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中國海底有多少石油
擴展閱讀
磨鏈鋸用什麼工具好 2025-02-09 11:12:58
鞍山哪裡有農產品出口 2025-02-09 11:06:09

中國海底有多少石油

發布時間: 2023-08-23 07:17:34

A. 海底石油資源主要分布在哪個區域

我國海底石油資源主要分布在東海,南海,渤海和台灣海峽
根據我國勘探成果預測,在渤海、黃海、東海及南海北部大陸架海域,石油資源量就達到275.3億噸,天然氣資源量達到10.6萬億立方米。我國石油資源的平均探明率為38.9%,海洋僅為12.3%,遠遠低於世界平均73%的探明率;我國天然氣平均探明率為23%,海洋為10.9%,而世界平均探明率在60.5%左右。我國海洋油氣資源在勘探上整體處於早中期階段。近年來近海大陸架上的渤海、北部灣、珠江口、鶯瓊、南黃海、東海等六大沉積盆地,都發現了豐富的油氣資源。
國外有人估計,中國近海石油儲量約40億噸(300億桶),其中渤、黃海各為7.47億噸(56億桶),東海為17億噸(128.4億桶),南海(包括台灣海峽)為11億噸(80.3億桶)。這一預測可能偏低。有的外國人則認為,僅渤海灣海底石油儲量即達50~100億噸(375~750億桶),釣魚島周圍東海大陸架一個地區約150億噸(1125億桶)。就按國外的估計數,中國近海的石油儲量大約與中國陸上的石油儲量相當,約40~150億噸(300~1125億桶)。無疑,中國是世界海洋油氣資源豐富的國家之一。

B. 渤海是我國的內海,主要資源有哪些

渤海是我國的內海,主要資源有漁業、港口、石油、旅遊和海鹽等。
1、漁業資源。渤海水質肥沃,營養鹽含量高,餌料生物十分豐富,浮游植物年生產量1.4億噸,魚類年生產量49萬噸。渤海是黃渤海漁業的搖籃,是多種魚、蝦、蟹、貝類繁殖、棲息、生長的良好場所,故有「聚寶盆」之稱。對蝦、毛蝦、小黃魚、帶魚是最重要的經濟種類。
2、港口。渤海港口具有分布密度高,大型港口及能源出口港多,自然地理條件好,經濟發達,腹地廣闊,資源豐富等優勢,是我國北方對外貿易的重要海上通道。已建和宜建港口100多處。
3、石油、天然氣。渤海石油和天然氣資源十分豐富,整個渤海地區就是一個巨大的含油構造,濱海的勝利、大港、遼河油田和海上油田連成一片,渤海已成為我國第二個大慶。
4、旅遊資源。渤海沿岸自然風景優美,名勝古跡眾多,充分具備了以陽光、海水、沙灘、綠色、動物為主題的溫帶海濱旅遊度假資源條件。
5、海鹽資源。渤海是我國最大的鹽業生產基地,底質和氣候條件非常適宜鹽業生產。我國四大海鹽產區中,渤海就有長蘆、遼東灣、萊州灣三個。萊洲灣沿岸地下鹵水儲量豐富,達76億立方米,摺合含鹽量8億多噸,是罕見的儲量大、埋藏淺、濃度高的「液體鹽場」。

C. 海底有哪些礦產資源

海底的礦產資源有:石油、天然氣、煤、鐵等固體礦產、海濱砂礦、多金屬結核和富鈷錳結殼、可燃冰。

據估計,世界石油極限儲量1萬億噸,可采儲量3000億噸,其中海底石油1350億噸;世界天然氣儲量255~280億立方米,海洋儲量佔140億立方米。

上世紀末,海洋石油年產量達30億噸,佔世界石油總產量的50%。我國在臨近各海域油氣儲藏量約40~50億噸。由於發現豐富的海洋油氣資源,我國有可能成為世界五大石油生產國之一。

海底礦產資源的分布:

分布於水深4,000~6,000米海底,富含銅、鎳、鈷、錳等金屬的多金屬結核。分布於海底山表面的富鈷結殼和分布於大洋中脊和斷裂活動帶的熱液多金屬硫化物。生活於深海熱液噴口區和海山區的生物群落,因其生存的特殊環境,其保護和利用已引起國際社會的高度重視。

現今主要發現於大陸邊緣的天然氣水合物,其總量換算成甲烷氣體約為1.8-2.1X1016m3,大約相當於全世界煤、石油和天然氣等總儲量的兩倍,被認為是一種潛力很大、可供21世紀開發的新型能源。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海底資源

D. 說一說,我國近海石油資源的分布情況。

我國石油資源最終可采儲量約為130億―150億噸,僅佔世界總量的3%左右。到2000年底,我國石油剩餘可采儲量為24.6億噸,僅佔世界總量的1.8%。我國石油可采資源量的豐度值(單位國土面積資源量)約為世界平均值的57%,剩餘可采儲量豐度值僅為世界平均值的37%。

我國石油資源集中分布在渤海灣、松遼、塔里木、鄂爾多斯、准噶爾、珠江口、柴達木和東海陸架八大盆地,其可采資源量172億噸,佔全國的81.13%;天然氣資源集中分布在塔里木、四川、鄂爾多斯、東海陸架、柴達木、松遼、鶯歌海、瓊東南和渤海灣九大盆地,其可采資源量18.4萬億立方米,佔全國的83.64%。

從資源深度分布看,我國石油可采資源有80%集中分布在淺層(<2000米)和中深層(2000米~35 00米),而深層(3500米~4500米)和超深層(<4500米)分布較少;天然氣資源在淺層、中深層、深層和超深層分布卻相對比較均勻。

從地理環境分布看,我國石油可采資源有76%分布在平原、淺海、戈壁和沙漠,天然氣可采資源有74%分布在淺海、沙漠、山地、平原和戈壁。

從資源品位看,我國石油可采資源中優質資源佔63%,低滲透資源佔28%,重油佔9%;天然氣可采資源中優質資源佔76%,低滲透資源佔24%。

截至2004年底,我國石油探明可采儲量67.91億噸,待探明可采資源量近144億噸,石油可采資源探明程度32.03%,處在勘探中期階段,近中期儲量發現處在穩步增長階段;天然氣探明可采儲量2.76萬億立方米,待探明可采資源量19.24萬億立方米,天然氣可采資源探明程度僅為12.55%,處在勘探早期階段,近中期儲量發現有望快速增長。

自上世紀50年代初期以來,我國先後在82個主要的大中型沉積盆地開展了油氣勘探,發現油田500多個。以下是我國主要的陸上石油產地。

大慶油田:
位於黑龍江省西部,松嫩平原中部,地處哈爾濱、齊齊哈爾市這間。油田南北長140公里,東西最寬處70公里,總面積5470平方公里。1960年3月黨中央批准開展石油會戰,1963年形成了600萬噸的生產能力,當年生產原油439萬噸,對實現中國石油自給自足起到了決定性作用。1976年原油產量突破5000萬噸成為我國第一大油田。目前,大慶油田採用新工藝、新技術使原油產量仍然保持在5000萬噸以上。

勝利油田:
地處山東北部渤海之濱的黃河三角洲地帶,主要分布在東營、濱洲、德洲、濟南、濰坊、淄博、聊城、煙台等8個城市的28個縣(區)境內,主要開采范圍約4.4平方公里,是我要第二大油田。

遼河油田:
主要分布在遼河中上游平原以及內蒙古東部和遼東灣灘海地區。已開發建設26個油田,建成興隆台、曙光、歡喜嶺、錦州、高升、沈陽、茨榆坨、冷家、科爾沁等9個主要生產基地,地跨遼寧省和內蒙古自治區的13市(地)32縣(旗),總面積10萬平方公里,產量居全國第三位。

克拉瑪依油田:
地處新疆克拉瑪依市。40年來在准噶爾盆地和塔里木盆地找到了19個油氣田,以克拉瑪依為主,開發了15個油氣田,建成了792萬噸原油配套生產能力(稀油603.1萬噸,稠油188.9萬噸),從1900年起,陸上原油產量居全國第四位。
四川油田:

地處四川盆地,已有60年的歷史,發現油田12個。在盆地內建成南部、西南部、西北部、東部4個氣區。目前生產天然氣產量佔全國總量近一半,是我國第一大氣田。

華北油田:
位於河北省中部冀中平原的任丘市,包括京、冀、晉、蒙區域內油氣生產區。1975年,冀中平原上的一口探井任4噴出日產千噸高產工業油流,發現了我國最大的碳酸鹽岩潛山大油田任丘油田。1978年原油產量達到1723萬噸,為當年全國原油產量突破1億噸做出了重要貢獻。直到1986年,保持年產量原油1千萬噸達10年之久。目前原油產量約400多萬噸。

大港油田:
位於天津市大港區,其勘探地域遼闊,包括大港探區及新疆尤爾都斯盆地,總勘探面積34629平方公里,其中大港探區18628平方公里。現已在大港探區建成投產15個油氣田24個開發區,形成年產原油430萬噸和天然氣3.8億立方米生產能力。目前,發現了千米橋等上億噸含油氣構造,為老油田的增儲上產開辟了新的油氣區。

中原油田:
地處河南省濮陽地區,於1975年發現,經過20年的勘探開發建設,已累計探明石油地質儲量4.55億噸,探明天然氣地質儲量395.7億立方米,累計生產原油7723萬噸、天然氣133.8億立方米。現已是我國東部地區重要的石油天然氣生產基地之一。

吉林油田:
地處吉林省扶餘地區,油氣勘探開發在吉林省境內的兩大盆地展開,先後發現並探明了18個油田,其中扶余、新民兩個油田是儲量超億噸的大型油田,油田生產已達到年產原油350萬噸以上,形萬了原油加工能力70萬噸特大型企業的生產規模。

河南油田:
地處豫西南的南陽盆地,礦區橫跨南陽、駐馬店、平頂山三地市,分布在新野、唐河等8縣境內。已累計找到14個油田,探明石油地質儲量1.7億噸及含油麵積117.9平方公里。

長慶油田:
勘探區域主要在陝甘寧盆地,勘探總面積約37萬平方公里。油氣勘探開發建設始於1970年,先後找到了油氣田22個,其中油田19個,累計探明油氣地質儲量54188.8萬噸(含天然氣探明儲量2330.08億立方米),目前已成為我國主要的天然氣產區,並成為北京天然氣的主要輸送基地。

江漢油田:
是我國中南地區重要的綜合型石油基地。油田主要分布在湖北省境內的潛江、荊沙等7個市縣和山東壽光市、廣饒縣以及湖南省境內衡陽市。先後發現24個油氣田,探明含油麵積139.6平方公里、含氣面積71.04平方公里,累計生產原油2118.73萬噸、天然氣9.54億立方米。

江蘇油田:
油區主要分布在江蘇的揚州、鹽城、淮陰、鎮江4個地區8個縣市,已投入開發的油氣田22個。目前勘探的主要對象在蘇北盆地東台坳陷。

青海油田:
位於青海省西北部柴達木盆地。盆地面積約25萬平方公里,沉積面積12萬平方公里,具有油氣遠景的中新生界沉積面積約9.6萬平方公里。目前,已探明油田16個,氣田6個。

塔里木油田:
位於新疆南部的塔里木盆地。東西長1400公里,南北最寬外520公里,總面積56萬平方公里,是我國最大和內陸盆地。中部是號稱「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瑪干大沙漠。1988年輪南2井噴出高產油氣流後,經過7年的勘探,已探明9個大中型油氣田、26個含油氣構造,累計探明油氣地質儲量3.78億噸,具備年產500萬噸原油;100萬噸凝折、25億立方米天然氣的資源保證。

吐哈油田:
位於新疆吐魯番、哈密盆地境內,負責吐魯番、哈密盆地的石油勘探。盆地東西長600公、南北寬130公里,面積約5。3萬平方公里。於1991年2月全面展開吐哈石油勘探開發會戰。截止1995年底,共發現鄯善、溫吉桑等14個油氣油田和6個含油氣構造探明含油氣面積178.1平方公里,累計探明石油地質儲量2.08億噸、天然氣儲量731億立方米。

玉門油田:
位於甘肅玉門市境內,總面積114.37平方公里。油田於1939年投入開發,1959生產原油曾達到140.29萬噸,占當年全國原油產量的50.9。創造了70年代60萬噸穩產10年和80年代50萬噸穩產10的優異成績。譽為中國石油工業的搖籃。

除陸地石油資源外,我國的海洋油氣資源也十分豐富。中國近海海域發育了一系列沉積盆地,總面積達近百萬平方公里,具有豐富的含油氣遠景。這些沉積盆地自北向南包括:渤海盆地、北黃海盆地、南黃海盆地、東海盆地、沖繩海槽盆地、台西盆地、台西南盆地、台西南盆地、台東盆地、珠江口盆地、北部灣盆地、鶯歌海——瓊東南盆地、南海南部諸盆地等。中國海上油氣勘探主要集中於渤海、黃海、東海及南海北部大陸架。

1966年聯合國亞洲及遠東經濟委員會經過對包括釣魚島列島在內的我國東部海底資源的勘察,得出的結論是,東海大陸架可能是世界上最豐富的油田之一,釣魚島附近水域可以成為「第二個中東」。據我國科學家1982年估計,釣魚島周圍海域的石油儲量約為30億~70億噸。還有資料反映,該海域海底石油儲量約為800億桶,超過100億噸。

南海海域更是石油寶庫。中國對南海勘探的海域面積僅有16萬平方千米,發現的石油儲量達52.2億噸,南海油氣資源可開發價值超過20億萬元人民幣,在未來20年內只要開發30,每年可以為中國GDP增長貢獻1~2個百分點。而有資料顯示,僅在南海的曾母盆地、沙巴盆地、萬安盆地的石油總儲量就將近200億噸,是世界上尚待開發的大型油藏,其中有一半以上的儲量分布在應劃歸中國管轄的海域。經初步估計,整個南海的石油地質儲量大致在230億至300億噸之間,約佔中國總資源量的三分之一,屬於世界四大海洋油氣聚集中心之一,有「第二個波斯灣」之稱。據中海油2003年年報顯示,該公司在南海西部及南海東部的產區,截至2003年底的石油凈探明儲量為6.01億桶,佔中海油已探明儲量的42.53。
到目前為止,渤海灣地區已發現7個億噸級油田,其中渤海中部的蓬萊19-3油田是迄今為止中國最大的海上油田,又是中國目前第二大整裝油田,探明儲量達6億噸,僅次於大慶油田。至2010年,渤海海上油田的產量將達到5550萬噸油當量,成為中國油氣增長的主體。

E. 中國海底可燃冰儲量相當於1.5億噸石油

據媒體5月18日報道,由中國地質調查局組織實施的中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又稱可燃冰)試采,於18日在南海神狐海域實現連續8天穩定產氣,據了解,南海神狐海域有11個礦體、面積128平方公里,資源儲存量1500億立方米,相當於1.5億噸石油儲量。

可燃冰試採的環境問題,主要是試采過程中是否發生不可控的可燃冰分解,導致甲烷泄漏,從而引起海底滑坡等地質災害,甚至是甲烷泄漏到海洋或者大氣中而引起環境問題,針對這些問題,在試采過程中,中國一方面根據水合物區海底地形地貌特徵、工程地質特徵、水合物儲層特徵,通過合理設計井位及降壓方案,從工程設計上避免發生甲烷泄漏所引發的環境和災害問題,另一方面通過布設海底地形、氣體滲漏等監測設備,構建了海水—海底—井下一體化環境安全監測體系,實現對溫度、壓力、甲烷濃度及海底穩定性參數的實時監測。

F. 中國的海洋資源有哪些

我國大陸位於西北太平洋沿岸,大陸海岸線長達18000多千米,海洋漁場面積200多萬平方千米,大陸架面積130多萬平方千米,擁有豐富的灘塗資源、海洋漁業資源、海洋礦產資源、港灣資源、海洋旅遊資源、海洋能源等海洋自然資源。我國的內水和領海面積約38萬平方千米,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因劃界工作尚未完成,確切面積還難於確定,估計為200萬平方千米左右。這些管轄海域是中華民族長期生存繁衍的重要基礎。我國還可以方便的進入世界大洋,開發利用公海和國際海底區域的海洋資源。

G. 南海有多少石油

「整個南海的石油地質儲量大致在230億至300億噸,約占我國總資源量的1/3,有『第二個波斯灣』之稱。」天然氣約82700億立方米。

H. 我國的海洋資源現狀

我國的海洋資源
1、海洋生物資源
中國海地跨溫帶、亞熱帶和熱帶3個氣候帶。大陸入海河流每年將約4.2億t的無機營養鹽類和有機物質帶入海洋,致使海域營養豐富,海洋生物物種繁多,已鑒定20278種。根據長期海洋捕撈生產和海洋生物調查,已經確認中國海域有浮游藻類1500多種,固著性藻類320多種,海洋動物共有12500多種,其中:無脊椎動物9000多種,脊椎動物3200多種。無脊椎動物中有浮游動物1000多種,軟體動物2500多種(頭足類100種左右),甲殼類約2900種,環節動物近900種。脊椎動物中以魚類為主,約近3000種,包括軟骨魚200多種,硬骨魚2700多種。
2、海洋礦產資源
中國大陸架海區含油氣盆地面積近70萬km2,共有大中型新生代沉積盆地16個。據國內外有關部門資源估計,我國大陸架海域蘊藏石油資源量150億-200億t,分別佔全國石油總資源量674億-787億t的18.3%-22.5%;據國家天然氣科技攻關最新成果,全國天然氣總資源量為43萬億m3,其中海域為14.09萬億m3。這充分展現近海油氣資源的良好勘探開發前景和油氣資源潛力的豐富。我國漫長海岸線上和海域蘊藏著極為豐富的砂礦資源,目前已探明具有工業價值的砂礦有:鋯石、錫石、獨居石、金紅石、鈦鐵礦、磷釔礦、磁鐵礦、鈮鉭鐵礦、褐釔鈮礦、砂金、金剛石和石英砂。
3、海洋化學(海水)資源
世界海洋海水的體積13.7萬億m3,其中含有80多種元素,還含有200萬億t重水(核聚變的原料)。海水資源可以分為兩大類,即海水中的水資源和化學元素資源。此外,還有一種特殊情況,即地下鹵水資源。我國渤海沿岸地下鹵水資源豐富,估計資源總量約為100億m3左右。海水可以直接利用,也可以淡化成為淡水資源;海水化學資源可分為海鹽、溴素、氯化鎂、氯化鉀、鈾、重水和其他可提取的化學元素;地下鹵水資源可分為海鹽、溴素、氯化鎂、氯化鉀、其他可提取的化學元素等。
4、海洋可再生能源資源
海洋可再生能源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溫差能和鹽差能等。中國潮汐能資源量約為1.1億kw,年發電量可達2750億kw小時,大部分分布在浙、閩兩省,約佔全國的81%。波浪能理論功率約為0.23億kw,主要分布在廣東、福建、浙江、海南和台灣的附近海域。我國潮流能可開發的裝機容量約為0.18億kw,年發電量約270億kw小時,主要在浙江、福建等省。另外流經東海的黑潮,動力能源更為可觀,估計為0.2億kw。溫差和鹽差能蘊藏量分別為1.5億kw和1.1億kw,兩者的總量超過海流能和潮汐能。
5、濱海旅遊資源
中國沿海地帶跨越熱帶、亞熱帶、溫帶3個氣候帶,具備「陽光、沙灘、海水、空氣、綠色」5個旅遊資源基本要素,旅遊資源種類繁多,數量豐富。據初步調查,中國有海濱旅遊景點1500多處,濱海沙灘100多處,其中最重要的有國務院公布的16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25處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30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以及5處國家海洋、海岸帶自然保護區。按資源類型分,共有273處主要景點,其中有45處海岸景點、15處最主要的島嶼景點、8處奇特景點、19處比較重要的生態景點、5處海底景點、62處比較著名的山嶽景點、以及119處比較有名的人文景點。
6、海岸帶土地資源
中國海岸帶地區的土地資源類型較多,有鹽土、沼澤土、風沙土、褐土等17個類型,53個亞類。海岸帶不僅現有土地資源豐富,而且是地球上唯一的自然造陸地區,據古地理研究,我國長江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平原、下遼河平原等,約有14萬-15萬km2的土地都是古海灣沉積而成。由於入海江河多,挾帶泥沙量比較大,河口三角洲淤積速度快。例如,黃河每年向海洋的輸沙量高達10多億t,河口灘塗平均每年淤長約2100hm2(3.2萬畝)。

I. 中國南海石油儲量是多少

南海石油儲量被越南菲律賓等國家搶走了「20座大慶」。
根據以往的消息披露統計:由美國人幫助越南,菲律賓在南中國海勘探開發的石油儲量超過了500億噸。這與中國27億噸儲量的大慶相比,接近20倍。對此大規模的資源流失,不得不引起我們的高度關注。

近30年來,南海周邊國家非法將300多萬平方公裏海洋面積,其中劃入各國版圖的面積約80萬平方公里。南沙群島主權屬我,有大量的史料和法理依據,在50年代之前也是英國出版的世界地圖、包括周邊菲律賓等國家所公認的。

然而,從60年代開始,隨著世人對海洋重要性認識的深化,周邊國家先後搶佔了我45個島礁,有幾個還是近幾年搶占的,其中。越南30個,菲律賓10個,馬來西亞5個。

我們提出「主權屬我」,但周邊國家在南沙佔領我40多個島礁,而我海峽兩岸僅進駐7個島礁。

我們提出「共同開發」,但是周邊國家每年在南沙開采幾千萬砘石油,我們為了維護周邊國家的友好關系,沒有撕破臉用武力去制止他們。而我們在南沙進行石油勘探卻遭到周邊國家的暴力阻撓和破壞而擱淺,至今我們還沒在南沙挖出一滴油。

現在情況是「只允許他們開發勘探了500多億噸儲量石油,而不允許我們開發三沙市范圍內的石油、天然氣」,這又如何體現「共同開發」呢?為此,我們一定要發動各方力量保護祖國藍色海洋資源。徹底改變南中國海「老虎不發威全當病貓欺、客氣當做福氣」的不公平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