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二十世紀的石油危機是什麼
擴展閱讀

二十世紀的石油危機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3-08-17 12:17:43

㈠ 20世紀70年代石油沖擊導致美國經濟出現滯脹用總需求總供給分析原因

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是指戰後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關稅總協定作為1944年布雷頓森林會議的補充,連同布雷頓森林會議通過的各項協定,統稱為「布雷頓森林體系」,即以外匯自由化、資本自由化和貿易自由化為主要內容的多邊經濟制度,構成資本主義集團的核心內容,是按照美國制定的原則,實現美國經濟霸權的體制。

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建立,促進了戰後資本主義世界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因美元危機與美國經濟危機的頻繁爆發,以及制度本身不可解脫的矛盾性,該體系於1973年宣告結束。

(1)二十世紀的石油危機是什麼擴展閱讀

在70年代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普遍出現了經濟增長停滯、失業增加、通貨膨脹同時存在,凱恩思主義受到質疑。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國際石油輸出國組織為了打擊對手以色列及支持以色列的國家,宣布石油禁運,暫停出口,造成油價上漲。當時原油價格曾從1973年的每桶不到3美元漲到超過13美元。自此,由中東地區爆發戰爭引發的石油危機漫延全球。

㈡ 什麼是石油危機,石油危機對國家經濟產生什麼樣的影響,為什麼

什麼是石油危機:
20世紀50年代起,石油成為美國的主要能源,進口石油日增。從中東進口大量石油價格長期在每桶2元以下,廉價的石油成為美國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動力之一。
中東產油國早就對低廉的油價不滿。1973年,阿拉伯產油國對美國實行禁運,同時大幅度提高油價。沉重打擊了美國的經濟,也影響到美國人民的生活。

影響:
沉重打擊了大量依賴進口石油的美國經濟,也影響到美國人民的生活。此後,美國政府不得不採取節能措施,並開始研究太陽能等新能源。

㈢ 石油危機金融危機次貸危機糧食危機哪個是二十世紀70年代初的企業文化形成背景

石油危機金融危機次貸危機點,20危機,哪個是20世紀七十年代初的企業文化形成背後的危機。這幾個危機的話都是影響了世界的發展,所以都是企業文化形成背後說要規避的一些危機。

㈣ 石油危機造成的危害有哪些

早在20世紀60年代,世界上多次出現石油危機,原油價格也因原油產量大小而不斷變化。一些大國為了自身利益,不惜建造、使用大型油船,從中東地區把成噸成噸的原油運到本國儲存起來。目前,世界上60%的石油是經海上運輸的。但是,隨之而來的是,由於油輪的觸礁,碰礁,擱淺或失火,海上事故不斷發生。此外,還有油輪的壓艙水,洗艙水以及各種船舶的其他含油污水,每年湧入海洋的石油有百萬噸以上,使海上原油污染越來越嚴重。

1963年,一艘貨輪在美國西南海岸遇難,大量燃料油流入海中,使美國當地一周內幾十萬只蛤被殺死,當地養蛤業收獲量僅為常年的9%左右。1967年3月,一艘名叫「托雷•卡尼翁」號油輪在英吉利海峽觸礁,一次就有10萬噸原油流入海中,污染了140多公里的海岸及海灘。1978年3月16日,美國超級油輪「艾莫科•凱迪」號失去控制,在法國布列塔尼海岸擱淺,使大量原油泄漏,在海上形成一條18海里寬,80海里長的海上油帶,污染了法國130海里的海岸,使大量海洋生物和以海洋為生的海鳥中毒身亡。經濟損失幾千萬美元。在對海水清理過程中,僅打撈原油就有2.5萬噸。1984年12月21日,美國一艘油輪在華盛頓州西部海面航行時不慎觸礁破裂,使得艙內80多萬升石油傾瀉在海面上,現場上一層油膜,造成632隻海鳥死亡。

㈤ 有誰知道70年代美國石油危機的具體情況么最好是有當時情況的~~

20世紀70年代,美國經濟不斷受到石油供給的沖擊。那個時期就是我們現在普遍認為的世界石油危機時期。

石油成阿拉伯世界的武器

1973年10月,中東的石油輸出國組織停止了對包括美國在內的許多西方國家的石油輸出。這次禁運造成了西方世界特別是美國國內的原油價格大幅度上升。

這場突如其來的石油危機為何產生?這可以追溯到阿拉伯與以色列由來已久的沖突上。二次世界大戰後,阿拉伯人眼看著自己的家園變成了猶太人的樂土,這激怒了他們。他們拒絕承認以色列為一個獨立的國家,並認為惟有武力奪回自己的土地才是公正的。

出於把蘇高衡絕伊士運河國際化的目的,英國人和法國人自然地站在了以色列人的一邊。於是有了英法支持的以軍在最初的戰爭中占盡先機。而失利的阿拉伯人立馬結成同盟,對以色列發動了為期6天的戰爭。1973年的贖罪日,在這個猶太人最神聖的假期中,以色列經歷了阿拉伯軍隊在蘇聯支持下的沉重報復。

這次戰爭以後,阿拉伯產油國家發現使用石油禁運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政治戰術,並且這種方法也同樣可以在經濟上產生作用。阿拉伯國家開始意識到他們自身的強大力量,認識到他們可以通過石油去控制原本在世界各地發號施令的西方社會。他們意識到,禁運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對付西方社會的手段。即使恢復了石油輸出,他們依然能夠保證以一個較高的價格控制油市並能獲得高額利潤。恐慌的投資者和石油公司會因為不斷增長的油價而陷入不只是美國一個國家在內的經濟旋渦,這顯然是非常危險的。

"財主們的聚會結束了"

彷彿一夜之間,美國如夢初醒地發現它已不再能承擔原有的原油消耗。「財主們的聚會結束了。」這讓所有的美國人無法接受。

石油危機帶來的惡果紛至沓來。

這些直接結果是相當戲劇性的。汽油價格只不過在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內就狂漲了4倍。人們眼看著原油價格從僅僅25美分/加侖的增幅越過1美元後仍然不停往上漲。根據美國汽車協會戚姿的記錄,當時絕大部分西方國家的加油站,竟然有20%在危機期間整整一周沒有燃料可以供應。在更多的地方,司機們被迫等待2到3個小時,只是為了獲得加油的機會。當時,美國的原油總消耗量猛然下降了20個百分點。

美國政府的絕望並沒有讓他們選擇放棄,他們試圖去修改議案以改進這個糟糕的局面。國會發布了對在公路上行駛車輛每小時55英里的速度限制。當然這是一個好消息。不僅因為原油消耗可以減少,而且也讓車禍一夜間減少。由此看來,今天的燃料經濟指標與來攔舉自上世紀70年代石油危機時為了節約能源而做出的努力息息相關。許多國家在當時也通過修改夏令時間以求降低電的使用量。所有這一切都象徵了美國人所懷著的保護能源的微弱希望。

稅額減免在當時也成為了可能。總統尼克松成立了能源部,並使其成為內閣辦公室,其職責主要是發展國家能源事業。汽油公司和加油站也竭盡全力保護原油量。除了尼克松發起了一次自願減少汽油消耗的行動外,各大加油站也宣布每個星期日自願關閉,並且聲稱:他們拒絕出售給不是「常規顧客」的用戶。不過,加油站仍然不只一次把超過10加侖的汽油出售給同一個用戶。他們希望這些努力可以幫助公眾,使大家更節省燃料。當然,普通大眾也沒有隻是成為旁觀者,很多美國家庭把家中的空調轉向25度———油價的提高的確讓人們養成了節省燃料的好習慣。另一方面,很多公司、企業開始嘗試著改變它們的能源消費方式,甚至尋求新的能源以替代對原油的依賴。

經濟快速增長時代謝幕

阿拉伯國家開始再次把石油裝運到西方國家,但是這次是以更加膨脹的價格。整個世界性的經濟衰退成為了這次禁運最顯著的長期效應。通貨膨脹保持率超過了10%,失業記錄也出現了歷史最高。人們無奈地發現,經濟快速增長的時代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而謝幕了。

由於石油禁運,小汽車的生產也出現了巨大變化。在底特律,狂漲的汽油讓人們無法承受。為了保護用油量並且推動經濟發展,人們不再製造那些使用大發動機大功率的小汽車。底特律被迫去提升全部小汽車使用燃料的效率。日本製造的小汽車因為具有美國小汽車達不到的效率標准而越來越暢銷,銷售額迅速增加。這一時期的美國汽車工業被迫陷入了無奈的境地。

雖然這場噩夢持續的時間自1973年開始,前後不過一年,但是歐佩克國家已經成功地使西方市場的石油價格增加了4倍。這種石油禁運在國際關繫上開創了一個嶄新的局面,也帶領著中東國家進入了新的時代。這無疑是中東國家的一項政治和經濟重要成就。

第三世界國家第一次發現了它們的自然資源能在政治和經濟環境下被當作武器使用。提高的油價不僅是對美國經濟發展的一次威脅,更是對整個世界經濟的嚴正警告。

這個時期,很多必要的商品價格經歷了首次迅速而戲劇性的上升。從此,西方世界的脆弱被毫無掩飾地扒開了。

"請允許我發動汽車"

幾年後,剛剛從重創中蘇醒的美國,在1979年伊朗總統霍梅尼上台的時候,又一次捲入了石油危機。伊朗人沒有讓美國人睡得安穩,霍梅尼很快就宣布對西方國家實施石油禁運,油價從每桶15美元上漲至35美元,在全球經濟界重新颳起颶風。

二度受創的西方人如同驚弓之鳥,開始為第二天醒來是否能夠有油發動汽車而失眠。「請允許我發動我的汽車」,這是當時美國報紙的一個頭條標題,更是美國人當時最奢侈的心願。

㈥ 20世紀70年代的石油危機是怎麼會事

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石油輸出國組織曾連續多次採取限制石油生產的措施。由於石油為各國的重要能源,其需求缺乏彈性,所以,當OPEC組織決定降低產量時,石油價格上漲幅度大於需求量下降幅度。這從短期來看會增加該組織成員國的收益,從長遠來看也有利於世界石油市場的穩定。若該組織不限制石油的生產,則各成員國將因價格下跌而減少其收益

簡單來說就出石油出口國降低產量,拉升了價格,就「危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