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以色列石油多少噸
擴展閱讀
汽車檢測工具在哪裡買 2025-01-18 03:06:37

以色列石油多少噸

發布時間: 2022-02-12 12:52:05

⑴ 以色列主要有哪些港口

阿什杜德:以色列西岸港市,位於特拉維夫-雅法以南不遠。為一新建人工港,已取代雅法港而成為以色列第二大港。除作為特拉維夫-雅法城鎮群的港口外,還出口附近地區的柑橘等農產品以及內地的礦產。有尼龍、拖拉機與公共汽車裝配、冷凍食品等工廠。

海法:以色列北部港口城市,以色列第三大城市,也是以色列最大的港口城市。西瀕地中海,背倚迦密山。海法是」美麗的海岸「之意,在十九世紀末,大馬士革與海法之間的鐵路便已鋪設完成,而當猶太人移民到海法之後,海法便成為了一個現代化的城市。

特拉維夫:濱臨東地中海,是以色列最大的都會區,是該國人口最稠密的地帶,也是以色列的經濟樞紐。特拉維夫被認為已出現了成為世界級城市的趨勢,並被列為中東生活費用最昂貴的大城市。

⑵ 以色列2K噸小艦為何有64垂發

052D作為國內驅逐艦集大成者,在下一代通用驅逐艦出來之前,幾乎是目前國內最先進的驅逐艦,具備防空反潛反艦和遠洋作戰能力的綜合優勢,也是未來航母編隊序列中的重要艦艇之一。目前052D的噸位在7000噸左右,有64個垂發單元,在同噸位艦艇中數量並不算少,但是你能想到一艘2K噸的小型護衛艦垂發防空武器比052D還多嗎?

當然這也說明薩爾5雖然武器配備全面,但是較少的噸位決定了其無法搭載更好的雷達感知系統,因此其防空武器依然無法攔截常規的岸艦武器,其作戰能力是無法和真正的大噸位護衛艦和驅逐艦相比,更別說其自持力完全無法遠洋巡邏。而目前以色列又裝備了最新的薩爾6護衛艦,由德國基爾造船廠建造,4艘造價高達4.3億歐元,單艘達到1億歐元,也的確是不便宜。武器系統為一門76mm緊湊型艦炮,40管MK41春發單元,搭載一架直升機。該艦主要目的仍舊是近海巡邏和保護石油鑽井平台和其他海上重要設施為主,不過在隱身能力和雷達設備上有所加強。

⑶ 以色列軍力軍情

面積2.07萬平方千米(至1999年以色列實際控制面積),人口600.7萬人(其中,13~17歲男28.1萬人,女26.5萬人;18~22歲男27萬人,女25.8萬人;23~32歲男52.6萬人,女51.8萬人)。國內生產總值910億美元(1999年)。國防費70億美元(2000年國防預算)。原油4萬桶(1997年)。天然氣0.23億立方米(1995年)。發電量291億度(1995年)。糧食15.83萬噸(1998年)。海運能力,商船(載重100噸以上)58艘,總載重量72.34萬噸(1999年)。民航能力,固定航班機場7處,客運量119.57億人千米、貨運量11.9億噸千米(1999年)。

國防體制

總理為武裝力量統帥。最高軍事決策機構為國防委員會,成員有總統、總理以及國防、外交、內政、財政、交通、郵電部部長和總參謀長等,由總理兼任主席。戰時,則成立以總理為首的戰時內閣,成員有國防、外交、財政、交通和郵電等部部長。國防部為政府中的一個部,是最高軍事行政機關,部長由文官擔任,平時負責兵力的動員、國防預算、國防科研與軍工生產、軍隊規章制度的頒布等軍事行政和技術業務;戰時可行使總司令職權。武裝力量由正規部隊、預備役部隊和准軍事部隊組成。正規部隊分陸、海、空三個軍種。最高軍事指揮機構為總參謀部,總參謀長為最高軍事指揮官,在總理領導下通過3個軍區司令部、2個軍種司令部及其所屬的14個兵種司令部對全軍實施指揮。

領導人物

總理兼國防委員會主席、武裝力量統帥、國防部長阿里克·沙龍。總參謀長沙烏勒·穆法茲中將(1998年7月9日上任)。副總參謀長烏齊·達揚少將(1998年5月17日上任)。陸軍司令摩西·伊夫里-蘇凱尼克少將(1998年5月17日上任)。海軍司令耶迪迪亞·亞阿里少將(1999年10月10日上任)。空軍司令達恩·哈盧茨少將(2000年4月4日上任)。

武裝力量

兵力 現役部隊17.25萬人。

陸軍

13萬人(動員後可達53萬人)。編有3個地區司令部,1個後方司令部,3個軍司令部,3個裝甲師、2個師部,3個地區師部、4個機械化步兵旅(包括1個傘兵訓練旅),3個火箭炮營。

主戰坦克:3900輛,其中「百人隊長」式800輛、M-48A5型300輛、M-60A1型300輛、M-60A3型600輛、「馬加奇」7型400輛、TI-67型200輛、T-62型100輛、「梅卡瓦」1/2/3型1100輛。

裝甲偵察車:約400輛。

裝甲輸送車:M-113A1/A2型550輛,「納格馬肖特」式約200輛,「阿奇扎里特」「美洲豹」、BTR-50P式約200輛,M-2/-3半履帶式約4000輛(大部分為庫存)。

牽引炮:105毫米70門,122毫米100門,130毫米100門,155毫米250門。

自行炮:155毫米680門,175毫米140門,203毫米35門。

多管火箭炮:122毫米、160毫米、227毫米、240毫米、290毫米共198門。

迫擊炮:60毫米約5000門,81毫米700門,120毫米530門,160毫米240門。

地地導彈:「長矛」式20枚(庫存),「傑里科」1/2型若干枚。

反坦克導彈:「陶」式300部,「龍」、AT-3「耐火箱」式共1000部,「馬帕茨」式25部。

無坐力炮:82毫米若干門,106毫米250門。

高炮:20毫米850門,23毫米210門,37毫米和40毫米若干門。

地空導彈:「毒刺」式250部,「紅眼」式1000部,「小懈樹」式48部。

監視雷達:EUM-2140型飛行器監視雷達若幹部,AN/TPQ-37型、AN-PPS-15型火炮監視雷達若幹部。

海軍

約6500人(動員後可達1.15萬人)。

潛艇:「海豚」級2艘。小型護衛艦:「埃拉特」級3艘。導彈攻擊快艇:「阿利亞」級2艘,「海茲」級6艘,「雷謝夫」級4艘。巡邏艇:「超級德沃拉」級等32艘。登陸艇:2艘。

陸戰隊:海軍突擊隊300人。

空軍

3.6萬人(動員後可達5.7萬人)。編有11個空軍基地,57個飛行中隊,20個防空營。作戰飛機446架(另庫存250架),武裝直升機133架。

戰斗機:F-4E-2000型50架,F-4E型20架,F-15型73架,F-151型25架,F-16型237架。

戰斗/轟炸機:A-4N型25架。

偵察機:RF-4E型10架。

預警機:「波音」707型6架。

電子戰飛機:「波音」707型3架,RC-12D型6架,IAI-200型3架,「道」-28型15架,「空中大王」2000型10架。

海上偵察機:IAI-1124N「海上掃描」式3架。

加油機;KC-130H型3架。

運輸機:「波音」707型5架,C-47型12架,C-130H型22架。

聯絡機:32架。

教練機:125架。

武裝直升機:AU-1G型21架,AH-1F型36架,「休斯」500MD型30架,AH-64A型42架。

反潛直升機:AS-565A型4架。

運輸直升機:160架。

無人駕駛飛行器:「偵察兵」、「先鋒」、「搜索者」、「火蜂」、「壯士」「迪萊拉」、「獵人」式、「銀」式、「箭」式各若干架。

空地導彈:AGM-45「百舌鳥」式、AGM-62A「白星眼」式、AGM-65「小牛」式、AGM-78D「標准」式、AGM-114「海爾法」式、「陶」式和「紅眼」式各若干枚。

空空導彈:AIM-7「麻雀」式、AIM-9「響尾蛇」式、AIM-120B型、R-530型、「青蜒」式、「大蟒」3、4型各若干枚。

防空導彈:MIM-23「霍克」改進型17個連,「愛國者」3個連,「小懈樹」、「毒刺」共8個連。

預備役部隊

42.5萬人。其中:陸軍40萬人,編有8個裝甲師、1個空中機動/機械化步兵師、10個邊防步兵旅;海軍5000人;空軍2萬人。

准軍事部隊

邊防警察約0.8萬人,裝備「瓦利德」I型裝甲輸送車若干輛,BTR-152式裝甲輸送車600輛;海岸警衛約50人,裝備巡邏艇4艘。

軍事基地

海軍基地3處:海法、阿什杜德、埃拉特。空軍基地11處。

兵役制度

實行義務兵役制,軍官服役期4年;士兵服役男性3年,女性21個月。此後作為預備役人員每年進行訓練,男性直至41歲(一些專業人員至54歲),女性至24歲(或結婚)。

軍銜

軍官分3等9級:將官3級(中將、少將、准將),校官3級(上校、中校、少校),尉官3級(上尉、中尉、少尉)。

駐外兵力

定期向土耳其空軍基地派遣空軍F-16型飛機分遣隊。

外國駐軍

聯合國軍事觀察員143人。

⑷ 關於以色列大港問題知道的進

HAIFA港(中文名海法港)是以色列第一大港:位於以色列(全稱:以色列國THE STATE OF ISRAEL)西部沿海北端海法灣(BAY OF HAIFA)南岸進口處,瀕臨地中海的東側,是以色列的最大港口。它是以色列北部的交通和工業中心,地中海沿岸的鐵路樞紐。本港有兩個防波堤圍護,港區水域面積達255萬平方米。港區主要碼頭泊位有15個,岸線長3735m,最大水深達14m。裝卸設備有各種岸吊、可移式吊、抓鬥吊、浮吊、集裝箱吊、卸糧機及拖船等,其中浮吊最大起重能力達100噸,拖船最大功率為1118kW,還有直徑為304.8~812.8mm的輸油管供裝卸使用。集裝箱碼頭最大可靠3.5萬載重噸的船舶,裝卸效率每小時達22箱。海上泊位水深17.6m,裝卸速率每小時為2000噸。港區的輸油管道可直通亞喀巴(AQABA)灣的挨拉特(ELAT)港。大船錨地水深達20m。1992年集裝箱吞吐量達38.6萬TEU。主要進口貨物有穀物、油籽、食品、礦砂、木材、化學品、煤炭、生橡膠、石油及紙漿等,出口貨物主要有水泥、汽車、膠合板、輪胎、玻璃、磷化物、柑橘、鉀鹽及雜貨等。

ASHDOD港(中文名阿什杜德港)位於以色列(全稱:以色列國THE STATE OF ISRAEL)西部沿海的中部,瀕臨地中海的東側,是以色列西部的第二大港。它是新建的人工海港。港口距特拉維夫一雅法(TELAVIV YAFO)市約63km。
本港由兩條防波堤環抱,一條長2200m,另一條長900m。港區主要碼頭泊位有8個,岸線長1370m,最大水深為12m,其中包括集裝箱和滾裝泊位。裝卸設備有各種岸吊、抓鬥吊、浮吊、集裝箱吊、鏟車及滾裝設施等,其中浮吊最大起重能力達80噸。碼頭有轉運貨棧4萬平方米,露天貨棧2萬平方米,露天堆場面積達18.4萬平方米。1992年集裝箱吞吐量為18.1萬TEU。本港主要進出特拉維夫一雅法的外貿物資,還出口附近地區的柑桔等農產品和內地礦產品。

LOD鎮(中文名盧德鎮),是位於特拉維夫和耶路撒冷之間小城,是以色列空軍的重要基地之一,同時也是暴力襲擊的重災區,每年在此地頻頻發生各類自殺暴力襲擊事件。

以色列海運受制於地區政治因素,所以有很多限制和約束,如果你採用以色列的船公司比如ZIM運輸的情況下,只能採用直航,價格肯定要比普通的貴很多,由於阿拉伯國家拒絕ZIM的船靠泊阿拉伯國家港口,在這種情況下會產生各種費用,如果採用中立船公司比如EMC/OOCL/MSC/MSK/OOCL/CSCL等,風險就會小很多,任何掛靠以色列的船舶在阿拉伯國家都會遭到嚴格的檢驗檢疫,同樣掛靠阿拉伯國家的船舶去以色列同樣面臨各種問題。

⑸ 四次中東戰爭的以色列和其他國家的實力對比

第四次中東戰爭又稱十月戰爭,阿拉伯國家稱"齋月戰爭",以色列稱"贖罪日戰爭"或"十八天戰爭"。1973年10月,埃及、敘利亞為收復失地和擺脫美、蘇造成的"不戰不和"被動局面,向以色列開戰。伊拉克、約旦、阿爾及利亞、利比亞、摩洛哥、沙烏地阿拉伯、蘇丹、科威特、突尼西亞和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均派部隊或飛機參戰。埃及總統M.A.el-薩達特和國防部長A.伊斯梅爾、總參謀長S.M.H.沙茲利等精心制訂作戰計劃,企圖以突然襲擊強渡運河,收復西奈半島部分失地,為爾後通過政治談判收復全部失地創造條件。戰前,埃軍兵力約32萬人,坦克2000輛,作戰飛機約600架,另有大量防空導彈、反坦克導彈,以及海軍艦艇約100艘。埃軍在運河西岸展開5個步兵師、2個機械化師、2個裝甲師和若干獨立旅,並部署有"薩姆"防空導彈等武器,在運河區組成高、中、低和超低空防空體系。敘利亞在總統H.阿薩德和國防部長M.塔拉斯領導下,也為戰爭進行了大量准備,企圖一舉收復戈蘭高地。戰前,敘軍兵力約15萬人,坦克約1300輛,作戰飛機280架,另有大量防空導彈、反坦克導彈,以及海軍艦艇約30艘。敘軍在戈蘭高地東側展開3個步兵師、2個裝甲師和若干獨立旅,並以防空導彈為主組成對空火力網,為地面進攻提供掩護。埃、敘為達成進攻突然性,採取了一系列戰略、戰術偽裝欺騙措施:開戰前幾個月對預備役人員多次徵召和復員;埃軍反復前調和後撤,前調一個旅,後撤一個營,逐次向運河集結兵力;頻繁舉行軍事演習,隱蔽作戰企圖;採取嚴格的保密措施,作戰文件不準列印和無線電傳遞;開戰當日讓士兵在運河游泳,顯示平靜假象;把開戰日選定在伊斯蘭教齋月和猶太教贖罪日,以隱蔽進攻時機。以色列國小人少(1973年總人口為318萬人),戰前編有常備軍11.5萬人,預備役20餘萬人,坦克1700輛,作戰飛機360架和"霍克"防空導彈發射架75部,海軍艦艇約40艘。1967年侵佔埃、敘部分領土後,以軍戰略縱深增大,並在運河東岸構築了由高20米的沙堤和31個支撐點組成的巴列夫防線,在戈蘭高地1967年停火線西側構築了由若干支撐點和防禦陣地組成的防線。以色列自信巴列夫防線是"銅牆鐵壁",其情報系統具有24小時預警能力,預備役為主的"全國皆兵"動員體制能為最終戰勝對方提供保證,故在戰略指導上改變過去先發制人、深入對方領土縱深作戰的方針,由攻勢戰略改為守勢戰略。直到開戰前數小時,以色列總理G.梅厄和國防部長M.達揚等仍認為埃、敘不敢發動進攻,展開兵力是進行演習。開戰前,以軍在西奈半島僅部署1個步兵旅、3個裝甲旅,近300輛坦克和48門野戰火炮;駐守運河東岸前沿各支撐點的步兵不到500人,淺近縱深內只有1個裝甲旅的兵力;戈蘭高地也只部署3個步兵旅、2個裝甲旅,近200輛坦克和44門野戰火炮。10月6日,埃、敘分別在西線和北線同時向以軍突然發起進攻,給以軍沉重打擊。西線:6日14時,埃軍在防空兵和炮兵火力掩護下,陸海空三軍密切協同強渡運河,並出動200餘架飛機突襲運河東岸以軍巴列夫防線及其縱深,摧毀若干"霍克"防空導彈陣地和大部分機場;數百名突擊隊員搭乘直升機在西奈半島機降,襲擾以軍後方;部署在西岸的約2000門大口徑火炮和坦克炮等重火器,對以軍各支撐點及淺近縱深目標實施猛烈的火力打擊;海軍艦艇則在近海配合地面作戰。與此同時,埃第2集團軍3個步兵師在大苦湖以北、第3集團軍2個步兵師在大苦湖以南,由8000名官兵組成先頭部隊搭乘上千隻橡皮舟迅速渡河;攜帶反坦克導彈、火箭筒的步兵反坦克小組,穿過以軍各支撐點的接合部,在其後方布置反坦克地段,同野戰火炮、坦克炮火力組成遠近結合的寬正面反坦克火力網,擊毀大量以軍坦克;工程兵快速破堤架橋,9小時內打開60個通道,清除約9萬立方米沙土,架好浮橋12座,保障後續部隊和坦克渡河;防空部隊由各型"薩姆"防空導彈為主組成防空火力網,開戰頭兩小時擊落以軍飛機10餘架,在戰爭初期掌握運河上空制空權,使以機不敢進入運河區空域。至7日,埃軍6萬人、600餘輛坦克渡過運河,各部隊陸續在東岸集結。以軍倉促應戰,指揮混亂,極為被動。8日,以軍3個裝甲旅遠距離增援,在既無空中掩護又無步、炮協同的情況下實施反擊,被埃軍粉碎,幾乎被全殲。9日,埃軍按照預定計劃停止大規模進攻,西線出現四天戰斗間歇。北線:6日14時,敘軍3個步兵師由配屬的坦克部隊為先導,在空軍、防空部隊和炮兵火力掩護下,向戈蘭高地進攻,當日突破以軍防線,並以空降兵佔領赫爾蒙山哨所(以色列稱之為"國家的眼睛",其電子偵察范圍覆蓋敘利亞大部地區),進逼戰略要地庫奈特拉。7日,又投入2個裝甲師直逼以軍前線指揮部駐地奈法赫村,並進抵距約旦河東岸以本土約數公里的地區。以軍1個步兵旅和2個裝甲旅大部被殲,極為被動。以軍在兩線作戰、處境極為不利的情況下,採取先北後西、集中兵力、各個擊破方針,努力化被動為主動。7日晚,以軍在局部地區制止敘軍進攻,隨後實施局部反攻,兵力陸續增至3個師約11個旅;同時集中使用空軍包括從西線調來的飛機,向敘軍地面部隊和防空導彈陣地展開強大攻擊。9日,以軍向敘後方大城市實施戰略空襲,同時抓住西線戰斗間歇實施反攻;11日轉入進攻,越過1967年停火線,進抵要地薩薩,佔領重鎮納西季村,直接威脅敘首都大馬士革,從而掌握北線戰場主動權。16日前後,以軍給予援敘的伊拉克和約旦裝甲部隊以沉重打擊,22日出動空降兵奪回赫爾蒙山哨所。至此,以軍經緊急動員,總兵力已增至近40萬人。敘利亞對西線埃軍的戰斗間歇異常不滿,要求埃軍加強攻勢,緩解敘軍的被動態勢。埃軍自11日起將2個裝甲師調至運河東岸,14日投入坦克1000輛在脫離空中掩護的情況下再次發起進攻,企圖佔領米特拉山口。此時,以軍作戰重點由北線轉向西線,西奈兵力由3個師增至5個師約18個旅,空軍主力已調往西線,使用"響尾蛇"、"蜻蜓"空空導彈對付埃及飛機,並以"加布里埃爾"艦艦導彈打擊埃、敘艦艇,取得局部制空制海權。14日,雙方1800輛坦克進行決戰,為世界戰爭史上所罕見。以軍坦克與步、炮協同作戰,使用直升機發射"小牛"、"百舌鳥"空地導彈和"白星眼"電視制導炸彈,擊毀埃軍坦克約250輛(以軍損失約50輛),迫使埃軍撤回進攻出發地。15日晚,以軍沙龍師利用夜暗從運河和大苦湖埃第2、第3集團軍接合部實施大縱深穿插突擊。16日凌晨,其先頭部隊約2000人在大苦湖以北德維斯瓦附近渡河,摧毀若干埃軍防空導彈陣地,撕裂埃軍防空"保護傘",為以空軍飛機進入運河以西空域創造了條件。以軍架好浮橋後,2個師渡河,向西轉南快速突擊,23日進抵蘇伊士灣,佔領阿代比耶港,對蘇伊士城和埃第3集團軍構成合圍態勢,從而控制了西線戰場主動權。埃及依靠軍民聯防保衛蘇伊士城,多次堵截以軍在西岸的進攻,但均未達到目的。24日,埃、以雙方按照聯合國安理會決議停戰。埃、敘和以色列分別於次年1月和5月簽署第一階段脫離軍事接觸協議。埃及控制了運河東岸兩段縱深約10公里的狹長地帶(後經政治談判,埃、以於1979年3月簽署和約規定,以軍於1982年4月完全撤出西奈半島),北線以軍則撤至1967年停火線以西。此次戰爭,雙方損失重大。死亡人數大致為:以色列2 800人、埃及5000人、敘利亞3000人、其他阿拉伯國家500人;坦克損失:以軍850輛、埃軍1000輛、敘軍1000輛、其他阿拉伯國家200輛;飛機損失:以軍110架、埃軍260架、敘軍130餘架、其他阿拉伯國家50餘架;艦艇損失:以色列1艘、埃敘共10艘。由於在短時間內消耗巨大,雙方不得不在戰爭期間分別請求蘇、美供應武器裝備。蘇聯和美國先後從10月10日和13日向阿、以實施戰略空運。蘇聯在29天中出動大型運輸機930餘架次,給埃、敘空運約1.5萬噸軍用物資(海運23萬噸物資於停戰後到達)。美國出動566架次,給以色列空運約2.3萬噸物資(不含以色列民航空運的5000噸)。其間,阿拉伯國家使用"石油武器",採取提高油價、限制輸出等手段,力圖遏制美國和西歐一些國家對以色列的支持,從經濟上給以色列和美國等親以國家以一定打擊。此次戰爭,埃、敘經周密准備對以實施戰略突襲,通過兩線夾擊首戰告捷,振奮了阿拉伯國家的民心士氣;埃軍強渡運河成功,顯示出陸海空諸軍兵種協同作戰的威力;雖然埃軍在戰場上逐步陷入被動,但停戰時終於在運河東岸占據兩段狹長的灘頭陣地,達到了為爾後通過政治談判收復全部失地創造條件的戰略目的。以色列面對兩線作戰的嚴峻局面,堅持先北後西、重點用兵的方針,動員迅速、指揮靈活,終於化被動為主動,轉敗為勝;但戰前對開戰情報判斷有誤,從而導致早期預警落空,初戰失利,空軍和坦克部隊未能阻滯阿方進攻。此次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最具現代化特點的戰爭之一,雙方分別使用蘇、美先進的武器裝備,並通過蘇、美戰略空運及時得到補充,同時利用蘇、美偵察衛星獲取對方軍事情報,使廣泛的戰場成為蘇、美新式武器的實驗場。雙方均大量使用新式飛機和對空導彈爭奪制空權,使用艦對艦導彈爭奪制海權,使用新式坦克和反坦克導彈以及武裝直升機發射空地導彈和制導炸彈對付坦克,並通過電子對抗等手段爭奪地面戰場的主動權。導彈在戰爭中充分發揮了作用,雙方損失的飛機60%以上,艦艇80%和大部分坦克是被導彈擊毀的。戰爭以突襲方式迅猛展開,作戰行動快速多變;火力空前增強,消耗快速而又巨大;地面、空中、海上作戰與電磁戰場相互滲透,電子技術得到廣泛運用並取得顯著效果。這些都對戰略籌劃、作戰指揮、部隊素質、後勤保障與動員體制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新的課題,從而推動了各國對軍事學術和未來戰爭的研究。

⑹ 以色列厲害到了什麼程度呢

發達的農業技術

必須得承認,沒有哪個國家農業領域取得了像以色列這么出色的成就。

以色列國土面積為2萬平方公里,共有可耕地615萬畝,而以色列的人口有852萬,平均每人只有0.72畝耕地,而以色列人均水資源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3。就憑這點耕地,這點水,以色列不僅讓國內的糧食基本實現自給自足,還對外出口了大量農副產品。

以色列也是世界上主要的軍火出口國之一,國防設備的出口額超過70億美元。

⑺ 以色列強大還是中。。。。。。。。。國強大

你強大還是一隻馬蜂強大? 你怕不怕馬蜂?

⑻ 以色列發生戰爭

截至今日,以色列對加沙地帶的空襲進入第五天,巴勒斯坦傷亡人數近兩千。以防長稱正在對哈馬斯發動「全面戰爭」。以色列的連續空襲行動,觸發了全球反以浪潮。

海軍艦艇發射導彈

以國防軍承認,除了空軍襲擊,以色列海軍艦艇也從海上向加沙發射了導彈。以軍方女發言人利博維茨30日稱,以軍已經做好向加沙發動地面攻勢的准備。她還說:「地面進攻也是我們的選擇,但目前只採用空襲和海上攻擊。」以防長巴拉克29日表示,以色列正在對巴勒斯坦激進組織哈馬斯及其領導人發動一場「全面戰爭」。

而據以總統女發言人透露,總理奧爾默特在對總統佩雷斯匯報工作時稱,從周六開始的空襲只是「安全內閣批準的數階段攻擊中的第一階段」。

炸死8名聯合國人員

加沙衛生部門官員的最新統計顯示,死於空襲的人數已經達375人,另外有超過1550人受傷。

以色列空襲加沙擊毀2棟聯合國建築物、並炸死8名聯合國工作人員,聯合國駐中東特使30日向以色列提出強烈抗議。

哈馬斯想停火

而哈馬斯對以色列南部的火箭炮襲擊也未停止,並宣稱已緊急招募1000名武裝人員,應對以方可能發起的地面戰。

塞內加爾政府指出,哈馬斯政治局主席馬沙爾說,哈馬斯願與以色列簽署停火協議。以防務部門將向總理建議提出停火48小時建議。

盡管以軍攻勢兇猛,但哈馬斯發言人法齊·巴爾胡姆說:「在過去3天內喪生的所有警察都以在加沙地帶執行法律和維護秩序為職責,其中一些人根本不是哈馬斯成員。」

伊斯蘭組織組團反以

穆斯林國家印尼對以色列發動空襲表示了強烈不滿。印尼激進組織「伊斯蘭教捍衛者陣線」29日宣稱,他們要招募1000名志願軍前往加沙地帶跟以色列作戰。另外一個穆斯林國家伊朗也反應激烈。從29日開始,伊朗「戰斗神職社團」組織便在其網站上招募抗以志願者,這些志願者將在軍事、金融及輿論領域展開對以方的斗爭。據悉,目前已在該網站登記的志願者近1000餘名。該組織還表示自己與政府毫無關聯。

以軍空襲清真寺

炸死一家五姐妹

在加沙北部一個難民營內,5名來自同一家庭的4至17歲的女童,28日晚間全被以軍空襲炸死。女童父親巴魯沙激動的說﹕「若有一個以色列孩子被殺,全世界都會憤怒,安理會開會。但在世人的眼裡,我們的孩子流的血卻毫無價值。這是戰爭罪行,敵人的首腦必須受到制裁。」

37歲的巴魯沙表示,襲擊發生時他們一家人正在一個清真寺內睡覺,清真寺被炮火擊中倒塌,他與妻子及幾名子女被鄰居從瓦礫中救出,但另外5名女兒卻不幸喪生

⑼ 以色列地處中東沙漠地區,水資源匱乏,可為何他們的水才賣3元一噸

因為以色列有著脫鹽的裝備,還可以用空氣製造水。

除海水淡化外,以色列人還從太陽的手中搶水。我們知道,在陽光的烘烤下,許多淡水已蒸發成水蒸氣,人類無法使用。以色列科學家發明了空氣制水機,它可以吸收空氣中蒸發的水並將其轉變為淡水。以色列的淡水擁有多種淡水來源和渠道,因此價格也很便宜。以色列60%的土地為沙漠,為了發展農業需要水,傳統的灌溉方法不僅浪費水,而且對以色列也很浪費。因此,以色列人發明了滴灌技術,該技術不僅可以節省水和能源,並為農作物提供足夠的水分,而且以色列的灌溉技術是世界上必不可少的。許多中國農業科學家去了以色列學習科技改變生活。以色列利用技術改變了缺水狀況,還發展了非常有特色的農業,這確實令人欽佩。

⑽ 以色列領土一半是沙漠,幾乎不下雨,為何一噸淡水僅賣五塊錢

首先,以色列的科技水平相對於其他的中東國家更高,擁有更先進的海水淡化技術。

目前一些沿海缺水國家獲得淡水的一個主要途徑就是海水淡化,最普遍的海水淡化技術就是先將海水加熱,通過蒸餾液化的方式獲得淡水。

目前以色列國民在生活中所需要的食用淡水通過雨水收集和太陽能蒸餾技術已經完全可以滿足需求。對於要求品質要求不高的生活淡水或者灌溉淡水造價的成本也比較低,國內的供需可以得到有效的調節。

再加上以色列國家經濟相對發達一點,在居民用水上面政府又投入了很大的補助,所以綜合水價不貴也就沒有沒有什麼好稀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