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中石油每年給合辦大學撥款多少
擴展閱讀

中石油每年給合辦大學撥款多少

發布時間: 2022-02-14 21:09:38

⑴ 中國石油大學勝利學院是公辦的還是民辦的

中國石油大學勝利學院的身份比較特殊,他屬於地方政府和國有企業(勝利油田)共建的,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公辦大學(政府舉辦的),也不是單純意義上的民辦院校。我們從來不討論他是公辦還是民辦,只稱其為獨立學院。

⑵ 很多大學每年有國家撥款,你認為這些錢該花在哪裡

首先,國家撥款中除了有部分可自行支配的款項之外,還會有專項撥款。而可自行支配款項中也要受到相關政策規定的限制和約束,專項撥款則更是對款項的使用范圍有嚴格的規定,學校管理層不能對此進行干涉。

⑶ 一所二本院校每年得到的國家財政撥款是多少

現在每個學生一般是4000到8000左右吧,每個大學的情況不相同,聽到一萬或以上的很少!

⑷ 中國石油大學勝利學院到底是公辦的還是民辦的想去該校當教師都需要啥條件

中國石油大學勝利學院到底是民辦的,是中國石油大學和勝利石油管理局合作舉辦的獨立學院,是典型的「公有民辦」的學校。

想去該校當教師都需要的條件就是:

1、熱愛高等教育事業,遵紀守法,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責任意識和團結協作精神。

2、具有碩士及以上學位,本科和研究生畢業院校均應為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同時要是專業所屬學科在全國高校第四輪學科評估中排名前30%的高校。

3、碩士不超過30周歲,博士不超過35周歲,副教授不超過40周歲,教授不超過45周歲。

⑸ 一般一個211大學,每年國家給大概多少經費

我國素有重視教育的傳統。在科學技術迅速發展的今天,我國政府更是從提高勞動者的素質,提高我國綜合國力的戰略高度來改革和發展我國的教育事業。90年代以來,在政府和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我國少年兒童的教育環境已經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 增加教育投入 90年代以來,我國確立了以財政撥款為主,其它多種渠道籌措教育經費為輔的教育經費籌措體制。 高等院校所用的教育經費是國家財政中下撥的,當然少不了幾十甚至幾百個億。

⑹ 國家對教育的投資占國家每年總投資的比例是多少 其中向高校投資和向基層投資的比例

教育投資是投入教育領域,用於培養後備勞動力和專門人才以及提高現有勞動力素質的人力和物力的貨幣 表現。教育投資是教育事業發展的必要前提,也是提高教育質量的物質基礎。

國家對教育投資的數量反映國家對教育投資的規模。教育投資在財政支出或國民生產總值中支出的比例反 映了教育投資與國民經濟的關系,反映了教育投資的水平。國家教育投資的數量和比例受該國歷史文化傳統、 政治、經濟、人口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約。那麼根據中國的國情,中國教育投入呈現哪些特點同時又面臨哪些問 題呢?

一、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教育投資有了較大幅度的增長, 但仍不能適應教育事業發展的需要

我國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國,教育規模龐大,1994年全國各級各類學生達到2.77億人(普通學校在校生數2. 166億),教職工隊伍有1300多萬人。盡管用相對少的資金支撐著世界最大規模的教育體系,但教育經費需要的 數額也是巨大的。

建國以後,一直到1978年,國家預算內教育事業經費占國家財政總支出的比例,一直徘徊在4-7%,從沒有 超過8%。國家預算內教育基建投資占國家基建投資總額的比例,也一直在20%以下。由於長時間教育經費基數太 低,辦學資金不足,造成了教育物質基礎十分薄弱。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中央和國務院把發展教育確定為國家經濟建設的戰略重點之一,教育投資的絕對 量比較快的速度增長。若不考慮物價影響,1994年國家財政性教育總支出達到1174.7億元〔1〕,比1989年的5 03.9億元增長了1.33倍,平均每年增長26.6%。1994年國家財政預算內教育支出達到884.0億元,比1980年的10 8.2億元增長了7.17倍,比1989年的397.7億元增長了2.22倍,平均每年增長24.4%。預算內教育支出占國家財政 支出的百分比由1980年的8.92%上升到的12.64%(見附表一)。

附表一:1980—1994年教育支出占國民生產總值和國家財政支出的比例

單位:億元

(附圖 {圖})

資料來源:《中國教育綜合統計年鑒》(1994年)國家教委編P3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3月 1994年數據見 《中國教育經費統計資料》1994P2 中國統計出版社1995年9月

盡管1980年三中全會以來,教育經費有了較大幅度的增長,我國公共教育經費支出仍屬世界上最低的國家 之一。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93年的統計,1991年世界平均公共教育經費占國民生產總值的百分比為5.1%,其 中發達國家比例為5.3%,發展中國家比例為4.1%,最不發達國家的比例為3.3%,中國僅為2.3%(見附表二)。 如果將廠礦企業辦學開支的教育經費、城鄉教育費附加以及社會集資、教育基金、學生交納的學雜費等其他非 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都計算在內,也不過3%左右,仍屬世界最低水平。

附表二:1980—1991年公共教育經費

美元(十億) 占國民生產總值的%

(附圖 {圖})

資料來源: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教育報告》1993 p94

另外需要指出:近些年來我國各級教育生均經費雖然在逐年增加,但由於物價上漲幅度增加過快,使增加 的有限教育事業費和教育基建投資實際效益大打折扣。教育投入的實增長率增長不多,有的出現負增長。例如 從1990年到1994年,我國地方所屬高等學校生均教育事業費支出各年度依次為3101.78、3429.87、3874.98、3 894.63、4058.19元〔2〕,1991年到1994年分別比上年增長了10.58%、12.98%、4.20%;但1991年到1994年的通 貨膨脹率(物價上漲幅度)分別為3.4%、6.4%、14.7%、21.7%〔3〕;如果扣除物價上漲指數,1993年1994年公 用費不僅沒有增加,反而下降了。

教育經費投入不足,與教育事業發展的需求產生了尖銳矛盾。突出表現在各級各類學校校舍不足,必備的 教學儀器設備圖書短缺、學校教學活動所需要的公務和業務費短缺、全國范圍的拖欠中小學教師工資等方面。 這些矛盾越是在貧困地區,表現越尖銳。

二、從教育投資結構來看,中國財政教育撥款三級教育配置同國際相比基本類似,但大中小學生生均投入相差過大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93年的統計,1990年我國學前和小學教育投入占日常經費總投入的32.7%,中學占 34.4%,高等教育佔18.6%,這個數字與世界部分發達和發展中國家相比,居中等水平(見表三)。然而,從我 國預算內實教育事業費各級教育分配比例來看,高等教育撥款的份額要高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統計。

附表三:部分國家各級教育所佔日常經費的百分比

(附圖 {圖})

選自教科文《世界教育報告》1993 p151-154

從教育內部結構來看,我國高等教育規模遠遠小於中等和初等教育的規模。從初等、中等、高等三級教育 生均費用之比來看,1990年我國小學、中學、大學的年生均費用之比為1:2.28:29.34;1993年為1:1.73:17.93 (見附表四),其變化較大的部分原因在於大學生生均公用經費減少,部分費用轉由學生家庭分擔。此外,中 小學經費投資增長速度也略高於高等學校。

附表四:地方所屬學校生均教育事業費支出

單位:元

小學 普通中學 職業中學 中師 大學 1990年 105.40 240.11 444.44 1344.15 3101.78 1991年 114.79 254.63 464.49 1411.63 3429.87 1992年 139.35 300.96 526.01 1585.91 3874.98 1993年 217.22 375.16 608.65 1723.05 3894.63

資料來源:《中國教育綜合統計年鑒》(1994年)p3 國家教育委員會編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另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統計,1990年我國三級學校生均日常經費與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的比為0.05:0.15: 1.93(或1:3:38.6),同其他一些國家相比(見表五),是所有國家中相差最懸殊的。雖然生均經費大學生要 高於中、小學生,但差距之大,遠遠超過發達國家和其它發展中國家。

附表五:一些國家生均日常經費與人均GNP的比例(1990) 國家 學前、小學 中學 大學 美國 0.13 0.35 0.21 巴西 0.11 0.13 1.10 印度 0.11 0.15 0.83 日本 0.14 0.16 0.49 韓國 0.12 0.11 0.06 法國 0.19 0.27 0.41 英國 0.15 0.27 0.42 義大利 0.14 0.23 0.45

資料來源:選自《世界教育報告》1993 p155—159

一般來說,國際間教育投資結構比例的變化是與教育、經濟發展變化相適應的。經濟、教育發展水平較低 的國家,接受初等教育的學生數在三級教育學生總數中比例遠遠大於其他兩個階段。此時教育投資的重點是初 等教育。隨著經濟的發展,在初等教育基本普及的情況下,轉向發展中等和高等教育,教育投資的比例也會發 生調整。隨著人均GNP水平的不斷提高,三級教育投資比例的差距會縮小,三級教育生均經費差距也會縮小。北 京師范大學王善邁、孫玉萍曾對人均GNP不同的國家進行過統計分析,亦得出了如上的結論。

三、中國東西部經濟發展不平衡,地區間教育經費投資也存在著明顯的差異

我國幅員遼闊,地域差異明顯,東部沿海地區和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至1993年,東部地區在國民 生產中的比重已達60.1%,西部才佔13.1%。在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方面,東部地區4580元,西部為1408元,東部 是西部的3.25倍〔4〕。地區間教育經費投入也存在懸殊的差異,從義務教育階段預算內生均事業費支出看,1 993年北京為628.68元,上海704.77元,天津為401.66元,而廣西為181.70元,寧夏為205.65元,甘肅為176.1 7元,貴州僅為129.56元〔5〕。就是沿海發達地區對義務教育投資無論是總量還是平均水平卻遠遠高於貧困後 進省份。中國本世紀末實現「兩基」的難點在農村貧困地區,而對義務教育投資強度差距的擴大更加重了貧困 地區實現普及義務教育的難度。在實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軌的過程中,地區間教育經費投入的差異近幾年明 顯擴大。

四、教育經費來源從渠道較為單一變為逐漸形成多渠道辦學新格局

三中全會以前,我國教育經費來源渠道比較單一,主要依靠國家投資。十餘年來的改革與發展,促使多渠 道籌措資金辦學局面逐漸形成。1986年預算外教育投資總額占教育投資的比例不到24%,到1994年已經超過了4 0%。從1989年到1994年我國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撥款占教育經費總支出份額逐年下降,由1989年的66.88%下降 至1994年的59.38%。1994年,我國財政預算內撥款占教育經費總支出份額為59.38%,個人交納學雜費占教育總 支出份額由93年的8.22%上升為9.87%;社會捐集資辦學經費占教育經費總支出份額的6.55%,企業辦學經費為5 .99%,校辦企業、勤工儉學和社會服務經費占教育經費總支出份額的4.08%;社會團體和公民個人辦學經費占教 育經費總支出份額的0.72%,較1993年的0.31%增長了一倍多;各級政府徵收用於教育的稅費(包括城市教育費 附加、農村教育事業費附加)占教育經費總支出份額的8.92%,其它教育經費為3.96%〔6〕。上述統計數字說明,我國以國家財政撥款為主渠道、輔之以稅、費、產、社、基的多渠道籌措經費體系已經形成。從國家財政統 一撥款到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的轉變,是我國現階段解決教育經費來源短缺的客觀形成的必然途徑。

五、教育投資管理體制改革在擴大地方教育決策統籌權和經費籌措多元化方面收到顯著成效,但經費分配和使用仍明顯脫節

三中全會以前,我國教育經費的分配是由中央財政切塊戴帽下達,地方財政部門管理,教育部門安排使用。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財政體制於80年代初期、中期和後期進行了以「分灶吃飯」、「分級包干」、「大包干」為主要標志的三次逐步深入的改革,教育系統與此大致相應地推進了教育投資體制改革,包括中央和地方實 行分級辦學、分級管理、分級負責的體制,教育經費相應由各級政府籌措,財務管理分級負責。目前,基礎教 育由中央、省政府、地方財政共同承擔政府投資責任,以地方政府為主,中央和省級通過轉移專項基金形式進 行補助。高等教育實行中央和省、自治區、直轄市兩級管理。國家撥款來自中央和地方政府。其中國家教委直 屬高校和中央其他各部委所屬高校的撥款由財政部劃撥給國家教委和中央其他各部委,再分別由他們分配給高 等學校,地方所屬高校撥款由省級財政部門劃撥,其中少數高校由地區或縣級財政劃撥。高等教育經費目前實 行「綜合定額加專項補助」的分配方式,並執行「包干使用,超支不補,節余留用」的原則。

這種教育投資管理體制的問題主要表現在教育財權和事權分離,政府教育投資的條塊分割、部門分割,使 教育管理部門計劃、預算、分配、監督的宏觀調控職能不能充分行使。教育經費「層層包干」「層層下放」, 使得中央和省兩級財政對教育投資的宏觀調控職能削弱,學校間、地區間的餘缺難以調劑,地區間教育投入水 平差異日趨擴大。

⑺ 國家給中科大撥款經費多少

985工程一期撥款:
中國科技大學 9億 (3億+3億+3億)(教育部撥款+中科院撥款+省撥款)

985工程二期撥款:
中國科大 9億(3億+3億+3億)

985工程三期撥款:
中國科大 6億+6億+6億 (共18)

網上查的,不一定準確。

⑻ 國家每年都會給大學實驗室撥款嗎

YES 每年都有

⑼ 求國家對各個大學的撥款數目的數據

一、「世界一流大學」
北京大學 18億 (教育部撥款)
清華大學 18億 (教育部撥款)

二、「國內一流、國際知名高水平大學」
浙江大學 14億 (6億+8億) (教育部撥款+省撥款)
復旦大學 12億 (6億+6億) (教育部撥款+市撥款)
上海交通大學 12億 (6億+6億) (教育部撥款+市撥款)
南京大學 12億 (6億+6億) (教育部撥款+省撥款)
北京師范大學 12億 (6億+6億) (教育部撥款+市撥款)
哈爾濱工業大學 10億 (3億+3億+4億)(教育部撥款+國防科工委撥款+省撥款)
北京理工大學 10億 (3億+3億+4億)(教育部撥款+國防科工委撥款+市撥款)
西安交通大學 9億 (6億+3億) (教育部撥款+省撥款)
中國科技大學 9億 (3億+3億+3億)(教育部撥款+中科院撥款+省撥款)

「國際知名的世界一流大學」 ——中國人民大學(未簽約、經費未公布)

三、「國內外知名的高水平大學」
依據中央資助經費經費情況分列如下:

1.中央資助經費為3億以上(不含3億)的大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9億(3億+3億+3億) (教育部撥款+國防科工委撥款+市撥款)
西北工業大學 9億 (3億+3億+3億) (教育部撥款+國防科工委撥款+陝西省、西安市以土地等形式)
南開大學、天津大學 兩校共14億 (教育部撥款+市撥款)
武漢大學 8億 (4億+4億) (教育部撥款+省撥款)
四川大學 7.2億 (4億+3.2億)(教育部撥款+省撥款)
吉林大學 7億 (4億+3億) (教育部撥款+省撥款)

2.中央資助經費為3億的大學:
中山大學 12億 (3億+9億) (教育部撥款+省撥款)
廈門大學 6億 (3億 +1.5億+1.5億)(教育部撥款+福建省撥款+廈門市撥款)
東南大學 6億 (3億+3億) (教育部撥款+省撥款)
同濟大學 6億 (3億+3億) (教育部撥款+市撥款)
山東大學 8億 (3億+5億) (教育部撥款+省撥款)
華中科技大學 6億 (3億+3億) 教育部撥款+湖北省、武漢市以資金、項目等形式)
蘭州大學 4. 5億 (3億+1.5億+土地)(教育部撥款+省撥款)
重慶大學 5.4億 (3億+2.4億) (教育部撥款+市撥款)
哈爾濱工程大學 4億(3億+1億) (國防科工委+省撥款)
3.中央資助經費為2億的大學:

大連理工大學 4億 (2億+2億) (教育部撥款+遼寧省、大連市撥款)
東北大學 4億 (2億+1億+1億)(教育部撥款+省撥款+沈陽市撥款)
華南理工大學 4億 (2億+2億) (教育部撥款+省撥款)
中南大學 4億 (2億+2億) (教育部撥款+省撥款)
湖南大學 4億 (2億+2億) (教育部撥款+省撥款)
成都電子科技大學 3.6億(2億+1.6億) (教育部撥款+省撥款)
青島海洋大學 3億 (教育部、山東省、中國海洋局、青島市總撥款額)
南京理工大學 2.8億(2億+0.8億) (國防科工委+省撥款)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2.8億(2億+0.8億) (國防科工委+省撥款)
.

在其他地方還見過一些省級大學的撥款情況,但不記得在哪看的了.在網上只能找這么多了.要不你再問問別人吧.

⑽ 高校撥款主要來自哪裡各個大學的撥款具體為多少

各個學校距離情況不一的,所有的學校都會接受中央每年的教育財政撥款的,然後就是教育部直屬高校還有教育部的專項撥款,其他各部所管學校都均有其所屬部門的專項撥款的,985和211的也有這兩項工程的專項款的,地方與教育部共建的主要當地政府撥款為主,另外就是高校教師自己課題撥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