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我們怎麼發現大慶有石油
擴展閱讀
天津電子產品要多少錢 2025-01-22 07:53:28
最近牛羊價格怎麼樣 2025-01-22 07:52:48
納米鑽石美縫膠多少錢 2025-01-22 07:36:26

我們怎麼發現大慶有石油

發布時間: 2022-03-13 18:45:54

㈠ 誰是大慶油田的發現者

關於大慶油田,一般的常識是:李四光的理論發現的,王進喜打出來的。此外,還有用黃汲清理論發現的說法,和謝家榮居功至要的論述。一個世界級大油田的發現,怎麼能半個世紀過去了,還不明真相?最近走訪謝學錦先生時,談話中特意問及大慶油田的發現,希望能從訪談中理出頭緒來。
謝學錦先生是中科院院士,我國勘查地球化學的奠基人,近20多年我國80%多的新發現礦產,都是根據他的區域化探填圖項目提供的目標及線索找到的。他父親是謝家榮先生,中國老一輩地質學家,中國礦床學的主要奠基人,中國經濟地質事業的主要開拓者。謝家榮曾是中央研究院院士和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地質部普查委員會總工程師,是注意到在東北平原找油的第一人。
李四光並未說大慶油田是用他的理論找到的
許多年來,國內一直說是在李四光的地質力學理論指導下發現了大慶油田。文革後,地學界開始敢於發表不同見解。黃汲清上書鄧小平,認為大慶油田的發現與李四光的地質力學理論無關。
請教謝學錦先生時,他說:「地質力學和發現大慶這兩者之間確實沒有關系。李四光先生並未說大慶油田是用他自己獨創的地質力學理論找到的。是在大慶油田發現了兩年以後,他有一天寫信給何長工,把大慶油田第一次和他自己的研究聯系起來了。但當時的原話也只是說『再一次證明了華北平原、江漢平原和松遼平原聯系起來作為新華夏沉降帶中三個段落的看法是正確的。這一看法,與地質部找油部署的方向符合』。就這么一句『方向符合』,被人演繹出了傳誦至今的故事。發展到後來,也許是由於政治的某種需要,宣傳的調子越來越高,甚至報刊和中小學教科書都說是根據李先生的地質力學理論找到了大慶油田。李也就默認了。實際上,他寫那封信的時候,不僅石油部的鑽探工作已經發現了大慶油田,而且在華北及江漢若乾地點都發現了油砂。這是先有發現,兩年後再去套理論。而不是以理論指導發現。而且,兩年後去套的這個理論,即新華夏沉降帶有三個段落,只是個大地構造學理論,並沒提到這跟石油有什麼關系,跟怎麼找石油更沒有關系。當時地質部找油的具體部署指揮是普查委員會的常委謝家榮、黃汲清和劉毅,他們遵循的完全是傳統的石油地質學理論及大地構造學理論。在那時地質部普查委員會草擬的各種文件中,根本沒有「新華夏沉降帶」這樣的新式術語,更不用提是用這樣的理論指導在東北的工作了。」
黃汲清沒用陸相生油理論指導大慶油田的發現
黃汲清先生在指出大慶油田與李四光的理論無關的同時,認為把華北平原、松遼平原、鄂爾多斯盆地、四川盆地作為找油重點,是根據他和潘鍾祥的陸相生油理論,結合多年實踐提出的。那麼,這是怎麼回事呢?大慶油田的發現與陸相生油理論有關系嗎?
謝學錦先生說:「黃汲清先生後來曾明確提出說大慶油田的發現是根據了他的陸相生油理論。這是在他給鄧小平的信和1994年獲何梁何利科學技術成就獎的文字說明中都提到過的。但我以為,這也不夠實事求是。翁文灝、謝家榮、黃汲清、潘鍾祥等人的早期研究工作,都曾發現西部幾個油田賦存於陸相地層中。可是這些油田儲量都不大。世界上其他地區在此前發現的在陸相地層內的油田儲量也都不大。誰也沒有提出過可以在陸相沉積中找到像大慶這樣的大油田。在1955年決定將松遼平原的石油普查列入普查委員會計劃之前,黃先生也從未寫過有關中國東部石油遠景的文章,更未寫過松遼平原石油遠景的文章。在1957年第三次石油普查會議上,黃先生的報告中提到陸相生油時,也只是說:『1943年我們根據在新疆等地的工作結果提出陸相生油的重要性……但就整個世界來說,海相生油無疑還是占著絕對的重要地位。今後我們要繼續注意陸相生油,但對海相生油更要注意。』『海相優於陸相,在其它條件相同時,沉積盆地有海相沉積比無海相沉積好。』對松遼平原他也只是說,『南部平原位於法庫以南……可以存在第三紀海相地層。』『松遼平原的關鍵問題是:(a)加緊進行物探,進一步劃分平原下的構造單元;(b)配合淺鑽,研究松花江群的岩相特徵、分布規律及其生油和儲油的可能性。』他的這些話表明,他並沒有用陸相生油理論去指導大慶油田的發現。
「在大慶油田發現之前,地質學家們設想的是,有可能在松遼平原找到世界上非常重要的海相第三紀的儲油層。這是合乎邏輯常識的,因而是無可指責的。而鑒於當時已經發現的松遼平原下可能存在海相第三紀的事實,如果不去設想可能發現海相油田,而用陸相生油的理論去指導工作,那是不可思議的事,因為它違反起碼的邏輯。」
謝學錦說:「我同意張立生先生的一段話:『歷史不應該是這樣書寫的。在大慶油田被發現並且被證明是陸相生油的油田之後,就說是用陸相生油的理論找到了大慶油田。在發現了大慶油田,又在華北與華中若干鑽探地點發現多層油砂後,就說是按李部長指示,在新華夏構造體系內找油取得了成功。這一樣是在塑造和妝扮歷史,而不是反映歷史。』」
石油地質普查是大慶油田發現鏈上最重要的環節
近些年來,有不少人寫文章,認為謝家榮先生在大慶油田發現過程中的貢獻被抹殺或低估了。對此,謝學錦先生強調,最重要的不是探討哪位個人的貢獻,而是大慶油田發現全過程的歷史真相。
他說:「李四光、黃汲清兩位和我父親不同。李、黃兩位先生主要是理論地質學家,解放前他們的興趣主要在搞理論的研究,尤其李先生,對具體的找礦實踐做的很少。解放後國家發展,迫切要求解決找到礦藏的實際問題,理論家這時很容易想到『自己的理論』要設法靠上實際。而我父親更願意說自己是個經濟地質學家,他的興趣主要在於巧妙地用一切已有的有效的理論知識與方法找到礦。他強調理論找礦,並在具體實施中常有新見解,也有自己的理論。但他從不強調『我的理論』。盡管他早在新中國成立之前就明確指出:『到現在為止,東北還沒有發現的礦產,最重要的是石油。』而且也不斷發表文章說,盡管全世界油田海相生油為主,但陸相生油在中國的地質情況下亦應給以重視。但是,我認為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我們現在可以實事求是地來看一看大慶油田發現的全過程了,搞清楚在這條所謂的發現鏈(Discoverychain)上,哪些是關鍵的環節,哪些人起了關鍵的作用。」
謝學錦認為:「第一個重要的環節是先後有阮維周、翁文波、謝家榮、孫建初、高振西預測東北平原可能有石油蘊藏。特別是謝家榮,反復強調了東北平原的含油遠景,並且在1953年6月根據東北平原有很廣闊的含油氣遠景將其命名為松遼平原(或松遼盆地)。接著,在全國開展大規模石油普查的前夕(1954年),謝家榮發表了《中國的產油區和可能含油區》,將其分為三大類共20個含油氣區域,松遼平原被列為8個『從大地構造推斷,希望很大,但油氣苗分布不廣或尚未證實的可能含油區』之一。其後,李四光也使用『松遼平原』的術語,說出過一句『華北平原與松遼平原的摸底工作是值得進行的。』這樣的話。此外,蘇聯專家也看好松遼平原,指出地質資料甚少的茫茫大平原有石油遠景。這些是決定對松遼平原進行石油踏勘的理論基礎。」
第二個重要環節,謝學錦認為是1955年地質部第一次石油普查會議。他說:「謝家榮在這次會議上作了長篇報告《石油及天然氣礦床的普查》。他在會上提出『在全國含油區和可能含油區內進行大規模的全面的地質普查是十分必要的』。他極力反對當時慣用的方法,即只在發現油苗的附近及地質研究程度高的地點作詳查及鑽探。這次會議後,普委會按照會議精神,組織大批隊伍,分赴各地進行石油普查。這點我們從謝家榮1955年的日記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他和黃汲清先生幾乎是天天沒日沒夜地親自部署全國各地的項目,編審計劃,擬定工作方法,並赴野外實地考察、指導工作。在第一次石油普查會議閉幕之後,謝家榮和黃汲清一道專門提出了松遼平原的石油地質踏勘項目,並堅持當年立即做部署工作。黃汲清先生讓蘇雲山收集資料並起草了踏勘任務書,謝家榮親自起草了《關於松遼平原石油地質踏勘的工作方法》。對松遼平原進行石油地質踏勘,是大慶油田發現鏈上最重要的環節。因為有了地質踏勘項目,才能在1956年將松遼平原正式列入全面進行石油普查的地區,進而有了1956和1957兩年在整個松遼平原進行的大規模全面石油普查活動。」
匈牙利地震隊對發現大慶油田起了關鍵作用
那麼,普查的過程中,哪一個環節特別重要呢?
謝學錦先生說:「第三個重要環節我認為是匈牙利地震隊發現長垣構造,地質部鑽探見油砂。當時,匈牙利的Etvos研究所的地震隊是世界著名的。所以中國作出部署,請該所的地震隊來中國做地震找油,並幫助培訓中國作地震方法的技術人員。工作地點定在西部。顧功敘先生後來親口告訴我說,1956年底時,Etvos所地震隊在西部的工作已經做完,但合同期未滿。顧功敘跑去找謝家榮、黃汲清、劉毅,想留這個隊伍再選一地區。顧說,鑒於當時松遼平原石油地質普查已取得進展,於是謝、黃、劉決定,將匈牙利地震隊調到松遼平原作石油地震工作。1957年,匈牙利地震隊進入松遼平原。第二年,他們即在這一地區發現長垣背斜構造。緊接著,地質部在構造上打普查鑽,見油砂!這一關鍵性結果,使松遼平原找油遠景驟然大幅升級。從而導致後來兩部在該地域集中力量鑽探,最終確定出松基一、二、三井的井位。」
謝先生指出:「匈牙利地震隊的工作對大慶的發現有關鍵貢獻。可是從來沒有人提過他們一句。好像我們中國人得了幫助,然後把人家忘得光光的。我覺得這是不應該的。我們應該真實地對待歷史。」
「大慶油田發現的第四個重要環節,」謝學錦先生強調說,「是石油部在地質部的地質工作基礎上進行的大規模鑽探。」
他說:「顧功敘先生對我說,1959年春節清晨,何長工來電話,要他趕緊帶資料去何的家。他去了,看到余秋里、康世恩都在,還有石油部的人。許多圖件在客廳里攤了一地。余秋里蹲在地上看圖紙,一隻空袖子晃晃盪盪。顧說:他最記得的是,余秋里聽完匯報說,我明天就帶200人,立刻動身去現場。此後,在極端艱苦的條件下,有餘秋里部長的魄力與親臨火線的精神,有石油部的石油地質學家精彩的石油物探工作,正確地擬定松基三井井位,終於在當年國慶節前鑽探噴油,導致大慶油田的發現,舉國歡騰。」
謝學錦說:「可見,找礦並非一種純學院式活動。首先,它總是要涉及到成礦成藏的許多已有的久經考驗的理論。需要根據經驗與敏銳的洞察力來利用這些理論,而有時又不能被它們所限。為能作出正確決策,還需要有明確的戰略部署、先進的技術方法、縝密的工程部署及堅持不懈的工作。大慶油田就是通過這樣一條發現鏈,艱難幸運地取得成功。說實話,它的發現與誰的獨創理論都沒有關系。倒是發現陸相地層中居然能有這種大油田的事實——這也是自然界和理論地質學家開的玩笑,不僅推動了在華北、山東、江漢等地區的找油工作,而且推動了石油地質學的理論研究。」
筆者了解到,當年直接指揮石油普查的謝家榮、劉毅,在反右時都被劃為右派;黃汲清被列為「右派傾向」,不被重用。謝家榮在文革初被批鬥侮辱後,自殺身死。劉毅本是革命老幹部,後來被發送到東北勞改,力盡抱樹而亡。於是,真正在大慶油田發現過程中起過關鍵作用的人物,就很容易地被人忘記了。
同時,大慶油田的發現,不是用李四光的理論找著的,也不是王進喜的鑽井隊打出來的。1959年9月26日松基三井噴油、發現大慶油田時,王進喜在西北,還沒調到大慶來。他1960年4月14日開始在大慶開鑽打井之前,那裡的葡7、葡20、葡4、葡11、太2、薩66、杏66等井都已經打出油了。王進喜那令人贊佩的精神是在後來開發大慶油田的過程里產生的。在大慶油田發現的最後沖刺過程中,石油部中層下層的技術人員是最重要的功臣。
應該記住那些曾被我們忽略了的人。

㈡ 大慶油田是怎樣發現的

大慶油田在1959年的發現,結束了中國的油荒歷史,也讓大慶成為中國工業史上最知名的地點之一。大慶油田是20世紀60~80年代中國最大的油區,位於松遼平原中央部分。濱洲鐵路橫貫油田中部。大慶油田於1960年投入開發建設,由薩爾圖、杏樹崗、喇嘛甸、朝陽溝等48個規模不等的油氣田組成,面積約6 000平方公里。勘探范圍主要包括東北和西北兩大探區,共計14個盆地,登記探礦權面積23萬平方公里。油田自1960年投入開發建設,連續25年5 000萬噸以上高產、穩產,創造了世界同類油田開發史上的奇跡。油田勘探開發成果與「兩彈一星」等重大項目共同載入了中國科技發展史冊。截至2000年年底的統計數字表明,大慶油田累計生產原油16 24億噸,佔全國同期總產量的40%以上;出口原油3 55億噸,創匯494 8億美元,上繳各種資金3 242 08億元,承擔原油價差4 190億元。大慶油田對當時剛剛建國十周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意義重大,因為它將會為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提供源源不斷的能源支持,同時也是中國人用以自我鼓舞的強心針。

㈢ 大慶油田是什麼時候發現的

上個世紀50年代,中國處在貧油的警戒線上,1955年天然石油年產量不足50萬噸,遠不能適應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一些世界先進的石油勘探開發技術中國還沒有掌握,極為短缺的石油供給艱難地支撐著剛剛建立的新中國,新中國的經濟建設、國防儲備等方方面面都干癟著血管焦急地等待石油,嚴重的「缺血症」已經危機到了共和國的前程。

就在這個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新中國培養出的第一批地質和石油勘探者在松嫩草原上發現了特大型油田。1958年,地質部和石油部在李四光的地質理論指導下,把石油勘探重點轉移到被外國專家判定為「無原油」的東部地區,在東北、華北等幾個大盆地展開了區域勘探。1959年9月6日,在東北松遼盆地陸相沉積岩中發現工業性油流,這是中國石油地質工作取得的一個重大成就,時值國慶10周年,這塊油田因此命名為「大慶」。1959年的9月26日,松基三井噴湧出的第一股黑色的油流,庄嚴地向全世界宣告中國的貧油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1959年大慶油田的發現,從根本上改變了我國石油工業的面貌,1965年我國結束了對進口石油的依賴,實現了自給。在60—70年代,勝利、遼河、長慶、華北等油氣田的相繼發現和開發使全國原油產量迅速增長,1978年產量突破1億噸大關,從此我國跨人了世界產油大國的行列。

㈣ 黑龍江省大慶市又發現了礦石石油『l這是真的嗎

是的,是頁岩油。大慶油田古龍頁岩油勘探區的重大性突破,新增石油預測地質儲量12.68億噸,將成為百年油田建設的重要資源。
頁岩油是指以頁岩為主的頁岩層系中所含的石油資源,包括頁岩孔隙和裂縫中的石油,也包括頁岩層系中的砂岩或碳酸鹽鄰層中的石油資源。
我國頁岩油主要為陸相頁岩油,證照處及特徵劃分為夾層型,混積型和頁岩型。古龍頁岩油是第三類,也是開發難度最大的一類,國內外均無成功先例。古龍頁岩油是典型的陸相泥級頁岩油,石油富集在頁理縫和基質孔溪內,岩性細膩,黏土礦物含量高達35%以上,以前被認為是孔隙度極低和滲透性極差的岩石,基本不可能儲油。

㈤ 大慶石油是被誰發現的

理論成果還是李四光等科學家得出的
不去找了

憑記憶答答看!
我記的好象是李泗光!
59年發現
60年開採的

㈥ 大慶油田是誰發現的﹖

大慶油田,不是被某個人發現,而是1959年,被中國石油勘探隊在東北松遼盆地發現的,是多個專業,一支團隊、隊伍發現的。他們在陸相沉積中找到了工業性油流,時值國慶10周年,所以這個油田以「大慶」命名。大慶油田的發現,打破了中國是「貧油國」的論調。

他們通過多種手段、多種學科的互相協作配合、綜合分析、互相驗證,這項綜合成果在1961年完成,主要參加者有地質部的李四光、黃汲清,石油工業部的張文昭、楊繼良、鍾其權,中國科學院的張文佑等一批專家、學者和工程技術人員。

(6)我們怎麼發現大慶有石油擴展閱讀

大慶油田發現的重要性

1、大慶油田的開發,使原油產量大幅度增長。到1963年12月,周恩來終於可以自豪地宣布:中國需要的石油,現在已經可以基本自給了,中國人民使用「洋油」的時代,即將一去不復返了。大慶油田發現過程中的地球科學工作是l982年獲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的綜合科研項目。

2、自1955年秋開始地質普查到1959年9月26日松基3井出油,僅用4年時間就發現了油田;然後又用一年零3個月時間探明了油田並初步算出了地質儲量,高速度、高水平地拿下了大油田,勘探速度和效益居世界領先地位。

在勘探過程中,開展了大量科研工作,主要有大地構造學、構造地質學、岩相古地理學、沉積岩石學、古生物學、地球物理學、地球化學、石油地質學等方面的研究。

通過這些應用地球學科的專題研究與綜合研究,查明了松遼盆地的構造輪廓、地質結構、油氣資源的大體分布,並從中找到了大慶油田。

3、這一巨大成果改變了我國石油工業布局,對國民經濟發展具有重大意義。隨著油田的開發,在地質理論上證明了陸相盆地也能找到大型油氣田,對我國東部地區石油勘探有重要的理論指導意義。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1959年:大慶油田被發現人民網-大慶油田發現過程中的地球科學工作

㈦ 大慶油田是怎樣形成的

油田的形成

石油和天然氣的化學成分,暴露了它們的來源,它們都是有機物,應當與古代生物有關系。一部分科學家認為,油氣(石油和天然氣)是伴隨著沉積岩的形成而產生的。遠古時期繁盛的生物製造了大量的有機物,在流水的搬運下,大量的有機物被帶到了地勢低窪的湖盆或海盆里。在自然界這些巨大的水盆中,有機物與無機的碎屑混合,並沉積在盆底。寧靜的深層水體是缺乏氧氣的還原環境,有機物中的氧逐漸散失了,而碳和氫保留下來,形成了新的碳氫化合物,並與無機碎屑共同形成了石油源岩。

去油田科技館參觀吧,會有收獲的。

㈧ 大慶油田是根據什麼原理發現的

是根據黃汲清的陸相生油和多期多層生儲油理論,中國才有了源源不斷的石油大發現,相繼找到大慶、勝利等高產油氣田。

黃汲清(1904-1995),世界著名地質學家,四川仁壽人。根據他的陸相生油等理論,「中國是貧油國」的論斷被打破,相繼發現了大慶油田等高產油氣田。1994年,為當代中國最傑出科學家設立的「何梁何利獎」,頒發給了錢學森、黃汲清、王淦昌、王大珩四人,除黃外,另三人都是研製「兩彈一星」的元勛。

黃汲清1914年至1916年就讀於仁壽一中,1928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地質系,1935年獲瑞士濃霞台大學理學院博士學位。1948年當選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年當選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曾任中國地質科學院研究員、名譽院長。他提出的「多旋迴構造運動」學說,在國際地質界引起轟動。1957年,他領導了松遼平原、華北平原等地的石油勘探工作,是發現大慶油田的功臣。1985年他被美洲地質學會授予名譽會員稱號,1988年被蘇聯科學院選為外籍院士,1994年被俄羅斯科學院選為外籍院士

㈨ 大慶油田是誰最先發現的

大慶油田的發現

今天的中國已成為世界上石油生產的大國,年產石油達1 億多噸,不僅可以自給,還有部分出口。可是在1949年,我國年產石油僅12萬噸,靠西方的「洋油」過日子。
50年代以前,一種「權威」的地質理論斷定:由於油、氣是遠古時代海洋生物的屍體在高溫高壓下經過化學變化而生成的,所以大型油氣田只能在遠古時代曾是海洋的海相地層中找到,陸相地層則無油或貧油。我國東北、華北、西北廣大地區恰恰屬於陸相地層,所以絕大多數外國學者對我國油氣儲量抱悲觀的看法。
但是,中國的地質學家有自己的獨立見解。從40年代開始,根據西北、四川存在油氣流的事實,反復論證了東北松遼平原具有油氣儲藏的預測。1953年,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基於他創立的地質力學理論和對中國地質的深入考察,指出我國是有豐富油氣資源的國家,建議從華北平原和松遼平原開始尋找油田。 經過3年的普查,首先發現了許多有利於證明松遼盆地蘊藏油氣的證據。 終於在1959年9月26日上午,在黑龍江省肇州縣大同鎮附近,「松基三井」鑽出了工業油源。這時正是新中國建立10周年前夕,為了紀念這個在祖國工業史上值得大慶的日子,大同鎮被改名為「大慶」,整個待開發的儲油構造帶圈定的油田被命名為「大慶油田」。油田為1 億年前湖泊沉積形成的,油氣數量多,質量好。這是我國最大的油田。
1960年初,黨中央批准石油部調集數萬職工和解放軍轉業官兵會師大慶,展開了石油大會戰。經過3 年時間就建成了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年產5 000 多萬噸的大油田,1973年又建成了大慶至秦皇島的輸油管道,並在秦皇島及大連鯰魚灣興建了油碼頭,為石油的運輸開辟了道路。大慶油田為中國石油工業的發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㈩ 大慶為什麼有石油

在地質歷史上,黑龍江大慶地區曾是一個大型內陸湖盆,中生代侏羅JI和白堊JI時期,沉積了豐富的生油物質。盆地中心的沉積岩厚度達7000至9000多米。據"大慶市志"記載,在這個地區,科學預測,至少蘊藏著100-150億噸石油儲量,可供開採的石油儲量為80-100億噸;天然氣總儲量為8580-42900億立方米。大慶油田自1960年開發以來,探明含油麵積4415.8平方公里,石油地質儲量55.87億噸,探明含氣面積472.3平方米,天然氣含伴生氣儲量574.43億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