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石油會造成什麼效應
擴展閱讀
鑽石形狀怎麼用文檔畫 2025-02-13 11:37:36
買上官婉兒要多少鑽石 2025-02-13 11:18:58
如何用微波爐做鑽石 2025-02-13 11:18:58

石油會造成什麼效應

發布時間: 2023-08-08 02:05:45

Ⅰ 開採石油對地球的傷害

1、造成地面下降.嚴重者造成地表局部地應力改變,引起斷裂或地震.
2、海洋石油開采,對水體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破壞海洋生態系統.
3、開採石油,帶來化石燃料燃燒,排放大量溫室氣體到大氣中,引發溫室效應.
以上為個人觀點,供參考.

Ⅱ 石油作為地球地下內部的自然資源,長期開展將會對地質造成怎樣的影響

對於石油有沒有可能被人類開發完呢之話題,我認為,如果人類按照現在的開發速度繼續發展下去不足100年內儲藏在地殼層之中的原油層將會徹底開采完畢將會帶來地球上的地震、火山爆發、海嘯等自然災害現象越來越頻繁災情的級數會越來越大。

  • 04

    石油的形成至少要經過200多萬年,有的甚至長達億萬年,可以說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過度開采,終會將地球上的石油開采完畢,那時候。交通工具無法運行,電廠發電也會面臨困難,我們生活中很多的方面都會受到非常嚴重的影響,可以說到時候地球將會陷入癱瘓狀態。

Ⅲ 石油在地球開采完了以後,對地球,對大氣層,對人類有什麼影響

對於石油在地球開采完了以後,對地球,對大氣層,對人類有什麼影響呢之話題。此題我已有多年的相關研究,已在「科學中國人」雜志上發表了關於《大地震、海嘯和火山爆發頻繁發生原因》(網路可查)學術論文,詳細闡明了石油在地球存在的自然作用和開采完畢所造成的嚴重效果,人們要清晰理解此題,首先要明白地球地殼層存在的石油之自然作用,方能明白開采完畢之後會對地球、大氣層和人類有什麼影響。

上述所說是地球物質運動儲能自然規律的生態鏈,而碳化物沉積層(石油層)在這個生態鏈之中扮演著一個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環節。有了它的自然存在,就會有這個生態鏈常規性運行的自然存在。如果人類只顧生物能源和經濟利益上發展,將儲存在地殼圈層之中的石油層全部開采完畢,會徹底破壞了地球物質運動的發展規律,破壞地球儲能生態鏈的自然性。

由於地核和地幔圈層自然吸納碳化物沉積層的手段是地震現象,它們需要適當比例有機碳化物的不斷來源和補充,達成地核不斷儲能之目的。可是地殼圈層的石油都被開采完了,被地震吸納到地幔圈層之中的物質比例發生了突大的變化,無機物尤其是液態水體居多,有機物居少或無。

會徹底破壞了地核和地幔圈層的儲能規律的自然性,會導致流進地幔表層的液態水體居多,佔領地幔表層的空間就越多,高溫蒸發後所形成的地幔表層空間就越大,引發地震的震級會越來越大,導致地球特大地震和特大海嘯現象頻繁發生成為必然。

此外,地幔表層的無機物居多,排泄出去的地幔廢物會越來越多,引發火山爆發現象會頻繁發生,級數就越來越大,所噴發有毒化學物質的時間會越來越長,進而改變了大氣層物質的自然比例結構,導致地球氣候環境惡劣的突變現象和有毒氣體超標之霧霾天氣的頻繁發生。

由此可見,如果人類將石油開采完畢,將會徹底破壞了地球儲能的自然發展規律,破壞地球物質運動的自然性,會引發地球特大地震、海嘯和火山爆發現象的頻繁發生,造成對地球、大氣層和對人類的生存產生惡劣的影響。

如果再不警醒,再不保護自然,不採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任其開採下去,地球上的惡劣生存環境將會越演越烈,將會進入到無法收拾的地部,我們現代人就無法向後代做出交代。不知這樣的回答是否准確?

Ⅳ 海洋石油污染形成什麼效應

海洋石油污染形成的油膜效應。人類每年有意或無意將許多石油傾注到海洋里,一方面會沾附在海岸,破壞沿海環境;另一方面會形成油膜漂浮在海面上。油膜,特別是大面積的油膜,把海水與空氣隔開,如同塑料薄膜一樣,抑制了膜下海水的蒸發,使「污區」上空空氣乾燥;同時導致海洋潛熱轉移量減少,使海水溫度及「污區」上空大氣年、日差別變大。油膜效應的產生,使海洋失去調節作用,導致「污區」及周圍地區降水減少,「污區」及周圍地區天氣異常。

Ⅳ 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氣等燃料,會造成怎樣不良的後果

煤是一種混雜的混合物,主要成分是碳,還含有H、N、S、O等元素,燃燒時有大量CO2,少量的CO、SO2、NO2的生成,還有大量煙塵的產生
石油也是一種混雜的混合物,主要成分是C和H,還含有少量N、S、O等元素,燃燒時有大量CO2,少量的CO、NO2和極少量SO2的生成,還有一些煙塵的產生及未完全燃燒的部分碳氫化合物的直接排放
天然氣通常含有少量硫元素,燃燒時會產生大量CO2,少量CO、SO2,
總之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氣等燃料,會造成空氣的污染:
1.使空氣中CO2大量升高,而導致溫室效應
2.生成SO2和NO2,溶於水蒸汽而形成酸雨
3.產生大量煙塵而使空氣中可吸入顆粒或PM2.5的升高

Ⅵ 從石油的組成元素看,燃燒石油產品會產生污染的原因是什麼

必然會,不過污染程度是可以認為控制的。石油成分復雜,除了碳氫化合物外,還有硫、氮、磷等成分,這些物質燃燒時會產生形成酸雨的化學物質,而且烴類的燃燒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本身就是一種溫室氣體。

Ⅶ 石油污染有什麼危害

石油及石油產品會嚴重污染人類賴以生存的土壤、水體以及空氣,並產生嚴重後果。
污染的海灘據統計,每年通過各種渠道泄入海洋的石油和石油產品,約佔全世界石油總產量的0.5%,傾注到海洋的石油量達200~1000萬噸,由於航運而排入海洋的石油污染物達160~200萬噸,其中1/3左右是油輪在海上發生事故導致石油泄漏造成的。我國海上各種溢油事故每年約發生500起,沿海地區海水含油量已超過國家規定的海水水質標准2~8倍,海洋石油污染十分嚴重。海洋石油污染危害是多方面的,如在水面形成油膜,阻礙了水體與大氣之間的氣體交換;油類黏附在魚類、藻類和浮游生物上,致使海洋生物死亡,並破壞海鳥生活環境,導致海鳥死亡和種群數量下降。同時海面的油膜也會阻礙大氣與海水的物質交換,影響海面對電磁輻射的吸收、傳遞和反射;兩極地區海域冰面上的油膜,能增加對太陽能的吸收而加速冰層的融化,使海平面上升,並影響全球氣候;海面及海水中的石油烴能溶解部分鹵化烴等污染物,降低界面間的物質遷移轉化率;破壞海濱風景區和海濱浴場。
隨著石油的大規模勘探、開采,石油化工業的發展及其產品的廣泛應用,石油及石油化工產品對於地下水的污染已成為不可忽視的問題。石油和石油化工產品,經常以非水相液體(NAPL)的形式污染土壤、含水層和地下水。當NAPL的密度大於水的密度時,污染物將穿過地表土壤及含水層到達隔水底板,即潛沒在地下水中,並沿隔水底板橫向擴展;當NAPL密度小於水的密度時,污染物的垂向移在地下水面受阻,而沿地下水面(主要在水的非飽和帶)橫向廣泛擴展。NAPL可被孔隙介質長期束縛,其可溶性成分還會逐漸擴散至地下水中,從而成為一種持久性的污染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