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果石油資源枯竭了,又沒有能替代了,人類該怎麼辦
首先是石油生成機制就很有爭議,分有機生成和無機生成。有機生成就是課本里講的。最近大家更是相信無機生成,也就是碳元素在地底與氫氧元素和部分水,在高壓高溫的狀態下,演變形成的。如果這個理論成立。那麼石油就不會枯竭。因為地球每時每刻都在產生石油。
再說了,隨著光伏和風電的發展,恐怕再有二十年,成本的急劇下降就差不多逐步替代了化石能源了,以現在的科技發展速度我估計石油在耗盡之前,人類逐步擺脫化石能源的步伐可能已經走向正規了,石油作為化工原料的作用會大於其作為燃料的作用的,石油消耗量在達到一個使用頂峰以後會是一個逐步下降的過程,在工業中的重要性應該不如現在。
㈡ 如果石油、天然氣、煤等能源用完了,中國怎麼辦
暫時是用不完的,到完的時候自然會有代替能源
㈢ 我國本身就是一個貧油國家原油儲量少,面對外國在我國南海開採石油我們該如何對付
越南早在1978年就在南海開採石油,中國沒有實際開采項目,最主要的原因是,南海特別是南沙的主權爭議導致的不安全環境。
鳳凰網:越南在南海島嶼有哪些具體開發項目?
李國強:越南最早在1978年就和日本達成協議,就開發南海海底石油進行合作。自此之後,越南與50多個外國石油公司,簽訂石油勘探和開發合同大約有30多個,越南還在西沙和南沙海域非法石油招標120多個。
1986年冠名為「白虎」的油田在南海正式投產,由此開始越南的原油產量逐年速度增長,到目前為止,僅僅這個「白虎」油田,已經累計生產原油2000多萬噸,創匯250億美元。2009年前後,越南冠名為「大熊」、「龍」和「青龍」三個油田也相繼投產,這幾個油田都是在我國南海斷續線之內。
越南曾經是貧油國,現在的石油年產量高達將近2000多萬噸,一躍成為了石油出口國。石油已經成為越南出口最多的產品之一,在GDP中所佔的比重已經超過了30%。
鳳凰網:中國有沒有實質性的油田開采項目?
李國強:沒有。周邊國家和國外石油公司,一共合作開采大約有1200多口油井,但是就是沒有中國的一口油井。當然這1200多口油井是在整個南海的南部海域,有很多並沒有進入我們所主張的管轄斷續線之內。
鳳凰網:為什麼會這樣?
李國強:我想有多方面的原因:一個是安全原因,直接跟南海,特別是南沙的主權爭議相關,南海處於一種並不是十分安全的局面,風險過大,這是一個方面。
第二,上個世紀80年代之前,我們致力於國內的經濟發展,綜合國力還不是很強,受困於資金上的困擾。
第三個困境是來自於技術上的困境,也就是深海油氣勘探和開采,所要求的技術含量非常高,我們國家長期以來並不具備在深海進行石油勘探和開採的技術能力。中海油嘗試過與國外公司合作,拿市場換技術,但是這樣一個過程應該說很曲折,也並不是很順利,國外的核心技術還是拿不到。
鳳凰網:現在的情況呢?
李國強:國家改革開放以後經濟高速發展,綜合國力提高,資金問題得到了解決,應該說資金已經不是問題。在技術上的困擾,特別是我們看到去年6月份、8月份的時候,「蛟龍」號載人深潛下水成功,實際上也是我們深海勘探和開采上的一個重大技術突破。基於這樣的一些突破,今年年初,中海油公司提出向「海上大慶」進軍的目標。
現在依然是安全環境問題,得不到解決。其實,早在1992年的時候,中國的石油公司和美國的克里斯公司,在萬安灘這邊,也簽署了合同,要嘗試進行南海的石油開采,這是中國和國外石油公司簽署的第一個南海的海上石油合同,真正意義上的合同,但是很遺憾這個合同最後夭折了。核心就在於周邊環境、安全環境和國家關系的影響和制約。
四、中國對策
中國力爭通過外交途徑的同時,更重要的在於加強軍事防禦,堅持大海防戰略,強化海上執法,做好實施收回被占島礁的准備。
鳳凰網:面對南海爭端,中國從短期和長期來看,分別應該採取什麼樣的對策?
李國強:第一,堅持「南海諸島及其附近海域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這一基本立場。
第二,進一步採取更加積極主動的外交行動。在爭端沒有解決的情況下,有可能會與周邊國家探索出臨時性的解決辦法。比如在東海,和日本有漁業協定;在黃海,與韓國有共同的漁區;在北部灣劃界後,也有共同的漁區、臨時共管的一些地方。在南海會不會有這樣的臨時措施出來,我想是值得探討的,政府也會做一些努力。
第三,我們會堅決貫徹中國的大海防戰略,提升島上、岸上和海上作戰能力,繼續保障健全的海防能力體系。南海問題涉及到我們國家領土完整和國家安全,有沒有一個完整的海防體系,對我們維護主權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大海防戰略是要堅決去執行的。
第四,海上執法部門,包括海警、海監、漁政、海事等,要相互配合形成有機的整體,不斷地加大海上和空中巡視護航的力度,不間斷的宣誓主權,顯示我國在南海的存在。
鳳凰網:剛才您提到,我們在開采能源方面主要面臨安全環境差的困境,面對這種情況怎麼辦?
李國強:最重要的還是發揮人民海軍保駕護航的功能。隨著我們的航母即將建造成功,在某種程度上,會改變我們在南海的軍事防禦格局,同時也會為我們在南海的資源開發提供一定的保障。
鳳凰網:在我國控制的島嶼周圍也經常發生爭端,有什麼辦法嗎?
李國強:鑒於這樣的情況,我個人認為,一方面要加大所佔島礁的防衛能力和防衛功能,以及多方面的功能,即軍用和民用的功能;另外一方面,希望能夠做好實施收回被占島礁的准備。
㈣ 如果在特殊時期,中國石油進口渠道被切斷,該怎麼辦
因為國內承平太久,幾乎沒人記得全面戰爭是什麼樣子。等到戰爭開打的時候,就不是平時的狀態了,進入戰時狀態、國家動員後,一切為軍隊服務:民用車輛對不起就別開了——民用燒油的車不知道會不會臨時都改成燒氣;限水限電限食物,除了空氣不限其他的都要限制了,生活物資改用配給制;能徵用的一切物資都給徵用走;以前的化工業生產日用消費品的,能停掉的全停掉,一方面生產軍用物資,一方面節省化石燃料,。國內石油產量還是不少的,當然維持大規模常規戰爭可能維持不了多長時間,但能切斷中國全部能源進口的戰爭,那規模肯定是核戰爭級別了,估計打不了多久……
㈤ 如果石油沒了 ,我們怎麼辦
石油」這個名字,早在北宋時期就有了,那是著名科學家沈括在《夢溪筆談》中一文指出的,並預言「此物後必大行於世」。果真,20世紀,石油大顯身手。它不僅開動了數以萬計的機器,交通工具,但也驅動了戰爭的豐輪。由於各方面的需要,人們盲目地開來,以至當現在科學家呼籲節約石油時,以為時過晚。目前全球每年石油開采量約30億噸,但在1990年統計,世界石油儲藏僅剩1300億噸。按照這樣的開采和消費速度,石油尺能開采幾十年了!幾十年!才短短幾十年!幾十年後,石油將在地球上消失,這多麼可怕呀!
能源,是我們人類生存在美麗的家園––––地球上必不可少的東西,它的作用相當大。大家都知道能量吧!它有使物體運動起來的本領,沒有能量,就不會有世界上物質的變化和運動,包括我們人類。而能源就是能產生能量的來源。所以,它和人類唇齒相依。沒有了能源,工廠就會停工,交通就會癱瘓,甚至人類生活也會遇到難以想像的困難。
㈥ 中國石油在2030年將會枯竭為何西亞產油國不緊張,他們沒油了怎麼活
石油是不會枯竭的,自從進入21世紀石油枯竭的論點就一直在出現,有的是50年,有的是70年。
人類對自然界的認識只是一個開始,50年枯竭論指的是地球上的土地資源,而且局限於勘探技術的局限,現在地球上不斷的有油田出現,近期阿富汗又報道發現大油田。
而地球佔70%的是海水,地球幾十億的滄海桑田的變化,在海洋下邊存在著多少大油田呢?不得而知!
我的論點:石油不會枯竭,只會被人類棄用,由於石油對空氣的污染,即導致地球升溫氣候氣候的變暖,人類會採用更加環保,綠色的能源。更加便宜,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太陽能、風能、核能、地熱、潮汐,還有海水裡含有氫,等等很多能源都有可能替代煤和石油,氦-3是一種目前已被世界公認的高效、清潔、安全、廉價的核聚變發電燃料。
㈦ 中國石油告急!目前大部分地區缺油!問中國石化難到真的有那麼窮世界真的油不夠用嗎拜託了各位 謝
不!中國雖然油少,但還沒到缺的程度!只是沒開采而已!,而且全球石油也在減少,還有人均生活水平的提高,耗油的機器越來越多,所以導致油價高漲,貨源供不應求,中國也是受影響的國家之一,而且一些大國強國都會大量的儲存油,試問如果在第二種資源沒開發出來廣泛使用之前,一但打仗自己國家沒油,那自家的飛機、坦克、軍艦,也只是擺設了,就只能等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