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石油為什麼越用越好
擴展閱讀
結婚鑽石哪個顏色最好 2025-02-09 08:52:21

石油為什麼越用越好

發布時間: 2023-08-23 15:47:53

① 閱讀'夢溪筆談.石油'記載了石油的哪些作用,沈括認為石油作為資源有哪些優越性

他說可以做墨!說質量比松木做的質量好!而拍姿且因為用搭賀鋒松木做墨,導致樹木被大量採伐了知晌,他說石油做墨可以避免砍樹!

② 為什麼石油是越用越多呢

解釋太累了。。我直接轉發知乎大哥的給你自己看吧。。。
石油騙局的消息零幾年就放出來了,怎麼沒人信呢?石油是很多的!很多的!很多的!!多到按照19年的耗油量,夠你用一千年都用不完!!!

下面片段是17年新浪新聞的報道

作為當今世界工業第一能源要素——石油,它的來源(成油機理)卻一直眾說紛紜。最流行的是生物變油和石化變油兩種學說。前者認為石油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經過漫長的演化形成,屬於生物沉積變油,不可再生,這是目前的主流看法;而後者認為石油是由地殼內本身的碳生成,與生物無關,可再生。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這不免讓我們發問,難道科技極度發達的今天,對如此重要的能源竟然還無法探求其根源?

筆者在查閱了大量資料後發現,其實並不是人類科技無法觸及,而是作為「黑金」的石油,實質上牽涉了太多的利益在其中,使其真相無法公諸於眾。

生物變油理論的來源

1956年,美國地質學家哈伯特拋出一篇論文,並以此為基礎形成了「石油峰值論」。論文的主旨是,石油是化石燃料,是5億年前埋在地下的恐龍及藻類等生物經生化反應而成。但這個核心理論只是個假設,並沒有任何的科學實證,卻成了近代「生物變油」理論的主要依據。

1989年,哈伯特在去世前的一次訪談中承認,自己用來估算美國石油儲量的方法與科學沒有半點關系。他創造化石燃料的說法,主要是為了對「石油峰值論」提供理論支持,即原始生成的石油總量是有限的(再生部分可以忽略不計),可開採的區域僅限於古生物大量沉積的基岩,而迄今為止所有可能產生這種石油的地方全都已經被勘探過了,也就是說石油不可能再多了。

同時,他還承認在他發表石油峰值論之前,事先把論文送給某位英美石油巨頭的董事長過目,這位董事長表示:一定要和威克斯「高估」石油儲量的觀點分庭抗禮,並要求他在論文中估算出石油的最大儲量。(威克斯是美國當時最具權威的石油儲量專家,他當時預計美國石油儲量就有4000億桶,而且不斷調高預期,如果威克斯理論成為主流,石油巨頭們如何維持甚至拉高油價呢?)

哈伯特心領神會,隨即提出美國儲量只有1500-2000億桶,而全球石油終極儲量只有1.25萬億桶,在1970年將達到開采峰值。而石油在廣泛使用半個多世紀後,2008年BP《世界能源統計年鑒》統計,全球原油儲量仍有1.8-2.2萬億桶。

他說,為了讓自己的理論看起來真實可信,他必須變成權威專家。因此,他將「高斯曲線」稍加改動後冠名以「哈伯特曲線」,而事實上這些曲線的改動只是他臆想出來的。根據自己臆想的曲線,反推某段時間的石油產量,而並不涉及任何數學邏輯。

真相只有一個,這是一場騙局

那世界上難道沒有人知道真相嗎?當然不是,哈伯特不可能一手遮天。

1980年,美國德克薩斯州的石油地質學家邁克爾·霍爾布蒂對哈伯特的理論提出質疑,並認為石油開采量會不斷增加。但石油巨頭們對此充耳不聞,他們手握石油峰值論這柄「尚方寶劍」,甚至將「生物變油」寫入地質教科書,異口同聲地認定石油是「化石燃料」,是地下埋藏的恐龍及藻類等生物經生化反應而成,因此資源必然有限。並通過對媒體的控制,使這種觀點成為世界主流共識。

其實早在1950年代初,蘇聯就發現了石油來源的全新理論。蘇聯科學家組成了跨學科隊伍,在政府設立的秘密基地里仔細研究了西方有關石油和天然氣來源的科學文獻。研究結果讓這些科學家大吃一驚,他們的結論是,美國人所稱石油源自生物的理論純粹一派胡言。而且石油儲量也不像美國人說的那樣非常有限,事實是世界上發現的油田越來越多。1956年,宣布了團隊研究結論:「原油和天然氣與地下埋藏的生物沒有內在聯系,它們是地球深處湧出的太初物質。

如果蘇聯人是對的,那麼地球上的石油總量只與地層深處碳氫有機物的數量有關,而這些物質在地球形成的初期就已經形成了,那人類能獲得石油的數量只與鑽井深度有關。而且,蘇聯人還發現廢棄的油田可以自我修復,即「自充式」油田。他們認為,石油是在地殼深處的高溫高壓下自然生成的,與鑽石的生成條件相仿。是地殼深處的太初物質,在高壓下冷噴發進入地殼淺層地帶。

蘇聯方面在這種理論指導下,成果斐然。被西方科學家認為是晶基地質不毛之地的第聶伯-頓涅茨盆地有了重大發現。他們在那裡一共鑽井61口,其中37口具有商業開采價值,成功率高達60%(美國的勘探成功率只有10%左右),而且那裡發現的油田面積可以與阿拉斯加北坡的巨大油田相媲美。

冷戰時期,蘇聯科學家將自己的理論和經驗作為國家高級機密,直到2003年伊拉克戰爭後,五角大樓才開始意識到蘇聯掌握理論的戰略意義。美國在沙特、科威特、伊朗等國大肆搶占石油資源的同時,蘇聯人卻在埋頭苦幹,在號稱石油荒原的西伯利亞勘探出11個大油田和1個超級油田,使蘇聯在1980年代一躍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產國。

蘇聯人用一個假設諷刺西方石油化石學說:以世界上最大的油田——沙特的加瓦爾油田為例,按照石油化石學說,要生成該油田已產出的石油,需要一個長、寬、高各30公里的立體空間,在裡面填滿恐龍肉,而且還要100%轉化為石油。這簡直是荒誕至極。

石油利益鏈需要謊言

1998年,俄羅斯、非洲、亞洲都發現了許多大油田,全球油價暴跌,這時「哈克特現象」再現,英美石油巨頭再次拋出石油峰值論的升級版,授意愛爾蘭石油地質學家科林·坎貝爾和法國石油地質學家讓·拉哈瑞爾聯名在《科學美國人》上刊發標題為「廉價石油的終結」的文章。文中再次預測石油產量將在2010年達到峰值,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預測不攻自破。

在石油服務企業擔任首席執行官的迪克·切尼對坎貝爾的觀點表示贊同,強調石油是一種稀缺資源,戰略意義重大。2000年11月,切尼同小布希搭檔在美國大選中獲勝,出任副總統。上任後他們很快將黑手伸向了中東,出兵伊拉克。後來人們才明白,原來切尼的中東石油戰略,就是將石油搶過來,送給英美的大石油公司。

由石油商人出任政要,並為其背後的利益集團代言,這種政商勾結在美國屢見不鮮。他們主導了各種陰謀的實施。石油鏈條將各方利益的串聯在一起……

西方精英們長期肆意操縱各種商品的價格。在這種背景下,石油價格很大程度上並不完全取決於自然因素、供需因素、科技因素的變化,而是更多地取決於主導石油價格的英美集團的利益訴求。只要這種利益主體的控制力還在,就將會作為終極因素而凌駕於其他因素之上,干擾並最終決定產品價格。

他們打著民主的旗幟,喊著維護世界安全的口號,目的是掠奪和控制石油——這一世界工業的命脈。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他們不惜以阻礙世界科技文明進步為代價,限制核能、太陽能等新能源的發展和應用;建立服務於自己體系的國際組織,包括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貿易組織等;催生經濟蕭條,製造惡性通脹;發動軍事戰爭,建立單極霸權;使用「休克療法」,限制他國工業發展;石油價格人為掛鉤美元,擾亂全球經濟秩序;控制媒體誤導大眾,延誤科技文明進程;給發展中國家帶來了無盡的飢荒、痛苦和死亡……

1914年至今百年間,赤裸裸的石油戰爭從未停歇,政治精英們對石油的覬覦從未停止。他們為此編造了一個個驚天謊言。也許謊言還會繼續,但真相終將浮出水面。

責任編輯:劉萬里

我比較懶,懶得自己寫了。主要其他回答實在看不下去了,找了新浪的報道,直接復制了。其他更權威的網站也有相關的分析報道。諸位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③ 為什麼說石油是工業發展的動力

因為不管什麼地方都需要用到石油。

由於阿曼意識到要提高該國中南部油田的採收率,阿曼蘇丹國採取了從西方石油公司接管業務的步驟。西方石油公司在阿曼進行了30年的強化石油採收率實驗,將該技術應用於美國二疊紀盆地的中部平台,並將阿曼油田提高了15倍,西方國家使用驅油技術在二疊紀盆地的中央平台上進行注氣作業。自1980年代以來,加拿大石油公司已將氣驅技術用於油砂,這是蒸汽輔助重力排水(SAGD)的縮寫。

④ 石油為什麼足以讓全世界的國家為之瘋狂

因為在現在能源日趨緊張的時代。誰能擁有大量的石油資源,誰就擁有了話語權。而且因為石油是工業的血液。工業的發展離不開石油。所以對於一些工業發達的國家,石油資源是極其重要的,可以說是一種戰略資源。

隨著中國的經濟快速發展,工業水平也越來越高,每年都會需要大量進口石油資源來發展工業。所以一定要保障中國的石油能源通道安全。這樣才不會被人在關鍵時刻卡脖子。才能更好的發展經濟。當然也應該促使經濟的轉型。比如說那些高油耗的汽車就應該限制生產。多多發展一些可替代能源技術。

⑤ 石油為什麼如此珍貴

石油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化石燃料,具有以下幾個方面嘩基的特點,因此被視為珍貴資源:

能量密度高:石油是一種能量密度很高的燃料,每單位質量所含能量遠遠高於其他常見的能源,如木材、煤炭等。

廣泛應用:石油可以用於生產各種化學品、塑料、潤滑油、瀝青等,並且廣泛應用於交通工具、發電廠、工廠等領域,是現代工業、交通、軍事等方面必不可梁蘆舉少的能源來源。

儲量稀缺:盡管石油在地球上存在橡碧較多,但是大部分地區的石油儲量已經逐漸枯竭,而新的石油資源的開采成本越來越高。因此,全球的石油供應相對較為稀缺。

地緣政治影響:石油在全球范圍內的分布非常不均,一些地區具有豐富的石油資源,而其他地區則缺乏。這導致一些國家和地區在石油供應上具有較大的控制力,石油價格的波動對全球經濟和政治局勢都會產生重大影響。

⑥ 為什麼石油對國家這么重要

吃穿住用行全部離不開石油。可以說比黃金還重要。

⑦ 石油是不可再生資源,為什麼反而現在越用越多呢

石油的重要性,就像血液對人體的重要性一樣,是經濟社會發展和維護整個社會的命脈。石油對人類活動的衣、食、住、行是不可缺少的。同時,石油也是工業、軍事、國防和航空航天等主要行業最重要的材料和能源。

石油是古代生物經過長時間的沉澱而演化出來的,是一種不可再生的能源。世界石油劃分不均,北半球石油產量明顯高於南半球。主要產油區是波斯灣和墨西哥灣。主要產油國主要分布在中東,包括沙烏地阿拉伯、阿聯酋、科威特等國家。

人們普遍認為石油像煤和天然氣一樣是不可再生的。但是在最新的觀察研究中,得到了有限的新認識,相信石油很有可能是可再生的!曾經在一份研究報告中認為,經過長期開采,地球幾個集中地區的石油儲量並沒有顯著減少,仍不時發現新的儲量。有研究發現,有一種益油細菌(具體名字記不清了),能促成油脂的快速生成。我也觀察了露天堆放的廢木料中油性質的沉澱。因此,石油是否不可再生逐漸成為爭議的焦點。

⑧ 「油城」大慶,開采60年後,還能繼續開采40年石油怎麼越用越多

我個人認為大慶油田之所以還可以繼續開采40年,是因為開采技術升級了;石油並沒有越用越多,只不過是我們的開采效率更高了,所以可以開采更久。

總的來說,大慶油田還可以繼續開采40年很正常,大慶油田沒有越用越多,只是我們的技術升級了,所以可開採的石油越來越多。

⑨ 石油為什麼取代鯨油

在過去的幾個世紀,鯨油被廣泛用於照明鋒慎、潤滑和化散橡妝品等領域。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鯨油的供應量逐漸減少,直至瀕臨滅絕。這主要是由於捕鯨的過度及意外捕殺所導致的。

在這種情況下,石油成為了取代鯨油的最佳選擇。原因如下:銀掘敬

1. 開采和生產成本低:相比於捕鯨、提取鯨油等操作花費高昂的時間和金錢,石油採掘更為方便快捷。

2. 處理成本低:石油提煉技術比提取鯨油更加成熟,處理成本也大幅降低。

3. 供應量充足:相比於地球上有限的鯨類資源,全球范圍內的石油儲備量更加充足。

4. 用途廣泛:除了替代鯨油以外,在能源、工業、交通和化學等行業中,石油有著廣泛的用途和應用價值。

因此,在資源枯竭和環保意識逐漸增強的今天,石油的使用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和調控。人們也在逐漸尋找更好替代品,以滿足現代化生活和經濟發展所需的資源需求,並保護地球環境。

⑩ 老說石油枯竭,卻為何越采越多呢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身處地球的我們不可避免的「吃」起了石油。我們從未想過化石能源的儲備是如此的豐富,大量的煤炭,石油,天然氣越采越多,極大地保證了人類文明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也保證了人類文明的高速發展。



不知道時候我們才能將石油用完,但是找到相應的,更加清潔的代替品是至關重要的,尋求新的能源解決方案是刻不容緩的。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上,石油就是最大的攔路虎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