時,應設置管理費用科目、應付職工薪酬科目等進行處理,相關的會計分錄是什麼?
固定資產費用化的後續支出會計分錄
費用化的後續支出一般會計分錄如下:
借:管理費用/銷售費用等
貸:原材料/應付職工薪酬/銀行存款等
與固定資產有關的修理費用等後續支出,不符合固定資產確認條件的,應當根據不同情況分別在發生時計入當期管理費用或銷售費用。
固定資產資本化的後續支出如何做賬?
固定資產發生的可資本化的後續支出,通過「在建工程」科目核算。(賬面價值)
待更新改造等工程完工並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時,再從在建工程轉為固定資產,並按重新確定的使用壽命、預計凈殘值和折舊方法計提折舊。
企業發生的某些固定資產後續支出可能涉及到替換原固定資產的某組成部分,當發生的後續支出符合固定資產確認條件時,應將其計入固定資產成本,同時將被替換部分的賬面價值扣除。
借:營業外支出
貸:在建工程
企業對固定資產進行定期檢查發生的大修理費用:
(1)符合資本化條件的,可以計入固定資產成本或其他相關資產的成本。
(2)不符合資本化條件的,應當費用化,計入當期損益。
(3)固定資產在定期大修理間隔期間,照提折舊。
資本化支出和費用化支出區別
資本化是指企業的某一項支出,不能當做費用一次性計入當期損益,而應該當做某一項資產長期的支出,計入該長期資產的成本,並在以後的會計年度通過逐漸折舊或攤銷的形式分批進入成本費用,並通過銷售產品收取款項的形式獲得補償。費用化是指企業的某一項支出不符合企業長期資產(如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的確認條件,不能計入該資產的成本,而應該計入當期費用進入當期損益。說白了就是資本化計入相關資產成本核算,費用化計入費用科目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