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石油怎麼定價
擴展閱讀
fba產品哪個好用 2024-10-18 20:11:33
煤石油是什麼化合物 2024-10-18 19:50:06

石油怎麼定價

發布時間: 2022-02-02 17:35:15

A. 國際原油價格如何制定

國際原油市場定價,都是以世界各主要產油區的標准油為基準。比如在紐約期交所,其原油期貨就是以美國西得克薩斯出產的「中間基原油(WTI)」為基準油,所有在美國生產或銷往美國的原油,在計價時都以輕質低硫的WTI作為基準油。
因為美國這個超級原油買家的實力,加上紐約期交所本身的影響力,以WTI為基準油的原油期貨交易,就成為全球商品期貨品種中成交量的龍頭。通常來看,該原油期貨合約具有良好的流動性及很高的價格透明度,是世界原油市場上的三大基準價格之一,公眾和媒體平時談到油價突破多少美元時,主要就是指這一價格。
然而,世界原油三分之二以上的交易量,卻不是以WTI、而是以同樣輕質低硫的北海布倫特(Brent)原油為基準油作價。1988年6月23日,倫敦國際石油交易所(IPE)推出布倫特原油期貨合約,包括西北歐、北海、地中海、非洲以及葉門等國家和地區,均以此為基準,由於這一期貨合約滿足了石油工業的需求,被認為是「高度靈活的規避風險及進行交易的工具」,也躋身於國際原油價格的三大基準。
倫敦因此成為三大國際原油期貨交易中心之一。布倫特原油期貨及現貨市場所構成的布倫特原油定價體系,最多時竟涵蓋了世界原油交易量的80%,即使在紐約原油價格日益重要的今天,全球仍有約65%的原油交易量,是以北海布倫特原油為基準油作價。
噸和桶之間的換算關系是:1噸(原油)=7.33桶(原油),也就是一桶大約為136公斤多一點。盡管噸和桶之間有固定的換算關系,但由於噸是質量單位,桶是體積單位,而原油的密度變化范圍又比較大,因此,在原油交易中,如果按不同的單位計算,會有不同的結果.

B. 國內成品油是怎麼定價的

我國成品油定價方法主要採取成本加成的方法,而美國等發達國家由於石油市場競爭充分,主要採取的是市場定價法。

國內成品油價格主要由四部分組成:原料成本(也就是剛才提到的原油價格)、煉化成本利潤、政府相關部門徵收的稅費、貿易商及加油站的成本利潤等。

我國的成品油價格結構中,原料成本大約佔30%, 48%左右為各種稅費,煉油廠成本加利潤大約佔到8%,剩餘部分為貿易商及加油站的營運成本和利潤。

我國成品油的稅費佔比低於世界的平均水平,德國這個比例為57%,韓國為52%。當然,美國大約在30%左右,導致美國是世界上成品油消費最大的國家。高稅費一方面是為了抑制石油的消費,提高石油的使用效率,從而達到節能減排的目的,另一方面,成品油大部分用於交通領域,因而高稅費也是為了提供足夠、穩定的公路維護與建設資金,以解決公路維護與建設籌資的問題。

我國成品油定價受國家管控,採取"十個工作日一調"原則逐月與國際市場價格聯動,即國內成品油的價格根據國際油價價格的走勢,每十個工作日調整一次,在十個工作日內,國際油價累計是上漲的,國內油價就上漲調整一次,在十個工作日內,國際油價累計是下跌的,國內油價就下跌調整一次,當汽、柴油調價幅度低於每噸50時,不作調整,納入下次調價時累加或沖抵,並設置了上下限, 上限為每桶130美元,下限為每桶40美元。

當國內成品油價格掛靠的國際市場原油價格高於每桶130美元時,汽、柴油最高零售價格不提或者少提;低於40美元的時候,最高零售價格不再下調,並規定當國際市場原油價格低於40美元調控下限時,成品油價格未調金額全部納入風險准備金,這便是成品油定價機制中的「天花板價」和「地板價」。

因此,這就導致國際原油價格接連暴跌,國內的成品油價格並沒有下降多少。

C. 我想知道國內石油價格是誰定的定價的依據是什麼

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是由中國國務院職能部門國家發展改革委(簡稱發改委)牽頭於2008年11月25日前後擬定並獲審批的國內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改革方案。

我國原油定價機制:目前國內現貨市場多數採用的是做市商的交易模式,也叫分散式櫃台交易現貨原油是做市商的交易模式,在大宗商品交易上,做市商制度表現出更強勁的競爭力和適應力。

做市商是指在證券市場上,由具備一定實力和信譽的證券經營法人作為特許交易商,不斷地向公眾投資者報出某些特定證券的買賣價格(即雙向報價),並在該價位上接受公眾投資者的買賣要求,以其自有資金和證券與投資者進行證券交易。

(3)石油怎麼定價擴展閱讀

具有代表性的大慶石油屬低硫石蠟基石油,已開采酌石油以低硫石蠟基居多。這種石油,硫含量低,含蠟量高,凝點高,能生產出優質的煤油、柴油、溶劑油、潤滑油及商品石蠟,直餾汽油的感鉛性好。

有的石油硫含量高,膠質含量高,屬含硫石蠟基。其直餾汽油餾分產率高,感鉛性也好。柴油餾分的十六烷值高,閃點高,硫含量高,酸度大,經精製後可生產輕柴油與專用柴油。潤滑油餾分中,有一部分組分的粘度指數在90以上,是生產內燃機油的良好的原料。

D. 石油期貨是怎麼定價的

根據前一天的結算價作為依據,開盤後的第一筆交易就是開盤價。

E. 中國的電力石油如何定價

亞洲問題專家尼古拉斯?拉迪:中國汽油和柴油零售價高於美國
,並且不再是眾多新興市場經濟體中最低的。其結果是,中國石油巨頭的煉油業務不再虧損。
價格改革提供了中國政府可以用來促進經濟增長恢復平衡的政策手段。實行經濟改革的前20年,政府基本上取消了國家物價總局對商品價格廣泛的直接控制。
到20世紀90年代末,政府直接控制的物價領域僅有部分零售業、農業和製造商產品銷售,分別為其銷售額的4%、9%和10%。
但是,政府保留了幾項關鍵要素價格的定價權,例如資本、能源(燃料和電力)、水資源和土地。政府為這些要素設定的價格通常與它們的相對稀缺性不一致,
環保收費定價和環境的關系也是如此。
合理的定價至少意味著收回完全成本,如果進一步,還意味著將邊際機會成本計算在內,也就是說,既包括生產和消費造成的環境破壞成本,也包括消耗資源帶來的機會成本。
政府繼續使用定價權所涉及的生產要素大部分價格嚴重偏低。定價偏低的投入要素多用於製造業,而非服務業。比較明顯的例子就是資本,因為製造業的資本密集度更甚於服務業。
但燃料和電力也是這樣的例子,因為在中國,工業消耗的能源幾乎佔了全部能源消耗的2/3,與之相比,美國的這個比例約為1/4。這些要素過低的定價增強了製造業的盈利能力,有助於2003年後流向製造業的資金占總投資的比重增加。
因此這種現象提高了絕大部分來自製造業的中國出口產品在全球范圍內的超級競爭力,而且造成國內生產模式扭曲,在這樣的模式下,過去10年大部分時間服務業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止步不前。
更加合理的定價,包括現有環保收費標準的改進,將增加製造企業的生產成本,降低它們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進而減少中國的國際收支盈餘。
它也意味著可貿易品(絕大多數是製造品)製造業的經濟收益與服務業的收益相比將會下降。
那樣的結果會減少製造業投資,特別是能源密集度最大的產業將首當其沖;同時增加服務業投資,從而在一段時期後引發人們所期望的生產結構調整。
能源是政府在改革時期保留定價權的最重要領域之一。改革的第一個10年,即20世紀80年代,政府設定的原油價格與世界價格僅有微小差距,該項政策承接自改革前的決策者,在這一時期得到延續。
可是,從80年代後期開始,中國政府逐步轉向提高國內原油價格,使之與世界價格齊平。到1998年兩種價格完成並軌時,政府開始執行一項計劃:每月調整國內原油價格,以便與國際價格一致。原油零售價格越來越體現完全成本定價原則。
2000年年中,政府推行一項正式計劃,也是按月調整這些價格,這樣成品油價格完全反映原油成本和煉油成本等。因此,雖然原油和成品油價格仍然由政府控制,但這些價格基本上僅略微偏離國際市場價格。
但是,當2004年全球市場原油成本開始快速增長時,中國政府開始調整定價政策。政府仍然上調國內原油價格,使之與國際價格保持一致,不過政府只允許在主要成品油產品(特別是柴油和汽油)的零售價格上體現原油價格的部分漲幅。2005年,政府向國內的煉油商提供補貼,以補償部分煉油虧損。
2008年上半年,這個問題再次出現,規模比以往大得多,當時全球石油價格大幅上漲,中國的汽油和柴油零售價格都低於美國的零售價,並且在所有進口石油的新興市場國家中最低。

F. 原油定價標準是什麼

在討論原油價格時,我們會遇到一些標準的單位:(1)歐洲的布倫特(此名源自一個北海油田)原油價格;(2)美國用WTI(West Texas Intermediate,西得克薩斯中質原油)原油價格;(3)中東用迪拜原油價格。所有其他的原油價格都是以此為基準制定的,價格也取決於原油的品質(密度、含硫量等)。原油價格都是以美元/桶來計量的;石油產品價格為美元/噸;天然氣產品價格表示為美元/百萬英熱單位。為簡化起見,原油價格意味著布倫特原油價格,它是所有進口到歐洲石油的基準價。然而,在談論長期的石油價格時,就必須知道是名義上的價格還是美元價,或者是實價還是定值美元價。前者是當時即付的價格,後者是將長期交易中美元購買力變動因素消除以後的實際價格。由於交易中所提出的關於石油燃料和石油桶的比率的價格會波動,所以實際交易價的波動范圍極大。關於石油價格的參考往往也就是在美國紐約商品交易所(NYMEX)輸往俄克拉荷馬州庫欣的WTI/輕質原油的零售價,或者是在跨州交易所(ICE)進行交易的輸往薩洛姆灣布倫特原油價格,在該交易所,國際石油交易所(International Petroleum Exchange)就與ICE合為一體。1桶原油(美製加侖或約159升)的價格高度依賴於它的等級(由密度或API度以及含硫量決定)和產地。絕大多數原油並不是在交易所進行交易的,而多以跨國買賣為基礎進行交易,多以由Argus Media Ltd和Platts等定價機構確定的原油等級作為參考標准。其他一些重要的基準點包括迪拜價格、馬來西亞塔皮斯(Tapis)輕質原油價格和歐佩克一攬子價格。美國能源信息署應用進口煉油廠收購價格(the Imported Refiner Acquisition Cost),所有通過進口進入美國的石油的平均價格都是以世界石油價格計算的。

G. 中國石油油價怎麼定的

成品油定價機制,即成品油定價的過程方式、法則方案。成品油定價機制在經歷多次改革後由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彭森於2009年3月26日披露了新的成品油定價機制。這個機制實現了與國際油價實行有條件的聯動,此舉有助於理順國內成品油價格,並逐步跟國際油價接軌。
擬定背景
國家發展改革委擬定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改革方案,將現行成品油零售基準價格允許上下浮動的定價機制,改為實行最高零售價格,並適當縮小流通環節差價。 同時,新方案提出,將原允許企業根據政府指導價格上下浮動8%降為4%左右,折成額度取整確定。
新方案提出把2006年確定的成品油定價機制中規定的「當國際市場原油平均價格高於50美元時開始扣減加工利潤率」,提高到80美元。
這一改革方案的推出目前有兩種時間表可供選擇:一是2008年年底前,成品油定價機制調整和燃油稅費改革一起啟動,最早啟動時間為2008年12月1日;二是年底前先調整成品油定價機制,降低成品油價格,於2009年1月1日進行燃油稅費改革,即開征燃油消費稅。具體如何「拍板」,正在等待國務院高層和相關部門的最後決策。[3] [4]
零售價格
早在2006年,國家就對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進行了調整,並確定國內成品油價格實行政府指導價,零售基準價以出廠價格為基礎,加流通環節差價確定,並允許企業在此基礎上上下浮動8%確定具體零售價格。
這一方案的出台意味著我國成品油定價機制不再「盯住」紐約、新加坡和鹿特丹三地成品油價,而以布倫特(Brent)、迪拜(Du)和米納斯(Minas)三地原油價格為基準。再加國內平均加工成本和合理利潤確定價格。但此方案一直未見官方公開表述。
最新調整的方案,將現行成品油零售基準價格允許上下浮動改為實行最高零售價格,並適當縮小流通環節差價。
這一政策思路意味著,未來成品油經營企業將獲得一定的定價自主權,同時成品油價格調整頻率將加快,次數將增多。
實質上,現行成品油定價機制在實踐中,一直面臨著尷尬局面。因為成品油供應體系存在著兩個主體,一是民營企業,二是中石油、中石化。後者在政府價格管控下,不能隨意調整價格,而前者在供求變化和後者價格管控中,獲取了利潤空間。
「現在民營銷售企業的利潤空間相當大。」石化專家、北京異構石油工程咨詢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陳薇對記者分析,目前國內成品油價偏高的情況下,民營加油站一噸能賺2000元左右。
如2008年11月從國外進口的原油約50美元/桶,而國內成品油是按照90美元/桶的價格出售,摺合成人民幣大概6000多元/噸,而地方煉油廠出廠的成品油價格4000多元/噸。按照2008年規定零售價格上下只能浮動8%,中石油、中石化的加油站最多隻能降價8%。而民營加油站可以通過各種直接或間接渠道降價,從中賺得豐厚利潤。[5]
「採用最高限價的方式是比較合理的一種選擇。」上述專家稱,實行最高限價,意味著加油站售油,只要不超過最高限價,多低的價格國家不管。
對此,調整方案也給出了相應信息,即提出,成品油經營企業可根據市場情況在不超過最高零售價格、最高批發價格或最高供應價格的前提下,自主確定或由供銷雙方協商確定具體價格。價格主管部門根據流通環節費用變化等情況適當調整流通環節差價水平。
「只要不突破最高限價,市場穩定,民眾沒有意見就可以了,企業出售油價低多少不用政府操心的。」陳薇稱,如果有了最高限價,加油站的利潤空間將得到有效限制,不會有更大的暴利收益。
除了調整零售價格標准,成品油價格機制仍遵循2006年石油價格改革方案,即國內成品油價格與國際市場原油價格有控制地間接接軌的機制。
雖然這種間接接軌的機制不變,但據了解,政策層面未來可能在調控區間上進行適當調整。
按2008年11月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看,價格部門核算出的零售基準價會被摺合成WTI(西德克薩斯中質原油,紐約商品交易所交易的低硫輕質原油的一種,是美國石油工業的基準原油,已成為世界各地原油產品的重要定價基準之一)價格,當這個摺合價格介於18-50美元每桶之間時,國內成品油價將與國際油價同步調整;但如果低於或高於這個范圍,國內成品油價將分別按照另外一套方法進行不等比例的調整。
具體核算是,以布倫特(Brent)、迪拜(Du)和米納斯(Minas)三地平均原油價格+成本+適當的利潤率(按2004年行業平均利潤率為5%左右),來確定成品油價格。其中,18~50美元之間按照上述公式計算,50美元以上開始扣減加工環節利潤,每上漲1美元扣減1%的利潤率,到55美元減為零,55~65美元為零利潤。
據悉,調整中的方案還提出,擬將50美元這個臨界點調高到80美元。
成品油價格調整涉及面廣,利益調整復雜,為此,相關配套措施也是調整方案的重要部分。
據悉,如果按上述機制調整,石油企業內部上下游利益調節、相關行業價格聯動、對部分困難群體和公益性行業補貼,以及石油漲價收入財政調節等四個配套機制都將發揮「配合」作用。[5]

H. 石油價格是如何形成機制的

國際原油價格體系 隨著世界原油市場的發展和演變,現在許多原油長期貿易合同均採用公式計演算法,即選用一種或幾種參照原油的價格為基礎,再加升貼水?現貨相當於期貨而言,升水就是期貨價格相對目前現貨價格來說低,市場預期普遍看好,貼水則反之。,其基本公式為:

其中參照價格並不是某種原油某個具體時間的具體成交價,而是與成交前後一段時間的現貨價格、期貨價格或某報價機構的報價相聯系而計算出來的價格。有些原油使用某個報價體系中對該種原油的報價,經公式處理後作為基準價;有些原油由於沒有報價等原因則要掛靠其他原油的報價。石油定價參照的油種叫基準油。不同貿易地區所選基準油不同。出口到歐洲或從歐洲出口,基本是選布倫特油(Brent);北美主要選西得克薩斯中質油(WTI);中東出口歐洲參照布倫特油,出口北美參照西得克薩斯中質油,出口遠東參照阿曼和迪拜原油;中東和亞太地區經常採用「基準油」和「價格指數」相結合定價,並都很重視升貼水。
(1)歐洲原油。
在歐洲,北海布倫特原油市場發展比較早而且比較完善。布倫特原油既有現貨市場,又有期貨市場。該地區市場發育比較成熟,布倫特原油已經成為該地區原油交易和向該地區出口原油的基準油。該地區主要包括:西北歐、北海、地中海、非洲以及部分中東國家(如葉門)等。其主要交易方式為英國國際石油交易所(Internationa1 Petro1eum Exchange,簡稱IPE)交易,價格每時每刻都在變化,成交非常活躍,此外,其他衍生品在場外交易。布倫特原油現貨價格可分為兩種:即期布倫特現貨價(Dated Brent)和遠期布倫特現貨價(15 day Brent)。前者為指定時間范圍內指定船貨的價格;後者為指定交貨月份,但具體交易時間未確定的船貨價格,其具體交易時間需賣方至少提前15天通知買方。
(2)北美原油。
與歐洲原油市場一樣,美國和加拿大原油市場也已比較成熟。其主要交易方式為美國紐約商品交易所(New York Mercanti1e Exchange Inc,簡稱NYMEX)交易,價格每時每刻都在變化,成交非常活躍,也有場外交易。在該地區交易或向該地區出口的部分原油定價主要參照美國西得克薩斯中質原油(West Texas Intermedium,WTI)。如厄瓜多出口美國東部和墨西哥灣的原油、沙烏地阿拉伯向美國出口的阿拉伯輕質油、阿拉伯中質油、阿拉伯重質油和貝里超輕油。
(3)中東原油。
中東地區原油主要出口北美、西歐和遠東地區。其定價中參照的基準原油一般取決於其原油的出口市場。中東產油國出口油定價方式分為兩類:一類是與其基準油掛鉤的定價方式;另一類是出口國自己公布價格指數,石油界稱為「官方銷售價格指數」(「官價」,OSP)。阿曼石油礦產部公布的原油價格指數為MPM,卡達國家石油公司公布的價格指數為QGPC(包括卡達陸上和海上原油價格),阿布扎比國家石油公司為ADNOC。這些價格指數每月公布一次,均為追溯性價格。QGPC和ADNOC價格指數基本參考MPM指數來確定。官價指數是1986年OPEC放棄固定價格之後才出現的。目前亞洲市場的許多石油現貨交易與OSP價格掛鉤。從OSP的定價機制可以看出,以上三種價格指數受所在國政府的影響較大,包括政府對市場趨勢的判斷和相應採取的對策。
(4)亞太原油。
在亞洲地區除普氏、阿格斯石油報價外,亞洲石油價格指數(APPI)、印尼原油價格指數(ICP)、OSP指數以及近兩年才發展起來的遠東石油價格指數(FEOP)對各國原油定價也有著重要的影響。原油長期銷售合同中定價方法主要分為兩類:一種以印尼某種原油的印尼原油價格指數或亞洲石油價格指數為基礎,加上或減去調整價;另一種以馬來西亞塔皮斯原油的亞洲石油價格指數為基礎,加上或減去調整價。如越南的白虎油,其計價公式為印尼米納斯原油和亞洲原油價格指數加上或減去調整價;澳大利亞和巴布亞紐幾內亞出口原油,其計價公式由以馬來西亞塔皮斯原油的亞洲石油價格指數為基礎;我國大慶出口原油的計價則以印尼米納斯原油和辛塔原油的印尼原油價格指數和亞洲石油價格指數的平均值為基礎;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的出口原油既參考亞洲石油價格指數,也參考OSP價格指數。
國際成品油價格體系 相對來說,國際成品油市場的發展歷史較原油市場短,作價方式的國際化程度相對較低。目前國際上主要有三大成品油市場,即歐洲的荷蘭鹿特丹、美國的紐約以及亞洲的新加坡。各地區的成品油國際貿易都主要以該地區的市場價格為基準作價。此外,最近發展起來的日本東京市場對遠東市場的貿易也有一定的參考意義。隨著新加坡成品油現貨和期貨市場交易的日益活躍,遠東地區基本上所有國家成品油定價都主要參考新加坡成品油市場的價格。
4.石油現貨市場國際石油現貨貿易隨著世界石油工業的產生而產生,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
石油現貨市場最初是為了解決石油公司煉廠產品同市場需要不完全相同的問題而產生的。這些石油公司不得不在市場上出售或購進一部分產品以求保持自己的產品平衡。這一時期的現貨市場價格是按合同價格(通常打一定的折扣或有一定的溢價)成交,對石油價格走勢不產生什麼影響。石油現貨貿易量也不大。據估計,第一次石油危機前,現貨貿易量大約只佔總交易量的5%。
20世紀80年代以後,石油市場結構和價格形成機制都發生了變化。市場結構日益多元化,市場供需參與者都增加了。石油價格較以前低迷而又多變。1986年和1998年西得克薩斯中質油的價格曾暴跌至每桶10美元以下,海灣戰爭期間又快速上漲。由於傳統的官價體系已不能反映發生石油沖擊後復雜多變的價格變動,更多的石油交易商從價格固定的長期合同轉向現貨市場交易。1985年,通過現貨市場進行的交易比例已增加到55%以上,具有規避風險作用的遠期市場也有很大發展。
世界石油現貨貿易市場的地方一般都擁有很大的煉油能力、庫存能力和吞吐能力。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現貨貿易市場有:歐洲的鹿特丹、美國的紐約和墨西哥灣海岸、中東的波斯灣、亞太地區的新加坡等。
西北歐市場 西北歐市場分布在ARA(Amsterdam—Rotterdam—Antwer,阿姆斯特丹—鹿特丹—安特衛普)地區,是歐洲兩個現貨市場中較大的一個(另一個是倫敦市場),主要為歐洲5個大國中的德國、英國、荷蘭、法國服務。這一地區集中了西歐重要的油港和大量的煉油廠,原油及油品主要來源於原蘇聯,來自原蘇聯的粗柴油供應占總供應量的50%,另外還有北海油田的原油和ARA地區獨立煉廠的油品。鹿特丹是西北歐市場的核心。
地中海市場 分布在義大利的地中海沿岸,供應來源是義大利沿海岸島嶼的獨立煉廠,另外還有一部分經黑海來自原蘇聯。地中海市場比較平穩,是這一地區重要的油品集散地。
加勒比海市場 該市場是一個較小的現貨市場,但它對美國與歐洲的供需平衡起到了很重要的調節作用。該市場的原油及油品主要流入美國市場,但如果歐美兩地差價大,該地區的油品及原油就會流入歐洲市場,特別是柴油和燃料油。
新加坡市場 這是發展最為迅速的一個市場。盡管只有十多年的時間,但它已成為南亞和東南亞的石油交易中心,主要供應來自阿拉伯海灣和當地新發展的煉廠所生產的油品。石腦油和燃料油在該市場佔有很大份額。
美國市場 美國是世界石油的消費大戶,盡管美國的石油產量在世界上排名第三,但它每年仍然要進口大量的原油,於是在美國瀕臨墨西哥灣的休斯敦及大西洋的波特蘭港和紐約港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