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果中東沒有石油怎麼辦短文
假如中東沒有石油
如果中東沒有石油,那麼阿聯酋、沙烏地阿拉伯就不可能對外出口石油貿易,也就不可能獲得巨額利潤。
相同的,美國也就不會因為石油而對伊拉克發動侵略戰爭,人名就可以損失少一點。薩達姆也就不會被處死。
如果中東沒有石油,西歐、日本、美國很可能因為石油資源的的短缺而致使工業發展滯留,甚至工廠倒閉。國際油價也會大幅提升。股票會嚴重下跌。
英國因為無法從中東進口石油,將會與阿根廷加劇爭奪馬爾維納斯群島的領土主權。兩國將重演28年前的馬島戰爭。
世界上的發達國家在沒有找到新的石油礦點之前,會向中國進口大量的石油,駐扎在亞丁灣的海軍護航編隊更加防範索馬裏海盜的偷襲......
如果沒有石油,只能說明在幾億年前,這里沒有豐富的森林,沒有森林,所以是沒有礦產。沒有礦產,地處副熱帶高壓,氣候也會乾旱,那麼多的沙漠,這里就很難有人口集聚地,所以現在的中東就很可能是第二個撒哈拉沙漠。人口稀少,宗教矛盾,種族矛盾多多。
如果中東沒有了石油,那麼該地區的經濟發展就會有一定的制約。人們失去了謀生的機會。但是該地區的戰爭會減少。
Ⅱ 中東哪個國家沒有油田
很多,如敘利亞。約旦。葉門,阿曼,黎巴嫩,都是西亞窮國
Ⅲ 賴比瑞亞沒有石油那些國家為啥還打他
的標準是:較高的人均GDP(不是GDP總量)和社會發展水平。一般人均GDP在10000美元以上(按名義匯率計算)加上一定程度的社會發展水平就可基本定義為發達國家。
狹義的發達國家:包括北歐,廣義的西歐各國,美國、加拿大、日本。
廣義的發達國家:包括北歐,廣義的西歐各國,美國、加拿大、日本、韓國、新加坡、南非、澳大利亞、紐西蘭。
南非:之所以是發達國家因為他的經濟結構和發達國家一樣。
同樣的道理:中東石油國的人均國民產值非常高在80-90年代甚至排世界前幾名,但是從來沒有被認為是發達國家,同樣的還有汶萊。原因是他們的經濟結構和發展中國家一樣。
發達國家主要是美國、日本、英國、德國、法國、義大利、加拿大、瑞士、比利時、荷蘭、芬蘭、挪威、丹麥、瑞典、希臘、冰島、葡萄牙、西班牙、盧森堡、奧地利、澳大利亞、紐西蘭、愛爾蘭、南非等。(聯合國公認的)
如果純粹按人均GDP在10000美元以上(按名義匯率計算)加上一定程度的社會發展水平,那麼是33個國家。
歐洲(18國): 盧森堡(69,056) 挪威(53,465) 瑞士 (49,246) 愛爾蘭(46,335) 丹麥(45,015) 冰島 (44,133) 瑞典 (38,451) 英國 (36,977) 奧地利 (35,861)荷蘭(35,393) 芬蘭 (35,242) 比利時 (34,081) 法國 (33,126) 德國 (33,099) 義大利(29,648) 西班牙 (24,627) 希臘 (18,995) 葡萄牙 (16,658)
美洲(2國):美國(42,076) 加拿大 (32,073)
亞洲(3國): 日本 (36,486) 新加坡 (25,176)韓國(14649)
大洋洲(2國):澳大利亞(29,761) 紐西蘭(23,276)
新增的發達國家(8國):
塞普勒斯 (19,008) 巴哈馬 (18,190) 斯洛維尼亞 (17,660) 以色列(16,987) 韓國 (14,649) 馬爾他(13,144) 匈牙利 (10,896) 捷克(10,708)
======================
發展中國家:又稱不發達國家。與發達國家相對的經濟上比較落後的國家。通常指第三世界國家,包括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及其他地區的130多個國家,佔世界陸地面積和總人口的70%以上。發展中國家地域遼闊,人口眾多,有廣大的市場和豐富的自然資源。還有許多戰略要地,無論從經濟、貿易上,還是從軍事上,都佔有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
主要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印度、巴西、俄羅斯、非洲各國(除南非以外)、亞洲(日本、韓國、新加坡除外)東歐、拉丁美洲各國。
======================
按照聯合國發展計劃委員會規定的標准所作的一種國家劃分。其標准為:(1)收入低下。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低於750美元;(2)人力資源薄弱。其中包括預期壽命,人均熱量攝入,入學率和成人文化水平低下;(3)經濟多種經營程度低。其中包括製造業再國內生產總值所佔比列,勞動力在工業所佔分額,商業能源人均消耗額以及經濟多樣化指數。凡同時具備以上三項標準的國家均被列入名單。另外,最不發達國家人口不超過7500萬。
世界最不發達國家包括以下國家:阿富汗,孟加拉國,不丹,柬埔寨,寮國,馬爾地夫,緬甸,尼泊爾,葉門,東帝汶(亞洲):安哥拉,貝南,布基那法索,蒲隆地,維德角,中非,查德,葛摩,民主剛果,吉布地,赤道幾內亞,厄利垂亞,衣索比亞,甘比亞,幾內亞,幾內亞比索,索來托,賴比瑞亞,馬達加斯加,馬拉維,馬里,茅利塔尼亞,莫三比克,尼日,盧安達,聖多美和普林西比,塞拉里昂,索馬里,蘇丹,多哥,烏干達,坦尚尼亞,尚比亞,塞內加爾(非洲);海地(美洲);萬那杜,索羅門群島,薩莫亞,吉里巴斯(大洋洲)。目前共為50個國家。
Ⅳ 石油儲量不足的德國,二戰為何不進攻中東奪取石油
說起二戰時候的歷史,當時的德國實力確實非常強大,尤其是戰爭前期的時候,德國人憑借他們的閃電戰術,一舉征服了大片歐洲的土地,更是差一點就將整個歐洲都拿下來,連當時強大的蘇聯,面對德國人的時候,都被打的焦頭爛額。
其實嚴格來說,德國人也並非沒有打過中東石油的注意,只不過在北非戰場上,他們最終還是敗給了英國人。如果當時他們真能佔領埃及的話,那麼巴基斯坦的英國人肯定會選擇撤退,當時候伊朗的石油資源自然可以通過海運以及陸運迅速運到德國人手中。如果真是這樣的話,歷史或許就要改寫了,說不定就是德、美、俄三足鼎立的局面了。
Ⅳ 歐洲哪些國家產石油
英國等北海周邊國家及保加利亞、羅馬尼亞、亞塞拜然等裏海周邊國家。
Ⅵ 歐洲有哪些石油輸出國
歐洲大部分都是發達國家,對石油的需求量是很大的,而且它本身的石油儲量和開采就不多。所以一般是沒有石油輸出的。 只有一個俄羅斯是石油開采和出口最多的歐洲國家。但是它是一個地跨亞歐兩州的國家,所以嚴格說起來也不算是歐洲國家。
Ⅶ 為什麼新中國成立之後國家急需石油,很多外國卻斷定中國沒有石油呢
這是因為當時的石油勘探理論不一樣。
當時流行的理論是海相生油學說。也就是只有以前曾經是海洋環境的陸地才會出現石油。
然而中國大部分是陸相沉積,因此國外斷言中國沒有石油。
後來李四光等人通過研究,判斷陸相沉積也能產生大油田,最終找到了大慶油田
Ⅷ 世界十大油田中為什麼沒有大慶油田
大慶油田自1960年開發建設,至2007年,累計探明石油地質儲量56.7億噸,累計生產原油18.21億噸,占同期全國陸上石油總產量的47%,因為剩餘產量問題,所以未能進入十大油田。
1、加瓦爾油田:位於沙烏地阿拉伯東部,首都利雅得以東約500km處,探明儲量達107.4億噸,年產量高達2.8億噸,占整個波斯灣地區的30%,為世界第一大油田。油井為自噴井,原油含臘量少,多為輕質油,凝固點低於-20℃,便於運輸。有輸油管通臘斯塔努拉油港(世界最大油港)外運。
2、大布爾干油田:位於科威特東南部,探明儲量99.1億噸,年產7000萬噸左右。原油特點與加瓦爾油田相似,多由米納艾哈邁迪油港外運。
3、博利瓦爾油田:位於委內瑞拉東部,奧里諾科平原上。多為重質油,探明儲量52億噸,年產達l00萬桶。
4、薩法尼亞油田:位於沙烏地阿拉伯的東北部海域,探明儲量33.2億噸。原油部分通過輸油管運往黎巴嫩的黎波里、西頓,敘利亞的巴尼亞斯港裝船。一部分輸往臘斯塔努拉外運。
5、魯邁拉油田:位於伊拉克南部,五十年代即已開發,緊鄰本國油港,發展迅速。探明儲量26億噸,年產量佔全國的60%。出口經本國在波斯灣頭的三個油港,即霍爾厄爾阿巴亞、米納厄爾巴克爾與法奧。
6、基爾庫克油田:位於伊拉克北部,開發較早。探明儲量24.4億噸,原油多經管道從地中海東岸的幾個港口(土耳其的杜爾托爾港,黎巴嫩的西頓港等)出口。
7、羅馬什金油田:位於俄羅斯的伏爾加——烏拉爾油區(即「第二巴庫」)。儲量達24億噸,年產1億噸左右,居俄羅斯的第二位。該油田主要生產中質與重質原油,含硫量較高。
8、薩莫洛特爾油田:位於俄羅斯西西伯利亞油區(即秋明油田或「第三巴庫」),地處西西伯利亞中部。探明儲量20.6億噸,年產1.4億噸左右,在世界上僅次於沙烏地阿拉伯的加瓦爾油田,為俄羅斯最大的油田。
上述二油田除供國內消費外,一部分還經「友誼」輸油管(以阿爾梅季耶夫斯克為起點,分別經烏日格羅德和布列斯特出口,年輸送能力約l億噸)向東歐國家出口佔一半以上,向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出口約佔40%左右。
9、扎庫姆油田:位於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中西部,探明儲量15.9億噸,多數為自噴井。原油質量好,含臘少,有管道通往魯韋斯油港和首都阿布扎比外運。
10.哈西梅薩烏德油田:位於阿爾及利亞東北部,撒哈拉沙漠的北端。油田中乾井少,單產高;原油含硫量低,質量好。有輸油管通往阿爾澤、貝賈亞等港口外運。
Ⅸ 請問大家目前歐洲有多少油田
在地圖冊上能查到的比較大的有20幾個因為俄羅斯的大部分在亞洲所以在歐洲的油田比較少
Ⅹ 英國油田,正在枯竭嗎
著名的歐洲北海油田是英國掌控全球原油期貨市場的基石,也是缺油的西歐國家發展經濟與保持社會穩定的重要能源保障。通過對北海油田的開采,英國與挪威等國發展起的石油工業也曾走在世界前列。
海上油田開採的技術門檻線相當高
但這對於歐洲發達國家恰恰是強項
然而,在歷經多年的油氣開采後,北海油田這一昔日歐洲能源的心臟正面臨逐漸枯竭的命運。
地處設得蘭群島、大不列顛島、荷蘭低地、日的蘭半島和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南端之間的北海,是總面積約57.5萬平方千米的超級油田所在地。如果不是1969年菲利普斯石油公司孤注一擲打完最後一口井,這一超級油田的命運也許永遠都只能埋藏在不為人知的深海之下。
周邊國家都是歐洲經濟標桿
在他們之間有個大油田,真是太合適了
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以前,“貧油國”的帽子一直是困擾西歐國家最大的能源問題。雖然離西歐最近的蘇聯是產油大國,但在冷戰的背景下,意識形態對立與國家安全的擔憂使得歐洲無法從蘇聯進口石油。
蘇聯近在咫尺,中東也離得不遠
但在地緣政治上,始終有很大風險
工業社會的運轉離不開石油,命脈卻抓在別人手裡▼
才能在更長的時間內維持整體的穩定供給
以傳奇油田——布倫特油田來說,曾經產量高達40萬桶每天的布倫特油田,產量在90年代後就開始急劇下跌。到了2015年,布倫特油田3個在運行的平台中,就有兩個平台停產,唯一剩餘的一個平台日產量也不足1000桶每天。
不僅如此,英國油氣新發現的數量也在銳減。按照英國能源和氣候變化部的標准,英國在2010年僅發現4個大型油氣田,不僅比2009年的13個大幅減少,同時也跌至多年來的谷底。
一座廢棄的天然氣平台
巨大的工業景觀
與鄰居英國的情況類似,挪威新探明的油氣資源也是連年走低,近十年幾乎沒有大型油氣田被發現。根據挪威石油理事會的統計,2010年挪威的石油新發現僅為16個,大大低於2009年的28個。
而且,海底油田的開發歷時漫長,從粗略的地震波物理勘探到細致的鑽井取岩芯樣本勘探,再到安裝設備、成本核算、申請開發許可等,往往耗時五至十年以上。
當然,正因為難度大,成本高
這種大型海工裝備本身也是個門檻很高的大市場
中國也正在這方面加速追趕
除了日漸枯寂的石油儲量,高稅收與高環保要求也是打擊北海油田的一大原因。
由於整體經濟不景氣,油氣行業向英國政府上繳的大量稅收愈發重要,為了彌補財政收入的不足,英國政府加大了對油氣行業的征稅力度。在越發嚴苛的環保條約規定下,北海的石油開發企業也不得不增加成本來滿足環保規定。
如果風電的成本能再降低再降低
歐洲可能進一步壓縮油氣的能源佔比
2011年,英國政府改變了英國大陸架石油生產活動的稅收結構和稅率,稅收新政大幅增加了英國油氣行業的稅率,因而導致英國北海地區的油氣產業越發缺乏競爭力。
再加上美國低成本頁岩油和國際低油價的沖擊,開采成本原本就高的北海油田更是陷入了開采一桶虧損一桶的無解境地。
作為同行的海灣國家有著更低的開采成本
但是油氣在歐洲只是一個產業,而在中東是國家支柱
他們的壓力更大,轉型也更難
若不能加大石油勘探力度並發現新油田,步入暮年的北海油田將難逃枯竭的命運。屆時,有著50年歷史的北海石油工業可能在不久的將來退出歷史舞台,而西歐國家自身的能源保障,可能又要看俄羅斯和中東的臉色行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