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依靠於現有的技術,能否生產出石油
依靠現有的技術,是無法生產出來石油的。
石油的存在,主要目的是能源問題,與其去探索石油的生產,還不如探索如何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或者通過分解石油中的具體成分,去尋找含有同類成分的物質加以利用,或尋找替代能源等。從目前的情況看,第三種可能性已經在逐步實現中,比如新能源汽車代替汽油汽車,就可以表明人類對於石油探索方面的態度了。在未來,新能源的開發和探索,以及自然能源的利用帶來的價值將會遠遠超出石油生產帶來的價值,或許未來人類對自然的認知加深,以及科技進一步發展,石油會被生產出來,但是那個時候,或許人類不一定看得上石油這種開發難度大,利用起來復雜的礦產資源了吧。
Ⅱ 中國為什麼不盛產石油和天然氣
我們中國的石油和天然氣儲量在世界上排名都是比較靠前的,
之所以沒有大范圍的開采是因為
目前為止開彩的價格遠遠高於從國外購買的價格,
同時,那這也是不可再生資源是一種戰略物資的儲備,
所以說我們先用別人的,
後續再,開采,我們自己的,
這也是對國家安全的一個保護。
Ⅲ 論述題.運用供求理論分析說明石油輸出國組織為什麼要限制石油產量!
1、供求定理是指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需求的變化分別引起均衡價格和均衡數量的同方向變化;供給的變化分別引起相反方向的均衡價格變化和同方向的均衡數量變化。
2、 歐佩克經常限制石油產量,因為石油價格會在石油需求沒有變化的情況下上漲。如圖所示,限產政策使供給曲線從S1移到S2,均衡點從E1移到E2,價格從P1上升到P2。
3、同時,由於石油是各國的重要能源,其需求價格彈性小,因此需求下降幅度小於價格上漲幅度,從而導致價格上漲引起的銷售收入增加必須大於需求減少導致的銷售收入減少,歐佩克的總收入就會增加。如圖,價格上漲後,需求從Q1到Q2減少,但q2ae1q1小於p1ae2p2,即總收入增加。
因此,石油輸出國組織往往會限制石油生產,否則石油生產國將遭受收入損失。
拓展資料:
1、據數據,全球70億人「穿」0.8噸油,「吃」0.6噸油,「住」3.8噸油,「旅行」3.8噸油,共9噸。在歐美發達國家和中國等新興工業化發展中國家,這一數據翻了一番,增加了幾十倍。事實上,這些數據顯然還是偏低的。根據BP世界能源統計年鑒,早在2012年,全球石油產量為41.2億噸,全球70億人人均石油消費量為589公斤。如果全球人均預期壽命為67歲,地球人人均生活消費量為39.43噸。 2012年,中國有13.54億人口,消費石油4.84億噸,人均消費357.5公斤。平均預期壽命為73.5歲,因此中國人一生將消耗26.3噸。
2、以服裝為例。我們可以從服裝的標簽上看到它的材質。滌綸、腈綸和尼龍,包括現在著名的萊卡和莫代爾,都是由石油生產的合成纖維。可以說,世界上每10件衣服中就有7件是石化工業原料生產的,而植物纖維生產的衣服大部分都添加了一些化纖材料或石油化工產品生產的材料進行表面處理。七彩染料和洗衣粉、洗衣液、衣領網、洗衣用柔軟劑等均由石油化工產品制備而成。由於石化行業供應大量低成本、高效率的合成纖維,所以今天的衣服五光十色,物美價廉。合成纖維廠佔地約一個足球場(5000平方米),年產纖維9萬噸;如果種植棉花來滿足同等規模的市場需求,需要1600平方公里的土地,比台灣還大。由此可見合成纖維的發展對人類社會進步的重要性。如果我們喝一瓶礦泉水,我們需要 0.25 瓶當量的油。如果我們喝不到一瓶,我們可以節省0.25瓶油。
Ⅳ 能不能合成石油為什麼
不能。石油是多種烴的混合物,合成石油太復雜。現在人工合成的油品都是成品油,比如汽油、潤滑油等。
原油的成分主要有:油質(這是其主要成分)、膠質(一種粘性的半固體物質)、瀝青質(暗褐色或黑色脆性固體物質)、碳質(一種非碳氫化合物)。石油是由碳氫化合物為主混合而成的,具有特殊氣味的、有色的可燃性油質液體。天然氣是以氣態的碳氫化合物為主的各種氣體組成的,具有特殊氣味的、無色的易燃性混合氣體。在整個的石油系統中分工也是比較細的:構成石油的化學物質,用蒸餾能分解。原油作為加工的產品,有煤油、苯、汽油、石蠟、瀝青等。嚴格地說,石油以氫與碳構成的烴類為主要成分。分子量最小的4種烴,全都是煤氣。
Ⅳ 山西煤炭資源豐富,為什麼卻沒有石油
由於地質原因,山西位於太行山區,這里曾經是一大片森林。地殼運動後,後地殼運動後被埋在山底轉化成了煤炭。山西是一個煤炭大省。國家將山西定位為煤炭基地,因為山西在煤炭方面的比較優勢是客觀存在的。山西煤炭資源豐富,地理位置優越。煤的種類全。使山西在歷史上形成了以資源為主的產業結構。
事實上,石油是不可再生的原材料。世界海洋面積為3.6億平方公里,約為陸地面積的2.4倍。大陸架和大陸坡面積約為5500萬平方公里,相當於大陸沉積盆地的總面積。地球上已探明石油資源的1/4和最終可采儲量的45%埋在海底。世界已探明石油儲量的重心將逐漸從陸地轉移到海洋。
Ⅵ 求問既然已經知道石油的元素組成,為什麼不能製造石油
石油是一種液態的,以碳氫化合物為主要成分的礦產品。原油是從地下采出的石油,或稱天然石油。人造石油是從煤或油頁岩中提煉出的液態碳氫化合物。組成原油的主要元素是碳、氫、硫、氮、氧。
石油又稱原油,是從地下深處開採的棕黑色可燃粘稠液體。石油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經過漫長的演化形成的混合物,與煤一樣屬於化石燃料。
人工當然能製造,能分解它就能合成它.但是那樣有意義嗎.開采它就是為了得到裡面的化學物質.石油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經過漫長的高溫高壓的演化形成的混合物,注意高溫高壓.
人工是可以合成的.將石油工業中分餾出來的多種產品,再混和就成石油.如果要制分餾產品的各項成份,再合成也可以,但要考慮成本核算.
Ⅶ 論述題.運用供求理論分析說明石油輸出國組織為什麼要限制石油產量!
收入=產油量*油價
1.當供大於求的時候,油價就會下降襪爛,所以不能過度產油啊
2.當供小於求的時候,油價就會上升,所以少產油對石油輸出國組織來說是再好不過了.
假設地球上的油是固定的量,你說是油價高好,還是低好?
所橡鋒以為告如漏了石油輸出國組織的共同利益,他們就限制產油量,使油價達到一個MAX(產油量*油價).
當然這裡面還有個石油的博弈關系,有興趣你可以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