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石油夠用多少年
根據石油專家以往的推算,地球上石油只夠使用40-50年。然而,美國康奈爾大學的天文學家托馬斯·戈爾德教授於去年11月提出新學說,斷言「距石油枯竭還有500年」,語驚四座。
石油起源於古生物遺體的「有機成因說」已被普遍認同,中學教科書都是這樣記述的。而戈爾德教授卻站在「無機成因說」的立場上提出了「地下深層可燃氣學說」,認為石油並不是起源於生物,而是起源於地下100-300公里深處的甲烷。
研究表明,石油的主要成分是碳化氫,其中結構最簡單的就是甲烷。戈爾德說,地球深處的甲烷是46億年前地球誕生時被封在地球內部深處的,在地球出現生命之前就已經存在。其根據是,尚未證明有生物存在的木星和土星的大氣中含有甲烷等碳化氫物質,並且從落到地球上的隕石中也發現了碳化氫。他認為,地下100-300公里的溫度和壓力下,碳化氫能穩定存在,而甲烷和其他碳原子與氫原子結合,生成了分子量更大的碳化氫。在這種狀態下生成的碳化氫順著岩石狹窄的縫隙上升,聚集到地表附近,於是形成了油田和天然氣田。
戈爾德教授受瑞典政府的委託,在瑞典的一個環形地帶挖掘了兩口深度分別為6700米和6500米的井,並從一口井中回收了約1.3萬升石油,這一結果引起了世界的關注。
但很多研究人員指出,回收的石油很可能是在挖掘工程中使用的潤滑油泄漏混入的。即使那些石油不是混入的,作為油田這點回收量也太少了,根本不值得開采。因此,他們對「地下深層可燃氣學說」持否定觀點。戈爾德教授認為,雖然產量少,但是產出石油卻是事實。
日本弘前大學教授氏家良博說:「關於石油的成因,有機成因學說中的『油母質根源學說』目前得到了絕對的支持,但無機成因說對分散存在於地層中的碳化氫的成因也具有說服力。」
根據戈爾德的學說,由於地層里的石油被回收之後,將被從地球深層上升的石油重新填滿,因此石油的儲量會大幅度增加,可供使用500年。專家認為,要判斷戈爾德教授學說的真偽,最直接的方法只有挖掘100公里的深井,而現在的技術還無法做到這一點。
2. 石油要經過幾億年才形成
在漫長的地質年代裡,海洋里繁殖了大量的海洋生物,它們死亡後的遺體隨著泥沙一起沉到海底,長年累月地一層層堆積起來,跟外界空氣隔絕著,經過細菌的分解,以及地層內的高溫、高壓作用,生物遺體逐漸分解、轉化成石油和天然氣。
一般是幾千萬年
3. 石油還能開采多少年
石油資源是一種不可再生資源,盡管有科學考察表明, 這種能源在地球上依然在不斷生成,例如在墨西哥灣、黑海等,但其生成的速度,不是以年計算,而是要用地質年代來計算,因此這是一個十分漫長的過程。
全世界石油還能用多久?盡管地層中的石油和天然氣的蘊藏量不可能十分准確地估算出來,但據石油專家們的粗略估計:人類自1973年至1997年間向地球索取了大約5000-8000億桶石油,占當時探明儲量的85%。自那時以後,新發現的油田幾乎使儲量翻了一番。地下總共還有2萬億桶石油可供開采利用,可供人類消費近80年。
世界最大的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公司認為,就目前探明的儲量來看,即使再開采70年也不會到達底線。隨著新油田的發現和勘探及開采技術的提高,人類使用石油的時間可能還會延長。
4. 煤炭和石油形成要多長時間
煤炭的主要成分是碳,石油的主要成分是烴類(碳氫化合物)。
許多勘探資料都表明,全世界煤的可開采資源是巨大的,其能量值相當於石油資源的10倍。煤和石油的形態、形成歷史、地質條件雖然不同,但是它們的化學組成卻大同小異。煤中約含碳80%~85%,含氫4%~5%,平均分子量在2000以上。石油含碳85%,含氫13%,平均分子量在600以內。從組成上看,它們的主要差異是含氫量和分子量的不同,因此,只要人為地改變壓力和溫度,設法使煤中的氫含量不斷提高,就可以使煤的結構發行變異,由大分子變成小分子。當其碳氫比降低到和石油相近時,則煤就可以液化成汽油、柴油、液化石油氣、噴氣燃料等石油產品了。同時還可以開發出附加值很高的上百種產品,如乙烯、丙烯、蠟、醇、酮、化肥等,綜合經濟效益十分可觀。
國際上經典的煤變石油工藝是把褐煤或年輕煙煤粉與過量的重油調成糊狀(稱為煤糊),加入一種能防止硫對催化劑中毒的特殊催化劑,在高壓釜里加壓到20266~70931千帕並加熱到380~500攝氏度的溫度,在隔絕空氣的條件下通入氫氣,使氫氣不斷進入煤大分子結構的內部,從而使煤的高聚合環狀結構逐步分解破壞,生成一系列芳香烴類的液體燃料和烷烴類的氣體燃料。一般約有60%的煤能轉化成液化燃料,30%轉化成為氣體燃料。具體來說,煤變石油的工藝可分為「直接液化」和「間接液化」兩種,從世界范圍來看,無論哪一類液化技術,都有成熟的範例。
「直接液化」是對煤進行高壓加氫直接轉化成液體產品。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納粹德國就注意到了煤和石油的相似性,從戰略需要出發,於1927年下令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煤炭直接液化廠,年產量達10萬噸,到1944年達到423萬噸,用來開動飛機和坦克。一些當時的生產技術,今天還在澳大利亞、德國、巴基斯坦和南非等地應用。
「間接液化」是煤先氣化,生產原料氣,經凈化後再行改質反應,調整氫氣與一氧化碳的比例。此項技術主要源於南非,技術已非常成熟,煤變石油成本已低於國際油價,但技術一直嚴格保密。20世紀50年代,南非為了克服進口石油困難,成立了南非薩索爾公司,主要生產汽油、柴油、乙烯、醇等120多種產品,總產量達到700多萬噸。目前,這家公司的3個液化廠,年耗煤4590萬噸,年產合成油品1000萬噸。該公司累計投資70億美元,現在早已回收了全部設備投資。此外,俄羅斯、美國、日本等國也相繼陸續完成了日處理150~600噸煤的大型工業試驗,並進行了工業化生產的設計。
5. 石油是怎樣形成的,它可以讓我們地球人用多少年
石油,地質勘探的主要對象之一,是一種粘稠的、深褐色液體,被稱為「工業的血液」。地殼上層部分地區有石油儲存。主要成分是各種烷烴、環烷烴、芳香烴的混合物。石油的成油機理有生物沉積變油和石化油兩種學說,前者較廣為接受,認為石油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經過漫長的演化形成,屬於生物沉積變油,不可再生;後者認為石油是由地殼內本身的碳生成,與生物無關,可再生。石油主要被用來作為燃油和汽油,也是許多化學工業產品,如溶液、化肥、殺蟲劑和塑料等的原料。
6. 石油大約要經過多少年才能形成
現在所使用的石油形成於幾百萬至幾億年以前,今天,地球上還在生成石油和天然氣,但生成過程緩慢,而且要求一系列的條件都正好具備才可能產生,因此不要指望今天的浮游生物明天就能變成石油。
7. 形成石油要多少年
石油的生成至少需要200萬年的時間
在現今已發現的油藏中,時間最老的達5億年之久。但一些石油是在侏羅紀生成。在地球不斷演化的漫長歷史過程中,有一些「特殊」時期,如古生代和中生代,大量的植物和動物死亡後,構成其身體的有機物質不斷分解,與泥沙或碳酸質沉澱物等物質混合組成沉積層。
由於沉積物不斷地堆積加厚,導致溫度和壓力上升,隨著這種過程的不斷進行,沉積層變為沉積岩,進而形成沉積盆地,這就為石油的生成提供了基本的地質環境。大多數地質學家認為石油像煤和天然氣一樣,是古代有機物通過漫長的壓縮和加熱後逐漸形成的。
(7)石油形成多少年擴展閱讀:
石油產品
石油產品在社會經濟發展中具有非常廣泛的作用與功能,其經提煉生成的產品已經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石油是不同烴化合物的混合物,通過一次加工,主要採用常壓,減壓蒸餾的簡單物理方法,將石油切割為沸點范圍不同,密度大小不同的多種石油餾分。石油二次加工是主要用化學方法或化學。
物理方法-催化裂化(催化重整、焦化、減黏、加氫裂化、溶劑脫瀝青等)以提高某種產品收率,增加產品品種,提高產品質量。通過化學過程的第三次加工生產很多化工產品。大體上,石油產品可分為石油燃料、石油溶劑與化工原料、潤滑劑、石蠟、石油瀝青、石油焦等6類。
其中,各種燃料接近總產量的90%;各種潤滑劑品種最多,產量約佔5%。經過加工石油而獲得的各類石油產品在不同的領域內有著廣泛的,不同的用途。
8. 石油是怎麼形成的,目前全世界的石油還能用多少年
石油形成至今仍是未解之謎,目前只有2個理論去解釋石油的形成,一種是有機形成,另一種是非有機形成。
石油是一個永不枯竭的能源,石油如果沒了,也表示整個星球即將毀滅,只要地心仍在燃燒,石油永不枯竭。
但為什麼我們把石油列為不可再生?目前人類所能獲取到的石油是表層石油。表層石油量少,雖然隨著時間漫長的推移,地球更深處的石油會迴流到表層,但那對於人類而言非常非常漫長。
目前人類科技水平而言還不能獲取更深處的石油,即便是科技發達了,那也必須花費極高的成本,就好比以卵擊石,以鑽換石一樣,所以隨著科技的發展,更加環保便宜的可再生能源將代替石油!
9. 石油的產生周期是多少
研究表明,石油的生成至少需要200萬年的時間,在現今已發現的油藏中,時間最老的可達到5億年之久.在地球不斷演化的漫長歷史過程中,有一些「特殊」時期,如古生代和中生代,大量的植物和動物死亡後,構成其身體的有機物質不斷分解,與泥沙或碳酸質 石油
[1]沉澱物等物質混合組成沉積層.由於沉積物不斷地堆積加厚,導致溫度和壓力上升,隨著這種過程的不斷進行,沉積層變為沉積岩,進而形成沉積盆地,這就為石油的生成提供了基本的地質環境.
10. 石油的形成需幾年
研究表明,石油的生成至少需要200萬年的時間,在現今已發現的油藏中,時間最老的達5億年之久。在地球不斷演化的漫長歷史過程中,有一些「特殊」時期,如古生代和中生代,大量的植物和動物死亡後,構成其身體的有機物質不斷分解,與泥沙或碳酸質沉澱物等物質混合組成沉積層。由於沉積物不斷地堆積加厚,導致溫度和壓力上升,隨著這種過程的不斷進行,沉積層變為沉積岩,進而形成沉積盆地,這就為石油的生成提供了基本的地質環境。大多數地質學家認為石油像煤和天然氣一樣,是古代有機物通過漫長的壓縮和加熱後逐漸形成的。按照這個理論石油是由史前的海洋動物和藻類屍體變化形成的。(陸上的植物則一般形成煤。)經過漫長的地質年代這些有機物與淤泥混合,被埋在厚厚的沉積岩下。在地下的高溫和高壓下它們逐漸轉化,首先形成臘狀的油頁岩,後來退化成液態和氣態的碳氫化合物。由於這些碳氫化合物比附近的岩石輕,它們向上滲透到附近的岩層中,直到滲透到上面緊密無法滲透的、本身則多空的岩層中。這樣聚集到一起的石油形成油田。通過鑽井和泵取人們可以從油田中獲得石油。地質學家將石油形成的溫度范圍稱為「油窗」。溫度太低石油無法形成,溫度太高則會形成天然氣。雖然石油形成的深度在世界各地不同,但是「典型」的深度為四至六千米。由於石油形成後還會滲透到其它岩層中去,因此實際的油田可能要淺得多。因此形成油田需要三個條件:豐富的源岩,滲透通道和一個可以聚集石油的岩層構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