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石油是我國第幾大能源
第二大能源。
中國能源消費的構成
目前各能源消費比例:煤炭76.2%,石油16.6%,天然氣2.1%,電力(水電、核電、新能源發電)5.1%。
我國煤炭佔世界煤炭消費量的27%,是全世界少有的以煤炭為主的能源消費大國,二氧化碳排放量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二位。展望未來,按常規發展方案,化石能源比重將逐漸下降,到2050年世界及中國化石能源比重相應降至62.4%及76.6%。由此可見化石能源是當今中國的主要能源,到2050年仍將占重要地位。
⑵ 如何在豐度與實用性上選擇能源
關於豐度、可再生性及環保問題時時都有各種爭論,似乎它們屬於同一類問題,但豐度實際上有別於環境影響。對能源長期實用性的關注應該盡量把可再生資源和非衰竭性資源包括到能源構成中來。只有當某種能源的儲量是構成生態系統的一部分時,該能源儲量的衰竭才成為環境問題。對生物燃料而言是這樣,但對化石燃料而言並非如此。
供需問題
新古典經濟理論中,需求水平與供應和價格水平息息相關,供大於求時,賣方為擴大其市場份額,會盡力降價,結果消費者發現花少量的錢就可以享受到更多商品和服務帶來的好處,因此需求水平又會有所上漲。此時理論上過度供應的商品價格會繼續下跌,直到供需基本平衡為止。價格下跌時,一部分商品已不再具備成本效益,被擠出市場,這種現象又會促使建立新的供需平衡。相反,如果供小於需,則價格會上漲,賣方會通過漲價擴大自己的利益,同時並不損失其市場份額,直到達到新的供需平衡為止。這種情況下,人們支付能力下降,需求水平也隨之下降,此時,低價平衡狀態下不具備成本效益的某些產品會進入市場,如果供不應求,價格還會直線上升,遲早價格會高到使消費者換用其他種類的商品(例如:17、18世紀的歐洲因森林採伐過度從木柴轉換到煤,或將來某一天從石油轉換到其他替代能源)。這是供求關系的基本規律。其中有一點尤為值得注意,雖然經濟學家們能夠掌握充分的供應信息,能夠計算出理想的供需平衡曲線,但消費者們認為,一些基本的商品供應比真實的供應數據重要得多。這在70年代供應短缺時所表現出的種種情形中有明顯體現,因恐慌而搶購,價格直線上升,然後逐漸節制使用。
油、氣生產的特殊性增加了能源供需估算的復雜性。最大的生產成本出現在儲量開發過程中,而生產的單位成本則很低(油、氣尤其如此)。因此油、氣儲量的擁有者降低產量的餘地有限。
煤雖然占據了化石燃料儲量的大部分,油、氣卻占據了主要的能源市場,是能源價格的決定因素。如果沒有石油輸出國組織,就不會有限產,那麼巨型油、氣田的擁有者絕對會無限制地提高產量,使市場供應過剩,原油價格下跌,致使大部分歐美的油、氣生產不再具備效益。美洲的大部分產量來自於提高採收率(包括二次採油)和露天開采,單井日產低於10桶。此外,歐洲的一大部分產量來自於水域環境惡劣的北海。所有這些產量的成本都要高於陸上採油的成本。由於價格過低,勘探的高成本無法在短期內得到回收,勘探工作很可能就會停止。即使是巨型大油田,其產量肯定也有遞減的一天,當產量遞減到某一點,這些油田以其能力極限或接近能力極限生產時,為與成本相匹配,油氣價格就會上漲。如果還有大量的油有待於發現,新發現會接替產量遞減油田,價格會穩定在較高水平上。但是,盡管勘探技術不斷進步,發現率還是止步不前,無法完成儲量接替,此時,價格就會持續上升,直到具備成本效益的其他能源出現為止。
資源及其再生性
現有經濟和技術條件下,煤的可采資源基礎大於其他化石燃料的資源基礎。生物燃料雖因有明顯的可再生性而受到關注,但其實每一種資源都有再生功能,只不過再生速度不同而已。資源的衰減不僅僅與再生速度有關,還受其儲量規模影響。煤的再生速度很明顯要低於生物燃料,但煤的可采儲量巨大。比如,美國從煤中獲取的能量為20×1O15英熱單位,如果全部用木柴替代的話,則每年需要25億噸的木料(木柴和煤之間的能量轉換,有一種英制演算法;該數字用相似的計算方法得出)。因此,如果用不到200萬平方英里的天然林來滿足這一需要,則肯定要超過森林的更新速度。這已經佔到國土面積的一半以上,遠遠超過國家天然林的面積。
但前述的反證法未見得公平。為滿足現代需求的許多生物燃料開發方法源自於農作物的二次燃料生產,這其中包括用農業廢料發酵生產乙醇,農業廢料包括玉米株、鋸末等等;還包括用莊稼(如大豆)榨油,這些植物油也可以加以煉制,用做柴油燃料。說到再生性,大豆農場可以無限制地進行再生性產出,彌補一部分煤、核動力、進口油或海上用油。但燃料的再生性不應與環保效益相混淆,如前一章所述將耕地轉換成單作農場,從環保角度看應受到高度質疑。
可持續木柴生產
木柴的永久持續性只是一個不得善終的神話。生物燃料是一種獨特的能源,在人類的生存期內,當然可以再生,但其再生速度視其儲量基礎的大小而不同。森林越多,生長的樹木也越多。因此,如果人們消耗木柴的速度超過當地森林的生長速度,這種消耗活動就降低了未來生長的林木量。
盡管有人認為木柴屬於可再生一類,有些研究者甚至認為,理論上英格蘭用於冶鐵的木柴具有無限期的可持續性,但這些觀點都經不起分析推敲。到19世紀末,英格蘭每年用2億噸的煤提供4000萬億英熱單位的原始化學能量(注1)。假設一片森林增長率較高,自然生長率為8立方米/公頃·年,等於114立方英尺/英畝·年或3700磅/英畝·年(林木密度中等)(注2)。如果青木的化學能量為4300英熱單位/磅,煤的標准能量為10260英熱單位/磅,用木柴生產等量的化學能量則需要每年收獲2億6500萬英畝的生長林,這意味著佔地超過40萬平方英里的森林。而事實是:整個不列顛群島的面積還不到15萬平方英里。此外,只使用木柴也無法滿足英格蘭持續增長的人口和工業用燃料需求。
應該說明的是8立方米/(公頃·年)的增長率比較保守。第一章所描述的短周期、密集型種植法生產的生物燃料,產量可高達50立方米/(公頃·年)(注3)。這樣,產能提高6倍的情況下,如果不列顛群島用一半的國土面積種植木草並採用密集型種植法(木草種植法),則應該能夠滿足19世紀後期英國的能量需求。當然,這種高強度的單一種植法所帶來的環境影響絕不會是積極的。此外,這其中還沒有考慮不可耕種的土地、人類占據的土地以及生長食物所需的土地。這一例子說明,即使對於人口水平低於現代社會且工業化程度較低的地區,主要靠生物燃料來提供能量的話,生物燃料也不可持續。
要想使生物燃料具有可持續性,必須對如下幾個方面進行改變:
①在以木柴為主要燃料的地區,生物燃料在總的能源構成中所佔的比例必須縮小;②改進技術,以便用較少的能量投入獲得更多的有用功;③利用多種用途植被生產生物燃料。
要想有效地利用生物燃料,上述幾種做法都很重要(降低人口水平,或降低工業化帶來的生活標准都能提高生物燃料生產的可持續性,但兩者均不實際,也不可行)。
第一種方法較為明顯,且帶有強制性,如果生物燃料在現代能量生產中只佔少部分,那麼生物燃料可以無限期地持續下去,同時還可以緩解化石燃料資源衰竭的壓力。但不幸的是,當今世界面臨森林過度採伐、可燃燃料造成大氣污染等多種威脅,使用生物燃料而不造成環境影響幾乎不可能,已有事實證明,直接燃燒生物燃料所產生的二氧化碳和微粒排放與化石燃料相差無幾。
每一種能源的目標都是要高效地生產能量。在依靠木柴的地區,有眾多引進高效燃木爐子的項目。的確,開放式明火的煮飯效率極其低下(只有10%左右),而實驗室測試表明,經過設計的可控氣流的高效爐子,其效率超過30%甚至40%,但實際應用表明,這種爐子的效率只比開放式明火稍高一點(注4)。這中間有幾個問題,如「能量轉換與應用」一章中所述,木頭的形狀和大小是因素之一,如果木頭與爐子不匹配、爐門關不上的話,空氣流和燃燒效率都無法得到有效控制。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是將生物燃料轉換成氣態或液態燃料,進而提高使用效率。此外還可以將木屑壓成球狀,使爐子的燃燒不僅非常有效、燃燒溫度可以很高,而且幾乎沒有煙或微粒排放,不過壓球過程成本很高。另一方面,處理過的燃料燃燒起來更為清潔,用生物燃料生產出的甲烷更是如此。
多用途植被方法可解決佔地問題。這種方法中,土地不僅僅單純用於生產燃料,所收獲的植物也不僅僅用做木柴。已經收獲了食物的莊稼可以同時用於能量生產,這樣,生物燃料就不必佔地單作生產,承擔影響整個生態系統的負擔。某些情況下,可以用其他工藝過程的副產品來生產生物燃料,如木材生產的鋸末等。還有多種用途的農業,如沿田邊種一排樹,讓小農場主可通過剪枝獲得一部分木柴,如果這些樹還能結果,則就具備了更多用途,樹根還可以鞏固土壤,防止侵蝕。
油氣生產的未來
現有經濟和技術條件下,已知石油資源有三分之二不可采,也就是說,還存在著很大的儲量增長空間。採收率技術的提高,使以前不可採的很大一部分資源基礎成為可采部分。
石油生產或輸送中斷時,預計其價格會急劇上漲。此外,由於勘探是一種概率性風險的工作,在工業化生產前需投入大量的時間,因此,供應出現短缺時,嚴重的市場投機行為似乎不可避免。70年代能源價格的上漲,很大程度上歸咎於這種投機行為。盡管勘探不斷有新發現,但由於受儲量定義的限制(儲量是指在現有經濟和技術條件下可以采出的部分),在大規模的探明鑽井並取得一定產量證實這些新發現以前,各油公司的儲量不可能增加,商人們藉此機會極力誇大供應短缺。根據前幾次的供應短缺就能預測出下一次的供應短缺情況。價格上升,儲量增加。眾多公司已經知道大量的油氣資源在哪裡,但因為受目前經濟條件局限無法生產,因此不成其為儲量,但價格上漲很快就會把一部分已知資源變為儲量。
從實用性角度看,盡管新儲量勘探和採收成本因補償生產會持續上升,但沒有哪一種化石燃料資源會「用盡」。本書寫作時,主要產油國的原油出口能力已超出全球的需求水平,因此市場並不需要新儲量接替,現有儲量的生產成本無法反映儲量接替的成本增加。只要現有的生產能力還能滿足或超過需求,儲量的所有者就不可避免地會通過提高產量來使其效益最大化,而提高產量又持續了低價。
支撐性能源——煤
煤的儲量遠比其他任何可燃燃料的儲量豐富。與其他一次能源相比,燃燒能更有效地滿足某些形式的能量需求,而且未來幾十年內,流體油氣擴大其全球市場份額的潛力極為有限,因此,煤最有可能成為今後幾代人的最主要能源。
即使非可燃性資源占據了能源市場,煤也可能保持其重要商品的地位。煤的主要成分是碳,碳是有機化合物的基本組成部分,可以生成無數的合成產品。目前,油氣是合成有機化合物的主要原料,但可採油氣資源基礎衰減後,煤的生產自然會接替合成產品的市場地位,這部分市場份額與能源消耗相比只佔很小一部分(約占總耗油量的10%),但如果不再有廉價的油氣,在未來市場中這部分就相當重要而且利益可觀。
非衰竭性資源
本書將太陽能、風能和水動力都歸為非衰竭性資源,因為人類的使用不會使這些資源衰竭,人類的技術有開發這些能量流的潛力,但不會改變其資源基礎。如果人類活動能改變區域性的天氣形式,那麼降水形式就會發生變化,進而影響河流的水流量,從而改變水動力資源。但如果人為變化已達到這種程度,人類所面臨的問題可能要比保持水力發電嚴重得多。全球范圍內,所有這些資源都攜帶著巨大的能量,區域實用性是這些資源所受的唯一限制。有人指出,歐洲及人口稠密的另外48個國家的主要河流已經被開發利用;風力發電的最佳現場一般都不是理想的居住區;陽光充足的地區利用太陽能很理想。但社會的發展布局是這樣,發達國家的耗能人口大部分集中在北緯地區,這些地區陽光並非無處不在。但不管怎樣,這些資源都不受實用性限制,限制因素在於其他方面的成本。
本書雖將地熱資源也歸為非衰竭性資源,但過度使用也會降低其局部豐度,不過如同其他非衰竭性資源,人類的活動不可能將地熱資源用盡(將地心冷卻)。像水力資源一樣,地熱不受豐度限制,而是受最佳資源的位置限制。
核動力
地球擁有很多鈾,但大部分很分散,只微量存在於岩層及海洋礦物中,儲量不大可能增加。的確,如果核裂變增長且可長期持續,則增殖反應堆技術將佔主導地位。增殖技術已經存在,比目前流行的技術更為清潔,但增殖反應堆無疑受到了公眾的關注,致使美國中止了裂變反應堆的開發。
聚變不受豐度限制,而是受條件限制。有人預測,海洋中有充足的氘,會像太陽一樣持久,但是否有技術使得這一資源可用呢?這方面還需要一些技術突破。
⑶ 加入中國石油能源一號網需要什麼資質證明還有怎麼審核
中石油入網分一級入網和二級入網,一級入網需找總部物采部辦理,按其規定格式提供資質文件掃描件,填寫固定格式表格
⑷ 正奧能源石油是哪家公司的石油
摘要 您好,您的問題我已經看到了哦,只是打字以及組織答案需要一定的時間,請您耐心等待幾分鍾哦。
⑸ 石油能源生產銷售企業都交什麼稅
交增值稅,資源稅,企業所得稅,代扣個人所得稅
⑹ 石油能源的優缺點
石油優點: 我們平時的日常生活中到處都可以見到石油或其附屬品的身影,不知你注意了嗎?比如汽油、柴油、煤油、潤滑油、瀝青、塑料、纖維等還有很多!這些都是從石油中提煉出來的;而我們日常所用的天然氣(液化氣)是從專門的氣田中產出的!通過輸氣管道和氣站再輸送到各家各戶。
石油缺點:
1、存在有地域性,分配不均
2、燃燒後會有污染
3、不可再生
4、資源短缺
⑺ 上海能源交易中心怎麼開戶現貨石油交易
確定是上海能源交易中心?這個是證監會批准設立的是在上期所名下的專門為即將到來的原油期貨服務的,開戶的話需要先到期貨公司開個商品戶,然後驗資50萬,讓期貨公司幫你申請交易編碼。。一定要分清現貨原油啊,原油期貨還沒上市。讓你現在做原油交易的大多數是騙子。
⑻ 小公司怎樣才能加入中石油能源一號網
說實話,我覺得還是看你有沒有後台,你說的能源一號網能進入基本的意思就是入圍,入圍就意味著可以去接各個地區中石油的單子,這樣就能賺錢,既然你能賺錢,那中石油的高層怎麼可能不收取一定的報酬呢,所以,你只好想方設法的去貝有貝各吧
⑼ 如何能進入中石油能源一號網
專家審核,資質的認可,確定發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