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石油開采完了怎麼辦
如果石油被開采完了 中國石化怎麼辦
可燃冰等替代能源目前正在研究階段
能源作為社會發展的血液,是不會等到枯竭了再開放另一種的
而且石油天然氣等傳統能源還在不斷地探明,未來50-100年是應該沒問題的
中石化和中石油目前也在國外開發油田,此外,轉型到其頂能源行業也是必然的趨勢
開採石油後再注水真的可以嗎?
實際開采工藝注水是很重要的一環。石油公司這么做是為了提高採收率,可不是為了啥環境
地球上以探明的石油能開采多少年~開采完了怎麼辦?
是啊,我有時也在想這個問題,我估計能開好多好多好多好多年,到那時他們說不定不開采了呢,因為那時不知哪個科學家又發明了另一種東西,他比石油的用途還多呢。
中國石油開采完了怎麼辦?
買高價國際油,美國的石油資源大大高於中國,但是別人不採,就算采也很少量,全用錢買,因為別人知道,有些東西沒有了用錢也買不到。石油是別人的戰略資源。
如果地球的石油采完了怎麼辦
如果地球的石油采完了,那麼人類會採用其他新能源的,比如說風能、水能、核能、太陽能等等,這些都可以轉化為電能。
汽車以後可能也都不用石油了,用電,更環保。
以上回答若對你有幫助,請採納答案,謝謝!
石油開採的整個工藝過程是怎樣的?
首先,通過告派抽油機帶動井下深井泵將原油由地下輸送到地面,再由地面管網輸到送採油中轉站。一般的中轉站都有沉降罐對站外來液進行初步處理,再由中轉站經加熱爐加溫後由離心泵通過長輸管線輸送到聯合站進行進一步處理(例如:脫水 等)。
不全面 大概就是這樣。
石油是怎麼開采出來的?
石油是由數百萬年前的史前海洋生物遺骸形成的。這些生物死後軀體下沉,並被埋在泥沙層下。泥沙層後來逐漸變成岩石層 。飢扮岩石層的壓力和細菌的作用使生物遺骸變成了濃稠的石油。爛友灶在地質學學中,能夠生成石油的地層必須具備"生,圈,蓋,儲,運,保"六個條件.那麼,哪些地層有可能含有石油/天然氣呢?在地質學中,有一個重要的名詞:砂岩! 請記住這個名詞.與砂岩相對應的叫泥岩.
石油深埋地下,如何才能找出哪些地方有石油呢?
1,地質學家會分析這個的地質構造,是不是海相沉積等.
2進行地震勘測,找出這個區塊的砂/泥岩層位.這個工作主要是有物探部門來做,如著名的東方物探,或者XX地球物理研究所來做,
其簡單過程如下,1 先找個地方,按照一定組合方式鑽幾個或幾十個30-50m深的"坑",埋下炸葯,按照一定的時間方式進行爆炸,然後用儀器記錄爆炸產生的聲波在地層中的傳播速度,藉此來分析地層,判斷砂/泥岩層位深度.這個記錄聲波的儀器非常靈敏,人的走動都會對其產生影響,會產生雜波干擾.
3物探測量的聲速數據交給專門的研究院進行分析研究.研究院進行分析研究後設計目的區塊的鑽井方案,然後鑽井隊就開始鑽井了.這個過程沒什麼好說的.
4鑽井隊就開始鑽井.當然了,鑽井隊會先在目的地鑽1,2口井,稱為預探井,目的是(1)判斷這個區塊的地質分層,專業名詞:如延安組,延長組, 或者馬家溝組,太原組等地質分層,(2)目的區塊究竟是否含石油/天然氣,若含有,其豐度,滲透率,等如何
若本區塊的預探井顯示本區塊含油氣,則此區塊很快就會進入大規模的油氣開采階段,最明顯特徵就是打了很多井.
關於鑽井,其實有很多人對油田勘探開發的印象就是鑽井,其實,鑽井,只不過是油田開發過程中一個小環節而已.鑽井,是油田開發中最辛苦,最累人的.大名鼎鼎的鐵人王進喜其實就是鑽井工人.我國油田開發中唯一具備國際先進水平也就是鑽井而已,因為我們國家鑽井隊也會打水平井,多分支井.說老實話,鑽井是沒什麼技術含量的.
井隊井打好了,就該測井 了.
5 測井分為完井,三樣測井,射孔,生產測井等幾個方面.上面說到鑽井隊井打好了,就該測井的去測了.測井的目的,(1)鑽井隊打的井是不是符合設計要求,如井斜等,水平段等(2)評價地層中是否有原油/氣,(3)若存在,其層位多少,深度多少,哪些層位有開采價值.這些是完井測井.測好了就要解釋,解釋好了開采哪些層位,鑽井隊就要下套管了,注水泥了.然後測井的就要開始測三樣了:既聲波,伽瑪,磁定位.主要是判斷鑽井隊下的套管和水泥是否充足,膠結是否良好.三樣測好後就由測井的進行射孔,使用專用的爆破彈(射孔彈)炸開套管和水泥,使地層中的石油能夠流入套管中以便開采.
6此時,井下作業來進行壓裂了.進行壓裂地層,擴大射孔射開的縫隙,使石油能更快的流入套管.
7壓裂結束了,該採油隊來裝採油機器了,俗稱磕頭機或抽頭機,此時,石油就被開采出來了.你就可以看見真正的石油了.
如果中東石油開采完了會怎樣
放心回不到原始社會。
中國石油什麼時候會開采完
現在積極發展深海石油開采,陸地上的不多了,全部開采完就要買了,或者有可代替能源。
Ⅱ 如何保護不可再生的油氣資源
要想了解什麼是不可再生性礦產資源,先要知道礦物是怎樣形成的。
礦物的形成首先必須具有形成礦物的物質來源,其次要有一定的空間,最後需經歷一定的時間。另外,有的礦物的形成還需要具備一定的溫度和壓力。例如水晶晶簇,地下深處有二氧化硅的溶液,在岩石中佔有一定的空間,一定的時間內二氧化硅溶液逐漸變濃(具備一定的溫度和壓力),這樣晶瑩剔透的水晶晶簇才能最終形成。
科學家們通常把礦物分為原生的、次生的和表生的三類。原生礦物一般是內生條件下在造岩作用和成礦作用過程中同時形成的礦物,如花崗岩中的石英和長石等。次生礦物是指在岩石和礦石形成之後,其中的礦物遭受化學變化而改造成的新礦物。如正長石經風化分解而形成的高嶺石等。表生礦物是指在地表和地表附近范圍內,由於水、大氣和生物的作用而形成的礦物,主要包括湖泊海洋中的各種沉積礦物(例如石鹽、硅藻土等)以及原生礦物在地表條件下遭受破壞而轉變形成的部分次生礦物,如鐵礦床中的褐鐵礦、針鐵礦,鉛鋅礦床中的鉛礬等礦物。不管是原生礦物還是次生礦物或表生礦物,它們的形成必須經歷漫長的地質時間。
人類賴以生存的能源也是如此,有關石油礦藏的形成已在前文說明,我們通常把石油、天然氣和煤稱做「化石能源」,這就是承認了時間在它們生成過程中的必要性。最早的煤形成於石炭紀,人們開採的最年輕的石油是第三紀的(形成於2300~6500萬年前),天然氣是第四紀的(200萬年前),發現的最老的石油和天然氣是震旦紀的,距今約6億5千萬年。
人類大規模發現和使用礦產資源不過是最近幾百年的事,而許多礦產資源的形成卻至少需要經歷幾百萬年甚至幾千萬年。就這點而言,許多礦產資源都是不可再生的,用掉一點就會少一點,大規模地開發和利用就會造成礦物原料的枯竭。
目前,石油天然氣等不可再生的礦產資源正在日益減少,淺部礦藏、易找礦藏越來越少,許多礦物原料面臨短缺。經過科學論證,中國第二輪礦產資源探明儲量對國民經濟發展的保證程度,在45種主要礦產中,有、1/2不能滿足需要。除煤炭、稀土、岩鹽、鉬、鎢、錫、銻以外,其餘礦種都難以滿足國家需求,特別是石油和天然氣這一優質能源已遠遠滿足不了國內需求,進口逐漸增加。近期油氣資源評價的總資源量估算量為中國原油剩餘可采資源量還有122億噸,天然氣開采則可延續到22世紀。但從長遠看,解決資源與能源問題迫在眉睫。
探索地球奧秘,尋找各種礦產資源,開發新的資源與能源的重任已落在青年一代的身上。認識和了解地球資源與能源的種類、分布,珍惜資源將有利於合理開發和利用我國的資源與能源,為拯救地球、保護地球提供一把智慧的鑰匙。
Ⅲ 地球上以探明的石油能開采多少年~開采完了怎麼辦
1:根據現有的條件,理論上講地球上已經探明的油田可以開採到2050年。具體解釋如下:
盡管地質勘探技術有了驚人的進步,但所探明的新的石油儲量明顯減少,因為現有石油消費量同新勘探到的石油量的比例是4∶1。到2003年,不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最終都會面臨石油危機。在本世紀內,世界主要靠豐富的低價石油推動了經濟車輪的前進,如果石油枯竭,那麼世界經濟將面臨嚴峻挑戰。《中東報》認為,到1997年底,開採石油已達8070億桶,其中一半是在石油動盪的70年代開採的。根據一些保守的估計,石油儲量不會超過8300億桶。還有一些報告指出,世界石油總儲量約達9950億桶。目前,世界每年消費石油240億桶,而新勘探出的石油越來越少,每年只有50億桶。中東地區以外的石油儲量正在下降。石油資源是有限的。
據美國石油業協會估計,地球上尚未開採的原油儲藏量已不足兩萬億桶,可供人類開采時間不超過95年。
2:應對策略:
在2050年到來之前,世界經濟的發展將越來越多地依賴煤炭。其後在2250到2500年之間,煤炭也將消耗殆盡,礦物燃料供應枯竭。面對即將到來的能源危機,全世界認識到必須採取開源節流的戰略,即一方面節約能源,另一方面開發新能源。
Ⅳ 地球上的石油會不會被人類用完還能開采多少年
地球上的石油其實是屬於不可再生資源,也就是說石油早晚有一天會被人類用完的,畢竟石油用一桶就少一桶。而石油的生成是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根據科學家的研究成果來看,石油的生成至少也需要200萬年,可人類消耗石油的速度卻比較的快。隨著科技的進步,石油的消耗速度還會進一步的加快,也就是說地球上的石油資源早晚有一天會枯竭的。根據美國石油協會給出的官方數據來看,現在地球上剩餘的石油總量大概還能開采95年。
除了這些以外,不能排除現在還有一些油田是沒有被發現的,隨著未來科技能力的提高,相信將會有越來越多的油田被發現。而且就算未來有一天石油會枯竭,但到時候肯定也會有其他的東西來代替石油。比如就拿汽車行業來說,以前的汽車只能夠依靠油,但是現在已經出現了新能源汽車,這就代表汽車將不會只依靠油了。
Ⅳ 地球上的石油人類真的用得完嗎
用不完。二、石油儲備:
在1970年的時候,全世界的石油儲備量是5500億桶,然而從1970年到1990年全世界就用掉了6000億桶的石油,石油並未枯竭,這其中的原因就是我們每天都在探知新的油田,英國石油公司最近的報告表示,在過去的20年中,我們的石油總儲備量上升了50%,每當我們感覺石油快要枯竭的時候就會發現新的油田,而且枯竭的油田並不是沒有油了,而是不好開采,中國的油田一般只能開采20%左右,剩下的依然存放在地下等待開采。目前國際上已經開始開采頁岩油,頁岩油不好開采,但是目前開采成本在逐年降低,等待遙遠的將來頁岩油枯竭的那一天,相信人類早就發現新的替代能源了。
Ⅵ 作為不可再生能源,如果石油被人類用完了怎麼辦
使用其他能源,氫能、太陽能、核能、水能等等。
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將可以從本質上解決無油時代全球的能源問題。在近期,人們可以逐步發展多種可再生能源,減少石油的消耗量。從長遠來看,天然氣,煤炭,核能和可再生能源風能,太陽能,水利,生物能,甚至是地熱能都可用於滿足人類的能源需求。
那是因為我們還可以找到更為廉價的石油,天然氣,煤等不可再生能源。但當能源將近枯竭時,昂貴的開采成本和高昂的價格必然促使人們向利用可再生資源的方向去轉變。ps:補充一點,潮汐能也算是一種可再生能源。
Ⅶ 地球上石油用盡怎麼辦
災難!這里將石油,煤炭和天然氣一並討論。石油、煤炭和天然氣統稱為化石能源,是古生物上億年來不斷的利用太陽的能量將空氣中的碳元素固化,從而儲存能量的產物。其形成過程非常緩慢,所以被歸類為非可再生能源。
由於人類的技術進步,短短兩三百年的時間人類幾乎將這些化石能源用盡,也正如此人類社會取得了難以置信的發展速度,1650年全球人口規模是5.45億,如今全球人口已達60億規模。
可見能源對於社會進步和人口的增長起決定性的作用,可以簡單理解成能源消耗速度支撐著人口規模。
現階段化石能源占總能源消耗的90%以上,所以我們可以反過來設想一下,如果化石能源消失,能源消耗銳減,將發生什麼事情?沒錯,人口數量驟減,就是TMD死人!!!
可能這種分析方式不太直觀,我們可以換一種方式。
我國先階段工業能源消耗占總能源消耗的70%,如果石油消失。像水泥,玻璃,冶金等高耗能產業產能將大幅下降,意味著沒發蓋樓,如果把人平鋪開來住,大家覺得還能有耕地嗎?可能有人對人口密度沒有概念,中國國土面積960萬平方公里,人口13億,平均每人0.00738平方公里,換算一下是11畝地,一個足球場是10.7畝。你接著看,沙化土地面積佔27%,山地面積佔33.45%,加一塊算60%,別的不算了,每人能用的土地也就4.4畝,同時要解決你的吃穿住行,我不知道看到這兒你有沒有緊張感。
還有別的演算法呢,人類肯定不會坐等化石能源用盡,如果沒有高效的替代能源,肯定會大批死人。所以進幾十年內人類必須研製出新的替代能源,時間緊任務中,就目前進展看並不樂觀,風能太陽能轉化率低,不穩定,水利資源可利用的有限,至於生物發電,呵呵,每人4.4畝地夠吃就不錯了。目前給予最大希望的是核能,如果能掌握可控核聚變技術,但時間緊,任務重。現在已經掌握的只有核聚變技術,所以最後關頭如果沒有新的高效能源研發出來,為了避免能源緊張一定大規模使用核聚變能源,不知道說到這人你有沒有聞到一股末日的味道?想想切爾諾貝利和日本福島核事故。
我的觀點很悲觀,也許情況並不會那麼糟。但我希望人們能夠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根本問題不是石油或者甚至不是能源的問題,而是人口,地球是一個脆弱的生態系統,系統部件越多系統越穩定,當系統某一環節過於強大時,系統的穩定性強烈的依賴這個部件,如果它出現問題整個系統就會崩潰。避免這個災難的唯一方法就是弱化人類對其的影響。
去吃飯了,不說了,此文原創,有錯輕噴
Ⅷ 地球上的石油用都用不完
從理論上講,地球上的石油資源,如果照目前的挖掘、使用速度,在不久的將來會耗竭的。歸根結底的原因,是因為石油資源是不可再生能源。用一桶,少一桶。不像水資源,還能回收再利用。
但從實際角度出發講,地球上的石油資源是永遠用不完的!一邊人類開採石油使用石油,另一邊,石油資源也在慢慢的產生囤積,只是目前石油生成的速度,沒有挖掘使用的速度快。
如果你不太理解我說的這點。我們可以把石油資源當做一片土地上的小草。只要不把小草斬草除根,那麼在這塊土地上面放多少頭牛羊,小草永遠都吃不完。但可能存在牛羊吃不飽的情況。也就是人類不夠用石油資源了。
所以目前世界大趨勢,還是開發新能源。比如風能、水能、潮汐能、核能、太陽能等等。用石油的大戶,汽車也開始轉型為新能源汽車,用電池驅動。這些都是為了應對地球上石油、天然氣資源未來會枯竭,做好的長期的計劃。
Ⅸ 石油是怎麼形成的什麼樣的地質更有可能藏有石油
為什麼你家後院挖不到石油?石油的形成,地質對石油的影響
形成油藏必須滿足三個條件:
一種富含碳氫化合物材料的烴源岩,其埋藏深度足以使地下熱量將其煮成石油;
一個多孔和可滲透的儲層岩石其中它可以累積;
一蓋層(密封)或其它機構,以防止油漏出到表面上。在這些儲層中,流體通常會像三層濾餅一樣組織自身,在油層之下有一層水;在油層之上有一層氣體,盡管不同層之間的大小不同。由於大多數碳氫化合物的密度低於岩石或水,因此它們通常向上移動穿過相鄰的岩石層,直到到達地表或被上方的不可滲透岩石截留在多孔岩石(稱為儲層)中。但是,該過程受地下水流的影響,導致石油在被困在儲層中之前,向水平方向遷移了數百公里甚至向下短距離遷移。當碳氫化合物在捕集阱中濃縮時,油田形式,可以通過鑽井和抽水從中提取液體
這是一個時間極為漫長且形成條件苛刻的過程,所以石油不是隨隨便便就能挖到的。
Ⅹ 假如世界上的石油都用完了怎麼辦
有可能是電能(通過太陽能、風能轉化)也有可能是核能總之,人們必然會找到一種替代石油的能源下面有個很好的故事說明這一點:「經濟學原理」的選修課上,老師提了一個問題:「據統計,現在地球上還有6583000000千加侖的石油,而我們現在每年用掉150000千加侖的石油,那麼我們多長時間會用完呢?」 答案是:永遠也不會用完! 「為什麼呢?」大家不解地問。 老師笑了笑:「如果我有一個大倉庫,裡面裝著很多很多的開心果,你們每個人都可以到我的倉庫里吃免費開心果,而且還可以帶朋友一起來吃。只是有一個要求,你們要把吃完的殼都留在倉庫里。那什麼時候這個倉庫里的開心果會被吃得一顆不剩呢?」有位同學立即站起來,回答道:「永遠也不會。」老師說:「答對了!」 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奧秘。在開始時,大家一定呼朋喚友經常一起光顧。於是,倉庫里的開心果越來越少,果殼卻越來越多。隨著果殼的增加,大家發現開心果越來越難找了。 這時侯,大家開始權衡:是來這兒花很多時間、精力,尋找半天吃幾顆免費的開心果呢,還是自己花錢去買呢?答案顯而易見。越來越多的人選擇自己去買而不再繼續尋找,致使那些難以尋找的開心果被永遠存留下來。 當得到一種商品或資源的成本超過另一種時,人類會自然而然地選擇更經濟和節約的方式來達到目標。石油也是如此,當人們開採石油的難度達到一定的程度後,另一些能源必然會被選擇並取代石油。這就是經濟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