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盜夢空間》中石油大王「盜夢」的意義何在
影片中「盜夢」任務的發動者是一個日本石油商Saito,他自稱是唯一可以制衡Fischer石油帝國的人,但是也堅持不了太久。
注意到1990年代日本和東南亞經濟曾先後被美國金融巨鱷的投機炒作整垮,這個亞洲老闆幕後主導的角色設計就顯得合情合理。然後,cobb和Arthur組成的「夢之隊」還加入了非洲肯亞蒙巴薩的葯劑師Yusuf(聖經阿拉伯語)和偽裝者Eames,法國的設計師Ariadne(希臘神話名),而老Fischer死在了澳大利亞,Cobb和Mal(西班牙語)的家在美國。電影的拍攝地點還包括了加拿大、英國、摩洛哥等地。
㈡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的發家史
他從一文不名的毛頭小子到縱橫揮闔的石油大亨,成了美國第一個十億級的富翁。
比爾蓋茨曾說:「我心目中的賺錢英雄只有一個,那就是洛克菲勒」。他所提及的正是大衛洛克菲勒的祖父——約翰洛克菲勒。
有其父必有其子
正所謂「有其父必有其子」。洛克菲勒很早就表現出了精明的商業頭腦。12歲時,洛克菲勒開始發放「高利貸」,將自己積攢的50美元借給鄰居,收取利息,以錢生錢,得到了父親的贊揚。因為父親威廉認為:「人生只有靠自己,做生意要趁早,只有錢才是最牢靠的。」父親「賺錢就是王道」的思想,激發了洛克菲勒對商業宏圖的嚮往。
1855年,16歲的洛克菲勒便決定退學到商界謀生。他先到俄亥俄州克利夫蘭的商學院學了近4個霸」——不斷面試卻一再被人拒之門外。屢敗屢戰的洛克菲勒,就這樣一連堅持了六個星期,有些公司甚至去了兩三次。功夫不負有心人,洛克菲勒終於在一家經營穀物的商行當上了會計辦事員,月薪 12美元。
洛克菲勒除了記好賬外,有時也對公司經營出點子。有一次,商行高價買入一批大理石,打開包裝後竟發現大理石材上有瑕疵。正當商行老闆一籌莫展之際,洛克菲勒建議把責任推到負責運貨的3 家運輸公司頭上,讓它們賠償損失。此舉為公司挽回1000多美元損失,也讓老闆對其刮目相看,工作第二年就將洛克菲勒年薪提到500美元。
20歲合夥開公司凈4000美元
工作第三年,在提出將年薪提高到800美金,被老闆拒絕後,洛克菲勒乾脆炒了老闆的魷魚,自己單干。1859年3月,洛克菲勒以10%的利息向父親借款1000美元,加上自己積蓄的800美元,與英國朋友莫利斯克拉克合股創辦了「克拉克一洛克菲勒公司」。公司主要經營穀物、牧草和肉類等農產品。年僅20歲的洛克菲勒,一舉邁入了貿易代理行合夥人之列。
開業之初,他們的運氣並不好。美國中西部的農作物因霜雪嚴重,幾乎沒有收成。農民只好用來年的穀物收成作為抵押,但要求公司支付定金。受此影響,許多同類公司紛紛倒閉。合夥人克拉克建議關門,但洛克菲勒卻認為:大家退出市場之際,正好放手大幹一場。
通過從銀行貸款2000美金,洛克菲勒很快將收集的穀物、肉類倒賣到歐洲,賺取價差。由於經營順利,公司第一年就凈賺4000美元。
趙普身逃兵役大發戰新財
1861年4月,持續長達4年的美國南北戰爭爆發,林肯總統發布了徵兵令。按照年齡洛克菲勒應該入伍參軍,但他只想著如何發戰爭財。
為了逃避兵役,洛克菲勒首先裝作有腳病,實在裝不下去了,他乾脆花錢找替身去充當炮灰。在戰事爆發前,洛克菲勒盡其所能貸款,投入所有資金,大量囤積生活物資和戰略物資。隨著戰事的擴大,生活物資價格扶搖直上,訂單如同雪片一樣向他飛來。短短4年,旁人估計洛克菲勒賺了不下10 萬美元。
後來,有傳記作家說洛克菲勒其實非常關注南北戰爭。他的辦公室就如同陸軍參謀部。洛克菲勒花25美元大價錢,買來美國地圖貼在牆上。有人認為,洛克菲勒在地圖上標注的位置,實際是他的商業網點:黃色標簽代表穀物,紅色標簽代表火腿。所謂的戰況圖,實際是一張商業進攻圖。
26歲實斷公司所有權單干
南北戰爭爆發前夕,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發現的石油,吸引著成千上萬冒險家湧入,一時間,賓夕法尼亞釆油區井架林立。1861-1862兩年間,賓州的油井數量幾乎翻了一倍。面對繁忙的開采現場,洛克菲勒選擇了等待。他的判斷是:石油應用還沒有普及,原油需求有限,盲目開釆必然導致油價下跌。不出所料,由於瘋狂地鑽油,每桶原油從當初的20 美元暴跌到只有10美分,許多鑽油業主血本無歸。
原油一再暴跌之時,洛克菲勒果斷出手。與許多人只顧開釆原油不同,洛克菲勒決定先從煉油入手。他發現原油在精煉成煤油後,每加侖就可賣到 30美分左右,其利潤遠遠超過原油開采。1863年,隨著英國化學家安德魯斯的加盟,洛克菲勒與克拉克成立了煉油廠。安德魯斯成功從原油中提煉出煤油,此後美國大力發展煤煉油工業以取代鯨油作為照明劑。不到一年,煉油業務成為公司最盈利的行當。
操縱銀行,打壓小公司致兄弟反目
隨著石油產業的興盛,公司急速膨脹。1870年 1月100 ,洛克菲勒合夥創建標准石油公司。很快,標准石油公司就因煤油質量過硬,為行業樹立標桿,並控制了美國煉油業1/10的市場。1870年7 月,歐洲大陸爆發了普法戰爭,戰火的蔓延造成美國石油出口市場萎縮,原油價格每桶由4美元一下降至3.25美元。賓州等地的釆油者自發組織起來,停止開釆3個月,許多煉油廠叫苦不迭。
洛克菲勒用公司股票買通克利夫蘭各大銀行的總裁,讓其不得向當地中小煉油廠提供貸款。小煉油廠既缺原油又缺現金,要麼倒閉,要麼被標准石油公司吃掉。兩年後,標准石油公司控制了克利夫蘭26家煉油廠中的21家。洛克菲勒的親兄弟富蘭克林的煉油廠,也宣告破產,兄弟從此反目。
創建托拉斯獨IR市場
洛克菲勒得隴望蜀,全力擴張。1884年,洛克菲勒把公司總部遷到紐約的金融中心——百老匯26 號。隨著石油帝國的崛起,因本身龐大而難以駕馭的危險性也越來越大。洛克菲勒清醒地看到這一弊病。
正在這時,洛克菲勒在一本公開發行的刊物上發現一篇文章,裡面寫道:「小商人時代結束,大企業時代來臨。」他感到這與自己的壟斷思想不謀而合,於是高額聘請文章的作者多德為法律顧問。正是多德,提出了「托拉斯」這個壟斷組織的概念。
所謂「托拉斯」,就是生產同類產品的多家企業,不再各自為政,而以高度聯合的形式組成一個綜合性企業集團。洛克菲勒創建了一個史無前例的聯合事業——托拉斯。在這個托拉斯結構下,洛克菲勒合並了 41家企業,他成功開啟了美國經濟的「壟斷時代」。巔峰時期,標准石油公司壟斷了美國 95%的煉油能力、90%的輸油能力、25%的原油產量。美國有史以來,從來沒有一個企業能如此徹底地獨霸過市場。
創辦大學開展慈善事業
功成名就之後,洛克菲勒選擇了隱退。退休後,他的工作重心轉向了慈善事業。他投資60萬美元創辦芝加哥大學,並在其後的10年裡,為芝加哥大學捐款3400萬美元。這是他第一項大筆的慈善捐款。
對於慈善,洛克菲勒釆用的也是「托拉斯戰術」。冠名「洛克菲勒」的研究所、教育委員會、基金會先後成立,他的捐款總額超過5億美元。對此,有人表示尊重和感謝,也有牧師譴責洛克菲勒的賺的是「骯臟錢」,因而拒絕了一筆10萬美元的捐款。
1937年5月23 H,洛克菲勒去世,享年98歲。據估算,洛克菲勒的個人財富不少於14億美元,他成了美國 歷史 上第一位十億級的富翁。美國當年的 GDP為920億美元,就個人財富所佔GDP比重而言,美國至今沒有人超過洛克菲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