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石油與什麼岩石
擴展閱讀
地里發現石油怎麼處理 2025-01-19 19:15:25

石油與什麼岩石

發布時間: 2022-02-06 01:51:55

1. 石油和天然氣與什麼岩石關系最密切

沉積岩!
因為油氣資源一般埋藏在地勢凹陷的盆地 或者大陸架海區,那裡屬於沉積區域!

2. 石油通常存在於什麼地層

鑽井穿過地層後,井下地層會是什麼樣子呢?對於一些松軟緻密地層,如泥岩等,由於鑽井液浸泡,井壁垮塌,井眼擴大(井徑明顯大於鑽頭直徑),根據井徑測井曲線,可劃分出泥岩層。這類非滲透性地層,通常不會是油氣層。但對一些孔隙性和滲透性地層,要進行仔細研究。所謂孔隙性岩石,是指岩石中有互相連通的孔隙空間,孔隙空間的大小用孔隙度表示。滲透性岩石是指在一定壓差下流體能在孔隙中運動,滲透性愈好表示流動性愈好。如果孔隙中儲存有油氣,那麼滲透性好的岩石中比較容易開采出石油。對於滲透性、孔隙性岩石,在鑽井過程中,為了防止井噴,一般情況下井內鑽井液柱的壓力大於地層壓力,具有一定的壓差,鑽井液中的水分(稱為鑽井液濾液)會侵入到地層中。鑽井液濾液將地層中的原生流體驅走,在井壁附近的地層中鑽井液濾液會將原生流體全部替換,孔隙中100%含有鑽井液濾液,這一區域稱為「沖洗帶」。隨著離井壁的距離增大,鑽井液濾液含量逐漸減少,原生流體含量逐漸增大,直到鑽井液濾液含量變為零,到達100%含有原生流體的地層的原始狀態??原狀地層。從鑽井液濾液含量開始變化到其含量為零的區域叫作「過渡帶」,沖洗帶和過渡帶統稱侵入帶。對於好的儲集層,多形成侵入帶,它是尋找油氣層的重要標志,但同時給測井帶來更復雜的問題。為了探測出沖洗帶、過渡帶和原狀地層的電阻率,要用具有深、中、淺探測深度的組合測井和陣列測井

3. 石油層下是什麼岩石

儲油岩層下面,是堅硬的結晶岩基底。石油儲存在石灰岩中。長期的地質發展過程,在西亞形成了良好的儲油構造。廣泛分布的石灰岩有裂縫,沙岩多孔隙,有利於分散的石油流動和集中,形成廣泛的儲油層。上部覆蓋了一層頁岩、石膏、岩鹽等不透水岩層,能防止石油的揮發,起了保護油層的作用;儲油岩層下面,是堅硬的結晶岩基底。在強烈的地殼運動中,儲油構造沒有完全被破壞,所以這里的石油能很好地積聚和保存下來。

4. 石油也是岩石嗎

石油不是岩石。
岩石是固態的,以無機質為主。而石油是有機物,通常是碳氫化學物組成的,並且是液態。但是,石油是儲存於地下岩石的縫隙之間。

5. 為什麼叫石油石油跟石頭有什麼關系

我國人民發現和使用石油的時間為世界最早。始於何時,據稽考,至遲在三千多年前就已開始。
最早發現石油的記錄源於《易經》:「澤中有火」,「上火下澤」。澤,指湖泊池沼。「澤中有火」,是石油蒸氣在湖泊池沼水面上起火現象的描述。此書在西周時(公元前十一世紀至公元前771年)已編成,距今三千多年。
最早認識性能和記載石油產地的古籍,是一千九百年以前東漢文學家、歷史學家班固(公元32-92年)所著的《漢書·地理志》。書中寫道:「高奴縣有洧水可燃」。高奴縣指現在的陝西延安一帶,洧水是延河的一條支流。這 里明確記載了石油的產地,並說明石油是水一般的液體,可以燃燒。
最早採集和利用石油的記載,是南朝(公元420-589年)范曄所著的《後漢書·郡國志》。此書在延壽縣(指當時的酒泉郡延壽縣,即今甘肅省玉門一帶)下載有:「縣南有山,石出泉水,大如,燃之極明,不可食。縣人謂之石漆」。「石漆」,當時即指石油。晉代(公元265-420年)張華所著的《博物志》和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所著的《水經往》也有類似的記載。《博物志》一書既提到了甘肅玉門一帶有「石漆」,又指出這種石漆可以作為潤滑油「膏車」(潤滑車軸)。這些記載表明,我國古代人民不僅對石油的性狀有了進一步的認識,而且開始進行採集和利用了。
我國古代人民,除了把石油用於機械潤滑外,還用於照明和燃料。唐朝(公元618一907年)段成武所著的《酉陽雜俎》一書,稱石油為「石脂水」:「高奴縣石脂水,水膩,浮上如漆,采以膏車及燃燈極明。」可見,當時我國已應用石油作為照明燈油了。隨著生產實踐的發展,我國古代人民對石油的認識逐步加深,對石油的利用日益廣泛。到了宋代,石油能被加工成固態製成品-石燭,且石燭點燃時間較長,一支石燭可頂蠟燭三支。宋朝著名的愛國詩人陸游(公元1125-1209年)在《老學庵筆記》中,就有用「石燭」照明的記敘。
石油還是我國古代最早使用的葯物之一。明朝李時珍(1522-1596年)的《本草綱目》曾經記載,石油可以「主治小兒驚風, 可與他葯混合作丸散,塗瘡癬蟲癩,治鐵箭人肉」。
早在一千四百年以前,我國古代人民就已看到石油在軍事方面的重要性,並開始把石油用於戰爭。《元和郡縣志》中有這樣一段史實:唐朝年間(公元578年),突厥統治者派兵包圍攻打甘肅酒泉,當地軍民把「火油」點燃,燒毀敵人的攻城工具,打退了敵人,保衛了酒泉城。石油用於戰爭,大大改變了戰爭進程。因此,到了五代(公元907~960年),石油在軍事上的應用漸廣。後梁(公元919年)時,就有把「火油」裝在鐵罐里,發射出去燒毀敵船的戰例。我國古代許多文獻,如北宋曾公亮的《武經總要》,對如何以石油為原料製成頗具威力的進攻武器——「猛火油」,有相當具體的記載。北宋神宗年間,還在京城汴梁(今河南開封)設立了軍器監,掌管軍事裝備的製造,其中包括專門加工「猛火油」的工場。據康譽之所著的《昨夢錄》記載,北宋時期,西北邊域「皆掘地做大池,縱橫丈余,以蓄猛火油」,用來防禦外族統治者的侵擾。
此外,我國古代在火葯配方中,開始使用石油產品瀝青,以控制火葯的燃燒速度。這一技術,比外國早了近一千年。
最早給石油以科學命名的是我國宋代著名科學家沈括(1031~1095年,浙江錢塘人)。他在網路全書《夢溪筆談》中,把歷史上沿用的石漆、石脂水、火油、猛火油等名稱統一命名為石油,並對石油作了極為詳細的論述。「 延境內有石油……予疑其煙可用,試掃其煤以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此物後必大行於世,自予始為之。蓋石油至多,生於地中無窮,不若松木有時而竭。」「石油」一詞,首用於此,沿用至今。沈括曾於1080-1082年任延路經略使,對延安、延長、 縣一帶的石油資源親自作了考察,還第一次用石油製成石油炭黑(黑色顏料),並建議用石油炭黑取代過去用松木、桐木炭黑制墨,以節省林業資源。他首創的用石油炭黑製作的墨,久負盛名,被譽為「延州石液」。事實證明,我國有大量的石油蘊藏,石油和石油產品不僅自給有餘,還出口國外幾十個國家和地區,確實「生於地中無窮」,並「大行於世」。九百年前,我國人民對石油就有了這樣的評價,在世界上是罕見的,尤其是對未來石油潛力的預言。更是難能可貴的。

6. 石油是岩石嗎

煤、石油、天然氣屬於可燃性有機岩,而不是礦物。
但石油是可燃有機岩石。

7. 石油主要存在於地殼的哪類岩石中,為什麼

沉積岩
形成條件
雖然一個生物是否能形成化石取決於許多因素,但是有三個因素是基本的:
(1)有機物必須擁有堅硬部分,如殼、骨、牙或木質組織。然而,在非常有利的條件下,即使是非常脆弱的生物,如昆蟲或水母也能夠變成化石。
(2)生物在死後必須立即避免被毀滅。如果一個生物的身體部分被壓碎、腐爛或嚴重風化,這就可能改變或取消該種生物變成化石的可能性。
(3)生物必須被某種能阻礙分解的物質迅速地埋藏起來。而這種掩埋物質的類型通常取決於生物生存的環境。海生動物的遺體通常都能變成化石,這是因為海生動物死亡後沉在海底,被軟泥覆蓋。軟泥在後來的地質時代中則變成頁岩或石灰岩。較細粒的沉積物不易損壞生物的遺體。在德國的侏羅紀的某些細粒沉積岩中,很好地保存了諸如鳥、昆蟲、水母這樣一些脆弱的生物的化石。

8. 石油是岩石還是礦物

石油又稱原油,是一種粘稠的、深褐色液體。地殼上層部分地區有石油儲存。主要成分是各種烷烴、環烷烴、芳香烴的混合物。它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經過漫長的演化形成,屬於化石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