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世界石油地圖分布
(1)據圖可知圖A所示範圍是西半球,該石油產區是波斯灣沿岸地區,其石油主要輸往美國;
(2)據圖可知圖B是波斯灣地區,其石油主要輸往日本、北美和西歐,其中石油輸出量大的航運線是波斯灣沿岸經阿拉伯海、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到西歐和北美;
(3)圖C中的油田分布的國家是委內瑞拉,圖D中的油田是秋明油田,該油田位於俄羅斯.
故答案為:
(1)墨西哥灣沿岸;美國;
(2)波斯灣沿岸;日本、北美、西歐;波斯灣沿岸經阿拉伯海、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到西歐和北美;
(3)委內瑞拉;俄羅斯.
㈡ 中石油中石化在中國是如何分布的
以前只有一個石油公司,後來為了防止所謂的壟斷,將石油公司一分為三:即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
中石油保留了石油老工業基地,分布在中國的西北,包括:大慶、遼河、吉林、大港、冀東、華北、長慶、青海、新疆、吐哈、塔里木等;
中石化主要分布在東南方:勝利、河南、南陽、江蘇、江漢、四川、南方等;
中海油主要負責海上油氣勘探,分天津,上海,深圳分公司;
當然,現在很多油田並不局限於本地勘探,只要有錢,在外面可以買地進行勘探
㈢ 我國的各大油田分別位於什麼地區(平原
我國的西藏地區是世界上儲量最大的油田
我國的西藏地區是世界上儲量最大的油田,是我根據我提出的「地球膨裂說」最先提出的觀點,目前,國內外尚未發現有人提出這一觀點。這一觀點的理論基礎對石油的開發具有普遍意義和世界意義。這一觀點的提出對緩解我國的石油緊缺,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我的這一觀點希望能引起石油等有關部門的重視,進行學術研討,鑒定,開發,為早日解決我國的石油緊缺作出貢獻。
18世紀70年代到現在,人們對石油的生成問題歸納為兩大派,既有機生成派和無機生成派。有機生成派認為石油是有機物生成的;無機生成派認為石油是無機物生成的。有機生成派的主要問題是,為什麼有些地區發現了15億年前的石油?為什麼油氣藏多存在於海溝和大型線狀斷裂帶及大陸盆地之中。
人們為什麼對石油的產生會產生這么多的疑問呢?這主要是因為對地球的演化史沒搞清楚。我根據地球膨裂說得出的地球演化史認為,46億年前,太陽因燃燒而發生爆炸,飛出許多熔融的火球,地球就是其中之一。地球形成之後,由於在冷卻過程中散發的熱量,大於地球內部放射性物質釋放出的熱量,氣溫逐漸下降,地球逐漸收縮。由於形成地殼的成分不同,收縮時造成地球的表面高低不同,低的地方形成了盆地。39億年前,由於地球的氣溫逐漸下降,空氣中的水蒸氣凝結成水珠,降回地表形成海洋。這時的海洋覆蓋著整個地球,平均1.2萬米深。38億年前,生命在海洋中出現。6億年前,由於氣溫和海洋的溫度逐漸升高,產生了寒武紀生命大爆發。5.2億年前,由於地球的膨裂,部分陸地逐漸露出了海面,4.8億年前一些陸生生物開始出現了。6500萬年前,地殼發生了最後一次大的膨裂,造成海水最後一次從大陸上徹底退出,恐龍滅絕了。
如果根據地球膨裂說得出的地球演化史,就能很好地解釋所有的石油之謎,並能對石油的產地和產量作出很好的預測。
1、為什麼一些地區找到了15億年前的石油?這是因為39億年前,海洋就已經覆蓋著整個地球,38億年前生命就在海洋中出現了,石油又是海洋微生物的殘骸生成的,所以發現15億年前的石油就可以理解了。
2.為什麼油氣藏多存在於海溝和地殼的大型線狀斷裂帶?這是因為地球膨裂總是在地殼的最薄地區,也就是海盆地區。這些海盆地區存在大量的石油,因為海溝的邊緣和地殼的大型斷裂帶是地球海盆膨裂的邊緣,所以必然有大量的石油。
3.為什麼石油多存在於大陸盆地之中?因為這些地區歷史上是海洋中的盆地,一些海洋微生物的殘骸在海底洪流的作用下,必然被沖積到這些盆地形成石油。
4.為什麼90%以上的油氣和含鹽有關?因為海水的鹹度很大,受陽光的照射形成很多的蒸發鹽,這些鹽有利於石油的保護。
5.為什麼99%的油氣和火成岩有關?因為石油的生成需要溫度,這些海洋微生物殘骸在火成岩的溫度幫助下才能生成石油。
6.世界上的油礦規模比任何礦體的規模大得多,這么多的海洋微生物殘骸是從那裡來的呢?因為生命38億年前就在海洋中出現了,6億年前又發生了寒武紀生物大爆發,到6500萬年前海洋從大陸上徹底退出,這期間經歷了38億年。目前世界上已探明石油儲量1770.62億噸,按38億年計算,每年產生46噸的海洋微生物殘骸這是完全可能的。
7.石油為什麼高度集中在中東地區?因為中東地區地質史上是海盆地區,處於熱帶的時間長。氣候炎熱非常適合海洋生物的繁衍,所以這一地區的石油就多。
8.石油生成的主要時間?石油是由海洋微生物殘骸形成的,而大量的海洋微生物是在寒武紀生物大爆發之後,到6500萬年前海水從大陸上徹底退出這段時間生成的,所以石油主要在寒武紀之後到6500萬年前的海相沉積層中產生。
9.石油的原產地。因為石油是海洋中微生物的殘骸生成的,所以石油的原產地必然是海相沉積層。但是由於石油的運移,石油也可以在火成岩、陸相沉積層中發現。
10.石油的生存環境。關於石油的生存環境,有機生成派分為海相成因派和陸相成因派。陸相盆地形成的時間短、動物殘骸少不可能形成油田。雖然在陸相油田中發現動物化石,也不能證明陸相沉積層能生成石油,因為這些石油是從海相沉積層中運移過來的。在這些陸相沉積層的下面肯定有海相沉積層,只不過我們沒有鑽那麼深,沒有發現海相沉積層而已。在撫順和茂名均有較厚的油頁岩,同時含煤層中大都含有油頁岩。油頁岩與煤共生,油頁岩無疑是陸相成因,這說明由於時間短,動物殘骸少只能生成油頁岩,不能生成石油。
11.生成石油的物質是什麼?生成石油的物質是生物的屍體。生物的細胞含有脂肪和油脂,脂肪和油脂是由碳、氫、氧等三種元素組成的。生物遺體沉降於海底並被淤泥覆蓋後氧元素分離,碳和氫則組成碳氫化合物。比石油更輕的碳氫化合物則組成天然氣。煤與石油的成因很相似,但煤是植物的化石,又是固態,所以不能生成石油。這也就是煤為什麼在同樣的時間、同樣的深度、同樣的壓力、同樣的溫度下,沒有變成石油的原因。
12.為什麼沙漠地區有石油?因為沙漠是海洋形成的。5.2億年前海洋覆蓋著整個地球,海底洪流把沙子、海洋生物殘骸、蒸發鹽沖擊到海底盆地,所以這些地區存在著石油。地殼膨裂後,海水從大陸上退出,這一地區露出海面形成陸地,由於這些地區不適合植物生長,逐漸變成了沙漠。在撒哈拉大沙漠和我國的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已發現大量的石油,我國的內蒙古沙漠肯定也有大量的石油。
13.我國是富油國。在我國境內存在大量的海相沉積層,已探明的海相沉積層455萬平方千米。在這些海相沉積層中蘊藏著大量的石油,但由於我國的海相沉積層大部分比較深、石油基礎理論及地球演化史沒搞清楚、石油勘探開采技術的落後,這些石油還沒有得到開發。
14.石油的產量。因為石油是海洋盆地中的海洋微生物殘骸生成的,所以海相沉積層的厚度、海盆面積的大小、海盆是否處於熱帶地區、海盆在熱帶地區的時間長短,這是決定石油產量的四要素。
15.我國的西藏地區是世界上儲量最大的油田。我國西藏地區完全符合決定石油高產量的四要素。(1)珠穆朗瑪鋒地區,早奧陶世至始新世中期的海相沉積層厚達1.1萬米。在這一地區的奧陶世海相沉積層下面,肯定存在寒武紀海相沉積層,如果加上寒武紀海相沉積層的厚度,這一地區的海相沉積層肯定超過1.2萬米。而塔里木地區從寒武紀到志留紀的海相沉積層僅1000米。(2)珠穆朗瑪鋒地區在中生代(2.25億年)時,位於南緯24度,而後才逐漸移至現在的北緯28.6度,說明中生代時喜瑪拉雅山地區處於熱帶地區。(3)西藏地區地質歷史上是海盆地區,以後才逐漸隆起形成青藏高原。西藏盆地北至新疆南部,東至滇西、青海南部,面積很大。(4)西藏地區如果從寒武紀生物大爆發算起,至6500萬年前海洋從西藏地區徹底退出,這期間近5.5億年的時間都處於熱帶、亞熱帶海洋下面。而塔里木盆地主體缺少泥盆紀海相沉積層,從寒武紀到志留紀僅2億年時間處於海洋下面。我國的西藏地區上述四條優越的生油條件是世界上其它油田所無法相比的,所以我國的西藏地區必然是世界上儲量最大的油田。
證據:
1995年;青藏高原發現一個10-15萬平方公里的巨型地下空間。 在1995年,一支由來自加拿大、愛爾蘭、中國、法國等國的學者組成的國際聯合小組運用了電磁學方法,布置了四條超寬頻帶大地電磁深探測剖面,希望能找到地球內部反饋出的信息。魏文博一行科學家分析了幾種可能性。「通常來說,固體岩石的導電性差,高導體物質一般為金屬、石墨、水等。」一開始,科學家們認為是地下金屬成分增多了,但探測結果卻表明沒有如此富足的礦藏,而石墨層在青藏高原的分布也被排除。或者地下有一些類似於水的液態物質,並溶解了很多鹽分,但這一點也很難得到觀測的證據。最後,科學家們判斷,在深層的地殼下,水一般以形態特殊的水分子存在於岩層中,出現如此集中的高導電性則證明,青藏高原東部有可能存在廣闊的地下海洋。地球膨裂說認為「地下海洋」其實就是石油。
2004年11月29日14:57 [ 張愛林 葉2輝 ] 來源:[ 新華網 ]
地處西藏羌塘地區的西藏第一口海相石油深鑽現已進尺800米。 據專家介
紹,面積16萬平方公里的西藏高原羌塘盆地屬於特提斯海相盆地,位於世界特
提斯構造域東段。被國際地學界稱為"特提斯構造域"的地區,不僅是重大基礎地
質理論誕生之地,也是世界上探明儲量和開采儲量最大的含油氣地帶。
作者:賴柏林
㈣ 石油資源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區
石油資源主要分布在中東、拉丁美洲、北美洲、西歐、非洲、東南亞和中國。
1959年9月26日,黑龍江荒原的探井噴油了,這年正好是新中國成立十周年,所以把新發現的大油田取名為「大慶油田」。1963年,我國的石油達到基本自給。從此,甩掉了「中國貧油」的帽子。接著,又相繼發現勝利油田、大港油田、任丘油田、中原油田、渤海油田、南海油田等。
全世界已發現的油田有3萬多個。其中儲量在6800萬噸以上的大油田有272個,原油儲量佔世界總儲量的67.4%;儲量超過6.85億噸的特大型油田有33個,佔世界石油總儲量的44.5%。波斯灣沿岸的沙烏地阿拉伯、伊朗、科威特、伊拉克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是世界最大的石油產地和輸出地區。世界上儲量最多的油田是沙烏地阿拉伯的加沃爾油田,可採石油儲量達104億噸。
㈤ 石油、天然氣資源分布
3.2.1 石油資源主要分布在大中型盆地
石油資源的分布相對集中,渤海灣、松遼、塔里木、鄂爾多斯、准噶爾等9個含油氣盆地地質資源量大於10億噸(表3.1),這9個盆地石油遠景資源量855.50億噸,地質資源量641.78億噸,可采資源量178.60億噸,分別占陸地和近海的79%、84%、84%。其中,地質資源量大於100.00億噸的有渤海灣、松遼盆地,地質資源量在50.00億~100.00億噸的有塔里木、鄂爾多斯、准噶爾和羌塘盆地,地質資源量在10億~50億噸的有珠江口、柴達木和措勤盆地,其他盆地的石油地質資源量小於10億噸。
表3.1 全國石油資源盆地分布數據表
石油待探明儲量主要集中在渤海灣、松遼、塔里木、鄂爾多斯、准噶爾、珠江口、吐哈柴達木7個大中型盆地。渤海灣盆地待探明石油資源最多,為122.11億噸,其次為塔里木和鄂爾多斯盆地,分別為67.64億噸和51.56億噸;以上7個大中型盆地待探明石油地質資源量共計340.02億噸,占陸地和近海的地質資源量44.0%。渤海灣盆地待探明石油可采資源最多,達28.87億噸以上,其次是塔里木和松遼盆地,分別為21.65億噸和17.41億噸;7個盆地待探明石油可采資源量共計97.41億噸,占陸地和近海可采資源量的46.0%。
3.2.2 天然氣資源主要分布在大型盆地
天然氣資源量的分布也相對集中,塔里木、四川、鄂爾多斯、柴達木等9個含油氣盆地的地質資源量均大於1.00萬億立方米(表3.2),9個盆地天然氣遠景資源量45.09萬億立方米,地質資源量29.05萬億立方米,可采資源量18.43萬億立方米,分別占陸地和近海的81%、83%、84%。其中,塔里木和四川盆地的地質資源量大於5.00萬億立方米,鄂爾多斯、東海、柴達木、松遼、鶯歌海、瓊東南、渤海灣盆地的地質資源量為1.00萬~5.00萬億立方米,其他盆地的地質資源量小於1.00萬億立方米。
表3.2 全國天然氣資源盆地分布數據表
天然氣探明儲量主要集中在塔里木、四川、鄂爾多斯、東海、柴達木、松遼、鶯歌海、瓊東南和渤海灣等9大盆地,平均探明程度19.0%。待探明天然氣地質資源也主要分布在這9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最多,為7.94萬億立方米,其次為四川和東海盆地,分別為3.81萬億立方米和3.57萬億立方米;9大盆地探明天然氣地質資源量共計3.94萬億立方米,佔全國探明的54.0%。待探明天然氣可采資源塔里木盆地最多,為5.38萬億立方米,其次是四川和東海盆地,分別為2.42萬億立方米和2.43萬億立方米。
3.2.3 石油資源分布深度較天然氣淺
從深度上看,石油資源集中分布於淺層、中深層,地質資源量分別為411.00億噸、198.00億噸,分別占陸地和近海的54.0%和26.0%,深層和超深層石油資源相對較少。
天然氣資源從淺層、中深層、深層至超深層4個深度范圍都有分布,這4個深度范圍的天然氣在陸地和近海的地質資源量依次為8.3萬億立方米、10.2萬億立方米、10.9萬億立方米、5.6萬億立方米,分別占陸地和近海的3.7%、29.1%、31.2%、16.0%。總體上,我國油氣資源深度分布具有油淺氣深、東淺西深、近海淺遠海深的特徵。
3.2.4 重油和低滲油占資源的1/3、低滲氣占資源的1/4
在品位上,陸地和近海常規石油地質資源量為469.00億噸,占陸地和近海的61.3%;低滲油地質資源量為216.00億噸,占陸地和近海的28.2%;重油地質資源量為80.00億噸,佔全國總量的10.5%。
陸地和近海常規天然氣地質資源量為27萬億立方米,占總量的76.3%,低滲氣地質資源量為8.40萬億立方米,占總量的23.7%。
㈥ 中國的石油資源是怎麼分布的
1、陸上:
東北:松遼盆地(大慶油田、遼河油田、吉林油田)
華北:渤海灣盆地(勝利油田、華北油田、大港油田、冀東油田)
西北西南:川陝盆地(西南油田、長慶油田)、新疆青海:塔里木盆地(塔里木油田)、克拉瑪依油田、青海油田、吐哈油田等
華中:中原油田、河南油田、江漢油田等
2、海上:
渤海:蓬萊19-3油田
東海:春曉等油氣田
南海:鶯哥海盆地
㈦ 世界石油資源的分布在哪
石油是發熱量最高的礦物能源,又是製造塑料、合成纖維、合成橡膠、合成洗滌劑、染料、醫葯、農葯、炸葯和化肥的重要原料。現代化的工業、農業、武器裝備等都需要石油及其產品提供燃料油、潤滑油和原料。
近代石油工業於19世紀50年代相繼發端於歐洲和美國,世界石油資源在地區分布上的總的特點是相對集中。
全世界儲油國有60多個,其中探明儲量在10億噸以上的只有16個,合計占總儲量92%,僅波斯灣地區8個就佔53%左右。著名儲油盆地有中東的波斯灣、委內瑞拉的馬拉開波、俄羅斯的伏爾加—烏拉爾、俄羅斯的西西伯利亞、墨西哥的雷費馬—坎佩切、美國的佩米安、利比亞的錫爾特。以上7大盆地合計佔世界石油儲量的2/3。
由於世界資源分布及消費量不平衡,造成世界石油貿易中出口來源高度集中,銷售對象分布極廣。全世界石油出口國不到30個,而進口國約有140個。在石油出口國中,除俄羅斯外,幾乎全是發展中國家,集中分布在5個地區:波斯灣地區,提供了世界石油出口量55%;北部非洲,包括利比亞、阿爾及利亞、突尼西亞等;非洲幾內亞灣東部,以奈及利亞為主;拉丁美洲北部,以委內瑞拉和墨西哥為主;遠東,以印度尼西亞為主。在石油進口國中,以美國、西歐各國和日本進口量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