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為什麼吹牛不上稅
關於吹牛上稅的問題
因為以前的許多許多年以來,吹牛一直不上稅,這讓吹牛者佔了許多許多便宜,也讓許多許多自認為不吹牛的人的心理一直處於失衡狀態。吹牛怎麼能不上稅呢?干什麼都上稅,吹牛為什麼就可以不上稅?這些人總這樣在心裡問自己,也在不斷問別人。基於此,「吹牛不上稅」這句話就一直掛在人們的嘴上表達著不同的意思。
關於吹牛該不該上稅,有關部門對這個問題探討了許多年也研究了許多年,至今也還沒有定下來。沒有定下來的原因有許多,但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兩個,一個是吹牛究竟算什麼行為?另一個是如果吹牛要收稅的話,該由哪一個部門具體負責?
首先關於吹牛的行為定性問題,有人認為,吹牛無法確定為具體行為,因為「牛」本身是個很虛幻的東西,對這樣一個虛幻的東西,誰也無法將它具體化,對這樣一個無法具體化的行為進行調查肯定是一件很艱難的事情,沒准在設置了收稅單位以後,還要設置一個專門對「牛」是真「牛」乎假「牛」乎進行調查的機構,否則怎麼能知道人家是在吹真牛乎還是吹假牛乎。既然明確不了人家是真的在吹牛,也就說不上收人家吹牛稅的問題。
而要設置這樣一個機構所需之費用,也許把所有收起來的吹牛稅都貼上還遠遠不夠呢。不過這不算是個問題,為了完善吹牛行為之管理,國家就是貼一點也還是無所謂的。而且從目前吹牛市場之大來看,這個部門肯定是個很吃香的部門,一旦要成立,各級領導同志們的七姑姑八姨姨們肯定都想擠進去,你想想看,一個人的某種行為也可以定為是在吹牛,也可以定為說的是正常話,這個界線是很模糊的,完全在於調查者的決定。這樣,作為一個具體的調查者,黑色收入會少嗎?現在的情況是,能夠得到黑色收入的單位就是好單位,能夠得到比較多的黑色收入的單位是比較好的單位,能夠得到最多黑色收入的單位自然是最好的單位了。各級領導同志們的七姑姑八姨姨都想進來,各級領導同志們肯定都要說話,各級領導同志們都說話了,怎麼辦?各級領導同志們不僅有七姑姑八姨姨,而且他們的七姑姑八姨姨們還有七姑姑八姨姨,那樣的話,各級領導同志們肯定也是不止一次說話,那麼多各級領導同志,每個人都是不止一次說話,那個機構就是再大也是放不下的呀。所以在某些領導還沒有定下該叫各級領導中的哪個領導的七姑姑八姨姨或者哪個領導的七姑姑八姨姨的七姑姑八姨姨進來之前,這個單位一時還難成立,所以收吹牛稅的問題也只得暫且擱一擱。
另一個問題是,一旦確定收吹牛稅,究竟應該哪個部門或者單位收取,俗話說:貓逮耗子牛耕地,各有各的事。比方說是工商部門收還是稅務部門收。讓工商部門收吧,吹牛也不能算是什麼工業或者商業行為。不過有時光從這樣考慮又不太妥當,有好多時候,吹牛確實也能取得或大或小的經濟效益或者別的什麼效益(有人就用吹牛的方式弄到了如花似玉的老婆),吹牛本身也在進行著某種交易。讓稅務部門收吧,問題也不少,是該叫國稅收呢還是叫地稅收呢?照理說吹牛者在和平的環境里心安理得地吹牛,稅收是該上交到國家的。但反過來,各地都有各地的吹牛者,吹牛應該算地方行為,稅收自然也應該收歸地方,支持地方的建設,以加快地方經濟和社會之發展。
就歸誰家收取吹牛稅的問題,工商部門和稅務部門爭論了好長時間。稅務部門的國稅單位和地稅單位也爭論了好長時間。爭論者之觀點大致是該我們收而不是該你們收。大家都知道吹牛者大有人在,大家都知道吹牛之稅收一定會很可觀,大家也都知道稅收得越多越可以多拿提成,自然大家也知道提成掙多了也能成為大款什麼的,何樂而不為?
在目前還沒有確定吹牛收稅的時候,吹牛的人越來越多了,大家都這么想,在還沒有定下吹牛收稅的時候,不趕緊吹牛還干什麼?
反正,不吹白不吹,吹了也不白吹。
Ⅱ 吹牛不上稅是什麼意思
吹牛不上稅,這句話在日常生活中被廣泛使用,多半是人們在互相調侃、嘲諷他人說大話、誇大事實時所講。從字面上理解,"吹牛"意味著誇大其詞,過分渲染事實,而"不上稅"則表示無需付出代價、承擔責任或不需要支付費用。因此,連在一起的"吹牛不上稅"意指所說的大話過於誇張,導致無法負責任,或不計後果。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說大話的習俗由來已久。例如,"葉公好龍"故事中,主人公逢人便說見過龍,但當真有龍出現時卻嚇暈了,正是典型的"吹牛不上稅"。現實生活中,我們應該盡量避免說大話,而是腳踏實地,認真務實做事,保持低調,高調做人。這樣給人的印象往往是成熟穩重的,而過多吹牛則可能給人留下不靠譜的印象,久而久之,個人的信譽會受到影響。
當然,在日常生活中和熟識的人之間,偶爾吹吹牛、說說大話並無不可,甚至能夠增進感情,促進情感交流。這種輕松幽默的交流方式,讓人覺得有趣且能增加彼此的親近感。
總的來說,在交流溝通中,適量的"吹牛"能夠帶來歡笑和趣味性,但過度誇大事實則可能產生不實的期望,對他人和自己都不利。因此,在表達時,保持誠實與適度的幽默感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