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石油能為細菌提供什麼營養
擴展閱讀
天上下鑽石雨怎麼解決 2025-02-13 18:39:07
不合格農產品去哪裡了 2025-02-13 18:35:42

石油能為細菌提供什麼營養

發布時間: 2023-08-06 06:13:06

Ⅰ 有石油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是什麼

石油的奇妙作用
石油中的蠟質經過微生物的「加工」,就變成人體所需要的蛋白質。有人作了這樣的估計,全世界每年開采 20億噸石油,如果只用其中的 2%作原料,就能生產 250萬噸至 300萬噸蛋白質,可以滿足 2億人一年的營養需要。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在研究和生產石油蛋白。
石油可以化工合成什麼:
石油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眾所周知,它是汽車飛機潛艇坦克等設備作動力的燃料,利用現有的技術,它還可以合成出各種纖維、橡膠、化肥等化合物。工業上最常用的就是將石油變成非常活潑的化合物乙烯,然後用乙烯可以合成多種物質。
石油「大家庭」的第一代產品
(一)透明的汽油
汽油可以分為車用汽油和航空汽油兩種,車用汽油是作為開動各種形式活塞式發動機汽車的動力;而航空汽油則是供裝有活塞式發動機的螺旋槳式飛機使用的。
(二)淡黃色的煤油
煤油除了點燈照明外,還在工業上被用作航空煤油和洗滌劑,在農業上用作殺蟲葯的溶劑等。
煤油的另一種重要產品是航空煤油。航空煤油主要用於噴氣式戰斗機的燃料。這種飛機要求飛行高度高、續航里程遠、飛行速度快。
(三)褐色的柴油
農村的拖拉機、農用排灌機械、大型載重汽車等壓燃式發動機都要用柴油做燃料。柴油分為用在高速柴油機的輕柴油和用在低速度柴油機的重柴油兩種。
(四)多種功能的潤滑油
對於"潤滑"的作用,是人所共知的。當在自行車的軸上加點油,騎起來就會輕松省力得多。實際上,宇宙火箭、通訊衛星、飛機、火車、汽車、輪船、拖拉機,以及日常生活中的電風扇、縫紉機、手錶等等,凡是運動著的機器,轉動著的部件,都離不開起潤滑作用的潤滑油。
(五)默默無聞的黑色瀝青
從煉油廠的常、減壓塔底渣油以及催化裂化等裝置都可生產出各種牌號的瀝青產品。這種黑色瀝青,它為人類發達交通事業作出了默默無聞的貢獻。行駛在柏油路面上的汽車,其平均時速要比砂石路面提高25%。
由於瀝青具有很好的粘結性、絕緣性、隔熱性及防濕、防滲、防水、防腐、防銹等性能,所以,除了鋪路外,還有很廣泛的用途。在修建防屋時,常用瀝青做防水層,修建冷藏庫時,常用瀝青和木屑混合製成隔熱層;鐵路枕木上塗上瀝青可以防腐;地下管道塗上瀝青可以防銹;水庫水壩鋪上一層瀝青可以防滲、防漏;橋梁板面接合處注入瀝青可以起到熱脹冷縮的作用。
瀝青還可以與其它材料混合製成瀝青油漆、瀝青油氈、瀝青橡膠、瀝青塗料、瀝青絕緣膠等產品。
在建築材料方面,將瀝青和土混合,可製成強度高、吸水性小、美觀耐用的瀝青磚和瀝青板,這是一種新型的建築材料。在農業方面,將瀝青和肥料混合後噴灑在土壤表面,可起到保溫、減少水份蒸發、防止肥料流失的作用。在電氣工業方面,可用瀝青作絕緣材料和電纜保護層,尤其是地下電纜、水下電纜更離不了瀝青。
另外,若將瀝青作進一步加工處理,可製得煉鋼工業必需的石油焦,也可提供製造宇宙飛船必需的碳素纖維等等。可見瀝青的用途甚廣,它也正稱得上人類在改造自然、征服自然中的一位默默無聞的功臣。
(六)深受人們贊美的石蠟
石蠟的用途是十分廣泛的。將紙張浸入石蠟後就可製取有良好防水性能的各種蠟紙,可以用於食品、葯品等包裝、金屬防銹和印刷業上;石蠟加入棉紗後,可使紡織品柔軟、光滑而又有彈性;石蠟還可以製得洗滌劑、乳化劑、分散劑、增塑劑、潤滑脂最等。
石油「大家庭」的第二代產品
(一)人人喜愛的塑料製品
塑料是大家都很熟悉的東西,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幾乎離不開它。塑料杯子,塑料涼鞋,塑料水壺,塑料雨衣,塑料薄膜,以及塑料燈頭、開關、電話外殼等等,都是塑料製品。它具有價錢便宜,顏色漂亮,攜帶方便,輕巧耐用等優點。
塑料除了可用來做生活用品外,在工農業生產和國防工業方面還有極為廣泛的用途。如果一輛汽車平均用45公斤塑料,就可以代替100多公斤的金屬材料;假如將塑料薄膜用於農業育秧,就可以保證苗床溫度,促使早熟,達到增產效果。使用一噸塑料薄膜育秧,可增產十噸糧食。用於生產蔬菜時,可增加產量1~3倍。
塑料是以合成樹脂為基本原料,在一定條件下(如溫度、壓力等),塑製成的一定形狀的材料,這種材料能夠在常溫下保持形狀不變。有的塑料製品,除了主要成分是樹脂外,還加入一定量的增塑劑、穩定劑、潤滑劑、色料等。
塑料既然是以合成樹脂為基本原料,那麼,什麼是合成樹脂呢?近年來,人們主要以石油、天然氣、煉廠氣等為原料,通過化學方法,合成一種性能比天然樹脂更優異的高分子聚合物,這就被人們說成是合成樹脂。
根據塑料受熱後表現出來的共性,可分成熱塑性塑料和熱固性塑料兩大類。
所謂熱塑性塑料,即它在受熱時就會變軟,甚至成為可流動的粘稠物,這時可將其塑製成一定形狀的製品,冷卻時保持塑形變硬。如果再加熱又可變軟,並可改變原來塑形為另一種塑形。如此可反復進行多次。具有這種特性的塑料,就叫熱塑性塑料。製成熱塑性塑料的合成樹脂有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碳酸靡、聚甲醛等。
所謂熱固性塑料,它在受熱初期變軟,具有可塑性,可製成各種形狀的製品。繼續加熱就硬化定形,再加熱也不會變軟和改變它的形狀。例如燈頭或電插座等電木製品,就是這類塑料製成的,這些東西,就不能通過回收再加利用。製取熱固性塑料的合成樹脂有:酚醛樹脂、環氧樹脂、氨基樹脂、聚氨脂等。
(二)五彩繽紛的合成纖維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常把許多長度要比其直徑大很多倍,並且具有一定柔韌性的纖細物質,統統叫做纖維。在自然界中,諸如從植物生長出來的棉、麻;從動物身上產生出來的蠶絲、羊毛;從礦物中開采出來的石棉等,他們都是天然纖維。近年來,人們主要從石油化工中取得原料來合成這類高分子聚合物,然後再進行抽絲成纖維,這就叫合成纖維。目前市場上合成纖維品種很多,小品種除外尚有30種以上。從它們的性能、用途和工業水平等方面來看,發展最大的有錦綸、滌綸、脂綸、丙綸、維綸、氯綸等六種。前三者產量幾乎占合成纖維總產量的90%。石油「大家庭」的第二代產品。
(三)工農業與國防工業的重要靠山----合成橡膠
天然橡膠的生產受到地區和氣候條件的限制,己不能滿足目益發展的需要,合成橡膠就必然蓬勃地發展起來了。
合成橡膠所需要的大量原料,如:乙烯、丙烯、丁烯和芳香烴,都可以來自石油化工。先從石油中獲得生產合成橡膠的單體,然而通過聚合,也像塑料中的聚合物分子一樣,連結成一條很長的「鏈條」。不過,它不是一條筆直的"鏈條",而是彎彎曲曲的,既能屈能伸,又能作旋轉運動的"鏈條",這就使合成橡膠單體聚聯成具有彈性的大分子固體。
合成橡膠品種繁多,習慣上根據合成橡膠的主要用途,大致分為通用合成橡膠和特種合成橡膠兩大類。一般通用橡膠產量較大,主要用來生產各種輪胎,工業用品和生活用品及醫療衛生用品。特種橡膠專門用作在特殊條件下使用的橡膠製品。如:丁脂橡膠主要特點是耐油性好,廣泛用於製造各種耐油膠管、油箱、密封墊片等。又如某些含氟橡膠不僅能耐高溫,而且不受化學葯劑的侵蝕,用這種橡膠製成的各種密封環在攝氏200度腐蝕液中可以經受6萬次反復變形,而能保持性能不變。
(四)農田、果園的營養品-------化肥
土地是需要不斷補充營養,才能為人們不斷地提供糧食、蔬菜、瓜果、棉花等農作物。土地的營養來自肥料。
由於自然界中各種天然的有機肥,例如人畜的糞尿、廄肥、草木灰和各種腐植質等,己越來越滿足不了實際農業生產的需求,所以,人們就逐步探索並發展了採取化學的辦法來合成肥料,這種肥料就叫化學肥料。簡稱為化肥。
化肥中以氮肥在農業生產中用量最大,目前世界上各國的化肥生產中,氮肥的生產均占首位。
氮肥的品種很多:常用的有尿素、硫酸銨、硝酸銨、碳酸氫銨和氯化銨。它們都是白色顆粒狀晶體,並都易溶於水以便在土壤中被植物根部所吸收。氮是農作物體內蛋白質、核酸和葉綠素的重要組成成分,它能促進作物生長,使莖、葉茂盛,葉色濃綠,促進植物的光合作用而使作物增長。如一斤硫酸銨用於施肥可增產4斤糧食。而尿素比硫銨含氮高2倍以上,肥效更大,並且可以在任何土壤中使用,不破壞土壤。目前我國不少化肥廠就是用這種方法來製取氫氣的。人們從「空中取氮」,「油中取氫」後,將它們按要求比例混合,然後,在一定條件下進行化學反應,就可以得到合成氨了。有了氨,就有了氮肥。有了氮肥,也就有了農田增產的保證。
除了以上介紹的產品外,以石油為原料還可以製得染料、農葯、醫葯、洗滌劑、炸葯、合成蛋白質以及其它有機合成工業用的原料。
總之,利用現代的石油加工技術,從石油寶庫中人們已能獲取5000種以上的產品,可以說石油產品已遍及到工業、農業、國防、交通運輸和人們日常生活的各個領域中去了。

Ⅱ 油田區環境微生態效應及優勢菌種的選擇

一、油田區的地質環境微生態效應

(一)石油開采對地質環境的影響

由於石油的開采和落地原油改變了原有地質環境中的生態系統,造成了非天然條件下生態系統中的生物演化與演替的較大波動。這些微生物的演替過程,即是石油污染產生各種微生物作用與地球化學作用的過程。特別是在水的參與下,微生物一方面可以對某些石油中有毒有害的物質進行分解和降解,但另一方面由於其分解得不徹底,易解析出或化合成對人類有害的甚至是有毒的物質,它們一旦逸出或隨水滲入地下或流入地表水體,均會對環境造成污染,對人類產生危害。

在石油的分解過程中,某些物質呈分子狀態被分離出來,或又產生了新的化合物,特別是在微生物地球化學作用下,使石油污染物周邊的介質環境和地質環境發生變化,如pH值和Eh值、土壤性質,隨污染物質的變化而改變,溫度也隨分解和化合中能量形式的轉換而上升。這些地質環境的變化,反過來又影響著各種作用的方向和進程,尤其是微生物的演替。因此,在落地原油及其周圍地質環境中,物質成分和微生物地球化學作用是非常復雜而又不斷地變化著,直至在該環境所限定的條件下,經過長期作用,而達到新的平衡。水是石油分解演化中不可缺少的物質,也是一切生命物質的主要組成部分。影響油田區的主要水體是大氣降水和淺層地下水,它們一同作為環境中的物質循環載體,一方面對石油污染物在微生物細菌作用下進行降解;另一方面又對地質環境造成污染並使其遷移擴散。由於微生物細菌的微小並可隨水的運移而遷移,在其遷移過程中通過其生命的代謝活動參與各種生物化學反應,在一定條件下,微生物代謝活動可以催化石油有機物的分解,從而能促進污染質形成小分子絡合物而遷移進入地下水。另一方面在微生物作用下,可使許多有機物得到轉化和降解。

土壤包氣帶土體是微生物細菌生活的大本營,也是污染物質進入環境的一個重要媒介和載體。許多污染物質在進入土壤包氣帶土體後被其以物理機械吸附、膠體物理化學吸附、化學沉澱等方式作用截留,使其在土體中含量不斷積累。雖然土體中的大量微生物可以轉化和降解許多的污染物質,但受自然地理條件和營養物質等環境因素的影響,以及石油開采仍有不斷的落地原油等污染物質,進入包氣帶及地下水中,使其石油污染物的量在不斷增加,這就造成污染范圍的不斷擴大,因此,石油開采區落地石油對環境的污染成為影響生態環境的主要因素。對調查區的地質環境和水環境要素的調查與現場測試表明,石油類污染物一般為褐黑色,大多為黑色。

調查區中地表水體:pH值為7.43~9.1,90%以上的取樣點大於8。Eh值在-338~101mV之間,一般較低。TDS含量為336~3990mg/L。溶解氧(DO)大多含量較低,為0.8~8.2mg/L(表6-1)。

表6-1 研究區地表水中pH值,Eh,DO,TDS及溫度現場測試結果

地下水體中pH值為7.3~8.4,多為8以下近於中性。Eh值在23~134mV之間,為弱氧化環境。TDS含量為236~4980mg/L,大部分小於1000mg/L。溶解氧(DO)含量為1.6~8.2mg/L,大多含量為5mg/L左右(表6-2)。

油層水:pH值為7.0~7.5;Eh值在-109~-132mV之間;TDS含量為159000~292000mg/L,溶解氧(DO)含量較低,為1.6~4.1mg/L(表6-3)。

根據上述情況,地表水主要受採油和煉油污水的影響而定,如污水大量排入水質則差,否則水質好一些。地下水的情況較為復雜,受其各種條件的控制,有些地段污染較重,水質變化較大,有些地段較好尚未受到污染,但從pH值、Eh值和溶解氧(DO)來看,均是微生物細菌生長的良好環境,適宜多種微生物細菌的生長和繁衍。油層水含鹽量大於鹽鹵水,不適宜一般細菌的生長,僅有一些古細菌和極端細菌生長。

表6-2 研究區地下水中pH值,Eh,DO,TDS及溫度現場測試結果

表6-3 安塞油區油層水中pH值,Eh,DO,TDS及溫度現場測試結果

(二)油田區地質環境中嗜油微生物細菌(以油為碳源培養的細菌)的分布狀況分析

2006年4月我們對油田區周邊的不同類型的不同位置不同地點採集了27組各類水樣和37組土樣進行了微生物細菌可利用石油類為營養碳源的培養測試,具體選擇了能夠反映石油影響環境的以石油、液體石蠟為營養碳源培養的微生物細菌。

1.石油對水體環境污染影響中的嗜油微生物細菌分布狀況

從表6-4中可以看出,地下水中,以石油為營養碳源的細菌數,含量較低,一般細菌數在n~n×10個/mL,反映了大部地區地下水受石油污染影響較小,但在石油污染影響大的局部地區如琵琶寨、谷家灘則略高一些。

地下水也同樣隨石油污染程度、包氣帶厚度和岩性的不同,嗜油微生物細菌的含量也不同,一般距離石油污染越重包氣帶岩性較粗滲透性好,則受污染較重嗜油菌應較多。如果按飲用水標准看,採油場周圍許多淺層地下水中的石油含量均已超標不能飲用,僅從細菌指標來分析,結合其他水質分析,可能污染的程度會更大一些,應引起人們的高度關注。

表6-4 地下水中嗜油菌(以油為營養碳源培養的細菌)培養與計數結果

地表水河流主要受石油開采排污和地段以及降水的影響,河水一般視其排污混合的比例不同含量有所變化,大部分樣品是在河水的稀釋作用下石油營養細菌的含量也不是很高,但總的來說河流中下游比地下水高些,細菌群在n×10個/L。從地表水採集樣品來看,隨著距離不同而污染程度不同,河流的上游如無石油開采則水質相對較好,或在雨季降水量較大也都能對地表水污染起到稀釋的作用(表6-5)。

表6-5 地表水中嗜油菌(以油為營養碳源培養的細菌)培養與計數結果

地下油層水石油營養菌數很少,一般在n個/mL,原因是油層水中含有高濃度的鹽,鹽含量高達數十g/L,抑制了一般性微生物細菌的生長(表6-6)。

比較表6-4~6-6培養的石油營養細菌來看,基本反映了石油污染對水環境的影響,尤其是對地表水系石油污染影響較大。

表6-6 油層水中嗜油菌(以油為營養碳源培養的細菌)培養與計數結果

2.石油對土壤環境影響中的嗜油微生物細菌分布狀況

從表6-7不同地區的不同位置深度採集土壤樣的石油營養微生物細菌培養測定結果看出,表層土的細菌群數量較大,隨深度的加大則減少,但由於總的取樣深度不大,有些細菌變化不大,這與土體中石油含量、土壤顆粒大小、氧化還原環境、pH值、溫度等有關。石油營養細菌數,在0.25m以淺數量較大,從0.25~1.0m隨深度加大數量在減小。

表6-7 土壤中嗜油菌(以油為營養碳源培養的細菌)培養與計數結果

土壤的石油污染程度不同也影響微生物細菌的種類和數量,高濃度石油污染物破壞了土壤的理化性質及通透性,改變了微生物的生存環境,對微生物的生長繁殖有毒害作用,因此,微生物種類數少。而石油污染程度較輕的土樣,由於土壤中低濃度的石油污染物為微生物生長提供了碳源,促進微生物的生長繁殖。然而,從這些微生物細菌在土壤包氣帶中的菌類數量變化,也可得出環境條件的改變對微生物分布及活動的影響,當然不僅是隨深度或距離的變化而變,而是隨某些特定的地層環境而變化,這些變化也有助於包氣帶土體對污染物質的阻控與凈化。我們也可以利用包氣帶土體的某些特徵層位對石油污染物質加以阻控和修復。這就為我們修復污染土壤提供了一個信息,利用土著微生物修復油污土壤。

對比表6-4~6-7可以看出,土壤中石油營養菌數較地下水、地表水含量大得多,要高出幾個數量級,其數量在n×103~n×107個/g之間。石油污染源的邊緣地帶土壤包氣帶中,細菌數量隨距離和深度變化而發生變化。這也反映了土壤包氣帶土體對石油污染的阻滯凈化作用較明顯。

總之,從石油開采地區環境中的微生物細菌的調查研究,可以得出,石油的開采已經對其周邊的環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但污染程度和范圍尚不是很大,究其原因一是大部分開采區近幾年開始的清潔生產和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加大投入主動治理環境,使開采區環境有較大的改變;二是包氣帶和土體均有一定的環境容量,對石油污染物質有一定物理和地球化學的吸附、過濾、氧化分解及化合、螯合等作用;三是在微生物細菌的作用下,使部分石油污染物質降解轉化,等等。

二、石油降解菌的篩選和鑒定

本試驗從調查區石油污染土壤中篩選出一系列石油降解菌群,通過初步石油降解實驗驗證後,將優勢混合菌群投加到原污染土壤中,進行不同條件下微生物強化降解石油污染土壤的試驗,其效果以土壤中石油去除率來驗證。

(一)石油降解菌的篩選

將從調查區取得各類石油污染樣品,用選擇性培養基進行微生物培養並進行計數,確定不同環境中石油降解菌的種類和數量,一方面了解石油對環境污染的生態效應;另一方面從中篩選優勢石油降解菌用於放大培養修復試驗用菌群。

從調查區石油污染土壤中分離到的各類優勢微生物均具有嗜油性,也就是其具有降解石油烴的能力,添加這些優勢菌群,就可以提高微生物處理石油污染土壤的效果。

石油污染菌種菌群的分離與優化是用細菌的選擇性培養基和富集培養基,對試驗場石油污染土壤的樣品進行菌種、菌群的培養分離,選擇優化出試驗用降解土壤中石油污染物的菌種、菌群。本次試驗選擇優化出的細菌初步鑒定主要為假單胞菌屬、微球菌屬、放線菌屬、真菌類(毛霉、青黴、麴黴)等菌群。

(1)菌種篩選及優勢菌群的構建

取石油開采區污染地下水10mL或土壤10g,加入100mL蒸餾水和1mL原油,30℃搖床培養5~7d,搖床轉速100r/min。5d後接種到以石油或液體石蠟為唯一碳源的選擇培養基平板,挑選生長良好的菌株在培養基平板上分離、純化,獲得石油降解菌。細菌、放線菌和真菌分別用不同的選擇性培養基進行培養,並用石油為碳源進行篩選。將篩選得到的細菌、放線菌、真菌進行初步石油降解實驗,即在無機鹽培養基中加入1%的原油,再接種1%的培養24h後的菌懸液,搖床培養。5d後取出,用三氯甲烷萃取進行分析,從分析結果判斷菌群對石油的降解情況,從而構建出優勢降解菌群。

(2)降解石油細菌、放線菌、真菌的培養基成分

·1號石油碳源的培養基

固體培養基:K2HPO4(1.0g),KH2PO4(1.0g),MgSO4·7H2O(0.5g),NH4NO3(1.0g),CaCl2(0.02g),FeCl3(微量),瓊脂(12~20g),石油(1%~5%),水(1000mL),pH(7.0)。121℃滅菌30min備用。

液體培養基:K2HPO4(1.0g),KH2PO4(1.0g),MgSO4·7H2O(0.5g),NH4NO3(1.0g),CaCl2(0.02g),FeCl3(微量),石油(1%~5%),水(1000mL),pH(7.0)。121℃滅菌30min備用。

·2號液體石蠟碳源的培養基

固體培養基:K2HPO4(1.0g),KH2PO4(1.0g),MgSO4·7H2O(0.5g),NH4NO3(1.0g),CaCl2(0.02g),FeCl3(微量),瓊脂(12~20g),液體石蠟(1%~5%),水(1000mL),pH(7.0)。121℃滅菌30min備用。

液體培養基:K2HPO4(1.0g),KH2PO4(1.0g),MgSO4·7H2O(0.5g),NH4NO3(1.0g),CaCl2(0.02g),FeCl3(微量),液體石蠟(1%~5%),水(1000mL),pH(7.0)。121℃滅菌30min備用。

·3號土壤放線菌培養基

(NH4)2SO4(2.0g),CaCO3(3.0g),K2HPO4(1.0g),MgSO4·7H2O(1.0g),NaCl(1.0g),可溶性澱粉(10.0g),瓊脂(18g)(液體培養不加),水(1000mL),pH(7.0)。121℃滅菌30min備用。

·4號土壤真菌培養基

取去皮的馬鈴薯塊200g,加水1000mL,煮沸20min左右,用砂布棉花過濾,濾液加水至1000mL,加0.2%的蔗糖,1.5%的瓊脂,pH自然。121℃滅菌30min備用。臨用時在培養皿中加入無菌的25%的乳酸2滴。

本項實驗選擇了調查區大部分水樣、土樣所培養的嗜油微生物細菌和培養的放線菌、真菌類進行了強化、馴化、組合優化實驗多達60餘組次,進行了大量的實驗。

(二)菌群的鑒定

選擇的是被石油污染的研究區原位的土壤樣品,而後從這些樣品中分離、優化、組合,強化這些土著微生物細菌的降解石油污染的能力。根據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東秀珠等編著的《常見細菌系統鑒定手冊》,對選擇的降解石油污染的優勢菌群進行了初步鑒定主要是:假單胞桿菌屬(Pseudomonas)、微球菌屬(Micrococcus)、放線菌屬(Actino-mycetes)、真菌(fungus)類的黴菌(mold)青黴屬(Penicillium)、毛黴菌屬(Mucor)、麴黴屬(Aspergillus)等菌群。

Ⅲ 真有喜歡吃石油的微生物或細菌嗎

有的。有許多種微生物能夠以石油等烴類物質為碳源生長繁殖,把石油等物質分解掉,從而可用於海上和陸地的石油等物質污染治理。
據目前的研究, 能降解石油的微生物有70個屬, 其中28個屬細菌, 30個屬絲狀真菌, 12個屬酵母, 共200多種微生物。海洋中最主要的降解細菌有:無色桿菌屬(Achromobacter)、不動桿菌屬 (Acinetobacter)、產鹼桿菌屬(Alcaligenes)等; 真菌中有金色擔子菌屬(Aureobasidium)、假絲酵母屬(Candida)等。
石油降解菌通常生長在油水界面上, 而不是油液中。有實驗證明, 膠州灣的石油降解菌在表層水體中的最高值可達 4.6× 10^2個/mL。 石油降解菌數量僅與海水的石油污染情況有關。石油降解微生物的種類和數量對海洋中石油的降解有明顯的影響。一般情況下, 混合培養的微生物對石油的降解比純培養的微生物快。

Ⅳ 石油對人類有哪些作用與貢獻

石油主要成分為甲烷,同時含有少量的乙烷和丙烷以及一氧化碳、氮氣等。通過對石油的煉制可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燃料以及各種機器的潤滑劑、氣態烴。通過化工過程,可製得合成纖維、合成橡膠、塑料、農葯、化肥、醫葯、油漆、合成洗滌劑等。因此,石油被廣泛運用於交通運輸、石化等各行各業,被稱為經濟乃至整個社會的「黑色黃金」、「經濟血液」。石油的流動改變著世界政治經濟的格局,只要沒有一種新的燃料能取代石油,國際間石油的爭奪就不會停止。不可否認,上個世紀海灣地區爆發的幾次戰爭,石油是其背後的重要動因。

石油危機對國民經濟的打擊是非常可怕的。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機使美國經濟「縮水」1/3,通貨膨脹率從3.4%上升到12.2%,失業率從4.9%上升到8.5%;20世紀80年代初的第二次石油危機則使美、英的GDP負增長率分別為0.2%和2.4%。在我國,由於前幾次石油危機爆發時經濟對外開放程度還不高,因而影響不大。但隨著我國經濟與世界市場聯系的日益緊密,我國對石油的敏感度越來越高。以現在中國每天進口200萬桶石油計算,如果國際油價每桶上漲5美元,那麼中國每天就要多支付1000萬美元,直接導致國內生產總值(GDP)下降0.4-0.5個百分點,石油對我國經濟的重要性已被提高到戰略高度加以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