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沙漠里的石油怎麼形成的
擴展閱讀
人力資成本報表有哪些 2025-01-17 01:28:03
蓋樓一平米成本多少錢 2025-01-17 01:22:36
運輸費轉成本怎麼算 2025-01-17 01:09:44

沙漠里的石油怎麼形成的

發布時間: 2022-03-01 05:11:43

A. 沙漠裡面蘊藏了很多的石油,為什麼人們都不去開采呢

沙漠中發現了35億噸石油,儲量巨大。為什麼沒人敢剝削?一直以來,石油被譽為「工業的血液」,經濟的命脈。這對一個國家的發展至關重要。例如,中國是著名的石油消費國和進口國。雖然自身生產能力比較大,但還遠遠不能滿足經濟快速發展帶來的巨大石油需求。中國每年從中東、非洲、東南亞等國家大量進口石油,支撐了中國經濟平穩快速發展。而且,中國已經在沿海地區逐步建立了幾個儲油基地。數據顯示,中國每年的石油消費量也上升到了6億噸左右,這是一個巨大的數字,表明了石油的重要性。

沙漠中發現了35億噸石油,儲量巨大。為什麼沒人敢剝削?



B. 石油到底是怎麼形成的

普遍認為石油的形成有兩種機理:

(1)生物成油理論

大多數地質學家認為石油像煤和天然氣一樣,是古代有機物通過漫長的壓縮和加熱後逐漸形成的。按照這個理論石油是由史前的海洋動物和藻類屍體變化形成的。(陸上的植物則一般形成煤。)經過漫長的地質年代這些有機物與淤泥混合,被埋在厚厚的沉積岩下。在地下的高溫和高壓下它們逐漸轉化,首先形成臘狀的油頁岩,後來退化成液態和氣態的碳氫化合物。由於這些碳氫化合物比附近的岩石輕,它們向上滲透到附近的岩層中,直到滲透到上面緊密無法滲透的、本身則中空的岩層中。這樣聚集到一起的石油形成油田。通過鑽井和泵取人們可以從油田中獲得石油。

地質學家將石油形成的溫度范圍稱為「油窗」。溫度太低石油無法形成,溫度太高則會形成天然氣。雖然石油形成的深度在世界各地不同,但是「典型」的深度為四至六千米。由於石油形成後還會滲透到其它岩層中去,因此實際的油田可能要淺得多。因此形成油田需要三個條件:豐富的源岩,滲透通道和一個可以聚集石油的岩層構造。

(2)非生物成油理論

非生物成油的理論天文學家托馬斯·戈爾德在俄羅斯石油地質學家尼古萊·庫德里亞夫切夫(Nikolai Kudryavtsev)的理論基礎上發展的。這個理論認為在地殼內已經有許多碳,這些碳有些自然地以碳氫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碳氫化合物比岩石空隙中的水輕,因此沿岩石縫隙向上滲透。石油中的生物標志物是由居住在岩石中的、喜熱的微生物導致的。與石油本身無關。

在地質學家中這個理論只有少數人支持。一般它被用來解釋一些油田中無法解釋的石油流入,不過這種現象很少發生。非生物成油理論無法解釋世界99%以上的石油都儲存在沉積岩中,而那些非沉積岩中的石油也可被解釋為從別處沉積岩中運移而來。同樣,非生物成油理論無法解釋石油中廣泛分布的生物標志化合物,如甾烷,伽馬蠟烷,植烷,藿烷,萜類以及同位素偏輕等現象。

拓展資料:

開採石油是非常昂貴的,也可能對環境帶來破壞。海上探油和開采會打擾海洋環境。尤其以清理海底的挖掘工作破壞環境最大。油輪事故後泄漏的原油或提煉過的油在阿拉斯加、加拉帕戈斯群島、西班牙和許多其它地區脆弱的海岸生態系統造成嚴重的破壞。

石油燃燒時向大氣層釋放二氧化碳,導致全球變暖。每能量單位石油釋放的二氧化碳低於煤,但是高於天然氣。但是作為交通用燃料要減少焚油導致的二氧化碳的釋放尤其棘手。一般只有大的發電廠才能夠裝配吸收二氧化碳的裝置,單個車輛無法裝配這樣的裝置。

雖然現在也有可再生能源作為選擇,但是可再生能源能夠取代多少石油以及可再生能源本身可能導致的環境破壞還不肯定和有爭議。陽光、風、地熱和其它可再生能源無法取代石油作為高能量密度的運輸能源。要取代石油這些可再生能源必須轉換為電(以蓄電池的形式)或者氫(通過燃料電池或內燃)來驅動運輸工具。另一個方案是使用生物質能產生的液體燃料(乙醇、生物柴油)來驅動運輸工具,但是目前的技術還無法讓生質燃料夠環保。總而言之要取代石油作為主要運輸能源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C. 為什麼總是沙漠地區產石油

讓我們先來看看石油是如何在中東波斯灣地區形成的。就形成時間而言,至少需要200多萬年才能形成。當時,全球地理環境不是今天的樣子。大約2.5億年前,地球的土地主要由兩部分組成。勞亞古陸地位於北半球,而南半球的岡瓦納陸地隔著特提斯海彼此面對。特提斯海是今天地中海的「前身」。

除了淺海環境,有時湖相沉積物也產油。我國四川盆地在古代地質歷史時期曾是一個湖泊盆地。石油生產有許多有機體和條件。到目前為止,四川也是我國油氣資源豐富的省份。據最近媒體報道,鄂爾多斯還發現了非常豐富的油氣資源。山西和黃河中游有許多湖泊沉積,有石油條件,但只存在多油少油的問題。

在地質歷史時期,淺海或湖泊相沉積環境是特別好的成油條件,這與我們今天是否看到沙漠幾乎沒有關系。

D. 沙漠里也有石油,為何無人開采

主要是因為開采難度太大了,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所以無人開采。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僅用十幾年的時間,就超越了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其中資源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我們知道,在中國境內擁有很多沙漠地區,也有不少的資源蘊藏在裡面,例如石油資源。在中東地區就有很多的沙漠地區,蘊藏著豐富的石油,這也是中東發家致富的根本,中國沙漠地下藏有大量石油,但卻無人開采。

最後一點也是最重要的戰略,問題是又是我國寶貴的資源,很多專家認為石油是不可再生的,因此我估計實行的可持續問題,為了維持生態的平衡,石油盡量選擇進口,而沙漠中的石油作為儲備資源。因此沙漠中的大量石油,可以說是我國儲存的石油資源最多的,但是卻由於很多因素的限制,導致無法開采。

E. 盛產石油的沙漠是

原來地表上大面積的、厚厚的植物層(白堊紀古樹木最高者可達一百米左右)及其內的所有動物、生物,全部在其含鹽鹼覆蓋物的高溫高壓,以及大量水的長久的共同作用下,最終演化為石油、天然氣資源。所以,這樣一來,沙漠下面必然有石油、有天然氣,而且蘊藏量自然十分豐富。

非洲撒哈拉沙漠和中國塔里木盆地都是盛產石油的沙漠

F. 石油是怎樣形成的

石油的生成:

石油的成油機理有生物沉積變油和石化油兩種學說,前者較廣為接受,認為石油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經過漫長的演化形成,屬於生物沉積變油,不可再生;後者認為石油是由地殼內本身的碳生成,與生物無關,可再生。

石油主要被用來作為燃油和汽油,也是許多化學工業產品,如溶液、化肥、殺蟲劑和塑料等的原料。

石油,地質勘探的主要對象之一,是一種粘稠的、深褐色液體,被稱為「工業的血液」。地殼上層部分地區有石油儲存。主要成分是各種烷烴、環烷烴、芳香烴的混合物。

2017年10月27日,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公布的致癌物清單初步整理參考,石油煉制(職業暴露)在2A類致癌物清單中。

(6)沙漠里的石油怎麼形成的擴展閱讀:

我國石油資源集中分布在渤海灣、松遼、塔里木、鄂爾多斯、准噶爾、珠江口、柴達木和東海陸架八大盆地,其可采資源量172億噸,佔全國的81.13%;天然氣資源集中分布在塔里木、四川、鄂爾多斯、東海陸架、柴達木、松遼、鶯歌海、瓊東南和渤海灣九大盆地,其可采資源量18.4萬億立方米,佔全國的83.64%。

從資源深度分布看,我國石油可采資源有80%集中分布在淺層(<2000米)和中深層(2000米~35 00米),而深層(3500米~4500米)和超深層(<4500米)分布較少;天然氣資源在淺層、中深層、深層和超深層分布卻相對比較均勻。

從地理環境分布看,我國石油可采資源有76%分布在平原、淺海、戈壁和沙漠,天然氣可采資源有74%分布在淺海、沙漠、山地、平原和戈壁。

從資源品位看,我國石油可采資源中優質資源佔63%,低滲透資源佔28%,重油佔9%;天然氣可采資源中優質資源佔76%,低滲透資源佔24%。

G. 為什麼大多石油集中在沙漠

這與沙漠沒有關系,石油富集在什麼地方與這個地方的古地理環境和生物豐富程度有關,在沉積盆地裡面,陸相湖盆和邊緣海盆都可以形成石油,中東地區雖然現在是沙漠,但是中生代是海洋,塔里木現在也是沙漠,但是古生代是海洋,大慶當然不是沙漠,大慶在中生代的時候是一個大型湖盆,所以現在某個地方是什麼地貌與能否產出石油沒有太大關系,關鍵是石油產出層位所屬的地質時代這個地方是什麼古地理環境。海底的石油天然氣的蘊藏量同樣豐富

H. 油田為何多在沙漠中

地質學家通過艱苦的勘探發現,在世界上許多大沙漠低下,蘊藏著儲量驚人的石油氣資源,而且名列前茅的幾個世界級大油田都在沙漠區。 沙漠地區為什麼多油田呢?相對來說,沙漠的形成較晚,大約在110萬年以內,油氣田的形成則較早,一般在2500萬年以上。 由此看來,大油氣田與沙漠似乎沒有什麼「血緣」關系。但是,隨著近年來探測技術的發展,科學家發現油氣田的地表處,在遙感圖像上出現油氣暈、烴類雲霧。 對油氣田的「生命」研究也發現,油氣田是動態平衡的產物,即一邊是向地下的油氣源補給,另一邊是向地表的油氣擴散,當補給大於散失,就形成油氣田;而補給小於散失,油氣田就會消亡。 大油氣田的油氣源豐富,散失量相對較大,從油氣田擴散到地表的烴類分子,不適於生物生存從而使土壤沙漠化。所以說,並不是沙漠區有利於油氣田的形成,而是由於油氣田的存在才使地表形成了不長植物的沙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