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長「字怎樣組詞
「長」字在開頭的詞語
長期打算
長期資金市場
長踦
長蚑
長崎
長命花
長命縷
長命面
長命鎖
長陌
長畝
長目飛耳
長暮
長男
長霓
長年
長年累月
長年三老
長念卻慮
長女
長拍
長排
長牌
長袍
長跑
長轡
長轡遠馭
長轡遠御
長披巾
長鈹
長鈚
長鉟
長篇
長篇大論
長篇大套
長篇累牘
長篇小說
長頻
長平
長平之戰
長仆
長七短八
長戚
長期
長風破浪
長夫
長府
長斧
長干
長干曲
長告
長戈
長歌
長歌代哭
長轂
長沮
長句
長卷
長決
長訣
長絕
長爵
長君
長俊
長康
長空
長哭
長褲
長逵
長喟
長闊
長郎
長廊
長浪
長老
長老(zhǎng-)
長老派
長樂
長樂殿
長樂宮
長樂觀
長樂館
長樂花
長樂華
長樂老
長樂坡
長樂未央
長樂永康
長十八
長石
長史
長矢射天狼
長使
長世
長侍
長勢
長飾
長是
長逝
長壽
長壽面
長書
長蔬
長術
長庶
長庶男
長帥
長矟
長槊
長絲
長思
長嘶
長松
長蘇
長素
長宿
長筭
長筭遠略
長算
長算遠略
長隨
長隨帶馱子
長遂
長隧
長孫
長鎖
長他人銳氣,滅自己威風
長他人威風,滅自己志氣
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
長太息
長談
長談闊論
長嘆
長湯
長湯屋
長悌
長天
長天大日
長天老日
長天日
長挑
長條
長條子
長眺
長楙
長懋
長沒
長眉
長袂
長寐
長門
長門怨
長縻
長眠
長眠不起
長眄
長民
長名
長名榜
長明燈
長鳴
長鳴都尉
長鳴雞
長命
長命百歲
長命燈
長命富貴
長歌當哭
長歌行
長更
長庚
長賡
長工
長弓射
長公
長公主
長功
長肱
長古
長股
長鼓
長顧
長褂
長乖
長關
長官
長冠
長歸
長規
長跪
長酣
長漢
長毫
長久之計
長舊
長裾
長局
長嘷
長號
長河
長恨
長恨歌
長衡會戰
長紅
長虹
長虹貫日
長侯
長厚
長厚者
長呼
長忽
長畫
長話
長話短說
長懷
長淮
長鬟
長患
長虺成蛇
長麾
長徽
長喙
長活
長火
長惑
長機
長基
長吉體
長棘
長籍
長戟
長戟八十斤
長戟高門
長計
長計遠慮
長技
長跽
長髻
長枷
長家
長離
長理
長歷
長立
長吏
長麗
長利
長鐮
長糧
長列
長烈
長鬣
長鬣公
長林
長林豐草
長靈
長陵
長齡
長溜
長流
長流水
長龍
長漏
長路
長律
長慮
長慮顧後
長慮後顧
長慮卻顧
長率
長巒
長綸
長馬
長邁
長莽
長毛
長毛絨
長矛
長氂
長袤
長艾
長安
長安道
長安道上
長安居大不易
長安米貴
長安棋局
長行局
長性
長兄
長雄
長休
長休飯
長休告
長秀
長袖
長袖善舞
長袖善舞,多錢善賈
長胥
長須
長須公
長須主簿
長噓短氣
長噓短嘆
長墟
長歔
長煙
長延
長嚴
長言
長筵
長檐車
長眼
長揚
長楊
長楊宮
長養
長腰
長腰米
長腰槍
長謠
長夜
長夜國
長贏
長墉
長永
長詠
長憂
長悠
長游
長右
長幼
長幼有序
長幼有敘
長幼尊卑
長於
長余
長魚
長語
長吁
長吁短氣
長吁短嘆
長育
長御
長圓
長源公
長遠
長雲
長韻
長則是
長齋
長齋禮佛
長齋綉佛
長翟
長者
長者車
長者家兒
長者轍
長枕大被
長枕大衾
長征
長支
長直
長至
長制
長治久安
長治市
長終
長洲
長主
長屬
長爪郎
長壯
長椎
長彴
長茲
長子
長足
長祖
長醉
長安日
長安少年
長案
長傲
長傲飾非
長白山脈
長白山自然保護區
長班
長阪
長坂
長榜
長苞
長輩
長臂猿
長編
長便
長膘
長飆
長表
長別
長別人志氣,滅自己威風
長賓
長兵
長稟
長波
長伯
長箔
長薄
長才
長才短馭
長才廣度
長材
長材短用
長材茂學
長材小試
長冊
長策
長岑長
長差
長攙
長攙攙
長鑱
長長
長長短短
長車
長成
長城
長城萬里
長城站
長蟲
長銃
長籌
長出氣
長處
長啜大嚼
長川
長春
長春不老
長春市
長春樹
長春子
長詞
長辭
長此以往
長從
長存
長大
長大夫
長島
長道
長德
長等短等
長狄
長笛
長笛鄰家
長嫡
長弟
長遞
長調
長錠
長東黃河大橋
長都
長度
長短
長短歌
長短句
長短術
長短說
長短星
長短言
長隊
長垛
長蛾
長惡不悛
長惡靡悛
長恩
長耳
長耳公
長貳
長發
長發其祥
長發王
長法
長番
長方體
長方形
長房
長房萸
長風
長鋏
長鋏歸來
長價
長駕遠馭
長假
長兼
長箋
長見
長劍
長江
長江船
長江大河
長江後浪催前浪
長江後浪推前浪
長江三角洲
長江三日
長江三峽
長江三峽工程
長江天塹
長江天險
長江萬里圖
長江中上游防護林
長江中下游平原
長姣
長嬌美人
長茭
長嗟
長街
長街短巷
長傑
長結
長解
長解子
長借馬
長津
長進
長鯨
長鯨飲
長頸鹿
長頸鳥喙
長敬
長赳赳
長久
長久日
長跂
長企
長遷
長錢
長倩贈芻
長壍
長槍
長蹺
長橋
長趫
長妾
長親
長寢
長青
長卿
長卿病
長卿疾
長慶
長慶赤
長慶體
長秋
長秋宮
長楸
長驅
長驅而入
長驅徑入
長驅深入
長驅直進
長驅直入
長衢
長拳
長髯主簿
長人
長壬
長日
長絨棉
長襦
長入
長三
長桑
長桑君
長桑翁
長沙
長沙傅
長沙會戰
長沙搶米風潮
長沙市
長鎩
長山
長山群島
長山山脈
長衫
長潸
長扇
長善
長殤
長上
長上匠
長旓
長勺
長勺之戰
長少
長舌
長舌婦
長舌之婦
長蛇
長蛇封豕
長蛇陣
長身
長身鶴立
長身玉立
長生
長生板
長生不老
長生不滅
長生不死
長生殿
長生果
長生花
長生久視
長生庫
長生祿位
長生牌
長生牌位
長生院
長生運
長生鍾
長繩系景
長繩系日
長詩
長銚
長汀
長亭
長亭短亭
長統
長統靴
長慟
長痛
長頭
長頭兒
長圖
長圖鐵路
長徒
長塗
長途
長途跋涉
長途電話
長途台
長拖拖
長襪
長王
長往
長往遠引
長望
長圍
長違
長尾先生
長廡
長物
長物(zhàng-)
長騖
長息
長欷
長檄
長系
長夏
長賢
長線
長相
長相思
長想
長項
長宵
長消
長綃
長銷
長笑
長嘯
長嘯公
長嘯台
長斜
長謝
長心
長信
長信宮
長興
長興島
長星
長星赤口
長行
長夜漫漫
長夜難明
長夜室
長夜台
長夜飲
長夜之飲
長衣
長揖
長揖不拜
長夷
長迤
長憶
長益
長撎
長翼
長音
長吟
長引
長纓
長纓在手
長嬴
「長」字在中間的詞語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白氏長慶集
跋涉長途
裁長補短
白馬長史
鞭長不及
鞭長不及馬腹
鞭長駕遠
鞭長莫及
吃一塹,長一智
別無長物
不因一事,不長一智
不長進
不長俊
不長心
持人長短
不到長城非好漢
不經一事,不長一智
部長會議
草長鶯飛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廠長負責制
程長庚(1811-1880)
愁長殢酒
打長工
寸長尺短
寸長尺技
寸長片善
彈力長絲
大長公主
大長秋
大長日子
大飲長歠
次長祖
短吁長嘆
從長計較
從長計議
從長商議
斷長補短
斷長續短
大衾長枕
嫡長繼承
嫡長子
短長亭
短長吟
等長杖
道長論短
道長爭短
賭長較短
丁當長鳴
短嘆長吁
方長宜
度長絜大
度長絜短
遁世長往
扼腕長嘆
兒女情長,英雄氣短
二萬五千里長征
放長線釣大魚
糞堆上長靈芝
范長江(1909-1970)
方巾長袍
非長是短
廢奢長儉
廢書長嘆
格蘭特船長的兒女
豐草長林
封豕長蛇
福祿長久
馮長樂
輔世長民
各以所長,相輕所短
狗長尾巴尖兒的好日子
更長漏永
更長夢短
更無長物
廣長舌
孤陰不長,獨陽不生
浩氣長存
淮海居士長短句
話長短
話長說短
鶴長鳧短
鶴長鳧短
喉長氣短
稼軒長短句
喙長三尺
黃鍾長棄
家長禮短
家長里短
家長制
家長作風
賈長頭
較長絜短
靖長官
將作長史
節中長節
接長不短
教學相長(長zhǎng)
截長補短
經濟增長方式
經一失,長一智
經一事,長一智
巨人長德
扛長工
九江長江大橋
久安長治
扣壺長吟
鉅人長德
絕長補短
絕長繼短
絕長續短
絕長補短
絕長繼短
絕長續短
溘然長逝
溘然長往
溘焉長往
量長較短
李善長(1314-1390)
曠日長久
老身長子
拉長線
喟然長嘆
闌風長雨
攬長工
老子長孫
劉長卿(?-約789)
「長」字在結尾的詞語
百獸長
百長
百夫長
班長
包皮過長
敖不可長
傲不可長
拔苗助長
不氣長
百木長
百禽長
保長
暴長
臂長
賓長
比長
伯落長
陛長
博採眾長
博長
兵長
伯長
不遺寸長
波長
伯格長
痴長
曹長
部長
參謀長
朝長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侈長
村社長
村生泊長
秤長
成長
出長
愁多夜長
打長
村長
寸長
寸善片長
寸有所長
觸類而長
尺短寸長
齒長
崇長
大長
此風不可長
次長
從長
從約長
存長
倅長
大保長
短中取長
嫡長
短長
弟長
道長
硐長
都長
地久天長
地闊天長
敦長
侗長
發榮滋長
隊長
飛流短長
飛短流長
風長
兒女情長
耳目長
泛長
發短心長
房長
蕃長
坊長
蜚短流長
鳧短鶴長
豐長
瘋長
福壽綿長
逢長
公冶長
負增長
弘長
根生土長
歌風亭長
翰長
護士長
工長
工段長
公慚卿,卿慚長
弓長
各騁所長
各取所長
閣長
各有所長
好夢不長
好景不長
廣長
股長
候長
官長
恆長
軌長
貴長
合長
話長
機長
鶴短鳧長
宏長
衡短論長
互爭雄長
戶長
火長
檢察長
會長
駕長
伙長
汲長
級長
見長
祭司長
家長
甲長
競短爭長
較短比長
較短量長
較短絜長
教長
節短韻長
漸不可長
客長
廄長
教務長
教學相長
盡其所長
進退消長
課長
進長
警長
競選州長
看生見長
列車長
老仙長
久長
卡斯特橋市長
軍長
君長
開長
看長
來日方長
來日正長
科長
臨長
克長
困沒長
老道長
黎長
里長
隆長
馬齒徒長
魁長
糧長
鄰長
連長
② 求體現祖國60年變化的小故事
祖國,我為你驕傲
母親,對於任何人來說,都是那麼神聖,那麼親切。我知道祖國是我們的偉大母親,因為我們每個人的生命、歡樂和幸福都與祖國母親的安危息息相關,緊密相連,我感到身在祖國溫暖的懷抱中是多麼的驕傲。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從課堂上和書本上越來越多地了解到我們的祖國是一個具有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她有著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廣闊疆土,有著有口皆碑的中華文化,有著飲譽海外的「四大發明」,有綿延萬里的長城,世界第八大奇跡秦兵馬俑,壯麗的北京故宮,無與倫比的蘇州園林,還有豐富的寶藏和秀麗的風光……五千年的歷史,像一首古老的詩篇,也像一幅長長的畫卷,展現著祖國母親飽經滄桑的臉和那堅強不屈的身軀。 為了祖國的光明和富強,不知有多少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使祖國掙脫鐵鏈,獲得新生;又有多少愛國志士,與祖國同甘苦共命運。「國家興亡,匹夫有則」曾是先輩們的豪言壯語,面對破碎的河山,我們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前赴後繼,為祖國的富強和人民的幸福而奮斗。
每當我看到五星紅旗升起,耳聽雄壯的《義勇軍進行曲》時,總會感到熱血沸騰,有股發自內心的呼喊:祖國,我為你驕傲。
五十多年在五千年歷史長河中算不了什麼,但是,就在這短短的五十多年裡,我們的祖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科學技術,經濟文化,真可謂一日千里。如今,改革開放為祖國的建設注入新的活力,我們偉大的祖國以前所未有的嶄新面貌出現在世人面前。由於祖國的強大,香港和澳門才回到祖國的懷抱;由於祖國強大,全世界水電工程規模最大的長江三峽工程才得以建成;由於祖國的強大,2008年第29屆奧運會得以在北京舉行;由於祖國強大,中國奧運健兒金牌零的突破到雅典奧運會金牌列世界第二;由於祖國強大,「神舟五號」宇宙飛船得以成功發射,使得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有能力送航天員進入太空的國家,神舟六號成功發射和勝利返回,更是顯示了祖國科技的進步,提升了中國的國際地位……這一系列的成功,不正證明了今天祖國的強大和繁榮嗎?祖國,我真為你感到無比驕傲。
早晨,雄壯的國歌聲響徹大地,鮮艷的五星紅旗隨著朝陽一同升起,飄揚的國旗就像母親微笑著張開雙臂。此刻,我就像依偎在母親溫暖的懷抱里,心中感到無比的驕傲和幸福。
今天,我們應該有「為中華之崛起」而學習的宏偉抱負,應該有為祖國富強而獻身的遠大志向,讓我們用全部的聰明才智和生命熱血來建設我們的祖國吧。我要深情地說一聲:祖國,我為你驕傲!
近年來,隨著科技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交通運輸日益發達,人們的出行方式也日趨多元化。然而,這一現象的背後,也隱藏著不容忽視的一個重大問題——交通安全問題。
建國60年來,交通運輸方面有了重大的改觀。街道不擁擠了,變得有秩序了。60年前,「開門就是山,抬頭就是坡,邁步就是坎,蜀道難,難於上青天。」60年後,水、陸、空構建的立體交通樞紐網路,讓我們「條條道路通羅馬」。來自市交委的數據顯示,自建國以來,我市交通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僅公路里程而言,就增長了5.8倍。我市市民的交通安全觀雖有改善,但仍需推廣。
據了解,2006年全國共發生道路交通事故378781起,比上年下降15.9%。自2000年以來,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數首次回落到9萬人以下,共造成89455人死亡,比上年下降9.4%。
在我們現代社會中,城市馬路不僅僅是人和物位置移動的通道,同時也是體現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文明程度的檢驗場。 許多國家都十分重視交通安全教育,孩子們從小就接受交通知識的教育,每個人也嚴格按照交規出行。
我國雖然也十分重視交通安全和交通文明,但相比較其他國家做得還遠遠不夠。每天,馬路上,不遵守交通規則的行人、自行車、車輛比比皆是。例如,非機動車遇紅燈時越線、在車道上逆行、違法載人載物,行人不走人行道、任意跨越護欄、亂穿機動車道等。有的時候我過馬路,經常會看見紅燈時行人無視信號燈闖紅燈,或者綠燈時汽車利用交叉路口時間差不顧過馬路的行人加速沖過去等情況。我國交通法規明確規定:「車輛行經人行橫道,遇有交通信號放行行人通過時,必須停車或減速讓行;通過沒有信號燈控制的人行橫道時,須注意避讓來往行人。」在現實生活中,有交通信號的路口還好一些,沒有交通信號的路口根本就是一片混亂的景象,車水馬龍,互不相讓。在我們這個現代社會中,車輛依法行車,行人依法行路,是交通文明的一部分。另外,交通警察依法管理、文明執法,也是交通文明的另一部分。這兩部分同時「展現」在馬路上,才能構成完整的交通文明。 1、絢麗多彩的服飾
①剛建國時期——新舊交替,革命特色
新中國剛成立時,人們的服裝上還保留著民國時期的樣式。城市市民一般穿側面開襟扣扣的長袍,婦女穿旗袍。農村男子一般穿中式的對襟短衣、長褲,婦女穿左邊開襟的短衫、長褲,有的還穿一條長裙。當時人們做衣的面料多是機織的「洋布」、粗棉布、麻布。此外還時行西裝和中山裝。晚年的孫中山經常穿的服裝在長袍馬褂與西裝革履中間顯得格外突出,人們把這種服裝稱作中山裝,並把它的款式與孫中山的革命信仰和原則聯系在一起,比如四個口袋象徵國之四維,即禮、義、廉、恥;袖子上的三顆紐扣則代表民族、民權和民生三民主義,中山裝成為國民革命的象徵,實際上國民黨早已叛變革命。
新中國成立後,穿衣打扮與革命緊緊的聯系在一起。西裝和旗袍被看作資產階級情調,它們在人們的生活中逐漸消失了將近20年。中山裝和列寧裝成為人民的普遍選擇。開國大典時,新中國的領導人第一次在天安門城樓上集體亮相,毛澤東和他身邊的領導人穿中山裝的形象更是引起世界矚目。男性穿中山裝,顯得莊重、精神。中山裝十分正統,上衣的紐扣很多,四個口袋也都平平整整,但樣式過於呆板,缺乏創新。後來演變成經過一定改進的人民裝。也就是從那時起,一種來自蘇聯的雙排扣制服——「列寧裝」,在參加工作的女性中流行起來。它因列寧在十月革命前後常穿而得名,樣式為西裝開領,雙排扣,各有三個紐扣,腰中束一根布帶。這款服裝後來竟成了無數中國女性最崇尚、青睞的「時裝」,其中,革命女幹部幾乎是人人必穿列寧裝,以顯示其革命。
②改革開放前——樸素單調
50年代的人們崇尚勞動最光榮,樸素是時尚。年輕姑娘們曾一度愛上了男式背帶工裝褲和格子襯衣。1956年,三大改造開始轟轟烈烈的進行,人們的生活一天天好起來的時候,流行的色彩也從藍色、灰色變得豐富多彩了。從蘇聯傳入的連衣裙「布拉吉」成為最受歡迎的服裝。布拉吉裙在中國的流行,得歸功於一位蘇聯的領導人。這位領導人來中國訪問時,提出中國的服裝不符合社會主義大國形象,「女性應該人人穿花衣,以體現社會主義欣欣向榮的面貌」。於是,色彩鮮艷的布拉吉裙成了各大中城市最亮麗的風景。
在講求勤儉的年代,美麗的服裝大多是家庭製作而來。巧手的姑娘和母親們按照畫報上的服裝裁剪式樣,自己動手,使軍裝變得合身,棉布襯衣變得漂亮。而此時的中山裝成為中國最莊重也最為普通的服裝,那時擁有一套毛料中山裝是令人羨慕的事情,而在中山裝的右上口袋插上一支甚至兩支鋼筆,則是有知識、有文化的表現。後來,有人根據中山裝的特點,設計出了款式更簡潔、明快的「人民裝」、「青年裝」和「學生裝」。還有一種稍加改進的中山裝,就是將領口開大,翻領也由小變大,很受人們的歡迎。當時,共和國的領袖毛澤東就特別喜歡穿這一款式的中山裝。以後,國外有人便將這一款式的中山裝稱作「毛式中山裝」。從那時開始,中山裝的流行持續了近30年的時間。
60年代初期,是新中國歷史上最艱苦的時期,由於三年自然災害,1959年到1960年棉花大幅減產,棉布定量為每人21尺。人們買服裝、棉布和日用紡織品都要憑布票,為了盡可能地節約,購買服裝的標準是耐磨和耐贓,灰、黑、藍色成為街頭流行色,千篇一樣、季節不分、男女不分的服裝樣式也更通行了。一位漫畫家曾經形象地描繪出「人人一身藍」的情景。
「文化大革命」時,擁有一套軍裝是那個年代無數年輕人的理想。青少年喜歡穿一身草綠色的軍裝,頭戴草綠色軍帽,肩挎草綠色書包。這一身在當時來說可算是很奢侈、很有派頭的了。當然,艱苦樸素還是那時最主流的時尚。為了表現自己的艱苦樸素,有人甚至將新買的衣服在水中做舊,或者在並未被損壞的衣服上打上幾個補丁。這種今人看來相當可笑的行為,但在文革十年中盛行一時。當時的順口溜是這樣說的: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還有一首歌,也同樣飄盪在建國初期的大街小巷:勤儉是咱的好傳統呀,社會主義建設離不了,離不了……
但是,即使在色彩單一的年代,人們的愛美之心也依然會流露出來,一位攝影師把這種流露稱之為「擋不住的春光」,這種自然而然傳遞出的美的追求,是一個時代留在人們腦海中深深的印記。
③改革開放以來——豐富多彩、時尚個性
改革開放以來,服裝的花色、款式更加多樣化,面料、質地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1980年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第三個年頭。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穿著越來越豐富,色彩也從單一的藍色灰色變得五顏六色。當時上映的國產故事片《廬山戀》成為年輕人喜愛的影片。久違了的愛情故事,加上片中女主角新穎的時裝,都令人產生耳目一新的感覺。她在影片中換了多少套衣服,成為當時年輕人討論的熱門話題。這一時期,戴太陽鏡、留長頭發、穿喇叭褲、蝙蝠衫成為時尚,很多人看不習慣,但年輕人卻從中找到個性和自我的感覺。
1981年成立的中國大陸的第一支時裝模特隊成立,盡管當時只以「服裝廣告藝術表演班」的名義招生,但令舉辦者感到意外的是前來報名的人數是預計的四倍。三年後,這支表演隊出訪歐洲,引起了轟動。西方輿論驚呼:「毛澤東的孩子們穿起了時裝!」來自中國的時裝旋風,帶給世界一個開放的新形象。
1984年,中國女排的姑娘們在美國洛杉機奧運會上實現「三連冠」的時候,北京流行起了運動裝。色彩鮮艷的運動裝成為愛美的人們首選服裝。人們幾乎隨時隨地地穿著運動服,甚至還成為了學生的校服和工人的廠服。
90年代,人們的生活向小康過渡,思想觀念更為開放。人們的服飾在急速變化,穿衣打扮講求個性和多變,很難用一種款式或色彩來概括時尚潮流,強調個性、不追逐流行本身也成為一種時尚。
從服裝的變化上,我們看出了時代的進步和人們內心觀念的轉變。服飾的變化是以經濟的發展為前提的,同時也反映了人們的思想觀念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從以往的「從眾」心理到「追求個性」。服飾的變化是人們生活質量提高的一個表現。
2、日益豐富的飲食
有一句話叫「民以食為天」,可以說人們將「食」作為生活的最低標准,同時人們也將「食」作為生活的最高追求和享受。從「食」的變化中,可以反映出一個社會的貧富盛衰,可以體味社會歷史的變遷。
①剛建國時期——生活貧困,食不果腹或粗茶淡飯
②改革開放前——很有改善,但食物匱乏單調、票證盛行,人們營養不足,有些農村沒有解決基本的溫飽問題
糧票是計劃經濟的產物。50年代初,我國糧食短缺。中央政務院於1953年10月發布命令:全國實行糧食計劃供應,採取憑證定量售糧辦法,糧票出現了。北京從1960年8月起全市飲食業實行憑票用餐,食油、禽、蛋、肉、豆製品、蔬菜也實行限量供應。這一時期票據種類繁多,除了糧、油、布票,還增發了補助豆票、糕點票、高級腦力勞動者補助油票、節日補助油票,有些地方還發放過煤球票、冰棍票、煙酒糖票、豆腐票。在票證盛行的年代,也是物質短缺的時代,只有在逢年過節的時候,人們才能憑票購買一些糕點糖果、干貨果品,而且分量都極少。
提問:書上112頁人們為什麼要使用票證?
生答:因為生產力水平不高,物質供應緊張,需要用票證限制人們的購買力。
三年自然災害時期,糧食、蔬菜緊缺,在吃不飽的情況下,人們往往以胡蘿卜充飢。由於缺乏最基本的營養,人們都有些浮腫。
③改革開放以來——不但吃飽,還可以吃好,營養均衡,粗細搭配,綠色食品深入人心
20世紀90年代以來,糧食供求走向市場,糧票消亡成為歷史的必然。1993年5月,北京最後停止使用糧票,糧票全面退出歷史舞台。一些象徵短缺經濟的布票、油票、肉票、豆腐票,也相繼退出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如今這些時代象徵已經成為收藏家手裡的珍品。
今天,我們的物質生活已經極大地豐富了,菜場、超市、大賣場,琳琅滿目的食品應有盡有。人們對於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不僅要「吃好」,還要吃得健康,科學衛生觀念深入人心。人們講究營養均衡,粗細搭配,口味清淡,要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高脂肪高膽固醇的食物。以前因糧食不夠用來充飢的野菜、粗糧,如今卻成為餐桌上的健康食品。
「動腦筋」:以前因糧食不夠用來充飢的野菜、粗糧,為什麼如今成為餐桌上的美味呢?
生答:因為過去人們食物匱乏,只有野菜和粗糧,人們為解決溫飽並無選擇。現在食品供應豐富,人們不僅要吃飽,更要吃好。人們注意營養均衡,粗細搭配和選擇綠色食品。
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反映了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生產力進一步發展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繁榮。
3、面貌一新的居民住宅
①剛建國時期——居住條件極差
城市居民的住宅大多面積小,設施簡陋。如北方的大雜院,南方的亭子間等,十分擁擠雜亂,屋子小得給人以壓迫感。農村裡,北方內地多為土坯房、窯洞,南方多住茅草房,房屋破舊,年久失修,岌岌可危。人畜有時混居一室,衛生條件差。
②改革開放前——不斷改善,但居住條件仍較差
樣式統一單調的平板房取代了建國初的破舊民居。一片片魚鱗狀的瓦片取代了破舊的屋頂,牆也不再是石磚砌成的,而是用石灰砌成的平坦而潔白的牆面。但房屋內部很少有裝修,只有床、桌子、椅子等基本傢具,看上去簡朴整潔,洋溢著和諧寧靜。
③改革開放以來——居住面積擴大,居住條件有了明顯改善
老式的普通民居已經不能滿足人民居住的需要,於是新型的住宅小區拔地而起,樓房鱗次櫛比,猶如一座新城。
北京從1998年開始興建經濟適用房,為危改居民和北京城市中低收入家庭提供了「買得到、住得起」的選擇。通過經濟適用房,人們理解了什麼叫「破舊立新」。一大批居民走出沒有廚房、廁所,沒有上下水道的老房子,搬進房屋質量有保障、小區環境優美、購物交通方便的新樓房。
今天,人們居住的選擇更多了,有高層住宅區,有復式樓,有花園小區,甚至還有單門獨院的特色別墅。當我們登上高樓遠眺城市流光溢彩的景色時,也可以體會到古人「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情。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裝修也成為熱點,風格多樣的裝修豐富了我們的生活,也體現了人們生活品位的提高。
4、四通八達的交通
①剛建國時期——交通不便
大城市(如北京、上海),電車、汽車比較多見,黃包車,自行車是比較普遍的代步工具。在一般的中小城市,有少量的自行車和人力車。而農村裡,北方有馬車、人力板車,南方有航船、牛車,步行是最普遍的出行方式。
②改革開放前——有所改善,但以自行車為主
「一五」計劃期間興建寶成鐵路、鷹廈鐵路;新藏、青藏、川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密切了祖國內地同邊疆的聯系,也便利了經濟文化的交流;1957年,武漢長江大橋建成,連接了長江南北的交通。國家整體交通水平有所提高。
改革開放前,城市的交通資源極為有限,人們出行除了用雙腳行走之外,可以代步的交通工具也就是公交車和自行車了。但是公交線路少,車廂經常擁擠不堪。相比之下,最方便的交通工具當然是自行車,中國曾被稱作「自行車王國」,可見人們對於自行車的依賴。但當時的道路建設也十分落後,這給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很多不便。
③改革開放以來——交通條件明顯改善,鐵路、公路和航線增長很快
在80年代末的中國,出行對於許多人來說並不是一件愉快的事,買票難,乘車難,運輸難。因鐵路運輸能力的不足,當時的鐵路客運量每天超載50%,高峰時超出100%,每天有80萬人站著乘火車,而全國每年積壓的物資則高達1億5000萬噸,南北運輸的缺口達6000萬噸。
在民國時期,貫通南北的大動脈是京漢鐵路,而時代的進步使得它已經滿足不了人民的需求。1992年中央作出果斷決定:京九鐵路三年開通,並且京九鐵路的概念已經更新,南端的終點由江西的九江延長到了香港九龍。1993年5月2日,建國以來興建的規模最大、投資最多、一次建成里程最長的鐵路干線開工了。1995年11月16日上午,京九鐵路全線鋪通。1996年9月1日,比原計劃提前四個月,京九鐵路實現全線開通運營。這條鋼鐵大動脈跨越九個省市,緩解了南北運輸的矛盾,解決了鐵路運輸的瓶頸問題;它把即將回歸祖國的香港和北京連接在一起,維護港澳地區的繁榮與穩定;它穿過多個革命老區,給老區人民帶去了脫貧致富的希望。
高速公路是一個國家交通現代化的一個主要標志。高速公路的擁有量,也成為衡量經濟發達程度的一項指標。1984年12月,滬嘉高速公路開始在上海興建,並於1988年10月31日建成通車。這是我國第一條全線通車的高速公路,從此掀開了我國公路建設史上新的一頁。除了跨省高速公路之外,全國許多省區都在地區內修建中短程高速公路,形成覆蓋全國的高速公路網。同時應該指出學生,便利的交通也帶來了城市發展中的環保問題,迫切需要解決環境污染和交通阻塞問題。要求感興趣的同學可以撰寫文章《我看城市交通》。提醒增強環保意識,認識建設和發展生態城市的重要性。
現在我們看到現代化大都市的道路可謂是生機勃勃,人群涌動,車流穿梭。這些交通工具也花樣繁多,公交路線增多、設施改善(不僅有普通公交車,還有較為先進的豪華大巴、雙層巴士,車內還安裝了空調、移動電視);計程車招手即是,私家車也屢見不鮮,地鐵、輕軌等新型交通工具出現。人們在繁忙的工作中發現出行的來回行程已縮短,道路也變得越來越通暢了……人們的交通觀念也大為轉變,假日旅遊增多,國內游、出國游開始由觀光型走向休閑度假型,並且出境旅遊變得越來越平民化,選擇也越來越多,而且走馬觀花式的旅遊已越來越不能滿足遊客的需求,個性化旅遊悄然升溫,人們放鬆心情度假,開始真正享受旅遊帶來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