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預提利息是什麼意思
問題一:計提利息是什麼意思 概念:企業如果有借款(短期和長期兩種),根據借款協議,需要分期或者一次性支付利息。如果是到期一次性歸還本息或者是分期後付利息的,根據企業會計制度的權責發生制的規定,企業需要在當期期末計提應屬於本期支付但本期尚未支付的利息。
計提利息的方式有:分期或者一次性支付利息。
舉例說明:
A公司2006年1月1日向銀行借款人民幣12萬元,期限為18個月,月利率為0.1%,到期一次性歸還本金和利息。
其2006年1-2007年6月就該分18個月計提利息,每個月應支付利息為120000*1.0/1000=120元
計提利息財務處理為:
借:財務費用-借款利息 120
貸:預提費用-借款利息 120
一、 A如是按月支付利息:
借:財務費用
貸:銀行存款
如到期或以後月份才支付利息:
借:財務費用
貸:應付利息
實際支付時:
借:應付利息
貸:銀行存款
二、如借款是用於購置固定資產,上述「財務費用」改為「在建工程」(需要安裝)或「固定資產」(不需要安裝)。但固定資產使用後發生的利息仍列入「財務費用 」。其費用要體現「配比性原則」。
問題二:預提銀行借款利息是什麼意思? 預提銀行借款的利息:
是指應由本期負擔,但由後期支付的費用.
我們知道,銀行借款的利息一般採用按季結算的辦法.
為了正確核算費用支出和財務成果,企業或個人應於每個季度的前2個月預提應付利息,分別計入當月的「財務費用」賬戶,季末再根據銀行轉來的「借款利息通知單」作出處整。 這是季度結算的一個完整流程。 分錄就是根據這個做的。
A.計算公式:
銀行借款利息=銀行借款月平均余額×月利息率 (公式1)
銀行借款月平均余額=銀行借款每日余額累計數(當月)÷30天 (輔助公式)
B.具體演示:
我們以7、8、9這三個月為一個季度結算,分錄的生成應該是這樣得出的:
〔例如〕①某商業企業7月份短期借款平均余額1 200 000元,月利息率7.5‰,7月份的應付利息為?
解答:根據已知條件,我們套用公式1,即
1 200 000×7.5‰=9 000(元)
根據計算結果作7月份會計分錄如下:
借:財務費用――利息 9 000
貸:預提費用――借款利息 9 000
②該企業8月份借款余額為900 000元,假定月利息率仍是7.5‰,那麼8月份的利息為:(操作同上)
900 000×7.5‰=6 750(元)
根據計算結果作8月份會計分錄如下:
借:財務費用――利息 6 750
貸:預提費用――借款利息 6 750
③該企業9月下旬接到銀行「借款利息通知單」,三季度實際支付利息23 200元,企業實際支付時,其會計分錄如下:
借:財務費用――利息 7 450 (23200-6750-9000=7450)
預提費用――借款利息 15 750 (6750+9000=15750)
貸:銀行存款 23 200
慢慢看下來,就明白了。
實在不明白,可以死記步驟。其實就是套用公式,一樣管用。
補充問題的回答:每個季度,只需前2個月預提應付利息.並分別計入當月的財務費用帳戶. 就可以了.這兩個月可以說完全是為第三個月的實際利息支付做准備.
第三個月,也就是銀行季末結算的時候,你根據銀行轉來的「借款利息通知單」對財務費用帳戶作出調整,計入當月的分錄後.才會最終實際支付.
你的理解應該說是對的.
至於實際預提的時間,每個月末當天,得到銀行借款每日余額累計數數據後,馬上能算出預提利息.你先做入當月分錄即可. 當天下午或次日上午,就要完成實際預提了. 我覺得不要拖,就算是用資金轉帳的方式完成實際預提,也應該及早完成. 有的機構頭兩個月不發生實際預提,只生成當月目錄.待到季末結算時才發生實際預提,然後馬上支票轉帳支付給銀行了.
問題三:預提利息是什麼意思 一般借款的利息是還錢的時候一起算的,但企業做賬的時候會按月提。但是又還不需要還回去,這個就叫預提利息。
會計分錄:
借:財務費用
貸:應付利息
問題四:計提利息是什麼意思? 閥行的借款,貸款,都有利率的,你要還款的,有一次還本付息的,有季度還得、、、、、、你要月末計提,從你的財務費用中先提出來,(因為這是一筆費用)
問題五:按月計提利息什麼意思? 是會計權責發生制基礎上記賬的特有產物,指企業有向金融機構貸款時,不管利息是不是已經支付,都按所屬期限將當月應該分攤的利息計入當期費用。所做會計分錄如下:
借:財務費用(或在建工程)
貸:長期借款――應計利息(或其他應付款――應計利息)
問題六:資產負債表日按月計提利息是什麼意思 就是按權責發生制原則,把發生在本月的應付未付的利息計提出來進入當期損益。這樣能真實反映當月的實際經營成果。
問題七:第十題沒讀懂 預提利息是什麼意思 解釋業務「預提應由本月負擔的短期借款利息210元」的意思。
向銀行借入短期借款,從取得借款的當月起企業就應承擔利息費用,但一般銀行會分季度扣息,比如企業一月份借入期限為6個月的短期借款,1-6月份每個月應付利息是210元,銀行1、2月份未扣,3月份一次扣三個月的。在1、2月份時,雖然銀行沒有扣錢,但也應該承擔利息費用,即將這兩個月應負擔的利息計入1、2月份的財務費用中,同時形成了企業對銀行的一筆負債,這就是預提利息的意思。會計分錄為:
借:財務費用 210
貸:應付利息 210
問題八:會計基礎,不預提利息和預提利息到底是什麼意思啊 就是要不要通過 應付利息賬戶的差別
預提就通過應付利息賬戶
問題九:什麼是預提利息! 短期借款款,按季度支付利息,這樣的話,你的每季度前2個月不用支付利息,只在第三個月,也就是季度末支付。但是呢,這些利息是每個月都發生的,因此為了准確核算每月的利潤,要求你按照權責發生制計提利息,
分錄一般是:
預提由本月負擔的短期借款利息300元
借:財務費用――利息 300
貸:應付利息――XX銀行 300
Ⅱ 預提應由本月負擔的銀行借款利息380元。
預提應由本月負擔的銀行借款利息380元,指的是企業在當期應當負擔但尚未實際支付的銀行借款利息費用。按照權責發生制原則,盡管這筆利息費用還未支付,但因其在當期產生,應計入當期損益,進行會計處理。
預提費用通常包括租金、保險費、借款利息、修理費用等。銀行借款利息特別值得注意,根據稅法規定,即使未支付,企業也可以在計算所得稅前計提作為當期費用。
借款利息的計算基於借款期間受益原則,通常需要平均分配到每天或每月。由於銀行利息支付頻率可能不同(每月、每季度或每年),為了准確反映當月的會計成果,企業在未支付前即按期預提利息作為財務費用。
在實際操作中,通常有以下幾種處理方式:
如果預提利息,通常在當月計提,然後在指定時間支付給銀行。會計分錄如下:
- 借:財務費用 - 利息
- 貸:預提費用 - 利息
在支付銀行利息時,對應的會計分錄為:
- 借:預提費用 - 利息
- 貸:銀行存款
若不預提利息,僅在實際支付時進行會計處理。相應的會計分錄是:
- 借:財務費用 - 利息
- 貸:銀行存款
綜上所述,預提銀行借款利息380元的處理,關鍵在於按照權責發生制原則和稅法規定,准確地在當期會計報表中反映這筆費用,無論是預提還是實際支付,都要遵循相應的會計原則和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