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已付款未開票的賬務處理
企業在進行付款但尚未取得發票的賬務處理時,應當依據業務的具體性質進行。對於按照合同約定支付的預付款項,如果付款比例已定,首筆款項支付後,應記錄如下會計分錄:
借:預付賬款——A公司
貸:銀行存款
而當按照合同規定支付固定資產的餘款時,則需要進行如下賬務處理:
借:預付賬款——A公司
貸:銀行存款
企業在處理這類賬務時,應確保預付賬款的科目設置准確,以反映與A公司的預付款項狀態。同時,企業應密切關注後續發票的獲取情況,一旦取得發票,應及時調整賬務處理,確保財務記錄的准確性和合規性。
在實際操作中,企業還應建立有效的內部控制機制,確保所有付款均有相應的發票支持,以避免因未取得發票而導致的賬務處理錯誤或財務風險。
此外,企業應定期與供應商進行溝通,確認付款狀態及發票開具情況,以提高賬務處理的效率和准確性。
對於涉及預付款項的業務,企業還應注意合同條款的詳細約定,確保付款過程符合雙方協議,減少潛在的法律風險。
綜上所述,企業在處理已付款未開票的賬務時,應根據不同業務性質選擇合適的會計分錄,並建立有效的內部控制和溝通機制,確保賬務處理的准確性和合規性。
B. 沒有發票的費用怎麼入賬
1、把沒有正式發票的金額記入"其他應收款",待有了其他發票沖抵即可.
借:其他應收款
貸:銀行存款/庫存現金
2、如果經過相關管理人員簽字,也可記入相應的費用,但這部份費用屬白條支出,稅務是不認可的.年末,在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時,這部份支出應做納稅調整增加.
借:相關費用
貸:銀行存款/庫存現金
已付款沒有發票的費用怎麼處理?
有兩種方法:
一、先記入"其他應收款--***",再自己拿現金以其他應收款單位名稱交到銀行
借:其他應收款
貸:銀行存款
借:銀行存款
貸:其他應收款
二、到稅務局開發票入賬,但是開票是要交稅的噢.
付款後沒有發票如何做賬?
如果是費用,那就一定要有發票才行.像這種不開票的往來盡量不要走公戶走.如果是往來款,就掛往來科目,不要放在預付款中,往來款是在後期要歸還的.
在實際工作中,很多企業或多或少的都會遇到這種情況,如租賃個人房產,支付房租時無法取得發票;餐飲企業直接從農民手中或菜市場購買的蔬菜無法取得發票;建造固定資產時,僱傭的農民工的勞務費無法取得發票等等.
在工作中,有的企業財務人員,認為只有發票才是會計處理的唯一原始憑證,有的拿別的發票來沖抵此項無發票的費用;也有的直接將費用計提後,不做支付處理;甚至有些財務人員只要沒有發票就不做賬務處理.這些處理方式,都是不正確的,也是不可取的.
1、無論發票開具的內容是什麼,也無論是否取得發票,均應按實際的經濟業務入賬.
凡是學過財務知識的財務人員,在剛接觸財務會計課程,首先都會學到《會計信息質量要求》的內容,這也是《企業會計准則》和《企業會計制度》對企業財務報告中所提供的會計信息質量的基本要求,它主要包括可靠性、相關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實質重於形式、重要性、謹慎性和及時性等.
2、未取得發票的成本費用支出,影響企業的應納稅所得額,需多交企業所得稅.
企業購買商品或勞務過程中,如果發生的相關的支出,沒有取得發票,列入成本費用或資產時,很難被稅務機關認可,也就是說很難在稅前扣除.如企業建造廠房,僱傭農民工,支付給農民工的勞務費很難取得發票,在賬務處理,該勞務費應作為該廠房原值的一部分,應按其原值計提折舊.但所得稅匯算清繳時,其稅收確認的原值中應扣減這一部分,同時稅收確認的折舊也是以扣除值後的金額計算的.二者折舊的差額,調增應納稅所得額,交納企業所得稅.
3、一點建議
建議企業在發生的相關支出,對方無法開具發票時,請對方到主管稅務機關代開發票.這樣即便於企業進行賬務處理,也能稅前扣除.如果對方不願意去稅務機關代開,企業可以自行去稅務機關開具,同時代繳各項稅費,向對方支付費用將代繳稅費從中扣除.
C. 收到款項未開票(或不開票)如何做賬
1、已收到款未開票:
借:銀行存款
貸:預收賬款
2、開票後:
借:預收賬款
貸:主營業務收入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3)費用已付未開票如何入帳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每張憑證都有相應的會計分錄,有了會計分錄就會有會計科目,收入或者支出的明細來判定該用什麼科目,有些科目容易混淆視聽,例如應收預付,應付預收,只有真正理解每個科目所含的意思才能做對每筆分錄。
費用名目轉化操作方法:將部分稅前扣除有比率限制的費用超額部分轉變為其他限制較寬松的或沒限制的費用名目入帳,以達到全額稅前扣除的目的或減少相關稅費等目的,費用確認以發票為依據,發票容易虛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