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修建輸油管道的有利自然條件
(1)夏季氣溫高,熱量高,光照強,地形平坦,有河流水灌溉。 通過修建運河引河流水(阿姆河)擴 大灌溉面積 導致阿姆河注入鹹海的水量減少,鹹海面積減小,失去了調節氣候的功能,荒漠化嚴重 ;
(2)河流流量較大,水流平緩,含沙量較小,有結冰期;
(3)可以利用從裏海沿岸到阿克蘇的原有管道,進入中國後,利用我國原有的輸油管道及通過鐵路運輸,將 石油輸往我國東部地區。該輸油管道經過地區地勢平坦,沒有高山大河等大的自然障礙;
(4) 可以將裏海沿岸的石油經亞塞拜然的輸油管道輸往地中海和黑海沿岸, 再經過海洋運輸輸往美國等西 方國家。這樣就可以避開伊朗和俄羅斯.
② 中巴鐵路的建設對中國石油安全的地理意義
拓寬我國能源進口渠道,保證我國能源進口安全;作為全球第二大能源消費國,中國所需燃油的三分之一依賴於進口,其中來自中東的進口量已經超過1億噸。一直以來,中國的石油來源必須先後經過印度洋、馬六甲海峽和中國南海,這給中國的外交帶來諸多麻煩。在進口運輸線路上,若馬六甲海峽被切斷,後果不堪設想。而巴基斯坦正好處於中東與中國之間,如果從石油寶庫波斯灣起,修建經過巴基斯坦通往中國的油氣管道,可大大縮短空間和時間距離,則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其中,瓜達爾港成為中國的儲油倉庫,。另一方面,中國石油和天然氣方面則越來越成為世界上主要的消費大國。據中國海關統計,2004年,中國進口石油1.2億噸,2005年進口石油1.3億噸。中國石油對外依存度已經上升至40%%。有統計數據表明,2020年我國石油消費量將增至5億噸,有3億噸需要進口,對外依存度高達60%%,超過美國目前50%%的水平。所以對於建設一個具有戰略意義的能源通道,經濟上要能帶來利益,安全上也要全方位的考慮,但不可否認,這是一種具有積極的戰略構想。
③ 中巴石油管道的修建可能面臨哪些自然條件的困難
中巴石油運輸管道沿線的大部分地區人口較少,經濟不發達,在自然條件方面存在著地形地質條件復雜等限制性因素;巴基斯坦並沒有大量石油出口,且進口石油量較大
④ 沿中巴鐵路模擬路線修輸油管道有哪些不利條件
第一部分性能異常原油的管道輸送
1高凝原油及油品的流動特性
2高凝原油及油品流變性的研究方法
3高凝原油及油品的流變模型
4高凝原油流變性研究匯總
5遵守冪定律的高凝原油的管道熱水力計算
⑤ 在中緬管道建設過程中可能遇到的自然障礙有哪些
據知情者透露,中石油計劃從緬甸實兌港修建一條輸氣管線,新的天然氣輸送流程可能沿用以前設計的原油管線輸送走向,輸送總里程超過1000公里,從緬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經瑞麗市再輸送至昆明。經雲南、貴州和廣西三省區後,最終與西氣東輸二線管道聯網。這條管線年輸氣量100億立方米,氣源主要來自緬甸,預計2010年竣工。
2008年4月29日至5月13日,由江蘇水勘院、中石油管道公司、緬甸石油天然氣公司、亞洲公司組成的聯合考察組完成了中緬管道緬甸境內控制性工點的線路踏勘,具體確定了我們即將承擔的兩溝一河(米旦格河穿越、耶罔春海溝及卡拉巴海溝穿越)勘察任務的線路穿越的具體位置,調研了各工點的地形、地貌、水文、氣候及地質概況,對緬甸的社會、交通環境也作了了解。同時通過中石油寰球公司緬甸辦事處的協調,與亞洲公司就後期工作的開展如設備的運輸、翻譯人員的配備、施工油料的提供、車船的租賃等達成了初步意向。針對施工人員旅遊簽證的短期性,也通過寰球公司向國內發出了商務簽證的邀請函。首次現場踏勘行程2000餘公里,穿越七個省(邦),適遇緬甸百年不見的特大風暴,大部分道路崎嶇不平,路窄、彎多,其中兩次翻越海拔1300米、縱深100多公里的若開山脈。
本次穿越工程勘察的難點較大,一是雨季對施工的影響;二是緬甸交通落後,轉場周期長,對工期影響很大,因為從曼德勒的施工現場至海溝的施工現場從陸路無法直接運達,沿途道路崎嶇,木橋眾多,無可供重型設備及車輛通行的路,需要走陸路從曼德勒繞道仰光,再由仰光走海路運至皎漂,前者約需3天,後者約5天,期間還不能有影響船舶正常航行的惡劣天氣;三是卡拉巴海溝的復雜海況;四是項目資金來源單一,資金管理有一定的風險;五是通訊、網路不暢,信息反饋不及時;另外戰線過長及交通不便造成樣品運送周期長,試驗成果受影響。
目前已進入緬甸的雨季,沿海一帶暴雨連綿,給施工帶來更大的困難,我們期待著現場施工人員戰勝一切困難,圓滿完成任務,祝福他們平平安安。
中緬石油管道項目輸氣管線先行需要穿過馬六甲海峽,馬六甲海峽位於印度洋北部、馬來半島和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島之間,是連接中國南海和安達曼海的一條狹長水道。它與其南部的巽他海峽和望加錫海峽共同成為溝通太平洋與印度洋的重要通道,也是亞洲、非洲、歐洲、大洋洲之間相互往來的海上樞紐,交通位置十分重要,歷來有「東方直布羅陀」之稱。
它全長1185公里,西北口寬370公里、東南口最窄處寬37公里;通航水道一般寬13.5公里,最窄處只有2公里,可以同時對開4艘貨船。海峽內一般水深25-113米,自東南向西北遞增。
需要注意的是,一些大排水量船隻特別是大型油輪經過這里時,船底距離海床僅十幾米甚至幾米。一旦發生沉船事故,至少會造成馬六甲航運通道堵塞一周左右。
2004年8月,雲南大學能源專家吳磊等人就提出《關於修建從緬甸實兌到昆明輸油管道的建議》,以「中緬油管」破解中國「馬六甲困局」。
但新建一條輸油管道,將國外海上來油途經緬甸引入我國內地,實際操作中面臨很多問題。而建設一條從緬甸到昆明的輸氣管線就相對容易,因此「中緬氣管」先行落地。
⑥ 我國跨境油氣進口管網初見端倪,解困馬六甲尚需時日
泰納石油管線(泰舍特—納霍德卡)駛入快車道。相比於遲遲未破土的中緬管道和中巴管道,中國「能源突圍」的北方管線鋪設,已經駛入了「快車道」。2007年9月俄羅斯總統普京宣布,泰舍特至納霍德卡石油管道(泰納石油管線)將先通向中國(圖3.6)。泰納石油管線一期工程全長2800km,預計於2008年底如期完工並投入使用,年輸油能力3000萬t,原油供應由西西伯利亞地區油田保障。而二期工程預計在2015年完成,年輸油能力5000萬t,原油供應由東西伯利亞地區油田保障。理論上,泰納石油管線投入使用後,將極大地緩解中國目前原油進口的壓力和風險。日本介入競爭和俄方開價過高的風險趨於消除,中國也將擺脫泰納石油管線建設初期的被動態勢。值得注意的是,這個樂觀預期在近日也蒙上了一層陰影:俄羅斯自然資源部2008年4月10日宣布,泰納石油管線面臨原油供應短缺問題,主要原因是各大石油公司不願投入更多資金開發新油田。從現行開發力度來看,今後10~15年內使泰納石油管線輸油能力由3000萬t增至8000萬t的目標難以實現。不過,該部門也表示會敦促各石油企業加大勘探力度,並且可能會在2009年將對歐洲供應的部分石油調到泰納石油管線,以保障每年對華出口3000萬t原油的計劃。
圖3.6 世界主要油氣運輸管道
(據國新圖庫)
中哈油氣管線(阿塔蘇—阿拉山口)成功貫通,但運力有限。我國西部已投入使用的第一條跨境油氣補給線——中哈石油管線,西起哈薩克的阿塔蘇、東至中國新疆阿拉山口,全長962km(見圖3.6)。中哈石油管道向我國輸送的原油中,50%來自哈薩克的扎納諾爾油田和阿克糾賓油田,50%來自裏海地區的俄羅斯油田。但這條管道目前的輸送能力僅為1000萬t,即使在2010年二期工程竣工後,其輸油能力也僅達到2000萬t,遠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目前中國原油供應體系大部分依靠海運的局面。
哈薩克境內已經建成的石油運輸管道有:薩馬拉(俄)—阿特勞(哈)—黑海新羅西斯克(俄)輸油線;奧爾斯克(俄)—阿特勞(哈)—黑海新羅西斯克(俄)輸油線;阿斯塔納—庫爾泰輸油線;鄂木斯克(俄)—巴甫洛達爾(哈)—阿塔蘇(哈)—希姆肯特輸油線。「中哈線」建成後,將使上述4條輸油管線交織在一起。一旦實現對接,那麼哈薩克、俄羅斯、中國3國的石油管道將構成一個整體。這使建立大中亞及裏海石油管道網路,促進中—哈—俄在石油領域進一步合作成為可能。「中哈線」使裏海石油和西伯利亞石油從西部流入中國市場變成了現實。
中巴石油管線(瓜達爾港—紅其拉甫山口)懸而未決。近年來,有關修建中巴石油管線的爭議不斷,焦點主要集中在:耗費巨資修建中巴石油管線,能在多大程度上增加中國的石油進口多元化指數,降低石油進口運輸風險。設計中的「中巴石油管線」的具體路徑是,在巴基斯坦西南部的瓜達爾港至新疆的紅其拉甫山口之間修建一條石油管線。瓜達爾港距離石油輸出大國伊朗邊境只有72km。如果「中巴石油管線」計劃實現,來自中亞的石油,將從這里直接輸送至中國境內。從經濟成本方面看,如果按中哈石油管線的建設成本推算,中巴石油管線的總里程為7000km,總投資將起碼需要60多億美元。而通過海運將波斯灣石油運往廣州、上海等港口,每噸運價大約10美元,一年2000萬噸運量的運費也僅需2億美元,相比之下,修建中巴石油管線經濟上極不劃算;從技術角度看,中巴之間橫亘著終年地勢險惡的喀喇昆侖山脈和帕米爾山脈,在這樣的地方鋪設管道,而且要常年維護,中國還未有這方面的經驗;最為重要的是,中巴石油管線並不能促使中國與沙特等中東國家簽署長期穩定的石油供應協議,而巴基斯坦有限的原油產量並不足以支付中巴石油管線的高昂建設費用。
2008年3月20日,舉行了中國援建瓜達爾港工程的竣工儀式,一期工程中方提供了1.99億美元的融資;二期工程,中方的援助預計將高達5億美元,這也是中國迄今最大的援外工程。盡管決策層目前對巴方修建中巴石油管線的提議不置可否,但援建瓜達爾港的能源戰略布局意圖應該是不言自明的。事實上,修建中巴石油管線,短期內並不可行。但中長期來看,也不失為一個破解馬六甲困局的辦法。因此,從石油運輸方式多元化的角度來看,開辟其他跨境輸油管道,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中緬輸氣管道(實兌—瑞麗—昆明)項目正式啟動,輸油管道項目呼之欲出。2008年6月26日,中石油宣布與緬甸聯邦政府、大宇聯合體簽署《緬甸海上A 1,A3區塊天然氣銷售和運輸諒解備忘錄》、《中緬韓印六家公司聯合開展天然氣陸上管道可研的合作協議》和《中緬韓印六家公司委託中石油規劃總院開展天然氣陸上管道可研的委託協議》。該諒解備忘錄的簽署是中緬天然氣合作項目的重要里程碑,這標志著中緬跨境輸氣管道項目轉入正式實施階段。
緬甸政府同意通過跨境管道向昆明輸送天然氣,中緬跨境輸氣管道項目正式啟動實施(見圖3.6)。按中緬雙方達成的共識,緬甸每年可向昆明輸送65億立方英尺 1英尺=0.3048m。
隨著中緬天然氣項目的展開,運送原油的中緬石油管道到底何時啟動,再次提上議事日程。中石油、中石化的有關中緬石油管道具體項目的實施方案和投資計劃,已上報國家發改委能源局。這標志著討論數年的「中緬輸油管道」設想終於邁出了實質性步伐。中緬石油管道主要是把來自中東和非洲的石油,經遠洋油輪從印度洋運至緬甸實兌港輸送上岸,再通過長達900km的輸油管線經過緬甸曼德勒、雲南瑞麗,直達昆明,可能還會延伸至重慶。
在過去幾年裡,關於投資成本和經濟回報的權衡,一直是中緬輸油管道遲遲不能敲定的最主要因素。如果從能源供應安全的角度來看,修建中緬輸油管道,再多的錢也值得,因為中緬石油管道是中國擺脫馬六甲海峽油運困局的最好解決方案。因此,近年來,中國學術界有關降低進口石油海運風險、開辟陸路運輸管道的呼聲此起彼伏。
中緬輸油管道的作用就是分散中國進口石油渠道過於單一的風險。它開辟了中國油運「印度洋線路」,即中國從中東和非洲買來的石油可以直接從印度洋經緬甸過境,進入中國。與之前通過馬六甲海峽運抵廣東的「太平洋線路」相比,要近1820海里,而且相對安全得多。中緬輸油管道建成後,通往中國的油輪可以分流走印度洋路線,這不僅對中國有利,對很多東南亞國家也很有益。
通過對我國石油進口現狀的系統分析,不難發現我國石油進口無論是進口來源的多元化還是運輸方式的多樣化,都還有很大的優化空間,未來我國石油進口戰略布局任重而道遠。因此,開展中國油氣進口運輸風險評價研究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和現實意義。
⑦ 沿中巴鐵路模擬線路修輸油管道有哪些不利條件
第一部分性能異常原油的管道輸送 1高凝原油及油品的流動特性 2高凝原油及油品流變性的研究方法 3高凝原油及油品的流變模型 4高凝原油流變性研究匯總 5遵守冪定律的高凝原油的管道熱水力計算
⑧ 讀圖分析中緬油氣管道建設中遇到的不利自然條件有哪些
中緬油氣管道建設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可以從地質條件、地形地勢、氣候、植被、生態等方面進行分析。結合材料可知,
1、地質條件:中緬油氣管道位於緬甸和我國西南地區,經過印度洋板塊和亞歐板塊交界地帶,地質條件復雜,多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
2、地形地勢:油氣管道穿過我國橫斷山區山高谷深,穿過怒江、瀾滄江等眾多天河,穿過去貴高原喀斯特地貌區,地形崎嶇,工程難度非常大。
3、氣候條件:經過地區以熱帶季風氣候為主,降水集中,多暴雨,施工困難。
4、植被:沿線為熱帶季雨林,叢林茂密,悶熱潮濕,野獸、蚊蟲多等。
該工程對我國西南地區帶來的有利影響,可以結合我國西南地區的具體情況進行分析。
由材料「我國西南地區沒有原油供應和煉油廠,所需油品全靠蘭成渝管道和沿長江逆流運輸。」可知西南地區油氣資源短缺,輸入距離遙遠,中緬油氣管道投送,可以縮短油氣輸入路徑。
緩解了西南地區油氣資源短缺狀況,帶動了相關產亞發展;油氣資源的供給利用,降低了煤炭的消費比重,優化了能源消費結構,減輕了環境污染問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