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哪些國家從中東進口石油
先從歐洲國家說起,歐洲國家除了英國和俄羅斯石油自給以外還出口石油,像德國,法國,西班牙,波蘭,挪威,芬蘭,瑞典,奧地利,義大利,瑞士,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原南斯拉夫各加盟共和國等其他歐洲國家都要進口石油;中東北非除了葉門和阿曼等都為為石油出口國;非洲除了蘇丹,撒哈拉沙漠周邊國家,及安哥拉,黃金海岸沿岸國家其他的國家也進口石油,但是進口極少;亞洲國家進口石油的有中國,日本,韓國,朝鮮,印度,塔吉克,寮國,柬埔寨等其他國家都能自給或者出口,比如中亞四國,南海周邊國家,比如越南,馬來西亞,菲律賓,汶萊等,但是以越南為首幾個小國妄圖窺視我石油的國家,他們的陰謀難以得逞;北美的美國,加拿大都進口石油;大洋洲的澳大利亞,紐西蘭都進口石油;拉丁美洲國家除了委內瑞拉等少數幾個國家產石油以外,大部分都進口石油;但是有的國家說我們中國,以前是石油出口國,但是現在完全是石油進口國,他們是可以裝換的,比如非洲的某個國家,在他們國家發現油田,他們的國家用量又少,他們就會出口,從而轉化為出口國。
❷ 印尼為什麼退出石油輸出國組織
因為印尼非常依賴石油的收入。另一方面,2017年國家收支預算草案制定印尼於2017年的原油總產量,僅能比2016年減少5000桶,以致印尼可接受的原油減產僅每日5000桶。印尼作為原油凈進口國認為歐佩克的決定不利於印尼,因為理論上會引起石油價格上升。
❸ 中國的石油主要從哪些國家進口用什麼方式運
中國原油進口市場分別為安哥拉、沙烏地阿拉伯、伊朗、俄羅斯、阿曼、赤道幾內亞、葉門共和國、剛果、利比亞、委內瑞拉。
❹ 印度尼西亞海域有石油嗎
印度尼西亞,作為世界有名的旅遊勝地,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但它不但有美麗的島嶼,還有富饒的資源,流淌著豐富的油氣資源。
一、地理位置
印度尼西亞海域位於亞洲東南部,北跨赤道,東鄰太平洋,與巴布亞紐幾內亞接壤,西瀕印度洋,北接馬來西亞,南鄰澳大利亞,處於國際東西交通要道(圖13-4)。
圖13-5亞太地區天然氣產量圖
印度尼西亞約有60個沉積盆地,73%位於海上(其中的31%分布在深海區),27%分布在陸上。目前已勘探的36個含油氣盆地主要位於西部地區,主要的含油氣區有蘇門答臘油氣區、爪哇油氣區、東加里曼丹油氣區。印度尼西亞70%的天然氣儲量位於海域。
據美國《油氣雜志》2007年終報道,截至2007年底,印度尼西亞石油剩餘探明可采儲量為5.99億噸,佔世界總儲量的0.3%,居世界第25位;天然氣剩餘探明可采儲量為26589.66億立方米,佔世界總儲量的1.5%,居世界第13位。
石油主要分布在蘇門答臘、爪哇、加里曼丹、斯蘭等島和巴布亞。較大的油田有中蘇門答臘的Minas、Duri和Bangko油田,蘇門答臘東南海上的Cinta和Rama油田,重度為東加里曼丹的Bunyu、Handi和Bakapai油田,西爪哇海上的Arjuna和Arimbi油田等。印度尼西亞的原油品質范圍很廣,其中大部分原油的API重度為22~37°API。印度尼西亞兩大原油出口品種——蘇門答臘輕質油或米納斯原油的API重度為35°API,而更重的Duri原油的API重度為22°API。
近幾年印度尼西亞原油產量一直呈下降趨勢。減產的主要原因是一些老油田的自然減產和油氣領域勘探和開采新增投資缺乏。印度尼西亞國內的原油產量不能滿足國內的需要。從2004年上半年起印度尼西亞已成為原油凈進口國,國際油價的上升導致印度尼西亞的預算赤字增加。
2005年天然氣產量為859.3億立方米。印度尼西亞大部分天然氣資源位於北蘇門答臘省的Aceh和Arun天然氣田、東加里曼丹陸上和海上氣田、東爪哇Kangean海洋區塊、巴布亞的一些區塊。主要的經營商是印度尼西亞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RoyM.Huffington公司和法國石油巨頭道達爾公司。
2007年印度尼西亞共獲得18個新的油氣發現,其中石油發現7個,天然氣發現11個,海域有5個,陸上有13個。
三、發展歷史
印度尼西亞的石油勘探起步很早,公元前8世紀就曾採用原始方式在蘇門答臘開采原油。
1859年開始了石油調查。
1889年在蘇門答臘、爪哇、加里曼丹進行陸上油苗調查,並於1885年在蘇門答臘北部鑽出了第一口具有商業價值的油井。
1889年荷蘭殖民者在印度尼西亞建立荷蘭皇家石油公司,並進行了普遍的石油勘探。
1907年成立皇家荷蘭—殼牌集團,1933年在蘇門答臘南部發現了油田,1936年在蘇門答臘中部進行了大規模的石油勘探。1922年印度尼西亞發現了塔郎阿卡爾油田,1937年發現打拉根油田,1940年發現桑加油田,1944年發現米納斯油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原油產量大幅度下降,從1940年的900萬噸降到1945年的103萬噸。
1963年印度尼西亞政府規定石油和天然氣資源歸國家所有。1967年政府按照新的外國投資法與11個外國石油公司簽訂了勘探開發合同。後來發展到8個西方國家35家石油公司向印度尼西亞投資17億美元。
1968年成立統一的印度尼西亞國家石油公司,從此石油勘探活動由只限於陸上逐漸向海上發展,在此期間發現了90多個油氣田。鑽井井數由1968年的80口增加到1971年的636口,其中海上鑽井144口,並於1970年發現阿卡塔海上大油田,1972年發現Arun氣田。
1972年地震勘探發現了巴達克油氣田。
1972年發現貝卡拜油田。
1974年發現烏當油田。
1979年發現克里斯納油田。
1991年道達爾公司在東加里曼丹海上馬哈坎區塊發現大氣藏。
西方石油公司在伊里安查亞海域Beran區塊鑽的Roadiba-1井在侏羅系地層獲得工業油氣流,測試日產氣66.8萬立方米,這標志著印度尼西亞在中生代儲層的重大發現。
1993年3月,殼牌公司在東爪哇海發現天然氣,發現井為Kaladi井,位於Muriah區塊。該井在鑽至井深1260米時,在中新統地層中遇到了良好的天然氣顯示。
1994年4月,尤尼科公司在東加里曼丹Mahakam地區海上的Serang油田東部獲得油氣發現。
印度尼西亞曾經為亞洲最大的天然氣生產國,2006年產量為693億立方米,比2005年增長0.9%。2007年產量為667億立方米,比2006年下降3.8%,居世界第10位。
印度尼西亞為世界最大的LNG出口國,兩個最大的LNG處理廠為Arun和Bontang,近年來產量也不斷下降,為了彌補產量下降,印度尼西亞不斷加強天然氣勘探,努力增加天然氣產量,滿足長期LNG供應合同需求和國內需求,目前有幾個在建的新項目,其中在西巴布亞島的Tangguh LNG廠已初具規模。
據1994年5月在挪威召開的第14屆世界石油大會報道,印度尼西亞的最終可採石油量為47.7億噸,到1993年1月1日累計探明儲量為39.3億噸,探明程度為82%。最終可采天然氣資源量為5.4萬億立方米,到1993年1月1日累計探明儲量為3.6萬億立方米,探明程度為67%。在未探明的含油盆地中,70%的盆地位於水深超過200米的海域。
四、主要產區
庫特盆地西部為加里曼丹地塊,東部為望加錫深海槽,南是帕特諾斯特隆起,面積10萬平方千米。目前該盆地有20多個油氣田,其中海上油田10多個,氣田4個。庫特盆地的勘探早在19世紀後期就已經開始了。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在加里曼丹島的東部沿海一線,陸續發現了幾個油田。1970年起陸續發現一批油田。其中漢迪爾油田的可采儲量為1.09億噸原油和700多億立方米,為印度尼西亞最大的近海油田。巴達克氣田的天然氣儲量達1900億立方米,是印度尼西亞的第二大氣田。
巴達克(Badak)油氣田位於加里曼丹島東海岸,赤道以南35千米處,瀕臨加錫海峽。1972年地震勘探發現了此油氣田。1976年探明天然氣儲量為1980億立方米,凝析油儲量1800萬噸,1973年開始採油,1977年開始采氣,1980年最高年氣產量為60億立方米,現有生產井155口。巴達克油田是目前庫特盆地最大的油田,也是印度尼西亞的第二大氣田。
阿塔克油田位於馬哈坎三角洲東北部,距加里曼丹東海岸約19千米,水深約61米,發現於1970年9月,1972年11月投產,是印度尼西亞最大海上油田。
貝卡拜油田位於庫特盆地馬哈坎三角洲南緣,距海岸15千米。發現於1972年4月,1974年正式投產。原始可采儲量2624萬噸,是庫特盆地內居第四位的油田。
西北爪哇盆地面積為22萬平方千米,陸上從西邊的西冷(Serant)向東延伸至井裡汶(Cirebon),海上以阿朱納次盆地為主體,該次盆地中心在雅加達東北約105千米處,海水深36米,有利於海上作業。目前有20多個油氣田,除了4個在陸上外,其餘均在海上,位於巽他和爪哇。海上有兩個油田群,即阿朱納油田群和阿里姆比油田群。
克里斯納油田位於雅加達西北35英里的爪哇海上,1976年鑽Krisna-1井,認為無商業價值。1979年底,鑽Krisna-3井,展現出巨大的石油潛力。1980年11月在第一個平台上開始生產石油。
巽他盆地位於蘇門答臘島以東、爪哇島以北的西爪哇海內,南北長,東西窄。1970年發現了森塔油田,1971年投產。至今巽他盆地已鑽了600多口井(包括開發井),發現含油氣的構造27個,其中具有商業價值的18個,已開發的油田15個,主要油田有塔貝瑪、拉瑪、克里斯納、澤爾它等。巽他盆地水深20~60米,加上氣候溫和,有利於海上作業。
該油田位於海域,1974年發現,水深91米,含油麵積42平方千米,石油地質儲量2695萬噸。
南海領域部分已進入中國傳統領海邊界內,目前只有西納土納盆地產油,該盆地中已發現烏當、特魯布克和卡卡普油田,自70年代投入開發。近年發現的納土納氣田,位於納土納島東北225千米,水深145米,估計儲量1.3萬億立方米,二氧化碳含量達71%。
❺ 石油進出口的流程
1.一般進出口石油是用油輪運輸的,這里講進口
2.和一般程序一樣 在到達中國的基本港口後,報關 清關
「卸貨」 這里卸貨就是卸油咯 一般是通過船上與下面的指定管道連接 從管道運輸
還有一種就是派專業運輸油的汽車來運
❻ 中國的石油進口要經過哪些國家和地區!有高手請答
進口地不同,運輸方式不同,總之要涉及半個地球,目前以海運為主。
❼ 中國的石油主要從哪些國家進口用什麼方式運輸
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45個國家向中國進口原油。中國進口原油的一半(44.1%)來自9個中東國家,其中,沙烏地阿拉伯最多。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油凈進口國、排名第二的石油消費國。中國石油進口的大幅增長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國內經濟和消費增長的驅動。
一、以下是向中國進口原油的前15個國家/地:
俄羅斯:佔中國進口原油總量的15.8%
沙烏地阿拉伯:佔中國進口原油總量的12.4%
安哥拉:佔中國進口原油總量的10.4%
伊拉克:佔中國進口原油總量的9.4%
阿曼:佔中國進口原油總量的7.2%
巴西:佔中國進口原油總量的6.8%
伊朗:佔中國進口原油總量的6.3%
科威特:佔中國進口原油總量的5%
委內瑞拉:佔中國進口原油總量的2.9%
美國:佔中國進口原油總量的2.8%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佔中國進口原油總量的2.8%
剛果:佔中國進口原油總量的2.7%
哥倫比亞:佔中國進口原油總量的2.1%
馬來西亞:佔中國進口原油總量的2%
利比亞:佔中國進口原油總量的2%
二、運輸方式:公路、鐵路、海運、國際輸油管道等方式
在最開始運輸石油的時候,是以公路運輸為主的。因為生產力不發達,但是之後隨著技術的發展,漸漸地演變到了第二個階段,那就是鐵路運輸。相比於公路運輸鐵路運輸的量更,更便宜。
到現在,管道運輸才是王道。現在,在中國石油運輸的途徑當中管道運輸佔了將近80%,至於咱們在剛開始說到的空運,這根本是不可能的,這賠本的買賣,誰都不可能幹。那麼管道運輸有哪些優點呢?第一個就是量大,那一根根粗粗的管子,就彷彿瀑布一樣,源源不斷地輸送著石油。而且還不需要你太多維護,投入的話,也就是那幾根管子,只需要把管子建好就行,建在地下的話,對於地面上的環境也沒有什麼影響,最大的擔憂就是有些人挖路的時候把石油管道挖破了,那這損失可大了去了,這主要是對於挖穿石油管道的那些人而言的。
除了輸油管道,還有一種方式就是海運,咱們從國外進口來的石油,除了輪船運輸,好像也沒有什麼別的辦法了。咱們先把國外的石油通過大型的油輪運到碼頭上,然後再通過輸油管輸送到國內的各大煉油廠,從而提煉出各種石油產品。當然了,咱們還建了一些國際的輸油管道,但是也沒多少,比如中哈石油管道、中俄石油管道以及中緬輸油氣管道等等。至於更遠的地方要建國際輸油管道的話,成本太高,而且打通關系太麻煩,不值得。
❽ 為了取得印尼的石油,需要哪些條件
為了取得印尼的石油,向南方作戰,必須避免美國太平洋艦隊從夏威夷出發打擊日本的側腹,還需要把美國太平洋艦隊阻擋在南方水域之外,至少在頭幾個關鍵月份中應做到這一點。
如何才能辦到呢?自山本登上「長門號」之後,他就在苦苦思索這個問題。
山本認為,依靠海軍歷來對美作戰的正統的戰略思想,是不可能完成上述任務的。長期以來,日本海軍奉行的是以日俄對馬海戰為依據的大炮巨艦主義的艦隊決戰戰略,堅持以戰列艦為核心的傳統作戰方式。
自從1905年日本海軍大將東鄉平八郎在日本海大海戰中大勝沙俄艦隊以來,日本海軍就充滿著海上爭霸思想,並把美國視為其在西太平洋爭奪海上霸權的主要敵人。
日俄戰爭以後,日本在1907年制定的《帝國國防方針》和《帝國用兵綱要》就提出了建設「八八艦隊」、確定對美採取截擊作戰的戰略方針。
❾ 中國會從哪些國家進口石油
另外排名第5至10名的國家分別是阿曼、巴西、伊朗、科威特、委內瑞拉和美國。由於伊朗和委內瑞拉的石油出口受到美國的經濟制裁影響,2018年對我國的石油供應量出現了下滑,伊朗減少了5%左右,委內瑞拉下滑20%。
有下滑的也有大幅增長的,巴西和美國對中國的石油出口開始大幅增加,2018年中國從巴西進口原油較去年大漲37%,從美國的原油進口量更是接近90%。美國對中國原油出口大幅增長主要是,美國已經從過去的石油純進口國家,一躍變成了原油出口量排名前三的國家,在國際原油市場上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另外,為了平衡中美過大的貿易順差,中方也適當加大了美國原油的進口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