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石油怎麼分

石油怎麼分

發布時間: 2022-02-05 19:43:45

㈠ 石油分為幾類

石油又稱原油,是從地下深處開採的棕黑色可燃粘稠液體。主要是各種烷烴、環烷烴、芳香烴的混合物。它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經過漫長的演化形成的混合物,與煤一樣屬於化石燃料。石油主要被用來作為燃油和汽油,燃料油和汽油組成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一次能源之一。石油也是許多化學工業產品如溶液、化肥、殺蟲劑和塑料等的原料。

採納哦

中石油和中石化,到底怎麼區分

一、原油的使用不同。

中國的油田主要都在北方地區,這些國產原油大部分是經過中石油的煉制,只有不多的百分之三十靠進口,所以中石油大部分用的還是國產的油。

中石化的原油大部分是進口的,以進口為主,他的進口渠道來自中東地區。

二、石油密度不同。

從油品密度上看,中石油的汽油密度在0.72-0.73左右,中石化的汽油密度在0.75-0.77左右

三、銷售區域不同。

銷售區域的不同,在以前中石油主要份額在北方市場,而中石化則在南方市場紮根,一南一北畫地而治。

四、因為中國石化原油的密度要高於中國石油,所以中國石化油的價格要高於中國石油。

㈢ 原油分幾類怎麼判斷

按組成分類:石蠟基原油、環烷基原油和中間基原油三類;
按硫含量分類:超低硫原油、低硫原油、含硫原油和高硫原油四類;
按比重分類:輕質原油、中質原油、重質原油以三類。
原油的性質包含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兩個方面。物理性質包括顏色、密度、粘度、凝固點、溶解性、雜質含量等;化學性質包括化學組成、氧化、燃燒等。
顏色:原油的色澤按產地和成分不同,一般有褐色、黃褐色、深棕色和黑色。通常顏色越深則比重越大,同時含沸點成分就越少,反之亦然。然而原油中純粹烴類為無色物質,原油的顏色是由石油中含有的其它物質所形成的。
密度:原油相對密度一般在0.75~0.95之間,少數大於0.95或小於0.75,相對密度在0.9~1.0的稱為重質原油,小於0.9的稱為輕質原油。
粘度:原油粘度是指原油在流動時所引起的內部摩擦阻力,原油粘度大小取決於溫度、壓力、溶解氣量及其化學組成。溫度增高其粘度降低,壓力增高其粘度增大,溶解氣量增加其粘度降低,輕質油組分增加,粘度降低。原油粘度變化較大,一般在1~100mPa•s之間,粘度大的原油俗稱稠油,稠油由於流動性差而開發難度增大。一般來說,粘度大的原油密度也較大。
凝固點:原油冷卻到由液體變為固體時的溫度稱為凝固點。原油的凝固點大約在-50℃~35℃之間。凝固點的高低與石油中的組分含量有關,輕質組分含量高,凝固點低,重質組分含量高,尤其是石蠟含量高,凝固點就高。
溶解性:原油很難溶於水中,但卻能溶於普通的有機溶劑,如苯、氯仿、酒精、乙醚、四氯化碳等。雖然原油幾乎完全不能和水相溶解,但仍有少量水分會「包溶」於原油中,一定條件下可自然析出。
含蠟量:含蠟量是指在常溫常壓條件下原油中所含石蠟和地蠟的百分比。石蠟是一種白色或淡黃色固體,由高級烷烴組成,熔點為37℃~76℃。石蠟在地下以膠體狀溶於石油中,當壓力和溫度降低時,可從石油中析出。地層原油中的石蠟開始結晶析出的溫度叫析蠟溫度,含蠟量越高,析蠟溫度越高。
析蠟溫度高,油井容易結蠟,對油井管理不利。含硫量是指原油中所含硫(硫化物或單質硫分)的百分數。原油中含硫量較小,一般小於1%,但對原油性質的影響很大,對管線有腐蝕作用,對人體健康有害。根據硫含量不同,可以分為低硫或含硫石油。
含膠量:含膠量是指原油中所含膠質的百分數。原油的含膠量一般在5%~20%之間。膠質是指原油中分子量較大(300~1000)的含有氧、氮、硫等元素的多環芳香烴化合物,呈半固態分散狀溶解於原油中。膠質易溶於石油醚、潤滑油、汽油、氯仿等有機溶劑中。
含鹽量:原油從油井采出,其中含有大量的鹽分,最高可達1000ppm(百萬分之一千),它們多為鈉、鈣、鎂和氯化物的混合物。通常原油含鹽量在0.02%~0.055%之間。
其他:原油中瀝青質的含量較少,一般小於1%。瀝青質是一種高分子量(大於1000以上)具有多環結構的黑色固體物質,不溶於酒精和石油醚,易溶於苯、氯仿、二硫化碳。瀝青質含量增高時,原油質量變壞。

㈣ 石油怎樣分解成柴油和汽油

先應明白的是:石油是一種由多種烴類構成的混合物,提煉過程實際上是一個分餾過程,基本原理是利用它們不同的沸點和泡點,以及物性的不同~~

這就如同把沙子從水裡分出來一樣。。。

汽油和柴油都只是石油的某一種成分而已。。

實際上,作為石油來說,分離汽油和柴油,做為燃料是最不經濟的做法,這樣走的效益,遠低於製作其他產品的效益,但是沒辦法,中國缺油,從1995年開始,我國就已經成為0出口國,既是說從95年開始,我們就開始用進口油了`~

而且中國的油價和國際石油不接軌,油價是國家補貼,是低於成本價的銷售~
一方面是我們的石油開采成本高,另一方面也是我國人民大眾的石油消費能力上不去,如果和國際接軌,大多數人是用不起油的。。。

㈤ 中國的石油資源是怎麼分布的

1、我國石油資源集中分布在渤海灣、松遼、塔里木、鄂爾多斯、准噶爾、珠江口、柴達木和東海陸架八大盆地,其可采資源量172億噸,佔全國的81.13%;天然氣資源集中分布在塔里木、四川、鄂爾多斯、東海陸架、柴達木、松遼、鶯歌海、瓊東南和渤海灣九大盆地,其可采資源量18.4萬億立方米,佔全國的83.64%。

2、從資源深度分布看,我國石油可采資源有80%集中分布在淺層(<2000米)和中深層(2000米~35
00米),而深層(3500米~4500米)和超深層(<4500米)分布較少;天然氣資源在淺層、中深層、深層和超深層分布卻相對比較均勻。

3、從地理環境分布看,我國石油可采資源有76%分布在平原、淺海、戈壁和沙漠,天然氣可采資源有74%分布在淺海、沙漠、山地、平原和戈壁。

4、從資源品位看,我國石油可采資源中優質資源佔63%,低滲透資源佔28%,重油佔9%;天然氣可采資源中優質資源佔76%,低滲透資源佔24%。

㈥ 中國石油等級的劃分

石油庫的等級是怎樣劃分的
石油庫等級是按照庫容劃分的,也就是所有油罐的總容量,一般大於等於10萬立方米的屬於一級油庫、3萬立方米(含3萬)-10萬立方米之間的為二級油庫,1萬立方米(含1萬)-3萬之間的為三級油庫,0.1萬立方米-1萬立方米之間的為四級油庫,小於0.1萬立方米的為五級油庫

㈦ 石油有哪些種類

礦物油:所有種類的石油都富含碳和氫組分,據此可以追索出它們的生物起源或相關性。在地下多孔岩層中發現的礦物油也不例外,它們起源於有機質,如死去的浮游生物——它們在地質歷史中曾在海底大量分布。經過多種復雜的地球化學過程,這些有機質轉化為礦物油,或稱「石油」和它的組分,如煤油、石蠟、汽油、柴油等。它們被歸類為礦物油,因為在人類的時間框架下,它們不屬於有機質,它們來自地下的地質體,從地下岩層到地下的圈閉,再到地下的砂層。一些油狀物質也可以在一些自然環境中找到,廣為人知的就是瀝青。在自然界中,瀝青往往以焦油斑的形式存在於地下裂縫中。石油和其他礦物油已經成為現代人類社會極為重要的資源,它們常常以人們四周無處不在的「油」來冠名。
有機油:由植物、動物和其他有機質通過有機過程而形成,這些油類以其多樣性為顯著特徵。從化學觀點來看,這是一個模糊的術語,而油類真正的科學術語應該是脂肪、蠟、膽固醇在活著的生物體內發現的油類物質及它們的分泌物、脂類。從蠟到類固醇都可歸類為脂類,有時它很難定義。通常,人們幾乎僅僅根據它們都排斥水或不溶於水的特徵將其歸為一大類。脂類可以完全溶解於其他液態脂類中。它們中碳和氫的含量很高,與其他有機組分和礦物質相比,脂類內部幾乎不含氧。

㈧ 石油和水怎麼分離

看看油的沸點和水的差不大不,若油的超過120,可以用常壓蒸餾到油的沸點就除去了,這個水分可以降到ppm級。若低與80的就麻煩點。另外混合物若少的話可以用吸水性物質過濾,這個比較粗。

㈨ 石油的分類

石油的分類常因目的(用途)不同而採用的參數各異。目前石油地質學上較為流行的是蒂索和威爾特(1978)提出的分類。下面對該分類作一簡單介紹。

該分類主要是依據原油中各烴類的含量比例關系,以烷(石蠟)烴、環烷烴、芳烴+S、N、O化合物3個參數作為3個端元,採用三角圖解來劃分原油類型。注意該方案中所用參數是原油中沸點>210℃餾分的分析數據。

圖1-3 在636個正常的和重質降解石油樣品中飽和烴的分布

該方案是考慮到飽和烴含量對於石油性質有重大影響,且飽和烴分布在 50% 處為頻率最小值,可以明顯地將芳香型原油與石蠟型和石蠟 -環烷型原油分開 ( 圖1 -3) 。因此,以飽和烴含量 50%為界將三角圖分為兩大部分。在飽和烴含量 >50% 的區域內,再根據石蠟烴和環烷烴的相對含量,即以石蠟烴含量 50%、40%處建立次一級分類界線,將飽和烴 >50% 區域分為三種基本類型,即石蠟型、環烷型和石蠟 - 環烷型。在芳烴 + S、N、O 化合物 >50% 的區域內,以石蠟烴含量 10% 建立分類界線,將石蠟烴含量 > 10% 的區域作為芳香 - 中間型原油; 而石蠟烴 < 10% 的區域為重質降解原油。在重質降解原油中又於環烷烴含量 25% 處建立分類界線,將環烷烴含量 >25%的稱為芳香 - 環烷型; 而 <25%者稱為芳香 - 瀝青型。根據上述原則,可將石油分為 6 種類型,各類石油在三角圖中的位置及分類參數如圖 1 -4 和表 1 -3 所示。

圖 1 -4 表示 6 種石油類型的三角圖解( 據 B. P. Tissot et al. ,1978)

表 1 -3 石油的分類表

( 據 B. P. Tissot et al. ,1978)

㈩ 石油的分類

石油又稱原油,是從地下深處開採的棕黑色可燃粘稠液體。最早提出″石油″一詞的是公元977年中國北宋 編著的《太平廣記》。正式命名為″石油″是根據中國北宋傑出的科學家沈括(公元1031-1095)在所著《夢溪筆談》中根據這種油《生於水際砂石,與泉水相雜,惘惘而出》而命名的。在″石油″一詞出現之前,國外稱石油為″魔鬼的汗珠″、″發光的水″等,中國稱″石脂水″、″猛火油″、″石漆″等。

我們日常生活中到處都可以見到石油或其附屬品的身影,比如汽油、柴油、煤油、潤滑油、瀝青、塑料、纖維等還有很多!這些都是從石油中提煉出來的;而我們日常所用的天然氣(液化氣)是從專門的氣田中產出的!通過輸氣管道和氣站再到各家各戶。

目前就石油的成因有兩種說法:①無機論即石油是在基性岩漿中形成的;②有機論即各種有機物如動物、植物、特別是低等的動植物像藻類、細菌、蚌殼、魚類等死後埋藏在不斷下沉缺氧的海灣、瀉湖、三角洲、湖泊等地,經過許多物理化學作用,最後逐漸形成為石油。

原油的顏色非常豐富,有紅、金黃、墨綠、黑、褐紅、甚至透明;原油的顏色是它本身所含膠質、瀝青質的含量,含的越高顏色越深。原油的顏色越淺其油質越好!透明的原油可直接加在汽車油箱中代替汽油!原油的成分主要有:油質(這是其主要成分)、膠質(一種粘性的半固體物質)、瀝青質(暗褐色或黑色脆性固體物質)、碳質(一種非碳氫化合物)。

石油由碳氫化合物為主混合而成的,具有特殊氣味的、有色的可燃性油質液體!天然氣是以氣態的碳氫化合物。

石油的性質因產地而異,密度為0.8~1.0 g/cm3,粘度范圍很寬,凝固點差別很大(30~60°C),沸點范圍為常溫到500°C以上,可容於多種有機溶劑,不溶於水,但可與水形成乳狀液。 組成石油的化學元素主要是碳(83%~87%)、氫(11%~14%),其餘為硫(0.06%~0.8%)、氮(0.02%~1.7%)、氧(0.08%~1.82%)及微量金屬元素(鎳、釩、鐵等)。由碳和氫化合形成的烴類構成石油的主要組成部分,約佔95%~99%。含硫、氧、氮的化合物對石油產品有害,在石油加工中應盡量除去。不同產地的石油中,各種烴類的結構和所佔比例相差很大,但主要屬於烷烴、環烷烴、芳香烴3類。通常以烷烴為主的石油稱為石蠟基石油;以環烷烴、芳香烴為主的稱環烴基石油;介於二者之間的稱中間基石油。我國主要原油的特點是含蠟較多,凝固點高,硫含量低,鎳、氮含量中等,釩含量極少。除個別油田外,原油中汽油餾分較少,渣油佔三分之一。組成不同類的石油,加工方法有差別,產品的性能也不同,應當物盡其用。大慶原油的主要特點是含蠟量高,凝點高,硫含量低,屬低硫石蠟基原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