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石油公司什麼時候限價
擴展閱讀
tgp工具箱怎麼樣 2024-10-19 10:25:42
映客怎麼兌換鑽石 2024-10-19 10:19:48

石油公司什麼時候限價

發布時間: 2022-02-05 11:32:58

① 中國石油油價怎麼定的

成品油定價機制,即成品油定價的過程方式、法則方案。成品油定價機制在經歷多次改革後由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彭森於2009年3月26日披露了新的成品油定價機制。這個機制實現了與國際油價實行有條件的聯動,此舉有助於理順國內成品油價格,並逐步跟國際油價接軌。
擬定背景
國家發展改革委擬定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改革方案,將現行成品油零售基準價格允許上下浮動的定價機制,改為實行最高零售價格,並適當縮小流通環節差價。 同時,新方案提出,將原允許企業根據政府指導價格上下浮動8%降為4%左右,折成額度取整確定。
新方案提出把2006年確定的成品油定價機制中規定的「當國際市場原油平均價格高於50美元時開始扣減加工利潤率」,提高到80美元。
這一改革方案的推出目前有兩種時間表可供選擇:一是2008年年底前,成品油定價機制調整和燃油稅費改革一起啟動,最早啟動時間為2008年12月1日;二是年底前先調整成品油定價機制,降低成品油價格,於2009年1月1日進行燃油稅費改革,即開征燃油消費稅。具體如何「拍板」,正在等待國務院高層和相關部門的最後決策。[3] [4]
零售價格
早在2006年,國家就對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進行了調整,並確定國內成品油價格實行政府指導價,零售基準價以出廠價格為基礎,加流通環節差價確定,並允許企業在此基礎上上下浮動8%確定具體零售價格。
這一方案的出台意味著我國成品油定價機制不再「盯住」紐約、新加坡和鹿特丹三地成品油價,而以布倫特(Brent)、迪拜(Du)和米納斯(Minas)三地原油價格為基準。再加國內平均加工成本和合理利潤確定價格。但此方案一直未見官方公開表述。
最新調整的方案,將現行成品油零售基準價格允許上下浮動改為實行最高零售價格,並適當縮小流通環節差價。
這一政策思路意味著,未來成品油經營企業將獲得一定的定價自主權,同時成品油價格調整頻率將加快,次數將增多。
實質上,現行成品油定價機制在實踐中,一直面臨著尷尬局面。因為成品油供應體系存在著兩個主體,一是民營企業,二是中石油、中石化。後者在政府價格管控下,不能隨意調整價格,而前者在供求變化和後者價格管控中,獲取了利潤空間。
「現在民營銷售企業的利潤空間相當大。」石化專家、北京異構石油工程咨詢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陳薇對記者分析,目前國內成品油價偏高的情況下,民營加油站一噸能賺2000元左右。
如2008年11月從國外進口的原油約50美元/桶,而國內成品油是按照90美元/桶的價格出售,摺合成人民幣大概6000多元/噸,而地方煉油廠出廠的成品油價格4000多元/噸。按照2008年規定零售價格上下只能浮動8%,中石油、中石化的加油站最多隻能降價8%。而民營加油站可以通過各種直接或間接渠道降價,從中賺得豐厚利潤。[5]
「採用最高限價的方式是比較合理的一種選擇。」上述專家稱,實行最高限價,意味著加油站售油,只要不超過最高限價,多低的價格國家不管。
對此,調整方案也給出了相應信息,即提出,成品油經營企業可根據市場情況在不超過最高零售價格、最高批發價格或最高供應價格的前提下,自主確定或由供銷雙方協商確定具體價格。價格主管部門根據流通環節費用變化等情況適當調整流通環節差價水平。
「只要不突破最高限價,市場穩定,民眾沒有意見就可以了,企業出售油價低多少不用政府操心的。」陳薇稱,如果有了最高限價,加油站的利潤空間將得到有效限制,不會有更大的暴利收益。
除了調整零售價格標准,成品油價格機制仍遵循2006年石油價格改革方案,即國內成品油價格與國際市場原油價格有控制地間接接軌的機制。
雖然這種間接接軌的機制不變,但據了解,政策層面未來可能在調控區間上進行適當調整。
按2008年11月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看,價格部門核算出的零售基準價會被摺合成WTI(西德克薩斯中質原油,紐約商品交易所交易的低硫輕質原油的一種,是美國石油工業的基準原油,已成為世界各地原油產品的重要定價基準之一)價格,當這個摺合價格介於18-50美元每桶之間時,國內成品油價將與國際油價同步調整;但如果低於或高於這個范圍,國內成品油價將分別按照另外一套方法進行不等比例的調整。
具體核算是,以布倫特(Brent)、迪拜(Du)和米納斯(Minas)三地平均原油價格+成本+適當的利潤率(按2004年行業平均利潤率為5%左右),來確定成品油價格。其中,18~50美元之間按照上述公式計算,50美元以上開始扣減加工環節利潤,每上漲1美元扣減1%的利潤率,到55美元減為零,55~65美元為零利潤。
據悉,調整中的方案還提出,擬將50美元這個臨界點調高到80美元。
成品油價格調整涉及面廣,利益調整復雜,為此,相關配套措施也是調整方案的重要部分。
據悉,如果按上述機制調整,石油企業內部上下游利益調節、相關行業價格聯動、對部分困難群體和公益性行業補貼,以及石油漲價收入財政調節等四個配套機制都將發揮「配合」作用。[5]

② 國內成品油零售限價大幅上調,上調的原因是什麼

2022年1月17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消息稱,根據國際市場油價變化情況,按照現行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自2022年1月17日24時起,國內汽、柴油價格(標准品)每噸分別提高345元和330元。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2022年新年開局成品油零售價格第一次上調,延續2020年年末最後一次零售價格上調,實現了「二連漲」,且累計漲幅較大。

結語

綜上所述,原油價格在多種因素影響下,會達到一種相對穩定,很難出現暴漲暴跌,就是出現這種情況,由於各種因素牽扯制約,波動也會很快穩定下來,重新達到某種程度平衡。國內的油價跟國際原油價格有關,會有一個相對緩沖期,但也會隨著國際油價波動而出現調整。

③ 春節前成品油零售限價將再次上調,導致油價上漲的原因有哪些

春節前成品油零售限價將再次上調,導致油價上漲的原因有哪些?下面就我們來針對這個問題進行一番探討,希望這些內容能夠幫到有需要的朋友們。

加氣站零售層面看來,本周期時間內廠家批發再次上漲,批零價格比再次縮窄,優惠力度仍在。民企加氣站車用汽油零售價比多主營業務加氣站低0.1-0.3元/升。

新一輪調價對話框將於2022年2月17日24時打開,當今國際油價銷售市場利好消息支撐點仍然牢固,未來展望保持積極主動,預計下一輪成品油調價上調的可能性比較大。

④ 國內油價一般是多久調整一次

根據國內成品油定價機制的原則來說,目前油價調整時間是十個工作日調整一次。

簡單來說,國內成品油的價格是根據國際油價價格的走勢進行判斷的,每十個工作日調整一次。如果在這十個工作日內,國際油價是上漲的,那麼國內油價就上漲一次。如果在這十個工作日內,國際油價是下降的,則國內油價就下跌一次。

油價,指國際或國內成品油的價格。

2020年3月17日24時起,國內汽油、柴油價格每噸分別降低1015元和975元 。11月5日24時起,國內汽油累計跌幅為1940元/噸,柴油跌幅1870元/噸 。

2021年6月28日24時起,國內汽、柴油價格每噸分別提高225元和215元 。7月26日24時起,國內汽油每噸降低100元,柴油每噸降低95元 。

9月18日24時,中國上調汽柴油限價,每噸汽油上調90元、柴油上調85元,摺合每升92號、95號汽油上漲0.07元。10月9日24時起,國內汽、柴油價格每噸分別提高345元和330元。10月22日24時起,國內汽油每噸上調300元,柴油每噸上調290元。

⑤ 近期石油價格會上調嗎

昨天下午5時,國家發改委有關部門明確表示,近期不會上調成品油零售價格,也希望大家減弱對油價上調的預期,過一個快樂的端午節。

據悉,昨天有多家媒體紛紛報道,稱油價可能在當天晚上上調,人們對油價上調的預期也非常大。原因是近期國際油價持續上漲,另外一方面的原因是,中石化的老總說最遲在5月28號會上漲油價。

對此,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昨下午在接受中央人民廣播電台記者采訪時明確表示,近期不會上調油價,工作人員當天也會照常下班,端午節日期間也不會加班。

起因

石油價格新定價機制

5月7日,國家發改委公布《石油價格管理辦法(試行)》,提到當國際市場原油連續22個工作日移動平均價格變化超過4%時,可相應調整國內成品油價格。

而5月26日是又一個22個交易日計價期的結止日,在這個計價期結束的時候,紐約商品交易所7月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上漲了78美分,收於每桶62.45美元,這一計價期的價格波動率遠遠超過了4%,即發改委設定的可以調價的條件。同時,距離上一次國內成品油價格上調已近兩月。對此,市場人士預測,成品油調價的日子越來越近了。

誘因

兩石油巨頭預測漲價

中石化董事長蘇樹林在日前召開的年度股東大會上透露,目前按照每桶60元的原油價格,中石化煉油業務就會處在一個虧損的狀態,如果按照22個工作日計算的話,所有油價上調需要的條件都已經具備,最晚到5月28日也可以調整油價了。

而此前10天,中石油董事長蔣潔敏也表示「近期可能會有所上調。」他還預測了調整幅度「成品油零售最高限價可能將上調每噸500元。」

答疑

為何預測是「28日」

蘇樹林預測調價限期為何是28日?

上次油價調整是3月25日,從3月25日到4月15日,是第一個周期(22日),從4月16日~5月7日是第二個周期。以此推算,28日正好是又一個22日周期的節點。

分析

兩大巨頭有托市嫌疑

一向被視為「高度機密」的成品油零售價格調整時間和幅度,近期卻相繼被兩大石油巨頭公開預測。有業內人士認為,成品油零售價格屬於政府定價范疇,作為資源比較壟斷的國有企業,兩大石油公司發表類似的言論,有聯手托價的嫌疑。

據了解,兩大巨頭董事長高調預測間隔的10天里,各地的石油公司也相繼發表預期5月底前上調價格的言論。而以往的慣例是,無論媒體如何窮追猛打,兩大石油公司除了經常喊虧損外,幾乎都沒有透露過如此精準的預期。

業內人士認為,雖然這只是作為銷售方的一種猜測,調價與否還是以國家發改委的公告為准,但是,由於兩大石油公司的特殊身份,雙雙托市抬高批發價至最高限價、控制對外批發的銷售量,都已是不爭的事實。

目前非上調最佳時機

有經濟專家表示,按照國家發改委新的油價定價機制,目前確實已經到了上調油價的時候,但從上調油價對企業經營勢必產生更多困難的角度,現在調整並不是最佳時機。

長期以來,政府在決定成品油價怎樣調整時,實際上是在保證煉油企業必要的盈利與消費者容易接受的程度之間的權衡。此次上調的難度在於,現在國內經濟並沒有完全好轉,如果上調的話,企業成本勢必增加,對涉及到所有用油的行業來說都是一個打擊,引發一系列的連鎖反應。

此外,按照國際油價每桶61美元計算,與國內成品油價格大約每噸4400元相當,而除去國內成品油所含稅費,國內油價高出國際油價每噸兩三百元,且相對於去年同期水平相對較低,目前還未到「非調不可的地步」,只能說國內油價利潤收窄。本組稿件綜合中廣網、中新社、信息時報、法制晚報

⑥ 為什麼要對石油實行最高限價

因為我國的石油行業基本上處於被壟斷狀態,我國要實行對石油的最高限價,否者當一個行業被壟斷後壟斷企業可以自行定價,大家也不得不買,就像是我國的牛奶產業,液化氣產業,還有通訊產業,基本上價格是越來越高的。這也是我國現行體制不夠完善的結果。

⑦ 油價太高了 什麼時候降價呀,中石油會降價嗎

油價不可能降價,中石油也不會降價。
原因有三個:
第一,石油屬於不可再生資源,用一點少一點;
第二,國際原油價格居高不下,油價不可能降低;
第三,美元超發,導致大宗商品價格飆升,原油是其中之一。
拓展資料: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英文縮寫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oration,中文簡稱「中國石油」或「中石油」)是國有重要骨幹企業, 是以油氣業務、工程技術服務、石油工程建設、石油裝備製造、金融服務、新能源開發等為主營業務的綜合性國際能源公司,是中國主要的油氣生產商和供應商之一。
2021年5月,加入中國油氣企業甲烷控排聯盟。2021年《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第4位。

⑧ 中國石油為什麼總是調價

成品油價格由國家制定,實行最高限價,調價周期為10個工作日。

⑨ 石油價格什麼時候會下降

如果放開油價用價格杠桿降低需求,但這會產生不可收拾的通脹

進口越強勁,「倒掛」越強烈。中國國家發改委的消息,隨著國際市場油價持續大幅度攀升,特別是今年2月中旬以來漲速加快,國內成品油與原油價格倒掛矛盾加劇,企業加工和進口虧損嚴重,大部分地方煉廠處於停產、半停產狀態,供求矛盾突出。

今年4月初,中石化集團公司總裁蘇樹林在香港業績發布會上說,中國石化2008年前3月所生產的汽油每噸虧損人民幣2162元,而柴油每噸虧損超過3000元。

中國對石油價格是否漲價一直面臨著國際上不斷加大的壓力,要求其削減石油補貼。西方國家指責中國實行價格管制措施,人為地刺激了石油需求。
但中國的學者並不認為,是中國對石油需求的增加,導致了油價過快上漲。主因是美國四大投行在石油期貨市場的操作,導致過快的增長。歐佩克很多成員國也這樣認為。

6月22日,在沙特舉行的國際石油大會上,歐佩克很多成員國把油價上漲歸咎於地緣政治因素和幾大投行的投機行為而致,表示應該採取行動遏制「炒家」。歐佩克輪值主席、阿爾及利亞石油部長哈利勒認為,現在全球油價的價格與供求關系的基本面無關。

但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認為是發展中國家的需求加大,導致了油價上漲。這樣的不同看法,導致大會很難取得一致性意見。

IEA的《世界能源展望2007》報告稱,較高的石油價格會給那些仍然尋求通過政府補貼,來保護其消費者的發展中國家帶來繁重的負擔。中國不得不提高油價遏止倒掛,同時還不得不面對通貨膨脹的壓力,這是一個兩難的選擇。

油價還會瘋漲嗎?

盡管成品油價格調整部分地緩解了中國國內油價與國際油價的倒掛矛盾,但是中國成品油漲價尚不會對國際油價產生很大的影響,因為國際油價上漲的一個關鍵因素是金融資本在國際商品市場的興風作浪。

美國發生了次貸危機後資本大量向外驅趕,其中有相當多的資本從金融市場到了商品市場,推高了商品市場的價格,而石油期貨就在其中。目前,國際原油市場的投資結構發生了變化,以前是石油企業規模很大,金融機構非常渺小;現在正好反過來,一個對沖基金就能達到上千億,能控制石油公司的股票流通。

對這次中國政府突然宣布對成品油提價,一些分析人士認為中國是在冒通貨膨脹的險。摩根士丹利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王慶認為,中國國內成品油零售價格上漲10%,將導致廣義CPI通脹率上升0.3%到0.4%。

自去年7月以來,由農產品價格推動的中國通脹水平持續走高,今年4月CPI達到8.5%。如果放開油價將推動新一輪通脹高潮,並對中國農業生產影響較大,尤其是提高了化肥、農葯、收割、運輸等成本,糧價若不隨之上漲則可能引發拋荒危機,為明年的物價埋下「彈」。但是,燃油補貼也要付出巨大的財政代價,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已放開燃油價格,印度在近期削減了燃油補貼,將汽油和柴油價格提高了10%左右,毫無疑問,這將面臨更大的通脹危機。

中金公司研究部報告亦認為,本次調價之後中國成品油價格與國際水平接軌仍有60%上調空間,但是比起一次性到位的大幅上調,政府通過目前這種分步調價方式乃是最優做法。這樣既可逐漸理順能源價格,又能在國際油價可能的回落過程中起到避免超調的作用,未來這一分步改革進程應繼續。

國家發改委的一位發言人最近接受媒體采訪時也表示,中國石油有進一步提價的可能。看來石油近期下降的可能性是不大的.

⑩ 成品油定價機制的調價方式

「三桶油」自動調整
所謂自動對應調整,是指一旦達到新機制中的調價條件,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三大石油公司無需等待發改委調價通知,即可對應新機制規定價格自行宣布調價,這將是新機制中最重要的變革之一。
在國際油價處於一定區間內,當國內油價滿足下調條件時,三大石油公司要在第一時間下調油價,而當國內油價滿足上調條件時,三大石油公司則可根據各地區汽、柴油供應情況,選擇不上調油價或在最高上調區間內適度上調。
「媒體早先所說的下放定價權並不準確,因為在一定區間內,上調或下調的幅度是由機制決定的,三大石油公司獲得的僅僅是公布權或適度調整權,而當國際原油價格在區間之外時,為減緩國際油價大幅波動對國內經濟的沖擊,發改委仍將保留最終調價權。」該人士解釋。
據了解,在新機制中,汽、柴油批發價仍採取最高零售價扣除合理成本的做法執行。三大石油公司也將根據各省的實際情況,公布各省最高零售限價,這與現行成品油定價機製做法類似。
「由於擔心過多承受油價上漲的輿論壓力,石油公司方面並不希望由其對外公布調價結果,而是希望由發改委指定的中介機構公布,但目前看來可能性不大。」另一知情人士透露。
10月上旬,發改委價格司司長曹長慶曾對媒體公開表示,新成品油定價機制將圍繞縮短調價周期、加快調價頻率,改進成品油調價操作方式以及調整掛靠油種等方面進行調整。
利得財富記者從上述人士處證實,已經上報的新機制中,已經明確將調價周期縮短至10個工作日,並增加WTI作為新的掛靠油種,但最終參考的原油變化率仍可能是三地,這意味著或將剔除某地參考油種。而對於移動變化率幅度如何調整,該人士未作明確答復。
「縮短至10天的是調價周期,計價周期仍按22個工作日計算,調價期與計價期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該人士舉例,「例如11月1日調整油價後,如果11月10日調價條件滿足,就可以再次進行調價,但調價的計價基礎仍是上22個工作日(即10月中旬到11月10日)的三地移動平均價格」。
除此之外,該人士還透露,由於發改委不再下發調價通知,因此今後成品油定價公式也將趨於透明。現行定價機制雖然規定了「22天+4%」的調價條件,但是對於達成條件需要參照的具體參數及計算公式,發改委並未對外公布,各機構只是按照自己推導的公式進行模擬測算,計算結果並不十分准確。
「今後,相關細節可能會更透明。例如,具體掛靠油種以及匯率調整周期等,都有可能公布出來。」該人士表示。
中國證券報記者日前從有關人士處獲悉,在已經上報的新成品油定價機制中,除已經明確的縮短調價周期、加快調價頻率以及調整掛靠油種外,另一項重要改變是:當國際油價在一定區間時,發改委將不再就每次調價下發通知,而是由三大石油公司按照新機制,自動對應調整價格。
業內人士認為,如果新機制照此出台,將有利於理順長期以來國際、國內油價脫鉤的局面,並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油荒。同時,新機制對於緩解石油公司煉油板塊的虧損壓力,也將起到積極作用。但在國際油價持續走高的趨勢下,與國際油價接軌更深的新機制,或使國內油價上調頻率加快。
向市場化邁出關鍵一步
以往,曾多次出現過調價窗口已經開啟,但考慮到國內宏觀經濟形勢,發改委並未及時下發調價通知的情況。
安迅思息旺能源首席分析師、易貿資訊副總裁鍾健認為,採用對應自動調整方式,意味著國內油價調控將從「機制+通知」的半行政式手段,向更加市場化的手段進化。這是2011年7月份發改委在讓渡航空煤油調價權之後,繼而部分出讓汽、柴油調價權的適時之舉。新機制有利於理順長期以來國際、國內油價的脫鉤局面,並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油荒出現,這是我國成品油定價機制改革中的重要一步。
但鍾健同時擔憂,新機制實行後,由於縮短了調價間隔以及採取自動對應調整,屆時國際油價的震盪將更直接地傳導至國內,這對消費者而言不一定是好事。
他認為,在成品油定價機制改革中應防止一個誤區,即唯國際油價至上。由於國際油價中包含了大量地緣政治、美國貨幣政策、金融炒作等非成本因素,因此像照鏡子一樣跟蹤國際油價並不明智。
「如果能將國內供求關系設置成一定的參數置入新機制,將更符合國內實際情況,一定程度上還可減少油荒的出現。」鍾健說。
不過,在對外經濟貿易大學能源經濟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王煒瀚看來,只要「原油+成本」的基本定價框架不被打破,僅在調價周期、調價頻率、調價方式和掛靠油種上做文章,對於消除短缺與高價、解決當前中國成品油市場的矛盾,都是隔靴搔癢。
他認為,現行定價框架中的「成本」是指油企的煉油成本。不難察覺,「原油+成本」就是一個典型的廠商角度表述,其本質是保護壟斷利益,而非公眾利益。
有利提升石油公司估值
針對此次調整,業內人士認為,在A股市場中,從該政策中獲益最大的將是中國石油(601857)與中國石化(600028)這兩家公司。兩大公司煉油板塊長期虧損,主要原因即是國內成品油價格調整不及時。
當下A股市場大多數上市公司估值高於海外,但幾大石油公司估值則恰恰相反。民族證券成品油分析師齊求實說,2011年11月海外市場純勘探類公司估值在15倍左右,信託網公司估值在13倍左右,化工類公司估值水平更高。但截至11月3日,中國石油估值在12-13倍之間,中國石化估值在8-9倍之間。這兩家同時擁有勘探、煉油、化工與銷售業務板塊的公司之所以估值低於海外,主要原因即是受煉油板塊長期虧損拖累。
他分析,如果新的成品油定價機制賦予兩公司及時調價而無需上報的權利,將極大緩解兩公司煉油板塊的虧損壓力,有利於進一步提高公司估值。
2011年11月,國內通脹拐點已現,主管物價與體制改革的發改委副主任彭森日前在中國改革論壇上表示,今後兩月CPI有望控制在5%以內。眾多經濟學家更是預測,2012年通脹形勢將大為緩解。而且,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到,2011年發改委體改司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調整現行的成品油定價機制。綜合判斷,成品油定價新機制在年底前出台的可能性極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