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沙特油田被炸,伊朗背上黑鍋,兇手究竟是誰
沙特油田被炸,伊朗背上黑鍋,其實背後的真正嫌疑最大的人應該是美國,因為在一系列的行為中受益最大的人是美國,美國才是偉大的受益人,只不過是美國自導自演的一場戲而已吧。
中東局勢緊張,對於美國來說,美國是最希望沙特石油被炸毀的人,這樣,美國即可以接住沙特的名義打擊伊朗,又可以增加自己的石油銷量。
㈡ 油價大跌,美沙俄誰是輸家
你要從市場和壟斷的角度看,而不是哪一國是贏家或者輸家。 歷史 上所有的競爭,歸結為市場供應商的兩樣東西,一個是生產成本,一個是資本。
生產成本:
沙特貌似是贏家,因為沙特油田成本最低,沙特石油的成本低於10美元,甚至有1美元一桶的油田。原因有二:1油田開采難度受限於自然條件,沙特屬於大平原,油層淺。2大多數石油開採的固定設施在上世紀早些時候已經存在,固定資產投入較少。
俄羅斯是持平,俄羅斯成本每桶超過10美元,不足20美元。其石油開采難度較大,部分油田在高寒區域,有些在山區。但依然屬於傳統油田開采范疇。
美國成本最高,高於35美元一桶。美國 歷史 上是產油大國,但是淺地層油田已經開採光了,所以,美國的油田大部分為頁岩油開采,頁岩層大多數在800米到2500米深度。所以,美國的頁岩油成本中位數一直在50-60之間。
資本:
原油的價格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被歐佩克壟斷,發起了三次石油危機。但是在之前相當長的時間是被美國壟斷。沙特的石油工業,本身是美國人建設的。之後各國紛紛國有化油田,驅趕美國人的資本。
論燒錢,俄羅斯和沙特都不是美國的對手。頁岩油是從07年開始,但是在14年-16年就遭遇了沙特以增產為手段的打壓。油價當時最低到26美元(近期到27)。而實際上那一輪沙特的行為最終失敗了。因為沙特發現,雖然自己的石油是盈利的,但是自己的財政收入十分依賴於石油銷售。價格低了,自己的損耗反而更大。所以沙特曾一度放棄了用價格競爭。
美國頁岩油資本實力雄厚,至今雖然堆積了650億美元的債務,但是華爾街的實力遠遠不只是650億。你看看特斯拉,沒盈利,最高摸到1600億市值。華爾街如今的思路,壟斷和主導比盈利更加重要。
所以呢。雖然成本上美國很高,但是資本上面的實力,使得,沙特和俄羅斯的價格競爭,最終倒閉的不是美國頁岩油。況且,頁岩油的開采比傳統開采更加靈活。頁岩油的成本高,是因為他的成本不是前期投入,而是開採的時候,一邊開采一邊投入。這和傳統石油不同。
誰將是輸家
之前已經進入油價競爭格局,委內瑞拉、伊朗,甚至於伊拉克,都是輸家,能源生產國不只是這么幾個國家。而如俄羅斯為什麼要硬剛油價,不肯減產。是因為俄羅斯發現,如果不這么做,破壞減產保價格局,美國可能用其他手段來限制俄羅斯的石油出口。比如讓歐洲國家不要進口俄羅斯的石油。這種干預還不如用石油傾銷來直接打壓來得方便。
而俄羅斯大約也干不掉頁岩油。頁岩油公司會倒閉,但是熟悉美國公司的,你就知道美國人的倒閉是非常普遍的。倒閉之後,只要油價有復甦的苗頭,那些破產的人馬上又會從銀行或者債券市場,或者華爾街獲得融資。
個人觀察:傳統石油開釆是幾十年前都已經建好的,比如我國的大慶,俄羅斯的中部油田,沙特中東的油田,這些油田都只是維持生產,而不是基礎建設,而美帝的頁岩油是新興產業,並且全世界70%多的石油都是中國進口了。可以推算一下:之前美帝也進口石油的時候,美帝40%,中國40%,日本等20%,這些油都是從中東,俄羅斯等進口過來的。現在美帝出口石油了,那麼之前美帝的40%稀釋到哪裡去了?實際上是全部被中國給接收了。所以現在世界上70%多的石油被中國接收了,而美的出口的石油份額,被日本等美的的傳統盟友給接收了。所以說這個現在就是歐佩克和俄羅斯的石油,基本上全部是都被中國給進口了。中國沒有進口美國的石油或者份額很小。所以可以想像這一次進口,這一次降價。對誰影響最大,因為中國進口石油不受影響。而美的每生產一升石油或者一桶石油,都有巨大的虧損。所以說這個現在的形勢就是這樣,這些油井一旦建成它是不能停的。如果停的話,這個生產線就停了,重啟生產線比維持更費錢。
三家都是輸家。
三家都是石油大國,石油降價影響經濟和財政。當然各國影響不一樣:
沙特,原油豐富,儲備足,開采成本低,降價仍有利潤,降價對其短期影響可接受,所以沙特敢首先發起價格戰,倒逼俄羅斯和美國。
俄羅斯經濟主要是重工業,出口對石油依賴嚴重,石油下降,明顯影響財政支出,但俄羅斯經歷多年制裁,提前有應對措施,抗壓能力比以前強,因此對其有影響,但短期可挺過去。
對美國影響主要有兩方面:一是價格低於頁岩油開發成本,價格戰迫使一些頁岩油開發商破產從而停產,目前美國已經成最大產油國,大面積停產對其影響不言而喻是非常嚴重的。同時,「石油美元」時代,石油價格大幅降低,影響動搖美元國際地位。
上面是直接影響,還有間接影響,如果時間長,主要靠石油換匯的國家影響最大,同時,世界性通貨緊縮影響也很大。但美元是世界貨幣,美國採取貨幣寬松措施,再開動印鈔機投放貨幣買石油也可能會出現。
所以,沙特一石三鳥降價,能不能將美俄逼到談判桌存在變數,有可能經濟目標沒有達到,倒影響了世界政治格局的調整。
有句話說得好,「等到潮水落去,才知道誰在裸泳。」這次原油價格大幅下跌,就好比退去的潮水,要問美國,沙特,俄羅斯誰是輸家,我覺得他們三個都是,關鍵看誰輸的最慘。
現在經濟離不開石油化工,但是石油的競爭卻非常激烈,其中又以美國,沙特俄,羅斯為三大石油輸出國,他們各有各的想法,既想聯合賺大錢,又怕別人多賺錢,最後只好玩起了「三國殺」。
劉備曹操和孫權,到底誰是輸家?其實他們三家都是,最終的贏家是司馬氏,因為三國歸晉了,那麼在現在的石油戰場上,會不會重演這樣的故事呢?我認為還是有可能的。
首先看一下沙特,這是當之無愧的產油大國,他們因為石油過上了好日子,如果石油價格長期下跌,他們就沒有指望了,這一次降價,其實屬於破釜沉舟,賭的就是別人不敢跟,如果美國和俄羅斯真的跟了,最先輸的的就是沙特,因為他們除了石油沒有其他賺錢的行業,石油一垮就什麼都沒了。
再來看一下俄羅斯,俄羅斯現在的日子不如沙特過得好,本指望通過石油補貼一下,沒想到沙特突然放水,所以俄羅斯堅定的要跟,因為兩家的石油開采成本相差不大,如果僵持下去,和沙特相比,俄羅斯的其他產業不受影響,即便石油賠上5年,也要把沙特干趴下。
最後來說一下美國,本來是沙特和俄羅斯之間吵架,沒想到把美國給帶進來了,而且現在看美國是最受傷的,因為美國的石油成本最高,原油價格下跌,受傷最大的就成了美國,如果石油企業倒閉,那首先就是美國的頁岩氣,這也是美國股市下跌的原因,但是美國其他經濟發達,即便石油產業虧損了,仍然會比俄羅斯和沙特好得多,這就叫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我們不知道石油大戰什麼時候結束,但是我們真的希望它不要結束,因為他們打的越厲害,對石油消耗大國來說就越有利,如果他們能打個10年8年,說不定我們就能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了,這就好比三國歸晉。
開始看,美俄沙特都是輸家,看誰挺得過誰,誰抗贏了,就是最後的大贏家…
正好今天易論在金酒圈才對石油危機進行了深度的分析,事實上我們很難對誰是輸家給出確切答案,但是油價大跌對美國的影響是最大的,對其他兩家也好不到哪兒去,以前也同樣發生過石油危機,不過最終都合理的解決了,這回也不會例外,區別在於持續的時間長短而已。
為什麼說對原油大跌對美國的影響是最大的?
最主要的還是成本的問題,沙特、俄羅斯、美國是全球產油大國,在2010年之前,美國除了用油量較大之外,在能源方面並沒有特別的優勢,但2010年頁岩氣革命之後,美國在產油方面逐漸攀升,到2019年已經成為了全球第一的石油出口大國,全球市場份額高達18%左右。
在石油價格的問題上,美國因為是產油大國,同時也是用油大國,因為其本身就是製造業大國,所以美國需要維持石油價格的穩定,既不能太低,也不能太高,為什麼?
因為美國的頁岩油成本很高,全美的石油開采成本合計在30美元/桶左右,但是俄羅斯的石油開采成本只需要17-22美元/桶,至於沙特,那更是只需要9美元/桶,所以,油價大跌,最慘的一定是美國的石油開采企業。
那為什麼價格又不能太高呢?這是因為美國本身就是製造業大國,而石油是所有製造業的上游,假設石油長期維持在80美元/桶上方,美國的製造業將會面臨買不起原材料的局面,這也是為什麼美國長期對中東虎視眈眈的原因之一。
然而油價大跌的輸家是誰,我們的確說不清楚,或者說都是輸家,只是看誰更慘而已,俄羅斯強硬的表示油價維持在25-30美元/桶,可以支撐6-10年,那是因為其成本優勢,只是賺得更少了而已,而沙特有所不同,說中東富得流油是因為他們本來就有油,但這並不代表他們的政府就很有錢。
上一輪石油危機是2014-2016年,美國受到中東跟俄羅斯聯手打壓,可謂是血流成河,美國石油開采企業死了一大片,但是上第一千自損八百,沙特連續兩年財政出現赤字,賺得少了,政府很難長期維持,所以油價又開始逐漸恢復……
對於石油危機的問題,會帶給全球經濟怎樣的影響?對A股有什麼樣的影響?金酒圈有詳細的分析,歡迎夥伴們成為圈友。
短期來看,原油暴跌,作為世界三大石油出口國的美沙俄全都是輸家,都不用計算油價下跌帶來的損失,看看三個國家的股市就可以知道了。一個比一個跌的慘,美股昨天觸發熔斷,三大股指跌入技術性熊市;沙特股市相當於跌了兩個跌停板;俄羅斯股市更慘,近期以來從1650點狂瀉600點,股市都跌去了超過三分之一。這哪個有點贏家的氣象?
但可以肯定的是,美俄沙三國對低油價的承受力是從高到低排列的,這是由國家的經濟硬實力決定的。雖然沙特的採油成本最低,俄羅斯次之,美國頁岩油最高,但三國對於石油經濟的依賴程度卻是沙特最高,俄羅斯次之,美國最低。這三國的損失打個比方,如果說沙特是砍了一隻胳膊,那俄羅斯就相當於砍了一隻手,而美國則是砍了一根手指。
對於美國來說,低油價受損的只是石油能源部門,是美國的能源大鱷們。頁岩油垃圾債券的暴跌會不會引發整個金融系統的債務危機還是個未知數。如果這個事實形成,那美國就輸慘了,很可能就此失去石油美元這個經濟霸權的支柱,美國的世界霸主地位也將被撼動。但這個推論目前為止只是一種假設。
至於沙特和俄羅斯,持續低油價將對整個國民經濟造成重大打擊。俄羅斯聲稱在25——30美元可以支撐五六年,不過是一種宣傳手段;沙特的低價傾銷一樣難以持續,富足的人民能接受收入減少七成的生活?
沙特的自殘式傾銷如果和俄羅斯一起能夠壓垮美國的頁岩油產業,確實將是重大勝利。重塑石油的供應體系確實能給沙特、俄羅斯帶來更大的定價權,但這個願景很難達成。估計最後還得回到限產保價的老路上來。
石油價格大跌之後,如果長期低迷,美國將會成為最大輸家。
次貸危機之後,美國的實體經濟空心化就一直是心腹大患問題,而美國頁岩油的大發展不僅充實了美國實體經濟,同時還控制了美國國內的通脹水平,關鍵還增強了國際原油的話語權,保障了石油美元體系的穩定性並避免美元過度向石油輸出國轉移。
美國依靠頁岩油的大發展成為了全球最大產油國,不僅可以自給自足,還可以適當出口,即可以增加國內就業還可以減少貿易逆差。而美國又是車輪子上的國家,石油價格對於美國的通脹影響非常明顯,美國原油產量的增加,以及對國際原油價格的話語權的增加,令美國能夠更有效地控制全球原油價格,這對穩定美國內部通脹非常有利,對經濟發展非常有利。
美國原油產量增加,可以減少大量進口原油,這不僅可以緩解貿易逆差問題,同時可以防止美元向石油輸出國過度流動,這樣可以減緩國內的債務壓力,也可以增強國內的流動性。同時,由於美國對國際原油話語權的增加,還可以強化美國金融市場對國際原油的價格操縱,藉此獲得國際金融利益。
另外,美國對國際原油價格的話語權的增強利於美國打壓俄羅斯與伊朗等對手,所以原油價格保持相對的平穩對於美國比較有利。
但是頁岩油開采成本比較高,大概在40美元左右,如果國際原油價格過低,美國的頁岩油企業將會大半倒閉,這顯然會沉重打擊美國經濟與金融體系。而沙特與俄羅斯開採石油的成本基本上都在20美元以內,低的還不足10美元,因此在價格戰上美國必敗,如果打垮美國的頁岩油,國際原油產量自然下降,原油價格就會回升,沙特與俄羅斯就會長期獲利。
俺覺得我們有車一族是輸家!國際油價100美元一桶,我們加一升油6.5元,國際油價40美元一桶時,我們加一升油6.3元。
從利益上講沒有贏家都輸了,從輸的輕重上看俄羅斯輸的厲害,因為俄羅斯石油是它的支柱產業,石油大跌整個國民經濟都受影響,時間久了就會出現經濟危機。而沙特雖然也以石油為主但它不差錢,變化的只是數字,加上它開采成本低,對它整體經濟影響比俄羅斯小。美國雖然是產油大國但在整個經濟中佔比小,加上本身消費大,石油降價對國民提高消費企業降低成本有好處,不利的是它石油開采成本高,很可能要限產來應付,這也是沙特的目的之一。
㈢ 沙特石油重鎮遇襲國際油價大漲,背後有哪些利益了
背後的利益牽扯國際上各大利益集團博弈,事情發生在3月7日晚,沙特東部的宰赫蘭市被葉門胡塞武裝,發射了8枚彈道導彈。這么做的主要是,就是摧毀沙特境內的石油和軍事設施。這個地方是世界最大石油公司——沙特阿美石油公司總部所在地,附近有拉斯坦努拉港,這里每年會有大量石油從該地出發,向其他國家出口。
目前石油的開發產量,已經進入石油沒落期。開採的成本大幅提升了,新增的石油儲存量,受到地質復雜的地質,自然開采難度比較大。無形當中,提高石油價格。
現在人類意識到,石油是不可再生資源,為了減少對於石油依賴,開始擴張新型資源。慢慢減少對於石油需求量,雖然說是不能完全擺脫對石油依賴,某種程度上也能夠減少石油的開采量。
為了擺脫石油危機,各個國家也在想著各種解決辦法,希望解決這個問題。
㈣ 沙特為什麼減產石油
端倪浮出水面。沙特主導的石油輸出國組織每天減產200萬桶,油價飆升將推高西方通脹。尤其美國11月中期選舉臨近,大通脹對拜登政府一記重擊!
俄烏戰場俄軍態勢不利,美國裹挾歐洲多國依靠烏克蘭給俄羅斯放血;且同為產油國,面對沙特超高開價,俄羅斯憑什麼此時能說動沙特配合?光靠俄羅斯一家的確不夠,第一個端倪浮出水面。
㈤ 沙特曾用石油幫助美國建立美元霸權,現在毅然決然地「倒戈」,到底是為何
沙特曾用石油幫助美國建立美元霸權,現在毅然決定倒戈,首先是因為美國在影響世界的發展,其次美國抬高了對應的石油價格,再者就是美國在給沙特增加壓力增產石油,另外就是美國現在處於經濟衰退的局面。需要從以下四方面來闡述分析沙特曾用石油幫助美國建立美元霸權,現在依然決然地“倒戈,到底是為何。
一、因為美國在影響世界的發展
首先是因為美國在影響世界的發展,因為這樣子使得世界的發展受到很大的影響,因為以美國為首的北約集團在影響世界局勢的發展,因為北約在不斷的擴大影響到一些地區形勢,容易引起對應的爭端。
美國應該做到的注意事項:
應該加強對應的國際關系合作,不要對抗。
㈥ 沙特宣布減少對華石油供應,發生了什麼對我國影響大嗎
Saudi Arabia claims that it will rece the supply of oil and crude oil to China and increase the supply of oil and energy to western countries. Saudi Arabia has been engaged in oil trade with China for many years. The sudden announcement of recing oil supply to China has aroused widespread concern and started to worry about the rise of domestic oil prices in China. So they began to explore the reasons, asking whether it would affect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However, through this incident, China should also heighten its vigilance. After all, the oil exporting countries in the world are generally small countries, which are vulnerable to external influences. Especially for the hegemony of the United States, many small countries will choose to join the US camp in order to seek peace. If so, it will have an impact on China's energy security. Therefore, China must take precautions and prepare Countermeasures in advance.
㈦ 沙特的油田被炸,對於沙特而言損失到底有多大
沙特油田被炸,對沙特的損失很大——主要是沙特加入美國發起的護航聯盟與他的石油被侵襲有著直接的關系,同時也證明沙特正在向美國靠攏,以及沙特正在經濟上順從美國!
向美國經濟靠攏。
不可否認,沙特也不想伊拉克那麼快的亡國,所以沙特必須強大自己的政治和經濟,而政治是需要經濟做基礎的,正所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因此沙特必須從經濟上有所改變,這一次美國發起了護航聯盟正式經濟上的一個反應,所以沙特決定加入美國向美國學習,從而強大自己的經濟!因此沙特損失的不僅僅是政治上的影響,損失的也是經濟上的影響!
㈧ 第一次石油危機 (1973-1974)
1973年10月6日
猶太人贖罪日,阿拉伯國家發動打擊以色列收復失地新中東戰爭。
1973年10月14日
阿拉伯產油國和外國石油公司集團談判提高油價,最終談判破裂。於是海灣5國和伊朗代表在科威特開會,決定單方面提價70%。
1973年10月17日
阿拉伯產油國部長會議決定削減各國石油供應,美國沒有意識到供應削減的嚴重性。
1973年10月19日
美國宣布給以色列提供22億美元緊急軍事援助,激化了阿拉伯國家和美國的矛盾。同日利比亞宣布對美國禁運石油。
1973年10月20日
以沙特為首的海灣地區阿拉伯產油國停止向美國供油。
1973年12月
世界石油供應量每天減少500萬桶,12月下旬歐佩克在德黑蘭舉行會議決定再次提高石油價格。
短短幾個月石油價格從3.01美元漲到了11.65美元。對當時高速發展的日本和歐洲經濟產生很嚴重的負面影響。美國的工業生產下降了14%,日本的工業生產下降了20%
1974年
為了避免再次發生石油危機年美國發起成立了國際能源暑IEA。
同時美國同沙特簽訂《不可動搖協議》,美國確保沙特的國土安全,維護沙特皇室統治。沙特確保對美國充足的石油供應,以及採用美元結算石油交易。
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
㈨ 產油大國沙特悶聲搶俄油!「富得流油」的沙特為何也要進口石油
產油大國沙特悶聲搶俄油!“富得流油”的沙特要進口石油是因為俄羅斯的油太便宜了。
一、“富得流油”的沙特要進口石油
沙特雖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輸出國,但其國內的原油消費也很高,這一次從俄羅斯手中收購原油,其用意不言而喻。沙特通過進口石油,降低了對本國石油的需求,同時也增加了國內生產的燃料,以滿足國內居民和公司的夏季製冷需要。
除此以外,沙特生產石油是需要電力的,他們用俄羅斯的石油來發電,再用生產出的石油來用於高價出口,這樣沙特石油和俄羅斯石油的價差就可以直接轉化成為沙特的利潤。
而那些一直叫囂著制裁俄方的國家,又不能去購買俄羅斯的打折石油,只能硬著頭皮繼續采購沙特的高價石油,真是“機關算盡太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