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台灣石油是怎麼崛起的
擴展閱讀
1000克黃金能買多少鑽石 2025-01-18 15:51:05
店鋪優化費屬於什麼費用 2025-01-18 15:50:56
調避震的工具叫什麼 2025-01-18 15:49:30

台灣石油是怎麼崛起的

發布時間: 2022-02-10 03:40:43

A. 中國「人造石油」取得了怎樣的重大突破

說到石油,相信各位小夥伴都不陌生,石油是我們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種資源,對於國家來說,也是發展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資源。如今人類已經離不開石油,不過石油卻是不可再生的,近幾十年來,世界各國都在積極尋找石油替代品,但真正找到“新能源”來代替石油,無疑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實際上我國已經在許多領域方面從“追隨者”變成“領先者”,但許多國家並不想承認我們的崛起,特別是美國,不過他們應該正視我們已經不再是幾十年前任人欺負的國家。如今的中國已經是僅次於超級大國美國的第二大經濟體,而人造太陽的出現,使得我國在人造石油技術方面已經處於世界頂尖位置。

中國“人造石油”取得重大突破?多國請求合作,美震驚:這不可能。原來海水變石油真的能實現,“人造石油”也已經不再是夢,對此,大家有什麼不同的想法或者意見,期待你們的留言,感謝閱讀!

B. 迪拜有錢不是因為石油,關於迪拜的崛起,究竟有什麼秘密

說到阿聯酋可能了解的人非常少,但是說到迪拜那可以說得上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了,一個提到迪拜兩個字就能想起土豪的國家,但它不是一個國家,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人口最多的城市。在迪拜的街頭有數不清的豪車和奢侈品,曾經我也以為它是一個靠石油養家的然而並不是,迪拜的石油收入只能佔到6%,真正的經濟支柱是進出口貿易,港口貨運,旅遊等行業。

我覺得關於迪拜這個城市崛起的原因也不只有地理位置的優越性,更有政府審時度勢的政策,都是選擇了最適合這個城市的發展方式。

C. 玉門油田曾是中國第的一大油田,如今怎麼樣了

玉門是鐵人王進喜精神的故鄉,曾是中國第的一大油田,如今能重新崛起嗎?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唐代詩人王之渙的《涼州詞》,表現了塞外的蒼涼以及戍邊士兵的思鄉之情。

如今的玉門關,只剩下遺址,玉門關很可能並不在玉門市,而是在敦煌市。但是玉門,巍巍的祁連山下腳下的石油城,猶如一顆光彩奪目的明珠,鑲嵌在祖國西北部的絲綢之路上,因石油而興,正在重新崛起的道路上前行。

同樣,近年來,玉門油田穩步發展,原油產量穩步提高,發展質量向好,鐵人王進喜的精神在玉門油田代代相傳,碩果累累。

玉門油田重新崛起,大有希望!

老玉門人,你們還記得北坪照相館嗎?那是當年家書往來的聯絡處,你在他鄉還好嗎?

D. 中國石油師是怎樣產生的

1949年5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九軍57師指戰員挺進陝南,經過白河、馬盤山、牛蹄嶺等多次戰斗,解放了陝南進入漢中,師長張復振和政委張文彬率領部隊指戰員廣泛發動群眾,開展反霸、肅特和剿匪的斗爭,漢中人民子弟踴躍參軍擁軍,為維護地方治安恢復生產而血沃秦巴山川。57師指戰員發揚延安艱苦奮斗精神,「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為國家創造財富,造福地方人民。1年多時間,開荒44935畝,修築水渠4950米,生產糧食290餘萬斤。57師在漢中開展「大生產運動」,不但進一步鍛煉了軍隊頑強的戰斗意志,而且更加密切了軍政關系增進了軍民團結。

1950年5月,漢中軍分區和解放軍第十九軍第五十七師合並,師長張復振和政委張文彬兼漢中軍分區司令員和政委。在57年前,毛澤東主席親自簽發命令,將中國人民解放軍19軍57師成建制改編為石油工程第一師。1952年8月1日,五十七師在漢中北校場舉行隆重的「石油師」命名典禮和誓師大會。「石油師」整編成3個團,一團去延安棗園學習鑽井技術,二團赴玉門學習基建工程,三團在漢中就地訓練汽車駕駛。半年過後,「石油師」官兵全部奔赴石油戰線,成為當時石油工業的生力軍。當時全國所有石油工人加在一起不到1萬人,『石油師』為石油戰線增加了近8000名鋼鐵戰士。

從此以後,曾經在晉冀魯豫烽火前線接受抗戰洗禮的英雄隊伍,經過鄂豫陝等地區解放戰爭考驗的威武之師,走入了石油大軍的行列。當年近8000名幹部戰士,以大無畏的英雄主義氣概,以無堅不摧的創業精神,打造了一支「有高度組織紀律性的戰斗隊」和「熟練技術的建設突擊隊」,為中國石油事業輸送了大批優秀的幹部和技術人員。「馳騁疆場攻關奪險推翻三座大山打先鋒,轉業石油覆地翻天建設四化強國創基業」。歷經半個多世紀艱苦卓絕的拼搏奮斗,石油師指戰員遍布大江南北長城內外,為中國石油石化發展壯大建功立業,已經成為威名遠播國內外石油戰線的百萬雄師。

擴展閱讀:

1.1、金戈鐵馬憶崢嶸http://www.kjfpw.cn/bbs/viewthread.php?tid=1912&extra=page%3D1

2.2、1952年8月1日中國石油師在漢中北校場光榮誕生http://www.kjfpw.cn/bbs/viewthread.php?tid=1933&extra=page%3D1

3.3、中國石油師從漢中北校場整裝出發http://www.kjfpw.cn/bbs/viewthread.php?tid=1728&extra=page%3D1

4.4、大慶精神刻著「軍」字印章http://www.kjfpw.cn/bbs/viewthread.php?tid=1911&extra=page%3D1

5.5、中國石油師http://www.kjfpw.cn/bbs/viewthread.php?tid=1910

開放分類:

中國石油工程第一師

E. 中國石油的發展史的簡明歷程是什麼

新中國石油工業發展史
中國石油,天然氣的開發利用,是一項新興而古老的事業。它成為中國現代能源生產的一個重要工業部門,是新中國建立以後的事情,而中國發現和利用石油和天然氣技術的歷史卻可追溯到兩千年以前,並且在技術上曾經創造過輝煌的成就。
中國近代石油工業萌芽於十九世紀中葉,經過了多年的艱苦奮斗,直到新中國建立前夕,它的基礎仍然極其薄弱。回顧這一歷史過程,將有利於認識當代中國石油工業的崛起。

下面我們分三個部分介紹中國石油工業發展概況。
1.恢復與發展

玉門油礦解放後,為創建新中國的石油工業,1952年8月,毛澤東主席命令將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9軍第57師轉業為石油工程第一師,為建設一支具有嚴格組織紀律,高度獻身精神的石油產業大軍,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到1952年底,全國原油產量達到43.5萬噸,為1949年的3.6倍,為舊中國最高年產量的1.3倍,比1949年提高6倍多。 玉門油礦是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石油工業建設的重點。為了加強勘探,廣泛採用「五一」型地震儀和「重鑽壓,大排量」鑽井等新技術,先後發現了石油溝,白楊河,鴨兒峽油田,並開始按科學程序進行全面開發,採取注水和一系列井下作業等措施。按照第一個五年計劃的部署,石油勘探首先在我國西北地區展開。1955年10月,克拉瑪依第一口井--克1井噴油。克拉瑪依油田的開發建設,有力地支援了建國初期的經濟建設。1958年,青海石油勘探局在地質部發現冷湖構造帶的基礎上,在冷湖5號構造上打出了日產800噸的高產油井,並相繼探明了冷湖5號,4號,3號油田。在四川,發現了東起重慶,西至自貢,南達敘水的天然氣區。1958年石油部組織川中會戰,發現南充,桂花等7個油田,結束了西南地區不產石油的歷史。到50年代末,全國已初步形成玉門,新疆,青海,四川4個石油天然氣基地。1959年,全國原油產量達到373.3萬噸,四川天然氣產量從1957年的6000多萬立方米提高到2.5億立方米。在人造油方面,經過擴建和改造,東北各人造油廠的產量有了大幅度的增長。1959年人造油產量達到97萬噸,當時在世界上處於領先地位。煉油工業在十分薄弱的基礎上,先後擴建,新建了上海,克拉瑪依,冷湖,蘭州,大連等8個年加工能力為10-100萬噸的煉油廠。1959年生產汽,煤,柴,潤四大類油品234.9萬噸,主要石油產品自給率達到40.6%.

2.歷史性轉變

從1955年起,地質部和石油部分工配合,先後在華北平原與松遼盆地展開了全面綜合地質調查。根據中央批示,1960年3月,一場關系石油工業命運的大規模的石油會戰在大慶揭開了序幕,並取得了重大的進步。1963年,全國原油產量達到648萬噸,同年12月,原油產量的急劇增長,需要煉油工業同步發展。在此期間,擴建和合並了一系列煉油廠,並大力開發新工藝,新技術,新產品。此外,還研究,設計,建設了加氫裂化等裝置。到1965年止,共新建以上裝置13套,大大縮小了同當時國外煉油技術水平的差距。1965年生產汽,煤,柴,潤四大類油品617萬噸,自給率達97.6%,提前實現了我國油品自給。

在大慶石油會戰取得決定性勝利以後,石油勘探隊伍開始進入渤海灣地區。1964年,經中央批准在天津以南,山東東營以北的沿海地帶,開展了華北石油會戰。到1965年,在山東探明了勝利油田,拿下了83.8萬噸的原油年產量,1978年原油產量達到355萬噸。 1970年4月,大慶開始了油田開發調整工作。到1973年,底下形勢惡化的情況得到扭轉,全油田原油產量比1970年增長了50%以上。1976年,大慶油田年產量突破5000萬噸,為全國原油年產上1億噸打下了基礎。 同時石油三廠,六廠經過擴建,改造成為加工天然原油的煉油廠。為發揮中央和兩個積極性,以石油部為主,陸續興建了七個大型煉油廠和一大批中型煉油廠。到1978年,全國原油年加工能力已達9291萬噸,基本上與我國原油生產規模相適應,從1966年到1978年的13年中,原油產量以每年遞增18.6%的速度增長,年產量突破了1億噸,保證了國家的需要,緩和了能源供應的緊張局面。從1973年起,我國還開始對日本等國出口原油,為國家換取了大量外匯。

3、石油工業進入新的發展時期(1979年至今)

1978年12月,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從1979年起「把全黨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戰略決策」。各條戰線都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勢。石油戰線的廣大職工經過艱苦努力,戰勝了十年動亂帶來的嚴重困難,石油工業從此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高峰。
自七十年代以來,我國石油工業生產發展迅速,到1978年突破了1億噸。此後,原由產量一度下滑。針對這種情況,為了解決石油勘探,開發資金不足的困難,中央決定首先在石油全行業實行1億噸原由產量包乾的重大決策,以及開放搞活的措施。這一決策迅速受到效果,全國原油產量從1982年起,逐年增長,到1985年達到1.25億噸,為世界第六位。
為了多元發展我國的石油工業,我國於1982年成立了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1983年7月,中國石油化工總公司成立。中國第三家國有石油公司---中國新星石油有限責任公司也於1997年1月成立。至此,我國石油石化工業形成了四家公司團結協作,共同發展的新格局。
目前我國石油工業目前有三大石油集團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國石化集團公司和中國海洋石油集團公司。2001年,石油集團銷售收入3401億元,利潤總額530億元;石化集團銷售收入3600億元,利潤總額128.1億元;中海油銷售收入303.8億元,利潤總額96億元。尤其是近年來隨著各石油公司「走出去」戰略的推進,各公司的資產規模,海外影響力,利潤總額都有了很大提高,但與國際知名石油公司相比,我國石油公司在運營的主要指標上均有一定差距。

F. 近代石油興起的標志是什麼

1859年,美國Drake E. L. 在阿帕拉契亞山區賓夕法尼亞州,鑽成了世界第一口工業油井,井深21.69m,日產油1.817m3,標志著近代石油業的開始。

G. 帝國時代4國家崛起 2.0 簡體中文版怎樣提取石油

靠靠靠..又是帝國時代4,以後請叫它RON 或者國家的崛起,它和帝國時代沒關系,不要傷了我們這些鐵桿RON迷的心.
石油要到工業時代才會出現.然後選空閑農民,按B,再按Z,電腦就會自動搜索能造油井的油田,至於你的2.0版能不能自動搜索我也不知道.
還有,建議你玩0800版,我雖然沒用過2.0版,但是覺得這個版本有不少問題.

HTTP下載:
http://d52.noyes.cn/f/gjjq0800.exe
直接右鍵點迅雷下,直接點進去會提示連接人數滿.

H. 為什麼都要台灣海峽

當然了,對於他們來說是戰爭、經濟要地。如果得到了,就會鉗制東南亞很多國家,最主要的當然是中國。

I. 石油工業發展歷史

本帖最後由 布拉萬 於 2009-8-18 10:47 編輯

摘自《讀書網》

中國石油,天然氣的開發利用,是一項新興而古老的事業。它成為中國現代能源生產的一個重要工業部門,是新中國建立以後的事情,而中國發現和利用石油和天然氣技術的歷史卻可追蒴到兩千年以前,並且在技術上曾經創造過光輝的成就。
中國近代石油工業萌芽於十九世紀中葉,經過了多年的艱苦歷程,直到新中國建立前夕,它的基礎仍然極其薄弱。回顧這一歷史過程,將有利於認識當代中國石油工業的崛起。
我們分五個部分介紹中國石油工業發展概況,其中不乏許多珍貴的歷史資料。

1.恢復與發展
玉門油礦解放後,軍代表康世恩動員廣大職工,積極恢復和發展生產。剛剛獲得解放的石油工人以主人翁的姿態,迅速投入戰斗。在生產建設中,被稱為「冬青樹」的鑽井隊長郭孟和,屢建功勛,是老一輩石油工人的優秀代表。為創建新中國的石油工業,1952年8月,中共中央命令將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9軍第57師轉業為石油工程第一師。以師長張復振,政委張文彬為首的全體指戰員從此成為石油產業的一支生力軍,為建設一支具有嚴格組織紀律,高度獻身精神的石油產業大軍,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東北地區的幾個人造油廠在設備,材料,技術人員嚴重缺乏的情況下,依靠技術人員和老工人,僅用兩年半的時間,就恢復了撫順,樺甸,錦州等幾個主要人造油廠的生產。
經過三年恢復,到1952年底,全國原油產量達到43.5萬噸,為1949年的3.6倍,為舊中國最高年產量的1.3倍。其中天然油19.54萬噸,占原油總產量的45%,人造油24萬噸,佔55%。生產汽,煤,柴,潤四大類油品25.9萬噸,比1949年提高6倍多。 玉門油礦是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石油工業建設的重點。為了加強勘探,廣泛採用「五一」型地震儀和「重鑽壓,大排量」鑽井等新技術,先後發現了石油溝,白楊河,鴨兒峽油田。老君廟油田也開始擴大了含油麵積,並開始按科學程序進行全面開發,採取注水和一系列井下作業等措施。到1959年玉門油礦已建成一個包括地質,鑽井,開發,煉油,機械,科研,教育等在內的初具規模的天然氣石油工業基地。當年生產原油140.5萬噸,佔全國原油產量的50.9%。玉門油田在開發建設中取得的豐富經驗,為當時和以後全國石油工業的發展,提供了重要借鑒。他們立足發展自己,放眼全國,哪裡有石油就到哪裡去戰斗,形成了著名的"玉門風格", 為發展石油工業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績。正象著名詩人立季贊誦的那樣:「蘇聯有巴庫,中國有玉門,凡有石油處,就有玉門人」。
按照第一個五年計劃的部署,石油勘探首先在我國西北地區展開。1955年10月,克拉瑪依第一口井--克1井噴油。當時一些蘇聯地質專家對能否找到有開采價值的油田,曾有不同的看法。石油工業部在總結這一地區前段勘探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從1956年開始,調整勘探部署,集中力量在大盆地和地台上進行區域勘探,在康世恩同志主持下,把重點從准葛爾盆地南緣的山前蚴陷轉向西北緣,當年就拿下了一定面積,很快就探明了克拉瑪依油田,實現了新中國成立後石油勘探上的第一個突破。
克拉瑪依油田的開發建設,有力地支援了建國初期的經濟建設。1958年,青海石油勘探局在地質部發現冷湖構造帶的基礎上,在冷湖5號構造上打出了日產800噸的高產油井,並相繼探明了冷湖5號,4號,3號油田。在四川,發現了東起重慶,西至自貢,南達敘水的天然氣區。1958年石油部組織川中會戰,發現南充,桂花等7個油田,結束了西南地區不產石油的歷史。
到50年代末,全國已初步形成玉門,新疆,青海,四川4個石油天然氣基地。1959年,全國原油產量達到373.3萬噸。其中4個基地共產原油276.3萬噸,佔全國原油總產量的73.9%,四川天然氣產量從1957年的6000多萬立方米提高到2.5億立方米。
在人造油方面,經過擴建和改造,東北各人造油廠的產量有了大幅度的增長。同時,還在廣東茂名興建了一座大型頁岩油廠。1959年人造油產量達到97萬噸,當時在世界上處於領先地位。
煉油工業在十分薄弱的基礎上,先後擴建,新建了上海,克拉瑪依,冷湖,蘭州,大連等8個年加工能力為10-100萬噸的煉油廠。1959年生產汽,煤,柴,潤四大類油品234.9萬噸,主要石油產品自給率達到40.6%.

2.歷史性轉變
從1955年起,地質部和石油部分工配合,先後在華北平原與松遼盆地展開了全面綜合地質調查。
根據中央批示,1960年3月,一場關系石油工業命運的大規模的石油會戰,在大慶揭開了序幕。國務院有關部,委和省,市給予大力支持。中央軍委抽調3萬多名復轉官兵參加會戰。全國有5000多家工廠企業為大慶生產機電產品和設備,200個科研設計單位在技術上支援會戰,石油系統37個廠礦院校的精兵強將和大批物資陸續集中大慶,石油部部長余秋里,副部長李人俊,周文龍,孫敬文,康世恩也親臨現場指揮會戰。
大慶石油會戰是在困難的時候,困難的地區,困難的條件下展開的。當時,由於「大躍進」和「反右傾」錯誤造成的危害,加上自然災害和外援的中斷,國家能拿出的投資很少。4萬多人,幾十萬噸設備,一下子擁到大草原上,生產,生活都出現了問題。特別是開發建設這樣的大油田,我們沒有經驗,國外的經驗又不能照搬。面對這種情況,會戰黨組織的第一個決定,就是號召從領導幹部到全體職工,認真學習《實踐論》和《矛盾論》。以"兩論"為指針,開發建設好大油田。
職工們運用《矛盾論》關於抓主要矛盾的論述,一致認識到,這困難,那困難,都是暫時的,局部的困難,而國家缺油才是最大的困難。上有困難,退下來國家和人民的困難就更大。石油職工一定要為國爭光,為民爭氣,為了國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只能迎著困難上。「寧肯少活二十年,拚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成為當時會戰職工的豪邁誓言。1205鑽井隊隊長王進喜,就是當時這種精神和品格的代表人物。
會戰領導總結了過去的經驗教訓,指出石油工作者的崗位在地下,對象是油層。必須以「兩論」為指針,在各項工作中,堅持高度的革命精神同嚴格的科學態度相結合,把人們的革命干勁引導到掌握油田第一性資料,探索油田地下客觀規律上去,反對浮誇,脫離實際,瞎指揮。為此,一是要求在勘探,開發的整個過程中,必須取全取准20項資料,72項數據;二是很抓科學實驗,開辟開發實驗區,進行10種開發方法的試驗;三是抓綜合研究和技術攻關,解決了一系列重大技術課題。從而編制了科學的油田開發方案,獨創了符合大慶特點的原油集輸工藝流程。
1963年,全國原油產量達到648萬噸,同年12月,敬愛的周恩來總理在第二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庄嚴宣布,中國需要的石油,現在已經可以基本自給,中國人民使用"洋油"的時代,即將一去不復返了大慶油田的開發,原油產量的急劇增長,需要煉油工業同步發展。在此期間,擴建了上海煉油廠,石油七廠,將石油一,二,五廠和茂名石油公司由生產人造油改為主要加工天然原油,並大力開發新工藝,新技術,新產品。1963年至1965年,先後攻下了被喻為「五朵金化」的硫化催化,鉑重整,延遲焦化,尿素脫臘以及 配套所需的催化劑,添加劑等5個攻關項目。此外,還研究,設計,建設了加氫裂化等裝置。到1965年止,共新建以上裝置13套,全部實現了工程質量,試車,投產,出合格產品四個一次成功,大大縮小了同當時國外煉油技術水平的差距。1965年生產汽,煤,柴,潤四大類油品617萬噸,石油產品品種達494種,自給率達97.6%,提前實現了我國油品自給。

3. 新的崛起
在大慶石油會戰取得決定性勝利以後,為繼續加強我國東部地區的勘探,石油勘探隊伍開始進入渤海灣地區。1964年,經中央批准在天津以南,山東東營以北的沿海地帶,開展了華北石油會戰。到1965年,在山東探明了勝利油田,拿下了83.8萬噸的原油年產量。在天津拿下了大港油田。隨後,人們頂這各種干擾,戰勝動亂帶來的重重困難,不斷探索,開發建設了這兩個新的石油基地。到1978年,大港油田原油年產量達到315萬噸。昔日蘆葦叢生,人煙稀少的鹽鹼海灘,已變成綿延百里的油區。勝利油田到70年代達到原油產量增長最快的高峰期,年產量從1966年的130多萬噸,提高到1978年的近2000萬噸,成為我國僅次於大慶的第二大油田。 在渤海灣北緣的盤錦沼澤地區,石油隊伍三上遼河油田。70年代以來,在復雜的地質條件下,勘探開發了興窿台油田,曙光油田,歡喜嶺油田,探索出一套勘探開發復雜油氣藏的工藝技術和方法,1978年原油產量達到355萬噸。 1970年4月,大慶開始了油田開發調整工作。到1973年,底下形勢惡化的情況得到扭轉,全油田原油產量比1970年增長了50%以上。1976年,大慶油田年產量突破5000萬噸,為全國原油年產上1億噸打下了基礎。 石油三廠,六廠經過擴建,改造成為加工天然原油的煉油廠。為發揮中央和兩個積極性,以石油部為主,陸續興建了茂名,大慶,南京,勝利,東方紅,荊門,長嶺等7個大型煉油廠。以地方為主先後建設了天津,武漢,安慶,浙江,廣州,九江,烏魯木齊,吉林,鞍山,石家莊,洛陽等11個大中型煉油廠。到1978年,全國原油年加工能力已達9291萬噸,基本上與我國原油生產規模相適應,當年實際加工原油7069萬噸,生產四大類油品3352萬噸,品種達656種。從1966年到1978年的13年中,原油產量以每年遞增18.6%的速度增長,年產量突破了1億噸,原油加工能力增長5倍多,保證了國家的需要,緩和了能源供應的緊張局面。從1973年起,我國還開始對日本等國出口原油,為國家換取了大量外匯。

4.石油工業進入新的發展時期(1979年開始)
1978年12月,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從1979年起,把全黨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戰略決策,條條戰線都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勢。石油戰線的廣大職工經過艱苦努力,戰勝了十年動亂帶來的嚴重困難,石油工業從此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
自七十年代以來,我國石油工業生產發展迅速,到1978年突破了1億噸。此後,原由產量一度下滑。針對這種情況,為了解決石油勘探,開發資金不足的困難,中央決定首先在石油全行業實行1億噸原由產量包乾的重大決策,以及開放搞活的措施。這一決策迅速受到效果,全國原油產量從1982年起,逐年增長,到1985年達到1.25億噸,為世界第六位。
為了多元發展我國的石油工業,我國於1982年成立了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1983年7月,中國石油化工總公司成立。中國第三家國有石油公司---中國新星石油有限責任公司也於1997年1月成立。至此,我國石油石化工業形成了四家公司團結協作,共同發展的新格局。
「八五」期間,為了適應國民經濟快速發展對能源的新的更高的要求,國家決定,石油工業實施「穩定東部,發展西部」的發展戰略。西部油氣田的探明與開發,必將對我國石油工業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5.中國石油工業現狀
1998年7月1日,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與中國石油化工總公司重組,成立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與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