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樺甸市原石油九廠年產量是多少
擴展閱讀
面膜調配工具怎麼用 2024-10-19 00:20:59
產品維修費入哪個科 2024-10-19 00:17:29
紅警怎麼修改工具箱數據 2024-10-19 00:13:29

樺甸市原石油九廠年產量是多少

發布時間: 2022-02-04 04:28:28

Ⅰ 世界石油產量多少

科技進步不斷增強了人類獲取石油的本領。在過去一百多年的石油勘探開發歷程中,全球石油產量實現了3次跨越式增長。如圖1-2所示,第一次是在20世紀20—30年代,世界石油產量從1億噸增長到2億噸,這一時期地震反射波法、內燃機鑽機和牙輪鑽頭等技術被廣泛應用;第二次是在60—70年代,世界石油產量由10億噸跨越到20億噸,這主要得益於板塊構造、注水採油、噴射鑽井等新理論和新技術的出現;第三次是在90年代以來,世界石油產量穩定在30億噸以上,期間盆地模擬、水平鑽井、三維地震勘探,以及三次採油技術為此作出了巨大貢獻。從上述事實中,我們不難看出,每次石油產量的跨越式增長都是一批重大石油科技理論和技術突破的結果。

近代石油工業從1859年德雷克井的發現開始,隨後以較大規模開發得以推進,但由於鑽井、油藏、開采、運輸等技術約束,尤其是消費對象並沒有大規模擴大,因此,到1920年產量不到1億噸。隨著石油消費的大大推廣及技術的進步,石油產量快速上升,到20世紀70年代產生了兩次石油危機,各國對經濟發展高度依賴石油的形勢出現了質疑,石油枯竭論使80年代產量出現了下降趨勢,但隨著石油的進一步發現,石油枯竭論弱化了,一直到目前的接近40億噸產量並持續維持。

圖1-42007年世界主要國家石油產量

Ⅱ 朝鮮石油一年的產量是多少

朝鮮石油全部依賴進口,本國沒有石油。

Ⅲ 沙特一年產多少石油

日產20多萬桶佔全國石油的四分之一

Ⅳ 中國石油年產量是多少

自產1.5億噸。然後進口1.6億噸。

Ⅳ 1978年的鋼鐵、糧食、石油這些產量分別是多少

在短缺經濟時代,鋼鐵和糧食是國家強盛的標志,石油是國家戰略物資,這是毋庸置疑的。在國際貿易正常的時期,世界各國資源共享,市場共享,鋼鐵、糧食、石油都是正常的商品,鋼鐵作為基礎建設和製造業的基本物資,以環境污染為代價獲得,應該以滿足自己國家的需求為基本目標,超過了這個產能就是過剩的,必須堅決去除,換百姓一片藍蓮綠水。

Ⅵ 原油產量是2.96當月的生產能力是3,年產量是多少

12月有31天,一年有365天
2.96x10的4次方t /31 *365=34.8516x10的4次方t

Ⅶ 國內油頁岩研究歷史與現狀

一、國內油頁岩勘查

(一)油頁岩資料成果陳舊

我國油頁岩的勘探研究工作在 20 世紀五六十年代為一高潮期,取得一些基礎資料和成果。由於之後我國油氣田的大量發現,油頁岩中提煉油氣成本相對高,勘探研究進入低谷,因此,目前資料和數據陳舊,基本來自 20 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成果。

(二)勘查規范和資源儲量體系不同

以前,我國油頁岩資源評價結果的提交部門很多,有地質、煤炭、石油、冶金、化工、建材等部門。每個部門採用的勘查規范和資源儲量體系不同,共計勘查規范有 7種,資源儲量體系 4 種,這在資料使用上造成困難。

(三)評價邊界指標不一

不同時期、不同部門對油頁岩資源評價採用的邊界指標不一,僅含油率邊界指標就有 3. 0%、3. 5%、4. 0%和 5. 0%等。其他指標如油頁岩的有效厚度、面積等參數也存在很大的差別。因此,國家現掌握的資源儲量數據存在一定的不可對比性。

(四)資源預測部門多,結果相差懸殊

我國分別在 20 世紀 50 年代末期和 60 年代初期、90 年代進行過油頁岩預測工作,且大部分預測工作未做實際工作: 原煤炭工業部在 1959 年 (中國分省煤田預測圖)預測油頁岩資源量為 20 485 億 t; 撫順石油研究所在 1962 年 (中國油頁岩資源調查報告)估算遠景儲量大於 4 000 億 t; 據王慎余等 1990 年 (礦產資源戰略分析—單礦種分析系列課題成果)預測油頁岩資源量 13 698 億 t。通過統計對比,幾次的數據差別很大。

(五)勘探程度低,主要處於詳查和普查階段

我國油頁岩勘探程度較低,大部分礦區都沒有達到勘探階段。油頁岩查明資源儲量主要分布在吉林省農安、吉林省登婁庫、吉林省長嶺、遼寧省撫順、廣東省高州、海南省儋州、廣東省電白、廣東省茂名、遼寧省朝陽等含礦區。

二、國內油頁岩開發利用現狀

(一)20 世紀 50 年代繁盛時期

中國開發利用油頁岩已有 70 多年的歷史,20 世紀 50 年代,我國對油頁岩資源投入了較多的普查、勘探力量,在歷史中對我國油氣資源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曾占我國整個石油產量的一半。撫順油頁岩礦曾經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頁岩油生產基地之一。

遼寧省撫順油頁岩礦是目前國內最大的油頁岩生產基地,於 1928 年開始興建頁岩制油廠 (現撫順石油一廠),年生產頁岩油 7. 5 萬 t。1941 年開始建設東制油廠 (今撫順石油二廠),1948 年撫順解放後,以油母頁岩為原料的石油工廠陸續恢復生產。到1952 年,石油一廠年生產頁岩油 22. 61 萬 t。1955 年石油二廠年產量達到 17. 1 萬 t。到1959 年,撫順石油一、二廠年產頁岩油達到 72 萬 t,成為我國第一個人造石油生產基地,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頁岩油工業基地之一。

吉林省樺甸油頁岩礦開始於日偽時期,曾有日本人多次到樺甸調查油頁岩礦藏情況,做過少量地質工作。解放後開始小土爐子煉油。產量以 「擔」計。新中國成立後屬省工業廳管轄,建有 6m 高內外並熱式干餾爐。後由石油工業部東北石油管理局接管,改名為東北石油九廠。進行擴建,建 10m 高內外並熱式干餾爐,於 1953 年投產,年產頁岩油 5 萬 t。為進一步對石油九廠進行改擴建,根據資源情況計劃年產頁岩油 20萬 t,並加工為成品油,供應吉林省的需要。為此,國家建設委員會為此成立了樺甸工業區建設總甲方,正在開始建設之際,發現了大慶油田,為集中力量加快大慶油田的開發,樺甸暫緩建設。50 年代後期地方用自己的力量開拓了北檯子礦區及油頁岩干餾廠,並開展建設水泥廠等綜合利用工作,後來因虧損停產。

吉林省羅子溝油頁岩開發利用始於 1958 年,在國家支持下,由延邊州石油公司籌建了汪清縣羅子溝煉油廠,總投資約 300 萬元,生產頁岩油 40t,由於當時設備落後及其他原因,於 1960 年停產。

廣東茂名油頁岩開發歷史也很悠久,新中國成立之前,當地群眾已挖掘淺部頁岩供家庭生活用燃料,新中國成立後,政府組織了多個勘探隊伍,展開了大規模勘探工作,很快就提交了金塘區和羊角區的地質精查報告及低山區尚村層油頁岩和茂名油頁岩精查報告,並經國家儲量委員會批准,中央決定在茂名修建大型頁岩油廠,並被列入蘇聯援建的 156 個重點工程之一。當時設計一號礦年產油頁岩 2 400 萬 t,生產頁岩油 100 萬 t,二期開發低山礦區,年產油頁岩 1 700 萬 t,生產頁岩油 70 萬 t。金塘礦於1958 年 7 月開工建設,1962 年 1 月投產,至 1992 年 「暫時停產」,前後 30 年,共開採油頁岩 1. 6 億 t,生產頁岩油300 萬 t,同時生產銨水55 萬 t,褐煤14 萬 t,油頁岩最大年產量為 600 余萬 t,為社會作出了貢獻。

(二)20 世紀 60 年代至 90 年代停滯時期

進入 20 世紀 60 年代,隨著我國大慶油田的發現和開發,油頁岩的作用開始下降,油頁岩工業逐漸萎縮,投入的勘探力量逐步減少,目前探明的儲量已不能滿足油頁岩工業的需要,勘探工作基本處於停滯狀態。

從20世紀60年代起,大慶油田的發現,原油生產快速發展,頁岩油的產量明顯降低。撫順石油工業逐步從生產頁岩油轉向加工大慶天然原油。1957年開工,1960年投產以開採油母頁岩為主的東露天礦於1965年停產。撫順油頁岩發育的層位位於煤層之上,因此開採煤必須先開採油頁岩。先開采出來的油頁岩必須進行處理,堆積在地面將會對周圍環境及地下水產生污染。因此,60年代後,油頁岩工業一直沒有停止,原因是國家給予扶持政策,每年虧損的處理加工油頁岩。

其他如樺甸、羅子溝、茂名等油頁岩礦或停產或時斷時續的進行油頁岩開發,但主要轉向以油頁岩綜合開發利用為主。

(二)20世紀90年代後復甦至快速發展時期

隨著全球對能源的不斷需求,石油資源的不斷減少,油價飛漲,這給油頁岩工業的發展迎來了新的春天。目前,全國各地都競相開展油頁岩工業。並且,油頁岩開發利用的途徑也多種多樣。不僅作為液體能源,而且在化工、建材、農業、環保方面也具有巨大的潛力。

20世紀五六十年代發展起來的老油頁岩礦,如撫順、茂名、樺甸等油頁岩礦區,又重新迸發出新的活力。

2004年,撫順油頁岩礦在西露天礦坑南新建一座坑口頁岩煉油廠。目前,撫順礦區現有六部120台撫順式干餾爐,在建一部20台干餾爐將於今年下半年投產,年處理油母頁岩700萬t,頁岩油產量達到21萬t。目前,該礦以大力發展油母頁岩綜合利用產業,發展循環經濟,提高頁岩油生產技術水平為未來發展戰略的核心內容之一,規劃擴大現有頁岩煉油的生產規模,引進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干餾工藝,即加拿大ATP小顆粒煉油技術,採用德國克虜伯公司製造的煉油設備,規劃建設7部ATP干餾裝置,一期工程建設一部,年產頁岩油10萬t,二期再建四部,ATP生產能力達到50萬t,頁岩油產量達到71萬t,預計在2014年完成。在此之後規劃對現有煉油廠進行技術改造,再建二部ATP干餾裝置。

2005年11月23日,廣東粵電油頁岩礦電聯營有限責任公司在茂名宣告成立,標志著廣東省油頁岩資源開發綜合利用史上一個里程碑的誕生。該公司採取礦電聯營方式,統一投資、統一建設、統一經營的燃油頁岩發電廠,電廠規劃容量120萬千瓦。電廠首一期總投資約37億元(人民幣),建設2台20萬千瓦燃油頁岩循環流化床機組,同步在金塘露天礦配套建設年產600萬t油頁岩礦區。

吉林省是我國油頁岩資源最豐富的省份,油頁岩的發展引起了國內外的注意。最初,吉林省政府和國家計劃投資27億元進行樺甸油頁岩的綜合開發利用,預計最高年處理油頁岩1400萬t。後來於2005年,中國電力投資集團與吉林省政府簽署了吉林樺甸油頁岩綜合開發項目合作框架協議。同時,國外的殼牌公司也看準機會,積極投資吉林省油頁岩的開發。2004年12月8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荷蘭首相鮑肯內德出席了在荷蘭海牙議會大廈舉行的殼牌勘探有限公司與吉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簽署一份合作框架協議書的簽字儀式。2005年1月,荷蘭殼牌公司與吉林省簽署了油頁岩合作開發協議,擬採用地下裂解技術通過打井和注入添加劑直接採油。2006年5月16日,吉林殼牌油頁岩開發有限公司第一口井在農安縣柴崗鎮開鑽(據《地質勘查導報》,2006年5月18日刊),吉林省其他地區也不同程度的掀起油頁岩開發熱潮。先後有遼寧省葫蘆島龍騰公司、樺甸熱電廠、吉林樺甸北檯子油頁岩開發有限公司等投資開發油頁岩資源。

遼寧省葫蘆島龍騰公司投資8億元人民幣,在羅子溝建設油頁岩綜合開發利用工程。該工程分三期建設:一期工程投資3億元人民幣,2004年11月形成年產100萬t礦石和5萬t頁岩油的生產規模,年可實現產值1億元、利稅1500萬元;二期工程投資4億元人民幣,2004年年底開工,2006年6月投產,形成年產300萬t礦石、20萬t頁岩油的生產規模,並建成一所5000kW·h余熱發電廠,年產值可達4億元、利稅1.5億元;三期工程投資1億元人民幣,2007年年底前完成油頁岩綜合開發利用研究所、水泥廠、磚廠、稀貴金屬提煉廠等工程,屆時可形成年采礦300萬t、產頁岩油20萬t、稀貴金屬5000kg的生產規模,實現產值4.5億元、利稅1.5億元,並可拉動相關產業實現年產值5000萬元,間接稅金近1000萬元。樺甸熱電廠也在積極招商引資,籌劃項目總經費達42169萬美元的工程。工程預計建設年產250萬t油頁岩的礦區,利用采出的油頁岩建設年產20萬t原油的煉油廠,利用煉油殘渣建設10萬kW的半焦發電廠,利用電廠半焦灰渣建設砌塊、水泥、陶粒等建材產品項目。2003年6月5日,吉林樺甸北檯子油頁岩開發有限公司成立,成為吉林省油頁岩綜合開發項目的示範平台,是樺甸市重點招商引資項目,該項目總投資7100萬元,年產油頁岩21萬t,頁岩油5萬t,稅後利潤可達1000萬元以上。

此外,在其他地區,一些新興的油頁岩工業也像雨後春筍般的發展起來。山東省、黑龍江省等地都競相發展油頁岩工業。

2006年,山東勝龍礦集團計劃投資的20億元左右的「油頁岩綜合利用項目」年內將開工建設,預計2007年底建成投產。「油頁岩綜合利用項目」早在2003年就被正式納入國家重點技術改造「三高一優」項目,建油母頁岩煉油廠,引進國外先進的技術和設備,年處理能力150萬t,提煉原油18萬t;建一座40萬kW配套發電廠,粉煤灰做建築材料或塌陷地回填。根據目前的情況分析,預測煉油年銷售收入3.24億元,利潤5911萬元;年發電量22億kW·h,銷售收入7.04億元,利潤20560萬元。

2002年3月,黑龍江省哈爾濱燃氣化工總公司煤礦伴生廢棄物綜合利用項目由哈爾濱市發展計劃委員會以哈計能源2002131號文件批准立項,本項目擬採用愛沙尼亞技術工藝,加工處理依蘭煤礦的煤炭伴生物油頁岩。愛沙尼亞維魯化工集團現年處理矸石140萬t的工業化裝置正在運行,油品總產量22.5萬t。共有49套矸石干餾裝置,單台裝置最大處理能力已達1000t/d。本項目投產後,年處理57萬t油頁岩,年產各類油品4.4萬t。

Ⅷ 樺甸油頁岩含礦區資源評價

樺甸油頁岩含礦區位於吉林省樺甸市區,面積約40km2,地理坐標為東經126°43′~126°54′,北緯42°56′~43°00′。地理環境為低山丘陵區,水系十分發育,水文地質條件較復雜。含礦區交通便利,自然條件較好,適合於油頁岩礦床的開采。

(一)勘查開發概況

樺甸盆地油頁岩礦床勘查工作是1955~1959年間,由東北煤田第二地質勘探局113隊、112隊施工完成和蛟河煤礦勘探隊施工完成,完成了大量的機械鑽孔、手搖鑽孔和槽探實物工作量,並進行了含油率、工業指標等化驗分析,提交了《樺甸油頁岩礦田公郎頭勘探區精查地質報告》等7份報告,公郎頭、大城子、廟嶺和北檯子勘查區達到了勘探(精查)程度,南部達到了普查階段。本次評價過程中,又進行了少量樣品的低溫干餾分析、工業分析、有機質類型、有機質豐度和成熟度分析。

1953年曾設立了東北石油九廠,建成了10m 高內外並熱式干餾爐,年產頁岩油5×104t,1954年根據資源情況擴大了石油九廠的規模,設計了年產20×104t頁岩油的產能,並加工成成品油,但之後由於大慶油田的發現,致使該規劃流產。多年來在樺甸市一直有個地方礦井(小型井)開采,油頁岩開發利用主要是作燃料開采,工礦企業單位用油頁岩作動力燃料。1993年至1996年,在國家、省和地方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吉林省樺甸市建立了油頁岩示範電廠。總體目標是生產能力達到年耗油頁岩36×104t,年發電量18 000kW/h,年供電14 400kW/h,年供熱310萬吉焦,年產建材30×104m3。2003年,國家發改委已批准在樺甸建設開採油頁岩251×104t、年產頁岩油20×104t、安裝兩台5萬kW 機組發電設備,以及建材綜合利用生產線,目前正處於緊張籌建之中。

(二)地質特徵

樺甸油頁岩含礦區為敦密斷裂帶內的斷陷盆地,盆地構造格架為近EW 向展布的半地塹式盆地,地層走向NE-NEE,傾向SE,傾角為15°~20°,盆地南緣斷裂(F1)為控盆同沉積邊緣斷裂,控制古近紀地層沉積。油頁岩賦存於古近系樺甸組當中。盆地後期構造改造以斷裂為主,可分兩組斷裂,一組NW 向斷裂(F2、F3),另一組N NE向斷裂(F4、F5),將平緩的單斜構造切割為三個斷塊,分別為公郎頭斷塊、大城子斷塊和北檯子斷塊。盆地內主要充填新生界古近系含煤、油頁岩、石油及天然氣沉積地層。樺甸油頁岩含礦區充填為古近系樺甸組(E2-3h),自下而上沉積為下部黃鐵礦段(E2-3h1);中部油頁岩段(E2-3h2),以淺水湖相為主,沉積岩性為灰色、深灰色泥岩、油頁岩為主,含油頁岩8~26層,可采6~13層,夾薄層灰白色細砂岩3~5層,段厚50~240m;上部含煤段(E2-3h3)。

(三)油頁岩成礦條件

1.同沉積構造

油頁岩段沉積時盆地構造形式為半地塹式。油頁岩段厚度等值線圖顯示,原生沉積厚度由北向盆緣斷裂一側增厚,沉積中心位於斷裂帶一側(公郎頭—大城子區),厚度為180~240m,沉降中心與沉積中心一致,為同生沉積構造。沿盆地走向,西部(北檯子區)沉積厚度薄,僅50m 左右,東部厚,約240m。

盆地同沉積構造對煤及沉積礦產的控製作用主要表現為通過控制沉積環境而影響成煤物質及其他成礦物質的生成和聚集。樺甸含礦區同沉積構造正是通過控制堆積空間而影響油頁岩厚度分布,靠近控盆斷裂一側油頁岩厚度較大。油頁岩累計可采厚度西部為4~10m,東部為20~35m。油頁岩富礦帶位置與沉積中心一致,顯示了同沉積斷裂對油頁岩礦床沉積的控製作用。受同沉積構造影響,油頁岩沉積期公郎頭—大城子區間為匯水中心。初始沉積第13層~第9層油頁岩,此時北檯子區未接受沉積,隨著水深增加,油頁岩沉積面積增大,尤其是第4層、第5層、第6層,全區發育,厚度穩定,含油率高(>10%)。

2.層序控制

從盆地沉積層序圖得知,樺甸油頁岩含礦區樺甸組發育一個完整的四級層序,其中下部黃鐵礦段為低水位體系域,中部油頁岩段發育水進體系域和高水位體系域,上部含煤段發育水退體系域。沉積旋迴的次數控制了油頁岩發育的層數。

水進體系域形成於連續湖侵造成的湖平面上升期。從岩性斷面圖得知,下部(第13層~第9層)油頁岩層沉積厚度在控盆斷裂(F1)一側的盆地沉積中心較大,向盆地邊緣方向逐漸尖滅,為退積式沉積。該段底部砂體非常發育,根據地層上超現象推斷,該底部砂體應為水進砂體,為水進體系域沉積。

第13層~第9層油頁岩發育於水進體系域,由淺湖相向半深湖相演化過渡沉積為主,岩性以深灰色、灰黑色泥岩、油頁岩為主,夾薄層灰色—深灰色粉、細砂岩3~5層,發育水平層理和塊狀層理。湖盆區以淺湖—半深湖相沉積為主,在湖盆邊緣區為水進型(扇)三角洲沉積體系。另外,在樺甸含礦區水進體系域還發育水下重力流,這與斷層引起的拉伸、沉降有關。

高水位體系域形成於湖泊水體相對靜止的高水位期,以最大湖泛面即第8層油頁岩為底界。從岩性斷面圖得知,上部(第1層~第8層)油頁岩層疊加方式為典型加積型准層序組疊加結構,整個盆地油頁岩都很發育,且分布非常穩定(圖8-16)。

第8層~第1層油頁岩發育在高水位體系域,以半深湖—深湖相沉積為主,岩性以褐色、黑色頁岩和油頁岩為主,常發育水平層理。在北檯子區,高水位體系域時期全部沉積暗色泥岩和油頁岩,在東部靠近斷裂一側,厚層的泥岩和油頁岩中夾薄層砂岩和粉砂岩,具正粒序特徵,可能為水下重力流。第1層油頁岩底部為暗色厚層塊狀均質泥岩。以上均顯示半深湖—深湖相特點,垂向上顯示為高水位加積特徵。

圖8-16 吉林樺甸油頁岩含礦區樺甸組岩性斷面圖

(四)油頁岩特徵及分布

1.油頁岩特徵

樺甸油頁岩為灰褐、棕褐色和深灰色,緻密塊狀,貝殼狀斷口,擦痕為棕色,體重較小,含油率高,用指甲刻劃呈光滑條痕,用明火可以點燃,含豐富的動植物化石及植物碎屑,尤其是第4層油頁岩含豐富的藻類和葉肢介化石。

樺甸油頁岩礦源集中、品質優良,含油率一般為10%~12%,最高可達24.80%,本次取樣測試含油率為23.74%,熱值25.92~36.37 kJ/g,灰分產率較低,52.97%~62.10%。屬於低灰分、高含油率油頁岩類型。

2.油頁岩分布特徵

由盆地北緣向南緣同沉積斷裂方向,油頁岩段呈現由薄變厚的總趨勢,北部100~120m,南部厚度為240m,顯示了盆地為半地塹式地層格架和構造格架。

從油頁岩段垂向沉積特徵看,東部—中部和西部具有顯著的差別。油頁岩段下部油頁岩層第13層~第9層,自下而上由大城子區向北檯子區擴張超覆沉積。第8層~第1層沉積時全區一致,形成兩個沉積層序。這一特徵揭示了油頁岩段沉積早期范圍在大城子—公郎頭區間,面積小。晚期擴張超覆沉積覆蓋整個油頁岩沉積盆地,保存至今(圖8-16)。

本區自下而上沉積有第13層~第1層(可采層)油頁岩,第13層~第9層油頁岩僅發育在大城子—公郎頭區,第8層~第1層油頁岩全區發育。公郎頭沉積油頁岩層數多,厚度大。向西鄰大城子區層數減少,厚度變薄,至北檯子區尖滅;全區發育以第4層、第5層、第6層最佳,沉積厚度仍然呈現西部較東部薄的特點。

油頁岩段厚度等值線圖顯示,盆地北緣帶厚度薄。北檯子區0~40m,大城子—公郎頭區0~100m;南緣斷裂帶內厚度60~240m,其變化趨勢是由北向斷裂一側厚度逐漸增大。

油頁岩可采層累計厚度等值線圖顯示,西部北檯子區厚度為5~8m,大城子區10~20m,公郎頭區20~35m,油頁岩可采層累計厚度由東向西逐漸變薄(圖8-17)。

圖8-17 樺甸油頁岩含礦區第4層油頁岩厚度等值線圖

(五)油頁岩資源評價

樺甸油頁岩含礦區的資源評價分為7個計算單元:其中精查區4個,為公郎頭區、大城子區、北檯子區和廟嶺區;普查區有2個,為南部普查區、金溝子普查區;預測區1個。本次評價樺甸油頁岩含礦區油頁岩資源為70 523×104t,其中查明資源57 112×104t;油頁岩技術可采資源為43 119×104t,其中油頁岩查明技術可采資源39 096×104t。頁岩油資源為6 059×104t,其中頁岩油查明資源為4 782×104t;頁岩油技術可采資源為3 644×104t,頁岩油查明技術可采資源3 261×104t;頁岩油可回收資源為2 733×104t,頁岩油查明可回收資源2 446×104t。

預測資源過程中採用的方法為:預測區油頁岩厚度取大城子勘查區、北檯子勘查區、南部勘查區、廟嶺勘查區四區算術平均值7.96m,體重取四區加權平均值1.92t/m3,含油率取四區加權平均值9.52%,邊界為含礦區內除勘查區以外的含油頁岩地層邊界。

Ⅸ 中國石油產量歷史

4.1.2.1 原油產量

明朝和清朝以來,由於封建社會體制和「海禁」的對外政策的影響,中國的科學技術發展十分緩慢,石油工業同樣停滯不前,落後於西方國家。1877年中國購買美國蒸汽頓鑽鑽機,聘請了美國鑽井技師,到台灣苗栗鑽探石油。1878年第一口現代鑽機鑽井成功,獲得1.5噸的石油,標志著中國近代石油工業的開始。但是,第二口鑽井失利,這個開始也隨之結束。1895年,日本佔領台灣。出於掠奪資源的目的,在台灣進行了三次大規模石油地質調查和鑽探,發現了出磺坑油田和綿水、竹東等4個氣田,到1927年達到年產石油高峰1.94萬噸,隨後逐漸下降(圖4.10)。

1905年清朝政府在陝北延長試辦油礦,聘請日本人進行地質勘察。1907年又購買日本蒸汽鑽機,聘請日本技師和工人,在延長城外開鑽延1井,在81米深處發現石油,每日產1~1.5噸,證實了延長有油。隨後在自己鑽探的同時,引入美浮石油公司合作鑽探,但收效甚微。1941年延長油礦在七里村打出兩口高產油井,延長油礦產量開始上升,到1943年達到年產1279噸的高峰,隨後由於內戰和投入不足,產量開始下降。

玉門油田的發現和開發在中國近代石油工業佔有重要地位。20世紀20年代,有多名中外地質家考察過玉門地區的石油地質,都認為具有開發前景。1937年日本入侵中國,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中國石油和油品進口被切斷,國民黨政府開始重視國內石油勘探和開發。1938年國民黨政府設置甘肅油礦籌備處,勘察玉門石油地質。1939年在老君廟構造上打出了高產油井,每日產油105噸,發現了老君廟油田,成為近代中國石油工業史上一個重要的里程碑。隨著玉門油田投入開發,玉門成為全國石油生產的重要基地。1941年玉門石油年產量就上到了1萬噸,1948年達到了最高年產量7.8萬噸,全國石油年產量也達到了8.26萬噸的高峰。玉門油田的開發,有力地支援了全國人民的抗日戰爭,也為中國現代石油工業培養了一批專業技術幹部和石油產業工人,為現代中國石油工業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圖4.10 新中國成立前原油產量

新中國成立之初,中國石油工業十分落後,1949年全國原油年產量僅7萬噸,主要靠進口「洋油」維持國民經濟的發展。玉門油田通過擴邊勘探開發,油田面積迅速擴大,石油產量不斷提高。新疆成立中蘇石油股份公司,發現並開發了獨山子油田。延長油礦也先後發現和開發了永坪油田和延長油田,全國石油產量迅速回升,到1959年全國石油產量達到了373萬噸(圖4.11),基本滿足了國內40%的油品需求,緩解了石油供應緊張的局面。

1955年開始的全國范圍的石油普查也取得了令人振奮的成果,1959年在松遼盆地發現了大慶特大型油田,經過三年勘探開發會戰,1963年大慶油田投入生產,當年生產石油439萬噸,全國石油產量也達到了647萬噸。到1965年全國石油產量達到了1131萬噸,突破了千萬噸大關,使中國實現了原油完全自給。

進入20世紀70年代,中國又在渤海灣盆地相繼發現和開發了勝利油田、遼河油田和大港油田,1973年原油產量5400多萬噸。其後又發現了華北油田以及南方地區的幾大油田,1978年中國原油產量突破了1億噸,成為世界第八大石油生產國。

20世紀80年代,中國在穩定東部地區石油生產的同時,重新加強了西部地區的石油勘探工作,相繼發現了吐哈油田、塔里木油田和焉耆油田。與此同時,對外國公司開放了中國近海石油勘探開發權,進一步促進了中國石油產量的增長。1995年中國石油產量達到了1.5億噸,2005年達到了1.8億噸,成為世界第五大石油生產國。

表4.1 中國已開發油田可采儲量采出程度分布 單位:%

到2005年,中國已累計采出原油44.9億噸,結合中國最新一輪的油氣資源評價結果中間值(198億噸),目前全國的原油累計采出率為22.67%。在累計原油產量基礎上加上剩餘探明可采儲量,中國到2005年已探明原油可采儲量69.2億噸,儲采比為13.4。

4.1.2.2 中國的油田開發技術

目前,中國已經掌握的油田開發技術主要包括:

(1)陸相砂岩油藏注水保持能量分層開采、高含水期提高水驅採收率技術、細分沉積微相的精細油藏描述技術、常規測井水淹層處理解釋技術和油藏數值模擬技術在內的剩餘油分布預測配套技術;發展了以層系調整、鑽高效加密調整井及「控水、穩油」為目標的分層調整工藝技術。

(2)復雜斷塊油田滾動勘探開發配套技術,形成一套滾動勘探開發科學程序和以高解析度、三維地震技術為主的低幅度構造和小短距識別的斷塊油藏精細描述和石油勘探開發綜合軟體平台技術。

(3)化學驅油技術,主要為聚合物驅油工業化技術,包括室內實驗評價、高分子聚合物驅油劑國產化技術和現場注入設備研製等配套技術。

(4)低滲透油藏高效開采技術,包括低滲透油藏描述技術,「注、壓、抽」配套採油技術,壓裂開發井網優化設計技術和注氣保持壓力技術以及小井眼鑽采技術。

(5)稠油油藏注蒸汽開采技術。注蒸汽吞吐已形成工業化生產技術,主要包括適用性篩選技術、油藏工程設計技術、大型整齊發生器應用技術、井筒隔熱技術、注采參數優選技術、大排量抽油技術、前期防砂技術及稠油集輸技術等。

(6)分層注水、分層開采技術;區塊整體堵水調剖技術;酸化壓裂、重復壓裂、限流壓裂、整體壓裂工藝技術;有桿泵、電潛泵、無桿泵抽油及氣舉採油等人工舉升技術等專項採油工藝技術。

(7)密閉注水、採油地面集輸工藝流程、輕烴回收、凝析氣循環注氣和混相驅油及化學驅油等一套地面油氣開採集輸流程設計建設技術。

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中國的鑽井技術主要依靠國產化裝備,從噴射鑽井、定向井和叢式井鑽井到水平井鑽井,基本實現每隔5年上一個新的台階,鑽井效率大大提高。叢式井、定向井鑽井技術現已成為普遍應用的常規技術,並掌握了長中短半徑水平井鑽井技術。

4.1.2.3 中國原油產量歷史階段

從中國原油產量增長歷史來看,根據1949年以來原油年度產量變化,以及不同時期的政策和開發技術條件,可以把中國的原油產量增長歷史劃分為三個階段:1949~1964年的起步階段;1965~1985年的快速增長階段;1986~2005年的穩定增長階段(圖4.12)。

圖4.12 中國原油產量增長階段

(1)起步階段(1949~1964年)。1949年初期,中國的全國原油產量僅有7萬噸,其中6.92萬噸來自玉門油田。隨著石油工業的逐步恢復,中國的原油產量逐步上升。1949~1964年,中國的原油產量從1949年的7萬噸增長至1964年的794萬噸。以2005年中國國土資源部最新一輪油氣資源評價的可采資源量均值198億噸為基數,本階段結束時中國的原油采出率為0.18%。從開發理論與技術水平來看,中國在本時期內的鑽井理論與開發技術與國外相比略顯滯後,正在對噴射鑽井和定向井技術展開研究試驗,而國外已經開始應用這些技術;從國家能源政策來看,中國在此階段開始有計劃地實施鼓勵石油資源開發的政策,通過有重點的勘探開發促進了石油產量的增長。

(2)快速增長階段(1965~1985年)。1965年之後,勝利油田、大港油田、遼河油田相繼開發,中國的原油產量開始超過1000萬噸,實現了自給自足。在1965~1985年期間,中國原油產量從1076萬噸增長至1.25億噸,產量年均增長速度達到52.9%。1981~1982年,中國石油工業由於投資不足,產量有所下降。本階段內,中國的原油累計采出率從0.24%增至7.38%。從開發理論與技術水平來看,中國在本階段內的鑽井理論與開發技術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逐步縮小了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在1976~1980年期間,通過對噴射鑽井技術的攻關研究,機械速度翻了一番,降低了鑽井費用。中國政府為促進石油資源勘探開發,從1982年起實施原油產量1億噸包乾等三項政策,不僅促進了產量的增長,還為迅速提高石油工業的技術水平創造了有利條件。

(3)穩定增長階段(1986~2005年)。1986~2005年期間,中國的原油產量從1.3億噸增至1.8億噸。本階段產量年均增長率為2%。與上一階段相比,產量雖然繼續保持增長趨勢,但增長速度明顯減緩,呈現穩中有升的趨勢。原油累計采出率從1986年的8%增至2005年的22.67%。

在此階段中,計算機技術的應用推動了中國油氣開發理論和技術的迅速發展。理論上,我國已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陸相油氣田開發地質應用基礎理論和研究方法,並處於世界領先地位。開發技術上,中國在注水開發、低滲油藏開發、稠油開采、油藏描述、數值模擬、壓裂、水平井和三次採油等多項技術上都取得了突破。

從國家政策來看,「穩定東部,發展西部」的戰略是國務院根據全國陸上原油生產格局,油氣勘探和後備資源接替狀況,以及國家未來對油氣的需求等多方面因素進行分析研究後做出的戰略性決策。這也是1986年以後中國陸上石油工業發展上的一個最顯著特點。

Ⅹ 樺甸市第二中學怎麼樣

簡介:樺甸市第二中學,1956年10月成立,前身是石油工業部石油九廠(油頁岩礦)子弟小學初中班和集廠子鎮戴帽中學,始稱樺甸縣第二初級中學,1971年改為四年制完全中學,1982年改為六年制完全中學,均稱樺甸縣第二中學,1988年,樺甸撤縣設市,稱樺甸市第二中學,現為一所普通完全中學。
注冊資本:1422萬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