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大慶石油什麼時候打的

大慶石油什麼時候打的

發布時間: 2022-02-13 06:37:06

『壹』 大慶油田是什麼時候建立的

1959 年 9 月 26 日,在我國成立十周年的大喜之日的前夕,黑龍江省的西南部一片黑油油的土地上石油工人鑽探出石油,開始建設我國第一個特大油田,為了紀念 這個喜慶的日子,油田定名為 ---- 大慶油田。

『貳』 大慶石油會戰是什麼時期

20世紀50年代末,在東北松遼平原發現了石油,面積多大,儲量多少,都還是個未知數。國家組織了石油大會戰,集中兵力打殲滅戰,採取了邊勘探、邊開發、邊建設的「三邊」方針,在這片古老的黑土地上吹響了石油會戰的號角。

大慶石油會戰是在比較困難的時期、比較困難的地區、比較困難的條件下開始的,並在戰勝各種困難中取得了勝利。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中國實行經濟封鎖,蘇聯撤走專家、撕毀合同。很明顯,依靠外援這條路走不通。當時國家由於實行「大躍進」經濟政策造成的失誤,以及連續三年自然災害,使國民經濟陷入困境,拿不出足夠的資金開發大慶油田。而且大慶油田地處東北,冬季嚴寒,夏季沼澤,吃住都成問題,自然環境惡劣。為此,石油工業部決定集中優勢兵力,以打「殲滅戰」的形式,組織石油會戰。這一重大舉措,立即得到黨中央的批准和支持。1960年2月20日,中共中央批准了石油工業部《關於東北松遼地區石油勘探情況和今後工作部署問題的報告》。2月22日,中共中央作出了「從當年退伍兵中動員3萬人交給石油工業部參加開發大慶地區新油田工作」的決定。不久,中央軍委又決定給大慶分配3000名轉業軍官。1960年3月,1萬多名由新疆、玉門、四川、青海等老油田來的石油職工和3萬多名解放軍轉業官兵及大專院校學生,從祖國的四面八方雲集大慶。國務院各部門和黑龍江省支援石油會戰的幹部工人,也陸續到達大慶地區,揭開了氣壯山河的大慶石油會戰的篇章。

會戰伊始,來自全國各地的參戰隊伍,陸續到達指定的區域,自己動手搭起了帳篷,有一字形的,有院落式的,還有重疊式的,在這個大草原上安營紮寨,投入到了會戰的洪流之中。路在何方?茫茫大草原一望無際,人煙稀少,幾乎沒有現成的路可走。由於會戰人員、車輛的來來往往,逐漸形成了縱橫交錯的小道和大路,給草原勾畫出了新的交通線。

大慶石油會戰初期,遇到了生產不配套、生活條件差的矛盾和困難。面對這些矛盾和困難,是迎著困難前進,還是畏難不前?4月29日,大慶石油會戰萬人誓師大會在薩爾圖草原上召開(圖2.6)。「鐵人」王進喜代表5萬多名石油會戰職工吼出了「寧肯少活二十年,拚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鋼鐵誓言。一場千軍萬馬戰大慶的艱苦創業歷史,從這一天開始譜寫。石油會戰職工夏季站在沒膝深的雨水中施工,冬季在零下30多攝氏度的野外堅持生產。水,在會戰中是多麼重要。沒有現成的水井,多是就地挖井,或是在附近的水泡內取水。雖然水質不好,但還是解決了燃眉之急。開鑽打井要用水就從臨近的水泡內取水,有時候是由人排成長蛇隊形,用臉盆、水桶從水源向井場傳遞,以保證鑽井用水。

圖2.61960年4月召開大慶石油會戰萬人誓師大會

從全國各地調運來的設備、物資器材,都要在薩爾圖車站集散,使這個區區彈丸之地,只有三股道岔的末等車站,不堪重負。站內站外,凡是能卸貨的地方幾乎都堆滿了物資器材。為了減輕車站的壓力,晝夜有人員值班,貨車隨到隨卸,並把卸貨地點從薩爾圖車站向東西延伸到讓胡路、龍鳳、安達等車站。同時還組織人員採取了螞蟻搬家式的戰術,凡是人能扛得起、搬得動的貨物,都由幾個人甚至幾十個人靠人力去完成。那些笨重的機械設備則由少數的吊車、卡車吊裝外運,盡量減少在車站積壓的時間。在會戰中已經沒有休息日和工作日的區分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晚上還有近2小時的班務會,總結當日工作布置次日工作。在那會戰的日日夜夜,嚴寒酷暑,都不曾阻止會戰的腳步。為石油拼搏,為國家作貢獻,雖苦猶榮,累而無怨,這是會戰隊伍的心聲。

「干打壘萬歲!」在一次萬人大會上,是石油工業部康世恩副部長喊出的鏗鏘有力而又充滿激情的一個口號。也正是那數以萬計的干打壘房屋,使會戰職工家屬在這茫茫大草原度過了第一個嚴冬,沒有凍壞一個人、一台設備。干打壘施工進入高潮之時,也是雨季來臨之際。一批房打起來了,一場大雨使它們頃刻間化為一攤泥土。大雨過後,清理了現場又繼續打。就是這樣打打塌塌,塌塌打打,經過幾個月的拼搏,一幢幢干打壘房屋在戰區拔地而起,為草原增色不少,為石油會戰解決了後顧之憂。在生活條件極其艱苦的情況下,「天當房屋地當床,棉衣當被草當牆,五兩三餐保會戰,為國奪油心歡暢」。通過大規模的油田勘探,迅速探明了一個面積達860多平方千米、儲量達22.6億噸的特大油田,打破了陸相沉積貧油的觀點。與國外同類油田相比,美國拿下東得克薩斯油田用了9年,蘇聯拿下羅馬什金油田用了3年,而大慶油田從第一口井噴油到1960年底探明大慶長垣儲油麵積,只用了1年零3個月,「高速度、高水平」拿下了大慶油田。

按照「邊勘探、邊開發、邊建設」的方針,在全面勘探的同時,又開展了油田開發試驗工作。油田規模不斷擴大,原油產量不斷上升。1960年6月1日,大慶油田首車原油外運。1960年底,生產原油97萬噸,緩解了國家缺油的局面,解決了會戰資金不足的困難。到1963年底,原油年生產能力達到500萬噸,生產原油439.3萬噸,佔全國原油總產量的67.8%,為中國石油自給奠定了堅實的基礎。1963年12月3日,周恩來總理在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向全世界庄嚴宣告:由於大慶油田的發現和建成,中國需要的石油已經基本自給,中國人民依靠「洋油」的時代,即將一去不復返了!大慶油田的發現,打破了中國是「貧油國」的論調。大慶石油會戰為改變中國石油工業面貌,做出了重大貢獻。

氣壯山河的大慶石油會戰,在中國石油工業發展史上譜寫了光輝奪目的篇章,至今仍在深刻地影響著我國石油工業的發展,它的歷史功績怎麼評價也不為過,人們將它概括為三大歷史性貢獻。

第一,大慶會戰創造了巨大的經濟價值,有力地支持了我國國民經濟度過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嚴重經濟困難。當時國家被迫中斷「二五」計劃,實行經濟調整,大批工廠和項目「下馬」,全國人民勒緊褲腰帶過緊日子。就在這個時候,蘇聯當局又撕毀合同、撤走專家,從蘇聯進口石油產品銳減,全國成品油供應緊張,城市公共汽車背上煤氣包,軍隊執勤、訓練受到嚴重影響,國家安全遭遇空前威脅。也就在這個時候,大慶石油會戰只用一年零三個月時間探明22.6億噸石油地質儲量,並在三年半時間里建成600萬噸/年原油生產能力和100萬噸/年煉油加工能力,生產原油1166.2萬噸,上繳利潤和折舊10.7億元,實現了國內石油產品基本自給。從而有力地支持了國家度過嚴重困難,頂住反華勢力的壓力,大長了中國人民的志氣,堅定了全國人民獨立自主建設社會主義的決心和信心。

第二,大慶石油會戰創造的集中兵力打殲滅戰的會戰模式,是在當時經濟體制下對中國工業化道路的探索。大慶石油會戰充分發揮了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促進了中國石油工業的高速發展。

第三,大慶石油會戰中形成的「愛國、創業、求實、奉獻」的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和「三老四嚴」、「四個一樣」的優良作風,激勵和培育著一代又一代石油人,成為中國石油工業發展的強大精神力量。 「鐵人」王進喜成為一代石油人的楷模,大慶精神成為一代石油人的共同價值觀。石油職工發揚「愛國、創業、求實、奉獻」的大慶精神,攻堅克難,越戰越強,奪取了一個又一個勝利。

『叄』 大慶油田是哪一年發現的

大慶油田是1959年發現的。大慶油田是石油工業部直屬大型國營工業企業,位於黑龍江省大慶市。在1959年9月,勘探發現松遼盆地第一個油田,並正式命名為大慶油田。

石油:

石油是指氣態、液態和固態的烴類混合物,具有天然的產狀。石油又分為原油、天然氣、天然氣液及天然焦油等形式,但習慣上仍將「石油」作為「原油」的定義用。石油是一種粘稠的、深褐色液體,被稱為「工業的血液」。地殼上層部分地區有石油儲存。主要成分是各種烷烴、環烷烴、芳香烴的混合物。是地質勘探的主要對象之一。



『肆』 大慶石油會戰的事件經過

1959年松基三井出油,隨後位於大慶長垣上的另一個高點處的葡7井出油,表明這是一個含油麵積很大的油田。於是1960年2月石油工業部黨組擴大會議決定、經中共中央批准,在大慶開展石油大會戰。「全國石油系統37個局、廠、院、校,由主要領導帶隊,組織精兵強將,自帶設備、工資,參加大會戰」,參加會戰者5萬多人。到1960年4月底,大慶長垣從南到北七個構造部位均獲工業油流,而且長垣北部是高產地區。於是大慶會戰領導小組決定揮師北上,1960年4月29日,在薩爾圖草原上舉行萬人誓師大會,以王進喜為代表的石油大軍雲集薩爾圖油田,石油大會戰全面展開。到1960年底基本探明了一個世界級的大油田。大慶油田的發現是中國石油工業發展的歷史性突破,中國石油工業進入了快速發展時期。 松基3井噴油後,經過擴大勘探,在其南部基本探明了葡萄花油田的含油麵積,為開展大慶石油會戰准備了有利條件。
1960年元月,石油工業部黨組召開擴大會議,經反復研究和討論,准備用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的方法,組織石油會戰,進一步加快大慶油田的勘探和開發。並於同年二月十三日,向中共中央提出了《關於東北松遼地區石油勘探情況和今後工作部署問題的報告》。報告中說:
「最近,我們對東北松遼地區的石油勘探情況和今後工作部署問題,作了反復的研究和討論。從現在已經掌握的資料來看,可以說形勢很好,來頭很大。目前,已經在黑龍江省肇州縣大慶(原名大同鎮)地區,探明了一塊二百平方公里儲油麵積的大油田。初步估算,可采儲量在一億噸以上,大體上相當於新疆克拉瑪依油田。產油情況很好,現在已經打出來的探井,經過一個多月的採油試驗,平均每口井日產量在十二噸左右。」「油層產油性良好,出油穩定。油層埋藏不算很深,第一、二兩組油層深度在一千米左右,而且地層松軟,打井容易。總起來看,開發和建設這里的油田,有很多便利條件。整個大慶地區,從地質資料上看,是一個很大的適於儲油的構造帶,面積達兩千餘平方公里。現在拿到手的這塊油田,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邊界尚未摸到。看來,儲油麵積還會有大的擴展,遠景非常樂觀。」「根據這個地區的情況,我們認為應該下一個狠心,用最大的干勁,用最高的速度,迅速探明更大的油田面積和更多的新油田。為此,我們的部署是:
第一、甩開鑽探,在現已探明的二百多平方公里儲油麵積的四周,向外擴展。在兩千平方公里的構造范圍內部署鑽探,以求迅速探明油田的面積和儲量究竟有多大。
第二、在已經探明的儲量面積內,選擇一兩塊地區,打出一批生產試驗井,進行油田開采試驗。
第三、在大慶構造帶以外的附近地區,還發現有許多好的構造,儲油的可能性很大。准備用一部分勘探力量,有選擇地進行鑽探,以期找出新的油田。」
「為了實現上述任務,我們打算集中石油系統一切可以集中的力量,用打殲滅戰的辦法,來一個聲勢浩大的大會戰。」
中共中央於1960年2月20批准了石油工業部黨組的這個報告,大慶石油會戰開始了。 1960年2月21日,石油工業部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召開了大慶石油會戰第一次籌備會議。會上確定全國石油系統37個廠礦、院校,由其主要領導幹部帶隊,組織人員,並自帶設備到大慶參加石油會戰;石油會戰期間的組織領導工作,由石油工業部部長余秋里到第一線主持,並組成大慶石油會戰領導小組,由康世恩、唐克、吳星峰等13人組成,康世恩任組長。
籌備會後,參加石油會戰的各路石油隊伍,於三、四月間相繼抵達大慶地區。當年退伍的3萬名解放軍戰士和3000名轉業軍官,也分別從沈陽部隊、南京部隊和濟南部隊來到大慶,參加石油會戰。國務院各部門和黑龍江省支援石油會戰的幹部和工人,也陸續到達大慶地區。
1960年3月25日至27日,在哈爾濱市召開了大慶石油會戰第二次籌備會議。余秋里部長在會上宣布:石油會戰領導機關立即遷往第一線辦公。到四月上旬,石油工業部機關黨委、各司局領導幹部和松遼石油勘探局相繼搬遷到黑龍江省安達縣,組成了石油會戰的指揮機關。據當年四月的統計,參加石油會戰的人員已達4萬多人,其中總工程師、總地質師、大學教授、工程師和地質師等各類工程技術幹部達1000多人。同時,從全國各地運到大慶的各種器材、設備已有幾十萬噸。 石油會戰隊伍集中的同時,勘探工作仍在進行。大慶長垣北部的3口探井相繼噴出工業油流,對石油會戰重點地區的轉移起了推動作用。
第一口探井是位於薩爾圖構造中央部位的薩66井。這口井於1960年3月11日完鑽噴油,日產原油50噸左右。
會戰領導小組根據這種新情況,同時考慮到薩爾圖地區有哈爾濱至滿洲里的鐵路線通過,交通方便,有利於油田的勘探、開發和建設,於是決定把石油會戰的重點由大慶長垣南部轉移到北部的薩爾圖地區。1960年3月17日,會戰隊伍由大同鎮一帶揮師北上,以薩爾圖地區為重點展開了石油會戰。
接著,位於高檯子以北、薩爾圖以南的杏樹崗構造上的第一口探井--杏66井,於4月9日完鑽噴油,日產原油27噸。位於大慶長垣最北部喇嘛甸構造上的第一口探井--喇72井,亦於4月25日完鑽噴油,用5毫米油嘴試油,日產原油48噸;用14毫米油嘴試油,日產原油174噸。
薩66井、杏66井和喇72井三口探井相繼噴油,表明大慶長垣的含油麵積又進一步向北延伸。從南起敖包塔,北到喇嘛甸的800餘平方公里范圍內,都發現工業油流,顯示出了大油田的輪廓。長垣北部地區的地質條件優於南部地區,越往北地下油層越厚,油井產量越高。當時人們把薩66、杏66和喇72口探井噴油,稱為「三鑽定乾坤」。

『伍』 大慶油田的油氣是什麼時候形成的

1959

9

26
日,在我國成立十周年的大喜之日的前夕,黑龍江省的西南部一片黑油油的土地上石油工人鑽探出石油,開始建設我國第一個特大油田,為了紀念
這個喜慶的日子,油田定名為
----
大慶油田。

『陸』 大慶是什麼時候發現石油的

1959.9.26

1959年9月26日,新中國誕辰十周年前夕,我國東北松嫩平原傳來令黨中央和全國人民振奮的好消息:松基三井喜噴工業油流!「大慶油田」因此得名。

『柒』 大慶油田的建成時間

發現時間1959年9月26日16時

建成時間 1963年
1960年初,黨中央批准石油部調集數萬職工和解放軍轉業官兵會師大慶,展開了石油大會戰。經過3 年時間就建成了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年產5 000 多萬噸的大油田.

『捌』 大慶的石油還能打多少年

到2020年,油氣年開采4000萬噸當量.大慶還可以挺很長時間,還夠大慶這些腐敗分子和油耗子們禍害幾十年的呢 !

『玖』 大慶油田是什麼時候發現的

上個世紀50年代,中國處在貧油的警戒線上,1955年天然石油年產量不足50萬噸,遠不能適應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一些世界先進的石油勘探開發技術中國還沒有掌握,極為短缺的石油供給艱難地支撐著剛剛建立的新中國,新中國的經濟建設、國防儲備等方方面面都干癟著血管焦急地等待石油,嚴重的「缺血症」已經危機到了共和國的前程。

就在這個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新中國培養出的第一批地質和石油勘探者在松嫩草原上發現了特大型油田。1958年,地質部和石油部在李四光的地質理論指導下,把石油勘探重點轉移到被外國專家判定為「無原油」的東部地區,在東北、華北等幾個大盆地展開了區域勘探。1959年9月6日,在東北松遼盆地陸相沉積岩中發現工業性油流,這是中國石油地質工作取得的一個重大成就,時值國慶10周年,這塊油田因此命名為「大慶」。1959年的9月26日,松基三井噴湧出的第一股黑色的油流,庄嚴地向全世界宣告中國的貧油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1959年大慶油田的發現,從根本上改變了我國石油工業的面貌,1965年我國結束了對進口石油的依賴,實現了自給。在60—70年代,勝利、遼河、長慶、華北等油氣田的相繼發現和開發使全國原油產量迅速增長,1978年產量突破1億噸大關,從此我國跨人了世界產油大國的行列。

『拾』 大慶油田建成時間

1959年9月。

位於黑龍江省大慶市。1959年9月,勘探發現松遼盆地第一個油田,並正式命名為大慶油田。1960年,國家組織大慶石油會戰,投入試驗性開發。1963年底,大慶油田結束試驗性開發,進入全面開發建設,先後開發了薩爾圖、杏樹崗和喇嘛甸三大主力油田,

並勘探准備了一批可開發的新油田。大慶油田的開發建設,甩掉了中國「貧油」的帽子。

大慶油田的發展歷史:

大慶油田開發伊始,大慶石油人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僅用3年時間就拿下大油田,改變了新中國石油工業的落後面貌,由此開始了我國石油工業的跨越式發展。

1976年至2002年,大慶油田產量曲線一路「高歌」,實現原油5000萬噸以上連續27年高產穩產。而世界同類油田的穩產期一般只有3至5年,最多不超過12年,大慶創造了世界油田開發史上的奇跡。

2003年至2014年,大慶油田實現了原油4000萬噸連續12年持續穩產,為中國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油氣資源,維護了國家能源戰略安全。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大慶油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