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今天的石油價格多少
擴展閱讀
木桿拖把哪裡最多價格低 2025-02-14 00:19:43
1萬的婚禮成本多少 2025-02-14 00:09:36

今天的石油價格多少

發布時間: 2023-08-04 22:38:37

Ⅰ 若國際油價跌到40美元,國內油價會降多少

國際油價漲,國內的油價應該不會降。國際油價跌,兩桶油表示,因為我們看不到,所以價格不動。搞不好,國內成品油還會繼續上漲一波。好不容易油價三連跌,總共跌了5毛。結果一次上漲,就漲了將近一塊。

很多人會說,油價上漲,會把一部分開車的人壓垮!其實未必。油價從9元/升,漲價到10元/升,一個月也只不過多一兩百塊錢的開車花銷而已。油價上漲,壓垮的是普通人的經濟。油價上漲,直接帶來的影響就是貨運成本的提高。尤其是在城市裡面,幾乎所有的物質,都是靠從外地運輸過來。運輸成本增加,必然會導致物價的上漲。開車的成本增加,這還是可以計算的有形成本。物價的上漲,才是難以計算的無形成本。油價上漲,壓垮的不是燃油車,壓垮的是普通人的經濟。

Ⅱ 現在投資石油行業怎麼樣

樓主你好:

勸你別投資石油。三思而後行~

給你講一下我的經歷。希望可以幫到你!我是今年的畢業生,面臨找工作,所以找了好多家公司,不過大部分也就是80%以上的公司都是什麼投資理財公司,聽其名字無非是投資貴金屬,原油,汽油這些現貨。說好聽點叫理財,難聽點他就是」賭博「、「騙錢」。如果你有錢,可以盡情的揮霍,建議你就不要往下面讀了。

找了幾天工作,實在是沒有合適的就隨便進了一家投資理財公司,名字我就不說了,其實天下烏鴉一般黑。

進公司的第一天就是對新來的員工進行為期3天的培訓,說是三天,其實就是一上午吧。給你講一下如何引導客戶進行投資。

首先,每個人的身份必須定位到」白富美「,無論男女。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找到男的客戶和你聊天,只有聊天才能和你培養好的感情,之後才有投資的下文。(PS:現在還在微信和網友聊天聊得火熱的同胞們,是時候反思了,可能你是下一個受騙者,可能你有錢不在乎!)

其次就是營造你自己的一個微信圈,經常更新動態,去更新一些白富美或者女白領應該做的事情。這樣更有真實性。

接著,過個幾天就是你加客服的時候了,公司會給你提供資源,所謂的資源就是公司從股票交易中心,4S店等一些地方買來的電話號碼。這些電話號碼就是他們所謂的資源。(有錢人都是資源)

然後通過微信把你加為好友,你要問為什麼加你?他們一貫會說加錯了之類的話。總之排除你的疑慮就是關鍵。

接下來的日子就是天天找你聊天,但就是不提抄石油原油的事情,因為感情還沒聊到一定的程度。當感情聊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他們就會開始第一次給你提,說什麼我銀行卡少了幾位數。然後你一定會問你買的什麼,哪裡來的錢。那麼你就上了他的勾,她也正想你這么問。

他就說投資原油賺的。然後就會找其他話題。之後他會連續提原油的事情,但就是不教你,目的就是吊起你的胃口(想賺錢)。等到時機成熟之後你就會求著她,讓她教你的時候,你就上當了。

接下來,就是你開戶入金的時候,你入的越多,炒石油賠的越多,她賺的越多。炒石油風險很大,不是我黑石油,是它會讓你傾家盪產。打個不恰當的比喻:就相當於賭博,壓大壓小。

但賭博都是十賭九輸的。那個贏得還不是你。

為了提高真實性,獻上幾張聊天圖片。希望可以幫到更多的人。

PS:人還是腳踏實地的好。

Ⅲ 石油價格還有多大的漲幅

2008年以來,國際煤炭價格大幅上漲。澳大利亞BJ標准動力煤現貨均價從去年底的月均88.9美元/噸漲到今年4月24日的124.65美元/噸,半年時間上漲了35.75美元/噸,漲幅超過40%。與去年同期53.27美元/噸價格相比,漲幅更是達到了134%。
在煤炭價格持續上漲的背後,是上漲幅度更大的國際原油價格,2006年以來,國際原油價格大幅上升,從2007年初不到60美元/桶迅速上漲至2008年4月21日的116.69美元/桶,創下歷史新高,漲幅接近100%。相比之下,等熱值原油與煤炭價差已經處於歷史高位區間,按照當前最新價格為基準來進行比較,相同熱值的原油與煤炭價格比已經達到5倍左右,而歷史上這一比值始終維持在1.5-2倍,煤炭比價優勢十分明顯,原油價格的不斷上漲為煤炭價格起到重要的拉動作用,在煤炭價格在長期低迷之後走出回歸路線的因素外,國際煤油之間價差的不斷擴大為煤炭價格持續上漲創造了空間。
另一方面,相比石油42年的儲采期,全球煤炭還可使用超過140年。隨著石油資源的日益枯竭,以及煤炭利用技術的進步,在原油價格居高不下的背景下將促使對能源的使用重心轉向煤炭,這也將帶動煤炭價格呈現長期上漲態勢,而對於未來國際煤炭價格還有多大的上升空間,我們以石油價格為參照來做一個粗略的估算,以期對未來煤炭價格走勢有所了解。
從原油與煤炭等熱值換算角度,以澳大利亞BJ煤炭為例進行估算,澳大利亞BJ煤炭熱值約為5500大卡/千克,按國際標準的等熱值換算,1千克原油相當於1.4286千克標准煤,1千克原煤相當於0.7143公斤標准煤,而原煤對於未來石油價格,我們初步以未來原油價格保持在110美元/桶為標准來進行計算,同熱值的煤炭價格應該達到401.5美元/噸,考慮到使用效率、成本等因素,我們將這一比值設定為1.5-2倍為合理區間,換算結果後,如果未來原油保持110美元/桶的水平,相應的煤炭價格應該在200-268美元/噸的水平,按照4月24日澳大利亞BJ標准動力煤價格為124.65美元/噸來計算,未來如果原油價格保持在110美元/桶的前提下,動力煤價格還有大概75.35-143.35美元/噸的上漲空間。
如果說理論等熱值換算比較脫離現實的話,那麼利用目前煤變油項目中的轉化率來計算可能會更加具有現實意義。國際上有一個「煤變油」效益的通行法則,即原油價格每桶22-28美元之間時,「煤變油」就能保本運營,油價突破28美元,效益就十分顯著。以神華集團的「煤制油」工程為例,按照權威部門專家的估測,其每桶原油的生產成本在30-40美元之間,作為轉化率最高的神華煤變油項目,每生產1噸成品油需要消耗3噸優質煤,其他企業煤變油項目則在每4噸原煤轉化1噸成品油的水平區間,考慮到未來技術的不斷成熟,煤變油的轉化率不斷提高,我們權且以神華煤變油項目每3噸原煤轉化1噸成品油的轉化率為參照標准計算,同時原油提煉為成品油的比例為75%,每桶原油按137公斤計算,則為1噸原煤與3.24桶原油提煉成品油質量相當,同樣,我們以未來原油價格110美元/桶計算,相應的原煤價格則為356.4美元/噸。目前採用煤變油技術所提煉的成品油在純度及質量上遠遠高於通過原油提煉,使用效率大大提升,以1.5-2倍的價格比值計算,當原油在每桶110美元時,合理的煤炭價格應為178.2-237.6美元/噸的水平。按照4月24日澳大利亞BJ標准動力煤價格為124.65美元/噸來計算,動力煤價格的上漲空間為53.55-112.95美元/噸。
通過以上兩種不同的計算方式,我們可以粗略的得到一個煤炭價格的上漲空間,按照熱值轉換計算,上漲空間為75.35-143.35美元/噸,按照煤變油的角度計算則為53.55-112.95美元/噸,如果考慮到煤變油的產品質量因素,那麼這兩種不同的估算思路其結果基本是在一個區間之內,誠然,我們只是針對原油與煤炭進行價格比對,而影響未來煤炭價格走勢的因素絕不僅限於此,但是就目前的形勢來看,煤炭價格的未來上漲空間還是十分樂觀的。

Ⅳ 油價大跌,美沙俄誰是輸家

你要從市場和壟斷的角度看,而不是哪一國是贏家或者輸家。 歷史 上所有的競爭,歸結為市場供應商的兩樣東西,一個是生產成本,一個是資本。

生產成本:

沙特貌似是贏家,因為沙特油田成本最低,沙特石油的成本低於10美元,甚至有1美元一桶的油田。原因有二:1油田開采難度受限於自然條件,沙特屬於大平原,油層淺。2大多數石油開採的固定設施在上世紀早些時候已經存在,固定資產投入較少。

俄羅斯是持平,俄羅斯成本每桶超過10美元,不足20美元。其石油開采難度較大,部分油田在高寒區域,有些在山區。但依然屬於傳統油田開采范疇。

美國成本最高,高於35美元一桶。美國 歷史 上是產油大國,但是淺地層油田已經開採光了,所以,美國的油田大部分為頁岩油開采,頁岩層大多數在800米到2500米深度。所以,美國的頁岩油成本中位數一直在50-60之間。

資本:

原油的價格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被歐佩克壟斷,發起了三次石油危機。但是在之前相當長的時間是被美國壟斷。沙特的石油工業,本身是美國人建設的。之後各國紛紛國有化油田,驅趕美國人的資本。

論燒錢,俄羅斯和沙特都不是美國的對手。頁岩油是從07年開始,但是在14年-16年就遭遇了沙特以增產為手段的打壓。油價當時最低到26美元(近期到27)。而實際上那一輪沙特的行為最終失敗了。因為沙特發現,雖然自己的石油是盈利的,但是自己的財政收入十分依賴於石油銷售。價格低了,自己的損耗反而更大。所以沙特曾一度放棄了用價格競爭。

美國頁岩油資本實力雄厚,至今雖然堆積了650億美元的債務,但是華爾街的實力遠遠不只是650億。你看看特斯拉,沒盈利,最高摸到1600億市值。華爾街如今的思路,壟斷和主導比盈利更加重要。

所以呢。雖然成本上美國很高,但是資本上面的實力,使得,沙特和俄羅斯的價格競爭,最終倒閉的不是美國頁岩油。況且,頁岩油的開采比傳統開采更加靈活。頁岩油的成本高,是因為他的成本不是前期投入,而是開採的時候,一邊開采一邊投入。這和傳統石油不同。

誰將是輸家

之前已經進入油價競爭格局,委內瑞拉、伊朗,甚至於伊拉克,都是輸家,能源生產國不只是這么幾個國家。而如俄羅斯為什麼要硬剛油價,不肯減產。是因為俄羅斯發現,如果不這么做,破壞減產保價格局,美國可能用其他手段來限制俄羅斯的石油出口。比如讓歐洲國家不要進口俄羅斯的石油。這種干預還不如用石油傾銷來直接打壓來得方便。

而俄羅斯大約也干不掉頁岩油。頁岩油公司會倒閉,但是熟悉美國公司的,你就知道美國人的倒閉是非常普遍的。倒閉之後,只要油價有復甦的苗頭,那些破產的人馬上又會從銀行或者債券市場,或者華爾街獲得融資。

個人觀察:傳統石油開釆是幾十年前都已經建好的,比如我國的大慶,俄羅斯的中部油田,沙特中東的油田,這些油田都只是維持生產,而不是基礎建設,而美帝的頁岩油是新興產業,並且全世界70%多的石油都是中國進口了。可以推算一下:之前美帝也進口石油的時候,美帝40%,中國40%,日本等20%,這些油都是從中東,俄羅斯等進口過來的。現在美帝出口石油了,那麼之前美帝的40%稀釋到哪裡去了?實際上是全部被中國給接收了。所以現在世界上70%多的石油被中國接收了,而美的出口的石油份額,被日本等美的的傳統盟友給接收了。所以說這個現在就是歐佩克和俄羅斯的石油,基本上全部是都被中國給進口了。中國沒有進口美國的石油或者份額很小。所以可以想像這一次進口,這一次降價。對誰影響最大,因為中國進口石油不受影響。而美的每生產一升石油或者一桶石油,都有巨大的虧損。所以說這個現在的形勢就是這樣,這些油井一旦建成它是不能停的。如果停的話,這個生產線就停了,重啟生產線比維持更費錢。

三家都是輸家。

三家都是石油大國,石油降價影響經濟和財政。當然各國影響不一樣:

沙特,原油豐富,儲備足,開采成本低,降價仍有利潤,降價對其短期影響可接受,所以沙特敢首先發起價格戰,倒逼俄羅斯和美國。

俄羅斯經濟主要是重工業,出口對石油依賴嚴重,石油下降,明顯影響財政支出,但俄羅斯經歷多年制裁,提前有應對措施,抗壓能力比以前強,因此對其有影響,但短期可挺過去。

對美國影響主要有兩方面:一是價格低於頁岩油開發成本,價格戰迫使一些頁岩油開發商破產從而停產,目前美國已經成最大產油國,大面積停產對其影響不言而喻是非常嚴重的。同時,「石油美元」時代,石油價格大幅降低,影響動搖美元國際地位。

上面是直接影響,還有間接影響,如果時間長,主要靠石油換匯的國家影響最大,同時,世界性通貨緊縮影響也很大。但美元是世界貨幣,美國採取貨幣寬松措施,再開動印鈔機投放貨幣買石油也可能會出現。

所以,沙特一石三鳥降價,能不能將美俄逼到談判桌存在變數,有可能經濟目標沒有達到,倒影響了世界政治格局的調整。

有句話說得好,「等到潮水落去,才知道誰在裸泳。」這次原油價格大幅下跌,就好比退去的潮水,要問美國,沙特,俄羅斯誰是輸家,我覺得他們三個都是,關鍵看誰輸的最慘。

現在經濟離不開石油化工,但是石油的競爭卻非常激烈,其中又以美國,沙特俄,羅斯為三大石油輸出國,他們各有各的想法,既想聯合賺大錢,又怕別人多賺錢,最後只好玩起了「三國殺」。

劉備曹操和孫權,到底誰是輸家?其實他們三家都是,最終的贏家是司馬氏,因為三國歸晉了,那麼在現在的石油戰場上,會不會重演這樣的故事呢?我認為還是有可能的。

首先看一下沙特,這是當之無愧的產油大國,他們因為石油過上了好日子,如果石油價格長期下跌,他們就沒有指望了,這一次降價,其實屬於破釜沉舟,賭的就是別人不敢跟,如果美國和俄羅斯真的跟了,最先輸的的就是沙特,因為他們除了石油沒有其他賺錢的行業,石油一垮就什麼都沒了。

再來看一下俄羅斯,俄羅斯現在的日子不如沙特過得好,本指望通過石油補貼一下,沒想到沙特突然放水,所以俄羅斯堅定的要跟,因為兩家的石油開采成本相差不大,如果僵持下去,和沙特相比,俄羅斯的其他產業不受影響,即便石油賠上5年,也要把沙特干趴下。

最後來說一下美國,本來是沙特和俄羅斯之間吵架,沒想到把美國給帶進來了,而且現在看美國是最受傷的,因為美國的石油成本最高,原油價格下跌,受傷最大的就成了美國,如果石油企業倒閉,那首先就是美國的頁岩氣,這也是美國股市下跌的原因,但是美國其他經濟發達,即便石油產業虧損了,仍然會比俄羅斯和沙特好得多,這就叫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我們不知道石油大戰什麼時候結束,但是我們真的希望它不要結束,因為他們打的越厲害,對石油消耗大國來說就越有利,如果他們能打個10年8年,說不定我們就能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了,這就好比三國歸晉。

開始看,美俄沙特都是輸家,看誰挺得過誰,誰抗贏了,就是最後的大贏家…

正好今天易論在金酒圈才對石油危機進行了深度的分析,事實上我們很難對誰是輸家給出確切答案,但是油價大跌對美國的影響是最大的,對其他兩家也好不到哪兒去,以前也同樣發生過石油危機,不過最終都合理的解決了,這回也不會例外,區別在於持續的時間長短而已。

為什麼說對原油大跌對美國的影響是最大的?

最主要的還是成本的問題,沙特、俄羅斯、美國是全球產油大國,在2010年之前,美國除了用油量較大之外,在能源方面並沒有特別的優勢,但2010年頁岩氣革命之後,美國在產油方面逐漸攀升,到2019年已經成為了全球第一的石油出口大國,全球市場份額高達18%左右。

在石油價格的問題上,美國因為是產油大國,同時也是用油大國,因為其本身就是製造業大國,所以美國需要維持石油價格的穩定,既不能太低,也不能太高,為什麼?

因為美國的頁岩油成本很高,全美的石油開采成本合計在30美元/桶左右,但是俄羅斯的石油開采成本只需要17-22美元/桶,至於沙特,那更是只需要9美元/桶,所以,油價大跌,最慘的一定是美國的石油開采企業。

那為什麼價格又不能太高呢?這是因為美國本身就是製造業大國,而石油是所有製造業的上游,假設石油長期維持在80美元/桶上方,美國的製造業將會面臨買不起原材料的局面,這也是為什麼美國長期對中東虎視眈眈的原因之一。

然而油價大跌的輸家是誰,我們的確說不清楚,或者說都是輸家,只是看誰更慘而已,俄羅斯強硬的表示油價維持在25-30美元/桶,可以支撐6-10年,那是因為其成本優勢,只是賺得更少了而已,而沙特有所不同,說中東富得流油是因為他們本來就有油,但這並不代表他們的政府就很有錢。

上一輪石油危機是2014-2016年,美國受到中東跟俄羅斯聯手打壓,可謂是血流成河,美國石油開采企業死了一大片,但是上第一千自損八百,沙特連續兩年財政出現赤字,賺得少了,政府很難長期維持,所以油價又開始逐漸恢復……

對於石油危機的問題,會帶給全球經濟怎樣的影響?對A股有什麼樣的影響?金酒圈有詳細的分析,歡迎夥伴們成為圈友。

短期來看,原油暴跌,作為世界三大石油出口國的美沙俄全都是輸家,都不用計算油價下跌帶來的損失,看看三個國家的股市就可以知道了。一個比一個跌的慘,美股昨天觸發熔斷,三大股指跌入技術性熊市;沙特股市相當於跌了兩個跌停板;俄羅斯股市更慘,近期以來從1650點狂瀉600點,股市都跌去了超過三分之一。這哪個有點贏家的氣象?

但可以肯定的是,美俄沙三國對低油價的承受力是從高到低排列的,這是由國家的經濟硬實力決定的。雖然沙特的採油成本最低,俄羅斯次之,美國頁岩油最高,但三國對於石油經濟的依賴程度卻是沙特最高,俄羅斯次之,美國最低。這三國的損失打個比方,如果說沙特是砍了一隻胳膊,那俄羅斯就相當於砍了一隻手,而美國則是砍了一根手指。

對於美國來說,低油價受損的只是石油能源部門,是美國的能源大鱷們。頁岩油垃圾債券的暴跌會不會引發整個金融系統的債務危機還是個未知數。如果這個事實形成,那美國就輸慘了,很可能就此失去石油美元這個經濟霸權的支柱,美國的世界霸主地位也將被撼動。但這個推論目前為止只是一種假設。

至於沙特和俄羅斯,持續低油價將對整個國民經濟造成重大打擊。俄羅斯聲稱在25——30美元可以支撐五六年,不過是一種宣傳手段;沙特的低價傾銷一樣難以持續,富足的人民能接受收入減少七成的生活?

沙特的自殘式傾銷如果和俄羅斯一起能夠壓垮美國的頁岩油產業,確實將是重大勝利。重塑石油的供應體系確實能給沙特、俄羅斯帶來更大的定價權,但這個願景很難達成。估計最後還得回到限產保價的老路上來。

石油價格大跌之後,如果長期低迷,美國將會成為最大輸家。

次貸危機之後,美國的實體經濟空心化就一直是心腹大患問題,而美國頁岩油的大發展不僅充實了美國實體經濟,同時還控制了美國國內的通脹水平,關鍵還增強了國際原油的話語權,保障了石油美元體系的穩定性並避免美元過度向石油輸出國轉移。

美國依靠頁岩油的大發展成為了全球最大產油國,不僅可以自給自足,還可以適當出口,即可以增加國內就業還可以減少貿易逆差。而美國又是車輪子上的國家,石油價格對於美國的通脹影響非常明顯,美國原油產量的增加,以及對國際原油價格的話語權的增加,令美國能夠更有效地控制全球原油價格,這對穩定美國內部通脹非常有利,對經濟發展非常有利。

美國原油產量增加,可以減少大量進口原油,這不僅可以緩解貿易逆差問題,同時可以防止美元向石油輸出國過度流動,這樣可以減緩國內的債務壓力,也可以增強國內的流動性。同時,由於美國對國際原油話語權的增加,還可以強化美國金融市場對國際原油的價格操縱,藉此獲得國際金融利益。

另外,美國對國際原油價格的話語權的增強利於美國打壓俄羅斯與伊朗等對手,所以原油價格保持相對的平穩對於美國比較有利。

但是頁岩油開采成本比較高,大概在40美元左右,如果國際原油價格過低,美國的頁岩油企業將會大半倒閉,這顯然會沉重打擊美國經濟與金融體系。而沙特與俄羅斯開採石油的成本基本上都在20美元以內,低的還不足10美元,因此在價格戰上美國必敗,如果打垮美國的頁岩油,國際原油產量自然下降,原油價格就會回升,沙特與俄羅斯就會長期獲利。

俺覺得我們有車一族是輸家!國際油價100美元一桶,我們加一升油6.5元,國際油價40美元一桶時,我們加一升油6.3元。

從利益上講沒有贏家都輸了,從輸的輕重上看俄羅斯輸的厲害,因為俄羅斯石油是它的支柱產業,石油大跌整個國民經濟都受影響,時間久了就會出現經濟危機。而沙特雖然也以石油為主但它不差錢,變化的只是數字,加上它開采成本低,對它整體經濟影響比俄羅斯小。美國雖然是產油大國但在整個經濟中佔比小,加上本身消費大,石油降價對國民提高消費企業降低成本有好處,不利的是它石油開采成本高,很可能要限產來應付,這也是沙特的目的之一。

Ⅳ 原油一桶多少噸

問題一:原油一桶是多少噸 1桶=158.98升=42加侖。美製1加侖=3.785升,英制1加侖=4.546升。
知道體積在加上密度就可以計算了,
假設某地產的原油密度為0.99公斤/升,那麼一桶的原油重量就是158.98×0.99=157.3902公斤,也就是0.15739噸。

問題二:一桶原油是多少噸? 噸和桶之間的轉換關系是:1噸(原油)= 7.33桶(原油),它是約136公斤多一點。雖然有噸和桶之間的固定轉換,但由於t是質量單位,桶是單位體積,和原油的密度范圍和相對較大,因此,在原油交易,如果按照不同的單位計算的,會有不同的效果。你也可以關注石油投資網。目前布倫特原油價格50多美元/桶,換算成噸的話,每噸原油大概在350-400美元之間。

問題三:一噸原油等於多少桶? 原油 品名 桶/噸
中國原油 米納斯原油 0.8498 7.40
大慶混合原油 0.8602 7.31 杜里原油 0.9218 6.82
勝利原油(101庫) 0.9082 6.93 辛塔原油 0.8602 7.31
阿曼原油 0.8498 7.4 阿朱納原油 0.9279 6.78
阿聯酋原油 漢迪爾原油 0.8850 7.36
迪拜原油 0.8708 7.22 維杜里原油 0.8850 7.36
穆爾班原油 0.8498 7.4 馬來西亞原油
沙特原油 塔波斯原油 0.7972 7.89
*** 輕油 0.8550 7.36 拉布安原油 0.8654 7.27
*** 中油 0.8708 7.22 米里原油 0.8948 7.03
*** 重油 0.8871 7.09 伊朗原油
科威特出口油 0.8680 7.25 伊朗輕油 0.8554 7.35
伊拉克原油 伊朗重油 0.8707 7.22
巴士拉輕油 0.8559 7.35 英國原油
巴士拉中油 0.8698 7.23 不倫特原油 0.8348 7.53
中原文留油 0.8321 7.56 俄羅斯原油
遼河外輸油 0.930 6.76 原蘇聯出口原油 0.8659 7.26
勝利孤島油 0.946 6.65 美國原油
江蘇真武油 0.8403 7.49 西得克薩斯中質油 0.8251 7.03
華北任邱油 0.8410 7.48 北坡原油 0.8944 7.03
南海惠州油 0.8380 7.51 澳大利亞原油
南海綏中油 0.972 6.47 吉普斯蘭油 0.8017 7.085
印尼原油 賈比魯油 0.8156 7.71
基本在130KG左右
大約7桶多一點

問題四:石油一桶等於多少噸? 135
一桶石油等於多少呢?
石油體積與重量單位的換算方法
1.體積與重量單位之間的換算
體積與重量單位之間的換算必須引入密度p。原油及成品油的密度pt表示在某個溫度狀態下,每立方米體積的石油為p噸重。換算關系為:
一噸油的體積數=1/p立方米
一噸油相當的桶數=1/p * 6.29桶(油)
將6.29除以密度即為求1噸油等於多少桶油的換算系數公式。此換算系數的大小與油品的密度大小有關,且互為倒數關系,如:大慶原油密度為0.8602,勝利101油庫原油密度為0.9082,可分別得:
大慶原油換算系數=6.29/0.8602=7.31 ,勝利原油換算系數=6.29/0.9082=6.93
對石油產品得計算方法也是一樣。如某種汽油的密度為0.739,計算結果:1噸汽油等於8.51桶;某種柴油的密度為0.86,計算結果1噸柴油等於7.31桶。依此類推。表1列出了國內外常規油品及常見的原油的噸與桶的換算系數。
美國市場的汽、煤、柴油價格以美分/加侖為單位,同樣可用上述公式換算為以美元/噸為單位。例如,1993年7月27日美國舊金山93號無鉛汽油價格為54.0美分/加侖,其換算方法推導如下:
93#無鉛汽油價格=54.0美分/加侖;54.0*0.01*42美分/桶(1桶=42加侖),54.0*0.01*42*8.5美元/噸(1噸汽油約和8.5桶),54.0*3.57*(3.57即為汽油由美分/加侖換算美元/噸的換算系數)=192.78美元/噸
表1.原油和油品體積與重量單位換算表
一、油品 品名 密度p 桶/噸 品名 密度p 桶/噸
航空汽油 0.701 8.97 船用柴油E80。c37-5.0 0.886 7.10
車用汽油 0.725 8.67 減壓渣油(大慶) 0.941 6.68
航空煤油 0.775 8.12 道路瀝青 1.01 6.23
輕柴油 0.825 7.62 潤滑油基礎油150SN 0.8427 7.46
輕石腦油(44-100。c) 0.674 9.33 潤滑油基礎油500SN 0.8579 7.33
重石腦油(102-143。c) 0.742 8.48 潤滑油基礎油150BS 0.879 7.16
二、原油 品名 密度p 桶/噸 品名 密度p 桶/噸
中國原油 米納斯原油 0.8498 7.40
大慶混合原油 0.8602 7.31 杜里原油 0.9218 6.82
勝利原油(101庫) 0.9082 6.93 辛塔原油 0.8602 7.31
阿曼原油 0.8498 7.4 阿朱納原油 0.9279 6.78
阿聯酋原油 漢迪爾原油 0.8850 7.36
迪拜原油 0.8708 7.22 維杜里原油 0.8850 7.36
穆爾班原油 0.8498 7.4 馬來西亞原油
沙特原油 塔波斯原油 0.7972 7.89
*** 輕油 0.8550 7.36 拉布安原油 0.8654 7.27
*** 中油 0.8708 7.22 米里原油 0.8948 7.03
*** 重油 0.8871 7.09 伊朗原油
科威特出口油 0.8680 7.25 伊朗輕油 0.8554 7.35
伊拉克原油 伊朗重油 0.8707 7.22
巴士拉輕油 0.85......>>

問題五:一桶石油是多少公斤,一噸石油是多少桶 1噸約等於7桶,如果油質較輕(稀)則1噸約等於7.2 桶或7.3桶。美歐等國的加油站,通常用加侖做單位,我國的加油站則用升計價。1桶=158.98升=42加侖。美製1加侖=3.785升,英制1加侖= 4.546升。如果要把體積換算成重量,和原油的密度有關。假設某地產的原油密度為0.99公斤/升,那麼一桶的原油重量就是158.98×0.99= 157.3902公斤

問題六:原油噸和桶怎麼換算? 桶和噸是常見的兩個原油數量單位,噸和桶之間的換算關系是:1噸約等於7桶,如果油質較輕(稀)則1噸約等於7.2桶或7.3桶。1噸=7桶(差不多的樣子),因此,一桶原油是0.1368噸。(這個是一個約數)

問題七:一桶原油有多少升 國際上的一桶油是42加侖
1噸約等於7桶,如果油質較輕(稀)則1噸約等於7.2 桶或7.3桶。美歐等國的加油站,通常用加侖做單位,我國的加油站則用升計價。1桶=158.98升=42加侖。美製1加侖=3.785升,英制1加侖= 4.546升。如果要把體積換算成重量,和原油的密度有關。假設某地產的原油密度為0.99公斤/升,那麼一桶的原油重量就是158.98×0.99= 157.3902公斤

問題八:原油的一桶有多少 桶的全稱US BARREL,美製桶,是液體容積計量單位。國際通用的油品計量與交易,一般是以60華氏度下的容積以美製桶為單位的數量來表示合同量,即俗稱的一桶原油。
桶和噸都是我們常見的原油數量單位。歐佩克組織和英美等西方國家常用桶,而中國及俄羅斯等國家則常用噸。由於噸桶分別為質量和體積單位,而原油的密度變化范圍較大,因此只有固定的換算方法,而沒有固定的換算比率。
噸和桶之間一般換算關系是:1噸約等於7桶,如果是布倫特、沙超輕、塔皮斯等輕質原油,則1噸約可等於7.35―7.5桶;而若是烏拉爾、杜里等中重質原油,則桶噸比可在7.0或者更低。
加侖和升是兩個比較小的成品油計量單位。美歐等國的加油站,通常用加侖做單位,而我國的加油站則用升計價。1桶=158.98升=42加侖。美製1加侖=3.785升,英制1加侖=4.546升。如果要把體積換算成重量,和原油的密度有關。假設某地產的原油密度為0.99公斤/升,那麼一桶的原油重量就是158.98×0.99=157.3902公斤。
換算關系:
1桶(bbl)=42加侖(美製)=159升(l)=0.159立方米(m3)
1桶(bbl)=0.137噸(t)=137公斤(kg)(全球平均)
1噸(t)=7.35桶(bbl)(全球平均)=1174升
1升(l)=0.246加侖(Gal)
1公斤=0.3055加侖(美)/0.2545加侖(英)

問題九:國際油價上計量單位一桶是多少公斤呢? 一桶的原油重量就是158.98×0.99=157.3902公斤。

Ⅵ 為什麼國際油價比十年前降了一半,中國的油價卻一直在漲

中國的油價之所以一直處於漲勢,就是因為油質的提升增加了成本,同時,中國進口原油的成本也在急劇攀升,除此之外,中國進一步調高了石油的稅費。

當大家看到國內外油價不統一的情況後,很多人都會對國內的油價產生很多的抱怨,其實國內的油價並不是隨意定價,而是根據市場的情況來做出相應的調整。

一、中國的油價一直處於漲勢,是因為油質提升增加了成本。

雖然石油的本質並沒有多少不同之處,但是隨著提煉技術的升級,石油的品質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由於現在的環保理念對於石油的品質提出了非常苛刻的要求。這使得石油公司必須要用更好的技術來提煉石油,不然的話,提煉出的石油根本達不到正規使用的標准,正是由於提煉技術的提升增加了成本,所以國內的油價才會一直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