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全球成品油市場緊張局勢加劇,專家對這一現象是如何解讀的
全球成品油市場緊張局勢加劇,專家對這一現象是這么解讀的,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主要是因為新產能增加需要一枯猜定的時間。 其次,近兩年的疫情相對來說對整個市場的影響也是非常大的。我們說這會讓經濟加速衰退,是因為成品油短缺,限制了穀物產出能力,對農業造成的影響是很大的。成品油的成本是影響盈利的關鍵因素,它不僅限制了一些穀物產出的能力,而且對於獲得所需燃料和化肥能力有一定程度的影響。此外,成品油價格居高不下,消費品和取暖費就悄敗大會更加昂貴,會加劇通貨膨脹。在美國東北部,很多家庭今年取暖費就增加了將近30%左右。
以上就是關於成品油市場局勢緊張的一些相關分析。
2. 五大國際石油公司去年虧5千多億,為何中國石油能保持盈利
其實石油是有一個比較大的需求量的,而且也是能夠有一個比較多的發展,很多時候有很多的石油品牌公司都是能夠讓自己有個更好的知名度的,而且那個發展的越來越快速,並且能夠有一個比較好的行為,能夠讓越來越多人都能夠去使用到這些石油。
而我們國家也是有石油公司的,而且也能夠有一個比較多的發展,並且也能夠有一個比較好的政策的知識,特別是中國石油,中國石油是一個比較大的公司。五大國際石油公司去年虧5千多億,為何中國石油能保持盈利?我認為主要有三個原因:
一、中國石油有政策支持。
在我看來,我認為在這樣的趨勢下,中國石油之所以能夠保持盈利,也是因為中國石油是能夠有個比較好的政策支持的,並且能夠更好的促進中國石油的發展。很多時候中國石油是能夠讓自己有一個更好的政策支持自己的。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大家有什麼想法嗎?歡迎在評論區里留言。
3. 國際油價顯著下跌,疫情對油價的影響有哪些
疫情發生後,人們的生活和工作都受到了影響,油價也受到了疫情的影響,因為運費和原材料都出現了漲價,所以油價也出現了幾連漲。因為國際原油價格顯著下跌,所以疫情也對油價有了很大的影響,油價開始往下降了。
油價持續上漲
疫情期間油價的起伏,和很多原因有關,和國際原油價格有關,和疫情有關,和原材料上漲有關,和運輸費用有關。很多有車一族都希望油價能保持在一個平穩的價格上,不要受到一些財團的操控,導致原油價格上漲,都是油價上漲,希望疫情早點過去,希望戰爭早日結束,恢復我們以往的平靜。
4. 新冠疫情急劇拉低原油價格,會對石油出產國造成什麼影響
因為新冠疫情的影響,導致整個國家的都必須在家呆夠14天,只有這樣才能確定是否被感染,這樣才能達到最好的控制效果。而因為國家停工的影響導致對石油的需求下降,當然除此之外停工這些天對於國際上的經濟沖擊也是十分巨大的,所以現在國際市場的已經出現疲軟的現象。原油價格的降低,對於本來就依靠石油出口獲得經濟收入的原油出口國損失了一大筆經濟收入,不僅如此國內的經濟也會因此收到影響。
當國際經濟出現動盪時,人民都回選擇購買黃金這樣的硬通貨,而原油的需求就會明顯的下降。這些依靠原油出口發展經濟的國家,就會缺少一大批經濟收入,國家財政上少一大筆,國內經濟自然收到沖擊。所以說這對於石油出口國造成巨大的影響,經濟發展都會出現停滯。
5. 國際油價突破60美元,是否意味著石油行業即將回暖
眾所周知,每一個地區都會根據食物和商品本身的價格制定各種商品的售價。現如今,國際油價已經突破了60美元,我覺得這意味著石油行業即將迎來全新的上升空間。全世界各國的私家車數量屢次增加,這也意味著許多國家居民非常重視石油的價格,並且上升的石油價格也會導致家庭內部出現大的開支和花銷。然而,每一個商品的價格絕對不會因為消費者開銷過大而下跌,這些商品會因為市場供應關系而做出極大的調整。雖然我國並不缺乏相應的石油資源,我國已經與原油產地簽訂了良好互惠的合同。但是世界上並不發達的國家仍然缺乏大量的石油,這也導致石油市場會隨著每個國家石油需求量進行最大的調整,首當其中發生變化的就是石油的價格。
如果你認為自己並不會因為私家車而增加日常的開銷,那麼你在現實生活中也會遇到許許多多的石油相關產品。或許每一個人對石油產品擁有不同的概念,但是現實生活中的許多商品都是由石油進一步加工而來。石油價格變高之後,這些商品的售價也會發生巨大的變化。總的來說,這也意味著石油行業即將恢復如初。
6. 新冠疫情在全球不斷蔓延,會給國際石油市場帶來哪些風險沖擊
肺炎疫情橫掃全球之時,導致人們的社會活動不斷減少。石油作為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產原料和能源,自然受到影響,價格不斷下跌。
新冠疫情在我國漸漸被控制住,但是卻在全球迅速蔓延開來。至今,韓國、美國、日本、以及歐洲等國家紛紛中招。一些歐洲國家也從傲慢的嘲笑,變成了驚慌的恐懼。這場疫情除了對人的生命產生影響之外,對全球經濟的影響也是巨大的,其中就包括石油價格。
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說,疫情現在在全球全面爆發,影響到的將不僅僅是用油大國,產油大國也必將受到影響。屆時,產油國的產油數量就會減少,這將會直接反映在油價上,使得油價將會回到一個相對合理的高位處。
雖然石油價格下跌,對產油大國的利益帶來了損失。但是,石油便宜了,自然讓使用石油作為生產原料的行業降低了成本,提高利潤。因此,世界的經濟是一個圓,一個地方利益受到損害,必定在其他地方得到補充,如此往復生生不息。
7. 疫情以來,為何國內油價久未反彈
近期,因國際油價整體處於下行,跌破了40美元/桶的地板價,國內油價也迎來了新一輪的下調。同時,這也是國內成品油價在今年內的第五次下調,這次下調再度觸及「地板價」政策。
對於有車一族來說,出行成本的下降無疑是一件好事。但對於路面來說,卻是交通承載能力日益嚴峻的問題。因為用車成本的下降不但會導致人們更願意開車出門,還潛在提高了人們買車的可能性,導致汽車保有量進一步上升,從而加劇路面的擁堵。
因此,從短期來說,油價下降於國內以利好為主。但從長遠來看,油價持續走低所引發的連鎖反應也是我們需要注意的。
(圖片來源網路,侵刪)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8. 為什麼高盛說「疫情或將永遠改變石油行業」
先說結論,疫情將美國從世界原油供給體系中踢除,深刻的改變了石油行業!
首先我們從疫情發生前的世界原油出口形勢來分析一下原油行業:全球主要的原油出口地有幾個:1、以沙特為代表的中東地區;2、俄羅斯;3、以委內瑞拉為代表的南美;4、北美地區。
1.美國的開采情況
由於開采技術的提升和全球對輕質低硫原油需求增加推動,美國已經成為了全球主要的原油輸出國之一。在2019年6月,美國曾一度超越沙烏地阿拉伯,成為全球最大原油出口國,日均出口量超過300萬桶。能源貿易也成為了美國經濟支柱的一部分。
由於美國的原油主要是頁岩油,主要使用水力壓裂法,需要藉助高壓把化學物質與大量水、泥沙的混合物注入地下,壓裂油井附近的岩層構造,進而採集原油和天然氣。這樣的開采方式導致了美國的原油開采成本較高,達到了46美元以上。
2.中東的開采情況
以沙特為代表的中東,由於其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實現了原油的天然累計,用調侃的話來說,就是你在中東的土地上隨便打一個洞,都可以看到石油從中流出來。由於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沙特等國開采原油的成本很低,大約在17美元左右。
3.俄羅斯的開采情況
根據沙特阿美的IPO招股說明書,俄羅斯布倫特原油的開采成本超過40美元/桶(含稅),但由於俄羅斯石油行業的高稅率,除稅後的開采成本應該在20美元左右。
在疫情發生前,國際油價保持在較高水平,倫敦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一度創下達到75.6美元/桶的高點。在這種情況下,即便是開采成本較高的北美地區,原油出口也能得到豐富的利潤,這極大的促進了北美地區頁岩油行業的發展,世界原油供應體系基本形成了美國-沙特(中東)-俄羅斯三角供應體系(委內瑞拉因為受到制裁,出口量有限)。
我們再來看一看疫情之後的石油市場情況:由於疫情的發生,全球主要經濟體的生產和消費都出現了大幅的萎縮,經濟衰退風險加劇,原油需求量急劇下降。同時由於俄羅斯無法和歐佩克達成原油限產協議,國際油價迅速下跌。截至發稿,NYMEX原油報價20.19美元/桶;布倫特原油當月連續報價在25.29美元/桶。據此價格我們來分析一下石油出口國的盈利情況,在主要的原油出口國中:沙特為代表的中東地區出口原油,還有一定的盈利空間;俄羅斯出口原油,基本保本; 美國出口原油,每桶要虧損20美元以上!
美國剛剛成為了世界原油出口的主要國之一,這個價格意味著,美國在今年的能源出口幾乎萎縮為0,同時將大大的抑制美國的石油開采活動,新增油井會大大的減少,原有的開采企業可能面臨破產潮。 全球原油供給將從美國-沙特(中東)-俄羅斯三角供應體系演變為沙特(中東)-俄羅斯的兩極供應體系。
同時由於油井的開發屬於資本密集型行業,需要一定的培育周期,一旦美國的石油(頁岩油)行業被抑制,美國要再次重啟該行業需要大量的時間和資金。在此之下,世界原油行業將發生重大的改變。
我想這也就是題主所說的:高盛說「疫情或將永遠改變石油行業」。
沙特、俄羅斯兩桶油把持石油價格,一招鮮吃遍天,還製造石油只夠人類使用幾十年的假新聞。
世道變了頁岩油革命發力了!2017年5月北美的頁岩產量達到了世界原油總產量的6%,為528萬桶/天,2019年4月,美國頁岩油達到了859萬桶/天,到2019年12月,美國二疊紀盆地、巴肯、鷹灘等七大產區頁岩油產量突破900萬桶/天,占原油總產量的70%,美國日產原油1290萬桶/天,已經是地球上第一大產油國。
這次沙特俄羅斯趁著新冠疫情危機全球股市暴跌之際,發動價格戰,劍指頁岩油這個打破他們美夢的「惡魔」,不把頁岩油革命之火撲滅誓不罷休。
特朗普的特點就是反應慢,戰火已經讓頁岩油公司岌岌可危,他還沒想明白呢。別想了,三桶油一起談判吧。
現在明白了為什麼特朗普不想跟伊朗開戰?美國制裁伊朗、委內瑞拉依然不改世界石油供過於求的局面。特朗普制裁北溪2號,無非自己多賣石油。特朗普是不是讓沙特多折騰一會兒呢?滅掉沙特才能啟動油價上漲。
疫情只是國際能源轉折的開始。其他國家學會了開采頁岩油,石油比水便宜就是長期真理。
依靠石油單一產業的國家,要勒緊褲腰帶過20年苦日子。
確實是這個樣子,幾年前沙特為了打擊美國的頁岩油,把油價打到了30美元左右。但是因為需求端還很活躍,再加上沙特本身的財政無法支撐他這個計劃,低油價一共也沒持續去幾個月。
這次疫情直接從需求端開了刀,石油需求可能一時半會上不來,因為疫情結束不知道2020年能不能完全過去。現在雖然歐美已經到達了一個新高峰,但是有些國家我們還沒有看到是什麼樣的情況,比如印度,未來會不會爆出更大的瓜?我們不得而知。
所以,2020年內石油的需求端都不會有明顯的上漲,這確實改變了國際能源的格局。就拿美國的頁岩油行業來說,這次疫情對他們來說將是一次大洗牌。現在小型的頁岩油企業幾乎都扛不住了。但這對於大的能源巨頭來說,卻是一個非常大的收購並購機會。
當這些小的頁岩油企業倒下時,有實力的大型能源企業會把這些倒下的企業收購,好的資產剝離,壞的資產扔掉。預計在2020年結束後,疫情結束後,美國的頁岩油企業會出現新的能源巨頭。
經過這一大輪大魚吃小魚後,美國的能源企業才具有了在能源行業跟沙特俄羅斯群雄逐鹿的實力。這時候才會有真正的三足鼎立的情形出現。在此之前美國雖然石油產量高,但是並沒有集中,無法形成有效的定價權。在此之後,可能他們就有了。
對於能源需求過來說,疫情打壓了油價,對他們好處十分明顯。但是當疫情結束之後,等需求上來之後,美國的頁岩油將成長為另一個巨頭,能源市場又多了一個屠夫。
高盛所表達的意思很明確:優勝劣汰,低需求下必將重新洗牌行業內的企業。
隨著疫情持續在海外蔓延,全球100多個國家不同程度受到疫情的沖擊,經濟和消費均放緩,其中航空業、航空運輸業、傳統運輸業等此類原油消耗高的行業對原油需求量同樣下降, 更悲觀的預測是:航空業和全球通勤者的原油需求將永遠不會回到疫情爆發前消耗量1600萬桶/天的水平。
據有關機構預測, 全球范圍內4月份對原油的需求量會暴跌1870萬桶/天,超過3月份暴跌1050萬桶/天的數據;本周全球原油需求量將同比下降25%,下降2600萬桶/天;原油期貨指數方面,WIT本月累計跌幅50%、布倫特原油跌幅超過65%; 並且新冠疫情已經造成全球萬餘人死亡,未來全球經濟將處於「停滯」狀態。
這意味著沙特和俄羅斯「自殺式」的原油擴產、降價越來越變的無關緊要,因為原油需求量驟降,再低的價格也沒有「買主」。甚至各國原油儲藏庫的庫容基本都已經「爆倉」了。
(圖: 歷史 上油價最大單日跌幅)
所以,高盛的第一層意思是,原油需求量暴跌,必將導致全球范圍內原油開采企業、油品加工提煉企業、油品經銷商重新洗牌。 那些本身開采成本就高的企業因原油價格暴跌,無法覆蓋成本而倒閉或被吞並,而需求量驟降也將使市場份額小的油品經銷商陷入破產的邊緣。
另一方面,倒閉的原油開采商、原油提煉商將會造成全球原油開采能力縮減。 疫情以後,原油需求量重新回升之後,全球將面臨因開采能力有限而造成原油供應能力不足的風險,從而推動原油價格上漲。
結語:總之,高盛想表達的意思是在此原油需求量低迷的形勢下,原油周邊企業將會出現重新洗牌的現象,優質企業會存活下來,整個行業的相關企業數量會減少。而當原油市場走出低迷時,可能面臨原油開采能力不足的問題,而且還會面臨資金不足的問題,這會推動原油價格上漲。
疫情對原油行業的影響很大,一定程度上或許真的就會改變石油行業的格局!
經濟學的正向思維是需求決定供應!
受疫情的影響,世界范圍內對原油的需求大減,這將驅動原油供應下降。這是理想的供需平衡市場狀態,最重要的目的是維持原油價格的穩定。
而事實上並非如此,原油的產量相對集中於幾大組織:
以沙特為首的OPEC組織,他們掌握世界上儲量最多、產量最大、開采成本最便宜的原油;以美國為首的國際原油財團,他們掌控國際原油的定價權力,掌握頁油生產技術;以俄羅斯為首的原油輸出定向國家,掌握西歐等周邊國家的原油市場。
每個集團都有自己的原油優勢,這決定了三者之間存在明顯的競爭關系!
高儲量、高供應、低成本的原油集團OPEC組織希望擴大市場份額,但政治、軍事以及國際地位等的弱勢要求他們只能通過增產降價來提高自己的競爭能力;
掌握國際原油定價權的美國憑借其霸主地位,意圖通過金融手段來控制原油價格,保證自身頁油權益;
掌握周邊市場份額的俄羅斯也需要通過資源、甚至軍事脅迫保證自己的出口市場。
這就決定了,面對世界性原油需求下行的狀態下,三個利益集團必然會把存量市場蛋糕保護好,甚至去借機搶奪多方市場蛋糕。
而疫情導致的世界性原油需求下行,這種情況下,美國的定價作用略佔下風,OPEC和俄羅斯藉助成本優勢和市場優勢通過增產壓低低油價,成功打擊了美國原油在國際上的市場份額。
而忙於國內疫情防控的美國,面對感染人數的激增、金融市場的崩潰,基本上無暇顧及原油問題。
所以,給了沙、俄兩國「痛打落水狗」的機會。且這種局面會因疫情的影響而長期持續。
當然,隨著疫情的防控,當美國精力恢復以後,還是會認真的處理這個問題,這就是後話了!且聽以後調侃......
高盛說疫情或將永遠改變石油行業,是有一定道理的。
由於頁岩油的開采,全球石油早就供不應求了。當石油輸出國組織和俄羅斯等產油國還在妄圖和以往一樣,通過限制產量來維持市場價格時,美國的頁岩油企業根本不管他們的產量如何,不斷擴大頁岩油在全球原油市場上的市場份額。
俄羅斯之所以不再願意限產,就是因為俄羅斯讓出的市場份額都讓美國人的頁岩油佔領了。而頁岩油隨著技術的發展,成本越來越低。埃克森美孚的開采成本已經低到15美元一桶了。繼續通過限產維持石油高價已經不太可能了。
疫情使得消費突然消失,油價不得不大跌,但投資者看到了石油市場的結果性問題,油價一口氣跌下20美元/桶。顯然短期內不可能再漲回原有水平了。
而隨著新能源行業,尤其是新能源 汽車 的發展,石油的需求早就過了高點,未來在供過於求的市場結構下,油價很可能沒有機會再漲到原有高價。石油行業或許已經被永遠改變了。
高盛是一家美國的公司,石油行業對美國的重要性、對美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為排名第一的大宗商品,石油其實就是美元結算的最重要的依仗。高盛這么說,可能有居安思危的意思在裡面,但是這次疫情只會改變石油行業的內部結構,不會改變國際石油的整體格局。
隨著海外疫情的不斷爆發,世界經濟可以說已經陷入停滯,需求銳減,原油價格一度跌破每桶20美元,因為需求的大量減少,石油價格將在低位運行保持很長時間,而在這樣的情況下,大量生產成本比較高的石油公司,尤其是美國的頁岩油企業就很有可能破產,因此這次疫情如果持續較長時間,那麼會是石油行業一個大洗牌的機會,一些競爭力差的石油企業就會被淘汰,被收購兼並,這對石油行業來說,毫無疑問影響非常大,但是石油作為當前地球上最重要的能源和工業原料,其地位在很長時間內都不會動搖的,因此,這次疫情更多的是從產業內部影響,比如加速淘汰落後企業,實力強的企業通過整合產業資源,反而有可能獲得更好的發展機會,比如收購破產企業的油井和開采設備、吸納優秀人才等等,但是國際石油格局是不會變化的,因為石油這種商品,只要資源在,主導企業就不會有問題,比如我們的三桶油就是這樣,石油越跌三桶油反而會得利,但是就國際石油格局來說,將來還是美國、俄羅斯、中東這些產油大國說了算,所以說疫情改變的只是行業內部,國際石油格局不會變的。
海外疫情不斷惡化,沙俄油價戰毫無緩和跡象,國際油價持續保持在低位,如果這種情況延續下去的話,世界石油市場就會重新洗牌,誰的開采成本高誰就會被最先淘汰出局。如果按這個邏輯推理的話,美國頁岩油是最先被淘汰出局的,因為美國頁岩油開采成本最高。但是,很多時候,現實和邏輯是不一樣的,沙特想用油價把美國頁岩油淘汰出石油供給市場,這可能嗎?成功的概率很低。
首先,供需關系看
現在頁岩油產量是世界第一,比沙特和俄羅斯還要高,沒有了頁岩油誰來填補這一塊,前提還要把油價維持在低位,只要油價漲到50美元以上,頁岩油就存在利潤空間,就會死灰復燃。當前世界,歐美國家發展到了瓶頸,用多少油基本穩定了,可發展中國家的用油量還在上升,這也是一塊缺口。因此,沒有頁岩油,只靠傳統石油根本就填不上這個坑。
其次,美國不是一個按常理出牌的國家
美國是什麼國家,是世界霸主,軍事,經濟、外交、金融無一不是,石油這樣一個大市場想要把美國踢出去,可能嗎?想想當年美國沒有頁岩油時,都會想辦法控制石油,把美元和石油捆綁在一起,更不用說現在有了頁岩油了。不要小看美國,有的是辦法讓油價恢復正常,只是現在被疫情和經濟拖累而已,什麼時間有餘力了,有的是辦法搶占石油市場。比如增加石油的進口關稅,這樣就可以保住本國的市場,日本國內寧願吃著天價的大米,也不降低糧食關稅,美國不會嗎。還可以挑起戰爭,沙特不聽話,在中東再扶持一個傀儡去搞沙特,或在沙特內部搞一場政變,這種事對美國來說手到擒來,只要有美元,總有勢力會出頭。
最後,疫情影響,經濟危機只是暫時影響了石油需求,終究會恢復正常
現在石油需求因為疫情和經濟危機影響下下降,但這種情況終久不會持續,能持續多久不好說,美國頁岩油企業在美聯儲背後支撐下如果挺過去也不是不可能,再說了,美國是一個多元化國家, 科技 、石油、地產、服務業齊頭並進,不向沙特和俄羅斯,國家收入太單一,最後誰先抗不住,真不好說。
總結,疫情或將永遠改變石油行業,只能說有這種可能,但可能太小。如此大的一塊肥肉放在美國的面前,美國會不動心才怪,何況美國已經嘗過個中滋味,國家強大了,再加上不要臉的特性,還有什麼是不可能的嗎。
很多人誤解高盛的意思了,當前的新能源想要完整地替代當前的石油他至少還要需要10~20年的時間發展周期。所以在短期內石油交易市場依舊是全球工業化的核心,石油市場之前延伸出來的所有產業鏈,在未來的二三十年裡依舊還會延續它的傳統。而高盛所說的意思,並不是經過此次疫情的影響之後,石油行業將開始徹底的衰退下去,反而是當前的新型冠狀病毒在全球范圍內的爆發會引起石油行業內部的競爭洗牌格局呈現出新的巨頭。
所以高盛這里的意思很有可能指代的是當前的美國頁岩油企業,這次石油價格戰的主要挑起對象就是中東產油國也就是我們所說的OPEC,以及聯合俄羅斯共同抵制,和打擊當前的美國頁岩油企業。2016年中東主要產油國與俄羅斯達成主要的能源交易協議,就是大家一起共同減產提高價格,但是這個減產所空出來的市場卻全部被美國依然由企業占據而去。
2019年美國已經一躍成為世界第一大石油出口國,它的頁岩油 科技 經過改革之後,產油量提升了34%每年提升30%左右,2019年10月份它的產油量已經達到了驚人的1250萬桶每日。而沙特之前的最大單日產量也才1200萬桶,俄羅斯就更達不到這個水平了。即便是俄羅斯4月份開始增產也是需要一段時間才能達到1300萬桶每日。
所以高盛的意思,我們到這里基本上就清晰了,它指的就是當前沙特聯合中東其他產油國以及俄羅斯率先打擊當前的美國頁岩油產業,而在這個相互價格戰中,基本上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這同樣會改變當前的行業競爭格局,尤其是世界能源市場的供應量和增量市場。
高盛說疫情或將永遠改變石油行業。
其實說實話,疫情為什麼會改變石油行業呢?因為這一波疫情引起的是,整個全世界各國都在封鎖,不允許任何人進來。
既是沒有封鎖國家的,那些國家也是要求在進入國家內,先隔離14天,這其實對於外貿的影響是非常大的,而石油行業是你自己的國家在,但不代表你國家會把所有的石油都會用掉,這就意味著你的外貿出口消失了。
一旦外貿出口消失,那石油的外銷會大打折扣。
從這一點而言會直接改變石油的行業格局。
還有一點是這一波疫情的同時,石油行業都在出現問題,石油的價格出現了大幅度的下跌,短短的,不到一個季度下跌了將近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