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問:珊瑚蟲的石灰質骨骼能形成石油嗎求解
珊瑚的軟組
織,在一定溫度壓力條件下,會形成石油,在地下形成貯
油層,是人類的重要能源.
❷ 珊瑚可以生產石油是的
珊瑚的種類和分布
珊瑚生活在溫暖、清澈、陽光充足的淺海中。它固著在海底,依靠自己的觸手捕捉著食物和在小范圍內活動。在生物分類學中珊瑚屬於腔腸動物門的一個綱——珊瑚蟲綱。在距今約二億至六億年前,地質史上稱為古生代的時候,珊瑚就已經出現並大量繁殖了。直到目前,種類繁多的珊瑚仍然在熱帶的海洋里大量地生活著。
珊瑚有單體和群體之分。單體珊瑚的個體是單獨生活的,群體珊瑚則是眾多的個體連生在一起,越生長就越高,越大。由於群體珊瑚的肢體不斷地生長壯大,便形成了珊瑚礁。珊瑚礁中大量集中堆積的碳酸鈣質的珊瑚骨骼,隨著時間的變遷漸漸變成了堅硬的岩石,地質學上稱作珊瑚礁塊石灰岩,又稱礁塊灰岩。珊瑚不僅本身能形成礁塊,而且還往往與其它造礁生物(如有孔蟲,苔蘚蟲,海綿、藻類等)共生在一起,形成了巨大的生物礁塊。
❸ 珊瑚在石油形成過程中有什麼作用
珊瑚是珊瑚蟲分泌出的外殼,珊瑚的化學成分主要為CaCO3,以微晶方解石集合體形式存在,成分中還有一定數量的有機質,形態多呈樹枝狀,上面有縱條紋,每個單體珊瑚橫斷面有同心圓狀和放射狀條紋,顏色常呈白色,也有少量藍色和黑色,珊瑚不僅形象像樹枝,顏色鮮艷美麗,可以做裝飾品,並且還有很高的用價值。
基本結構:
珊瑚是刺胞動物門(Cnidaria)珊瑚蟲綱(Anthozoa)海生無脊椎動物。
珊瑚的身體由2個胚層組成:位於外面的細胞層稱外胚層;裡面的細胞層稱內胚層。內外兩胚層之間有很薄的、沒有細胞結構的中膠層。食物從口進入,食物殘渣從口排出,這類動物無頭與軀干之分,沒有神經中樞,只有彌散神經系統。當受到外界刺激時,整個動物體都有反應。其生活方式為自由漂浮或固著底層棲息地。現生的珊瑚,生活在海洋中。
珊瑚的特點:
珊瑚形象像樹枝,顏色鮮艷美麗,可以做裝飾品。寶石級珊瑚為紅色、粉紅色、橙紅色。紅色是由於珊瑚在生長過程中吸收海水中1%左右的氧化鐵而形成的,黑色是由於含有有機質。具有玻璃光澤至蠟狀光澤,不透明至半透明,折光率1.48-1.66。硬度3.5-4,密度2.6-2.7g/cm3,黑色珊瑚密度較低,為1.34g/cm3。性脆。遇鹽酸強烈起泡。無熒光。
❹ 海底為什麼會有石油
作為一種能轎譽源,石油在人們的生活和生產中可以說是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尤其在工業生產方面,它更是具有其他資源所不可替代的作用。那麼石油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
科學家們經過研究發現,在中生代和新生代的淺海地區,陽光照射十分強烈,充足的陽光為生命活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又因為淺海地區富含生物生長所必需的液態水、氧氣、二氧化碳以及氮、磷、鉀等各種營養元素,於是這兒便成了海洋生物聚集、繁衍的理想場所。
因此,不計其數的海洋生物就紛紛匯聚到這里來生活。它們死亡以後,屍體基本上都沉到海底。此外,旅裂從陸地上流入的河水也帶來了大量的淡水生物的屍體,長年沉積於此。久而久之,沉積在海洋底部的生物遺體拆帆閉,在生物化學、熱催化、熱裂解、高溫變質等作用下,漸漸地轉變成了石油。
因此,在中生代或新生代的地層中往往含有豐富的石油。
❺ 波斯灣為什麼盛產石油
波斯灣石油多,那時因為古時候那裡各種有機物如動物、植物、特別是低等的動植物像藻類、細菌、蚌殼、魚類等死後埋藏在不斷下沉缺氧的海灣、瀉湖、三角洲、湖泊等地經過許多物理化學作用,最後逐漸形成為石油。
美國休斯頓一家石油勘探公司提出一個新理論:所有的石油都是從古老的岩石中生成的,而並非通常認為的埋藏在地下的死亡動物或者植物等有機體在壓力和熱的作用下分解轉化而成。這一觀點得到3位俄羅斯同行的贊同,但相關論文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報》上一發表,便引起廣泛爭議。
該公司負責人肯尼認為,從岩層斷裂處釋放出的地熱,使埋藏於地底100公里深處的碳化無機物和水在高溫高壓作用下產生了碳氫化合物,所有的石油都是通過這種方式形成的,而且現在還有大量的礦點未被發掘。
石油地理學家已經部分接受了這一觀點。美國地理調查部門的麥克·盧萬表示,有一部分石油來自無機物,這一點毋庸置疑。但對於肯尼提出的「石油不可能由淺層岩石中的有機物形成」這一論斷,他則堅決反對。新澤西州礦產及礦產資源部的布雷恩·布里斯特認為,肯尼的觀點是對有機化學理論以及幾十年來在石油地理化學領域所進行的研究的蔑視。
目前普遍認同的理論是,埋藏在地下的遠古時代未被細菌分解的有機物在一定溫度、壓力條件下,經過幾百萬年的演變,形成了可供開採的石油。微生物將地表以下的有機物轉化為碳氫化合物,剩下的埋藏在深層地底的有機物則在溫度和壓力下經過分解及復雜的化學反應生成石油。通常具有商業價值的油田都位於地表以下500米-700米深處,最深的油井在約6公里深的地底。而10公里以下的更深處則根本不會有石油或天然氣。
肯尼認為,淺層地表形成的低壓條件更容易產生甲烷,而不是較重的碳氫化合物。他在實驗室中將氧化鐵、卵石和水加熱至900攝氏度高溫時得到重碳氫化合物。據此他認為,穩定的石油只有在30000個大氣壓條件下,也就是100公里以下的地底才能形成。
不過,即使肯尼關於石油形成的理論只有部分正確,也可能為石油勘查工作打開一扇新的探索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