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戰略油氣儲備比例
不同的戰略油氣儲備類型有不同的特點,而這些特點在滿足應急程度、安全狀態、供應成本等要求上是不同的。異地儲備往往以成品油和原油兩種物資形態出現,礦產地開采儲備和礦產地封存儲備是以原油物資形態出現。不同的油品使用對象對其儲備也有著不同的具體要求。如有研究者認為要根據油氣資源的品種和軍隊等的需要,進行儲備方式、方法的選擇。這是根據儲備品的使用對象來區別對待,但是中國戰略油氣儲備有著基本需求滿足特徵。戰略油氣儲備管理是通過儲備原則來指導確定儲備方式和儲備數量,無論是國家一方,還是儲備和使用一方都會關心各自的儲量問題。最根本的問題就是解決表7-6中所列的各種類型的比例。
1.他國儲備比例概況
從收集的資料看,研究最多的內容是根據儲備主體和儲備形式分類來說明儲備比例。即國家儲備和企業儲備或機構儲備在油品和原油上各佔多少比例。
不同的國家對於成品油和原油的儲備比例各不相同。最早開始戰略油氣儲備的法國是以成品油為主、原油為輔。據資料顯示,英國的成品油佔到總儲備量的53%,德國成品油和原油各為50%。
還由於不同的國家儲備主體也有差別(表7-14)。如歐美、日、韓等國的石油儲備都有民間組織機構的參與,並占據著很大的份額。德國施行「聯盟儲備」機制,官民聯盟儲備量為90天、政府儲備17天、企業儲備15天[136]。法國的戰略石油儲備在1993年頒布的新石油法規中規定企業要相當於前一年消費量26%的儲備,約為95天的儲備量[2]。日本民間石油儲備達到77天,占據國家總儲量的46.4%。美國目前的戰略石油儲備高達7.27億桶,商業原油庫存有3.5億桶;其全國石油儲備相當於150天的進口量,其中政府為53天進口量,僅佔1/3[134]。日本在2000年國家儲備474.1×108L,占總儲備52%;民間儲備434.0×108L,占總量48%;2002年國儲483.6×108L原油、89天;民儲418.7×108L、77天消費水平[179]。到2004年176天,約9398×104m³的總儲備量,其中政府91天、約5099×104m³;企業85天、約4554×104m³[141]。韓國2002年石油總儲備為74.5天,其中國家儲備29.7天、民間儲備44.8天[134]。可以從表7-12中看出,不同國家在對儲備對象的比例要求上差別也很大。
中國油氣戰略儲備研究
由此可見,當戰略油氣儲備動用時,供應時間是最為重要的因素。當總儲備量確定以後,可以根據以上(7—1)至(7-10)公式計算出開采儲備、封存儲備的比例值。
㈡ 美國、俄羅斯、中國、日本和印度的戰略石油儲備各能夠維持多少天
實際上這個儲備是不好統計的.
有好幾種版本
西方國家有一些情報數據顯示,美國目前的戰略石油儲備能夠維持100天,歐洲能夠維持一個月,中國只能維持三、到四天,這是一個非常嚴峻的數字。日本雖然是一個石油非常缺乏的國家,但是日本1973年搞了一個「戰略石油儲備法」,日本目前政府的儲備和民間的儲備加起來一共有170天,也就是超過六個月的時間。
http://www.hispeed.com.cn/Forum/ReadPost.asp?PostID=645436
歐盟各國儲備了至少可供消費111天的戰略石油儲備,比歐盟所規定的至少90天的儲備多21天
http://www.oilnews.com.cn/gb/jingji/2001-09/24/content_17154.htm
中國目前戰略石油儲備只可以供國家正常使用40天。
http://military.china.com/zh_cn/critical3/27/20071223/14569838.html
㈢ 我國的能源發展戰略是什麼
我國能源發展堅持節約發展、清潔發展和安全發展。
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用發展和改革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轉變發展觀念,創新發展模式,提高發展質量。堅持走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經濟效益好、安全有保障的能源發展道路,最大限度地實現能源的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
我國能源發展堅持立足國內的基本方針和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以國內能源的穩定增長,保證能源的穩定供應,促進世界能源的共同發展。我國能源的發展將給世界各國帶來更多的發展機遇,將給國際市場帶來廣闊的發展空間,將為世界能源安全與穩定作出積極的貢獻。
發展新能源的意義
1、中國能源需求的急劇增長打破了中國長期以來自給自足的能源供應格局,自1993年起中國成為石油凈進口國,且石油進口量逐年增加,使得中國接入世界能源市場的競爭。
由於中國化石能源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氣生產量的相對不足,未來中國能源供給對國際市場的依賴程度將越來越高。
2、國際貿易存在著很多的不確定因素,國際能源價格有可能隨著國際和平環境的改善而趨於穩定,但也有可能隨著國際局勢的動盪而波動。
3、今後國際石油市場的不穩定以及油價波動都將嚴重影響中國的石油供給,對經濟社會造成很大的沖擊。
4、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可相對減少中國能源需求中化石能源的比例和對進口能源的依賴程度,提高中國能源、經濟安全。
5、此外,可再生能源與化石能源相比最直接的好處就是其環境污染少。
㈣ 2022中國石油儲備夠用多少天
70天。里昂證券分析師此前預計,中國2022年的舉鄭儲備是約為70天,中國為全球第二大原油消費國和最大的原油進口國,佔世界石油行桐需求增長的正帶頌44%。所謂戰略石油儲備,是應對短期石油供應沖擊(大規模減少或中斷)的有效途徑之一。
㈤ 為什麼要建立國家儲備油庫
世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國際能源機構(IEA)吸取1973年石油危機的教訓,於1974年規定各成員國有義務保有相當於90天凈進口量的石油戰略儲備達到90兆立方米,相當於157天的消費量。國家儲備油庫的任務是為國家或企業儲存一定數量的備用油料,以保證企業生產、緊急情況下的用油以及控制油價,它的特點是品種單一,容量很大,儲存時間長,周轉緩慢,它所處的位置一般是根據國防發展和經濟要求來確定的。中國石油西部管道公司,管理著2009年在吐魯番地區鄯善縣建成的原油商業及生產儲備庫,它由多個10萬立方米浮頂罐組成。
內浮頂罐的頂是拱頂與浮頂相結合,外部為拱頂,內部為浮頂。外部的拱頂可防止雨水、積雪、塵土等進入罐內,內部的浮頂可以減少油品的蒸發損耗,有利於保證油品質量。這種罐主要是用來儲存成品油和易揮發的輕質油。
國家相關標准根據油庫儲存油料總容量多少將油庫分為四個等級,不同等級油庫安全防火要求不同。由於油品以液態形式存在的特點,並且易燃、易爆、易揮發,還有一定的毒性,必須嚴格防火、防雷。儲油容量越大、油品輕組分越多,揮發性越強,業務范圍越廣,其危險性越大,所以等級越高。因此,容量越大,防火安全要求也越嚴格,以保證油庫安全運營。當人們准備進入油庫時,必須穿戴防靜電的工作衣服、褲子、鞋子,手機不能帶入,打火機更不行,以杜絕一切火災隱患。
那天然氣又是怎樣儲存的呢?
(1)天然氣氣態儲存。氣態天然氣的儲罐,通常為地上或埋在地下的鋼管,主要用於給汽車加氣的加氣站,屬於臨時性、周轉性儲存。
(2)天然氣的液化儲存。天然氣在通常溫度、壓力條件下為氣態,佔有的體積大,不利於儲存。而液化後體積只有氣態的1/600,將天然氣液化儲存節省空間和費用,而且專用的大型液化天然氣罐車可遠距離運輸。當需要供氣時,用蒸發器(汽化器)可以將液化天然氣重新轉化為氣態。新疆廣匯集團公司在鄯善縣使用吐哈油田的氣,建有液化天然氣廠,用罐車運到內地沒有通天然氣管道的地方。
(3)地下儲氣庫。這是通過油氣田的生產井往枯竭油氣層中注入天然氣進行儲存的一種方法。當需要用氣時,再從中采出所儲存的天然氣。地下儲氣庫與地上儲氣設施相比,具有容量大、適應性強、經濟性好、安全度高、佔地面積小、環境影響小等一系列優點。世界上大部分地下儲氣庫都屬於這種類型。它利用油田氣田原有的生產井及地面集輸設施,單井吞吐量高,特別適合於作為短期調峰型儲氣庫使用。地下儲氣庫通常建在用氣中心附近,當供氣量大於用氣量時,多餘的天然氣注入地下儲氣庫中儲存起來;當供氣量小於用氣量時,提供應急氣源,不足的氣量由該儲氣庫來補充。由於地下儲氣庫的儲氣容量大,可以作為國家、地區或企業的天然氣戰略儲備基地,用於在正常氣源較長時間內不能保障供氣的情況下維持供氣。新疆油田公司正准備在呼圖壁氣田建設地下儲氣庫。
當然,天然氣儲存的安全性、可靠性要求與油庫的同樣重要。
㈥ 石油對我們的生活有什麼影響
1.石油給我國的工業和農業帶來的影響是巨大的。國家早就意識到了石油的重要性,前幾年建設的幾個石油儲存基地也已建好。但還遠遠不夠,我國的原油儲備只夠45天,而美國是120天,連日本也有90天的戰略儲備。由於我國的經濟高速發展。對石油的需求越來越大,國家對石油應當加大調控力度和監管力度。平抑物價,調節經濟收入。
2.石油不僅關繫到國濟民生,還關繫到國家安全與穩定。石油在國家戰略中是基石,是實現軍事戰略的基礎,是經濟發展的強勁動力。國家的安全應是國內的穩定和領土的安全。國家在制定石油戰略時,應當充分考慮人民生計和經濟發展的協調關系,考慮石油在軍事戰略中對國家安全的支撐作用。
3.石油不在是一種單純的產品,它還是一種威力無比的武器,俄羅斯人就是這樣做的。並且在普京的手裡使用得非常有效。我國在使用石油這件武器時,還要考慮它的安全性,如石油的儲存與儲備,運輸及運輸路線,石油技術的的提升和開發。以及對石油產品的合理利用等。
㈦ 日本的戰略石油儲備排名
日本是僅次於美國、中國的世界第三大石油消費國,年消耗石油近3億噸,幾乎全部依賴進口(對中東石油的依賴度佔70%以上),因而對石油安全特別關注。早在20世紀50年代,日本的有關法律就規定了企業的石油儲備義務。1974年日本加入國際能源總署,建立了政府石油儲備。1983年,位於日本青森縣的小川原國家石油儲備基地建成,開始了由國家儲備基地儲藏石油的時代。日本是個平原狹小、地形破碎、多火山地震的島國,又缺乏地下鹽穹或岩鹽層的地質條件,因此採取了多種儲備方式,如地面油罐、半地下油庫、海上油船和油罐、地下岩洞油庫等。到1996年,日本相繼建成10個國家石油儲備基地,每個規模為150~665萬立方米。政府還從民間租借了21個石油儲備設施,民間儲備的石油則保存在各石油加工廠和銷售網點。目前,日本石油儲備量的規定是90天,實際儲備91天,100%為原油儲備。而民間石油企業的義務儲備量規定為70天,其中成品油佔55%,原油佔45%。日本液化石油氣的3/4靠國外進口,為此也建立了液化石油氣國家戰略儲備,2010年建成液化石油氣國家儲備150萬噸。
㈧ 聯合國對石油危機的解決方法
戰略石油儲備制度起源於1973年中東戰爭期間。當時,由於歐佩克石油生產國對西方發達國家搞石油禁運,發達國家聯手成立了國際能源署。成員國紛紛儲備石油,以應對石油危機。當時國際能源署要求成員國至少要儲備60天的石油,主要是原油。上世紀80年代第二次石油危機後,他們又規定增加到90天,主要包括政府儲備和企業儲備兩種形式。世界上只有為數不多的國家戰略石油儲備達到90天以上。戰略儲備的主要經濟作用是通過向市場釋放儲備油來減輕市場心理壓力,從而降低石油價格不斷上漲的可能,達到減輕石油供應對整體經濟沖擊的程度。對石油進口國而言,戰略儲備是對付石油供應短缺而設置的頭道防線,但其真正的作用不在於彌補損失的進口量,而在於抑制油價的上漲。此外,戰略石油儲備還有以下作用:一、可以給調整經濟增長方式,特別是能源消費方式爭取時間。二、可以起到一種威懾作用,使人為的供應沖擊不至於發生或頻繁發生。在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交替實行「減產保價」和「增產抑價」的政策時,戰略儲備能夠使進口國的經濟和政治穩定,不會受到人為石油供應沖擊的影響。
從1996年起,我國就已經成為石油和石油產品凈進口國。我國的石油和石油產品進口已佔全部供應量的1/3。國家信息中心2008年9月22日發表了題為《2000年以來中國能源經濟形勢分析》的報告,國內石油消費量到2010年和2020年將分別增加到4.25億噸和5.72億噸,對進口石油的依存度將達到55%和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