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伊拉克戰爭後, 美國怎麼樣控制伊拉克的石油資源
由於美國小布希入侵伊拉克沒有什麼像樣的理由,傳說中的大殺傷武器也沒有找到,因此,出兵就有點名不正言不順,為了減少這種尷尬局面,美國干預伊拉克石油產業盡量採用比較隱蔽的方式。
目前美國國務院有一個伊拉克工作組,下面領導了一個顧問團,派出大量顧問,進駐了伊拉克石油部、能源部以及立法、司法、執法各部門,以圖從政策和法規上制定對美國及西方列強有利的辦法。
目前主要的干預是限制伊拉克石油的出口,凡是出口到西方列強的,都批准,而出口到西方列強以外國家,比如中國,都加以種種限制。
聯合國有個針對伊拉克的「石油換食品」計劃,這個也由美英兩國來具體執行,執行過程中也是專門挑對美國有利的執行,對美國沒有什麼好處的,就限制執行。
㈡ 伊拉克石油
伊拉克石油生產、輸送、存儲設施在戰爭中遭到了破壞,因此需要重建,加上交通、通訊、醫療、教育等其基礎設施、公共服務領域內的重建,所以需要大量的商業機構參與。
比如,油井被破壞了,要回復生產就先要修復、招收工人、培訓,等等都需要先期投資。那麼把這個重建、開采機會給誰就是問題了。美國人一般是採取招標的方式,首先在投標條件上就對美國或盟國公司傾斜,規定在伊拉克戰爭中反對美國的國家及拒絕向伊拉克派兵的國家的公司沒有投標資格。
其次在招標過程中照顧美國公司,讓美國公司中標。
另外也有不經過招投標,直接和美國承包商簽合同的。
這其中自然包括各種灰色的關系,媒體爆料出來的丑聞也不少。給你貼幾個。
伊拉克重建合同黑幕曝光 美國官員明目張膽索賄
2004-4-19 13:30:42
據英國《泰晤士報》報道稱,美國人領導的聯盟臨時管理當局(CPA)最近被指控在伊拉克重建工作的招標項目中收受賄賂。目前,華盛頓方面已經派出了一個調查小組前往巴格達,而一些在伊拉克工作的外籍人士,也將在調查中提供證據和證詞
把握升浪起點 外匯交易怎樣開始?
外匯市場直通車 沒有必賺只有穩賺
。據估計,受賄事件可能已經導致大量石油被非法銷售到海外。
美官員索賄明目張膽,大公司氣憤之至
《泰晤士報》表示,這次的受賄問題是一位英籍的聯盟臨時管理當局顧問捅出來的,而此前各大媒體都沒有詳細報道過這些內幕消息。作為受賄事件的證人之一,這位顧問將會在不久後進行的調查中作證。
據內部人士透露,聯盟臨時管理當局在發放合同的時候,一直存在著巨大的問題。很多看到合同承包項目的專家都曾經吃驚地說:「誰會掏這么多錢,購買這么點服務?」而對於這些專家的意見,聯盟臨時管理當局官員似乎一點都不在乎。
目前,美國政府還沒有公開說明,到底是什麼事情導致調查小組前往伊拉克,不過,分析家猜測,一些曾經在競標中失利的國際大公司可能向有關部門反映了這些黑幕。
一位不願意公開姓名的大公司代表向《泰晤士報》透露,在參與伊拉克重建項目工程競標的時候,幾乎每個環節都有黑幕存在,一些負責合同最終結果的官員甚至明目張膽地向大公司索賄。「整個過程簡直就是肆無忌彈」,這位代表對記者氣憤地說。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當很多西方國家在爭取合同的時候,行賄的資金數量成為了決定合同歸屬最重要的因素。知情人還透露,在其中幾個最重要的合同中,聯盟臨時管理當局根本就沒有進行過任何磋商,而是不明不白地就宣布某個公司為最終的獲勝者了。
通信、建築是重災區,部分人靠石油牟利
據悉,伊拉克重建合同個個都數額巨大,一些項目的總承包額超過了10億美元。而在這些合同中,通訊、安全、建設等類型的合同則是利潤最為豐厚的,同時也是競爭過程最黑暗的。
一家英國公司在接受采訪的時候表示,伊拉克重建的招標過程完全是暗箱操作,而其中包括決定伊拉克未來經濟的重要項目,例如通信工程等。這家公司還表示,靠行賄得到訂單的另一個結果就是,承包公司很可能會粗製濫造、偷工減料,一旦這些工程竣工,將帶來嚴重的後果。
還有官員表示,涉嫌索賄的人,不僅包括聯盟臨時管理當局的某些高級官員,還有不少美國五角大樓的官員,總之,參與在這些合同中受賄的官員人數和級別都不低。
除了在承包工程上存在丑聞,聯盟臨時管理當局負責的其他項目也有很多漏洞。在伊拉克戰爭結束後,聯盟臨時管理當局盡快讓幾個大型油井恢復了產油。然而,經過了半年多的休整,伊拉克的產油量還是沒有恢復到戰前水平,這也造成了世界油價不斷上漲。
內部人士透露,伊拉克目前的真實產油量可能遠大於聯盟臨時管理當局的統計數據。因為,油井產出的很多石油並沒有納入統計范圍,而是被某些石油公司偷偷運走,在國際市場上銷售以換取暴利。
目前,調查工作即將全面展開,美國政府還沒有公開對此事發表任何看法。
美國哈利伯頓再獲伊拉克重建巨額合同引爭議 2004-01-21
由於在伊拉克重建項目上向美國政府多收了6100萬美元,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服務公司美國哈利伯頓公司曾受到美國人的強烈指責,連曾擔任過該公司總裁的美國副總統切尼也因此受到連累,懷疑他從中幫了忙。但是,哈利伯頓的生意卻一點也沒耽誤,它的子公司剛剛又從美國政府獲得了價值12億美元的合同。
這份合同是哈利伯頓的子公司KBR同美國國防部的下屬機構美國陸軍工程兵團簽訂的,主要涉及伊拉克部分油田的石油開采,加工,油田建設和保養等項目。哈里伯頓是美國軍方的長期供貨商。
一名民主黨參議員稱此事「不可思議」,說這擺明是一種特殊照顧,而哈利伯頓公司卻說,再次獲得新合同,恰恰證明它是清白的。
美國公司簽訂重建伊拉克合同
美國公司簽訂重建伊拉克合同 1
親愛的聽眾朋友你們好,首先祝大家身體健康,工作順利!歡迎大家收聽我們給大家准備的有關伊拉克重建問題專題節目。
眾所周知,獲取伊拉克石油資源是美英兩國軍事侵襲伊拉克的主要目的之一。現在薩達姆政權已經垮台,焦點又是重建伊拉克問題。目前重建伊拉克的工作落到美英公司手中,因為參加重建的公司由美國選擇。
伊拉克戰爭剛剛結束後,該國的局勢逐步趨於穩定,但是該國的經貿和工業基礎急需重建。
22年裡經歷了三場戰爭的伊拉克,今天把一切希望寄託在美國公司上,因為美國目前統治著伊拉克,一切合同都是以美國的名義簽署的。
目前主管伊拉克事務的美國退伍將軍迦納管轄的美國國際發展援助機構是簽訂重建工作合同的主要決策者。
重建伊拉克的許多合同是伊拉克戰爭爆發前就已起草好的。據美國華爾街日報報道:在伊拉克戰爭爆發的前幾天,美國數家公司與該機構簽訂了價值十億美元的合同。在所有公司中,名為哈爾波爾頓的公司尤為突出,該公司在1995年至2000年由美國時任副總統切尼領導。
3 月24日迦納領導的美國國際發展援助機構與美國的杜林格公司簽訂了一項修建烏姆蓋斯爾港口價值五百萬美元的合同,雖然這項合同價值不高,但是重要的一點是該港口所具備的條件。因為伊拉克從海上獲得的國際人道主義援助要佔總援助的百分之六十。難怪美國要把住這一港口,此外許多證據證明:3月24日美國消防公司的消防人員進入伊拉克南部,進行撲救油井大火工作。但事實上,這些人早在3月24日的前三個星期就已經秘密進入科威特待命。
上述美國消防公司實際上也是一個切尼負責的哈爾波爾頓總公司的一個下屬公司。該公司在3月24日前,與美國陸軍簽署了一項秘密軍事協議,撲救伊拉克正在燃燒的油井。
美國政府清楚地知道,重建伊拉克需要幾千億美元的資金,當然美國也知道伊拉克是世界上第二大石油蘊藏國,因此,美國公司就大膽地簽署了重建協議。此外,美國總統從國會還獲得20億美元的重建伊拉克援助款。布希與布萊爾的想法恰恰相反,布希希望聯合國在人道主義援助活動方面發揮更積極的作用,但反對聯合國插手伊拉克重建問題。在美國內部鮑威爾更傾向英國的立場,但是美國五角大樓的鷹派決不允許其他外交傾向左右布希。
實際上,迦納也是在五角大樓官員的施壓下當選為伊拉克新任長官,迦納此前是一個很有經驗的軍火商。布希認為:在伊拉克需派一名將軍,在五角大樓的監督下完成在伊拉克的任務。
迦納在伊拉克戰爭開始前,大約聯系了12 家美國公司,並與上述公司簽署了在18個月內,修建伊拉克高速公路,為四百萬伊拉克學生印刷教科書,重建25000所學校,270座醫院和一千家配備有美國醫療設備的診所的協議。遺憾的是在這些合同中,沒有法國和德國公司,甚至聯合國也因反對美國襲擊伊拉克而被剝奪了參與伊拉克重建和運送人道主義救援物資的權利。
美國公司簽訂重建伊拉克合同 2
親愛的聽眾朋友,你們好,首先祝大家身體健康,工作順利!歡迎大家收聽我們的「美國公司簽訂重建伊拉克合同」節目的第二部分內容。好下面請聽我們今天的這一節目。
美國最近在很多問題上採取單邊主義政策和單邊主義軍事行動,這都是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片面看問題的結果。英國作為一個老牌殖民主義國家對控制伊斯蘭國家很有經驗,英國認為:不可能對一個伊斯蘭國家長期進行軍事管制。
美國國務卿鮑威爾也認為:美國只有通過間接的、非軍事的途徑才能繼續控制伊拉克。鮑威爾甚至對美國向他國施加外交壓力表示憂慮,他認為其他國家也可以參與戰後伊拉克的重建工作。但是五角大樓官員根本不聽他的建議。
鑒於此,鮑威爾出訪波斯灣周邊阿拉伯國家,希望阿拉伯國家也努力參與伊拉克重建工作。鮑威爾認為:伊拉克戰爭給波斯灣阿拉伯國家製造了良機,因為阿拉伯國家可以增加石油產量,以彌補伊拉克在石油市場上的空缺。當然美國並沒有對伊拉克未來失去希望,美國清楚地知道,伊拉克每天出產600萬桶石油,一年的石油收入可達500億美元。
自從聯合國對伊拉克實施石油換食品計劃以來,伊拉克獲得的24億美元的石油收入,全部打入了聯合國監督下的紐約分行巴黎BNP銀行的賬號。此外,還有相當於兩億兩千五百萬美元的約800——900萬桶伊拉克石油儲存在土耳其的吉哈港口。
目前美國還打算在國際石油市場上為伊拉克樹立起石油大國的形象,不過這需要耗資50 億美元重建在對伊制裁時期遭破壞的伊拉克煉油廠。美國這樣做的目的是讓美國的四大石油公司再次重返伊拉克石油領域。而羅馬尼亞到北歐的所有石油公司也都亟待著進入伊拉克石油領域,從中獲得更多的好處。法國公司也排在英西兩國公司的後面,期待著美國是否開恩讓該公司參與伊拉克重建工作。
現今美國公司打算在短期內把日產250萬桶的伊拉克石油增加到600萬桶。之後進一步達到沙特的石油日產量,沙特目前的石油日產量達800——900萬桶石油。
美國官員目前打算讓伊拉克石油私有化,以便廢除薩達姆時代簽署的所有伊拉克石油合同。對此俄羅斯半私有化的魯克阿維勒石油公司則決定,將維護自己在伊拉克西格爾納煉油廠的應有權利,該公司強調:要讓美國好吃不好咽。該公司總裁憑其與俄羅斯總統普京的親密關系威脅美國,要求美國賠償200億美元的損失,否則將向國際法庭提出起訴。
美國的有關負責人為了把伊拉克目前的石油日產量從250萬桶增加到600萬桶,需要投資350億美元。如果讓伊拉克的石油日產量達到900萬桶,則還需增加200億美元。
法國圖塔爾石油公司對伊拉克的麻木特和伊本歐姆爾河油田也做出類似的聲稱,該公司聲稱:該公司一年多來一直研究開發伊拉克以上油田。法國希望美國相信他們的聲稱,至少他們也能從伊拉克石油業受益。
部分石油公司則不想在美軍控制伊拉克時期在伊拉克作長期投資。他們認為這樣風險大,更重要的是他們對軍政府沒有信任感。他們認為,伊拉克人掌管該國石油業比美軍控制要好得多。至少簽合同的手續比較簡化,收集相關資料需要三個月,研究這些資料需要六個月,到正式簽合同,最多也只需要兩年。如果美國控制伊拉克石油業,情況就大不相同,從進入石油區到生產石油少則需要五至七年,多則需要十年。
在伊拉克的通訊業,美國需要投資十億美元才能重新啟動伊拉克的固定電話線。此次戰爭爆發前,法國公司曾在伊拉克通訊基礎設施投資,毋庸置疑,法國公司當然想參與伊拉克的通訊業重建工作。
至今美國還沒有宣布許多伊拉克重建方案,無疑從伊拉克啟動移動手機到交通運輸以及保障伊拉克人民的所有必需品,足讓美國的工業運轉數年。
㈢ 伊拉克有那麼多的石油資源,為什麼還那麼窮
也許就是因為油水多,所以想分油水的傢伙也多,也就是說想控制他的傢伙也就多。
㈣ 伊拉克有多少石油
新華網北京3月13日電(記者 王龍琴)伊拉克石油、天然氣資源十分豐富。石油儲量僅次於沙烏地阿拉伯,居世界第二位。2001年已探明的石油儲量達1150億桶,在歐佩克和世界已探明總儲量中分別佔15.5%和14%。天然氣儲量預計為3.1萬億立方米,佔世界總儲量的2·4%。
伊拉克石油主要分布在境內的73個地區,目前僅開采了15個地區。伊拉克70%的天然氣屬於石油伴生氣,主要產於北部基爾庫克油田和南部魯邁拉油田。目前,現有9個集氣站的日處理天然氣能力為0.42億立方米。
從伊拉克發現石油開始,石油工業一直是伊拉克的主要經濟支柱,石油的生產和出口成為伊拉克經濟賴以發展的基礎。海灣戰爭前,伊拉克日產原油350萬桶,最高時達450萬桶,佔世界原油日產量的6%。伊石油出口所得占其外匯收入的95%。
1990年8月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後,聯合國開始對伊拉克實行包括石油禁運在內的全面制裁。制裁使伊經濟基本陷於癱瘓狀態,人民生活水平急劇下降。
在不能解除對伊制裁的情況下,為緩解伊拉克的人道主義危機,1995年4月,聯合國安理會通過986號決議即「石油換食品」計劃,允許伊拉克每6個月可出口價值20億美元的石油。1996年12月,這一協議得到實施。1998年2月,安理會通過第1153號決議,將伊拉克出口石油份額提高到每半年52億美元。1999年12月17日,安理會通過的第1284號決議中規定取消伊拉克石油出口上限。
隨著「石油換食品」計劃不斷延長,伊拉克石油出口不斷增加。迄今,「石油換食品」計劃已執行了12期。到2002年底,伊拉克石油日產量恢復到近300萬桶,其中220萬桶用於出口。根據安理會有關決議,伊拉克在「石油換食品」計劃內取得的石油出口收入,72%用於人道主義救援項目,25%用於海灣戰爭的賠償,其餘部分用於支付聯合國在伊各項活動經費。
自「石油換食品」計劃實施以來,由於美英阻撓,計劃並未得到徹底執行。據伊拉克方面統計,到2002年11月,「石油換食品」計劃下價值75.83億美元的合同沒有到位。
㈤ 伊拉克石油資源豐富的原因
伊拉克石油資源豐富的原因
這個問題要從石油的形成原因來回答。石油是古代死去的動物屍體經過上百萬年的復雜的化學變化形成的。古北非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恐龍大象等哺乳動物聚居區,那裡有大片的原始草原、湖泊,十分適合這些哺乳動物生存。後來,由於氣候變化造成大型哺乳動物大片死亡。同時地殼發生變化,這些哺乳動物的屍體還沒有來得及腐爛就被埋入地下,長期與空氣隔絕,經過數百萬年復雜的化學變化,就形成了今天的石油。
㈥ 伊拉克為什麼有那麼多石油
因為伊拉克地處中東地區,而中東地區是世界上石油儲量最豐富的地區,中東地區的石油儲量佔世界總儲量的57%;石油產量11.3億噸,佔世界總產量的31%。多少年來,中東以其極其豐富的石油資源促進了人類的繁榮和進步,但也成了無數戰亂的根源。
而中東石油多,主要是是因為古時候那裡各種有機物如動物、植物、特別是低等的動植物像藻類、細菌、蚌殼、魚類等死後埋藏在不斷下沉缺氧的海灣、瀉湖、三角洲、湖泊等地經過許多物理化學作用,最後逐漸形成為石油。 而中東地區在世界內,地形教其他地區低矮,形成盆地狀態。中東猶如「盆底」也容易使石油累計其中
㈦ 伊拉克石油工業概況是什麼
伊拉克石油資源豐富,據2008年BP世界能源統計,伊拉克已探明石油儲量約為1150億桶,佔世界石油總儲量的9.5%,僅次於沙烏地阿拉伯和伊朗,居世界第三位(除加拿大外)。伊拉克石油生產和出口在國民經濟中處於主導地位,是伊拉克支柱產業,也是伊拉克戰爭後重整經濟的重要條件。石油和天然氣收入是伊拉克政府收入主要來源,占其GDP的60%和出口收入的90%。國際市場高起的油價推動了伊拉克經濟的持續增長,2007年伊拉克GDP增長10.2%,比2006年高出3.7%。
一、伊拉克石油工業近況
伊拉克現有73個油田,其中超特大型油田6個、特大型油田17個、大油田20個。代表性油田有南部的魯邁拉油田和北部的基爾庫克油田,目前約45%的石油產量來自魯邁拉,20%多來自基爾庫克。受伊拉克戰爭和國內局勢影響,伊拉克國內油氣勘探成果不豐。2006年6月,伊拉克在扎格羅斯(Zagros)山脈獲得1個石油發現,其Tawkel井的測試日產量為5000桶油當量,探明儲量約為1億桶,是自1993年以來最大的石油發現。2007年7月又獲得1個陸上天然氣發現,也位於扎格羅斯。
2003年伊拉克戰爭以前,伊拉克平均日產原油260萬桶,日出口原油210萬桶。由於戰爭及戰後破壞,伊拉克原油生產急劇下滑,平均日產原油僅134.4萬桶,其中日出口量不足40萬桶。2004年伊原油產量回升至1億噸,平均日產200.0萬桶,日出口量也相應回升至145.0萬桶。受安全局勢動盪等因素影響,2005年伊拉克原油產量有所下滑,平均日產183.3萬桶。原油出口受其影響,其中第四季度跌至戰後新低,平均日出口110萬桶。之後幾年,尤其自2007年始,伊拉克國內投資約3400萬美元保護石油生產設施的安全體系開始發揮重要作用,並推動原油產量及出口量持續回升(表32-1)。2008年第一季度,伊拉克日均原油產量達240萬桶,出口量達192萬桶。第二季度原油日均產量更增至243萬桶,為伊拉克戰爭以來最高水平。
圖32-22007年伊拉克原油出口地區
據美國《油氣雜志》報道,伊拉克現有煉廠8座,共有原油一次年加工能力3195萬噸,催化重整能力450萬噸,加氫裂化能力371萬噸,加氫精製能力1330萬噸/年,潤滑油年生產能力50萬噸。其中,最大的3家煉廠為拜伊吉(Baiji)煉廠(30萬桶/日)、巴士拉(Basra)煉廠(15萬桶/日)和道拉(Daura)煉廠(11萬桶/日),3家合計能力占伊拉克總煉油能力的近90%。所幸煉廠在伊拉克戰爭中破壞不大,平均日煉油能力維持在64萬桶以上水平,主要石油產品產量保持基本穩定。石油產品日產量2003年為46.4萬桶,2007年平均為48.1萬桶。
伊拉克北部的拜伊吉和南部的巴士拉、道拉等煉廠曾遭到海灣戰爭破壞,且大部分煉廠存在設備陳舊、技術落後等問題,急需升級改造。伊拉克石油部正著手上述煉廠的改擴建工程,尤其是納傑夫煉廠二期工程,以達到日煉油3萬桶的設計能力。
伊拉克的下游石油產業存在著輕質產品緊缺、汽油質量差等諸多問題,最突出的還是成品油供不應求的矛盾。煉油能力不能滿足國內需求,尤其自2005年始,50%以上的成品油依靠進口。由於需求缺口較大,許多生產企業被迫待油停工,加油站無油可加。為解決油品供應問題,伊拉克石油部計劃未來幾年在國內新建幾座煉廠,提高現有煉油能力。伊拉克石油部部長宣布,准備出資10億美元,在南部卡爾巴拉及納傑夫兩省交界處建一座日煉油14萬桶的大型煉廠。伊拉克石油部還計劃在其南部納西里耶市新建一煉油能力為30萬桶/日的煉廠及北部阿爾比勒省7萬桶/日的庫亞煉廠。伊拉克石油部已向美、韓、日等一些國際知名公司發出邀請,參與伊拉克煉廠的項目競標。同時為保證運輸和進出口暢通,需要大筆資金對遭受破壞的輸油管道和石油終端進行大范圍的修復工作,以恢復並提高運輸和吞吐能力。
二、伊拉克投資環境分析
2003年伊拉克戰爭後,在美國推動下,伊拉克歷經臨時管理委員會、臨時政府時期、過渡政府時期,直至2006年5月20日成立的戰後首屆民族團結政府。5年以來,伊拉克恐怖暴力事件接連上演,宗派沖突愈演愈烈,民族矛盾日益尖銳,國內局勢日漸混亂,而新政府未能對動盪不安的局面取得有效控制。
2008年,伊拉克在經歷了3個月的相對平靜之後,7月再次掀起暴力高潮。北部石油重鎮基爾庫克的爆炸造成200多人傷亡,首都巴格達的3起連環爆炸造成數十人死傷,伊拉克再次成為恐怖襲擊的重災區。暴力事件的回潮再次說明伊拉克局勢動盪的根源依然存在。
伊拉克戰爭打碎了伊拉克原有的國家機器。戰後美國扶植的幾屆政府雖經選舉產生,但政府內部各派都只代表各自利益,對重大問題難以達成一致,大大削弱了執政能力。伊拉克民眾反美情緒高漲,反美活動持續不斷,是伊拉克暴力事件的根源之一。
伊拉克政府早在2007年2月就通過了《石油天然氣法》草案。草案規定:成立國家石油公司負責管理國內石油相關事務;石油收入上繳國庫再按人口比例在全國各省平均分配;油氣資源向外國石油公司開放,合作方式依據產品分成協定,即外方在合同初期獲75%的利潤,待收回開采成本後按20%提取利潤。草案旨在以公平方式使伊拉克人人享有石油資源帶來的利益,同時吸引外國投資振興伊拉克經濟。但各派在石油利益分配等關鍵問題上難以達成一致,致使石油法草案至今未獲議會通過。
伊拉克是一個伊斯蘭國家,95%的人信仰伊斯蘭教,其中遜尼派穆斯林佔40.5%,什葉派穆斯林佔54.5%,北部庫爾德人大多屬遜尼派。遜尼派、什葉派和庫爾德人是影響伊拉克政壇的3個主要族群。占人口少數的遜尼派生活在油氣資源貧乏的伊拉克中部和西北部,長期處於主導地位。什葉派分布在石油資源豐富的伊拉克南部和巴格達西部。庫爾德人居住在富含石油資源的北部地區,雖屬遜尼派,但因強烈的民族獨立願望多次與中央政府對峙沖突。石油利益分配問題是派別間沖突迭起的重要誘因之一。
伊拉克北部庫爾德一直是外國公司垂涎而又不敢涉足的地區。庫爾德自治區無視中央政府,自行通過法律與一些國際石油公司簽訂了15份石油勘探及輸出合同,激怒了巴格達政府,多次強調合同違法,並把這些公司列入永不合作黑名單。
為獲取更多利益,英美介入伊拉克政府石油天然氣立法,草案取消了原先伊拉克政府對石油的控制權,對外國石油公司開放油氣資源,其中條款明顯有利於美國等西方石油公司,引起舉國上下一片反對聲。草案法規定,65個油田交由外國公司開發,採用產品分成模式,協議期長達20~35年,兩階段的分成比例高達75%和20%。伊拉克專家認為產品分成協議一般適用於開采前景不樂觀、生產成本高的高風險油田,不符合伊拉克的油田情況。縱觀中東其他石油生產國,大多採用技術服務或有限產品分成模式。多數伊拉克人擔憂若草案通過,伊拉克石油資源將落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石油公司掌控中,因此伊拉克國內不滿和反對的聲音很大。
伊拉克政府90%以上的財政收入來自石油,蘊藏在伊拉克地下的豐富石油資源被看做是重新振興這個戰亂國家的最大資本。因此石油工業重建,增加石油出口收入是伊拉克政府最迫切想要解決的難題。但受各種因素影響,伊拉克石油工業重建進程緩慢。
影響伊拉克石油工業重建進程的首要因素是安全穩定問題。盡管戰爭已經結束,但武裝分子對輸油管道、電力設備等設施的不斷襲擊,使國內安全形勢持續惡化,石油生產與出口未能按預期速度恢復。伊拉克石油部一直忙於維護不斷遭到襲擊破壞的油田設施,加強石油設施及人員的保安工作。2007年7月以來,投資約3400萬美元建設的安全體系對於防止伊拉克境內石油生產和加工設施遭襲發揮了重要作用,推動了原油產量的持續回升,這對持觀望態度的外國公司來說無疑是一條好消息。因此只要伊拉克國內局勢穩定,安全生產有保障,外資引進易如反掌。
石油天然氣法的遲遲不出台也是伊拉克石油工業重建步履維艱的主要因素。在開放油氣資源吸引外資、與外國公司合作模式上,因無法律依據可依,工作難有進展。伊拉克許多在產老油田超強度開采,又歷經戰亂,設備年久失修,管理技術水平低,急需大量資金進行大規模維修和更新改造。伊拉克現有煉廠均建於20世紀70年代,同樣存在技術落後、設備陳舊、煉油能力低等問題,且大部分曾遭到戰爭破壞,需要注入大筆資金。總之,伊拉克石油工業重建面臨巨大資金壓力。
美國劍橋能源研究協會的報告顯示,目前只有10%的伊拉克石油儲量被勘探確認,而確認的資源中也只有17%的油田得以開發。伊拉克的石油儲量為1150億桶,估計可能遠超過此數。伊拉克石油開發條件優越,具備油層厚、油田大且分布集中、產量高、開采成本低、運輸便利等一些其他國家不具備的有利條件。
2008年3月,伊拉克內閣經過會議討論,批准石油部與外國公司簽訂為期兩年的「技術支持協議」,藉助外國公司的專業技術和人力支持,提高5個在產油田的原油產量,實現2008年300萬桶/日的目標產量。約有150家公司申請參加招標,而伊拉克與英美的幾個石油大公司則舉行單獨談判。
2008年4月,伊拉克石油部宣布了首批通過資格預審的35家公司名單,拉開了伊拉克石油工業由完全國有化轉向部分對外開放的序幕。名單顯示有4家中國公司入圍,分別為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海油和中國中化。此次入圍將成為中國進入伊拉克乃至中東地區油氣資源布局的切入口。早在1997年中國石油就與伊拉克簽訂了阿赫達布油田開發協議。而中國石化、中國海油、中國中化一直在伊拉克尋找油氣資源的合作機會。在入圍資格預審的35家公司中,英美等西方石油企業占據了23家。
2008年6月30日,伊拉克石油部部長沙赫里斯塔尼在新聞發布會上宣布,美國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英荷殼牌石油公司,BP公司、法國道達爾石油公司和美國雪佛龍石油公司中得頭彩,獲得短期服務合同。
與此同時,2008年6月,伊拉克石油部宣布國內6座油田和2座氣田面向全球招標,以提高全國石油產量。這6個油田分別是:巴士拉省魯邁拉油田、基爾庫克省基爾庫克油田、基爾庫克省巴伊哈桑油田、巴士拉省祖拜爾油田、米桑省米桑油田和巴士拉省西佔爾納油田。此外西部的阿卡茲氣田和東部的阿卡茲氣田也在開放名單上。伊拉克政府在原有35家公司名單中又追加了剛通過資格預審的6家公司,共計41家公司獲准競標。6月,伊拉克石油部首次發布在魯邁拉油田和盧海斯油田兩口深勘探油井鑽井作業的招標通知;8月,石油部又重新發出招標邀請。
2009年中國石油與英國石油公司正式和伊拉克簽署合資開發伊拉克最大油田——魯邁拉油田。
這一系列的招標活動標志著伊拉克石油工業由完全國有化向對外開放走出了一步,盡管開放程度有限,合同也僅局限於短期技術服務。伊拉克政府要發展石油工業,外資的作用必不可少,同時也基於國內安全局勢的改善。不能指望各派別在短期內消除分歧,對石油法草案達成一致,但石油收入畢竟是伊拉克重振經濟的最大資本,最終各方會達成協議,允許外資進入石油領域。
由於伊拉克海岸線很少,在波斯灣海域的油氣基本沒有發展。
㈧ 伊拉克到底有多少石油
拉克石油、天然氣資源十分豐富。石油儲量僅次於沙烏地阿拉伯,居世界第二位。2001年已探明的石油儲量達1150億桶,在歐佩克和世界已探明總儲量中分別佔15.5%和14%。天然氣儲量預計為3.1萬億立方米,佔世界總儲量的2·4%。
㈨ 伊拉克共和國的石油儲量居世界第幾位
估計原油儲量約為1150億桶,僅次於沙烏地阿拉伯和伊朗,位居世界第三
㈩ 伊拉克油氣資源豐富,為什麼美國攻打伊拉克卻沒有拿走
1、伊拉克在戰爭前夕,已經到了聯合國規定的解除制裁的時間了。一旦解除制裁,以伊拉克的石油,很容易恢復元氣,使伊拉克成為美國的敵人,不如直接推翻。只不過人算不如天算而已。
2、伊拉克一旦大量出口石油,比然會威脅美國的石油定價權,而美國的石油定價權是美國美元成為全球貨幣的重要支撐。(美國要求的是國際石油定價權,不是石油本身)
3、美國打擊伊拉克,可以攪亂歐洲,使國際資本向美國流動,達到繁榮美國的目的!
最後,樹立一個民主的樣板,問題上樣本最後砸鍋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