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美國石油歷史價格是多少
擴展閱讀

美國石油歷史價格是多少

發布時間: 2022-02-14 20:41:05

㈠ 美國每年花多少錢進口石油和天然氣

2011年美國生產原油3.52億噸,原油消費8.33億噸,wti當年年度均價95美元/桶,估算=95×7.3(噸桶比)×(8.33-3.52)=3336億美元
2011年美國天然氣產量6513億立方米,消費量6901億立方米,天然氣的貿易條件太復雜,一般都是按百萬英熱單位確定單價,而且LNG等項目又都是歷史價格(長期價格),比較難以估算,我個人估算凈進口金額規模在400億美元左右。——長期看,由於頁岩氣的開發,美國有可能成為天然氣的出口國。

㈡ 歷史上原油價格最高是多少

國際上原油並沒有一個統一的價格。1983年,NYMEX(紐約商業交易所)推出了輕質低硫原油期貨合約,一般稱為WTI原油,因為美國是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費國,同時NYMEX的WTI原油期貨又是最活躍的原油交易品種,所以漸漸地,約定俗成提及的「國際油價」或者「原油價格」,一般指WTI原油價格。歷史上,2008年7月11日,WTI原油盤中達到了歷史最高價格:147.27美元每桶,原因是中東局勢持續緊張,市場擔心全球原油供應不足。

英為財情擁有WTI原油推出以來的每日數據,你可以在上面找到實時價格、查看價格走勢,也可以下載每一天的價格歷史數據。

㈢ 歷史上原油價格最高是多少在此期間有什麼重大事件發生

答:歷史上原油價格最高的是紐約油價盤中每桶147.27美元歷史最高紀錄

㈣ 歷史石油價格走勢

石油被稱為「黑色金子」, 是不可再生能源,全球存量日益減少,但需求卻日益增高,加上重大歷史事件對石油價格的影響,造成自2002年以來石油國際價格持續走高,最高時達到70美元/桶。由於價廉物美的替代石油產品沒有突破,需求這一推動力不可逆轉,預計將來石油價格將繼續走高,並有越來越高的趨勢,將長期保持50-60美元/桶,甚至更高水平。預計人類以石油為主的能源消耗模式還將持續50-80年,之後逐漸被替代能源取代。
從歷史上看,2002年前石油價格主要是受短暫重大歷史事件影響的,價格起伏非常大。但2002年後,影響價格的因素是需求和事件共同作用,且主要是需求和供應之間的矛盾。當然,將來與主要石油供應國相聯系的重大事件,勢必也會造成石油價格大起大落,石油這根「經濟神經」會 依然敏感。
再來看看「黃色金子」黃金的價格走勢,有意思的是從2002年開始黃金價格也開始持續走高,與石油價格趨勢一致。同樣說明,全球經濟發展造成持續的需求是價格上升的主因。但是,黃金價格走勢相對平穩的多,說明全球事件對黃金價格影響不大,沒有石油如此敏感。
其實,石油、黃金、煤炭、礦石等礦產資源都是不可再生的,其全球價格持續增加是一種必然現象。畢竟,發達國家是少數,發展中國家是多數,他們的發展需要大量自然資源。由此可見,中國、印度、巴西、印度尼西亞等發展中國家的現代化建設要比發達國家的建設過程要付出更多的代價,全球資源競爭也比以往更加激烈。http://www.ruanyifeng.com/blog/2006/09/the_chart_of_oil_price_from_1970_to_2006.html

㈤ 美國石油消費歷史回顧

在1859年愛德溫·德瑞克上校第一個成功地鑽成油井時,人們對石油的利用只是作為燈油替代鯨油和煤炭提煉的煤油,從石油煉制的低價煤油進入市場,迅速占據了市場的主導地位。但是由於市場容量有限,石油的消費量是非常少的,1900年全年美國石油消費量僅868萬噸。1901年,以汽油作為動力的汽車在美國大量工業化生產,石油消費量隨之迅速上升。1910年美國石油消費量增加到了2600萬噸。1913~1914年,福特發明了汽車生產線,汽車產量迅速增長,美國石油消費量也隨之直線上升。20世紀30年代,美國遭遇經濟大蕭條,石油消費量出現明顯下滑趨勢。隨著經濟危機的結束,石油化工技術的快速發展,石油消費量開始回升(圖6.1)。20世紀60年代後期,美國國民經濟迅速增長,石油消費量的增長速度明顯加快。1973~1974年的中東國家的石油禁運只是簡短地打破石油消費量增長的趨勢,到1978年石油消費量增長到了9.4億噸。1978~1979年伊朗革命和隨後爆發的兩伊戰爭,導致世界石油供應減少,中東石油產量每日減少了400萬桶,國際石油價格從13美圓/桶迅速上升到43美圓/桶,迫使美國制定政策,改變粗放式的石油消費,大力提倡節約石油和替代石油,美國石油消費量開始下降。1983年美國石油消費量下降到最低點,年僅消費石油7.6億噸。隨後,美國石油消費雖然再次回升,但石油消費增長速度明顯減緩。

圖6.1 美國石油消費歷史

㈥ 原油歷史最低價格是多少

其實並不存在一個統一的國際的油價。全球很多地方都是產油區,而這些產油區出產的石油品質不盡相同,這就造成了這些石油的價格也有一定的差別,沒有一個統一的價格。

在1983年,NYMEX(紐約商業交易所)推出了輕質低硫原油期貨合約。這就是俗稱的WTI原油期貨。由於美國是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費國,同時NYMEX的WTI原油期貨又是最活躍的原油交易品種,後來逐漸一般就用WTI原油價格來說明「國際原油價格」。

從英為財情可以查到,WTI原油的歷史最低價格是9.75美元每桶,出現在1986年4月。

㈦ 美國每年消耗多少噸石油合多少噸

2006年,美國消耗75.1535億桶石油,今年美國的石油消耗量也大約在74億—75億桶。

美國目前現有約7.27億桶的石油儲備。

㈧ 美國石油歷史最高價和最低價

查了一下歷史原油最高價147.91美元。
美國原油期貨歷史最高價98.62美元。
最低價就不好說了。

㈨ 美國歷史上石油價格增長導致什麼事發生

美國操控石油的價格方法,我相信也知道,就是打擊石油大國,通過侵略 控制 背後掌握了油田的權利,從而達到壟斷,而比如日本等國家也在海上有油井,但總的來說還是跟著美國走的,這樣美國就壟斷了很多國家的石油,操控價格,而其他落單的石油出產國不可能逆著美國走啊,美國漲也得漲,美國降也不敢不降。
至於影響我們都看到過了,金融危機的時候,美國的石油一跌價,股票跌到谷地,其他石油國直接受到影響,畢竟現在是全球經濟一體化,石油這個燙手山芋還得看美國怎麼樣,這影響可是顯而易見的。

㈩ 對石油價格的歷史與分析

石油價格的特徵與其他商品的價格非常相似,在供應短缺和過剩時,都會發生波動。石油價格循環可能延續幾年,它可能會因歐佩克與非歐佩克成員的石油供應與全球實際需求而發生改變。在整個20世紀的絕大部分時間里,美國石油工業通過規范化生產或價格控制,使得本國的石油價格始終處在嚴格的掌控之中。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按照2007年通貨膨脹的美元價值,美國的井口油價平均為每桶24.98美元。在缺乏價格控制的狀態下,美國的石油價格緊隨世界油價,達到了27.00美元/桶。同樣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的時間段內,綜合美國產石油與全球的原油價格,美國的石油價格為19.04美元/桶。這意味著在1947—2007年期間,只有大約一半的時間段內石油價格超過了19.04美元/桶。在2000年3月28日之前,歐佩克一直把石油價格調整在22~28美元/桶的區間,石油價格只是在中東戰爭或沖突時才超過24.00美元/桶。2005年,歐佩克由於限制了自己的剩餘生產能力而無力繼續操控自己的石油價格,也無力控制全球的油價波動,它再也無法回到20世紀70年代後期將全球石油供給和油價玩弄於股掌之中的態勢了。對更長歷史時期的觀察結果更為相似,自1869年以來,按照2006年的美元價值,美國的石油價格在這段歷史時期內的平均價格為21.05美元/桶,而同期世界石油價格為21.66美元/桶。在這個時間段內,約50%的時間里美國和全球的石油價格都低於16.71美元/桶。如果將這漫長的歷史觀察作為一種指征,則石油工業的上游部分應該建立起自己的商業系統,以供獲利,這漫長歷史中的數據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的數據表明:正常的石油價格遠低於當今的價格。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到石油禁運發生之前。從1948年到20世紀60年代末期,石油價格在2.50~3.00美元/桶之間波動,油價從1948年的2.50美元/桶漲到了1957年的3.00美元/桶。若以2006年的美元價值來看,就會得出一個完全不同的故事:1948—1957年,石油價格波動的范圍為17~18美元/桶。顯然,20%的油價是由通貨膨脹而增加的。1958—1970年,石油價格穩定在每桶3.00美元的水準。但實際上,原油的價格從17美元/桶下降到了14美元/桶。在考慮到通貨膨脹的因素時,對於國際石油生產者來說,1971年和1972年因為美元的疲軟而把原油價格的下降誇大了。

歐佩克於1960年由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烏地阿拉伯和委內瑞拉等5個發起國組織成立。在成立大會上,兩個與會代表研究了美國得克薩斯州鐵路委員會採用的限制生產來影響價格的方法。1971年底,另有6個國家加入了歐佩克:卡達、印度尼西亞、利比亞、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爾及利亞和奈及利亞。歐佩克自成立以後,所有的成員都經歷了原油購買力持續下降的時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這些石油出口國發現它們的石油需求量增加了,但是每桶原油的購買力卻下降了40%。1971年3月,供需持平了。當月,得克薩斯州鐵路委員會第一次按100%的比例進行了分配,這意味著得克薩斯州的生產者不再限制自己的石油生產能力。更為重要的是,這意味著對石油價格的控制力已從美國(得克薩斯州、俄克拉荷馬州和路易斯安那州)轉移到了歐佩克手中。換句話說,美國已不再擁有剩餘生產能力,所以就喪失了對石油價格控制的工具。在歐佩克成立的短短兩年間,就出乎意料地遇到了戰爭,它窺見了自己影響石油價格的能力。

中東供油中斷1973年石油危機的原因:歐佩克主要阿拉伯石油生產國為回應西方國家支持以色列所實行的石油出口禁令。(贖罪日戰爭——阿拉伯世界實施石油禁運)。1972年,每桶原油的價格為3美元左右。至1974年底,油價就翻了4倍,達到每桶12美元。1973年10月5日,以色列遭到埃及和敘利亞的進攻,贖罪日戰爭贖罪日戰爭,又稱齋月戰爭,即眾所周知的在1973年10月6日爆發的阿拉伯與以色列之間的戰爭(第四次中東戰爭),同年10月26日戰爭結束,是埃及和敘利亞率領著幾個阿拉伯國家結盟與以色列的戰爭,是埃及和敘利亞在以色列人的假日——贖罪日開打的。埃及人和敘利亞人跨過了設在戈蘭高地和西奈半島的臨時停火線,那裡曾被以色列人在1967年的「六日戰爭」中佔領。爆發。美國和許多西方國家表態支持以色列。這種支持的後果就是導致多個阿拉伯石油出口國實施了針對支持以色列的石油禁運。當時阿拉伯國家把自己每天的石油產量削減了500萬桶,與此同時,其他地區的產油國的石油產量增加了100萬桶/日。1974年3月間,全球石油產量凈減少了400萬桶/日,佔到了西方世界石油需求量的7.0%。在阿拉伯世界實施石油禁運時,世人還在懷疑掌控石油價格的能力是否能從美國人手中轉移到歐佩克手上。當石油價格在6個月內飆升40%時,價格對供給短缺的敏感性就更加突顯。從1974年到1978年,全球石油價格相對平穩,在每桶12.21~13.55美元之間波動。在考慮到通貨膨脹因素時,那一時段的全球油價應該處於一個適度下降的時期。

減少當前高油價的萬能措施

未來將會有許多間接的市場擁有者(401K計劃、共同基金,甚至個人存款也是一種常規的投資方式,這一點並沒有被銀行認識到),螺旋式下降經濟的間接影響本身就可使未來的石油貶值。20世紀80年代初期,黃金與白銀所經歷的影響因素就是典型的例子。在任何投機買賣市場上的情況都一樣,投資者的能力將會對所包含供給與需求比例的未來價格望而卻步。需求量可能下降,而供給量則可能增加,1998—1999年的情況就是如此。當時,亞洲的石油市場崩潰(需求量減少),而伊拉克增產12%(增加供給/過剩)。這一時期的石油價格低至8美元/桶。未來依然是不確定的,但已知的歐佩克與其他石油生產國目前已經顯露出相當多的過剩產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