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石油後加工是什麼
擴展閱讀
結婚鑽石哪個顏色最好 2025-02-09 08:52:21

石油後加工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3-08-23 15:45:37

㈠ 什麼是石油加工業

石油加工一般是指石油的粗加工,比如脫水,脫鹽等初步處理,很少涉及化學反應,一般都是物理處理,這種行業一般在產油地附近,應該是原料指向性的。

石油化工是指石油的後處理,比如裂解,催化裂化以及後續的產品比如丙烯等精細產品的加工,應該是市場指向型的。

(1)石油後加工是什麼擴展閱讀:

石化工業的主要原料是石油煉制過程中產生的各種石油餾分、煉廠氣、油田氣和天然氣。以石油餾分(主要是輕質油)為原料,通過烴類裂解和熱解氣分離,可製得乙烯、丙烯、丁二烯等烯烴和苯、甲苯、二甲苯等芳烴。芳烴也可以來自石油輕餾分的催化重整。

石油輕餾分和天然氣的蒸汽轉化和重油的部分氧化可制合成氣,然後制氨和制甲醇。以烯烴為原料,可生產各種醇、酮、醛、酸和環氧化合物。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烯烴和芳烴可以加工生產合成樹脂、合成橡膠、合成纖維等聚合物產品和表面活性劑等一系列精細化工產品。因此,石化工業的范疇已經擴展到聚合物化學工業和精細化工工業的大部分領域。

石油化工生產一般與石油煉制或天然氣加工相結合,相互提供原料、副產品或半成品,以提高經濟效益。

㈡ 石油開采出來後煉油的過程

石油煉制工業
石油煉制工業

石油工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把原油通過石油煉制過程加工為各種石油產品的工業。包括石油煉廠、石油煉制的研究和設計機構等,石油煉廠中的主要生產裝置通常有:原油蒸餾(常、減壓蒸餾)、熱裂化、催化裂化、加氫裂化、石油焦化、催化重整以及煉廠氣加工、石油產品精製等,主要生產汽油、噴氣燃料、煤油、柴油、燃料油、潤滑油、石油蠟、石油瀝青、石油焦和各種石油化工原料。

重要性 石油煉制工業和國民經濟的發展十分密切,無論工業、農業、交通運輸和國防建設都離不開石油產品。石油燃料是使用方便、較潔凈、能量利用效率較高的液體燃料。各種高速度、大功率的交通運輸工具和軍用機動設備,如飛機、汽車、內燃機車、拖拉機、坦克、船舶和艦艇,它們的燃料主要都是石油煉制工業提供的。一架波音707飛機飛行1000km要用噴氣燃料6t;一輛4t載重汽車百噸公里耗油約5kg;一輛 4t柴油汽車百噸公里耗柴油約3kg;一標准台拖拉機年耗柴油約4t以上。

處在運動中的機械,都需要一定數量的各種潤滑劑(潤滑油、潤滑脂),以減少機件的磨擦和延長使用壽命。當前,潤滑劑的品種達數百種,絕大多數是由石油煉制工業生產的。

石油煉制工業提供的石油化工原料,可用於生產合成纖維、合成橡膠、塑料以及化肥、農葯等。

世界概況 1984年,世界原油總加工能力約 3.7Gt,煉廠數約 700餘座。年加工量在70Mt以上者有11個國家,其中最大的是美國,約佔世界總量的五分之一,其次是蘇聯、日本和西歐一些國家(見表1984年世界主要國家原油加工能力和煉廠數)。為了節省投資和降低生產費用,現代煉油廠的年加工原油量均在3.5Mt以上,有的已超過10Mt。

世界主要煉油國家油品消費結構中,以汽油、柴油和燃料油的消費量最大。日本和西歐的一些國家因煤和天然氣短缺,電站鍋爐和工業窯爐大量使用原油常減壓蒸餾的渣油作為燃料油,因而煉油廠的加工深度較淺,催化裂化、石油焦化、加氫裂化等裝置所佔的比例較小。而美國等因煤和天然氣較多,可用作鍋爐燃料,還由於汽油需用量很大,故煉油廠多為深度加工,大部分渣油被加工轉化為汽油。

中國概況 中國是最早發現和利用石油的國家之一(見石油煉制工業發展史),但近代石油煉制工業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隨著大慶油田的開發和原油產量的增長才得到迅速發展的。1983年原油加工能力已超過100kt,1984年居世界第7位。而且加工手段和石油產品品種比較齊全,裝置具有相當規模和一定技術水平,已成為一個能基本滿足國內需要,並有部分出口的加工行業。

1983年石油產品消費結構中,直接作為燃料的重油消耗量較大,正逐步加以調整。石油煉廠規模年產在 2.5Mt以上的有22個,煉廠主要分布在東北、華東、中南和華北地區。煉油廠裝置的組成是根據中國原油特點和產品需要而確定的。中國大多數原油含重餾分多、含蠟量高、含硫量低。因此,催化裂化、焦化、熱裂化、加氫裂化等二次加工裝置所佔的比例達三分之一以上,而加氫精製和催化重整所佔比例相對較低。

發展趨勢 從1973年開始,原油國際市場價格上漲,並由於世界很多油田開采已處於中後期,輕質原油開采量減少,重質原油產量相對增加。此外,國際上對環境保護日益重視,對石油產品質量要求更高。這些因素促使近年來石油煉制工業發生以下重大變化:

①世界原油加工能力的增長速度減慢 發達國家的原油加工能力過剩,開工率降到60%~70%,在此期間,中東產油國的石油煉制工業則迅速發展。

②石油產品結構發生較大變化 燃料油需要量大幅度減少,噴氣燃料、柴油等中間餾分需要量增加,因而原油深度加工受到普遍重視,減粘裂化、催化裂化、加氫裂化、石油焦化等生產輕質油品的裝置增建較多。與此同時,還開發了很多加工重質餾分油和渣油的新工藝。

③節能技術有了很大發展 採取了整頓性措施,如對設備和管線進行保溫,消除泄漏,加強換熱,降低加熱爐排煙溫度等。並逐步實施節能新技術,如採用加熱爐新型燃燒火嘴和各種空氣預熱器,催化裂化裝置使用CO助燃劑、配備CO鍋爐和煙氣能量回收機組,採用新型填料和乾式減壓蒸餾、低溫熱量致冷和發電、熱泵、多效蒸發、液力透平等。從而使每噸原油的加工能耗明顯降低。例如:美國1981年比1972年減少20%;中國1983年比1978年降低30.7%。

④環境保護日益受到重視 石油煉制工業的污水、廢氣、廢渣排放量很大,是很大的污染源。近年來,各國都制定了很多法律、標准,限制污染;同時開發和實施了很多環境保護新技術,如大量採用空氣冷卻器以減少冷卻用水、污水深度處理和回用、煉廠尾氣深度處理,以及大力發展加氫處理和加氫精製工藝等,逐步實現無污水排放煉廠、清潔煉廠等。

⑤採用先進加工工藝和發展催化劑、添加劑,以增產輕質油品和提高油品質量 為了增加汽油的辛烷值和減少四乙基鉛添加量,很多國家廣泛採用催化重整、異構化、烷基化工藝。為脫除石油產品中硫、氮等雜質以及改善油品的安定性和顏色,加氫處理和加氫精製工藝日益受到重視。中國廣泛應用了提升管催化裂化、多金屬催化重整、分子篩脫蠟等新工藝。

⑥注意原油的綜合利用,增產石油化工原料 石油煉制工業和石油化工、三大合成材料(合成纖維、合成橡膠、塑料)工業的關系更加密切,成為發展石油化學工業的基礎。

㈢ 石油加工產品都有什麼

石油經過加工提煉,可以得到的產品大致可分為四大類:

1、燃料(燃料廣泛應用於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能通過化學或物理反應釋放出能量的物質。燃料有許多種,最常見的如煤炭、焦炭、天然氣和沼氣等等。)

2、潤滑油和潤滑脂(潤滑油是用在各種類型機械上以減少摩擦,保護機械及加工件的液體潤滑劑,主要起潤滑、冷卻、防銹、清潔、密封和緩沖等作用。包括:潤滑脂、齒輪油、液壓油、車用油、防銹油等潤滑脂英文名:lubricating grease;grease 稠厚的油脂狀半固體。用於機械的摩擦部分,起潤滑和密封作用。也用於金屬表面,起填充空隙和防銹作用。主要由礦物油(或合成潤滑油)和稠化劑調制而成。潤滑脂是潤滑油中一個類別。)

3、瀝青和石油焦(瀝青是由不同分子量的碳氫化合物及其非金屬衍生物組成的黑褐色復雜混合物,呈液態,是一種防水防潮和防腐的有機膠凝材料。用於塗料、塑料、橡膠等工業以及鋪築路面等。而石油焦則是以原油經蒸餾後的重油或其它重油為原料,以高流速通過500℃±1℃加熱爐的爐管,使裂解和縮合反應在焦炭塔內進行,再經生焦到一定時間冷焦、除焦生產出石油焦。)

4、溶溶劑和石油化工(石油化工是基礎性產業,它為農業、能源、交通、機械、電子、紡織、輕工、建築、建材等工農業和人民日常生活提供配套和服務,在國民經濟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而溶劑是一種可以溶化固體,液體或氣體溶質的液體,繼而成為溶液。在日常生活中最普遍的溶劑是水。而所謂有機溶劑即是包含碳原子的有機化合物。。

㈣ 石油加工後的產物是什麼

石油經過加工提煉,可以得到的產品大致可分為四大類:

1、燃料

各類石油產品中用量最多的動力燃料類各種牌號的汽油,柴油,煤油和燃料油,廣泛用於各種類型汽車、拖拉機、輪船、軍艦、坦克、飛機、火箭、鍋爐、火車、推土機、鑽機等動力機械,它們消耗的石油產品量最大,因此石油被譽為工業的血液。

石油的煉制方法

1、蒸餾:

利用氣化和冷凝的原理,將石油分割成沸點范圍不同的各個組分,這種加工過程叫做石油的蒸餾。蒸餾通常分為常壓蒸餾和減壓蒸餾。在常壓下進行的蒸餾叫常壓蒸餾,在減壓下進行的蒸餾叫減壓蒸餾,減壓蒸可降低碳氫化合物的沸點,以防重質組分在高溫下的裂解。

2、裂化:

在一定條件下,使重質油的分子結構發生變化,以增加輕質成分比例的加工過程叫裂化。裂化通常分為熱裂化、減粘裂化、催化裂化、加氫裂化等。

3、重整:

用加熱或催化的方法,使輕餾分中的烴類分子改變結構的過程叫做重整。它分為熱重整和催化重整,催化重整又因催化劑不同,分為鉑重整、鉑錸重整、多金屬重整等。

4、異構化:

異構化是提高汽油辛烷值的重要手段。即將直餾汽油、氣體汽油中的戊烷、已烷轉化成異構烷烴。也可將正丁烷轉變為異丁烷,用作烷基化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