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看待中國石油巨虧近300億這件事呢
12月27日,路透社爆出中石化暫停兩名高管的交易業務,原因據說是,在原油衍生品市場虧損數十億美元 。其中,該公司一季度虧損162.3億元,二季度虧損137.53億元。據中國石油方面稱,二季度虧損較一季度環比收窄,經營趨勢穩步向好。對此,我們認為,今年大環境不好,的確是導致中石油虧損的直接原因。 不過,中石油也並非所有業務板塊都出現虧損,中國石油的勘探與生產、天然氣與管道板塊在上半年實現盈利,煉油與化工、銷售板塊則虧損巨大。
Ⅱ 中石化石油還有國家電網總是每年虧損多少多少億,其是怎麼能繼續生存下來的而且每年都有虧損
樓主你誤會了,中石化、中石油、國家電網從來都沒有說過虧損,譬如中石油中石化一直都是我國的百強企業龍頭,從沒有過虧損,你把概念搞錯了!
國企中虧損的是指五大發電集團:中國華能集團公司、中國大唐集團公司、中國華電集團公司、中國國電集團公司和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因為我國火電一直是主要電能來源,據相關網評透露是因為煤炭資源大幅漲價,火電入網電價偏高,專業術語叫做「市場煤,計劃電」,導致他們入不敷出,年年虧損。火電的虧損給民眾的直覺就是導致的就是火電企業消極發電,甚至停機不發電,當然這都是外界猜測,也沒有官方調查說明他們有消極發電,為了不加重全國電荒,鼓勵火電發電,緩解全國電荒,所以會按照一定的規定給予這些企業一定的財政補貼。
關於政治問題,我也只能發表個人看法。管理員不負責任的推薦別人信口雌黃的答案,實在誤導了太多的民眾。
Ⅲ 中石油每日巨虧2億,國內油價無動於衷,利潤進了誰的腰包
中國石油昨日發布了上市以來「最慘」財報。按照國際財務報告准則,2015年,中國石油實現營業額17254.28億元,同比下降24.4%,是2009年以來的首次下降。歸屬於母公司股東凈利潤355.17億元,僅為2014年的三分之一,從日賺3億變成日賺1億,創2007年上市以來最慘。
中國石油最新發布的2015年年報顯示,按照國際財務報告准則,公司去年實現營業額人民幣17254.28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4.4%。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人民幣355.17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66.9%,這個凈利潤也創下1999年以來17年間的最差表現
2015年年中,據媒體報道,2014年底中石油曾發文要求總部機關獎金減少20%,並取消一切福利。2015年5月,中石油集團公司再次發文要求降薪15%。對此中石油集團相關人士透露,總部機關確實有降薪措施,但是不會搞一刀切,大的方向是總部機關降得多,全力保障下屬單位尤其是基層油田的員工薪酬標准。除了中石油之外,中石化在4月份被媒體曝出將裁員200萬人,不過中石化官方迅速予以了否認。
油價下行是中石油業績不佳的主要原因。2015年,國際油價持續低位震盪運行,北海布倫特原油現貨年平均價格為52.38美元/桶,比上年同期下降47.1%,其中12月22日達到36.11美元/桶,創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新低。美國西得克薩斯中質原油(「WTI」)現貨年平均價格為48.70美元/桶,比上年同期下降47.8%。
今年日子將繼續難過
在國際油價徘徊在40美元上下,國內生產成本卻遠高於40美元的時代,世界石油市場整體供強需弱將致使2016年國際油價總體維持低迷,國內石油行業的日子將依然難過。
今年以來,中石油以及中國石油上遊行業,紛紛在低油價持續的時代不斷掙扎。遼河油田、延長油田、勝利油田等紛紛關停了效益不好的油田油井,降薪裁員的消息層出不窮。今年前兩個月,大慶油田就虧損超過50億元。
中國石油企業協會、中國油氣產業發展研究中心發布的《2016中國油氣產業發展分析與展望報告藍皮書》顯示,2015年,全球GDP增長3.3%,世界石油消費相對上年小幅增長,達到9440萬桶/日。石油供應卻較上年大幅增長,達到9610萬桶/日,呈現供強需弱局面。
新的一年,全球經濟復甦形勢仍不明朗,尤其是中國、巴西和俄羅斯等主要新興經濟體經濟增速放緩,將制約全球石油需求增長。歐佩克成員國石油供應穩定和美國頁岩氣革命持續繁榮,將進一步導致原油供應過剩,致使2016年國際油價總體維持低迷。
Ⅳ 國際油價連續下跌,中石化和中石油至少虧損750億,為什麼
很少聽說國企有贏利的。可悲的是還有那麼多人支持國企!
長期占據世界500強前10名的兩桶油會虧損,你相信么!
我們先來看一下,網上盛傳的兩桶油所謂的「至少虧損750億元」,是如何計算出來的!
前半句的確是事實, 2020年春節之初到2月底,1個多月的時間,幾乎全民宅家,沒有出行需求,成品油銷量自然大幅度降低,據說兩桶油銷量只有上年的20%左右。
後半句,我只信一半。 雖然加油站照舊營業,但平時10個工作人員的加油站,疫情期間只有3、4個人上班而已!
即便是有運營成本,造成一定的虧損,但也應該是比較有限的,與兩桶油龐大的業務收入相比,這點虧損根本不值一提。
這一點前半句,或許是真實的,但後半句,水分還是比較大的。
1、國內油價大幅度降價是從3月17日才開始的,在此之前,油價調整還擱淺了一次。
2、國內油價是有「保護價」的,最低40美元/桶。 此時,國際油價只有20多美元,算下來,兩桶油每升油可以賺不少呢!
3、同樣是存油,低油價時多采購、多存儲一些, 這樣一來,即便是現在有所虧損,過一段時間油價上漲,所有的損失豈不是一下子就回來了!
進口油價便宜了,是不是煉油成本就低了?這是個常識性的理解,可惜這個理解放在兩桶油身上,是嚴重錯誤的。因為原油從進口、存儲、煉化到銷售,有很長的時間窗。這意味著,兩桶油要滿足國內巨大的銷售需求,必須確保有巨量庫存。
Ⅳ 收入全國第二卻稱虧損300億,「兩桶油」到底賺不賺錢
我國雖然是個石油消耗大國,但是卻大部分都要依靠進口,關於價格的變動大多數也都是要根據國際成品油價格的變動而變化。大家都知道,我國的「兩桶油」 幾乎壟斷著國內的成品油市場,並且還是國企,實力自然是不用多說的。
可是這兩家公司經常被曝光出虧損的消息,前段時間,中石油發布了自己的上半年的業績報告,報告中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其歸屬母公司股東凈虧損299.93億元,同比下降205.5%。其中,煉油業務虧損105.40億元,銷售業務虧損128.92億元。
翻看中石油的財務報表,就算是盈利最少的那一年,利潤都是高達79億元的。而中石化在2015年的時候利潤最低,也是達到了322.81億元。那麼虧損其實根本就是不成立的。「兩桶油」到底是虧損還是賺錢?其實大家應該心中明了。
但是「兩桶油」作為國企,承擔的更多的都是社會責任,所盈利的錢都是歸於國家的,用於各類公共設施建設。
Ⅵ 兩桶油共虧350億,國外五大巨頭合計共虧18億,為何差距如此大
世界范圍內的油價下跌國內油價不僅沒變反而爆出來中國石油企業連連虧損的消息,很多人一頭霧水,但是這卻是情理之中的,不管是從政治戰略的角度來說還是從經營成本的角度來說都是意料之中的。
經營成本從經營成本的角度來看,此次石油企業的收入減少了。我們要清楚的是石油企業此次面臨的油價下跌發生在一個特殊時期。據統計,2020年春節期間,中石化、中石油的成品油銷量只有上年春節同期的20%左右,但加油站仍然需要正常運營。銷量驟降仍要開工,這是國企的擔當。但對兩桶油打擊最大的,還是近期的原油價格暴跌——一個月就虧了至少750億。要知道,中石化2018全年的凈利潤才630億。
綜合以上兩個大方面,我們發現在疫情期間中國的石油企業出現原油價格下跌卻虧損的現象很正常,甚至我們可以說任何時候他們出現虧損都很正常。從更高、更深層次來看,他們肩負著更加重要的戰略任務,即便是虧損國家也不會放棄扶持的。
評論點贊,腰纏萬貫!添加關注,好運常伴!
Ⅶ 石油工業的中國石油工業怪現狀
一邊巨虧600多億元一邊近9000萬噸產能閑置 今年前三季度,中石油煉油業務虧損415.39億元,中石化煉油板塊虧損231億元。
對於中石油、中石化來說,煉油虧損早已不是新聞。2007年,中石油煉油與銷售板塊虧損206.8億元、中石化煉油虧損104.52億元;2008年,兩者分別虧損829.7億元、615億元。2008年3月,中石化還據此獲得123億元財政補貼。
對於今年前三季度的虧損,中石油稱是「受國際原油價格高位運行及國內成品油價格調控力度加強影響」,中石化解釋說是「煉油廠到廠原油成本比較高」。
然而,有意思的是,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的一項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至8月,國內煉油行業累計虧損僅18.4億元--雖然統計時段和口徑有些差別,但兩個數據之間的巨大差異依然不免讓人吃驚。
是誰對沖了石化雙雄煉油業務的巨額虧損?顯然,只能是國內其他煉油企業--目前中石油、中石化煉油產能約佔全行業的80%,此外還有60多家地方煉油企業,其中半數在山東。
「我們只要有油可煉就會有盈利,無非是盈利多少的問題。」山東東營一家煉油廠負責人說,「我們煉的是品質差的燃料油,比煉原油成本高很多,還能不虧損;中石油、中石化煉油為什麼會虧損,我也不大明白。」
這家煉油廠負責人說,地方煉廠最苦惱的事不是虧損,而是沒有穩定的油源;沒有油源就等於無米下鍋,沒法開工。
據全國工商聯石油業商會統計,目前我國地方煉油廠約有1.3億噸煉油能力,但每年煉油只有約4000萬噸,近9000萬噸的產能被浪費。
「正常情況下,地方煉廠的平均開工率僅有30%-40%,所以大量產能閑置浪費。」全國工商聯石油業商會執行會長、江蘇泰達藍燕石化集團總經理錢其連說。
東方油氣網數據顯示,今年8月底,山東地煉整體開工率僅為35.3%;近幾個月以來國內柴油資源緊張,地方煉廠開工率有所提高,至11月初,山東煉廠開工率提高至45.7%。石化雙雄掌控采貿煉售地方煉廠夾縫中求生存一邊是能生產但頻頻虧損,另一邊是不虧損但不能生產,國內煉油業「怪現狀」背後隱藏著怎樣的症結?
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曉平等業內專家指出,當前石油業從上游的原油開采和進口,到中游的煉化,再到下游的成品油銷售各個環節,石化雙雄都牢牢掌握了主導權;在整個產業鏈中,民營企業只能在夾縫中求生存。
「打個比方,地方煉廠的『咽喉』扼在壟斷巨頭的手裡--巨頭的手鬆開,地方煉廠可以吃飽甚至利得財富;它們的手一緊,地方煉廠就要『鬧飢荒』。」韓曉平說。
民營企業不但難以獲得國內的油氣開采權,也沒有從國外進口原油的自主權。據全國工商聯石油業商會秘書長馬莉介紹,加入WTO以後,商務部每年批准一定的原油非國營貿易進口量信託網指標,今年是2910萬噸,僅占原油進口量的約十分之一。「數量少不說,非國營原油進口得持有中石油、中石化的排產證明才能入關,而且都必須返銷給中石油、中石化旗下的煉廠,不能供地方煉廠使用。」
據業內人士介紹,現在中石油、中石化每年統一配給地方煉廠的原油僅179萬噸,與1.3億噸的煉能相比,這點油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當前地方煉廠最主要的油源是燃料油--燃料油是原油在煉廠加工過程中的一種渣油,可以提煉出一部分成品油,但是成本比原油提煉要高得多。
「用燃料油煉油的成本要比用原油的成本每噸高出約1300元。2009年以後,國家把燃料油消費稅由0.1元/升提高至0.8元/升,僅繳稅的部分,燃料油就比原油每噸要高800塊錢。」馬莉說。
而在下游的成品油批發零售環節,石化雙雄同樣主宰著市場。「目前全國共有加油站11萬多家,其中民營加油站約5萬家。」馬莉說,「雖然民營加油站數量占總數的46%,但民營加油站多在偏遠地方,大城市、主幹線的加油站主要是中石化、中石油的,所以民營加油站的成品油零售量比例並不高。」
Ⅷ 「兩桶油」上半年合計虧損超500億 哪些板塊虧最多
隨著中石化發布2020年半年報,「三桶油」年中成績單已悉數披露。
今年上半年,「三桶油」成績單不容樂觀:中石油、中石化合計虧損超過500億元,中海油實現凈利潤103.83億元,但業績相比於去年同期也大幅下跌。
貝殼 財經 記者梳理發現,提及業績下滑,「三桶油」給出的原因趨於一致:受疫情影響,全球市場萎縮,國際油價「斷崖式下跌」。
受此影響,「三桶油」虧損板塊各不相同,中石化煉油事業部虧損超過300億元,煉油毛利為人民幣-13元/噸。中石油虧損最嚴重的是銷售板塊,虧損額度過百億,公司稱這是受國內成品油市場需求下降、庫存減利等因素影響。
「三家公司側重不同、資源配置不同,多方面因素導致了盈利、虧損板塊不一的情況」,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曉平告訴貝殼 財經 記者,中石油在國內油田資源較多,我國每年2億噸左右原油產量,大部分都由中石油產出。
韓曉平向記者表示,相比之下,中石化有更多進口油,由於中石化「出海」較晚,掌握的油田開采價格不如西方油企那麼低,多種因素導致中石化更容易受到國際油價波動的影響,油價上行時中石化煉油板塊盈利更多,油價下行時中石化煉油板塊虧損更多。
此外,韓曉平還指出,中石油與中石化都承擔了較多的保供任務,受到目前國際形勢影響,我國對原油儲備量有一定要求,部分西方私營油企可以在油價下行時減少生產,但是中石化煉油毛利為負,也要承擔部分保供任務。而中海油在管理效益、資源配置、員工數量等多方面與中石油、中石化有一定差異,也導致了經營效益不同。
對於今年下半年的形勢,韓曉平表示,隨著全球經濟復甦,原油價格如果回暖,「三桶油」面臨的局勢將有所緩和,不過目前西方疫情尚未解除危機,下半年油價走勢尚有待觀測。
油價下跌 三桶油直呼局面艱難「前所未有」
剛剛發布半年報的中石化表示,2020年上半年,公司營業額同比降低31.3%,主要歸因於疫情和國際油價暴跌影響,公司主要產品經營量和實現價格同比下降。
此外,2020年上半年,中石化經營虧損為215億元,同比減少人民幣706億元。主要歸因於受疫情和油價暴跌的雙重影響,公司原油加工量、化工產品和成品油經營量下降,主要產品價格下跌,庫存損失較大,毛利大幅收窄。
中石化稱,2020年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世界經濟低迷,全球市場萎縮。上半年,普氏布倫特原油現貨均價為40.07美元/桶,同比下降39.2%,成品油需求銳減,石化產品需求增速下降,行業經歷了前所未有的艱難局面。
中石油也表示,2020年上半年,疫情蔓延導致世界石油需求 歷史 性下降,全球石油市場嚴重供過於求,國際油價深度下跌。此間,「減產聯盟」減產談判破裂並發起價格戰, 隨後又達成史上最大規模減產協議,對國際油價走勢帶來重要影響。
中石油表示,受宏觀經濟及疫情影響,全球石油市場供需寬松局面進一步加劇,國際原油平均價格比上年同期大幅下降。受國際油價大幅下跌、國內油氣需求嚴重萎縮的不利影響,本集團生產經營 遭遇前所未有的沖擊和挑戰。
中海油則直接將國際油價的此輪波動稱為「斷崖式下跌」。中海油表示,剛剛過去的上半年極不尋常 、極不平凡 ,我們經歷了百年以來全球最嚴重的公共衛生危機和「大蕭條」以來未曾遇到的全球經濟衰退,國際油價「斷崖式」下跌使全球油氣行業陷入低迷 。低油價 疊加新冠肺炎疫情 ,給公司生產經營造成巨大影響 ,公司發展面臨的外部形勢異常嚴峻復雜。
中石化:煉油事業部虧300億 毛利為負
如果從利潤來看,中石化五大板塊中有多個板塊出現虧損,其中,煉油事業部虧損最為明顯,達到316.89億元。
對於虧損最為明顯的煉油事業部,中石化表示,煉油事業部業務包括從第三方及勘探及開發事業部購入原油,並將原 油加工成石油產品,汽油、柴油、煤油內部銷售給營銷及分銷事業部,部分 化工原料油內部銷售給化工事業部,其他精煉石油產品由煉油事業部外銷 給國內外客戶。
煉油事業部的產品包括汽油、柴油、煤油等,其中煤油今年銷售量下降最大。2020年上半年煤油銷售收入為244億元,同比下降50.7%,占該事業部經營收入的5.6%,主要歸因於受疫情影響,航煤需求大幅下滑。
值得注意的是,半年報顯示,2020年上半年,中石化煉油毛利為人民幣-13元/噸,同比減少人民幣395元/噸。 主要歸因於疫情影響,石油石化需求降低,毛利水平大幅收窄,同時,在原 油價格下跌過程中,原料及產成品庫存損失較大。
勘探及開發事業部的虧損情況僅僅優於煉油事業部,虧損60.02億元。
中石化表示,勘探及開發事業部生產的絕大部分原油及少量天然氣用於本公司煉油、化工業務,絕大部分天然氣及少部分原油外銷其他客戶。
2020年上半年勘探及開發事業部經營收入為人民幣789億元,同比降低24.0%,主 要歸因於原油、天然氣、LNG銷售價格同比降低。2020年上半年勘探及開發事業部經營虧損為人民幣60億元,同比減少人民幣122 億元,主要歸因於原油價格大幅下降影響,二季度該事業部經營虧損人民幣75億元。
從營業收入來看,中石化五大板塊營收全部下滑,其中,下滑最為明顯的是化工事業部、本部及其他。
化工事業部在2020年上半年實現1721.99億元營業收入,同比下滑33.9%,本部及其他實現營業收入4846.25億元,同比下滑37.1%。
中石化介紹,化工事業部業務包括從煉油事業部和第三方采購石油產品作為原料, 生產、營銷及分銷石化和無機化工產品。
2020年上半年該事業部經營收入同比降低,主要歸因於經營量下降,以及產品價格下跌。2020 年上半年,該事業部經營收益降低 73.1%,主要歸因於受疫情影響,化工產品需求下降,價格下跌,化工業務毛利下降。
中石油銷售板塊巨虧 中海油公司業務虧損
與中石化不同,中石油的銷售板塊虧損最為嚴重。
中石油半年報顯示,2020年上半年,銷售板塊實現營業收入7492.03億元,比2019 年上半年的9826.56億元下降23.8%,主要由於國內成品油銷量減少、價格下降。
受國內成品油市場需求下降、庫存減利等因素影響,2020年上半年,銷售板塊經營虧損128.92億元,比2019年上半年的經營利潤4.94億元減少133.86億元。
除了銷售板塊之外,中石化第二虧損嚴重的板塊也是煉油與化工板塊。
2020年上半年,中石油煉油與化工板塊營業收入為3698.11億元,比2019年上半年的4863.66億元下降24.0%,主要由於汽油、柴油、煤油等煉化產品銷量減少、價格下降。
受國內市場需求下降、價格下跌、庫存減利等因素影響,2020年上半年,煉油與化工板塊經營虧損105.40億元,比2019年上半年的經營利潤63.70億元減少169.10億元。
中海油半年報則介紹,集團於全球范圍內從事上游石油業務 ,包括常規油氣業務 、頁岩油氣業務 、油砂業務和其他非常規油氣業務。集團通過三個運營分部披露其主要業務 ,包括勘探及生產、貿易業務和公司業務。
半年報顯示,中海油的勘探及生產業務合計收入為679.37億元,利潤為104.85億元;貿易業務合計收入為64.97億元,利潤為1.92億元。上述兩大板塊的收入和利潤均下滑。
此外,中海油的公司業務出現虧損,達到3.23億元。
Ⅸ 中石化中石油是自負盈虧嗎
中國石油、中國石化,虧本?純屬謠言!不知道什麼時候這種謠言四起,並且還有讀者、投資者會相信。從實際情況來講,中國石油與中國石化,不但沒有虧損,還處於連年正盈利狀態,並且這幾年凈利潤都有幾百個億,峰值凈利潤更是能夠達到近1500億的凈利潤。
一、中石油、中石化近穗彎攜些年凈利潤數據:
中國石油,從股市上市公司詳細統計凈利潤自上市公開數據,2001年至2017年,年度凈利潤為:470億、400億、390億,624億、973億、1278億、1362億、1458億、1138億、1031億、1399億、1330億、1153億、1295億、1071億、356億、79億、227億。2018年1-9月份凈利潤為481億。
中國石化,1998年至2017年年度凈利潤分別為:3700萬,56億、161億、140億、141億、190億、322億、395億、520億、565億、284億、626億、707億、716億、634億、671億、474億、322億、464億、511億猜伏。2018年1-9月份凈利潤為600億。
哪一年虧本了?哪一年都沒有虧本,就算是2015年、2016年原油價格大跌的情況,中石油、中石化依舊沒有虧本。
二、鬧灶謠言止於智者,遇到說中石油、中石化虧本的人,估計連查都沒有查具體的數據。
其實市場中很多的傳言,可以說稍微查一查具體的數據就能夠輕松「擊破謠言」,但是往往出於的反應就是聽信傳言。明明這兩家企業每一年都是存在著高額的凈利潤,偏偏被傳言為接連虧損的企業。所以,聽人議論企業虧損與否的時候,能夠據實查到的數據可以自行查看查看,避免被傳言所誤導
Ⅹ 如果2010年買入五萬元中石油股票,一直沒賣,現在虧多少錢
很高興回答你的提問。
有高人形象生動地描述了買入中石油的感慨: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滿倉中石油!
中國石油(601857),2007年11月5日在上交所上市,每股發行價16.70元,上市第一天股價直沖雲端,最高價48.62元,歷經十三年零5個月的洗禮,截止今日收盤,股價僅為4.17元,下跌了91.42%。假如你用100萬在中石油上市第一天追高買入,一直沒賣出,現在或虧損90多萬。
你的提問是在2010年買入50000元中石油股票,一直沒有賣出,以2010年第一個交易日中石油開盤價13.85元和2021年4月27日收盤價4.17元計算,大概要虧損35000元,虧損率近70%。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簡稱中石油)是以油氣業務、工程技術服務、石油工程建設、石油裝備製造、金融服務、新能源開發等為主營業務的綜合性國際能源公司能源公司,是特大型央企。
中石油股價飽經風霜、歷久彌新,只剩下了零頭,把一大批價值投資者的理念和信心打得七零八落、支離破碎。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48元滿倉中石油!中石油發行上市時,媒體、股評大肆宣傳,說是亞洲最賺錢的公司,絕對的大藍籌股,行業龍頭,核心資產。發行價好象是16元多,開盤48元放天量,然後一路下跌,基本上沒有反彈。我記得跌至30元時搶過反彈,25元割了。跌到16元多穩了一段時間後繼續下跌。令人費解的是,巴菲特持有中石油(H股),據說成本是2元多,在中石油發行A股的同時,巴菲特一直在分批拋售,大概從4元多一直賣到近12元,全部清空。而A股的發行價就16元多,開盤價48元,A股股民被坑慘了!至於2010年買入5萬元中石油股票,現在虧多少錢,沒算過。
如果你是2010年購買的中國石油,當時應該是7元上下,你可以買7100到7200股,現價是4.25你大概虧損60%多,大約二萬多元,解套方法:一,下跌後補倉,做高拋低吸,二,等下次反轉機會。
對你,一個字"佩服",二個字「真的佩服你」。我沒買過,就知道最高48,現在幾塊錢。智商不行,沒敢買。
中石油企業行政級別高,是不是應該副部級呀,還是壟斷行業,有錢什麼價位的原油都敢買。
手握副部級企業的股票,是不是感覺也比持有無編制民企股票多點什麼。這就行了,輸贏不重要,重要的是思想端正就好。
中石油還算好的,你如果是中簽還有錢賺,最悲催的是中簽華銳風電,上市第一天就破發,然後一路下行,從沒有到過發行價,現在己退市,最後股價一毛七分。與華銳風電比起來,中石油還是不錯的。
看你2010年什麼時候買入的,如果在低點買入,中間有幾次盈利的機會,如果一直持有到去年最高點時出,差不多保本,如果放到今年(2021年),估計要虧上那麼一點了
你看你這倒霉孩子!你買什麼股不好,你非得要買中石油?人家股神都是買長春高新、深萬科什麼的放著,十來年後漲百十倍。學著點,好好瞅瞅,市場上那麼多好股隨便買幾只好的,放它十幾年,你也是股神了。精神點,有志氣些,別總想著被套。有空弄幾碗雞湯喝喝,讀幾本成功學。切記切記!
買中石油股票,你也就別計較虧賺了。
好歹它是國家大型央企,那怕是巨虧,一直虧,中石油都不會倒閉,這點你應該確信無疑,那怕你手上的股票虧得一分不剩,至少你也還是它股東,永遠的股東。不好寫?
忘記哪年了,中石油剛上市,股民們搶著買中石油,它瘋漲到40幾元了,聽說能漲到百元,我41元也買進了,沒兩天它下跌,我40元就割肉了,幸虧割掉了,現在看看真的是下跌沒回頭
一刀割到腳面面,具體多少不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