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河南油田人口有多少
河南油田人口:約10萬人
河南油田1970年開始勘探,1971年8月在南陽盆地南陽凹陷東李灣構造發現工業油氣流,1972年5月1日正式成立南陽石油勘探指揮部,後更名為河南石油勘探局。1998年石油、石化兩大公司重組時劃歸中國石化集團公司。2000年10月改制後,河南油田分公司隨中國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分別在紐約、倫敦、香港、上海四地成功上市。
油田生活區主要有五一、雙河、澗河、南陽四大社區,基地已建成五一、黃山、泰山、大慶等31個住宅小區,成套住宅2.87萬套,配套建設宣傳教育、文化娛樂、文教衛生、生活福利、供暖供水設施。擁有油田居民約10萬人。
Ⅱ 告訴中國煤,水,石油,天然氣資源現狀
中國共有水資源量2.81萬億立方米,居世界第4位。按1998年12.6億人口計,年人均佔有2230立方米,為世界人均的33%,居世界第88位,被列為全世界13個人均水資源缺乏的國家之一。我國有近700個城市,其中有近400個城市缺水,缺水包括水量型缺水和水質型缺水二類。缺水已成為制約我國工農業生產發展、城市發展和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
根據新一輪全國油氣資源評價,我國石油可采資源總量為150 ~ 200億噸。其中2020年以前可供勘探利用的資源總量為150億噸,2020 ~ 2050年隨著技術進步和領域拓展,可供勘探利用的資源總量有望再增加50億噸,達到200億噸。石油資源總量在世界排第六位、亞洲排第一位。我國天然氣可采資源總量為14 ~ 22萬億立方米,其中2020年前可勘探利用的資源總量為14萬億立方米, 2020 ~ 2050年可勘探利用的資源總量再增加8萬億立方米,達到22萬億立方米。天然氣資源總量列世界第五位、亞洲第一位。
截止2005年底,我國已探明石油可采儲量69億噸、探明天然氣可采儲量3.1萬億立方米(不含油田伴生氣0.4萬億立方米),油氣資源探明率分別為35%和14%。總體上看, 油氣資源的探明程度都不高。至2005年底,全國石油和天然 氣的累計采出量為44.7億噸和4324億立方米,已探明油氣儲量的采出程度為65%和14%。
盡管我國油氣資源比較豐富,但人均佔有量偏低。我國 石油資源的人均佔有量為11.5 ~ 15.4噸,僅為世界平均水平73噸的1/5~ 1/6;天然氣資源的人均佔有量為1.0~1.7 萬立方米,是世界平均水平7萬立方米的1/5 ~ 1/7,與耕地和淡水資源相比,我國人均佔有油氣資源的情形更差些。在我國,油氣資源已經成為一種十分緊缺的戰略資源。我國油氣資源總量比較豐富,目前石油勘探程度尚處於中期階段,天然氣勘探尚處於早期階段。通過加大勘探投入和依靠技術創新,還可以獲得新發現、增加新儲量,發展仍具有比較雄厚的資源基礎。
中國煤炭儲量居世界第一位。全國已探明的保有煤炭儲量為10000億噸,主要分布在華北、西北地區,以山西、陝西、內蒙古等省區的儲量最為豐富。
中國礦產資源豐富。已探明的礦產資源約佔世界總量的12%,居世界第3位。但人均佔有量較少,僅為世界人均佔有量的58%,居世界第53位。迄今為止,共發現礦產171種,其中探明儲量的礦產158種(能源礦產10種、黑色金屬礦產5種、有色金屬礦產41種、貴重金屬礦產8種、非金屬礦產91種、其他水氣礦產3種)。中國已成為世界上礦產資源總量豐富、礦種比較齊全、配套程度較高的少數國家之一。按探明儲量計算,中國45種主要礦產中有25種居世界前三位,其中稀土、石膏、釩、鈦、鉭、鎢、膨潤土、石墨、芒硝、重晶石、菱鎂礦、銻等12種居世界第一位。
中國礦產資源分布情況如下:石油、天然氣主要分布在東北、華北和西北。煤主要分布在華北和西北。鐵主要分布在東北、華北和西南。銅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華東。鉛鋅礦遍布全國。鎢、錫、鉬、銻、稀土礦主要分布在華南、華北。金銀礦分布在全國,台灣也有重要產地。磷礦以華南為主。
主要礦產資源包括:
◆煤炭資源:中國煤炭儲量居世界第一位。全國已探明的保有煤炭儲量為10000億噸,主要分布在華北、西北地區,以山西、陝西、內蒙古等省區的儲量最為豐富。
◆油氣資源:主要蘊藏在西北地區,其次為東北、華北地區和東南沿海淺海大陸架。截至1998年底,中國已找到509個油田和163個氣田。累計探明石油和天然氣地質儲量分別為198.5億噸和1.95萬億立方米,列世界第9位和第20位。其中陸上石油資源量和天然氣資源量分別佔中國同類資源總量的73.8%和78.4%,已形成松遼、渤海灣、塔里木、准格爾-吐魯番、四川、陝甘寧等六個大型油氣區。
金屬礦產:
◆黑色金屬:探明儲量的有鐵、錳、釩、鈦等,其中鐵礦儲量近500億噸,主要分布在遼寧、河北、山西和四川等省。
◆有色金屬:凡是在世界上已發現的有色金屬礦在中國均有分布。其中,稀土的儲量佔世界的80%左右,銻礦的儲量佔世界的40%,鎢礦的儲量則為世界其他國家儲量總和的4倍。
截止2000年底,中國已經發現礦產171種,其中有探明有儲量的礦產157種,礦產地2萬多處。
(一)能源礦產資源 中國能源礦產資源比較豐富,但結構不理想,煤炭資源比重偏大,石油、天然氣資源相對較少。煤炭資源的特點是:蘊藏量大,但勘探程度低;煤種齊全,但肥瘦不均,優質煉焦用煤和無煙煤儲量不多;分布廣泛,但儲量風度懸殊,東少西多,北豐南貧;資源賦存東深西淺,露採煤炭不多,且主要為褐煤;煤層中共伴生礦產多。油氣資源的特點是:石油資源量大,是世界可采資源量大於150億噸的10個國家之一;資源的探明程度低,陸上探明石油地質儲量僅佔全部資源的1/5,近海海域的探明程度更低;分布比較集中,大於10萬平方千米的14個盆地的石油資源量佔全國的73%,中部和西部地區的天然氣資源量超過全國總量的一半。其他能源礦產,如地熱,油頁岩等在中國也比較豐富。
(二)金屬礦產資源 中國屬於世界上金屬礦產資源比較豐富的國家之一。世界上已經發現的金屬礦產在中國基本上都有探明儲量。其中,探明儲量居世界第一的有鎢、錫、銻、稀土、鉭、鈦,居世界第二位的有釩、鉬、鈮、鈹、鋰,居世界第四位的有鋅、居世界第五位的有鐵、鉛、金、銀等。金屬礦產資源的特點是:分布廣泛,但又相對集中於幾個地區,如鐵礦主要分布在鞍山—本溪、冀北和山西等3大地區,鋁土礦主要集中於山西、河南、貴州、廣西等省區,鎢礦主要分布於江西、湖南、廣東,錫礦主要分布於雲南、廣西、廣東和湖南;部分礦產儲量大,質量高,在國際上具有較強競爭力,如鎢、錫、鋁、銻、稀土等;許多重要礦產質量欠佳,鐵、錳、鋁、銅等礦產,貧礦多,難選冶礦多;中小型礦床所佔比例大,大型、超大型礦床所佔比例小。
(三)非金屬礦產資源 中國是世界上非金屬礦產品種比較齊全的少數國家之一,全國現有探明儲量的非金屬礦產產地5000多處。大多數非金屬礦產資源探明儲量豐富,其中菱鎂礦、石墨、螢石、滑石、石棉、石膏、重晶石、硅灰石、明礬石、膨潤土、岩鹽等礦產的探明儲量居世界前列;磷、高嶺土、硫鐵礦、芒硝、硅藻土、沸石、珍珠岩、水泥灰岩等礦產的探明儲量在世界上佔有重要地位;大理石、花崗石等天然石材,品質優良,蘊藏量豐富;鉀鹽、硼礦資源短缺。但是,一些非金屬礦產分布不平衡,特別在沿海和經濟發達地區,探明儲量尚不能滿足本地區經濟發展和出口創匯資源的需求。
(四)水氣礦產資源 中國已查明天然地下水資源8700億立方米/年,可采資源量2900億立方米/年,地下微鹹水天然資源約為200億立方米/年。地下水資源地區分布不均勻,南方地區豐富,西北地區貧乏,地下水含水層類型地域性分布明顯,孔隙水主要集中在北方,岩溶水在西南地區廣泛分布。
中國已發現地熱點3000多處,勘查評價的地熱田298處,其中60℃以上熱水田89處。已探明地熱流體可采量166497立方米/天,相當於298.7萬噸標准煤。礦泉水資源和二氧化碳氣資源也比較豐富。
Ⅲ 我國土地、森林、淡水、煤、石油、其他礦產的擁有量、居世界第幾位、人均佔有量佔世界第幾位
土地就不用說了吧~還是說說吧~~
土地~~
中國土地總面積居於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土地面積僅相當於世界人均土地的1/3。中國耕地面積12823.31萬公頃,每年還在以約130萬公頃的速度遞減;人均耕地僅相當於世界人均耕地的43%。
森林
我國森林資源的現狀是:森林面積15894.1萬公頃,森林覆蓋率為16.55%;森林蓄積量112.7億立方米;全國人工林面積(不含台灣省)4666.7萬公頃,蓄積量10.1億立方米,人工林面積居世界首位。雖然我國森林資源總量位於世界前列,但人均佔有量很低。我國森林面積居世界第5位,森林蓄積量列第7位。但我國的森林覆蓋率只相當於世界森林覆蓋率的61.3%,全國人均佔有森林面積相當於世界人均佔有量的21.3%,人均森林蓄積量只有世界人均蓄積量的1/8。
水
我國水資源總量為28000億立方米,目前水資源用量已佔到總量的1/5,其開發利用量已超過世界的任何國家。 中國地下水資源總量8700億立方米,可開采量為2000億立方米,已開采量880億立方米,超採的後果嚴重。總起來說,中國是一個缺水的國家,人均佔有水資源僅為全球人均的1/4,前蘇聯的1/7,美國的1/3。據預測,到下個世紀20年代,中國人均佔有水資源量只有1800立方米。
石油
據1993年全國油氣資源評價,中國石油資源量為800億噸左右,得到證實的儲量極為有限。已探明石油儲量約占資源量的20%,約為30億噸。據世界石油大會估計,中國常規可採石油總資源114.9億噸,居世界第9位,但人均佔有量僅10噸,居世界第41位。目前,剩餘可采儲量連年徘徊不前, 1994年「儲采比」為22.2,1995年儲采比降為22,遠低於世界平均46的水平。
關於其它礦產~~~
1!!金屬礦產資源總量豐富
共有 金屬礦產54種 無論在數量上或質量上都具有明顯的優勢,有較強的國際競爭能力
2!!礦產資源質量差,國際競爭力弱
考慮礦石品位、礦石類型、礦石的選冶性能等綜合因素,我國金礦,鉛礦、鋅礦的質量為中等;鐵礦、錳礦、銅礦、鋁土礦的質量處於最差地位。
3!!成分復雜的共(伴)生礦多,大大增加了開發利用的技術。
有色金屬最為普遍。例如,鉛鋅礦中共(伴)生組分達50多種,僅鉛鋅礦中的銀就佔全國銀儲量的60%,產量佔70%;伴生疏達大型、特大型的銅礦床就有10餘座,全國伴生金的76%和伴生銀的32.5%均來自銅礦等等。雖然共(伴)生礦的潛在價值較大,甚至超過主要組分的價值,但其開發利用的技術難度亦大,選冶復雜,成本高。因而競爭力低。
4 中、小型礦和坑采礦多,大型、超大型礦和露采礦少,嚴重製約著礦產開發的規模效益。
擁有大型、超大型礦床的多為鎢、鋁、銻、鉛鋅、菱鐵礦等礦產一些重要支柱礦產如鐵、銅、鋁、金礦產,以中小型為主,不利於規模開發,單個礦床難以形成較大的產量,影響資源開發的總體效益。我國至今尚未發現特大型的富鐵礦(5億t級)和富銅礦(500萬t級),而國外探明金屬量超過1000萬t的超大型銅礦60餘座,其中有一半超過1000萬t。目前我國己開採的329個銅礦,全年產量僅33.4萬t;世界超200t的超大型金礦有48個,我國金礦超過60噸的產地也僅有7處。可露採的礦產地少。如煤礦可露採的儲量僅佔7%,而美國、澳大利亞露采礦分別占總產量的60%和70%,因此生產效率、成本、回採率等,都難以與國外的相比。在金屬礦產中,我國70%以上的鋁土礦,80%以上的銅礦,90%以上的鎳礦都需坑采。而硫鐵礦全國可露採的僅15%。此外,由於礦床規模偏小,並以坑采為主,不能形成規模開發。這些都是造成我國礦產資源開發效率和經濟效益低的重要原因。
5 礦產資源地理分布不均衡,產區與加工消費區錯位
鐵礦主要集中在遼、冀、川、晉等省。鐵礦主要集中在遼寧、河北、四川和山西省,其開發利用也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6貧礦多,富礦、易選的礦少,致使商品礦的成本大大增加。
我國支柱性礦產大多存在這樣的問題。我國鐵礦平均品位僅33%,比世界鐵礦平均品位低10%,而國外主要鐵礦生產國如:澳大利亞、巴西、印度、俄羅斯等,其鐵礦石不經選礦品位就可達62%的商品礦石品位。我國錳礦平均品位僅22%,不到世界錳商品礦石工業標准48%的一半,且多屬難選的碳酸錳。我國銅礦平均品位僅0.87%,而智利、尚比亞分別為1.5%和2%。我國鋁土礦幾乎全是一水硬鋁石,生產成本遠高於美、加、澳等國的三水或一水軟鋁石。
煤
我國煤炭資源總量為5.6萬億噸,其中已探明儲量為1萬億噸,佔世界總儲量的11%。
Ⅳ 盛產石油國家有哪些
有沙烏地阿拉伯,加拿大,巴西,委內瑞拉,墨西哥,印度,中國,伊拉克,利比亞,蘇丹等等。
1:沙烏地阿拉伯
沙烏地阿拉伯有金、銀、銅、鐵、鋁土、磷等礦藏。東部波斯灣沿岸陸上與近海的石油和天然氣藏量極豐。魯卜哈利沙漠東部的布賴米綠洲為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曼三國爭議地區。2005年,沙特石油產量5.26億噸,居世界第一位,出口石油4.3億噸,剩餘可采儲量363億噸(佔全世界儲量的26%),三項指標均居世界首位。
2:加拿大
加拿大原油儲量僅次於沙特居世界第二,其中97%以油砂形式存在。已探明的油砂原油儲量為1732億桶,佔全球探明油砂儲量的81%。
3:巴西
巴西石油探明儲量153億桶,居世界第15位,南美地區第二位(僅次於委內瑞拉)。2007年底以來,在沿海陸續發現多個特大鹽下油氣田,預期儲量500億至1500億桶,有望進入世界十大儲油國之列。
4:俄羅斯
位於歐亞大陸北部的國家,石油產量佔全球的11.64%,探明儲量為600億桶,東西伯利亞還有未充分發掘的石油,初步估計,可能達到47億桶。每天生產石油1030萬桶。
5:中國
50年代末,在東北部發現了大量石油儲備,生產石油約佔全球產量的4.7%,與美國一樣,中國也是一個大的石油消費國,探明儲量大約是203.5億桶,每天盛產石油41.9億桶。
石油,地質勘探的主要對象之一,是一種粘稠的、深褐色液體,被稱為「工業的血液」。地殼上層部分地區有石油儲存。主要成分是各種烷烴、環烷烴、芳香烴的混合物。
石油的成油機理有生物沉積變油和石化油兩種學說,前者較廣為接受,認為石油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經過漫長的演化形成,屬於生物沉積變油,不可再生;後者認為石油是由地殼內本身的碳生成,與生物無關,可再生。石油主要被用來作為燃油和汽油,也是許多化學工業產品,如溶液、化肥、殺蟲劑和塑料等的原料 。
(4)全國石油系統人口有多少擴展閱讀:
原油的分布從總體上來看極端不平衡:從東西半球來看,約3/4的石油資源集中於東半球,西半球佔1/4;從南北半球看,石油資源主要集中於北半球;從緯度分布看,主要集中在北緯20°-40°和50°-70°兩個緯度帶內。
波斯灣及墨西哥灣兩大油區和北非油田均處於北緯20°-40°內,該帶集中了51.3%的世界石油儲量;50°-70°緯度帶內有著名的北海油田、俄羅斯伏爾加及西伯利亞油田和阿拉斯加灣油區。
約80%可以開採的石油儲藏位於中東,其中62.5%位於沙烏地阿拉伯(12.5%)、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伊拉克、卡達和科威特。
非洲是近幾年原油儲量和石油產量增長最快的地區,被譽為「第二個海灣地區」。2006年,非洲探明的原油總儲量為156.2億噸,主要分布於西非幾內亞灣地區和北非地區。專家預測,到2010年,非洲國家石油產量在世界石油總產量中的比例有望上升到20%。
利比亞、奈及利亞、阿爾及利亞、安哥拉和蘇丹排名非洲原油儲量前五位。奈及利亞是非洲地區第一大產油國。奈及利亞、利比亞、阿爾及利亞、安哥拉和埃及等5個國家的石油產量占非洲總產量的85%。
北美洲原油儲量最豐富的國家是加拿大、美國和墨西哥。加拿大原油探明儲量為245.5億噸,居世界第二位。美國原油探明儲量為29.8億噸,主要分布在墨西哥灣沿岸和加利福尼亞灣沿岸,以得克薩斯州和俄克拉何馬州最為著名,阿拉斯加州也是重要的石油產區。
美國是世界第二大產油國,但因消耗量過大,每年仍需進口大量石油。墨西哥原油探明儲量為16.9億噸,是西半球第三大傳統原油戰略儲備國,也是世界第六大產油國。