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美國在中東的戰爭就是為了石油嗎
一、美國在中東的戰爭屬於警察執法,美國要維護自己主導的世界秩序的穩定,特別是能源基地的穩定,保證石油以合理的價格不受阻擾的流向世界各地。這種做法符合世界大多數國家的利益,當然也包括美國自己的利益,以現在的伊朗為例:
1、因為伊朗擁有核武器將破壞中東這個能源基地的穩定。
2、目前在中東有幾大矛盾影響能源基地的穩定,一個是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和伊朗的矛盾,另一個是阿拉伯國家與伊朗人(也就是教派之間的矛盾)。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由於幾次中東戰爭和美國的調節基本上已經恢復了和平,只剩下巴勒斯坦問題。而以色列和伊朗的矛盾還是非常大,伊朗多次揚言要把以色列從地球上抹掉,因此伊朗擁有核武器以色列是絕不會答應的。另外阿拉伯國家(海灣國家)和伊朗的矛盾也是非常大的,所以伊朗擁有核武器會造成這些國家的恐慌,如果美國不管,這些國家甚至也會選擇發展核武器自保。
1、能源基地的穩定對於世界和美國的號召力有很大的影響。舉一個簡單比喻,中東地區就好比一個大的加油站,世界各國就好比一些商業汽車運營公司,因此一旦加油站內部出現動盪(打架斗毆)等等,就會影響這些商業運行公司的加油和以合理的價格購買汽油。因此這些商業運營公司會遭受損失,而且誰家的汽車多,誰的損失大,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汽車最多和實力最大的一家肯定會帶頭出面,平息加油站的不穩定現象,就像現在的美國,也只有美國有這個實力帶頭平息。
另外美國在世界上是以負責任的大哥的形象出現,並且已經獲得許多小弟的認可,充當世界警察,維護穩定。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美國不帶頭,是絕對影響自己的聲譽和號召力(也就是一呼百應的能力,喪失這個就等於美國全面利益受損,包括經濟、政治等等都會相應受到極大損害),美國有很強的號召力,美國可以在世界任何地區,輕松的組織起十幾個國家的聯盟,就連當年打伊拉克美國就組成了40國聯盟的軍隊(這些國家只是象徵的派遣人員表示支持)。
如果在這種影響大家利益的情況下(伊朗擁有核武器導致能源基地失去穩定),美國不出頭,以後誰還會跟著這你!你還配當大哥嗎!小弟們就會自行展開軍備競賽,各自保護自己的利益,或是是在尋求其他大哥的支持。總之美國不管話就會喪失全球的威信和影響力。
現在以色列和幾個海灣國家小弟已經多次敦促美國大哥盡快打擊伊朗核設施,美國由於目前的經濟等問題,也是遲遲不動手,因此才用「有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的步驟運作,也就是先從外交和制裁下手,建立聯盟,破壞伊朗的外交,使得伊朗陷入孤立,這一步基本上快完成了,最致命的就是抵制伊朗原油,估計世界絕大多數國家會或多或少的配合美國,如果伊朗在不屈服,下一步就是「伐兵」階段了。
為什麼絕大數國家會配合美國,因為大家很清楚,伊朗核武器是對大家利益的傷害,因此只要美國能夠讓沙特等海灣國家能夠加大出口量,補齊大家的因為石油禁運的缺口,大家的利益還是會得到保障的,另外美國擁有強勁的內需經濟和繁榮自由的金融交易,對於世界絕大數國家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市場,美國已經表明了對於伊朗核問題的決心,因此其實就等於這些國家必須在美國市場巨大的經濟利益面前和進口伊朗石油之間做出選擇,哪一個重要大家一目瞭然,伊朗只是產油國的其中一家,大家可以尋找其他家的石油,而美國市場的巨大經濟和金融利益,是世界經濟發展不可缺少的,誰會傻的去撿芝麻,漏掉撿西瓜呢。
至於中國能否配合,單純從利益角度,理性分析的話,中國應該會或多或少的配合美國。雖然中國特色特體制比較傾向支持伊朗,但是美國的底線是非常清晰的,也就是伊朗擁核美國必打,是誰也擋不住的,因此到時候即便是你不配合美國,繼續進口伊朗石油,也會損失在伊朗的石油,還不如和美國討價還價,獲得一定利益,改從沙特進口,這樣也不會得罪海灣這些產油國。假設伊朗核武器得到解決,也不影響你重新從伊朗進口,因為中國是大的買方,伊朗是賣方。
最近幾天溫總理出訪沙特等3個產油國,是不是也為即將展開的全球抵制伊朗石油的行動,做一些補救措施?我們拭目以待。也不排除,我們由於特色體制的原因,思維偏執的選擇繼續保持與伊朗的石油關系,到時候一但美國組成聯盟打了伊朗,中國立馬無法進口到伊朗石油,一些已經簽署的伊朗原油訂單也會打水漂了。到那種時候中國在想尋求沙特等他方面的石油供給,恐怕就要花高價了,另外美國在其國內貿易金融市場方面也可能會對中國採取一定的限制措施,作為懲罰,畢竟中國是靠外需出口拉動經濟的特色經濟體制,對美貿易還是大頭。,
所以伊朗目前的出境應該是越來越難熬了,明智的做法還是盡快開放自己核設施,徹底放棄發展核武器的想法。
二、俄羅斯是不會干預的,俄羅斯是一個大國沙文主義國家,辦事沒有原則,完全是既得利益,因此俄羅斯到時候,俄羅斯是不會幫助伊朗的,俄羅斯目前只是做出一個姿態,以便和美國等西方國家討價還價,尋求一些利益而已。這個在科索沃、利比亞中俄羅斯也是這樣的,俄羅斯轉向是非常快的,因為俄羅斯根本就沒有實力對抗整個西方,不要說俄羅斯,即便是當年的蘇聯和華沙條約集團都無法抗衡。因此俄羅斯怎麼會為了伊朗毀了自己的「錢途」。
我們知道國際戰略自古也是講究:"上兵伐謀 其次伐交 其次伐兵 其下攻城"的,這種道理在全世界都是通用的。也就是首先的「外交」(也就是結盟和破壞對方的外交)、制裁。因此俄羅斯的配合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俄羅斯為獲得同西方討價還價的本錢,會反對西方對付伊朗的,西方為了換取俄羅斯的支持,肯定要做出一些妥協進行一些利益交換。因此到時候俄羅斯就會轉向。
三、目前國內許多網友在分析國際政治的時候,總是受到國內御用文人的錯誤導向,無法看清國際關系的真相,所以會得出所謂的俄羅斯或是中國軍事幫助伊朗對抗美國的幼稚看法。
因此這在里我們要客觀分析一些國際戰略格局中美國的地位問題,其實美國在國際上是一個具有很高威望的國家,這個恰恰和國內媒體形容的相反。美國的世界警察地位受到世界絕大數國家的認可,並且可以說擁有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形象。這也是為什麼許多國內網友會錯誤的判斷我國政府的行為,總是認為我國應該強硬,結果政府卻顯示出對美國的軟弱,其實並不是政府軟弱,而是中國在國際上沒有占據道德制高點,無法強硬起來。而美國卻是占據著道德制高點,獲得了絕大多數國家的支持。例如:朝鮮、伊朗、利比亞等等問題都是這樣,南海問題也是這樣(許多新聞到了國內就會進行刪減或是篡改因此這些虛假的信息使得國內人民覺得美國是代表邪惡的一方,其實客觀事實正好和我們相反,美國是得道多助的國家。
四、所以說美國如果打伊朗應該屬於一種「執法行動」,目前全球抵制伊朗石油的行動已經開始陸續展開,,歐盟決定延長到從7月開始,韓國、日本、澳大利亞等等也會相應跟進,是否也意味著前七個月美國不會打擊行動(除非伊朗誤判局勢造成擦槍走火),一旦形成伊朗的國家經濟就會面臨崩潰的可能,唯有接受國際社會的棄核的要求,才是唯一出路。到時候內賈德會魚死網破嗎,不惜毀掉自己的前程和國家的「錢途「,如果真是這樣,那麼說明伊朗決策層完全是沒有理性思維的一群人,非常情緒化,這種國家是非常危險的,因此核武器更是不能落地這種國家手中,因為他們完全不理性。」
B. 美國對伊拉克發起戰爭,真是為石油
美國對伊拉克發起的戰爭並不是為了石油。而是因為當時薩達姆政權提出的方案挑戰了美國的權威。薩達姆打算任務過美國體系採用自己獨有的方式結算石油。這樣就對美國利益構成了極大的威脅。在這種情況下,美國才找借口向伊拉克發動戰爭。石油只是其中的一點,但並不是主要的原因。
自古以來,美國都被稱之為好戰國家。二戰時期,就將蘇聯作為最大敵手,擔心蘇聯會超越本國,成為世界第一的軍事強國,然而蘇聯與美國的較量中,卻因錯誤的路線,導致內部解體,美國成為了超級大國。
C. 為什麼戰爭需要石油
大量的裝甲車需要石油,製造軍火也需要石油,食品衣物葯品也都離不開石油
D. 有人說"20世紀,中東為石油而戰",請你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
中東處在聯系亞、歐、非三大洲,溝通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樞紐地位。其周圍有五海,分別是地中海、黑海、裏海(湖)、阿拉伯海和紅海。
中東有豐富的石油資源:
(1)中東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儲量最大、生產和輸出石油最多的地區。這也是一些大國爭奪的原因。
(2)石油分布:主要分布在波斯灣及其沿岸地區。
(3)大部分由波斯灣沿岸港口用油輪運往西歐、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對世界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
(4)主要的產油國:沙烏地阿拉伯、伊拉克、科威特、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伊朗等。
中東在世界政治、經濟和軍事上的重要地位,使其成為世界歷史上資本主義列強逐鹿、兵家必爭之地。總結中東地區成為熱點地區的原因:地理位置之爭、石油之爭、淡水之爭、宗教文化之爭、領土之爭。20世紀,中東地區曾經因為石油引發多起紛爭甚至戰爭。如三次石油危機等:
第一次危機(1973年):1973年10月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為打擊以色列及其支持者,石油輸出國組織的阿拉伯成員國當年12月宣布收匯石油標價權,並將其擊沉原油價格從每桶3.011美元提高到10.651美元,是油價猛然上漲了兩倍多,從而觸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最嚴重的全球經濟危機.持續三年的石油危機對發達國家的經濟造成了嚴重的沖擊.在這場危機中,美國的工業生產下降了14%,日本的工業生產下降了20%以上,所有的工業化國家的經濟增長都明顯放慢.
第二次危機(1978年):1978年底,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國伊朗的政局發生劇烈變化,伊朗親美的溫和派國王巴列維下台,引發第二次石油危機.此時又爆發了兩伊戰爭,全球石油產量受到影響,從每天580萬桶驟降到100萬桶以下.隨著產量的劇減,油價在1979年開始暴漲,從每桶13美元猛增至1980年的34美元.這種狀態持續了半年多,此次危機成為上世紀70年代末西方經濟全面衰退的一個主要原因.
第三次危機(1990年):1990年8月初伊拉克攻佔科威特以後,伊拉克遭受國際經濟制裁,使得伊拉克的原油供應中斷,國際油價因而急升至42美元的高點.美國、英國經濟加速陷入衰退,全球GDP增長率在1991年跌破2%.國際能源機構啟動了緊急計劃,每天將250萬桶的儲備原油投放市場,以沙烏地阿拉伯為首的歐佩克也迅速增加產量,很快穩定了世界石油價格.
此外,2003年國際油價也曾暴漲過,原因是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發生暴力沖突,中東局勢緊張,造成油價暴漲.幾次石油危機對全球經濟造成嚴重沖擊.
E. 戰爭為啥要燒石油戰爭離不開石油
現代戰爭當中所有的核心裝備,都是以石油相關產品作為主要原料的。
1、飛機——航空燃油,石油的副產品,如果沒有這個,飛機還沒公雞能打;
2、坦克——柴油,石油的副產品,如果沒有這個,連當炮台都不合格,連炮塔都轉不動;
3、大炮——大炮都是靠車輛實現機動的,它們的自重都是以噸為單位的,早期的加農炮還能靠騾馬湊合一下,二戰以後的大口徑榴彈炮就很難了;
4、艦艇——目前好像核動力的只有航母、潛艇,核潛艇只能執行戰略目標不是用來常規作戰的,航母必須是編隊才有戰鬥力,而護航艦艇必須要是用石油產品,也意味著沒油不行。
上述東西如果都沒有,那麼就只剩靠兩只腳機動的步兵部隊,比朝鮮戰爭時期的志願軍還慘(志願軍可是有炮兵,也有點機械化裝甲裝備的,雖然很少),要有適合步兵的復雜地形還好,要是沒有的話,真擋不住鋼鐵洪流。
F. 石油與二戰局部戰爭的關系
石油可以成為戰爭者的一大掠奪目標:德國入侵當時的東歐國家為的就是他們國家的石油,還有入侵非洲,為的就是那些豐厚的石油,日本出兵南亞目的也是為了掠奪那裡的石油橡膠和礦產的資源
石油的提煉也與戰爭勝負有直接關系:德國後期工業被毀嚴重,飛機軍艦等油料供給不足,飛機不能起飛上天,結果更惡化了他的戰爭形勢,日本油料不足嚴重影響海軍軍艦的航行,大和的自殺任務東湊西湊也只湊到了單程的油料。
G. 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石油只是個表像,也可以說是一個直接原因。深層次的原因是美國意識到自己正在衰落,需要通過武力來震懾世界,表現自己的強國實力,強化自己的統治。第二次海灣戰爭的時候正是歐洲試圖崛起的時候。那時候施羅德跟法國的希拉克都在謀求領導歐洲崛起,擺脫美國控制,所以美國一開戰他們就反對,中國(中國真正成為世界承認的大國是在2000年以後)和俄羅斯也在復興的頂峰,而且幾個大國相互聲援,給了美國很大壓力。所以美國要展示自己的肌肉。即強化了對中東的統治又震懾了其他國家。像施羅德下台後,默克爾號稱德國鐵娘子,一上台馬上跑到美國去示好,然後跟中國交惡,一點兒也不鐵了。法國人也不領導歐洲了,最後混了個北約司令部就安靜了。應該說這招敲山震虎很有效,馬上使法德兩國安靜下來。同時斃掉了幾個大國的相互支持的局面(從那以後中國跟歐洲基本上就沒默契可談了,就剩下吵架了)。 其實根本原因還是在於美國的政治體制,美國的真正國家力量是由大財閥集團控制的,所謂的選民只是分了點殘羹剩飯而已。其中軍工集團的勢力僅次於金融集團,也就是軍工鐵三角,而且美國自1973年以來就定下了以軍工產業拉動內需的政策(我們是靠基礎建設拉動),所以在軍工產業飽和時打一仗,才能滿足財閥們的需求(人家要掙錢啊)。當時有一個很有名的智囊機構計算了一下,前線消耗一美元就能拉動國內兩百美元的收入。不過也別鼓掌,這些錢掙的最多的是航空集團,其次是軍工和金融集團,老百姓除了送兒子上前線撿炸彈之外,然後掙撫恤金外什麼也撈不著(因為這一策略的產業面太窄,本身就只為財閥服務,運輸主要是在國外,只有民航能掙到錢,消耗主要是高科技武器,普通企參與不進來,最後打來的石油全是石油企業撿便宜,也沒給老百姓降價,至於稅收又能交多少呢。但是軍費(包括財閥們掙的)全是老百姓的納稅錢)。其實這個道理很多人都知道但就是不說,美國政府自己不會說,中國政府說了沒用,也不說,最後順水推舟,美國說是為了老百姓搶石油,中國政府借機把能源危機拿到檯面上,然後把帽子扣在美國人頭上,何樂而不為。
H. 為什麼石油會引發戰爭
因為現代國家發展各方面都要石油!!!而美國自己又不想用自己的石油,所以去搶別人的。保證自己國內的石油在被斷絕海上運輸情況下,自給自足,長時間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