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石油儲運原理
石油儲存原理,我們以地下水封洞庫儲存油的原理進行講解一下。
地下水封洞庫儲油原理:地下水封洞庫處於穩定的地下水位線以下一定的深度(5m為宜),通過人工在地下岩石中開挖出一定容積的洞室,利用穩定地下水的水封作用密封儲存在洞室內的石油。
洞室開挖前,地下水通過節理裂隙等滲透到岩層的深部並完全充滿岩層空隙。當儲油洞庫開挖形成後,周圍岩石中的裂隙水就向被挖空的洞室流動,並充滿洞室。
在洞室中注入油品後,油品周圍會存在一定的壓力差,因而在任一油麵上,水壓力都大於油壓力,使油品不能從裂隙中漏走。同時利用油比水輕,以及油水不能混合的性質,流入洞內的水則沿洞壁匯集到洞底部形成水墊層,可由水泵抽出。
地下水封儲油洞庫作為地下儲油庫的一種,可以說是目前儲存石油的最好形式,在未來的若干年裡,我國將大力建設地下水封儲油洞庫,但是對於地下水封儲油洞庫的建設,也是有很多困難的。
❷ 如何對油品進行儲存
油庫是用來儲存、接收、發放和輸轉油品的倉庫。根據油庫的總容量,通常將油庫劃分為四個等級,見表8-1。選擇庫址及工藝設計時,油庫容量是採取不同技術標准和安全措施的依據。
為了便於管理,油庫區一般可劃分為儲油區、裝卸油作業區、輔助生產區、行政管理區
序號名稱圖 例序號名稱圖 例1閘閥13電動離心泵2截止閥14管道泵3止回閥15電動往復泵4球閥16蒸汽往復泵5蝶閥17齒輪泵6旋塞閥18螺桿泵7電動閥19真空泵8安全閥20立式油罐9電磁閥21卧式油罐10過濾器22鶴管11流量計23膠管12消氣器24卸油臂(快速接頭)
❸ 世界原油存放多久會變質 原油能存放多久
1、原油一般能儲存2~3年,露天儲藏池只能部分保質一兩個月。
2、目前儲存原油主要方式有散裝儲存和整裝儲存。整裝儲存是指以標准桶的形式儲存,但大規模原油的提煉多採取散裝儲存。散裝儲存是指以各種儲油罐的形式存油。儲油罐可分為金屬油罐和非金屬油罐,可採用地上儲油庫、半地下儲油庫和地下儲油庫,或者大型油輪上漂浮儲油。
❹ 油氣的儲存及天然氣的液化應用是什麼
一、儲油庫
用於接收、儲存、中轉和發放原油或石油產品的企業和生產管理單位就是儲油庫。它是維系原油及其產品生產、加工、銷售的紐帶,是調節油品供求平衡的杠桿,又是國家石油及其產品供應和儲備的基地,對於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保障人民生活、促進國民經濟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儲油庫的分類及作用
1.儲油庫的分類
(1)按管理體制和業務性質不同,可將儲油庫分為如圖7-23所示的獨立油庫和企業附屬油庫兩類。獨立油庫是專門從事接收、儲存和發放油品作業的獨立自主經營核算的企業和生產管理單位。企業附屬油庫是各企業為了滿足本部門生產、經營需要而設置的油庫,如油田的原油庫(首站)等。
圖7-34膨脹法製冷工藝流程
1,2—換熱器;3—節流閥;4—儲罐;5—壓縮機;6—渦輪膨脹機
❺ 原油,汽油應採用哪種方式儲存
原油和油品儲存的主要方式有散裝儲存和整裝儲存,整裝儲存是指以標准桶的形式儲存,散裝儲存是指以儲油罐的形式儲存,儲油罐可分為金屬油罐和非金屬油罐,金屬油罐又可分為立式圓筒形和卧式圓筒形。按照油庫的建造方式不同,散裝原油或油品還可採用地上儲油、半地下儲油和地下儲油、水封石洞儲油、水下儲油等幾種方式。但不管採用哪種儲存方式,原油特別是油品的儲存都應滿足以下基本要求:
(1)防變質
在油品儲存過程中,要保證油品的質量,必須注意:降低溫度、 空氣與水分、陽光、金屬對油品的影響。
(2)降損耗
目前油庫通常的做法是:選用浮頂油罐、內浮頂油罐;油罐呼吸閥下選用呼吸閥擋板;淋水降溫。
(3)提高油品儲存的安全性
由於油品火災危險性和爆炸危險性較大,故必須降低油品的爆炸敏感性,並應用阻燃性能好的材料。
❻ 石油在地下是怎樣儲存的
生油岩大都是泥質岩,在一定的壓力條件下比砂岩更容易壓縮,裡面的孔孔洞洞變小了,滲透性也變差,沒有可供油氣「安家」的條件。因此,生成的油氣在外力的作用下只好離開它們的「出生地」,運移到砂質岩中(儲集岩)集中,也可以在有裂縫的泥質岩、石灰岩甚至火山岩內集中,從而形成了工業油氣藏。人們把油氣生成以後的這種「流浪」叫做「油氣運移」。
油氣搬到自己的新「家」以後,還是以非常微小的油滴或體積很小的天然氣體狀態儲存在岩石里。所以,石油在地下並不像我們想像的或者一些文學作品中所描述的那樣是「油河」、「油湖」甚至「油海」,而是藏身在大大小小的肉眼看不見的孔隙和微細裂縫里(圖7)。是這些無數的微小的油滴,在地下聚集成了油藏。
圖7岩石孔隙中的油和水
油氣從生成到形成礦藏,一般需要經過兩次「運移」才可完成。第一次是從生成的岩石中運移出來,第二次是在儲集層內運移、聚集、成藏(圖8)。由於與油氣有關的沉積岩是在水域地帶中形成的,油氣從生成到形成礦藏,總是和水密切聯系在一起。油氣是在水的「托舉」下進入油氣藏的。油比水輕,天然氣又比油輕,所以,在一個油氣藏內,往往是水在最底層,往上是油,然後是天然氣。
圖8油氣的一次運移與二次運移
❼ 石油在地下是如何儲藏的
石油首先是形成分散的油滴,隨著地層不斷地下降,濕度不斷地升高,加之地心的引力,分散的油滴就會活躍起來,並向地心的方向游移,越往深入溫度就越高,油滴可能就越發活躍,由於地層的物質結構不同,而且越往深入物質的密度越大,但地層下的沉積物有時侯顆粒較粗,顆粒間空隙較大,便形成了砂岩、礫石;有時侯顆粒較細,就形成了頁岩、泥岩。在地層的壓力的作用下,這些分散的油滴就會不斷地順著它們可以通行的路線行進,最後被擠進多孔的砂岩層,成為儲積石油的地層;而空隙很小的頁岩層,由於油滴無法擠進去,儲積不了石油,就成了防止石油跑掉的「隔離層」。
又由於地殼是由密度較大的頁岩——玄武岩組成,而且凸凹不平,向上突起的叫背斜構造,向下彎曲的叫向斜構造;有的岩層像饅頭一樣的隆起,叫穹隆構造。集合的油滴就會沿著隆坡繼續前行,不斷向向斜構造或穹隆構造岩層的頂部匯集,這時石油位於上部,而處在中間、下部的則是水。進入凹陷的地殼區域,這里如同一個大的臉盆,把油流匯集起來,越集越多,這里就成為儲藏石油的大「倉庫」了,在地質學上管它叫做「儲油構造」。分散的油滴到匯集成的油流,最後都進入到大的儲油「倉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