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美國怎麼解決中東石油問題
擴展閱讀
制服清洗價格如何計算 2024-10-19 22:30:54
間隙測量工具哪個牌子好 2024-10-19 22:25:09

美國怎麼解決中東石油問題

發布時間: 2022-01-22 14:39:40

Ⅰ 美國如何控制中東石油

中東地區國家之間及對中東以外國家間的戰爭和沖突、中東伊斯蘭激進主義和西方殖民主義情緒、恐怖主義對中東石油生產和運輸的破壞以及自然因素等都一定程度上對供給安全帶來威脅,各國基於對石油這一戰略性資源的安全考慮、為掌控這一資源而在中東地區實施不同的對外政策,以及該地區石油資源擁有國為保障國內經濟發展、維護政權穩定及在國際舞台上占據重要地位對該地區國家和地區以外國家實行不同的對外政策,從而導致石油資源控制權的爭奪。這種爭奪表現在該地區國家之間和該地區國家與其他國家間政治手段的零和博弈,而更激進的形式往往是戰爭和沖突,不管哪種形式都會危及石油供給安全。
對美國來說,石油資源對不僅是經濟上的利益,更多的是政治權力上的利益,作為增強其在世界超級大國地位的力量資本,控制該地區、控制石油,就能控制該地區和該地區以外的更多國家。自美國取代英國成為中東地區霸主以來,其勢力就再未離開過這片土地。
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曾坦言:「阿拉伯世界的石油對於歐洲會越來越重要,如果來自那裡的石油被切斷,歐洲的經濟就會崩潰,歐洲的經濟崩潰了,美國也會出現空前的困難「。
以1990年海灣戰爭為例,薩達姆·海珊對科威特的軍事行動,就是嚴重觸犯了美國在中東的根本利益——石油,影響到整個西方的經濟發展,且伊拉克的軍事擴張,也嚴重威脅到了美國控制中東的兩根支柱——沙烏地阿拉伯和以色列的安全,這是美國所不能容忍的,所以美國迅速出兵科威特來維護自己在該地區的根本利益。
雖然從單純的地理位置上來看,美國本土遠離中東地區,但由於石油資源所擁有的強大利益和權力的存在,使得美國利益在該地區不斷擴張。該地區的國家大多依賴石油資源來發展本國經濟,依賴石油地位的上升來獲得國際上相應的政治權力,它們把石油作為維護本國利益的武器。因此,由資源而引發的控制石油權力的爭奪就不可避免。
但資源爭奪既是武力爭斗,又是合作共同獲取利益。例如該地區尤為突出的是美國與沙特的關系。美沙關系中,石油因素便是基礎。沙特是美國最重要的石油供給國之一,沙特強大的剩餘生產能力和在OPEC中的地位,對於美國國內石油消費和穩定經濟有著十分關鍵的作用。同樣是基於石油因素,沙特的經濟發展對美國具有較大依附性。石油貿易經濟促進了沙特的金融發展,美國通過「美沙合作委員會」為其建立了銀行系統和金融系統。尤其在軍事上,沙特為保障本國在該地區的安全,警惕伊朗威脅,大量購買美國先進武器裝備。海灣戰爭後,沙特與美國簽訂了300多億美元的武器采購合同。冷戰後,兩國簽訂了《共同防禦協定》、《經濟軍事協定》等,沙特允許美國在其領土上建立軍事基地。良好的美沙關系,不僅促進了雙方石油貿易的穩定,保障了兩國經濟的發展,而且對沙特來說,能夠維護其在中東地區和OPEC中的主導地位,對美國來說,穩定這個世界性石油大國也保證了美國對世界石油的控制力和在中東地區的影響力。
可以看到,這種控制權的爭奪不單單只有矛盾的對立和沖突,這種對資源的控制權爭奪還存在著合作的形式。美國利用沙特在該地區發揮自身影響力,最主要的就是在控制了沙特這個世界上最大產油國的同時,也控制了該地區其他國家,尤其是在其利益受到挑戰時,能夠得到沙特等國家的協助。例如在海灣戰爭中,沙特就向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提供了大量的經濟、軍事、政治及外交的幫助,與美國立場保持高度一致。那麼,從沙特立場來看,正是出於更大限度的對該地區石油資源進行控制,獲得自身利益考慮才選擇與美國保持緊密關系的方式。所以,不管是美國還是沙特,都基於圍繞石油引發的多重根本利益而保持了高度的協同合作。

Ⅱ 中東石油問題

這個石油是安全的,中國的石油是非常安全的,你可以放心的使用

Ⅲ 美國真的需要中東石油嗎

美國並不依賴中東石油。雖然沙特至今仍是美國第三大原油進口國,但它平均每天向美國出口的原油已減少到了100萬桶都不到,而美國第一大原油進口國加拿大平均每天向美國出口原油卻超過了300萬桶。2014年底,國際原油價格慘烈下跌,原因之一是世界經濟疲軟導致石油消耗低於市場預期,但更重要的推手還是近年來美國爆發的頁岩革命。尤其在過去4年,由於國際油價始終在高位徘徊,美國頁岩油生產商加大開采力度,國內已建成約2萬口新油井,使美國石油產量提高了三分之一,日產量達到將近900萬桶,美國也藉此擺脫了過去嚴重的石油依賴,並且一度將石油出口歐洲,從而對中東形成潛在威脅。如今,美國對中東石油的依賴性,比過去半個世紀里的任何時候都要低,甚至可以賣石油到中東。國際能源署早在2012年就預測:美國將在2015年超過俄羅斯成為世界最大的天然氣生產國,在2017年將超過沙烏地阿拉伯,成為世界第一大產油國。到2020年,美國的石油產量將達到每日1100萬桶。眼下,很少有人會懷疑美國能夠輕而易舉地實現能源自給。

Ⅳ 美國為什麼不把中東石油國家全部占為己有

殖民時期已經過去了。
美國也想搞「新殖民主義」,兩次伊拉克戰爭就是這個目的,美國從第一世界打成了第三世界(指美國的基礎設施落後破敗了)。
美國想做但做不到。

Ⅳ 為什麼美國要去中東搶石油

美國攻打伊拉克,不是為了奪取石油本身,而是為了防止地區強權(,利用其能源重地的戰略價值,要挾國際社會或是在中東地區造成動盪和不穩定(例如:打破平衡,進攻以色列等等),使得世界能源中心出現大的動盪,給以能源為主的各個國家造成危害,價格暴漲,石油短缺等等(當然美國能源需求最大當然以後就損失最大),

也就說美國攻打伊拉克是維持一種秩序,,維持世界各國以合理價格購買到石油的權利。

目前美國已經拉開能源革命的序幕,但是目前這些清潔能源成本還較高,有的還不成熟,因此還無法完全代替石油,因此中東穩定還是至關重要的。

Ⅵ 第一次中東石油危機怎樣解決的

第一次石油危機(1973年):1973年10月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為打擊以色列及其支持者,石油輸出國組織的阿拉伯成員國當年12月宣布收回石油標價權,並將其原油價格從每桶3.011美元提高到10.651美元,使油價猛然上漲了兩倍多,從而觸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最嚴重的全球經濟危機。持續三年的石油危機對發達國家的經濟造成了嚴重的沖擊。在這場危機中,美國的工業生產下降了14%,日本的工業生產下降了20%以上,所有的工業化國家的經濟增長都明顯放慢。
阿拉伯國家的石油鬥爭,突破了美國石油壟斷資本對國際石油產銷的控制,沉重打擊了美國在世界石油領域的霸權地位。美國每天的石油進口減少了兩百萬桶,許多工廠因而關閉停工,正在受到能源危機困擾的美國政府不得不宣布全國處於「緊急狀態」,並採取了一系列節省石油和電力的緊急措施,其中包括:減少班機航次,限制車速,對取暖用油實行配給,星期天關閉全國加油站,禁止和限制戶外燈光廣告等。甚至連白宮頂上和聯合國大廈周圍的電燈也限時關掉,尼克松還下令減低他的座機飛行的正常速度,取消了他周末旅行的護航飛機。美國國會通過法案,授權總統對所有石油產品實行全國配給。美國國防部正常石油供應幾乎有一半中斷,美國在歐洲的駐軍和地中海的第六艦隊不得不動用它們的戰時石油儲備。

美國為了對抗阿拉伯產油國的石油鬥爭,威脅要使用武力佔領這些國家的油田,美國的恫嚇遭到阿拉伯國家的迎頭痛擊。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和利比亞發出嚴正警告,如果美國膽敢武裝入侵,就立即炸毀油田和有關設施,徹底摧毀美國在中東的全部石油利益。阿拉伯國家的堅決態度,迫使美國不敢貿然動手。
為了利用矛盾集中力量打擊美以侵略者,阿拉伯國家對石油進口國採取分別對待的策略,根據其對這場戰爭的不同態度,將它們分為「友好」、「中立」和「不友好」三類。凡是對以色列實行某種經濟制裁或斷絕外交關系或為阿拉伯各國提供某種軍事援助的國家,劃為友好一類,可以獲得減產前的供應數量。凡是積極支持援助以色列侵略者、反對阿拉伯國家和巴勒斯坦人民的正義斗爭事業的國家,則被劃為不友好一類,停止對它們的石油供應,對中立國家,適當限制對它們的石油供應。
這場石油鬥爭,不僅在經濟上對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產生巨大影響,而且在政治上分化了西歐、日本與美國的關系,孤立和打擊了美國和以色列。許多西歐國家為了獲得中東的石油供應,都對美國支持以色列猶太復國主義的政策,採取拒絕合作的態度
石油本來是阿拉伯國家的寶藏,可是多年來它並不能為阿拉伯人民造福,卻成了帝國主義掠奪的對象。這一次阿拉伯國家團結一致,同仇敵愾,把寶藏當作「武器」,在反對以色列及其支持者的斗爭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石油武器的運用,在政治上和經濟上給予帝國主義和霸權主義以沉重的打擊,大長了第三世界國家的志氣。阿拉伯人民通過這場斗爭,在政治上揚眉吐氣,進一步覺醒,認識到自己手中握有制服帝國主義的有效力量,他們決心要掌握自己的資源,自己掌握自己的命運。

Ⅶ 1973中東石油問題怎麼解決的

A 1973年10月16日,震撼世界的石油危機爆發


在10月中東戰爭中,阿拉伯石油生產國為了打擊以色列及其支持者,把石油作為捍衛國家主權,收復失地和反對霸權主義的戰略武器,採取減產、提價、禁運以及國有化等措施開展了一場震憾世界的石油鬥爭,成為第三世界反霸斗爭的一個偉大創舉。

10月6日爆發戰爭當天,敘利亞首先切斷了一條輸油管,黎巴嫩也關閉了輸送石油的南部重要港口西頓。10月7月,伊拉克宣布將伊拉克石油公司所屬巴士拉石油公司中美國埃克森和莫比爾兩家聯合擁有的股份收歸國有。接著,阿拉伯各產油國在短短幾天內連續採取了三個重要步驟:10月16日,海灣地區的科威特、伊拉克、沙烏地阿拉伯、卡達、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五個阿拉伯國家和伊朗決定,將海灣地區的原油市場價格提高17%。

10月17日,阿爾及利亞等10國參加的阿拉伯石油輸出國組織部長級會議宣布,立即減少石油產量,決定以9月份各成員國的產量為基礎,每月遞減5%;對於美國等支持以色列侵略的國家的石油供應,逐月減少5%。

10月18日,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中的阿布扎比酋長國決定完全停止向美國輸出石油。接著利比亞、卡達、沙烏地阿拉伯、阿爾及利亞、科威特、巴林等阿拉伯主要石油生產國也都先後宣布中斷向美國出口石油。

阿拉伯國家的石油鬥爭,突破了美國石油壟斷資本對國際石油產銷的控制,沉重打擊了美國在世界石油領域的霸權地位。美國每天的石油進口減少了兩百萬桶,許多工廠因而關閉停工,正在受到能源危機困擾的美國政府不得不宣布全國處於「緊急狀態」,並採取了一系列節省石油和電力的緊急措施,其中包括:減少班機航次,限制車速,對取暖用油實行配給,星期天關閉全國加油站,禁止和限制戶外燈光廣告等。甚至連白宮頂上和聯合國大廈周圍的電燈也限時關掉,尼克松還下令減低他的座機飛行的正常速度,取消了他周末旅行的護航飛機。美國國會通過法案,授權總統對所有石油產品實行全國配給。美國國防部正常石油供應幾乎有一半中斷,美國在歐洲的駐軍和地中海的第六艦隊不得不動用它們的戰時石油儲備。

美國為了對抗阿拉伯產油國的石油鬥爭,威脅要使用武力佔領這些國家的油田,美國的恫嚇遭到阿拉伯國家的迎頭痛擊。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和利比亞發出嚴正警告,如果美國膽敢武裝入侵,就立即炸毀油田和有關設施,徹底摧毀美國在中東的全部石油利益。阿拉伯國家的堅決態度,迫使美國不敢貿然動手。

為了利用矛盾集中力量打擊美以侵略者,阿拉伯國家對石油進口國採取分別對待的策略,根據其對這場戰爭的不同態度,將它們分為「友好」、「中立」和「不友好」三類。凡是對以色列實行某種經濟制裁或斷絕外交關系或為阿拉伯各國提供某種軍事援助的國家,劃為友好一類,可以獲得減產前的供應數量。凡是積極支持援助以色列侵略者、反對阿拉伯國家和巴勒斯坦人民的正義斗爭事業的國家,則被劃為不友好一類,停止對它們的石油供應,對中立國家,適當限制對它們的石油供應。

這場石油鬥爭,不僅在經濟上對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產生巨大影響,而且在政治上分化了西歐、日本與美國的關系,孤立和打擊了美國和以色列。許多西歐國家為了獲得中東的石油供應,都對美國支持以色列猶太復國主義的政策,採取拒絕合作的態度。例如,英國不許美國利用它的國內和海外領地的運輸設施為以色列轉運補給,西德禁止美國供應以色列的軍火從西德港口起運,西班牙、希臘和義大利等國都不允許美國飛機在其領土著陸或飛越其領空,歐洲經濟共同體九國外長會議發表的聯合聲明進一步提出:以色列必須結束從1965年沖突以來所保持的領土佔領,必須考慮巴勒斯坦人的合法權利。日本起初採取所謂「中立」立場,阿拉伯國家限制了對它的石油供應。11月22日,日本政府發表四點聲明,表示以色列軍隊應從「六·五」戰爭所佔領的土地撤出,應當承認和尊重巴勒斯坦人民的合法權利,並敦促以色列遵守聯合國憲章原則,否則「將重新考慮對以色列的政策」。美國國務院對此十分懊惱地說:「我們的一些盟國實際上作出了很大的努力,把它們自己同我們公開分開。」

石油本來是阿拉伯國家的寶藏,可是多年來它並不能為阿拉伯人民造福,卻成了帝國主義掠奪的對象。這一次阿拉伯國家團結一致,同仇敵愾,把寶藏當作「武器」,在反對以色列及其支持者的斗爭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石油武器的運用,在政治上和經濟上給予帝國主義和霸權主義以沉重的打擊,大長了第三世界國家的志氣。阿拉伯人民通過這場斗爭,在政治上揚眉吐氣,進一步覺醒,認識到自己手中握有制服帝國主義的有效力量,他們決心要掌握自己的資源,自己掌握自己的命運。

石油鬥爭大大加強了阿拉伯國家的經濟實力。僅提價一項使阿拉伯國家的石油收入由1973年的300億美元,猛增到1974年的1100億美元,極大地鼓舞了第三世界人民捍衛國家主權和保護民族經濟權益的斗爭,它為第三世界國家的反帝反殖反霸斗爭開創了一個新的局面。

Ⅷ 美國控制了中東的石油,為什麼中國還能買到石油

春泛若耶溪(綦毋潛)

Ⅸ 第四次中東戰爭引發的石油危機,對美國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1973年的10月6日,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一開始,埃及人和敘利亞人兩線出擊,打了以色列一個措手不及,但不久後戰況逆轉,以色列反占上風。
一場旗開得勝的戰爭最終以被迫停戰告終,這讓阿拉伯世界非常郁悶。坐擁石油的阿拉伯人決定,在戰場上得不到的東西,就從其他地方去獲得。於是,歐佩克——國際石油輸出國組織——決定用石油做武器,抬高油價打擊西方。這個辦法果然比戰爭來得更有效,很快西方就承受不住了。
這時,美國當時的財政部長西蒙秘密地飛到了沙特,去見沙特的石油大臣,也是首任歐佩克秘書長,告訴他:你們想把油價打多高我們不管, 但是要想不讓美國人與你們為敵,你們必須接受一個條件,就是全球的石油交易用美元結算。這位沙特的石油大臣與整個世界一樣,對美國人這一招棋的深遠機心並不瞭然,於是就一口答應了美國人的要求,從此,全世界的石油交易與美元掛鉤,而美元的信用也就在此後40年裡,牢牢地與全球的能源需求掛上了鉤。
走到了這一步,美國人設計出的這個新型帝國漸漸開始顯現出輪廓,這就是人類帝國史上從未出現過的金融殖民帝國。美國人發現,比起當年德國人虎口奪食去爭取一個國家的生存空間這種愚蠢做法來,更高明的辦法,應該是通過讓世人幾乎覺察不到的方式,乖乖地讓他們把手中財富交出來,而又不製造仇恨。要達此目的,沒有比金融殖民更好的辦法了,這辦法可以把全世界都納入美國的金融體系中,然後,像擰開自來水水龍頭一樣讓財富滾滾流入美國人的口袋。 美國人為什麼要打伊拉克戰爭?答曰:為了石油。那麼,接下來的問題是:為什麼美國佔領伊拉克後,卻不從伊拉克免費拉走一桶石油?美國普通百姓為什麼也要和世人一道忍受高油價的煎熬?這是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但是答案在本文的前面已經給出,就是全球的石油交易與美元掛鉤。
當美國打下伊拉克時,首先出現的是什麼情況?全球油價飆升。油價飆升,交易又以美元結算,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油價的飆升拉高了全球的美元需求,也就是說,美國人通過戰爭打出了全球的美元需求。打伊拉克戰爭之前,一桶石油38美元,打完了之後接近150美元,等於一場戰爭把美元的需求打高了近三倍。當全世界需要更多的美元去購買石油時,最高興的當然除了產油國,就是美國政府了。因為這樣一來,美國政府就能以給全世界提供流動性的名義,開動印鈔機,印刷更多的美元,而美國政府不是慈善家,不會白白把美元給你,你必須拿你的產品去換,從而再一次加入實物換綠紙的游戲。此時美國政府的印鈔行為可以說名正言順,而用不著像金融危機的今天,明目張膽也失信於人地在全世界沒有需求的情況下增發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