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石油負價什麼時間開始打破
擴展閱讀
資源整合如何創業 2024-11-30 02:26:40

石油負價什麼時間開始打破

發布時間: 2022-02-07 08:32:46

『壹』 石油價格什麼時候會下降

如果放開油價用價格杠桿降低需求,但這會產生不可收拾的通脹

進口越強勁,「倒掛」越強烈。中國國家發改委的消息,隨著國際市場油價持續大幅度攀升,特別是今年2月中旬以來漲速加快,國內成品油與原油價格倒掛矛盾加劇,企業加工和進口虧損嚴重,大部分地方煉廠處於停產、半停產狀態,供求矛盾突出。

今年4月初,中石化集團公司總裁蘇樹林在香港業績發布會上說,中國石化2008年前3月所生產的汽油每噸虧損人民幣2162元,而柴油每噸虧損超過3000元。

中國對石油價格是否漲價一直面臨著國際上不斷加大的壓力,要求其削減石油補貼。西方國家指責中國實行價格管制措施,人為地刺激了石油需求。
但中國的學者並不認為,是中國對石油需求的增加,導致了油價過快上漲。主因是美國四大投行在石油期貨市場的操作,導致過快的增長。歐佩克很多成員國也這樣認為。

6月22日,在沙特舉行的國際石油大會上,歐佩克很多成員國把油價上漲歸咎於地緣政治因素和幾大投行的投機行為而致,表示應該採取行動遏制「炒家」。歐佩克輪值主席、阿爾及利亞石油部長哈利勒認為,現在全球油價的價格與供求關系的基本面無關。

但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認為是發展中國家的需求加大,導致了油價上漲。這樣的不同看法,導致大會很難取得一致性意見。

IEA的《世界能源展望2007》報告稱,較高的石油價格會給那些仍然尋求通過政府補貼,來保護其消費者的發展中國家帶來繁重的負擔。中國不得不提高油價遏止倒掛,同時還不得不面對通貨膨脹的壓力,這是一個兩難的選擇。

油價還會瘋漲嗎?

盡管成品油價格調整部分地緩解了中國國內油價與國際油價的倒掛矛盾,但是中國成品油漲價尚不會對國際油價產生很大的影響,因為國際油價上漲的一個關鍵因素是金融資本在國際商品市場的興風作浪。

美國發生了次貸危機後資本大量向外驅趕,其中有相當多的資本從金融市場到了商品市場,推高了商品市場的價格,而石油期貨就在其中。目前,國際原油市場的投資結構發生了變化,以前是石油企業規模很大,金融機構非常渺小;現在正好反過來,一個對沖基金就能達到上千億,能控制石油公司的股票流通。

對這次中國政府突然宣布對成品油提價,一些分析人士認為中國是在冒通貨膨脹的險。摩根士丹利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王慶認為,中國國內成品油零售價格上漲10%,將導致廣義CPI通脹率上升0.3%到0.4%。

自去年7月以來,由農產品價格推動的中國通脹水平持續走高,今年4月CPI達到8.5%。如果放開油價將推動新一輪通脹高潮,並對中國農業生產影響較大,尤其是提高了化肥、農葯、收割、運輸等成本,糧價若不隨之上漲則可能引發拋荒危機,為明年的物價埋下「彈」。但是,燃油補貼也要付出巨大的財政代價,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已放開燃油價格,印度在近期削減了燃油補貼,將汽油和柴油價格提高了10%左右,毫無疑問,這將面臨更大的通脹危機。

中金公司研究部報告亦認為,本次調價之後中國成品油價格與國際水平接軌仍有60%上調空間,但是比起一次性到位的大幅上調,政府通過目前這種分步調價方式乃是最優做法。這樣既可逐漸理順能源價格,又能在國際油價可能的回落過程中起到避免超調的作用,未來這一分步改革進程應繼續。

國家發改委的一位發言人最近接受媒體采訪時也表示,中國石油有進一步提價的可能。看來石油近期下降的可能性是不大的.

『貳』 如何看待石油價格跌到負數

石油降到負數因為存儲石油很困難,現在全球油庫都基本滿了,而且石油合約到期後,持有合約的人要把石油運走,可是現在的運輸不暢,你運不走,油庫漲庫又沒地方存放,不拉走要交高額的違約金,況且石油不像其他商品,比如牛奶供應過剩了,可以直接倒掉,畢竟石油亂倒,是要污染環境的。高風險投資是機構的菜,個人投資者建議不要參與,與賭博無異。全球第一對沖基金橋水基金的創始人達利奧,預計美元將有一場大危機。這次疫情,真的是讓我們每天都在見證歷史啊。

『叄』 石油價格下跌原因。

發改委稱,9月11日國內成品油價格調整以來,國際市場原油價格震盪下行。受美國大選和全球經濟復甦緩慢等因素影響。11月初,美國西德克薩斯輕質原油(WTI)和英國北海布倫特(Brent)原油期貨價格分別跌至每桶85美元和105美元。截至11月14日,國內油價掛鉤的國際市場三種原油連續22個工作日移動平均價格下跌超過4%,達到國內成品油價格調整的邊界條件。據此,國家決定及時下調國內成品油價格。
應答時間:2021-10-29,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肆』 石油價格持續暴跌,何時才能恢復正常狀態

石油價格暴跌,至少需要兩到三年時間才能恢復到原來水平。

油價暴跌的導火索不是疫情,反而是石油國們之間的博弈所導致的。最先是由世界上最大的石油供應國沙烏地阿拉伯率先發起,由於阿拉伯和俄羅斯在石油產量的問題上出現了嚴重分歧。導致阿拉伯首先開始價格戰,由於石油的價格和市場上的供需關系是有必然聯系的,而突發的黑天鵝事件又使得各國經濟停滯不前,很多石油工廠不得不停產,導致航線暫停,所以對於石油的需求量大大減少,這就使得石油價格開始猛跌,如果經濟不能復甦,那麼石油價格也要很難可以恢復到原來的水平。


其次疫情嚴重也是影響石油價格很嚴重的一個因素。由於疫情的惡化就使得國家開始實行封國處理,以及要求人們居家隔離,這些居民連門都出不了,又怎麼會去開車呢?所以不開車就不會消耗石油。石油價格下跌起碼會造成2~3年的影響,並且這不僅隻影響石油開采商,還會影響上下游企業都產生巨大的虧損。

『伍』 對石油價格的歷史與分析

石油價格的特徵與其他商品的價格非常相似,在供應短缺和過剩時,都會發生波動。石油價格循環可能延續幾年,它可能會因歐佩克與非歐佩克成員的石油供應與全球實際需求而發生改變。在整個20世紀的絕大部分時間里,美國石油工業通過規范化生產或價格控制,使得本國的石油價格始終處在嚴格的掌控之中。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按照2007年通貨膨脹的美元價值,美國的井口油價平均為每桶24.98美元。在缺乏價格控制的狀態下,美國的石油價格緊隨世界油價,達到了27.00美元/桶。同樣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的時間段內,綜合美國產石油與全球的原油價格,美國的石油價格為19.04美元/桶。這意味著在1947—2007年期間,只有大約一半的時間段內石油價格超過了19.04美元/桶。在2000年3月28日之前,歐佩克一直把石油價格調整在22~28美元/桶的區間,石油價格只是在中東戰爭或沖突時才超過24.00美元/桶。2005年,歐佩克由於限制了自己的剩餘生產能力而無力繼續操控自己的石油價格,也無力控制全球的油價波動,它再也無法回到20世紀70年代後期將全球石油供給和油價玩弄於股掌之中的態勢了。對更長歷史時期的觀察結果更為相似,自1869年以來,按照2006年的美元價值,美國的石油價格在這段歷史時期內的平均價格為21.05美元/桶,而同期世界石油價格為21.66美元/桶。在這個時間段內,約50%的時間里美國和全球的石油價格都低於16.71美元/桶。如果將這漫長的歷史觀察作為一種指征,則石油工業的上游部分應該建立起自己的商業系統,以供獲利,這漫長歷史中的數據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的數據表明:正常的石油價格遠低於當今的價格。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到石油禁運發生之前。從1948年到20世紀60年代末期,石油價格在2.50~3.00美元/桶之間波動,油價從1948年的2.50美元/桶漲到了1957年的3.00美元/桶。若以2006年的美元價值來看,就會得出一個完全不同的故事:1948—1957年,石油價格波動的范圍為17~18美元/桶。顯然,20%的油價是由通貨膨脹而增加的。1958—1970年,石油價格穩定在每桶3.00美元的水準。但實際上,原油的價格從17美元/桶下降到了14美元/桶。在考慮到通貨膨脹的因素時,對於國際石油生產者來說,1971年和1972年因為美元的疲軟而把原油價格的下降誇大了。

歐佩克於1960年由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烏地阿拉伯和委內瑞拉等5個發起國組織成立。在成立大會上,兩個與會代表研究了美國得克薩斯州鐵路委員會採用的限制生產來影響價格的方法。1971年底,另有6個國家加入了歐佩克:卡達、印度尼西亞、利比亞、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爾及利亞和奈及利亞。歐佩克自成立以後,所有的成員都經歷了原油購買力持續下降的時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這些石油出口國發現它們的石油需求量增加了,但是每桶原油的購買力卻下降了40%。1971年3月,供需持平了。當月,得克薩斯州鐵路委員會第一次按100%的比例進行了分配,這意味著得克薩斯州的生產者不再限制自己的石油生產能力。更為重要的是,這意味著對石油價格的控制力已從美國(得克薩斯州、俄克拉荷馬州和路易斯安那州)轉移到了歐佩克手中。換句話說,美國已不再擁有剩餘生產能力,所以就喪失了對石油價格控制的工具。在歐佩克成立的短短兩年間,就出乎意料地遇到了戰爭,它窺見了自己影響石油價格的能力。

中東供油中斷1973年石油危機的原因:歐佩克主要阿拉伯石油生產國為回應西方國家支持以色列所實行的石油出口禁令。(贖罪日戰爭——阿拉伯世界實施石油禁運)。1972年,每桶原油的價格為3美元左右。至1974年底,油價就翻了4倍,達到每桶12美元。1973年10月5日,以色列遭到埃及和敘利亞的進攻,贖罪日戰爭贖罪日戰爭,又稱齋月戰爭,即眾所周知的在1973年10月6日爆發的阿拉伯與以色列之間的戰爭(第四次中東戰爭),同年10月26日戰爭結束,是埃及和敘利亞率領著幾個阿拉伯國家結盟與以色列的戰爭,是埃及和敘利亞在以色列人的假日——贖罪日開打的。埃及人和敘利亞人跨過了設在戈蘭高地和西奈半島的臨時停火線,那裡曾被以色列人在1967年的「六日戰爭」中佔領。爆發。美國和許多西方國家表態支持以色列。這種支持的後果就是導致多個阿拉伯石油出口國實施了針對支持以色列的石油禁運。當時阿拉伯國家把自己每天的石油產量削減了500萬桶,與此同時,其他地區的產油國的石油產量增加了100萬桶/日。1974年3月間,全球石油產量凈減少了400萬桶/日,佔到了西方世界石油需求量的7.0%。在阿拉伯世界實施石油禁運時,世人還在懷疑掌控石油價格的能力是否能從美國人手中轉移到歐佩克手上。當石油價格在6個月內飆升40%時,價格對供給短缺的敏感性就更加突顯。從1974年到1978年,全球石油價格相對平穩,在每桶12.21~13.55美元之間波動。在考慮到通貨膨脹因素時,那一時段的全球油價應該處於一個適度下降的時期。

減少當前高油價的萬能措施

未來將會有許多間接的市場擁有者(401K計劃、共同基金,甚至個人存款也是一種常規的投資方式,這一點並沒有被銀行認識到),螺旋式下降經濟的間接影響本身就可使未來的石油貶值。20世紀80年代初期,黃金與白銀所經歷的影響因素就是典型的例子。在任何投機買賣市場上的情況都一樣,投資者的能力將會對所包含供給與需求比例的未來價格望而卻步。需求量可能下降,而供給量則可能增加,1998—1999年的情況就是如此。當時,亞洲的石油市場崩潰(需求量減少),而伊拉克增產12%(增加供給/過剩)。這一時期的石油價格低至8美元/桶。未來依然是不確定的,但已知的歐佩克與其他石油生產國目前已經顯露出相當多的過剩產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