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科威特有多少噸石油
擴展閱讀
襄陽市哪裡可以鑒定鑽石 2024-11-23 19:45:39
信德的產品哪個好 2024-11-23 19:31:39

科威特有多少噸石油

發布時間: 2022-01-21 16:45:20

『壹』 海灣戰爭和科威特石油大火的具體情況是怎樣的

位於波斯灣西北角的科威特,全國面積約1.7萬平方千米,人口也不到200萬,全國遍布沙漠和乾涸的鹽湖,幾乎沒有可耕地。但是科威特卻是世界上人均收入最富裕的國家之一(1998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15186美元,1980年前後甚至超過2萬美元),原因是科威特地下的石油蘊藏量約佔全世界的10%,僅次於沙烏地阿拉伯和伊拉克,居世界第三。在20世紀80年代開始的伊拉克和伊朗的兩伊戰爭中,科威特為維持其在中東石油生產和出口的安全,不露聲色地站在伊拉克一邊,為伊拉克支付大量貸款。兩伊戰爭結束,科威特和伊拉克又為貸款的償還等問題爭得不可開交。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宣布,科威特是其一個省份,並出兵佔領了科威特。顯然,伊拉克要的是科威特的石油和石油後面的錢袋子。1990年11月29日,聯合國安理會批准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對伊拉克的軍事行動。1991年2月24日,以美國為首的號稱70萬人(其中美國部隊54萬人)的多國部隊在經過一個多月的空中打擊後,從地面進入被伊拉克侵佔的科威特,將伊拉克軍隊驅逐出科威特後,又進入伊拉克,到2月28日,伊拉克的共和國衛隊已經失去對入侵的多國部隊的抵抗能力。多國部隊以損失230人的代價(其中美國損失147人)消滅了約10萬伊拉克軍隊,取得了這場海灣戰爭的勝利。但是中東地區,甚至全世界的資源和生態環境為此付出了巨大代價。
科威特有豐富的石油資源,1963年年產量就達到1.05億噸,1972年達到1.6791億噸。海灣戰爭前,科威特全國有油井1300餘口,年產量可達約1.3億噸,平均每口井年產量達10萬噸,平均每口井日產量可達274噸。
伊拉克在從科威特撤退時破壞了科威特1300多口井中的732口,引起了油井大火,每天燒掉約71萬噸石油,相當於全世界每天產量的12%。在遍及全國的油田上,每相距300米左右就有一口井在熊熊噴火,濃煙滾滾,科威特全國籠罩在嗆人的黑氣中。如果對這場遍及科威特全國的油井大火任其燃燒,可能要持續100多年,這將是科威特和中東的毀滅並且是人類的災難。
在戰爭結束後的第三天,即3月3日,第一個油井消防隊開進了科威特,此後有包括中國在內的24個國家的消防隊開進了科威特。在緊張的搶救後,1991年11月,即在第一個消防隊到科威特後的第九個月,732口井的大火被撲滅了。20世紀末,科威特共有600~700口油井,年產量約8500~9500萬噸。

『貳』 科威特的計量單位

國際間在計算石油產供銷時主要採用兩種方法:一種是按容積計算,用桶或升表示;另一種是按重量計算,用噸表示。國際上計算石油的年產量、消費量等習慣用噸,而計算石油的日產量、消費量和出口量等時則用桶。石油因比重的不同,不同地區所產石油的重量也略有差異。目前國際石油界在進行原油重量、容積折算時,一般以世界平均比重的沙烏地阿拉伯34度輕原油為准。這種原油每噸摺合7.33桶,每桶又摺合42美加侖(0.159立方米),每加侖(美)相關於3.785升。

這樣計算1桶=42×3.785=158.97 升

『叄』 科威特有多大

面積17818平方公里,人口224萬.

『肆』 科威特也是一個石油產量非常豐富的國家嗎


現在的科威特雖然有著依舊儲量豐富的石油產量。但是,科威特卻開始未雨綢繆,逐漸發展自己的其他產業。所以,現在的科威特已經不是曾經那個依賴於石油出口的國家了。它在科技發展與旅遊業的發展上也有著非常大的進步。科威特的著名旅遊景點雖然沒有迪拜那麼多。但卻擁有許多自身特色強烈的景點。像科威特科技館、豪華的木船飯店-薩斯飯店等等,這些都是科威特非常值得嘗試的景點。所以,如果你想感受中東的奢華之風。不止迪拜這一個選擇哦。科威特也是一個非常有吸引力的國家。因為在這里,你可以感受到在其他地方感受不到的奇妙時光。

『伍』 科威特。

科威特 是一個位於西南亞阿拉伯半島東北部、波斯灣西北部的君主制國家。在南部與沙烏地阿拉伯、北部與伊拉克分別接壤。該國首都科威特城與該國名稱同名。

科威特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豐富。科威特的已探明石油儲量940億桶,約為世界總儲量的10% 。石油、天然氣工業為國民經濟的支柱,其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45%。

科威特的氣候不利於農業,幾乎全部農產品都需進口。該國開始發展多種經濟,減輕對石油的依賴程度。

『陸』 伊拉克和科威特他們的石油問題

目前有好幾個油田橫跨在伊拉克和科威特之間的邊界地區,其中包括「超巨型」的南魯邁拉油田、塞夫萬油田和祖拜爾油田。

『柒』 為什麼伊拉克、科威特、阿聯酋等國家盛產石油

這是個地理問題,中東地區由於地理原因,石油在那裡聚集,西亞地區在很久以前是一片汪洋大海。由於海洋所處的緯度低,氣候溫暖,海水中繁殖了大量的海洋生物。海洋生物遺體隨泥沙一起沉人海底,經過復雜的生物化學變化,逐漸變成了石油。同時,長期的地質發展過程,在西亞形成了良好的儲油構造。廣泛分布的石灰岩有裂縫,沙岩多孔隙,有利於分散的石油流動和集中,形成廣泛的儲油層。上部覆蓋了一層頁岩、石膏、岩鹽等不透水岩層,能防止石油的揮發,起了保護油層的作用;儲油岩層下面,是堅硬的結晶岩基底。在強烈的地殼運動中,儲油構造沒有完全被破壞,所以這里的石油能很好地積聚和保存下來。

『捌』 沙烏地阿拉伯有多少石油啊

沙烏地阿拉伯擁有世界四分之一的原油儲量,並且還將是全球最大的石油出產國。陸上出產包括ZULUF油田的阿拉伯中質油(日產50萬桶)和MARJAN油田(日產27萬桶)和SAFARNIYA油田的阿拉伯重質油,中立區擁有 50億桶已探明原油儲量。 .

沙烏地阿拉伯擁有世界四分之一的原油儲量,並且還將是全球最大的石油出產國。1999年,沙特每天向美國提供140萬桶原油(佔美國當年原油進口總量的16%)。

背景

原油出口佔到沙特出口收入的80-85%左右,佔GDP(國民生產總值)的35-40%。盡管現在正試圖進行經濟格局的多樣化改革,但其對原油產業的 依賴程度仍很深。近幾年對石化行業的投資相對提高了下遊行業的地位。98年至99年初的油價暴跌雖已結束,沙特的經濟狀況亦已大有好轉,但沙特仍面臨著進 行經濟私有化等重大舉措的壓力。99年的GDP實際增長率僅為0.4%,預計2000年油價將上漲,其GDP增長率將迅猛增至5.1%。阿普杜拉王子稱: 前路困難重重,沙特和其他海灣產油國的"強盛"時期已經過去了。對於沙特來說,面臨的另一個嚴峻挑戰是人口的快速增長問題和(在非公有制企業中的)青年就 業問題。過去的十來年中,沙特的經濟增長率跟不上人口增長率,導致人均收入的下降。政府在其1995-2000年的發展規劃中正式確定了鼓勵私有經濟發展 (包括外資企業),減少政府參與的政策。但該舉措進度緩慢。(主要原因是大部分人擔心自己會失業和來自一些大的王室企業的阻力)。沙特亦會逐步減少對石油 業的補貼,提高稅收,著手進行財政方面的改革。目前看來這些已經初上軌道。外商投資有關條例的修改已在考慮之中。99年10月下旬,外國投資商獲准通過共 同基金購買沙特本國公司股份。

另一個推動沙特經濟私有化的動力是其希望在2000年底之前加入WTO(世界貿易組織),但由於種種原因可能會被延遲。WTO對沙特的經濟格局(較高 的稅收、嚴格的市場管制等)將帶來重大的改變。沙特加入WTO的原因有二:1、希望吸引外商投資;2、為本國的石化工業開拓新市場。FAHD國王曾在99 年11月說過:"世界正在走向一體化,沙特也不會落後。"他還表示在成功融入全球一體化的同時,還要強調海灣國家在經濟、政治和軍事等方面的區域聯合。 GCC(海灣合作委員會)已在這方面邁出了第一步。目前,沙特對從GCC成員國進口的貨物實行免徵稅政策。另有一項計劃就是"員工本國化",目標是將現在 沙特工作的5-6百萬外籍員工中的60%取而代之以本國員工。為了推行該計劃,沙特現已停止對外簽發某些特定工種的工作簽證,開始對本國員工進行職業培 訓,為私營企業僱傭本國員工創造條件。政府每年為一些經營狀況不佳的國有企業提供的補貼和承擔的經濟損失是沙特出現財政赤字的主要原因。財政部長呼籲推行 企業私有化。目前,私營經濟占沙特GDP的40%,提供89%的就業機會。但雇員中只有5-10%是本國人。

1999年12月,政府制定了較為保守的2000年財政預算案。其中對石油產業的投入資金僅有2%的增長。另有消息說2000年1月,沙特宣布成立了 一個11人組成的最高"石油和礦產事務委員會"。該委員會的主要職能目前尚不得而知,但據聞似乎與沙特經濟充足的總目標實現和加速能源產業私有化有關。

石油

沙特(包括與科威特的"中立地區")已探明原油儲量為2610億桶,(佔全球總儲量的1/4),最終可再生燃油1萬億桶,是石油生產和出口大國。在 99年3月的OPEC成員國例會上,沙特同意將其原油產量將至7.438MMBD(百萬桶/天)(不包括中立地區)。

沙特擁有77個油、氣田,而幾乎一半的原油儲量都分布在8個油田,它們包括GHAWAR(世界最大的陸上油田,估計剩餘儲量700億桶)和 SAFANIYA(世界上最大的海上油田,估計剩餘儲量190億桶)。沙特油井數目不足1430個,GHAWAR油田的產量便佔了沙特總原油產量的一半。

沙特所產的原油品質多樣,從重質油到超輕質油均有出產。最輕質油產自陸上油田,中質油和重質油則多來自海上。GHAWAR油田是API 34o原油的主要產地。而ABQAIQ油田(已探明儲量為170億桶的大型油田)則出產API 37o阿拉伯超輕質油。從1994年起,HAWTAH TREND油田(包括HAWTAH油田及其幾個小衛星油田NUGYYIM油田,HZMIYAH油田)每日產20萬桶API45o-50o,含硫量0.06%的阿拉伯超輕質油,估計該油田擁有300億桶的液化天然氣儲量。

陸上出產包括ZULUF油田的阿拉伯中質油(日產50萬桶)和MARJAN油田(日產27萬桶)和SAFARNIYA油田的阿拉伯重質油,中立區擁有 50億桶已探明原油儲量。區內有兩個日本的AOC公司(ARABIAN OIL CO。)開發的海上油田-KHAFJI和HOUT油田,這顯示了日本對上游開發的興趣。80%的收入歸AOC所有,沙特和科威特各收10%。TEXACO 公司也有3個在開發的陸上油田:SAFRA油田,FAWARIS南部油田和UMM GUDAIR南部油田)。AOC與沙特的合同2000年2月27日滿約,日方已申請展期。AOC與科威特的合同2003年1月滿約。沙特表示歡迎AOC這 樣的公司在沙特投資,購買原油。日本已提出向沙特提供約40億美元的商業貸款,主要用於脫鹽、發電和石化工業開發等方面。

『玖』 二戰中消耗石油大概多少噸啊!!!!!

請參考以下資料,希望對你有用
石油是武器裝備的動力源泉
隨著軍隊現代化建設推進和機械化水平的提高,武器裝備對石油的依賴性越來越大。

首先,石油是武器裝備機動力的來源。武器裝備的機動能都是由石油的化學能轉化而來。沒有石油,飛機上不了天,艦艇出不了海,坦克、汽車無法行駛。其次,石油是武器裝備操作力和控制力的來源。裝備操作與控制需要能量,而這種能量大都源自石油。因此,可以說石油已成了武器裝備戰鬥力的重要構成因素。換句話說,離開了石油,武器裝備的戰鬥力將無法發揮,甚至成為一堆廢鐵。1942年,英軍嚴密封鎖北非德軍的油料供應線,造成德軍500餘輛坦克因斷油、不能機動而被殲。1944年至1945年,蘇聯紅軍和同盟國軍對德國80幾個煉油廠和石油供應線進行了大規模戰略轟炸,使德軍油料供應嚴重不足,大批飛機、坦克不能作戰。石油是戰爭的「血液」當人類戰爭進入機械化、摩托化乃至信息化時代,之所以大批先進的飛機、艦艇、坦克、戰車、自行火炮馳騁在陸、海、空立體戰場上,發揮著強大威力,一次次贏得戰爭勝利時,正是由於不停地給裝備注入新鮮的「血液」,也正是石油這種特殊的「血液」在戰場上流淌的結果。第一次世界大戰,石油消耗僅為3600萬噸左右,而第二次世界大戰,石油消耗已達3億多噸,占各類作戰物資消耗總量的38%。近幾次局部戰爭中,石油的重要性體現得更為充分。1982年的馬島戰爭,英軍消耗石油達60萬噸,占作戰物資消耗總量的60%;42天的海灣戰爭,美軍消耗石油625萬噸,占物資消耗總量的70%以上。

石油是影響戰爭進程和結局的重要因素

戰爭特別是在現代戰爭中,石油絕不僅是簡單的後勤保障問題,它已成為軍隊戰鬥力的主要構成要素,保障程度如何直接影響戰爭的進程和結局。近代戰爭史上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比如,二戰時美英盟軍諾曼底登陸後,正當巴頓將軍率領的第三集團軍橫穿法國腹地,准備全殲德軍主力時,油料供應突然中斷,機械化部隊無法行進,使德軍死裡逃生。1945年8月,在蘇軍對日本關東軍發動的遠東戰役中,由於戰役准備階段石油儲備不足,加上缺乏運輸車輛和儲油容器,擔任主要突擊任務的坦克集團軍在戰役第三天就幾乎耗盡油料,其他機械化部隊也嚴重缺油,使部隊行動嚴重遲緩,直至日軍宣布投降,蘇軍地面部隊仍未到達預定位置。

石油是許多戰爭的起因和戰爭打擊的目標

石油是重要的戰略物資,因此石油往往還成為戰爭的起因和一些國家發動戰爭的目的,也成了戰爭打擊與破壞的主要目標之一。1940年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主要目的就是為了獲取石油和控制石油資源。20世紀的四次中東戰爭,基本都是以石油為背景,為控制和奪取石油資源而發生的。海灣戰爭是因伊拉克與科威特的石油資源之爭而引起,而美、英等國的軍事介入,主要動機就是為了控制海灣豐富的石油資源,以保證其經濟利益。美國以反恐的名義積極發動阿富汗戰爭,除了打擊以本·拉丹為首的恐怖主義、推進全球戰略部署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看準了中亞地區存在的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想借反恐之機在中亞地區建立軍事存在,以達到控制全球和控制中亞地區石油資源的目的。

此外,現代戰爭中,作為戰爭重要潛力的石油,已成為敵對雙方打擊與破壞的重要目

標。1980年的兩伊戰爭中,石油及其設施成了打擊破壞的重點目標。雙方都將對方的油田、油管、煉油廠、石油裝運站及其他石油設施作為首要打擊目標,造成了嚴重的損失。就伊朗而言,當時世界上最大的、為伊朗提煉2/3原油的煉油廠被夷為平地;152個儲油罐全部被摧毀或損壞;石油日產量由戰前的600萬桶銳減到50萬桶,直接經濟損失達50多億美元。伊拉克8個煉油中心一半遭受襲擊;出口石油的兩個主要港口被嚴重破壞,無法運營;境內的所有油庫及油田均遭襲擊,破壞嚴重;石油日產量由350萬桶減到100萬桶,出口全部陷於停頓,直接經濟損失達40多億美元。科索沃戰爭中,北約為消除南聯盟的戰爭潛力,對其油料生產、儲存設施和交通運輸系統進行了精確打擊。僅4月13日一天,就轟炸了南聯盟的7個油庫。空襲結束時,南聯盟的煉油能力全部喪失,炸毀或嚴重破壞了南聯盟41%的軍用油庫和57%的民用油庫,連接前後方的所有油料補給線被切斷,南聯盟的油料供應量減少了70%。

有人說,石油是黑色金子,是軟黃金;還有人說,石油是大地之血,勝利之血;我認為,石油既是和平的血脈也是戰爭的血脈。

『拾』 為什麼說科威特是浮在石油上的國家

因為科威特石油和天然氣資源豐富,所以被稱為浮在石油上的國家。

讓我們一起努力,擦亮這一扇「放眼看世界」的窗口。

科威特,全名科威特國,是一個位於西南亞阿拉伯半島東北部、波斯灣西北部的君主制國家。在南部與沙烏地阿拉伯、北部與伊拉克分別接壤。該國首都科威特城與該國名稱同名。

科威特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豐富。科威特的已探明石油儲量940億桶,約為世界總儲量的10% 。石油、天然氣工業為國民經濟的支柱,其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45%。

文崗對阿若丹到訪表示歡迎。他表示,中國交建是國際知名的基礎設施承包商和投資運營商,具有良好的規劃、融資、建設、運營能力。科威特是中國交建較早進入的市場之一,在近40年的發展中,中國交建通過實施布比延島工程等大型項目,與科威特政府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目前正處於中科兩國重點窗口合作期,兩國政府在經貿、能源等領域不斷加深合作,這也是中國交建加強與科威特合作的重要契機。

阿若丹表示,目前中國是科威特第一大貿易夥伴,科威特是中國在阿拉伯世界第五大貿易夥伴。科威特對工業園區、公路、鐵路等基礎設施的需求巨大,希望雙方能夠進一步深化合作,改善科威特的基礎設施建設狀態,造福當地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