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時隔12年普京訪問沙特,計劃在沙特建石油工廠,普京這是有何目的
時隔12年,俄羅斯總統普京訪問沙特基襲譽,計劃在沙特建石油工廠。普京的目的是為了賺錢,為了促進和沙特之間的經濟關系。上個星期14號的時候,俄羅斯總統訪問的沙烏地阿拉伯和沙特的領導人一起討論他們的合作關系,這是時隔了很長一段時間,整整12年,普京再次訪問沙特和普京透露說俄羅斯計劃在沙特建一個價值10億美元的石油工廠,以此來促進和沙特之間的經濟關系。
之前九月發生了沙特石油設施被不明人員襲擊了,俄羅斯的總統普京說如果有其他的人認為做這些惡劣的事情,或者以其他的任何方式任何形式來影響俄羅斯和沙特,甚至俄羅斯和其他阿拉伯國家之間的合作關系,那麼他們就大錯特錯了,他們不會輕易放棄,他們會認真地對待每一次的惡劣事件發生,追根究底,一定不會要其他的人繼續去破壞,相反的他們將會建立更加緊密更加密切的禪蠢關系,來共同促進共同發展同樣繁榮來維護全球的能源石油市場。
② 俄羅斯與美國的石油天然氣貿易
20世紀20~40年代,北美墨西哥灣的美國、墨西哥和委內瑞拉是石油出口的主要基地。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國,石油總蘊藏量佔世界的2.9%,天然氣總蘊藏量佔世界的3.3%。美國又是最大的能源消費國,20世紀90年代後半期,美國一次能源的消費量超過了20億噸油當量,佔世界總消費量的24%。如今委內瑞拉、墨西哥的大量原油流向美國,從而開始改變了世界石油貿易的地理分布。
迄今,每年除自產外,美國消費量的一半以上靠進口,是世界最大的石油進口國。進口的石油主要來自中東、北非和幾內亞灣地區,約占石油進口量的2/3,另外,也從拉美和加拿大進口一部分。
隨著世界能源需求的增加及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天然氣以其獨具的優勢,正在成為備受人們青睞的能源。美國《油氣雜志》曾報道,市場分析家們預測,2010年美國天然氣消費量將從目前的5800億立方米,增加到8000億立方米以上。
從波斯灣、拉丁美洲國家進口能源是美國對外能源政策優先發展的方向,在其單邊世界指導下,為了石油發動了伊拉克戰爭。伊拉克戰爭後,動盪的海灣,風雲變幻的拉美,促使美國能源外交呈多元化趨勢。美國能源對外政策的基本目標是:「鞏固和發展全球能源安全體系的同時,提高美國的能源安全;其次是保存美國的能源。」美國將「保障相應的能源生產基地」僅排在防止核武器擴散下,可見美國對能源的重視。美國不僅與西方發達國家在進口能源方面有共同的利益,還是西方發達國家協調能源政策的領袖人物。2002年俄美峰會發表了《關於新一輪能源對話的聲明》,標志著俄美能源合作進入了新階段。
一、美國在中東環裏海大中亞地區的政策及與俄羅斯的較量
美國將環裏海地區視為與波斯灣同等重要的地位,並將環裏海與波斯灣一起劃入其戰略利益范圍。裏海石油儲量超過200億噸,天然氣儲量18萬億立方米,成為僅次於波斯灣的第二大油氣產區,美國將環裏海地區油氣視為能夠保持21世紀上半葉世界石油市場穩定的重要因素。亞塞拜然、喬治亞、亞美尼亞、烏茲別克、哈薩克、土庫曼等都是該地區重要國家。美國認為亞塞拜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因此,美國擬引亞塞拜然天然氣入歐,向歐洲供應天然氣,打破俄羅斯的壟斷地位。此外,美國還欲打破俄羅斯在供歐天然氣的壟斷地位,計劃修建穿越土耳其的天然氣管道,將亞塞拜然的天然氣引入南歐和中歐。美國利用當地的新老盟友:土耳其、亞塞拜然、喬治亞與波斯灣的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和阿聯酋將兩大油氣區連成一片,與俄羅斯既合作又較量。
伊朗最高領導人哈梅內伊表示,伊朗和俄羅斯兩個天然氣大國可以建立一個類似石油輸出國組織的天然氣輸出國組織。伊朗提出創建「天然氣歐佩克」的倡議,得到普京的回應。2007年普京訪問卡達時表示,目前天然氣出口國必須協調彼此的行動,不反對建立一個類似於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的「天然氣歐佩克」。「天然氣歐佩克」目前暫時沒成立,但決定成立高級委員會,協調論壇成員國今後在天然氣領域的合作。針對俄羅斯近來欲壟斷能源,美國國會眾議院通過了一項授權政府對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及類似組織的價格操縱行為提起訴訟的新議案。俄羅斯外交部立即對該議案予以抨擊,稱其違反了國際法准則。
美國在中東環裏海大中亞地區有自己的能源利益、地緣戰略利益,更有支持協助該地區獨聯體國家擺脫俄羅斯控制,阻止由俄羅斯壟斷世界油氣的價格及油氣管道的走向。該地區集中了世界上最重要的第一大和第二大產油氣區,所以中東環裏海大中亞地區是俄美能源爭霸最重要的地區,該地區的爭霸將一直持續下去。「9·11」事件後美國在該地區處於優勢,在協助獨聯體國家反對派發動的「顏色革命」方面也取得了成功的優勢,但目前俄羅斯充分利用手中的油氣展開能源外交攻勢,不但暫時沒有挑戰歐佩克的地位,反而利用與這些國家擁有油氣資源的共同利益與這些國家結盟,加上該地區獨聯體國家經濟困難,急欲出口能源緩解經濟困境。蘇聯時期建成的油氣管道成就了今日俄羅斯能源霸國的地位,也使該地區獨聯體國家暫時很難擺脫俄羅斯的控制。
俄羅斯經濟雖然繼續增長,但資金短缺是俄羅斯面臨的最大困難。因此,在中東環裏海大中亞地區,俄羅斯也需要美國的資金投資油氣開發及管道建設。總之,俄美在中東環裏海大中亞地區既體現能源爭霸的一面,又體現合作的一面。世界能源政治格局的走向也由該地區能源爭霸的結果決定,既決定著世界能源政治格局的走向,也決定著世界地緣政治格局的走向。
二、美國在亞太地區的政策及與俄羅斯的合作
美國的能源政策自始至終強調對象國的內部穩定和民主發展,天然氣產量前三位的國家是俄羅斯、美國和加拿大。其中,俄羅斯天然氣產量6121億立方米,佔世界天然氣總產量的21.4%;美國天然氣產量5241億立方米,佔世界總產量的18.3%;加拿大天然氣產量1870億立方米,佔世界總產量的6.5%。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消費國,其消費量佔世界的1/4強,達7億多噸。迄今,每年除自產外,消費量的一半以上靠進口,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進口國。2005年世界天然氣消費量達27496億立方米,俄羅斯僅次於美國,為世界第二大天然氣消費國,消費量達4051億立方米,佔世界總消費量的14.7%。保存能源是美國主要能源政策之一。俄羅斯特別重視發展與亞太國家的能源合作。一方面,亞太地區的能源需求穩步增長;另一方面,亞太地區又是新興的資本市場,世界地緣戰略中心向此轉移,該地區聚集了中、美、日等重要國家。
與歐洲市場相比,俄羅斯出口到亞太市場的石油數量就顯得微不足道了。2004年,俄羅斯出口到世界上最大的三個石油消費國的原油分別為:美國443.26萬噸、日本709.73萬噸、中國772.23萬噸。其中向日本輸出的石油比2003年還略有減少;向中、美輸出的石油比2003年雖稍有增加,但顯然增幅與需求遠不相稱。俄羅斯工業和能源部長赫里斯堅科說,俄羅斯將大幅增加對亞太地區的石油和天然氣出口,預計到2020年俄羅斯對亞太地區的油氣出口在俄羅斯油氣出口總量中所佔比例將由目前的3%和5%提高至30%和25%。在未來的15年間,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與天然氣出口國,俄羅斯的石油和天然氣將在佔領傳統歐洲市場的基礎上,加大向中國、日本、韓國、美國等亞太地區的出口。到2020年前,俄羅斯石油與天然氣的對外出口前景,中國、日本、韓國、美國等亞太國家將成為主要供應國家。但這一切將取決於俄羅斯的管道進程,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建設。
成立於1989年的亞太經合組織,是與俄羅斯能源對話的組織之一,集中了亞太地區近20個國家,中、俄、美、日、加、澳、墨、智等國家都是其成員。此外,日本與俄羅斯都提出了構建能源共同體的設想。
③ 20年前普京為了收拾國內資本巨鱷,都採用了哪些霹靂手段
眾所周知,韓國的財閥勢力非常囂張,一個三星就貢獻了約20%的GDP,美國雜志直接打出了「韓國三星共和國」的標題。
一個國家一旦被財閥控制,其結果多半都是失去獨立性,淪為歐美附庸。
原因非常簡單,美國是金融帝國,想通過金融手段控制各國財閥並不困難。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之前,韓國十大財閥的歐美股份都不超過5%,但是危機之後, 韓國三星55%的普通股和89%的優先股被西方資皮讓本佔領,其中美國資本佔了80%以上。
可見,美國是最希望見到其他國家的財閥發展壯大的,因為他們可以利用金融手段深度控制這個國家,這可比駐軍打仗什麼的高效多了。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聽信美國自由主義經濟學家薩克斯的建議,搞什麼「休克療法」,導致大量兆閉國有資本落到了資本家手中,這幫人支持葉利欽在1996年成功連任,俄羅斯的財閥與權利開始勾結,形成了非常惡劣的寡頭趨勢。
比如俄羅斯七寡頭之一的波塔寧直接當上了副總理,而寡頭代言人丘拜斯則當上了財政部長,葉利欽靠寡頭支持站穩腳跟,因而也沒法獨立行駛總統權威。
俄羅斯人天性崇拜強權,這么一個唯唯諾諾的總統顯然無法令他們滿意。
眼看支持率就要垮掉,葉利欽慌了。
1998年8月,在亞洲金融危機影響下俄羅斯爆發嚴重的金融危機,葉利欽任命鐵桿心腹普里馬科夫為政府總理,開始著手解決寡頭與國家權利之間的嚴重問題。
普里馬科夫作為資深情報專家,對打擊經濟犯罪很有一套。他上任後,打算拿金融寡頭別列佐夫斯基開刀,此人在1997年被《福布斯》評選為「世界第九大富豪」,被美國人譽為「克里姆林宮的紅色教父」,對權利的貪婪已經達到了喪心病狂的地步。
普里馬科夫上任後,從債務問題入手調查別列佐夫斯基的經濟問題,發現了他竊聽總統家人通話的重要證據。 但是作為美國人熱捧的金融寡頭,別列佐夫斯基有恃無恐,反而通過旗下媒體反戈一擊,通過輿論手段導致俄羅斯總檢察長被解職。
90年代的俄羅斯政壇非常混亂,沒人能經得起資本與媒體的刨根問底,眼看這位金融巨頭放出了魚死網破的大招,相關政府官員都慌了,於是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
金融危機前後,俄羅斯寡頭越來越不受控制,依靠寡頭上位的葉利欽又無力掌控局面,造成俄羅斯貧富分化加劇,經濟面臨崩潰,激起了人民的極大憤慨。
照這么下去,俄羅斯就會變成一個寡頭橫行的國家,類似於貧困版的韓國。這也是西方世界最願意看到的結局。
在俄羅斯即將踏入萬劫不復深淵的危急時刻,1999年12月31日,20世紀的最後一天,俄羅斯總統葉利欽正式宣布辭職,「俄羅斯天選之子」普京走馬上任。
在這個極具象徵感的日子,俄羅斯人開展了絕境自救。普京的上任,彷彿為整個國家重新注入了靈魂。在經濟領域的表現,就是 眾多歐美扶持的寡頭代理人、在三五年之內就被鏟除殆盡。
這位克格勃出身的鐵血硬漢,曾揮著拳頭莊重承諾,要「消滅作為一個階級的寡頭」。
普京與葉利欽相比,除了強大的個人魅力,還有一個巨大優勢,那就是普京是俄羅斯人的普京,而葉利欽只燃猜局是葉利欽家族的葉利欽。
普京深深明白, 葉利欽家族才是俄羅斯最大的寡頭,想要治好俄羅斯經濟,必須先把這個前任的問題給解決了。
歷來,解決「第一家族」在任何國家都是件傷筋動骨的事情。令人驚訝的是,在俄羅斯那樣復雜的局勢中,普京竟然通過談話的方式、成功讓葉利欽家族退出了 歷史 舞台。
普京上任後,第一時間簽署了保障葉利欽家族生命和財產安全的法案,然後先後說服葉利欽女兒季亞琴科、核心代理人沃洛申退出政壇。
在後來普京與寡頭的對抗中,葉利欽家族從未站出來反對普京,可見,這位新總統確實是讓這個風光一時的超級家族心服口服了。
成功制服了寡頭的權利靠山,普京開始重拳出擊,用雷霆手段收拾國內這些資本的走卒。
2000年5月9日,普京上任後的第一個閱兵儀式,「俄羅斯七寡頭」之一的古辛斯基想給普京一個下馬威,通過旗下的《今日報》惡意攻擊閱兵方針排序,猛烈抨擊普京,言辭相當肆無忌憚。
普京二話沒說,直接在2天後下令強行搜查古辛斯基旗下傳媒集團,並在一個月後以侵吞國有資產的罪名將這位寡頭逮捕。 此人在俄羅斯混不下去了,後來跑到了以色列定居。
2000年7月9日,前文提到的「世界第九大富豪」、超級寡頭別列佐夫斯基公開反抗普京的打壓政策,當場辭去議員職務,並揚言要創辦反對派和新政府長期對抗。
普京冷笑一聲,命令稅務總局調查這個人的逃稅案,掌握充分證據後,在當年11月2日開始傳訊審問, 別列佐夫斯基自知屁股不幹凈,嚇得趕緊逃到英國避難,並在2013年病死在倫敦。
這兩大寡頭被收拾之後都在第一時間逃到了西方,並且受到了極好的保護,這讓俄羅斯人恍然大悟:原來這幫人果然是西方資本的走狗,對普京更加崇拜。
2000年7月,普京收拾別列佐夫斯基之時,他的支持率上升到72%。要知道俄羅斯當時一團亂麻,這樣的支持率,簡直驚掉了西方看客的下巴。
寡頭連遭打擊,歐美國家通過金融手段控制俄羅斯的計劃眼看就要破產。有些資本家著急了,他們也沒時間演戲了,想直接攤牌,把俄羅斯核心資產賣給美國。
2004年,能源寡頭霍多爾科夫斯基試圖將他的尤科斯公司40%的股份賣給美國能源巨頭埃克森-美孚, 當年的尤科斯是俄羅斯最大石油企業,而俄羅斯又是能源輸出大國,這操作簡直就是在賣國了。
普京對此心知肚明,為了捍衛國有資產,他決定由政府出面收回對能源的控制權。
2004年底,俄政府控股的俄羅斯石油公司收購了尤科斯的核心能源資產,並在第二年的8月1日直接宣布尤科斯破產。
這項舉動得罪了西方利益,引得西方媒體「破口大罵」,但是俄羅斯人民卻拍手稱快。
不得不說,如果不是普京的這一套雷霆手段,現在俄羅斯能源就很有可能掌握在美國手裡,這樣的話,俄羅斯就失去了制衡西歐的最重要籌碼。
普京任期內,俄羅斯基本走出了西方設計的道路, 探索 出了一條較為獨立自主的發展道路。
脫坑之後,俄羅斯經濟得到了快速修復。 普京的前兩個任期,8年內俄羅斯經濟總量增長了70%,居民實際收入增加了1倍,貧富差距也從葉利欽時代的24倍下降到14倍。雖然飽受西方制裁,但總算能看到點希望了。
誰是人民的功臣,誰是國家的罪人,俄羅斯老百姓心中自有答案。
④ 普京已經和美國撕破臉了,為什麼還要賣石油給美國
俄羅斯並沒有賣給美國石油,而是美國從印度和土耳其購買已經加價的俄羅斯石油。
俄羅斯的油價低,商人逐利只要有供需關系就肯定不愁賣不出去,自俄烏爭端開始國際油價一路升高,而俄羅斯因為美國政府,歐盟,北約的聯合制裁很多國家沒有辦法直接從俄羅斯直接購買,現在的俄羅斯石油大部分出口到了亞洲國家,而實際購買者使用者則是歐洲國家。
現在全球糧食較為緊張,大多數的國家包括印度前段時間也發聲明禁止印度糧食出口,糧食能源就是國家的命脈,產糧大國都不出口糧食了現在。
⑤ 能源成普京最大殺手鐧,斷氣+斷油雙管齊下,歐洲還怎麼過冬
我認為歐洲國家只能夠選擇從中國以及美國進口高價石油,這樣做才能夠應對歐洲嚴寒的冬天。
石油和天然氣作為本世紀最重要的礦產桐指模資源,已經嚴重影響到了居民的生活。並且社會各個行業都是離不開石油和天然氣的,離開了石油和天然氣,社會各個行業的正常發展都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但是絕大部分國家都需要依靠進口,才能夠勉強維持國內的石油和天然氣供給逗缺。
能源成普京最大殺手鐧,斷氣+斷油雙管齊下。
由於歐洲爆發了非常嚴重的能源危機,因此歐洲國家都會選擇從俄羅斯進口石油和天然氣。這在以往當然是一種非常可行的辦法,但是現如今而言完全是不可能的。畢竟自從俄烏戰爭爆發以來,歐洲國家一直在支持烏克蘭,並且向烏克蘭提供了大量的軍事裝備以及軍事人員。雙方之間的關系已經達到了非常惡劣的地步,所以石油的出口會受到一定影響。這對於歐洲國家而言,影響才是非常巨大的,甚至要超過位於戰爭中心的烏克蘭以及俄羅斯。
⑥ 俄羅斯作為一個出口石油大國,為什麼還要購買伊朗石油
俄羅斯是一個石油凈出口國,他不需要伊朗的一滴石油,之所以願意購買伊朗石油,其實是幫伊朗搭橋規避美國的經濟制裁。俄羅斯石油公司和天然氣公司與伊朗達成的協議是投資協議,投資500億美元的回報是分得部分原油。這樣還是伊朗油田出產的原油,還從伊朗的港口出口,但是一轉手就變成了俄羅斯貨,俄羅斯人把它們賣給其他國家,自然就沒有被美國制裁的問題了。
普京
俄羅斯與伊朗的巨額石油換商品計劃,事實上已經摧毀了美國對伊朗的石油封鎖。現在擺在美國人面前只有兩條路。一條就是解除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這樣俄羅斯的石油公司和銀行系統從自身經濟利益考慮,應該會放棄幫助伊朗出口石油。如果這樣做美國堅持了四年的對俄制裁就徹底失敗了。另一條路則是恢復與伊朗的談判,通過談判解決美國和伊朗之間存在的問題。如果這樣做就意味著特朗普政府搞了兩個多月的極限施壓政策徹底失敗,單方面退出伊核協議將淪為國際社會的笑柄,特朗普也將在美國國內承受重大的政治影響。
⑦ 油價低,沙特在流血,美國擔心頁岩油企業生存,俄羅斯在經歷什麼
事情遠比新聞里報道的要復雜,不到最後一刻,誰都很難真正知道油價這個葫蘆里到底裝的什麼葯。
油價暴跌,表面上是沙特和俄羅斯增產,疫情導致石油需求量下跌,導致供應過剩導致油價下跌,但實際上可能不止於此。
很多人都說沙特和俄羅斯增產,油價下跌,最受傷的是美國頁岩油產業,表面上看確實如此。美國頁岩油開采成本至少在40美元以上,有人說大約是52美元,也有人說是45美元,不管怎麼說,都遠高於當前油價。再加上美國頁岩油企業債台高築,財務成本也會越來越高。整個頁岩油行業開采成本必然水漲船高。
但是美國的頁岩油,即使不開采,也會躺在地底下等著被開采,只不過是時間早晚而已。可能隨著技術的升級和普及,開采成本會進一步降低。從債務角度來說,即使債務重組,有人出局,同樣會不斷有新的資金進入頁岩油行業。只不過經歷不停的債務重組之後,損失可能比較大。投資於頁岩油行業的資金既包括投資資金,也包括投機資金,他們早就做好了承擔風險的准備,華爾街會通過各種手段降低、轉嫁風險,對美國來說並不會造成特別大的實際損失。
油價下跌除了產油國增產,受疫情影響,看淡全球經濟發展前景,需求量下降也是重要原因。
關鍵看低油價會持續多久,如果只是幾周,毫無疑問,低油價對產油國造成的損失並不大,如果持續數月,受損失的是所有產油國。沙特的日子也不會好過,受傷最重的可能是俄羅斯,據說俄羅斯的財政預算是以油價42美元為基礎編制的,這個數字不知道是否准確,但俄羅斯財政收入過度依賴石油是不爭的事實。
2020年1月沙特和俄羅斯外匯儲備量。對俄羅斯和沙特來說,這些錢真的不禁花,石油收入的減少,對兩國和其它產油國損失都很大。截至2月28日,俄羅斯外匯儲備達5700億美元,而截至2020年1月,沙特外匯儲備為5018.36億美元,沙特的債務水平約為GDP的25%,俄羅斯大約是16%左右,兩國均低於警戒線。兩國均有拼下去的實力和手段,但勇氣就未必,也最難預測。
談到油價,永遠離不開美國這只黑手,如果油價持續數月,對美國頁岩油確實有損害,可能導致頁岩油行業部分企業破產,打擊整個頁岩油產業。美國頁岩油行業2020年預計將有400億美元到期債務,遠期債務則更高,至少在2000億美元以上。前文說過了,債務到期無法償還,可以通過債務重組等方式處理到期債務,損失不可避免,只能盡量減少損失。
低油價持續數月,受傷的產油國不止俄羅斯和沙特,俄羅斯受傷是必然的,烏東問題、敘利亞問題、伊朗問題等諸多地緣政治、軍控問題都有俄羅斯參與,美國不打壓俄羅斯才怪。
有消息稱沙特將以25美元,甚至更低的價格將石油銷售給歐洲。與石油相關的還有天然氣,美國一直想攪黃北溪二線項目,堵住俄羅斯石油和天然氣的出口,沙特這時候搶占歐洲市場意欲何為?是否配合美國封堵北溪二線?之前美國想把頁岩油銷售給歐洲,但遭到拒絕,沙特石油品質更好,如果價格低於俄羅斯,能在多大程度上限制、甚至扼殺俄羅斯石油出口?歐盟從石油安全形度考慮,是否會減少俄羅斯石油進口量?
可是沙特配合美國壓低油價,打壓俄羅斯,自己又能得到什麼好處呢,現在不是冷戰時期,美國無法給沙特提供全面的政治、軍事等保護,實際上沙特對美國的依賴在逐步降低。美國能在葉門、伊朗、以色列、敘利亞等一系列問題上維護沙特利益嗎,美國有這個能力嗎,即使有,會出多大力?沙特會相信美國嗎?沙特的石油美元與美國的捆綁還會那麼密切嗎?問題上沙特的財政盈餘還能保證沙特維持原有的幸福生活嗎?
另一條消息是沙特阿美拒絕我國國內兩家石油煉化企業4月份增加進口量的要求,這是什麼意思?不是增產搶市場嗎?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官網3月18日一則消息指出,近期中國已經有84艘超大巨型油輪船隊前往沙特購買石油,但是能買到低價原油嗎,如果成交價高於期貨價格,那隻能說明低油價只是一場騙局。同時還要看我國從俄羅斯進口石油價格是否與期貨價格一致,如果一致,只能說明美沙玩的好,如果一致,那隻能暫時看空頁岩油。我國從俄羅斯進口石油的價格是長期協議確定的,當時略低於國際油價,現在國際油價這么低,俄羅斯石油價格到底什麼樣,恐怕市場並不了解。
84艘VLCC預計將運回1680-2520萬噸原油,國內石油戰略儲備和煉化企業多久才能容得下這些石油也是個問題。同時有分析稱美國或趁著此次低油價在國際市場上一舉買下9200萬桶的原油,這條消息同樣無法確定真假和可行性,但是美國舍棄國內頁岩油,購入低價石油這種事不是不可能,只是不知道有多大量。
低油價,受傷的產油國中,俄羅斯與我國關系最為親密。如果俄羅斯財政出現困難,在烏東、敘利亞、伊朗等問題上必定捉襟見肘,必定會有所妥協,會犧牲哪部分利益,就要看俄羅斯取捨了。如果俄羅斯妥協,美國是否會把全部注意力全面轉向東亞,轉到我國身上,到時候可不只是對華加征關稅,那麼簡單,TPP、島嶼爭端、軍艦巡航是否會卷土重來,尚未可知?所以得支持俄羅斯,雖然它也不是什麼好鳥。
低油價對我國的好處不言而喻,降低國內運輸行業成本,降低製造業成本,減少外匯支撐,擴大貿易順差(過大的貿易順差也不是什麼好事),但是也會影響電動 汽車 產業發展。總的說,低油價利大於弊。
與其關系俄羅斯,沙特,我更關心的是我國在這次油價暴跌中能否得到實實在在的益處,如果俄羅斯扛不住了,出於國家利益考慮,北京肯定會支援莫斯科。中東那邊,就讓他亂去吧,反正是無能為力,誰有能力誰去管好了。
低油價對所有產油國都沒有好處,最終的結果只能說大家重新坐到談判桌前重新開始談判。到時候油價又會漲回去,至於具體是多少,就不好說了,我感覺不會太高,極有可能會在頁岩油成本附近震盪,但也不能完全排除大幅上漲的可能。
個人妄言,純屬胡謅,切莫當真。
這完全符合俄羅斯的行事風格!
自3月初沙特與俄羅斯就「減產協議」談崩以後,國際原油價格一直在40美元/桶一下徘徊。 談崩以後沙特揚言繼續擴產,完全不給俄羅斯「台階下」,俄羅斯也毫不示弱,一個字:跟!至此, 外界猜測的沙特與俄羅斯將很快就「減產協議」再次會談,但最終也沒能實現。
沙特和俄羅斯的互不讓步讓原油價格大跌,原油價格大跌使得眾多原油進口大國和消耗大國受益,比如中國、韓國、日本、印度等。 而作為石油出口大國的沙特和俄羅斯雙雙受損。
其實,原油價格即使跌倒了40美元以下,沙特和俄羅斯還是賺錢的,只不過比起之前賺的少了而已。 因為沙特原油成本價9美元/桶,俄羅斯大概16美元/桶。
而原油價格戰最吃不消的是美國國內的頁岩油開采企業。 美國同樣是原油出口大國,但是出口的石油以頁岩油為主,開采成本維持在50美元/桶,比起40美元/桶的出口價,顯然美國頁岩油一點優勢都不佔。 估計原油價格再升不上去,加之疫情的影響,美國國內頁岩油開采企業都有破產的可能。估計現在全靠財政補貼在維持。
原油價格大跌對於美國來說是相當矛盾的,因為美國既是原油出口大國,又是原油進口大國和消耗大國。 趁著國際原油價格低,美當局正好多儲備原油,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國內企業的生產成本。 只不過苦了美國國內的頁岩油開采商,長此以往,頁岩油市場份額也丟的差不多了。
當前局勢下,沙特和俄羅斯互不相讓,美國忙於國內疫情和對抗美股暴跌,似乎大家都要把油價忘記了。
其實三個國家對原油的態度也能猜出, 沙特維護擴產的目的是「誓死捍衛」石油霸權,俄羅斯跟著擴產的目的是佔有美國頁岩油市場份額,而美國態度左右搖擺是因為美當局收益而損失的是美國頁岩油開采商而已,在疫情和股市面前,美國有點應接不暇了。
頁岩油革命帶來石油儲藏量和產能雙爆發,供過於求是目前的現實。
美國通過頁岩油頁岩氣實現了能源獨立,這是幾代美國人夢寐以求的,有了獨立的能源供應美國可以應對更大的挑戰,因此美國不會因為競爭而放棄能源獨立。美國從世界最大石油進口國變成石油出口國,是在特朗普執政這幾年完成的;按照有些國人的思維,要歸根特朗普正確領導,但這是市場的力量 科技 的力量。
沙特是價格戰始作俑者,憑借幾美元一桶石油成本,所向無敵。但如此大張旗鼓叫板俄美,真的不用求助他們嗎?多一點耐心不行嗎?穆罕默德王儲如此行事,那種侵犯主權在民原則的政體不會被詬病嗎?沙特人民不想被統治。沙特價格競爭力強,但整體漏洞百出。
俄羅斯既然拒絕沙特代表歐佩克提出的限產保價建議,明顯是有備而來,它能預料拒絕可能造成的後果。石油暴跌後,俄羅斯表示預計25~30美元價格會維持幾年,但俄羅斯有1500億美元的准備金可以動用。
特朗普指示能源部低價買油充實國家石油儲備,不知道油庫還有多大空間。他還可以號召盟友一起增加儲備。
價格這么便宜中國、印度自然也會增加石油儲備水平。
好在沙特石油產能和蘊藏量充沛,俄羅斯管道運輸方便同樣雙充沛。這是千載難逢大紅包,是新冠病毒疫情的補償,企業降低能源成本、個人降低交通花費。
謝謝沙特慷慨解囊!謝謝俄羅斯當仁不讓!謝謝美國頁岩油革命!
任何 科技 進步都增加了人類選擇的豐富性,增加了人類應付困難的手段。
現在沙特和俄羅斯在打石油價格戰,這兩個國家的石油儲量都非常豐富,唯一的不同是沙特的石油質量好於俄羅斯的,如果沙特方面價格降低8美元每桶,將會對俄羅斯的石油造成重大沖擊,但是這兩個國家打價格戰,受沖擊最大的是美國的頁岩氣石油。油價底部的一個重要考量是頁岩氣石油的成本線,在2014年沙特和俄羅斯就大幅增產,目的是通過拉低油價讓美國的頁岩氣石油破產,但是美國政府通過扶持政策最終讓頁岩氣石油活了過來。這次美國的頁岩氣石油麵臨的壓力是更大的。
美國頁岩氣石油的開采成本大概是55美元每桶,除掉投資之後的成本大概是30美元每桶,和沙特的石油價格差距很大,因為沙特的成本價還不到10美元每桶,沙特這次美其名曰把俄羅斯逼回談判桌前,一起提高石油的價格,但俄羅斯並不會妥協,實際造成的結果就是美國方面造出比較大的損失。
這次油價價格偏低將會加速美國頁岩氣市場的整合並購速度,在2019年美國頁岩氣石油市場並購活動非常頻繁,那麼這次將會優勝劣汰的更厲害,美國總統特朗普和沙特國王通過電話,但是美國總統特朗普表示石油價格下跌有利於消費者,現在美國還面臨著一個重大的問題那就是國內醫療物資儲備不足,石油不僅僅能夠提供燃料,而且還是造口罩和防護服的一個重要原材料,美國現在的防疫壓力很大,所以並不希望價格升得太高。
當然俄羅斯也受到了一定的損失,俄羅斯方面的股市下跌了10%,在某種層面上受到了比較大的沖擊,不過俄羅斯國內的新冠肺炎患者比較少,而且還和歐洲合作的天然氣項目,所以相對於美國來說,俄羅斯受到的沖擊比較小。
沙特阿美一位高管表示,即使油價保持在每桶30美元,沙特阿美仍能「舒適地」履行股東承諾,並支付股息。
沙特阿美負責金融、戰略和發展的高級副總裁達巴格周一對投資者表示:「布倫特油價在30美元,我們非常放心……我們能夠實現股息和承諾,我們也非常放心,我們能夠在30美元甚至更低的水平上滿足股東的預期。」
全球最大的石油出口國周日公布,作為上市公司,該國第一個全年財報顯示,凈收入下降21%。但高管們表示,盡管油價承壓,但阿美石油今年仍承諾向股東派息750億美元。
達巴格表示:「我們將繼續承諾,在2020年以及2020年起的五年內,至少派發750億美元的股息。我們對目前的市場價格非常滿意,無論是大股東還是公眾股東,我們都將能夠履行對股東的承諾。」
在本月早些時候,歐佩克+未能就深化現有減產達成共識後,沙特改變了戰略。沙特早些時候曾支持減產,以應對全球高庫存。
盡管沙特這樣說,但其實這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做法。
國外的冠狀病毒影響持續上升,石油需求將取決於其他國家的復甦速度。如果6月份需求仍然低迷,俄羅斯和沙烏地阿拉伯可能更傾向於達成協議。
這次石油戰爭就像一個朋友屏住呼吸,看誰堅持的時間最長。
美國經濟學家表示:「俄羅斯錯誤地認為它可能以任何實際方式懲罰美國,但我認為最終會實現,從美國的地緣政治角度來看,這最終是一件好事。」
現在沙特和俄羅斯在打石油價格戰,因為前段時間沙特希望和俄羅斯一起減產,從而提高石油的價格,自然是遭到俄羅斯的拒絕。因此沙特方面決定把原油產量提高到每天1300萬桶,這個數量在沙特 歷史 上是從來沒有過的,而且沙特還決定降價,每桶原油降價在7美元左右,如果降價8美元對俄羅斯將會產生巨大的影響,因為沙特的石油品質要比俄羅斯的好。
現在沙特為了和俄羅斯打價格戰,甚至動用了國家能源儲備,沙特的阿美石油公司是沙特的國有石油公司,現在開始動用石油儲備。在這樣的情況下,俄羅斯受到的沖擊比較大,沙特的原油成本只有幾美元每桶,可以說是暴力行業。而且沙特是世界上能源儲備最多的國家,不過與俄羅斯相比,美國受到的影響更大,因為美國的頁岩氣石油現在正在出口,沙特這么低的價格,可能會直接封死美國的能源出口。
因為俄羅斯和沙特在打石油價格戰,直接導致美國股市暴跌,美國頁岩氣石油曾經差點倒閉,美國政府用政策扶持了這種石油。現在美國已經實現了能源的自給自足,甚至去年開始出口,為了獲得更多的出口市場,封鎖了伊朗和委內瑞拉的原油。但是現在兩個國家打價格戰,讓美國的頁岩氣石油市場面臨洗牌。也就是說美國的頁岩氣石油公司非常多,這次的價格戰會讓很多企業倒閉,因此會展開新一輪的兼並重組。
其實沙特現在並沒有在流血,就算是沙特每桶降低7美元沙特仍然有利潤,這次受到影響比較大的是美國,當然還有伊朗和委內瑞拉。俄羅斯現在能源開始多元化發展,不僅出口石油,還出口天然氣,去年和德國方面合作了天然氣管道項目,和我國也有天然氣合作,所以受到的影響沒有以前那麼大了,但是俄羅斯的股市仍然下跌了10%。
俄羅斯不同意繼續減產,沙特開打價格戰,對俄羅斯已經產生了明顯的影響:盧布貶值、烏拉爾油價下跌、股市下跌,這都是負面影響。但是俄羅斯既然敢於不減產,這些負面影響它在短期內還是能夠承受住的,因為在金融市場,俄羅斯可能提前對沖了部分風險。
一、俄羅斯盧布在貶值
僅從3月8日周一到現在3月18日,盧布貶值超過10%。
二、俄羅斯油價也在下跌
俄羅斯油價(烏拉爾油價)目前跌幅小於國際油價的跌幅,這使得俄羅斯原油在價格上的競爭力被迅速拉平。
三、俄羅斯股市在下跌
上面的負面影響非常明顯。但是正如開頭時提到的,俄羅斯對這些負面影響是提前有預判的,它可能提前已經在金融市場上通過看空油價對沖了部分風險。
那為什麼「殺敵一千自損八百」俄羅斯也要這么干呢?這就是大國戰略了。大國戰略要著眼於長遠,而不是當前的這「仨瓜倆棗」的事兒(雖然遠不止「仨瓜倆棗」的事兒)。
俄羅斯的戰略意圖很清晰:
(1)在沒有增量的石油市場上,只剩競爭,不再有之前的合作。全球經濟增速本來就不穩,又趕上疫情,2020年經濟增速會成為2008年以來最差的一年,之前最差的一年是2019年(呵呵)。2020年石油需求會怎樣大家都在猜,國際能源署的預測是2020年石油需求要低於2019年。因此,石油市場已經沒有增量市場,只剩下兩大巨頭的廝殺了。
(2)不願再接受美國不減產逐漸做大的事實。這些年來(2016年以後),美國不但不減產,而且產量還在繼續增加,終於在2019年9月成為了石油凈出口國。美國在2017年已經成為天然氣凈出口國,而且美國已經在歐洲市場對俄羅斯開刀,比如美國對俄羅斯北溪二線的制裁。俄羅斯不願意再看到類似事件的重演。所以俄羅斯自損八百也要殺敵一千。這是俄羅斯的抱負和報復。
我們不用為俄羅斯擔心,俄羅斯知道它自己在干什麼。
俄羅斯始終在減產問題上態度模糊,一方面,該國大型油企普遍認為疫情對石油需求的影響極小,價格下跌是市場的情緒化反應,單獨減產治標不治本。另一方面,俄羅斯方面希望對美國的制裁有所反擊。因此不少機構的解讀是俄羅斯總統普京的決定是受到了俄羅斯石油公司等巨頭的影響,並對美國制裁阻礙俄羅斯完成「北溪2號」管道的建設有所不滿,這也讓此前與OPEC+在減產問題上合作緊密的能源部長諾瓦克(Alaxander Novak)成為了此次歐佩克會議上的眾矢之的。
國王和京哥舞劍意在老川頭,如果你認為國王和京哥真的大打出手了,那就太幼稚了,其實是用假摔,暗度陳倉,現在看到石油的死敵—特斯拉和頁岩氣新能源巨頭已經開始流血了吧。那麼問題來了,為何此時此刻國王和京哥同時要射出毒箭呢,主要半路殺出個新冠爺,借力打力,可謂天時地利人和,其實哥倆已經忍3年多了,說到這,還得重新起頭。在老川頭當家之初,國王送大禮祝賀(一千多億),可是接下來老川頭重重回報了國王的死敵猶太太,吃國王的白食,孰不可忍。再說京哥,當初為老川頭當家做主費了不少心,出了不少力,可溪2媽的好事被老川頭活生生的攪局了,孰不可忍。如今老川頭面臨兩個選擇,一是止血救人,讓國王和京哥收手,但老川頭已逝水難收,國王和京哥當然也不會就範,只剩最後唯一的選擇了,坐等傷者鮮血流干,老川頭時代玩完,京哥再玩16年,國王繼續國王。這回把每個人的經歷捋清楚了吧。
冠疫情導致全球經濟遭受重創,很多國家生產停滯,必然導致對石油的需求減少。與此同時,美國因為過去10年頁岩油產業的發展,已經成為全球第一大石油生產國,這意味著石油市場的傳統格局基本上被顛覆,石油的供給量不斷增加。
在供給增加,但需求減少的情況下,石油價格下跌也是必然。
石油價格下跌,沙特和俄羅斯等主要產油國就希望通過減少石油的供應商來維持價格的穩定。但雙方就減產的數量沒法達成共識。因為,如果一減產,有可能就意味著國家石油收入的減少,影響國家利益。特別是俄羅斯,今年經濟情況不佳。
兩邊沒談攏,沙特急了,就決定提高產量,導致原油價格大幅下挫。
沙特為啥這么有底氣?原因很簡單:沙特的石油生產成本可能不到10美元,俄羅斯的生產成本據信在30美元以下,美國頁岩油的成本很可能高於俄羅斯。
說白了,如果國際原油價格是20美元一桶,我沙特每桶石油還能賺10美金。俄羅斯和美國可受不了,每賣出一桶石油要虧損10美元。沙特打的主意很簡單,來,看誰能耗得住。
石油價格暴跌,美國的頁岩油產業肯定是損失很大的,支撐不了多久,也會對美國的經濟形成重創。此前人們普遍認為美國高收益債市場存在泡沫,頁岩油企業又是重要的債券發行人。在石油價格戰和疫情的沖擊下,這個泡沫可能正在破滅,市場的發行甚至一度凍結,其對經濟的影響也將逐步顯現。
俄羅斯的日子當然也不好過,不過戰斗名族的稱號也不是白叫的,不會輕易服軟。
但是,在國際上,最終拼的還是國家實力。 在綜合實力上,沙特在美國、俄羅斯面前畢竟是小兄弟。胳膊畢竟扳不過大腿。
經過一段時間的博弈,新的平衡將會形成。
不過,石油價格戰註定將是一個持久進行的話題。
⑧ 中國跟俄羅斯那麼近,為什麼不全部原油依靠俄羅斯進口,反而還要遠赴重洋到中東輸入石油
因為人家俄羅斯也不傻,不會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不會讓你中國控制俄羅斯的出口市場的。所以俄羅斯的石油天然氣要出口歐洲、出口日本韓國,不可能全賣給中國的。
當年中國修築「安大線」,希望把西伯利亞的安加爾斯克油田的油全運輸到中國,人家俄羅斯寧願繞遠路,也要優先鋪設安加爾斯克至納霍德卡的石油管線(安納線)——因為安納線的石油不僅可以出口中國,還可以出口日本和韓國。
可以看看安納線比安大線繞了多遠——但是俄羅斯寧願多繞路,也不願意只修安大線——就是對中國不信任,更不願意把石油全賣給中國。
當然,這裡面還有日本鬼子在搗鬼,日本人願意把修安納線的錢全出了,也絕不願意俄羅斯修安大線。
所以,你想完全依靠俄羅斯市場來解決能源問題,實在是太一廂情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