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中國石油罐容表怎麼算油水體積
擴展閱讀
傭金萬三包含哪些費用 2025-02-13 11:04:58
婁底人力資源在哪個位置 2025-02-13 11:02:07
異星工場石油氣怎麼得 2025-02-13 11:02:03

中國石油罐容表怎麼算油水體積

發布時間: 2023-08-07 18:46:10

『壹』 液化石油氣卧式儲罐怎麼計算罐里有多少液化石油氣

靠液位計,根據液位高度,和儲罐竣工時給的對照表,可以快速估算儲量,但一般對照表精度到分米,如果需要厘米級,就得根據儲罐的幾何參數去計算了,稍微難一點,涉及扇形柱體體積和球星體積計算,得用3次方和開3次方!

『貳』 石油每桶等於多少升

加侖和升是兩個比較小的成品油計量單位。美歐等國的加油站,通常用加侖做單位,而我國的加油站則用升計價:1桶=158.98升=42加侖。美製1加侖=3.785升,英制1加侖=4.546升。

『叄』 加油站計量里的v20、vt、vcf分別是什麼意思,怎麼算出來急急急...

在油品(液體)計量數量時, 油品(液體)在計量溫度下的體積通常要換算成標准體積。V20——油品(液體)的標准體積,是指在20攝氏度,一個標准大氣壓下,測得的體積;Vt ——計量溫度下的體積, 其中t是小字下標,表示計量溫度,如V26是指環境溫度為26攝氏度時計量所得的體積;VCF20——計量溫度下的體積修正到標准體積的體積修正系數,其中的cf20都是小字下標。我們一般不會在標准環境下計量體積的,但是在國際交割或者理論計算的時候我們又需要標准體積,這樣就需要藉助提及修正系數了。V20=Vt* VCF20。
補充資料:
1、一般是在常溫下,或者環境溫度下計量的,
你要知道:1、質量=密度*體積;2、體積=質量/密度;3、密度=質量/體積;
2、如果公司有要求使用標准密度、體積、質量做賬的,你要知道如何將視密度Vt換算為標准密度V20;質量不變(質量守恆原理,不論在何種溫度或者環境下,物質的質量是不變的),這樣你就可以折算出標准體積了。
3、在計量溫度下,測得到的儲油容器或管線內的油品的體積,用vt表示,在標准溫度20度下的密度稱為標准密度,在實驗溫度下.玻璃密度計在試樣中的密度就是實驗密度.再讀起密度計的同時讀起的溫度叫作實驗溫度.,在標准溫度下的體積與非標准溫度下的體積之比稱為VCF,在油罐和管道計量時油的溫度稱為計量溫度,加油站地罐和油罐車的vt演算法都是使用線性內插法求出.
4、計算過程
1.用實驗密度和試驗溫度求出標准密度.要用到(GB T 1885-1998石油計量表 )這張表
2.用標准密度和計量溫度求出VCF
3.用VT×VCF=V20

『肆』 容積法計算石油儲量

1. 容積法基本公式

容積法計算石油儲量的實質就是確定石油在油層中所佔據的那部分體積。石油儲集在油層的孔隙空間內,孔隙內除石油以外,還含有一定數量的水,因此,只要獲得油層的幾何體積 (即油層的含油麵積和有效厚度之乘積)、有效孔隙度、含油飽和度等地質參數,便可計算出地下石油的地質儲量。

油層埋藏在地下深處,處於高溫、高壓條件下的石油往往溶解了大量的天然氣,當原油被採到地面上以後,由於壓力降低,石油中溶解的天然氣便會逸出,從而使石油的體積大大減小。

如果要將地下原油體積換算成地面原油體積,必須用地下原油體積除以石油體積系數(地下原油體積與地面標准條件下原油體積之比)。石油儲量一般以質量來表示,故應將地面原油體積乘以石油的密度,由此便得到容積法計算石油儲量的基本公式:

N=100A·h·φ(1-Swi))ρo/Boi

式中:N——石油地質儲量,104t;A——含油麵積,km2;h——平均有效厚度,m;φ——平均有效孔隙度,小數;Swi——平均油層原始含水飽和度,小數;ρo——平均地面原油密度,t/m3;Boi——平均原始原油體積系數。

地層原油中的原始溶解氣地質儲量按下式計算:

GS=10-4N·Rsi

式中:Gs——溶解氣的地質儲量,108 m3;Rsi——原始溶解氣油比,m3/t。

容積法是計算油田地質儲量的主要方法。該方法適用於不同勘探開發階段,不同圈閉類型、儲層類型及驅動方式的油藏。計算結果的可靠程度取決於資料的數量和准確性。對於大、中型構造油藏的精度較高,而對於復雜類型油藏則精度較低。

2. 儲量參數的確定

(1) 含油麵積

含油麵積是指具有工業性油流地區的面積,是油藏產油段在平面上的投影范圍。容積法計算石油儲量公式中,含油麵積的精度對石油儲量的可靠性有決定性的影響。所以,准確地圈定含油麵積是儲量計算的關鍵。

含油麵積的大小,取決於產油層的圈閉類型、儲層物性變化及油水分布規律。對干均質油層、岩性物性穩定、構造簡單的油藏來說,可根據油水邊界確定含油麵積。對於地質條件復雜的油藏,含油邊界往往由多種邊界構成,如油水邊界、油氣邊界、岩性邊界及斷層邊界等。對於這一類油藏在查明圈閉形態、斷層位置、岩性邊界以及確定油藏油水分布規律之後,才能正確圈定含油麵積。

岩性邊界是指有效儲層與非有效儲層的分界線,也稱有效厚度零線。在確定岩性邊界時,要先確定儲層的砂岩尖滅線,然後根據規則確定岩性邊界線。

從概率學角度講,在一口無有效厚度 (物性差或岩性尖滅) 的井與相鄰有有效厚度的井之間,有效厚度零線的位置可能出現在兩井之間的任意點上,而且出現的機會均等。相對而言,零線放在兩井間的中點位置,是概率誤差最小的簡化辦法。同理,在一口有效厚度的井與相鄰相變為泥岩的井之間,岩性尖滅線的位置也應在井距1/2處。考慮到砂岩物性標准比儲層有效厚度物性標准低,砂體末端雖不以楔形遞減規律尖滅,但仍存在變差的趨勢,所以可將零線定在尖滅線至有有效厚度的井之間1/3距離處。用這種方法因定的岩性邊界,計算平均有效厚度時,宜採用井點面積權衡法或算術平均法,而不宜用等厚線面積權衡法。

斷層邊界是斷層控油范圍,是斷層面與油層頂、底面的交線。當油層位於斷層下盤時,斷層邊界為油層底面與斷層面的交線;當油層位於斷層上盤時,斷層邊界為油層頂面與斷層面的交線。

油水邊界為油層頂 (底) 面與油水接觸面的交線。油水接觸面指油藏在垂直方向油與水的分界面。對於邊水油藏,油水接觸面與油層頂面的交線為外含油邊界,它是含油麵積的外界;油水接觸面與油層底面的交線為內含油邊界,它控制了含油部分的純含油區;內、外含油邊界之間的含油部分也稱為過渡帶,油水過渡帶的寬窄主要取決於地層傾角,地層傾角大的油藏,過渡帶窄,地層傾角小的油藏,過渡帶寬。對於底水油藏,由於底水存在,只有外含油邊界。如果油層的厚度變化很小,則內外油水邊界和構造線平行。如果油層厚度在平面上有明顯變化,這時內外含油邊界不平行,在相變情況下,它們在油層尖滅位置上相合並 (圖7-1)。

圖7-1 油水邊界特徵圖

油水接觸面確定方法有以下3種:

1) 利用岩心、測井以及試油等資料來確定油水接觸面。在實際工作中,對一個油藏來說,首先要以試油資料為依據,結合岩心資料的分析研究,制定判斷油水層的測井標准,然後劃分各井的油層、水層及油水同層。在此基礎上按油、水系統,根據海拔高度作油底、水頂分布圖。如圖7-2所示,按剖面將井依次排列起來,在圖上點出各井油底、水頂位置,並分析不同資料的可靠程度。在研究油藏油水分布規律的基礎上,在油底與水頂之間劃分油水接觸面。

圖7-2 確定油水界面圖 (據韓定榮,1983)

2) 應用毛管壓力曲線確定油水接觸面。應用油層岩心的毛管壓力曲線,再結合油水相對滲透率曲線,人們能夠較准確地劃分出油水接觸面。如圖7-3所示,實驗室測定的毛管壓力曲線 (汞-空氣系統) 可換算為油藏條件下的毛管壓力曲線 (油-水系統),而且縱坐標上的毛管壓力可轉換成自由水面以上的高度表示。如果一個油田,通過岩心分析、測井解釋或其他間接方法取得含油飽和度數值時,就可直接做出含油飽和度隨深度的變化圖,即油藏毛管壓力曲線。若已知油層某部位的含油飽和度,就可在曲線上查得某部位距油水接觸面的相對高度,進而可求出油水接觸面深度。

圖7-3 利用毛細管壓力曲線與相對滲透率曲線劃分油水接觸面示意圖

3) 利用壓力資料確定油水接觸面。在一個圈閉上,只要有一口井獲得工業性油流,而另一口井打在油層的邊水部分,且這兩口井通過測試獲得了可靠的壓力和流體密度的資料,就可以利用這兩口井的壓力資料、油和水密度資料計算油水接觸面。圖7-4示,1號井鑽在油藏的頂部,測得的油層地層壓力為po,2號井鑽在油藏的邊水部分,測得的水層地層壓力為pw。在油藏內,2號井的地層壓力pw為:

油氣田開發地質學

式中:Ho——1號井油層中深海拔高度,m;Hw——2號井水層中深海拔高度,m;How——油水接觸面海拔高度,m;ΔH——1號井與2號井油、水層中深的海拔高度差,m;ρo——油的密度,g/cm3;ρw——水的密度,g/cm3

圖7-4 利用測壓資料確定油水接觸面示意圖

當構造圈閉上只有一口油井,而邊部無水井時,可以利用區域的壓力資料和水的密度資料代替鑽遇水層的井的測壓資料來計算油水接觸面深度。

確定了岩性邊界、斷層邊界、油水邊界 (油氣邊界),也就圈定的含油范圍,這樣可以計算含油麵積。

(2) 油層有效厚度

油層有效厚度是指油層中具有產油能力部分的厚度,即工業油井內具有可動油的儲層厚度。劃分有效厚度的井不能理解為任意打開一個單層產量都能達到工業油流標准,而是要求該層產量在全井達到工業油井標准中有可動油流出即可。因此,作為油層有效厚度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油層內具有可動油;二是在現有工藝技術條件下可供開采。所以,在工業油流井中無貢獻的儲層厚度不是有效厚度,不是工業油流井不能圈在含油麵積內,不劃分有效厚度。

研究有效厚度的基礎資料有岩心錄井、地層測試和試油資料、地球物理測井資料。我國總結了一套地質和地球物理的綜合研究方法:以單層試油資料為依據,對岩心資料進行充分試驗和研究,制定出有效厚度的岩性、物性、含油性下限標准,並以測井解釋為手段,應用測井定性、定量解釋方法,制定出油氣層劃分標准,包括油、水層標准,油、干層標准及夾層扣除標准,用測井曲線及其解釋參數確定油、氣層有效厚度。

1) 有效厚度物性標准

當油層的有效孔隙度、滲透率及含油飽和度達到一定界限時,油層便具有工業產油能力,這樣的界限被稱之為有效厚度的物性標准。由於一般岩心資料難以求准油層原始含油飽和度,通常用孔隙度和滲透率參數反映物性下限。

確定有效厚度物性下限的方法有測試法、經驗統計法、含油產狀法及鑽井液浸入法等。

◎測試法:測試法是根據試油成果來確定有效厚度物性下限的方法。對於原油性質變化不大,單層試油資料較多的大油田,可直接做每米採油指數和空氣滲透率的關系曲線。每米採油指數大於零時,所對應的空氣滲透率值,即為油層有效厚度的滲透率下限 (圖7-5)。

圖7-5 單位厚度採油指數與滲透率關系曲線

利用單層試油資料與岩心測定的孔隙度、滲透率資料交繪圖來確定有效厚度的物性下限。如圖7-6所示,圖中指出產油層滲透率下限為18×10-3μm2,孔隙度下限為17%。

圖7-6 試油與物性關系圖

◎經驗統計法:根據美國通常使用經驗統計法,對於中低滲透性油田,將全油田的平均滲透率乘以5%,就可作為該油田的滲透率下限;對於高滲透性油田,或者遠離油水接觸面的含油層段滲透率平均值乘以比5%更小的數字作為滲透率下限。他們認為,滲透率下限值以下的砂層的產油能力很小,可以忽略。

◎含油產狀法:在取心井中,選擇一定數量的岩心收獲率高,岩性、含油性較均勻,孔隙度、滲透率具有代表性的油層進行單層試油,確定產工業油流的油層的含油產狀下限,進而確定儲層物性下限。如圖7-7所示,本例試油證實油浸和油斑級的油層不產工業油流,因此飽含油和富含油級的油層是有效油層,它們的物性下限為有效厚度的物性下限。

圖7-7 油層物性界限岩樣分布圖

◎鑽井液侵入法:在儲層滲透率與原始含油飽和度有一致關系的油田,利用水基鑽井液取心測定的含水飽和度可以確定有效厚度物性下限。水基鑽井液取心中,鑽井液對儲層產生不同程度的侵入現象。滲透率較高的儲層,鑽井液驅替出原油,使取出岩樣測定的含水飽和度增高;滲透率較低的儲層,鑽井液驅替出原油較少;當滲透率降低到一定程度的儲層,鑽井液不能侵入,取出岩樣測定的含水飽和度仍然是原始含水飽和度。因此,含水飽和度與空氣滲透率關系曲線上出現兩條直線,其交點的滲透率就是鑽井液侵入與不侵入的界限 (圖7-8)。鑽井液侵入的儲層,反映原油可以從其中流出,因此為有效厚度。鑽井液未侵入的儲層,反映原油不能從其中流出,因此為非有效厚度。交點處的滲透率就是有效厚度下限。用相同方法也可以定出孔隙度下限。

圖7-8 鑽井液侵入法確定滲透率下限圖

2) 有效厚度的測井標准

有效厚度物性標准只能劃分取心井段的有效厚度。對於一個油田,取心井是有限的,大量探井和開發井只有測井資料,要劃分非取心井的有效厚度,必須研究反映儲層岩性、物性及含油性的有效厚度測井標准。

油層的地球物理性質是油層的岩性、物性與含油性的綜合反映。因此,它也能間接地反映油層的 「儲油能力」 和 「產油能力」。顯然,當油層的地球物理參數達到一定界限時,油層便具有工業產油能力,這界限就是有效厚度的測井標准。

在測井曲線上劃分有效厚度的步驟是:首先根據油水層標准判斷哪些是油 (氣) 層,哪些是水層;然後在油水界面以上,根據油層、干層標准區分哪些是工業油流中有貢獻的有效層,哪些是無貢獻的非有效層 (即干層);最後在有效層內扣除物性標准以下的夾層。所以有效厚度測井標准包括油、水層解釋標准,油、干層標准及夾層標准。對油、氣、水分布復雜,剖面上油氣水交替出現的斷塊油藏、岩性油藏,確定有效厚度的關鍵是制定可靠的油水層解釋標准 (圖7-9);對於具有統一油水系統、砂泥岩交互出現的油藏,關鍵是制定高精度的油、干層標准 (圖7-9)。

圖7-9 某油田油、水、干層測井解釋標准

3) 油層有效厚度的劃分

油層有效厚度劃分時,先根據物性與測井標准確定出有效層,然後劃分出產油層的頂、底界限,量取總厚度,並從總厚度中扣除夾層的厚度,從而得到油層有效厚度。

利用測井資料劃分油層頂、底界限,量取油層總厚度時,應當綜合考慮能清晰地反映油層界面的多種測井曲線,如果各種曲線解釋結果不一致時,則以反映油層特徵最佳的測井曲線為准。例如,我國東北部某大油田,採用微電極、自然電位、視電阻率3條曲線來量取產層總厚度 (圖7-10)。

對於具有高、低阻夾層和薄互層的油層來講,除量取油層總厚度外,還必須扣除夾層的厚度。由於低阻夾層多為泥質層,故量取低阻夾層厚度應以自然電位曲線作為判別標志,以微電極和視電阻率曲線作驗證,最後,以微電極曲線所量取的厚度為准。量取高阻夾層的厚度應以微電極曲線顯示的尖刀狀高峰異常為判別標志 (圖7-11)。用油層總厚度減去夾層厚度便得油層有效厚度。

(3) 油層有效孔隙度

油層有效孔隙度的確定以實驗室直接測定的岩心分析數據為基礎。對於未取岩心的井採用測井資料求取有效孔隙度,並與岩心分析數據對比,以提高其精度。計算的地質儲量是指油藏內的原始儲油量,應使用地層條件下孔隙度參數。採用地面岩心分析資料時,應將地面孔隙度校正為地層條件下孔隙度。有效孔隙度的獲得有兩種途徑:一是岩心分析有效孔隙度;二是測井解釋有效孔隙度。

圖7-10 油層有效厚度量取方法示意圖

圖7-11 扣除夾層示意圖

通過鑽井取心,將砂岩儲層取到地面後,由於壓力釋放、彈性膨脹,孔隙度有所恢復,所以一般在地面常壓下測量的岩心孔隙度大於地層條件下的孔隙度。計算儲量時應將地面孔隙度校正為地層條件的孔隙度。

實驗室提供了不同有效上覆壓力下的三軸孔隙度,利用這些數據就能夠對地面孔隙度進行壓縮校正。根據美國岩心公司研究,三軸孔隙度轉換為地層孔隙度的公式為:

φfg-(φg3

式中:φf——校正後的地層孔隙度,小數;φg——地面岩心分析孔隙度,小數;φ3——靜水壓力作用下的三軸孔隙度,小數;ε——轉換因子。

D. Teeuw通過對人造岩心模型的理論計算和實際岩心測試,得出轉換因子為:

油氣田開發地質學

式中:λ——岩石泊松比,即岩石橫向應變和軸向應變的絕對值的比值,是無因次量。

確定岩樣所在油藏有效上覆壓力下的三軸孔隙度和地面孔隙度後,即可算出每塊岩樣的地層孔隙度。為尋求本地區地面孔隙度壓縮校正規律,可制定本地區關系圖版或建立相關經驗公式。油區可利用這種圖版或相關經驗公式,將大量常規岩心分析的地面孔隙度校正為地層孔隙度。

(4) 油層原始含油飽和度

原始含油飽和度是指油層在未開采時的含油飽和度Soi,一般先確定油層束縛水飽和度Swi,然後通過1-Swi求得原始含油飽和度。

確定含油飽和度的方法有岩心直接測定、測井資料解釋、毛細管壓力計算等方法。

1) 岩心直接測定

使用油基鑽井液取心,測定束縛水飽和度,然後計算出原始含油飽和度。

油基鑽井液取心井成本高,鑽井工藝復雜,工人勞動條件差。我國一般用密閉取心代替油基鑽井液取心。密閉取心採用的是水基鑽井液,利用雙筒取心加密閉液的辦法,以避免岩心在取心過程中受到水基鑽井液的沖刷。

近幾年來,美國高壓密閉冷凍取心工藝獲得成功。這種取心方法是在取心筒內割心至岩心起出井口前,岩心筒始終保持高壓密封的條件。岩心到井口後立即放在乾冰中冷凍,使油、氣、水量保持原始狀態。此方法價格高昂,取心收獲率僅在60%左右。

前蘇聯採用井底蠟封岩心的取心方法取得較好的效果。具體做法是在地面用石蠟充滿取心筒,在取心過程中,岩心進入熔化的石蠟中,阻止鑽井液與岩心接觸。多數情況下,地面可取得蠟封好的岩心。

2) 測井解釋原始含油飽和度

由於油基鑽井液取心和密閉取心求原始含油飽和度成本高,一般一個油區只有代表性幾口井,即使有的油田有1~2口油基鑽井液取心井,它的飽和度數據也不能代表整個油田,因此經常用測井資料解釋原始含油飽和度。往往測井解釋原始含油飽和度偏低,有時偏低達5%~10%。為了彌補測井解釋這一弱點,在有油基鑽井液取心井或密閉取心井的地區,都要尋求測井參數和岩心直接測定的原始含油飽和度的關系,以提高測井解釋精度。

3) 利用實驗室毛細管壓力資料計算原始含油飽和度

實驗室的毛細管壓力曲線是用井壁取心、鑽井取心的岩樣測定的,而每一塊岩樣只能代表油藏某一點的特徵,只有將油藏上許多毛細管壓力曲線平均為一條毛細管壓力曲線才能代表油藏的特徵,才有利於確定油藏的原始含油飽和度。J函數處理是獲得平均毛細管壓力資料的經典方法。用平均毛細管壓力曲線確定油藏原始含油飽和度步驟如下:

(1)將室內平均毛細管壓力曲線換算為油藏毛細管壓力曲線

實驗室毛細管壓力表達式:

油氣田開發地質學

油藏毛細管壓力表達式:

油氣田開發地質學

式中:σL,θL及 (pcL——分別為實驗室內的界面張力、潤濕角及毛細管壓力;σR,θR及 (pcR——分別為油藏條件下的界面張力、潤濕角及毛細管壓力。

上兩式相除,得:

油氣田開發地質學

(2)將油藏條件下的毛細管壓力換算為油柱高度

油氣田開發地質學

式中:H——油藏自由水面以上高度,m;(pcR——油藏毛細管壓力,MPa;ρw和ρo——分別為油藏條件下油與水的密度,g/cm3

圖7-12A為室內毛細管壓力曲線轉換為自由水面以上高度表示的含水飽和度關系圖。

(3)確定油層原始含油飽和度

圖7-12A可轉換為油水飽和度沿油藏埋藏深度分布圖 (圖7-12B)。根據該圖可查出油層任意深度所對應的原始含水飽和度,則可求出原始含油飽和度。

圖7-12 毛管壓力曲線縱坐標的變換 (據范尚炯,1990)

(5) 地層原油體積系數

地層原油體積系數是將地下原油體積換算到地面標准條件下的脫氣原油體積的重要參數。凡產油的預探井和部分評價井,應在試油階段經井下取樣或地面配樣獲得准確的地層流體高壓物性分析數據。

(6) 地面原油密度

地面原油密度應根據一定數量有代表性的地面樣品分析結果確定。

『伍』 我在中石油油站學習計量,我想知道怎麼算出來的油罐車升數是多少VCF...V20....VT..是什麼

油罐車的升數?
樓主,油罐車里裝的東西不同,比重是不同的,噸位÷比重=升數。
一般油罐車的噸位分為7噸,13噸,24噸,35噸,看你車的大小的。

『陸』 誰知道油品計量公式的,麻煩幫下忙,謝謝

首先必須採用經過省級計量監督部門檢定的合格的計量器具進行計量。在通常情況下先取試樣,測的試樣的密度和溫度,這時取得的密度和溫度叫做試密度和視溫。通過視溫查的標准密度,即油品的標准密度(在同一容器中標准密度不變)。在測量視溫、試密的同時測量油罐油溫,這時的溫度叫做油溫,根據查的標密和油溫查表得到vcf(體積修正系數)。利用丁字尺或者量油尺測量油罐車或罐的空高或者油品實高查容積表得出此時的油品體積即VT,然後利用查的的VT*VCF=V20。噸數=V20*(標密-空氣浮力系數),空氣浮力系數=1.1KG/M3。即可得出標準的體積數和噸數。如有其他問題可以進行交流,切磋。

『柒』 50立的液化石油氣卧式儲罐液位達到220cm能有多少噸

液化石油氣是一種廣泛應用於家庭、工業和商業的燃料,其儲存需要使用儲罐。50立的液化石油氣卧式儲罐液位達到220cm時,需要計算其儲存的氣體體積和重量。
首先,需要了解液化石油氣的密度。老祥畢液化石油氣的密度約為0.55克/立方厘米,即1千克的液化石油氣體積約為1818.18立方厘米。
其次,需要計算50立的液化石油氣卧式儲罐的容積。50立的儲罐容積為50立,即50000立方厘米。
然後,需要計算液位高度對應的液化石油氣體積。液位高度為220cm時,液體體積為:
液體體積 = 容積 × 液位高度 ÷ 100
液體體積 = 50000 × 220 ÷ 100
液體體積 = 110000立方厘米宴蠢
最後,需要計算液化石油氣的重量。液化石油氣的重量為:
液化石油氣重量 = 液體體積 × 密度
液化石油氣重量 = 110000 × 0.55
液化石油氣重量 = 60500克
液化石油氣重量 = 60.5千克
液化石油氣重量約為60.5噸。
因此,50立的液化石油氣卧式儲罐侍芹液位達到220cm時,其儲存的氣體重量約為60.5噸。

『捌』 石油容積單位中,1桶等於多少升 石油計量中常說的桶,和升之間怎麼換算

常聽說石油一桶多少美元?汽油1加侖多少美元?沒有量化的概念,我們常用的噸、升來計量,經常要現從網上查現查,不久又忘了,乾脆將查的東東放在網上,方便查閱,順便增加一下記憶.桶和噸是常見的兩個原油數量單位.歐佩克組織和英美等西方國家原油數量單位通常用桶來表示,中國及俄羅斯等國則常用噸作為原油數量單位.噸和桶之間的換算關系是:1噸約等於7桶,如果油質較輕(稀)則1噸約等於7.2桶或7.3桶.美歐等國的加油站,通常用加侖做單位,我國的加油站則用升計價.1桶=158.98升=42加侖.美製1加侖=3.785升,英制1加侖=4.546升.桶是國際上衡量石油數量的一個單位,通常情況下,歐佩克組織和美英等西方國家大多用桶來表示數量,而中國呵俄羅斯通常用噸來表示.為什麼桶也可以稱為一個通用的單位呢.來看看下面的典故:最早使用桶來裝石油應該在1859年,在美國的德雷克發現的油田,油井出油後對這個仁兄來說是個蠻意外的事情,因為他沒有想到會出這么多,德雷克用一個體積大約在8個啤酒桶大小的裝鯨魚油的桶作為存放工具,這段故事終於創造了石油與桶此後不可分割的關系.1桶石油到底有多少?
油因比重的不同,不同地區所產石油的重量也略有差異.目前國際石油界在進行原油重量、容積折算時,一般以世界平均比重的沙烏地阿拉伯34度輕原油為准.這種原油每噸摺合7.33桶,每桶又摺合42美加侖(0.159立方米),每加侖(美)相關於3.785升.
這樣計算1桶=42×3.785=158.97 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