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原油價格觸底,兩桶油卻稱虧損750億,網友:怎麼一直在虧
眾所周知,近期中東原油價格暴跌,一度回到了3元時代,這是自2008年以來的最低油價了。對於有車一族來說,無疑是利好的,相比平時來說,加滿一箱油可以省個幾十塊,而很多原本加92號汽油的車主,在加油站更是豪橫的說:95加滿,改善生活。
不管這虧損750億元是事實也好,還是表面數據也好,畢竟在這大環境之下,無論哪個行業多少都會受到波及。作為老百姓的我們,還是趁著油價香香的時候,多踩幾腳油門,怕是過段時間就沒有這種勇氣了。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2. 難以置信:中石油不到13年,盡然虧損8萬億元
沒買車之前,總覺得能買的起十幾萬車的人不會差油錢,可為何只要國家一提高油價,就總會有人去加油站排隊呢?甚至有時每升油僅加價了兩毛錢,也會感嘆自己快加不起油了。相信大家都知道,只要身邊有人是開#加油站的,他肯定是非富即貴好,更何況國內的三#桶油。可從數據上來看,實際情況是中石油的市值已跌破萬億,相比13年以前,已經累計虧損掉了8萬億元!
看到這時,估計大家都會開始疑惑了,中石油怎麼會虧損這么多錢? 從每年的利潤來看,中石油虧損也是正常的,比如說在2018年度財報顯示,四大板塊之中的銷售業務,營收超過2萬億元,但經營虧損達64.5億元,重要的是2018年還是有所反彈的情況之下,依然還是虧損。
從2015年開始,中石油的利潤就開始下跌,並且是大幅度下跌,比如說2014年的凈利潤是1190億,而2015年的凈利潤僅為424億,直到2018年才開始反彈,但是從其全年的最終才財報來看,其還是處於虧損的情況。不過,利潤少的一方面還是因為需要繳納「特別收益金」,2012年-2014年分別繳納791億、727億和643億。
今年才開始的2個月,中石油的股價又跌到讓人懷疑人生,目前維持在5塊左右。而股價的表現則是與每年利潤率息息相關的。可以看到,中石油這幾年的利潤率一年比一年低,就像是剛剛所說的,雖然2018年中石油的凈利潤反彈至724億,但利潤率只有3.1%。
雖然這么說很多人都不會相信,但是數據就是如此的真實,並且從本質上來說中石油是屬於「非盈利組織」,可能很多人不認同這樣的說法,但現實就是如此,那麼到底錢到哪裡去了呢?
有一種說法就是國家對原油到成品油的調控。 原油是不能直接給機器使用的,需要通過煉油廠做進一步處理,在這一過程中會分離出航空煤油、汽油、柴油、煤油、燃料油、瀝青等物質。其中我們老百姓用的最多的應該就是汽油了,而汽油價格一直受國家調控,所以導致出產價格一直高於銷售價格,以至於許多終端不是通過賣油為生,而是國家補貼。當然這種說法到底對不對,歡迎懂行的朋友,在評論區留言討論!#能源#
3. 中石油上半年巨虧300億,中石油為何每年都賠錢
中石油上半年巨虧300億,從最近幾年的情況來看,中石油基本上年年處於虧損的狀態。
我們知道,在今年的上半年,由於疫情的持續影響,油價下降、需求萎縮,大幅沖擊了石油行業的中下游業務,煉油和銷售業務板塊虧損嚴重。中石油也表示,在過去的半年裡,中石油集團實現原油價格為39.02美元/桶,比2019年上半年的62.85美元/桶下降37.9%,剔除匯率影響,平均實現原油價格比上年同期下降35.6%。盡管如此,由於需求的下跌,中石油的業績還是非常難看,尤其是在分板塊業績上反應明顯。從中石油的半年報上來看,在2020年上半年,煉油和銷售業務板塊貢獻了絕大部分的虧損,分別出現虧損105.40億元和128.92億元。值得一提的是,雖然這兩個板塊的虧損非常大,但是中石油的勘探與生產板塊實現經營利潤103.51億元,同時,天然氣與管道板塊實現經營利潤143.72億元。
總結起來,中石油之所以會出現虧損,一是因為疫情原因,二是因為國家油價大幅下跌,三是因為天然氣價格政策階段性調整。
4. 石油工業的中國石油工業怪現狀
一邊巨虧600多億元一邊近9000萬噸產能閑置 今年前三季度,中石油煉油業務虧損415.39億元,中石化煉油板塊虧損231億元。
對於中石油、中石化來說,煉油虧損早已不是新聞。2007年,中石油煉油與銷售板塊虧損206.8億元、中石化煉油虧損104.52億元;2008年,兩者分別虧損829.7億元、615億元。2008年3月,中石化還據此獲得123億元財政補貼。
對於今年前三季度的虧損,中石油稱是「受國際原油價格高位運行及國內成品油價格調控力度加強影響」,中石化解釋說是「煉油廠到廠原油成本比較高」。
然而,有意思的是,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的一項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至8月,國內煉油行業累計虧損僅18.4億元--雖然統計時段和口徑有些差別,但兩個數據之間的巨大差異依然不免讓人吃驚。
是誰對沖了石化雙雄煉油業務的巨額虧損?顯然,只能是國內其他煉油企業--目前中石油、中石化煉油產能約佔全行業的80%,此外還有60多家地方煉油企業,其中半數在山東。
「我們只要有油可煉就會有盈利,無非是盈利多少的問題。」山東東營一家煉油廠負責人說,「我們煉的是品質差的燃料油,比煉原油成本高很多,還能不虧損;中石油、中石化煉油為什麼會虧損,我也不大明白。」
這家煉油廠負責人說,地方煉廠最苦惱的事不是虧損,而是沒有穩定的油源;沒有油源就等於無米下鍋,沒法開工。
據全國工商聯石油業商會統計,目前我國地方煉油廠約有1.3億噸煉油能力,但每年煉油只有約4000萬噸,近9000萬噸的產能被浪費。
「正常情況下,地方煉廠的平均開工率僅有30%-40%,所以大量產能閑置浪費。」全國工商聯石油業商會執行會長、江蘇泰達藍燕石化集團總經理錢其連說。
東方油氣網數據顯示,今年8月底,山東地煉整體開工率僅為35.3%;近幾個月以來國內柴油資源緊張,地方煉廠開工率有所提高,至11月初,山東煉廠開工率提高至45.7%。石化雙雄掌控采貿煉售地方煉廠夾縫中求生存一邊是能生產但頻頻虧損,另一邊是不虧損但不能生產,國內煉油業「怪現狀」背後隱藏著怎樣的症結?
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曉平等業內專家指出,當前石油業從上游的原油開采和進口,到中游的煉化,再到下游的成品油銷售各個環節,石化雙雄都牢牢掌握了主導權;在整個產業鏈中,民營企業只能在夾縫中求生存。
「打個比方,地方煉廠的『咽喉』扼在壟斷巨頭的手裡--巨頭的手鬆開,地方煉廠可以吃飽甚至利得財富;它們的手一緊,地方煉廠就要『鬧飢荒』。」韓曉平說。
民營企業不但難以獲得國內的油氣開采權,也沒有從國外進口原油的自主權。據全國工商聯石油業商會秘書長馬莉介紹,加入WTO以後,商務部每年批准一定的原油非國營貿易進口量信託網指標,今年是2910萬噸,僅占原油進口量的約十分之一。「數量少不說,非國營原油進口得持有中石油、中石化的排產證明才能入關,而且都必須返銷給中石油、中石化旗下的煉廠,不能供地方煉廠使用。」
據業內人士介紹,現在中石油、中石化每年統一配給地方煉廠的原油僅179萬噸,與1.3億噸的煉能相比,這點油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當前地方煉廠最主要的油源是燃料油--燃料油是原油在煉廠加工過程中的一種渣油,可以提煉出一部分成品油,但是成本比原油提煉要高得多。
「用燃料油煉油的成本要比用原油的成本每噸高出約1300元。2009年以後,國家把燃料油消費稅由0.1元/升提高至0.8元/升,僅繳稅的部分,燃料油就比原油每噸要高800塊錢。」馬莉說。
而在下游的成品油批發零售環節,石化雙雄同樣主宰著市場。「目前全國共有加油站11萬多家,其中民營加油站約5萬家。」馬莉說,「雖然民營加油站數量占總數的46%,但民營加油站多在偏遠地方,大城市、主幹線的加油站主要是中石化、中石油的,所以民營加油站的成品油零售量比例並不高。」
5. 中國石油巨虧近300億,負責人對此有何表示
今年上半年,油氣行業市場形勢突變,油氣需求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嚴重萎縮,國際油價出現歷史罕見的斷崖式下跌,全球油氣公司經營壓力驟增。國內油氣行業佔主導地位的最大的油氣生產和銷售商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601857.SH,下稱,中國石油)也未能倖免,今年上半年虧損嚴重。
中國石油財務總監柴守平在中期電話會上特別提及今年上半年在低油價情況下,天然氣產量的雙位數增長,並稱在競爭愈發激烈的國內天然氣市場,未來在天然氣業務板塊要加大上游國產天然氣的生產力度。
對此,中國石油相關負責人在電話會上表示,上半年中國石油待繳風險准備金接近130億元,已計入當期成本,公司遭遇前所未有的沖擊!
內容參考:
https://jiahao..com/s?id=1676239590143804399&wfr=spider&for=pc&isFailFlag=1
6. 中石油上半年巨虧300億,他們下半年的形勢會如何
上半年情況我們先來說一下中國石油上半年損失的300億元吧,先說一個廢話唄,上半年代表的就是11月到6月這個時間段,包括1月到6月,而雖然說中國石油損失了300億元,但這個公司上半年的營業收入。就將近9300億元了,是不是覺得這個數字無法想像,我剛看到這個資料的時候,也是被震驚了,原來石油這么賺錢啊。
自身看法
我震驚還有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大家都知道上半年是疫情爆發以來,中國交通相較於前幾年來,人民出行最少的一年,而不止中國,國外許多國家也深受疫情的影響,雖然剛開始時,美國以及其周邊國家並不是太注重疫情,許多外國民眾仍然保持著外出的習慣,但在後期3月份左右就開始了宅在家裡的做法,這也使得許多車輛沒有得到使用,嚴重減少了石油的需求量,這使得石油公司在國內外市場遭受到嚴重的打擊,在我看來,這個就是最主要的原因。
7. 中石油上半年巨虧300億,這么大的坑主要是誰的責任
根據新聞報道,中石油在2020年上半年,虧損達到了300億。當然這只是中石油的中下游業務,其他業務都有盈利。不過這個虧損,也是不可忽視的。從社會形勢來看的話,主要責任應該是疫情蔓延導致石油需求減少,而需求減少則直接導致油價大幅下跌,讓石油產業的中下游出現了問題。從人為來判斷的話,應該是有關領導沒有做好決策,沒能及時止損。
石油虧損也有人為的原因,當疫情出現的時候,石油的相關工作就應該減緩。如果不減緩的話,肯定會導致產品過剩。好在影響的只是中下游板塊,中石油在其他版塊的業務,還是賺了幾百億的。而且虧損也是相對性的,實際上並沒有說的那麼嚴重。
8. 中國石油巨虧近300億,該如何止虧轉盈呢
中石油發布的上半年的業績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歸屬於母公司股東凈虧損299.83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205.5%,其中煉油和銷售業務板塊為虧損主力,分別虧損了105.40億元和128.92億元。 作為中國巨無霸的油企,中石油可以說在市場上處於絕對壟斷的地位,但上半年依然虧損近300億元,確實讓人不可理解。那麼在面對虧損局面的中石油,又該如何扭虧為盈呢?
一.實施精益化生產管理,降本增效。精益化生產管理是豐田公司的一種生產模式,目的是通過消除各種形式的浪費,不斷提升價值流效率。那麼我們也可以把中石油看做是一家製造企業,當然也可以引進豐田的精益生產模式,通過優化內部的供應鏈系統和生產管理模式,對於中石油的煉油企業來說是可以達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效果的。
通過以上幾點的改善,這對於中石油的扭虧為盈來說,應該是可以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